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1
1、让家长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注重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探究、共同成长。
在大班的“环保”主题活动中,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索环境保护的知识。可以通过查阅关于水污染、空气污染、沙尘暴等方面的资料,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带领孩子实地参观并深入了解:为什么水会变脏?汽车尾气对环境有哪些危害?等等。通过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尝试了多种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一些家长也表示,参与这些活动提高了他们自己对环保的认识。
2、让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邀请家长以教育者的身份参与,他们可以为幼儿带来各行业的独特经验和见解。这种合作关系可以激发家长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活动。家长们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教育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幼儿也能从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更主动地探索和体验。幼儿园的老师也将与家长和幼儿一起制定、平衡和优化课程,共同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这种合作模式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教育更加有意义和有效。
3、家长学校与专家咨询相结合
家长学校是家园共育促进课改发展的重要阵地。为了使家长学校讲座内容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注重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分层指导,如“祖辈家长会”重点指导爷爷奶奶们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不要溺爱孩子,要求他们及时与老师、与孩子的父母进行信息沟通;对孩子的父母们,我们主要采用讲座式、活动式、交流式开展活动,这样效果比较显著。
4、书面联系与电话沟通相结合
我们幼儿园非常重视家园联系,为了更好地与家长沟通交流,我们设立了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可以通过联系手册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并与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对于一些无法亲自接送孩子或工作繁忙的家长,我们也提供电话联系方式,方便他们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当孩子在性格或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时,我们会与家长电话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针对孩子的自闭症或其他行为习惯问题,我们会约定时间,进行专门的交流与探讨,以期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们也会及时通知家长,共同鼓励孩子,巩固和强化良好的教育成果。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的本质是家长认识提高的过程,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将家庭教育融入幼儿教育范畴,是为了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提高;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提高家长对幼儿关心的程度;强化家长教育动机;提高家教素质和家教质量,为家园共育提供基础。
二、情况分析:
上学期,我班开展了较多的家长工作形式,如:家长会、家长义工进课堂、家长讲堂、及亲子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一学期的家长工作,原先对幼儿不关心、无所谓的观念已有很大改变,家长们纷纷主动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对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活动区活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许多的配合。对一些不明白的事能进行电话联系,请假制度也开展得很好。但了解到班里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家长工作繁忙,都由祖父母带,存在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节假日不午睡等一系列不良习惯。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各方面能力还待培养。针对上述情况加强家园合作显的尤为重要 。
三、目标:
(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进行不同的联系、交往,力争让每位家长都能时刻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满意放心。
(二)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请家长务必关心家园栏,关心主题教学,做好家园配合工作,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三)请家长献计献策,共同商讨教育良方。
(四)根据家长的需要,提供便利服务。
四、本学期家园共育工作安排:
(一)召开新学期家长会,对本园的教育理念和主要活动安排对家长进行宣讲;公布热线电话,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及时解决。
(二)班级教师对每一位幼儿家长进行恳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更好的发展幼儿潜能。
(三)成立家长委员会、伙食委员会。使家长在遇到困惑和疑难问题时,及时的与园方沟通,对幼儿园工作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促进幼儿园不断的发展。
(四)继续开展家长义工工作。对有意向参加义工的家长安排时间进班进行保育员工作,了解幼儿园工作,更加理解幼儿园老师。
(五)开展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把家长请进课堂,了解幼儿在园情况。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比如:亲子户外拓展活动、21天读书计划等增进亲子关系,让更多的父母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
20xx年4月5日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3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前世界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发展。只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收获一种习惯,就收获一个成功”,一个人习惯的培养往往在儿童时期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养。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人口流动性大,我园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我园学习,据统计流动人口孩子已占我园幼儿人数的30%以上,这些孩子大多较聪明,有灵气,但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课题界定:
行为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家园共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我们这里借鉴“家园共育”概念,并不是纯粹“教学管理”与“家庭教育技术”层面的含义,而是指幼儿自然智能开发课堂教学向“教后”延伸,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整合的功能。通过家园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双方智慧潜能整合。《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旨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研究领域现状: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近年来,研究儿童行为习惯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xx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尤其是对幼儿来说,他们刚从家庭个体生活转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最有利于扭转和改变孩子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新的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石。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本课题的提出,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何在课题研究和常规教育相结合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是我园全体教师关注和探索的永恒课题,它能最大限度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育实践与课题研究中,我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3、促进幼儿家庭素质提高的需要。
