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2023-0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数学中班教学反思》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是一次区分左右、点数、说出总数,以及学习记录的综合性的数学活动。这个活动很有趣,小朋友对它很感兴趣。

在活动中,小朋友能够迅速地在老师铃声响起的时候将夹子夹在衣袖上。并且知道夹得越多越好。并且能够将自己夹的夹子的数量正确地记录在纸上。在左右的区分上还是像上次一样,需要借助做记号,才能正确地辨别出来。不做记号的话,有些小朋友还是会搞错。不能很快地辨别出左右来。所以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练习,利用日常生活活动引导孩子辨别左右,只有在多次训练中,孩子的.方位感才能真正得到建立。

另外,本次活动也是一项训练动手能力,锻炼手指的力度的一次活动。因为孩子们需要把许多的夹子夹在自己的衣袖上,而且还要保证速度,所以这也是一个挑战,是一次很好的锻炼的机会。

总之,这个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可以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他们的小手的控制能力。

但是,这个活动放到现在的季节来进行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夏天衣服穿得太少,如果是短袖子,活动就不好进行,夹子夹得太少,活动的意义就不大。而且即使有的小朋友穿的是长袖,女孩子的衣袖很紧身,夹起来也不方便。因此说,这个活动最好在冬天或者天气再冷一点的时候进行,比较合适。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2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感受点卡的不同排列形式,会用接数的方法正确目测7以内的数群。孩子们对于数数是比较熟悉的,所以他们觉得肯定很简单,以至于在活动一开始有点“轻视”的感觉,都说:“我早就会数数了”、“太简单了”。直到我出示不同排序方式的点卡,刚才说太简单的孩子就开始有一些为难的表情出现了。整个活动看似简单,但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

一、观察能力不仔细,容易错数漏数

我们一般的点卡中的点数都是按照普通顺序排列的,都是为了方便而排序的。所以当我出示普通点卡的时候,班级中的大部分孩子能够较快地数出点数来。但当我出示改变排列形式的点卡后,问题就出现了。像新朔这样能力较强的.孩子在数的时候也要稍微缓一缓,心里默数一下才能得到正确地点数。所以其他孩子在点数不同排列形式的点卡时就有错误出现,有的把7个点数成6个点,有的把5个点数成6个点。问他们怎么数出这些点数的,孩子们就说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如果真的是一个一个数的话错误率不会这么高。于是我请个别孩子上来数,发现他数的时候就把一个点子给漏数了,因为点子的排列顺序其中一个点子排在了最边上,他就没有发现,所以就数错了。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孩子们太不轻视数数的活动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教育孩子们任何学习都要认真不能马虎对待,而且要学会仔细观察。

二、手口数数未能一致,还需多练习

数数对于我班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也有部分孩子局限于光用嘴说1~10,要让孩子手口一致地数数还是有困难。在今天的捆小棒活动中就都体现出来了。我出示一个5的点卡,让孩子们先选好5根小棒,在选小棒的时候我就看到鹂芸边数边拿小棒:“1、2、3、4、5。”但是她却拿了6根小棒,因为她在数4的时候拿了两次,所以总数里就多出一根来了。有的小朋友数的时候念的时候太快,而拿的慢,所以数的数是正确地,而拿的小棒却是少了一根的。在第二次操作的时候我请孩子们数的时候慢一点,边数边看,等到数完之后再检查一下小棒的根数到底有没有数对。刚才数错的孩子也就开始学着自己检查了,虽然有时候他没有检查出来,但是他们也知道了数数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三、动手能力差别较大,需要个别指导

捆小棒,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绳子把小棒捆起来,我们今天用橡皮筋代替绳子,用吸管代替小棒,让孩子们数完数后把小棒捆起来。在捆的时候就发现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差距很大,有个别女孩子很快就能把几根小棒捆在一起,但是有大部分孩子只能把橡皮筋套在小棒上一圈,根本没有捆住。这时候他们就已经放弃捆小棒的任务了,就开始在桌上玩小棒。后来我就一组一组轮流指导一遍捆小棒的动作,一些能力稍强的孩子就能够尝试自己把小棒捆起来了。但是那些能力稍弱的孩子却都选择了放弃也不愿意去尝试一下捆小棒,这让我感到很惊讶,于是我就跟他们说:“捆小棒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你尝试把小棒捆在一起,小棒不散开来就可以了,如果你不把小棒捆起来,待会儿你的小棒不见了顾老师就没有办法了。”听完我的话,那些原本不愿意捆小棒的孩子也开始动手把小棒捆起来了。在整个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基本都把桌上的小棒捆起来了,偶尔有一两根小棒没有捆好。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3

