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现代文阅读试题是高考语文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加大,分值提高,位置提前,对考生的影响很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语文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概括作品的主题
1、标题提示法
从文章标题上直接获取文章主旨。主要用于议论性、抒情性散文。
2、段意整合法
通过整合每段的中心意思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概括不同与归纳,归纳是从不同事物中寻找共同点幷提取出带有共性的论断,概括是将每段的中心意思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他们表达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来。
3、首尾归纳法
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许多文章都是在开头、结尾部分表明其主旨,尤其是对散文来说,运用首尾归纳法,一般都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旨。
4、关键词句归纳法
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中心思想,作者写作文章时,常用一些词句来表明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观点或态度,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仔细分析,即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准确分析作品的结构
1.抓线索
线索的作用是将零散的片段和场景连接起来组织成篇。如散文一般以时间、空间、物件或情感为线索。
2、注意开头、结尾、过渡段、相互照应的语句
开头和结尾,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过渡是上下文之间转换的衔接,照应是前后文的关照呼应。考生把握了过渡与照应,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也就掌握了。
3、捕捉关联词、标志性语句
(1)关联词可以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维路径。
(2)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可以提示写作对象与内容以及文章的情感基调等,往往能揭示文章的层次。
(3)总领、总结性的语句在全篇中或是连通文意,或是点明文段的重要意思。明确了这些语句,文章的整体思路和结构也就变的清晰了。
阅读题答题方法与技巧:赏析作品的形象和内涵
1、赏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技巧
(1)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里描写等。
(2)从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
(3)情节是作品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来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2、赏析作品内涵的技巧
(1)从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入手。对于散文,考生应抓住抒情句、议论句,对于小说,考生则应重点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从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入手。考生应重点关注决定人物命运的社会环境的描写和具有象征意味的自然景物的描写。
(3)从把握故事情节入手,考生可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
第二篇: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
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
1 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
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从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
3、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或突出某某环境的恶劣;(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果是文中的第二或第三处自然环境描写,则可能还有一点作用:(5)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变化,与上文某处景物描写相照应或形成对比。
4、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记叙顺序常用三种:(1)顺叙;(2)倒叙(在开头)(3)插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
或某句话
;(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6、为什么某某事情叙述得详,某某事情叙述得略?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照应文题的要详写 ;(2)最能体现某某中心思想的要详写;(3)读者不太熟悉的要详写。
7、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1)人物(2)时间(3)地点(4)事件起因(5)经过(6)结果。
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 ;(2)拟人 ;(3)夸张 ;(4)排比 ;(5)反复 ;(6)对偶或对仗 ;(7)反问;(8)引用等。
9、比喻有何作用?
(1)把某某比成某某,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2)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0、拟人修辞有什么作用?
(1)将某某描写对象人格化(或赋予某某以动感,化静为动)(2)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的某某特点;(3)表达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
11、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1)对比、衬托 ;(2)欲扬先抑;(3)象征 ;(4)白描;(5)铺垫;(6)设悬念,埋伏笔。
12、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2)引起下文(或总领全文、或为下文做铺垫);(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调;(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3、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结构上:(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2)总结全文或收束全文。内容上:(1)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2)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启迪读者去怎么怎么做。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14、过渡句作用是什么?回答: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15、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或主要故事?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结果怎样,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16、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2)点明了某某中心;(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景物等;(5)点明主要人物;(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表面上是指某某,实际上是指某某;(8)与结尾相互照应;(9)营造了某种氛围,让人产生某种美好或不好的联想;(10)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某某的某某特点;(11)点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某种事物如职业、服饰等。
17、某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1)突出强调 ;(2)强烈抒发某某人的某某思想感情。
18、设悬念有什么作用?(1)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2)暗示情节发展 ;(3)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与下文某句相互照应。
19、排比句的效果或作用是什么?(1)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2)抒发了某某人的某某强烈情感;(3)从不同方面突出了某某内容。
20、该句使用反问的修辞(或句式),作用是什么?