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及其重要,而幼儿作为家庭中的个体,家长良好的榜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而幼儿良好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也可以反过来教育家长,使他们顿悟和反思。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自身素质超越其家庭素质,以幼儿良好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家长,促进其家庭教养素质的提高,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4、对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着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催着我们奋发向上。我们虽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但我们的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也要不断的提升,我们愿意通过不断地努力,在课题研究中走出一条具有本土本园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使我园真正成为幼儿教育战线上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为幼儿园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四、理论依据
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纲要》的颁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人的各种习惯综合成系统,就形成了“人格”。而习惯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有诚意、有创造力、没有怯懦自卑心理的人。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我园独生子女以及外来人口子女在各种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习惯培养对
策。让更多的人明确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是当今社会每个成员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基础。
研究重点:
结合幼儿园实际以及幼儿年龄特征,重点培养幼儿以下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1、小班幼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其中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指导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尽量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良好卫生习惯主要包括饭前便后正确洗手,饭后漱口,保持五官清洁,正确使用毛巾,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等。
2、中班幼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见人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话;举止文明,懂得谦让,与人友好相处;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知道简单的交往礼仪等。
3、大班幼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玩具用品等。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和过程:
1、运用调查法等方法,多方查阅有关的理论与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
2、建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分工。
3、构思设计课题论证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的申报工作。
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5、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来带领教师开展各种理论学习的分享活动、观摩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各自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使课题实施与课题研究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6、优化园内环境,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和家长作好孩子们的榜样,开设“卫生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举办“大手拉小手”、“我能自己干”、“我是小小值日生”、“我是班级小雷锋”等活动,让幼儿培养和巩固所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7、广泛收集第一手过程资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积累,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适时地开展过程评价。
8、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
9、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物化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0、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将课题研究成果与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延伸课题活动,使《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研究不断深化,力求成为我园的又一办学特色。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力求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实效性。
1、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分析我园目前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把教师搜集、观察、调查到的信息,运用到她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作出分析、评价。
2、调查法、文献法:采用问卷和家访的方式,调查不同教养环境方式对幼儿不同个性的影响。收集国内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园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3、观察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言语和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已有的行为习惯,加以分析、研究、评价其发展情况,并作好观察记录与分析。
4、情境测验法:设置一个具体情境,观察幼儿在这一情境中作出的反应,从而测定幼儿的发展水平。
5、谈话法:通过循循善诱、耐心交谈,帮助幼儿明确是非,增强观念意识,从而作出积极的行为表现。
6、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分阶段实施情况定期分析总结,并通过分析来认识规律,寻找新方法。
七、研究对象
幼儿园小、中、大班全体在园幼儿。
八、研究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调查法等方法,多方查阅有关的理论与资料,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申报课题。申报成功后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情境测试法和谈话法等质的研究方法来带领教师和家长开展各种行为习惯理论的学习分享活动、行为习惯观摩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各自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使课题实施与课题研究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物化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九、课题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指导的高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及发展越来越重视,而在幼儿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无疑是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有一个好的成绩。
俗话说,没有理论的高度,就没有研究的深度。为使实验课题的研究深入有效,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每周向实验教师推荐一篇理论学习的内容,学校出资订阅《学前教育》、《幼教导读》、《幼儿教育》、《幼教博览》等杂志,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讲座、辅导与总结交流相结合,检查与评比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学习制度、更新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2、制订幼儿行为习惯常规,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行为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拟制订以下几项常规制度: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文明礼仪常规等,每周上好一节养成教育课,每学期至少追踪调查一名幼儿,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要收集或自编一条养成教育的名言,一首儿歌,一首歌曲,或者一幅图片,一个谜语等,同时发放到每个家长手中,让孩子在园在家对照执行。幼儿园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长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这些常规成为幼儿的习惯永久地保留下来。
3、改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环境。