本堂数学活动课使用的教材是《幼儿蒙氏数学》,该书是由具有多年教育经验的幼教专家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编写的一套幼儿蒙氏数学读物。按年龄段的学习要求由易到难编写,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喜欢的生活场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了可操作的、具体的图形或生活用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小班阶段,幼儿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梯形等多种平面几何图形,中班阶段的学习,在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我们加入了非常重要的一种图形,平行四边形。认识平面几何图形对于幼儿更好地认识、理解我们的客观世界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以及想象力。更为可贵的是,平面几何图形的形象性、具体性使得它具有直观的美感,这在学习中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班的幼儿属于前运算阶段,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借助物体的具体形象。因此我设计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有利于积累和丰富幼儿的表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同时,基于《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数学领域中,对4-5岁幼儿的三条认知要求,我着重勾画出其中与我们本堂活动课息息相关的: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它要求幼儿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臵和运动方向。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阐述出长方形的外在特征。活动开展,通过对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了解两个图形的异同。自主及小组间竞赛形式将长方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活动结尾,美丽的七彩衣,给平行四边形中的每一块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我的课后延伸活动。是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纸制作一个七巧板,用不同颜色填涂七巧板的板块,并拼搭出一个你认为有趣的图案。加强亲子间的互动以及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美。

本堂数学活动课上完之后有学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我谈两个主要的点。首先,在导入环节应该抓紧时间,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导入过长会降低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及学习的乐趣。课上当我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拿出比较时,有个别孩子认为平行四边形是梯形,我没有略过这个问题,在课前没有准备梯形教具的情况下我立刻画了一个,将三个图形拿出比较。但是由于自身教学经验的欠缺,过于纠缠这个问题,导致导入时间过长,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降低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为后面的活动开展留下了隐患。其次,我个人对班上孩子的水平做出了过高的期待,因此在制作长方形移动为平行四边形的实物教具时,我将长方形的左右两边都剪了一个三角形,想让孩子任意移动其中一个来转换成平行四边形,结果由于出现了两个三角形导致孩子移动时不知该从何下手,当然我想也跟我没有反复明确只能移动一个三角形的要求有关,使得一部分小组代表上来两个三角形都在移动。最终使得这个环节耗时过长却又没有取得应有的目的。整堂课通过孩子自主移动长方形其中一部分拼接成平行四边形以及为平行四边形内部图形着色这两个环节的观察,基本完成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这堂活动课有两个长方形通过移动变为平行四边形的环节,一个是孩子自主移动,这里我采用的教具是只有一个三角形,自主移动之后再从每一组请孩子到教室前来比赛,这时用的是有两个三角形都是活动的长方形教具。问题出在第二个移动小组间竞赛时。我之前所授的美术、语言等活动课由于效果较好掩盖了很多问题,所以这堂数学活动课暴露出的问题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4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积极参与点数活动,通过活动感受点数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能力目标:能手口一致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会按数取物。

3.认知目标:通过点数,感知 10 以内的数量关系。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感知 10 以内的数量关系,能手口一致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会按数取物。

2.活动难点:通过活动感受点数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 1-10 的数字,有一定的点数能力。

2.物质准备:《10 以内的点数》PPT、物品点数操作卡、扑克牌数物匹配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宝贝们,今天数字马戏团要表演魔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魔术师都准备哪些表演呢?

师:魔术师的表演就要开始啦,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1,2,3,咿, 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了这么多的小鸽子,都有几只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哦,原来有 X 只小鸽子。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自主探究,尝试点数 10 以内的物体并能得出总数1.幼儿点数并得出总数,把数字贴到对应物品旁的圆球上

师:魔术师的魔术要继续喽,1,2,3,哎,这次有点不一样,原来是魔术师要来考考小朋友啦,魔术师把他刚才变的东西藏在了操作卡里,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气球、小伞、彩旗分别有几个?谁能和这些数字宝宝能为朋友, 我们就把数字贴在它的`旁边。

2.幼儿分享并验证

师:宝贝们,你们都数完了吗?哦,真能干,我请小朋友分享一下他是怎样帮助数字宝宝找朋友的?