(1)亮明作者或/说话人的某某态度 ;(2)加强语气 ;(3)强调某某的感情。
21、如何品味赏析记叙文的语句,或这些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1)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现手法,如果都没有,就找一两个关键词语,一般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拟声词等;
(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性格或心情或精神(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物某某的特点)。
22、谈谈对句子的理解。思路一:(1)先找关键词 ;(2)把这个词的比喻义、语境义、指代义、引申义说出;(3)可从文中找其他类似的说法抄下来。思路二:三个字:白、抄、扯。第一步白就是把题中所给语句的修辞去掉,马甲脱掉,换成大白话把意思说一遍。第二步抄就是在全文找与所给语句差不多的句子,抄下来,有几处抄几处。第三步扯有两种,一是扯名人,扯名言,二是扯自己。不管怎么扯,都要扯跟题中所给语句有关的人、事、话。
23、该句照应了上文哪一句?思路:往该句上面找,找关键词一样的语句或者找提出疑问的语句。
24、记叙文中使用对仗(或对偶)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1)句式整齐,朗朗上口,节奏感强;(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典雅性。
25、某某人有什么性格特征(或某某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先写性格词,再写“从第某段的某某情节可以看出”。要注意人的性格往往不止一点,要多找几点。
26、结合文中情节或人物谈谈自己的感悟。
结合情节:(1)文中某某人做了某件事:(2)我也要像他那样去做一个某某某某优点的人(或我不能像他那样有某某某缺点,而是应该怎样怎样)。
结合人物:(1)文中某某人有某某性格;(2)我也要像他那样去做一个某某某某优点的人(或我不能像他那样有某某某缺点,而是应该怎样怎样)。
27、试发挥想象,揣摩某某人的某某心情或心理活动。
解题思路:实际上就是让补充一段心理描写,注意人称、语气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意思要符合上下文语言环境。
28、设问修辞(或句式)有什么作用?
(1)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2)强调某某内容;(3)突出某某人的某某心情。
29、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最常见的是:对比(或侧面描写),突出(或反衬)了主要人物某某的某某方面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读者印象更深刻。也有:起正衬作用,更鲜明突出了主要人物某某的某某方面的优秀品质,共同丰富了某某中心思想的内涵。
30、对比有什么作用? 与某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要人物某某的某某方面的优秀品质。
31、主旨或中心如何总结?正面的常常是:歌颂了(或赞美了)某某人一类人的某某优秀精神或品质,(或者是表达了作者对某某一类人的某某精神品质的歌颂赞美)。
反面的常常是:讽刺(或批判)了某某一类人的某某不良品质,某某不良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某某一类人的某某不良品质、某某不良社会现象的讽刺挖苦)。
32、写景类文章的写作(或观察)顺序是什么?观察角度是什么?一般都是游览的先后顺序,也可以写具体的游踪,如从远到近、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静到动等等,与说明文的空间顺序基本相同(但不能写成空间顺序),都要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观察角度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最后记牢三句话:一、问题从文中来,答案到文中找。二、往深处挖,往祖坟上刨;三、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描写皆情语。
第三篇: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课堂实录)
材料解析题中经常出现的问法
变化(或发展趋势)、原因(或背景)、特点、作用(或影响)启示(或认识)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或结论?材料间有何联系?比较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或异同点、优缺点等)。
答题方法:
1、审题抓关键词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
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3、链接所学内容
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4、组织答案答题
材料题主要有两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 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
答题技巧:
答题有四忌: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四忌堆积词藻。对此,答题争取做到“四化一全一精炼”。
1、“四化”:
语言规范化:答案要用专业的历史语言,例: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本(货币),不能说“钱”等;
答案提示化:答案要写清问题的关键词,例如原因、过程、影响等; 答案段落化:切忌一大段文字写下来,没有段落一锅粥;
答案序号化:如果答案要点很多,标记上1、2、3、4较明了。
2、要点要全,语言要精炼:
思考问题要多方面考虑,比如说中国近代前夜发展迟滞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就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政策等方面考虑。而要点多了就需要答题时语言一定要精炼,切忌堆积词藻费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
例题:
材料一: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他付诸实施。”
材料二: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1991年,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演说中指出:“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智慧和才能也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到他们的后面。”
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县农民对当时的经营方式作了这样的评价: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罗斯福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为此,罗斯福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经营方式是指什么?与以前的经营方式相比,有哪些优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出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②调整复兴工业;③调整农业政策;④开展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2、弊端:①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②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④压抑地方企业的积极性。
3、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点: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4、启示:经济体制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高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探究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答题方法:
1、审题抓关键词
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审该题干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问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换言之,就是找准问题的关键词。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从而节省做题时间。
2、读材料找有效信息
材料分析题反映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做好这一步的关键是仔细阅读材料,挖掘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正文之前,要注意正文前或正文后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标题或出处等。看完提示性的文字后,再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有效信息。
3、链接所学内容
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
史时期、历史事件,联想该内容在教材中是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任何材料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课本知识,换言之,材料题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新应用.4、组织答案答题