许多孩子在园在家表现不一,这主要是家长比较宠爱的缘由。这加大了教师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难度。因此,我们变利用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为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并利用环境布置促进对孩子的熏陶。
4、运用各种方法,家园形成合力。
(1)、组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定期开展咨询活动,提高家长育儿水平,共同教育好幼儿。
(2)、发放各类常规细则说明书,把幼儿园每次主题教育告知家长,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办家长园地和家长信箱栏目,家长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该专栏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家长信箱主要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信箱传递给老师。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同乐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十、预期研究成果:
1、总结出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多样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
2、使幼儿园形成特色氛围,班班有良好的班风,人人有良好的习惯。
十一、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行为规范、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
3、在研究过程中,做好会议记录、理论学习笔记、个案研究分析、中期鉴定实录、教师论文汇编、教案汇编、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教师观察笔记等资料,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
十二、研究成员
课题主持人:
课题组核心成员:
成员:全体教师
十三、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保证措施
1、课题负责人何娇老师是我园保教主任,学前教育本专学历,认真负责的管理者能够确保我园教育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
2、课题组的主要成员都是学校辅导组的教学能手,都是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多位老师曾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在教育刊物发表各类文章。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其他成员学历高、思想意识新,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们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
3、我园是郧西县优质幼儿园,幼儿园发展得到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一直以来重视幼儿园硬件设施的投入。我园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设备齐全,随时能上网查找资料、收发邮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一把手园长在教科研方面舍得投资,建立了教科研的专项奖励制度等,硬件的投入为课题的研究作了物质上的保障。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4
1、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全园性的环境创设,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具体的主题活动,引导家长多方位的支持幼儿的活动。
2、召开“家长会”,加强家长之间的交流。
向家长汇报班级的工作计划,并听取家长的意见,介绍交流家教经验,宣讲家教知识。开家长会前充分作好准备,并虚心听取家长意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认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引导家长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要求,以协助幼儿园工作,广泛听取家长对幼儿园保教工作、教师师德、幼儿伙食营养等方面的意见。
3、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电话交流,家访等,加强家园联系。
利用家长平时接送孩子的`时间,及时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一致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对两天不来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电话家访。
4、家园互动,积极筹备“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
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我爱妈妈“,庆“六一”文艺演出。发动家长参与我们的演出活动,请家长为孩子们筹备演出服、道具、观看演出等,这样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孩子们的演出情况,同时也让孩子和家长、幼儿园产生了互动。
总之,家长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只要我们班上教师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使家长工作创造出更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得到发展,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5
一、幼儿正确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一)、很多幼儿在书写时,注意力不集中、坐姿不端正、书面零乱,这已经是孩子们的普遍现象。面对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的重视。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很多孩子在家常喜欢玩电脑、看电视,画画或者书写数字的时候眼睛离作业本特别的近,家长为此也十分的担忧。因此,我们家园合作,在家让家长监督幼儿的书写姿势,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提醒和指导,并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孩子们就会渐渐的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具体要求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我们大班级幼儿在书写方面养成好的习惯:
(1)书写时坐姿要端正。
(2)书写时眼睛和书保持适当的距离。
(3)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养成活动课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一)在活动课上很多孩子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重力很难集中,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做事常有始无终,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轻易分心。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变化,,不能较久控制自己的反应,无法克制说话或动作,想要什么就去拿,无法遵守规范或指示或是无法按照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我班张新雨小朋友,他经常离开座位去捡地上的小东西,对老师的提问也是糊糊涂涂。
(二)具体要求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大班幼儿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1)不东张西望,不做小动作。
(2)会认真听老师讲课,理解活动内容
(3)会认真注意听同伴发言,同伴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
三、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一)时间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他们虽然还没开始学,认识钟表,但是他们已经认识数字了,不管是上课、就餐、还是睡觉,常常让幼儿先看一下时间,要让他们知道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规定的事。像是就餐,每到分针指到数字八,吃完的孩子就会主动搬凳子到外面站队,而没吃完的孩子就会自觉地加快速度。因此,合理安排时间这也是不可少的学习习惯。
(二)具体要求让幼儿学会看表。
例如:孩子还不认识钟表,我指着时钟告诉他们,长针指着5我们开始吃饭,等指到8的时候我们要准备收小碗,时间久了自然就养成了习惯。
(2)培养孩子任务意识。
例如:有的孩子当值日生的时候不想擦桌子。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有意识告诉孩子,擦桌子是爱劳动的`表现,不断表扬当值日生的孩子,并给予鼓励,让其充满信心。一段时间后,取消奖励,让幼儿逐步养成习惯,同时觉得当值日生也是自己的任务。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同其它教育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而且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