3.教师总结:小朋友们真厉害,都帮数字宝宝找到了朋友,我们数的时

候要按顺序一个一个地点数,不能漏数,也不能不重复数就能准确地数出总数啦。

(二)小组合作操作,按数取物

1.幼儿根据扑克牌上的数字取相应红心卡片,进行数物匹配

师:魔术师的魔术又要继续喽,1,2,3,哎,魔术师可太粗心了,变出来的扑克牌数字和红心是分开的,小朋友们我们去帮助魔术师扑克牌数字和红心合起来,好吗?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这些数字宝宝究竟是几呢?然后我们再去数一数到底是哪张红桃能和这些数字宝宝能为朋友,我们就把对应的红桃卡片贴在它的旁边。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找到了请将它们贴在操作卡上。

2.幼儿分享并验证

师:宝贝们,你们都数完了吗?哦,真能干,请每组选一个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他是怎样帮助数字宝宝找朋友的?

(三)集体游戏:听音数数

师:宝贝们真厉害!一下子就能想出办法帮助了魔术师,为了表示对你们的感谢,魔法师要给小朋友们鼓鼓掌,那到底掌声有多少次呢,要请小朋友们自己来数一数。注意哟,是蒙住眼睛,用我们的小耳朵去听,听到一次鼓掌的声音数一个数字,然后接着听声音再往下数一个数字,最后一个声音所数的数字就是掌声的总数。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的魔术到此结束,让我们跟魔术师说“再见”吧。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幼儿在操作及游戏环节中细致观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不断验证,基本实现了我教学的目标,幼儿能够手口一致进行10以内的点数,并说出总数,活动氛围轻松、愉快,幼儿沉浸在生动有趣的“魔数表演”情境中,激发了幼儿在操作及游戏环节中细致观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不断验证,体验到了点数的乐趣和重要性。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最后的集体游戏环节中,第一次小朋友闭上眼睛没有数出声音,第二次小朋友因为知道了一点诀窍有数出声音,到后面就开始唱数了,音乐停了还在继续数,所以老师应明确对于游戏经验及规则,请小朋友们仔细听, 不出声,心理默数,听到1次掌声数1个数,音乐停止,数数就结束。

2.操作环节前应将操作规则明确告知幼儿,出示规则示意图在 ppt 上,

以图片的形式更为直观地告知幼儿。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5

设计意图:

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数字,如:早晨入园时与幼儿交谈:“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让幼儿对数字有了感性认识;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概念;再如:教室门口的门牌、杯子上的号码电话上的位数字键等等,让幼儿对数字有了视觉的认识,因此让幼儿学习数字在此时至关重要。

中班幼儿年龄还小,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大量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传统的数字教学略显单调、枯燥,因此我大量运用SMART白板,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使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了解8的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掌握8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8的`形成。

突破方法:

运用拍板设计大量有趣的操作活动及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情境中学习认识数字8。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一套。

2、点卡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7的点)

3、操作图片若干。(卡片上有数量1至8的物体)

4、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至8点子的老鼠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老师利用白板带幼儿玩“开火车”的游戏,复习认识数字1—7。

2、幼儿自由选择1—7的点卡,继续巩固对数字1—7的认识。

(二)基本部分:

1、操作课件,学习数字8的形成。

白板出示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一只蜜蜂,一共是几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再以同样的方式演示8个苹果、8条小鱼、8只小鸟是怎么来的,让幼儿明白数字8是怎样形成。

2、利用幕布功能在白板上出示数字“8”,观察其外形特征。

幼儿一起说说8像什么?(麻花、眼镜、花生......)

3、老师在白板上演示8的书写过程,并利用回放功能教幼儿学习书写8。

4、进行闯关游戏,巩固幼儿对数字8的认识和理解。

(1)第一关:说说“8”

老师鼓励幼儿说说8除了表示8只蜜蜂、8个苹果,还可以表示生活中哪些事物?