材料题主要有两种问法:一是“根据材料回答”; 二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答案比较简单,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答出,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第二种问题答案不仅要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部分答案还必须根据材料提示的内容联系课本知识总结答案。
答题技巧
答题有四忌: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四忌堆积词藻。对此,答题争取做到“四化一全一精炼”。
1、“四化”:
语言规范化:答案要用专业的历史语言
答案提示化:答案要写清问题的关键词,例如原因、过程、影响等;
答案段落化:切忌一大段文字写下来,没有段落一锅粥;
答案序号化:如果答案要点很多,标记上1、2、3、4较明了。
2、要点要全,语言要精炼:
思考问题要多方面考虑,比如说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思考这个问题就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外政策等方面考虑。而要点多了就需要答题时语言一定要精炼,切忌堆积词藻费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
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往返答:对于熬头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讲,是下笔点题,点见于文字章的中间,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部实质意义上来讲,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部实质意义的描写打下伏线。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继往开来、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见于文字章大旨,让人回味无限,并与标题问题相照应。
二、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惟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部实质意义往返答,常见的有称道、嘉赞、热爱、喜爱、打动、开心、巴望、震撼、眷念、失意、淡淡的忧愁、惋惜、忖量(吊唁)故里和亲人、或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见患上的,有的也许写患上比较蕴藉,多的很直抒胸臆。
三、归纳综合文章大旨。
对于这种标题问题,在回答以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举行回答:“…故事,称道(嘉赞)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惟感情,展现了…的深刻原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出格是熬头段或最后一段的熬头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四、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品类型的标题问题,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怀,出格是描写中又分为人士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士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活泼、形象、动人。抒怀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凸起文章的中间。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情形的描写,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部实质意义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乐趣。
五、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伎俩?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许多,经常使用的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患上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巨著中的有关内部实质意义,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部实质意义有什么作用?“,这种标题问题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位,凸起了主人公的某种精力"。
六、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原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觅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语,这样才能真正地舆解文章的意思,富厚回答内部实质意义,用本身的语言把本身对文章的理解精确地表达出来。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一、基本方法: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谜底
二、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抵了解。先整体大略阅读全文,大抵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和词组、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标题问题,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干的段、句,截取一段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谜底(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查抄]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归纳综合提炼。(尽有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抵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大略阅读全文,大抵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里有数。那么我们要大抵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一、了解文章的大抵内部实质意义。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何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
二、了解文章的大抵结构,首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士、工作、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质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搞清文章的线索、挨次、层第二等。
三、了解文章的思惟、感情、大旨。
注意事变: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边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文句。文章中关键的文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自力成段的句子、中间句、警语、比方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怀句、议论句、重复出现的文句、重点联系瓜葛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并且…由于何况可是然而是以)等等,应出格注意那些表现作者立场不雅点、反应文章深层次内部实质意义、内涵较为富厚、形象活泼的文句。注意文章的大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个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伎俩,相当不明显,我们也能从这些个文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搞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情势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惟内部实质意义,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搞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间思惟。从这一点来讲,搞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搞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底下几方面举行。
六、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原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觅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语,这样才能真正地舆解文章的意思,富厚回答内部实质意义,用本身的语言把本身对文章的理解精确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