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幼儿园幼儿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惜幼儿的好习惯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较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幼儿的习惯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但主要还在于家里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使之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家长可以适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强化手段。制定规范不能有例外。为了培养好习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平时幼儿在家要培养他们学习认真的习惯,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有些家长面对幼儿园布置的任务不当回事,一味的任由孩子玩。殊不知,一些习惯都是在幼儿园时期就形成了,到时要改也难,真是悔之晚已。在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父母还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指导。指导对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重要。只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6
从细处入手,取得家长信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关键。
建立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信任关系至关重要。只有建立了信任,家长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园和教师的工作,进而更加愿意配合他们。因此,做好家长工作需要从细节入手,不断努力去赢得家长的信任。
1、家访,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第一步。
新生入园的家访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教师了解孩子的一些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观点、教养态度及对幼儿园的需求等,以便孩子入园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对孩子入园前进行家访,让孩子在入园前认识老师,与老师建立初步的情感,可以减缓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使之能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也使家长看到教师的细致工作态度,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使之产生好感。
2、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时间,灵活与家长沟通,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重要环节。
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即使时间很短,也要用心传递信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里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小班新生,家长们更关心孩子的饮食和睡眠情况。通过简短的交流,比如告诉家长:“小明今天吃了很多,还尝试了新食物。”或者“小红午睡时很快就入睡了,似乎很喜欢老师讲的故事。”这样的话能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也会增加他们对老师的信任感。
3、细致观察,做好观察记录,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是家长了解、信任教师的有效途径。
幼儿的成长档案,是建立在教师细致观察基础上的。在幼儿成长档案中,教师随时记录孩子在园的表现、行为、趣事,以及教师通过某件事对孩子的进一步的了解,或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帮助幼儿改进、克服自身的缺点使之进步及提出一些建议供家长参考等,使家长通过幼儿成长档案,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及发展,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从而在教育孩子上产生共鸣。请家长看了孩子的成长档案,从中家长看到了教师耐心细致的照顾孩子的情节,记录了孩子每一点小小的进步及情绪的变化,使家长感受到了教师的真诚与耐心,对教师从此产生了信任。
4、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赢得家长的信任。
马晨云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时候,由于不爱吃饭,妈妈带他去看中医,得知是脾胃不好,开了排号药。妈妈希望他在家休息、按时吃药调养,但孩子不愿意。了解情况后,我建议将药带到幼儿园,由老师喂药。我每天都按时用温水喂孩子排号药,确保一日三餐不吃禁忌食物。离园时,我会告诉家长:“今天的药我已经喂给孩子了,请放心。”家长听后都很感激,并表达谢意。耐心、细心、爱心换来了家长的信任和理解,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只有建立起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家园之间才能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7
1、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全园性的环境创设,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具体的主题活动,引导家长多方位的支持幼儿的活动。
2、召开“家长会”,加强家长之间的交流。
我已经准备好了,家长会是我们与家长们交流沟通的重要机会。在家长会上,我们将向家长们介绍本班的工作计划,并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也会分享家庭教育的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通过与家长们的互动,我们希望让家长们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我们将引导家长们关注自身素质的提升,让他们的行为言语都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在家长会上,我们还会详细介绍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希望家长们能够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欢迎家长们就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教师师德、幼儿伙食营养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期待在家长会上与各位家长亲切交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
3、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电话交流,家访等,加强家园联系。
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及时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一起教育孩子。对两天不来的幼儿要立即进行电话家访。
4、家园互动,积极筹备”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
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我爱妈妈”,庆“六一”文艺演出。发动家长参与我们的演出活动,请家长为孩子们筹备演出服、道具、观看演出等,这样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孩子们的演出情况,同时也让孩子和家长、幼儿园产生了互动。
总之,家长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内容也可以丰富多彩。只要我们班上的老师们共同努力,精心策划家长活动,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家长参与其中,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可以回答任何问题。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8
一、现状分析:
三岁之前,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不仅可以传授孩子做人的道理,还能分享生活的点滴经验。然而,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些家长可能过于专注于事业和财富的积累,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长把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或者请保姆代为照料,甚至将所有教育责任都交给了幼儿园。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重大,不能推卸。我班也有一些家长面临类似问题,他们或许认为幼儿园只是照顾孩子的地方,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不大。甚至有些家长很少来幼儿园,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缺乏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了一些目标和措施,希望能够引导家长改变观念,促进家园合作,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茁壮成长,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及措施
1、建立与家长联系的多层桥梁,做好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
措施:
(1)通过家园宣传栏、召开家长会、个别交流、电话联系、举办亲子活动、观摩半日活动、发放亲子单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共同学习幼儿教育、切磋育儿经验,了解教育新动向,使家长了解一些与时代相符的教育思想观念。
(2)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真诚、热情地对待每个孩子,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赢得家长们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比如,我们会特别关注体弱的幼儿,确保他们得到额外关怀;如果幼儿缺课,我们会及时电话询问家长情况。这样的细致关怀和关注,希望能让家长们感受到我们对孩子们的用心和关爱。
2、建立家长资源 信息 库,发挥家长专长,做好家长的助教及亲职工作。