(2)第二关:看数拍手老师利用白板里拼贴模板功能,翻出模板下的数字,幼儿快速地用手拍出来是几?(是几就拍几下)(3)第三关:找找“8”

幼儿在桌上找出数量是8的礼物卡片交给老师,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教师利用白板里旋风模板功能,让幼儿在白板上将图片按照“是8的”和“不是8的”进行分类。

(三)结束部分:

游戏《捉老鼠》,继续巩固幼儿对数量“8”的正确判断。

拉幕请出“黑猫警长”,黑猫警长请大家帮他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老鼠。在《黑猫警长》音乐声中,幼儿快乐的捉老鼠,教师参与并指导游戏至结束。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很早就在生活中接触到数字,所以看到数字1、2、3都能很容易认出来,读出来,可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要对数字1、2、3真正有所了解,特别是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联系起来,涉及到理解这一层面,有的宝宝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了。

在本次活动中,数物匹配是重点,理解数字1、2、3的实际意义是难点。在小班时,孩子们已经接受过数物匹配,所以这一重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攻克。于是我们就把认识数字1、2、3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在观察数字时,我们问了一个问题“1像什么?”,本来以为孩子们会回答1像铅笔,像小棒等,没想到有一位孩子说出了一句完整的话:“1像铅笔会写字。”这让我灵机一动,要求孩子也说这种完整话,这个环节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自由地说出了“2像鸭子嘎嘎叫,2像天鹅升脖子,3像耳朵听一听”等话,为孩子们学习认识这些数字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学习起来很感兴趣。如果能够及时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形象地理解,学习效果肯定会更好。

在操作活动时,因为这是小班升入中班后的第一次数学操作活动,对于操作的要求,及材料的整理,我讲得很详细,而且加以示范,孩子们完成的效果很好,但也有个别孩子表现出一窍不通的样子,连操作的习惯也相当差,有待进一步提高。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6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要即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通过房子的形象来引导幼儿认识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让幼儿感知对生活中与它们相关的物体的认知和了解,并且能够通过在给小动物换房子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启发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

活动目标:

1.认识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知道其对应的基本特征2.能够把不同体型的动物对号入座不同的形状

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有去过动物园的经历或者认识大部分常见的动物(基本了解他们的体型)

物质材料准备:小动物形象卡片(大象、长颈鹿、河马、小狗、兔子)和小动物住的楼房贴纸若干套。

活动重点:认识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活动难点:通过房子的形象来认识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

活动过程:

1.互动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你们觉得动物园里好玩吗?那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动物园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去动物园里看到的小动物,这几天动物园里新来了好多小动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2.展示图片,通过房子认识四边形。

师:动物园的园长为了迎接它们的到来,特意准备了几间房子。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个房子是什么形状?(自由回答,引导幼儿回答四边形)

师:动物管理员给小动物都已经安排好了住所,但是他们并不喜欢,他们觉得这个房子一点儿也不漂亮,所以动物园的园管理员只好又给他们找了一套新房子,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3.展示新房子图片,认识三角形和圆形。

通过各种漂亮的房子引导幼儿认识三角形和圆形

师:这次房子虽然很漂亮,但是小动物们还是不喜欢这套房子,大象说这个房子太小了,我都住不进去。长颈鹿说这个房子太矮了,我都脖子缩着真不舒服。

这可让动物园的园长为难了,那可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想想办法吗?

4.幼儿分组操作,给不同体型的动物对号入座不同的形状的房子。师:小朋友们都非常棒,换房子之后,大象的房子变大了,长颈鹿的脖子也伸直了,每个小动物都很满意他们的新房间,你们满意吗?

5.播放歌曲,结束活动。

小动物都很满意小朋友们安排给他们的新家,他们都很感激你们呢!现在他们要回家了,让我们最后在这欢乐的歌声中和小动物们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1.整堂课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出示房子图片让小朋友猜(房子的形象也不太鲜明),而并不是提前教幼儿单独认识三种图形并讲清楚概念,导致幼儿对三种图形产生混淆,结果课堂内容与目标偏离,没有到预期效果。

2.没有把握好时间。中班的一堂课应该控制在25分钟左右,不宜超过30分钟,这堂课明显超出了30分钟,主要浪费的时间在两个方面(1)重复的提问和多余的口头语言,反复的提问和重复无用的语言是导致时间超出的一大原因。(2)分组操作的时间浪费,比如说:材料不充足,三个小朋友要用一卷胶,那么这之间就有等待的时间。还有没有强调好游戏规则,也会导致幼儿拿到材料通常不知道做什么。这些都会导致课堂上时间的浪费。

3.语言不够简练和富有技巧性。(1)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在讲课的时候说到的每一句话,“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这句话啰不啰嗦?够不够简单明了?”自己对教案要熟悉,啰嗦重复无用的话全部去掉,那怕一个字也是多余的。(2)避免消极性的提问“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这一类无用的提问最好少用,因为根本没有意义。(3)多使用技巧性的语言,讲课中的语气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自由的转化,比如:急促、紧张的环境就加快语速和强调重音,安静舒适的环境就放缓语速和减小声音,用趣味性的语言去创造一个良好并且适合教学的环境。(4)合理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幼儿,一是要保证适量,二是要保证新颖有趣。

4.缺少教学经验。教学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堂课我就没有考虑到幼儿在应该先认识图形再去通过房子认识,这是教学经验的缺乏,如果多试讲几次可能就会避免这个问题了。

总结:无论今天讲课的结果如何,再怎么不理想,但收获的特别多,我特别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会虚心倾听并且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7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品能归还原处。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本《幼儿园百科画册.数学》。

2、小黑板一块,粉笔若干、投影仪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

1、发放《幼儿园百科画册.数学》,幼儿人手一本。

2、集体活动(1)按数拍手。

“我们来听数拍手,我报几你们就拍几下。”

(2)认识序数。

老师在投影仪上出示书画面。“有几张小椅子,椅子上有几个小朋友?第几张椅子是空着的?我们按顺序说说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师手指第三张空椅子。“这是第几张空椅子?谁会用一个数字来表示这张小椅子的位置?”“你在这里写上‘3’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平时还可以用‘3’来表示什么?”“现在你知道数字有几个用处了吗?”(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能在每张空椅子上都写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吗?”老师盖着第三第六第九张空椅子。“谁能说说,哪几张椅子不见了?你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谁帮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几张椅子不见了?”

3、分组活动。

数数第几张椅子是空的。

“说说范样上每张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几张椅子没人来,是空的,请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数字写在书上,边做边讲,第几张椅子是空的,做完后说说哪几张椅子是空的.。”

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完成目标上,我们觉得还是很到位。小朋友学着也很轻松,但是我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具的频繁变换,非常复杂,不利于直观的呈现,影响幼儿的接受。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8

活动目标:

1.学习上下,里外的空间位置,能用语言表达物品的相应位置。

2.能根据语言提示,找到指定的'位置。

活动准备:

1.桌子两张,蓝子一个

2.玩具娃娃,皮球,苹果,积木各两个

3.手绢

活动过程:

1.游戏: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举起来(双手举起,放在顶);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转一转(双手前平举,转动手腕);小手拍拍,小手拍拍,小手藏起来(双手放背后)。

2.在小手拍拍游戏的基础上,创编新游戏:藏小手,

小手藏藏,小手藏藏,小手放在椅子或屁股下面

小手藏藏,小手藏藏,小手放在头或膝盖上面

小手藏藏,小手藏藏,小手放在口袋里面

小手藏藏,小手藏藏,小手放在口袋外面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要尽量标准到位

3.教师和幼儿交换角色,教师动作,请幼儿正确的说出老师的手放在什么位置(请幼儿正确地使用上下,里外方位词来表述)

4.游戏:摸宝。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玩法

5.操作练习。教师交代题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使用方位词说出桌子上面,下面和篮子里面,外面分别有什么东西,并把是篮子里面的东西圈出来。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还很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还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不过幼儿对辨别空间方位上还不大了解还得继续培养和巩固。活动开展的时间有点长。以后我会吸取更多的教学方法争取上的更好。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9

梯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未接触过,但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梯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我结合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 设计了“联系生活,初步感知梯形——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动手操作,深入了解梯形”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通过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如何导才到位,是这节课重点需要注意的。在教学中,我主要结合以下几点来做: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整节课由“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导入,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当最后梯形出现时,很多学生没能认出,这样就不自觉地引起了他们的疑问:这是什么图形?这样就很大程度激发了他们要了解梯形,了解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欲望。 在做图形之前,我没有让学生直接拿材料做,而是设计了一个在学具袋里找梯形的环节,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对梯形进行一次再认,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到下一个做图形的环节。