措施:
(1)通过组织家长会议,了解家长们的专长和兴趣爱好,建立家长资源信息库,鼓励家长们积极报名参与园所的助教和义工活动。
(2)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动态,与家长共同探讨班内主题活动的开展,通过助教、亲子小制作、亲子游戏等形式,给予家长一定的实践指导,引发家长积极体验、主动参与,让家长人人参与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家长资源及家长的积极性。
三、具体活动安排
2—3月份
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资源信息库
发放亲子手册,家长委员参加会议、亲子制作
4—5月份
家长来园助教、家长撰写心得、个别幼儿家长会
家长观摩半日活动、亲子活动:黄山湖沙雕秀
6—7月份
家长来园助教、家长义工活动、亲子制作
家长撰写心得投稿、家长参加幼儿毕业典礼、评出优秀家长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9
一、目标设定:
1.建立良好的家园沟通机制,让家长充分了解并参与到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
2.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3.通过家园合作,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具体措施:
1.定期交流:每周或每月组织一次家长会,分享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表现情况,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线下会议、线上视频会议或者家校联系册等方式进行。
2.开展亲子活动:定期举办各类亲子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手工、亲子运动会等,增强亲子间的互动,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教育培训:邀请专家或者教师为家长开展育儿知识讲座,主题可涵盖儿童心理发展、健康饮食、安全教育等方面,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
4.家庭教育指导: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家庭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家长志愿者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日常活动,如节日庆祝、环境创设、膳食管理等,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增强家园之间的凝聚力。
三、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的家长交流:每周五下午放学前进行
-亲子活动: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大型亲子活动,每月小型亲子活动至少一次
-育儿知识讲座: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
-家庭教育指导:根据需要随时开展
四、效果评估与调整:
-每学期末对家园共育工作进行总结反思,收集家长反馈意见,对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年度总结报告中包含家园共育工作的成果及改进方向。
总之,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到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实现“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每周家园共育计划内容
以下是幼儿园每周家园共育的具体内容安排:
常规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将参与户外大型玩具的游玩活动。
2、教育幼儿学会与伙伴共同游戏,并懂得运用礼貌语言进行社交互动。
3、培养幼儿珍惜使用工具和材料的习惯,避免摔打或随意乱扔玩具的行为。
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让孩子熟悉每日的活动流程,协助他们增强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能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完成如厕、午睡等事务,同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认知发展:
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在班级,认识班级里的教师和小伙伴,并清楚自己隶属于哪家幼儿园。
2、教导幼儿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如搬动椅子要轻拿轻放,并能安静地聆听故事。
3、指导幼儿识别杯架等物品标志,理解“一人一物”的概念,明白不应随意使用别人的`东西。
关于幼儿园:
幼儿园源于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入的一种教育体系,最初的名称为勘儿园,在中国曾被称为蒙养园或幼稚园。它是一个专门提供学前教育的场所。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幼儿园是对三岁以上学龄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幼儿园接纳的适龄儿童通常为3至6岁。其主要任务在于克服家庭教育在培育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时间、空间和环境限制,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地,有助于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健康成长,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从小就适应集体生活的环境。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由多个领域相互融合而定。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指导的本质是家长认识提高的过程,根本目标是促进幼儿发展。将家庭教育融入幼儿教育范畴,是为了促进幼儿园办园水平提高;增强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提高家长对幼儿关心的程度;强化家长教育动机;提高家教素质和家教质量,为家园共育提供基础。
二、情况分析:
上学期,我班开展了较多的家长工作形式,如:家长会、家长义工进课堂、家长讲堂、及亲子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一学期的家长工作,原先对幼儿不关心、无所谓的观念已有很大改变,家长们纷纷主动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对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活动区活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给予了我们许多的配合。对一些不明白的事能进行电话联系,请假制度也开展得很好。但了解到班里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家长工作繁忙,都由祖父母带,存在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节假日不午睡等一系列不良习惯。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各方面能力还待培养。针对上述情况加强家园合作显的尤为重要 。
三、目标:
(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进行不同的联系、交往,力争让每位家长都能时刻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让家长满意放心。
(二)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请家长务必关心家园栏,关心主题教学,做好家园配合工作,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三)请家长献计献策,共同商讨教育良方。
(四)根据家长的需要,提供便利服务。
四、本学期家园共育工作安排:
(一)召开新学期家长会,对本园的教育理念和主要活动安排对家长进行宣讲;公布热线电话,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及时解决。
(二)班级教师对每一位幼儿家长进行恳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更好的发展幼儿潜能。
(三)成立家长委员会、伙食委员会。使家长在遇到困惑和疑难问题时,及时的与园方沟通,对幼儿园工作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促进幼儿园不断的发展。
(四)继续开展家长义工工作。对有意向参加义工的家长安排时间进班进行保育员工作,了解幼儿园工作,更加理解幼儿园老师。
(五)开展幼儿园半日开放活动,把家长请进课堂,了解幼儿在园情况。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比如:亲子户外拓展活动、21天读书计划等增进亲子关系,让更多的父母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
20xx年4月5日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2
1、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全园性的环境创设,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具体的主题活动,引导家长多方位的支持幼儿的活动。
2、召开“家长会”,加强家长之间的交流。
向家长汇报班级的工作计划,并听取家长的.意见,介绍交流家教经验,宣讲家教知识。开家长会前充分作好准备,并虚心听取家长意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认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引导家长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要求,以协助幼儿园工作,广泛听取家长对幼儿园保教工作、教师师德、幼儿伙食营养等方面的意见。
3、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电话交流,家访等,加强家园联系。
利用家长平时接送孩子的时间,及时让他们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一致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对两天不来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电话家访。