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素材。

如何让他们真正动脑、动手呢?于是除了课本上提供的材料外,我又准备了正方形纸、长方形纸、三角形等,这样,看到与课本上不同的东西,更能激起孩子的探索、创造欲。在课堂上,学生用这些材料确实做出了不同的梯形。更有孩子用三角形做出了梯形,虽然“你是怎样折的”,学生讲得不是很到位,浪费了些时间,但我认为这很真实,这是他们很宝贵的一个自主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就获得了对梯形特征的直接经验。

三、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个问题。

在“试一试”中,在学生自己独立学习上底、下底和高之后,我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说答案,而是请一位学生上来边指边说:上底是??下底是??,这样,既有了认识的结果,同时也是对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巩固。在汇报第二个直角梯形时,我问:“为什么它的高就是它的一条腰?”使学生在以往三角形学习的旧知上,更明确地知道了:如果梯形的一条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么这条腰就是梯形的高。同时学生也了解到并不是在上面的就叫上底,在下面的就叫下底。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10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10的形成与数数》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培养幼儿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幼儿用类推法学习10的形成,理解10 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两张

2.数字卡片1--10每人一套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小猴今天来和小朋友比一比?比比谁是“聪明智慧星”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用类推法学习10的形成。

(1)播放课件:

教师:暖和的春天到了,花园里来了许多花,

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各9朵,幼儿点数,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才能将它们的数量变成10?

引导幼儿用个添上1朵的方法将三种颜色的`花都变成10朵,

(2)请幼儿将三种颜色的花都变成10朵

(3)提问:

9朵花添上1朵花是10朵花,9添1是几?"

请幼儿复述:9添1是10。

2.理解10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10。

(1)在幼儿点数三种颜色花并说出总数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说出三种颜色的花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

0朵花能用数字10来表示。

引导幼儿认读数字10,使幼儿能发准字音。

(2)理解实际意义:

寻找数量是10的物体,巩固对10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幼儿找找自己身上什么器、器官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想一想,数字10还能表示什么?

小结:10能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物体。

3.游戏巩固:举卡片

方法:教师在屏幕上出现数字1-10,让幼儿记住。

然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取走1张,再请幼儿睁开眼睛看看缺了哪1张,

并从自己的的卡片中寻找出来并举起来,以举卡片快又对的幼儿为胜利者,根据时间掌握游戏次数,

三、结束

讲评根据上课情况,评出“聪明智慧星”。

活动结束!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1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享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2、会用对应观察比较数数等方式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利用游戏:抢椅子,以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两组物体的多少

1、孩子在音乐《找朋友》中进行游戏抢坐椅子。

2、提问:谁没有坐到椅子?

他为什么没有坐到椅子?

3、引导幼儿感知谁多谁少

4、再次游戏,用找朋友的方法感知一一对应。

二、引导幼儿去发现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不同方法

1、出示图片一请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哪个多哪个少?

2、出示图片二 在请幼儿说说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哪边多哪边少?

3、出示图片三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4、再次游戏

5、小结比较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办法。

三、游戏《变魔术》

1、变一变:谁变出的手指比我多

2、变一变:谁变出的手指比我少

3、两人一组比伸出的手指谁多谁少。

四、操作练习

请幼儿打开书,观察比较每一组物体的多少,在数量多的一组涂上颜色。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二: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0教案及反思>>(1391字)

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数字10,感知10以内的数,。

2.理解10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数字和图片进行匹配。

3.大胆参与数学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每张座位上贴上1-9的数字,每人一张卡(有数量不等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复习9以内的数量

1.导入:春天来了,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场电影!

2.游戏:找座位,根据胸卡上图片的数量找相应的座位号。

师:看电影要有电影票才能够进场,老师这儿就有电影票。小朋友们看看你的电影票上有什么?有几只?那要去找数字几呢?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动物就应该找几号座位。

3.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相互检查验证。

师:请你用“几只动物找几号座位”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请你们相互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到了座位。

二、认识数字10

1.复习9以内的数量

师:我们一起来看电影吧!草地上有什么?有几棵? 天空中几只蝴蝶?河里有几只鸭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实际意义

师:看天上飞来了几只燕子?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合起来有几只燕子呀? 10只燕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10长得像什么?它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在前,0在后面 )

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燕子,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

3.游戏:连线,

游戏玩法:根据图片上小动物的数量,找到相应的数字,并用线条连起来。

三、游戏:数贴花。

巩固感知10以内的数量,拓展幼儿思维。

1.师:春姑娘今天很开心,说我们小朋友表现都很棒,要送奖品给你们呢!每个小朋友10个小贴花,请你数一数你的小贴花是不是有10个,如果不满10个你就把它贴满。

2.如果超过10个,你就把它去掉。

3.幼儿相互检查或请客人老师检查。

活动反思: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12

数学活动《变成一样多》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用添上一和去掉一的方式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在此活动前,已经感知过5以内数量的多少,本活动我们再次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判断5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尝试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活动中,我首先采用生活中情境——排队做操导入,让孩子们看看两组小朋友是不是一样多,答案是肯定的“不一样多”。让孩子们想办法让两边的'小朋友变得一样多。这一环节其实就已经是新授环节了,让孩子们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用添一或去一使两组数量变得一样多。接着我又出示了本次活动的操作纸,让孩子们也用添一或者去一的方法使一组内的物体数量变得一样多。最后一环节是一个提升环节,让还利用添二、去二或添三去三的方法把物体数量变得一样多,这一环节也是为了《变成一样多》第二课时打基础。

活动的优点:

1、第一环节中以排队做操导入,让幼儿想办法把两边人数变成一样多,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把本次活动的内容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孩子,在情景中学习孩子们更有兴趣,学得也快。

2、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能不断地提醒幼儿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操作。孩子们在提醒后,都能在操作纸上尝试运用两中方法进行操作。

3、教师的回应比较积极,追问也比较有效。

活动中的不足:

1、在操作中大部分孩子都不动笔,看着旁边的小朋友。于是我走过去对他们进行指导,指导时我发现原来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不知道怎么去一个或添一个,孩子们之前没有去或添的经验,所以在第一环节新授时要告诉孩子怎么去怎么添。

2、在交流操作环节时要尽量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思路,不要打断他们说话,打断他们的思维。

3、在新授知识点的时候教师的思维不够清晰,语言有些啰嗦。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13

活动目标:

1、在看看、找找、想想的活动中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发现其规律。

2、能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并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活动室的准备(椅子的排放、座位号、游戏场地划分)、游戏材料若干(保龄球、自制鱼杆、小球、鱼、骰子等)、记录纸、铅笔、数字卡片观察与指导:

一、入场

1、幼儿根据自己手中入场券上的座位号寻找相应座位。

2、引导语:大家想去快乐大本营玩吗?那首先要凭票入场,请看清自己票上的座位号,寻找到自己位置。

二、学习相邻数

1、发现相邻数的秘密。

引导语:瞧!快乐大本营中有许多游戏等着大家玩呢!大家想玩吗?那首先要先接受第一个考验。

2、看看找找你坐的是几号座位?你的身边有几位朋友呢?他们分别坐的是几号座位?(幼儿边说老师进行记录)

3、看看老师记录的三个三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4 、小结:每个数字旁都有两个朋友,一个数字朋友比它大1,一位数字朋友比它小1,这样的两个数字就是中间数字的邻居,也叫相邻数。

5、游戏:找朋友引导语: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相邻数,那让我们一起来做第一个游戏———找朋友。

玩法:

A老师从卡片中抽出任意一个数字或填空题,座位号与它是相邻数的幼儿快速站起来,(游戏的速度可不断变化)。

B老师拍手,幼儿听音记数,是这一数的相邻数幼儿站起来。

6、百变相邻数:能变化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数字,使其成为正确的相邻数。

引导语:你们的本领真大,这下要接受第二个考验,你们行吗?(出示一组数字,如:2、4、5),老师这里有这样的三个数字朋友,你们看看他们是邻居吗?怎样改变可以使他们成为正确的相邻数呢?

7 、小结:你们真厉害,这样你们可以真正参加”快乐大本营”的游戏了。

三、游戏:快乐大本营

1、老师介绍每个游戏的名称与玩法,明确遵守的规则。

2、讨论记录表的`记录方式,并尝试独立记录,能计清所参与的游戏及找到的相邻数。

3、幼儿自由选择,分组游戏。(保龄球馆夹夹乐垂钓馆智慧屋投骰子)4根据记录表分享游戏情况。

四、延伸:

1、出示老师家的门牌号,引导孩子想想,我家的左右邻居是谁呢?