4、家园互动,积极筹备“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
家园沟通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期间开展”我爱妈妈“,庆“六一”文艺演出。发动家长参与我们的演出活动,请家长为孩子们筹备演出服、道具、观看演出等,这样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和孩子们的演出情况,同时也让孩子和家长、幼儿园产生了互动。
总之,家长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只要我们班上教师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使家长工作创造出更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不断得到发展,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3
一、目标设定:
1.建立良好的家园沟通机制,让家长充分了解并参与到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
2.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3.通过家园合作,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具体措施:
1.定期交流:每周或每月组织一次家长会,分享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表现情况,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线下会议、线上视频会议或者家校联系册等方式进行。
2.开展亲子活动:定期举办各类亲子活动,如亲子阅读、亲子手工、亲子运动会等,增强亲子间的互动,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教育培训:邀请专家或者教师为家长开展育儿知识讲座,主题可涵盖儿童心理发展、健康饮食、安全教育等方面,提升家长的育儿能力。
4.家庭教育指导: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和家庭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家长志愿者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一些日常活动,如节日庆祝、环境创设、膳食管理等,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并增强家园之间的凝聚力。
三、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的家长交流:每周五下午放学前进行
-亲子活动: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大型亲子活动,每月小型亲子活动至少一次
-育儿知识讲座: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
-家庭教育指导:根据需要随时开展
四、效果评估与调整:
-每学期末对家园共育工作进行总结反思,收集家长反馈意见,对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总结报告中包含家园共育工作的成果及改进方向。
总之,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做到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实现“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每周家园共育计划内容
以下是幼儿园每周家园共育的具体内容安排:
常规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将参与户外大型玩具的游玩活动。
2、教育幼儿学会与伙伴共同游戏,并懂得运用礼貌语言进行社交互动。
3、培养幼儿珍惜使用工具和材料的习惯,避免摔打或随意乱扔玩具的行为。
生活自理能力提升:
让孩子熟悉每日的活动流程,协助他们增强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能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完成如厕、午睡等事务,同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认知发展:
1、引导幼儿了解自己所在班级,认识班级里的教师和小伙伴,并清楚自己隶属于哪家幼儿园。
2、教导幼儿遵守基本的'课堂规则,如搬动椅子要轻拿轻放,并能安静地聆听故事。
3、指导幼儿识别杯架等物品标志,理解“一人一物”的概念,明白不应随意使用别人的东西。
关于幼儿园:
幼儿园源于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入的一种教育体系,最初的名称为勘儿园,在中国曾被称为蒙养园或幼稚园。它是一个专门提供学前教育的场所。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幼儿园是对三岁以上学龄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幼儿园接纳的适龄儿童通常为3至6岁。其主要任务在于克服家庭教育在培育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时间、空间和环境限制,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孩子们的欢乐天地,有助于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健康成长,不仅能学习知识,还能从小就适应集体生活的环境。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由多个领域相互融合而定。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4
一、课题研究背景:
当前世界教育观念变革的主题是:人的发展。只有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收获一种习惯,就收获一个成功”,一个人习惯的培养往往在儿童时期的养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自我保护、品行、健康心理等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目前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各种不良的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养。随着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造成人口流动性大,我园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我园学习,据统计流动人口孩子已占我园幼儿人数的30%以上,这些孩子大多较聪明,有灵气,但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有机的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也是重要途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核心概念: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综合心理学家解释,行为习惯有如下特点: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课题界定:
行为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家园共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进行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我们这里借鉴“家园共育”概念,并不是纯粹“教学管理”与“家庭教育技术”层面的含义,而是指幼儿自然智能开发课堂教学向“教后”延伸,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整合的功能。通过家园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双方智慧潜能整合。《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旨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研究领域现状:
就国内外现有研究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研究。它们大都以一些设计精巧的实验为基础,内容涉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近年来,研究儿童行为习惯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进行过关于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北京教育学院关鸿羽副教授进行过关于儿童养成教育的研究;20xx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了“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大型论坛。来自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并深入地探讨了儿童德育与习惯养成的问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
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尤其是对幼儿来说,他们刚从家庭个体生活转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最有利于扭转和改变孩子以往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新的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行为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它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石。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本课题的提出,给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何在课题研究和常规教育相结合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是我园全体教师关注和探索的永恒课题,它能最大限度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在教育实践与课题研究中,我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3、促进幼儿家庭素质提高的需要。
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一个人的成长及其重要,而幼儿作为家庭中的个体,家长良好的榜样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而幼儿良好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也可以反过来教育家长,使他们顿悟和反思。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自身素质超越其家庭素质,以幼儿良好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家长,促进其家庭教养素质的提高,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4、对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着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催着我们奋发向上。我们虽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但我们的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也要不断的提升,我们愿意通过不断地努力,在课题研究中走出一条具有本土本园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使我园真正成为幼儿教育战线上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为幼儿园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四、理论依据
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纲要》的颁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人的各种习惯综合成系统,就形成了“人格”。而习惯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有诚意、有创造力、没有怯懦自卑心理的人。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我园独生子女以及外来人口子女在各种习惯上出现的新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进一步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改善育人环境。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保教水平的提高。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通过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习惯培养对
策。让更多的人明确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是当今社会每个成员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基础。
研究重点:
结合幼儿园实际以及幼儿年龄特征,重点培养幼儿以下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1、小班幼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其中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指导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尽量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良好卫生习惯主要包括饭前便后正确洗手,饭后漱口,保持五官清洁,正确使用毛巾,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等。
2、中班幼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见人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话;举止文明,懂得谦让,与人友好相处;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知道简单的交往礼仪等。
3、大班幼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玩具用品等。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和过程:
1、运用调查法等方法,多方查阅有关的理论与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
2、建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核心成员及分工。
3、构思设计课题论证报告,完成课题研究的申报工作。
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进行开题论证。
5、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来带领教师开展各种理论学习的分享活动、观摩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各自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使课题实施与课题研究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6、优化园内环境,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和家长作好孩子们的榜样,开设“卫生之星”、“文明礼仪之星”等评比活动、举办“大手拉小手”、“我能自己干”、“我是小小值日生”、“我是班级小雷锋”等活动,让幼儿培养和巩固所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7、广泛收集第一手过程资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积累,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适时地开展过程评价。
8、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
9、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物化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0、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将课题研究成果与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延伸课题活动,使《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研究不断深化,力求成为我园的又一办学特色。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运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科研方法,力求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实效性。
1、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分析我园目前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实验研究。把教师搜集、观察、调查到的信息,运用到她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作出分析、评价。
2、调查法、文献法:采用问卷和家访的方式,调查不同教养环境方式对幼儿不同个性的影响。收集国内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园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3、观察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言语和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已有的行为习惯,加以分析、研究、评价其发展情况,并作好观察记录与分析。
4、情境测验法:设置一个具体情境,观察幼儿在这一情境中作出的反应,从而测定幼儿的发展水平。
5、谈话法:通过循循善诱、耐心交谈,帮助幼儿明确是非,增强观念意识,从而作出积极的行为表现。
6、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分阶段实施情况定期分析总结,并通过分析来认识规律,寻找新方法。
七、研究对象
幼儿园小、中、大班全体在园幼儿。
八、研究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调查法等方法,多方查阅有关的理论与资料,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申报课题。申报成功后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1月):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情境测试法和谈话法等质的研究方法来带领教师和家长开展各种行为习惯理论的学习分享活动、行为习惯观摩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互相交流各自在教学中获得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使课题实施与课题研究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物化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九、课题研究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指导的高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及发展越来越重视,而在幼儿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无疑是迈好了人生的第一步。好的习惯是人们走向成功的钥匙,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其重要性并不亚于有一个好的成绩。