2、将游戏材料提供与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选择操作。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14

【活动目标】

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字,并且能够很快辨认6以内的数字组合(物体)

积极参与集体教学活动,喜欢上数学活动课。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以实物代替单调的“数字”,活学活用。

能够快速反应6以内的数字将数字活化。

【活动准备】

1—6数字图片、六个实物标示的大圆圈。

【活动过程】

一、数数复习,自然导入

通过复习1—50的数字,自然过度到本次教学活动,数数字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难题了,他们已经能够很流畅的数出1—50的数字,有的甚至能数更多。

师:宝贝们真棒!已经学会了数这么多的数字啦!今天呀我们有六个数字宝宝要和我们做游戏,他们是哪些宝宝呢?

(通过数字宝宝这一游戏直接过度到下一环节)

二、数字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清楚喽,左边呢有数量不等的棒棒糖,右边是数字宝宝,哪些数字呢?我们来数一数……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左边有一根棒棒糖,那么我们就把这根棒棒棒和右边的数字“1”连起来,好朋友,要手拉手对不对!

这个简单的游戏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实物与“数字”的关系。

三、你大我小比一比

这一环节提供的实物并不是单一的品种,大小不同,直观上并不能很快判断数量多少,必须经过一一的数出来

宝贝们这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给它们比一比谁多谁少

这个游戏设定是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进行数的比较,更是对数数的进一步训练。

四、游戏大比拼

在游戏室事先准备好六个大圆圈,并且都有数字标示(物体表示的1—6)教师随机喊出一个数字,小朋友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该数字代表的圆圈里

这一游戏帮助孩子们快速反应数字,训练数字敏感度。

五、“画”数字

这属于拓展延伸,仍然是要求幼儿用实物代替数字,在白纸上画好1—6。

帮助孩子加深理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把数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6以内的数,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15

在本节课之前,小朋友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等,本节课在小朋友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比较、分类的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思考:

这一节数学活动课是靠游戏来完成的,它摆脱了枯燥、无味,充满了童趣,小朋友的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本节课以图形宝宝找朋友的游戏为主线,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不同点,从颜色、形状、大小,鼓励幼儿积极的参加图形找朋友的游戏,逐步深入,通过PPT的操作让幼儿更直接的去感受,幼儿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

不足之处:

1、在图形找朋友游戏时次数玩得不多,一些孩子都没玩到,有些失落。

2、电脑上操作演示的东西可以丰富些。

作为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己在教学中的领悟和体会也是一笔重要的财富,需要自己平时慢慢思考,慢慢积累的。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五以内的相邻数》

河双镇中心幼儿园 李秀琴

本学期,我园组织教师开展了三优课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从中我重新认识了数学教学活动。《纲要》指出: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关注的是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数学教育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从幼儿现实生活中去挖掘。

本次活动我开展了《五以内的相邻数》,在选材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的对“邻居”关系非常感兴趣和幼儿对相邻数有初步了解但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的现状,结合本班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的年龄特点,通过以故事讲述和解决故事中问题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的形式运用较好,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中学习知识。

首先,我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做多种新颖有趣的游戏导入学习内容。我让幼儿帮数字宝宝排列队伍,激发了对数字的兴趣。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动物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个部分以故事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然后,小动物找到邻居后,以帮花儿找朋友的形式做游戏,请小朋友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的这一过程,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以学习2的相邻数为重点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比它多1的数是大邻居,比它小的数是小邻居。从而为探索后面数的相邻数作好铺垫。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

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孩子们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活动,在难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难的来进行挑战。让幼儿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通过这次的活动,首先让我体验到更丰富的数学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和故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设置游戏化的情景,使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对幼儿数学学习和数学思维训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活动若能再准备一些动物头饰让幼儿表演故事里的事情效果会更好。数量充足、色彩鲜艳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教学的目标。若表演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的目的。

下载数学中班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中班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我会整理》是主题《做个好孩子并不难》中的一个数学活动,我想让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养成有条理地收拾、整理物品,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10的守恒》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10的守恒。2、能根据操作结果作记录,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1.理解5以内序数横向和纵向排列的规律.2.进一步了解门牌号码代表的意义,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数学中班教学反思 1 活动目标:1、在帮妈妈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2、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活动目标:1、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2、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3、认真听清楚各项活动的规则,用过的.物......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本活动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做个好孩子并不难》这个主题中的一节活动。之所以我选择它,主要是来着我班的孩子们有时......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反思1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3、培养幼儿与同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