俗话说,没有理论的高度,就没有研究的深度。为使实验课题的研究深入有效,我们加强理论学习,每周向实验教师推荐一篇理论学习的内容,学校出资订阅《学前教育》、《幼教导读》、《幼儿教育》、《幼教博览》等杂志,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讲座、辅导与总结交流相结合,检查与评比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学习制度、更新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2、制订幼儿行为习惯常规,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行为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拟制订以下几项常规制度: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文明礼仪常规等,每周上好一节养成教育课,每学期至少追踪调查一名幼儿,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要收集或自编一条养成教育的名言,一首儿歌,一首歌曲,或者一幅图片,一个谜语等,同时发放到每个家长手中,让孩子在园在家对照执行。幼儿园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长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这些常规成为幼儿的习惯永久地保留下来。
3、改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环境。
许多孩子在园在家表现不一,这主要是家长比较宠爱的缘由。这加大了教师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难度。因此,我们变利用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为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并利用环境布置促进对孩子的熏陶。
4、运用各种方法,家园形成合力。
(1)、组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定期开展咨询活动,提高家长育儿水平,共同教育好幼儿。
(2)、发放各类常规细则说明书,把幼儿园每次主题教育告知家长,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从而形成合力。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办家长园地和家长信箱栏目,家长园地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联系的专栏。该专栏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家长信箱主要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信箱传递给老师。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同乐活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十、预期研究成果:
1、总结出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多样化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
2、使幼儿园形成特色氛围,班班有良好的班风,人人有良好的习惯。
十一、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行为规范、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
3、在研究过程中,做好会议记录、理论学习笔记、个案研究分析、中期鉴定实录、教师论文汇编、教案汇编、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教师观察笔记等资料,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
十二、研究成员
课题主持人:
课题组核心成员:
成员:全体教师
十三、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及保证措施
1、课题负责人何娇老师是我园保教主任,学前教育本专学历,认真负责的管理者能够确保我园教育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
2、课题组的主要成员都是学校辅导组的教学能手,都是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多位老师曾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在教育刊物发表各类文章。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其他成员学历高、思想意识新,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们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
3、我园是郧西县优质幼儿园,幼儿园发展得到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一直以来重视幼儿园硬件设施的投入。我园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设备齐全,随时能上网查找资料、收发邮件,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一把手园长在教科研方面舍得投资,建立了教科研的专项奖励制度等,硬件的投入为课题的研究作了物质上的保障。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计划5
一、幼儿正确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一)、很多幼儿在书写时,注意力不集中、坐姿不端正、书面零乱,这已经是孩子们的普遍现象。面对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的重视。对大班的孩子来说,孩子写字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握笔和坐姿。很多孩子在家常喜欢玩电脑、看电视,画画或者书写数字的时候眼睛离作业本特别的近,家长为此也十分的担忧。因此,我们家园合作,在家让家长监督幼儿的书写姿势,我们在幼儿园内及时的加以提醒和指导,并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孩子们就会渐渐的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具体要求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我们大班级幼儿在书写方面养成好的习惯:
(1)书写时坐姿要端正。
(2)书写时眼睛和书保持适当的距离。
(3)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养成活动课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一)在活动课上很多孩子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重力很难集中,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做事常有始无终,一会儿这儿,一会儿那儿,轻易分心。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变化,,不能较久控制自己的反应,无法克制说话或动作,想要什么就去拿,无法遵守规范或指示或是无法按照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我班张新雨小朋友,他经常离开座位去捡地上的小东西,对老师的提问也是糊糊涂涂。
(二)具体要求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大班幼儿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1)不东张西望,不做小动作。
(2)会认真听老师讲课,理解活动内容
(3)会认真注意听同伴发言,同伴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
三、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一)时间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不陌生了,他们虽然还没开始学,认识钟表,但是他们已经认识数字了,不管是上课、就餐、还是睡觉,常常让幼儿先看一下时间,要让他们知道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规定的事。像是就餐,每到分针指到数字八,吃完的孩子就会主动搬凳子到外面站队,而没吃完的孩子就会自觉地加快速度。因此,合理安排时间这也是不可少的学习习惯。
(二)具体要求让幼儿学会看表。
例如:孩子还不认识钟表,我指着时钟告诉他们,长针指着5我们开始吃饭,等指到8的时候我们要准备收小碗,时间久了自然就养成了习惯。
(2)培养孩子任务意识。
例如:有的孩子当值日生的时候不想擦桌子。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有意识告诉孩子,擦桌子是爱劳动的表现,不断表扬当值日生的孩子,并给予鼓励,让其充满信心。一段时间后,取消奖励,让幼儿逐步养成习惯,同时觉得当值日生也是自己的任务。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同其它教育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而且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
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幼儿园幼儿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惜幼儿的好习惯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较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幼儿的习惯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但主要还在于家里家长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使之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家长可以适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强化手段。制定规范不能有例外。为了培养好习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好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平时幼儿在家要培养他们学习认真的习惯,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有些家长面对幼儿园布置的任务不当回事,一味的任由孩子玩。殊不知,一些习惯都是在幼儿园时期就形成了,到时要改也难,真是悔之晚已。在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父母还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指导。指导对年龄越小的孩子就越重要。只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所以,家庭教育也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