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湘教版上册地理知识点
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湘教版上册地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八年级湘教版上册地理知识1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4、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
(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最南: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73°E;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岸线长1.8万千米。
(2)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3)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领海宽度12海里。
(4)钓鱼岛位于东海、黄岩岛位于南海。(P5地图)
三、众多的邻国
1、陆界线:2.2万多千米
2、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部还有缅甸,老挝,越南。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我国有北回归线穿过的行政单位自东向西依次是:台湾省(台)、广东省(粤)、广壮族自治区(桂)、云南省(云或滇)
我国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及行政中心
八年级湘教版上册地理知识2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
2、省区分布:最多:广东省;最少:澳门。
3、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三、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稠密);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稀疏)。(分布特点: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2、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3、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澳门;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西藏自治区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坚持落实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1.5%,少数民族占8.5%。
2、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多。
3、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二、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为高山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1彝族 ——火把节,葫芦丝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两面鼓 维吾尔族——手鼓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马头琴 汉族——赛龙舟,端午节 朝鲜族——长鼓舞、跳板
藏族——晒佛节 高山族——丰收节 回族——开斋节 壮族——三月三 苗族,侗族——芦笙侗族的特色建筑——风雨桥
八年级湘教版上册地理知识3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山脉纵横交织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1)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2)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P27的表格1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1
(1)东西走向的山脉 :最北一列:天山和阴山;中间是昆仑山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
(2)南北向的山脉 :位于中国中部的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侧的一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长白山-武夷山等;东侧一列:台湾山脉
台湾山脉的主峰玉山是中国东部最高峰。
(4)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6)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界线:
河北和山西(太行山)福建和江西(武夷山)湖北和重庆(巫山)
青海和甘肃(祁连山)西藏和新疆(昆仑山)广东和湖南(南岭)
3、中华五岳:泰山(山东)、华山(陕西)、衡山(湖南)、恒山(山西)、嵩山(河南)
我国山脉两侧地形区名称一览表
一、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
2、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主要地形区特征: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大江大河发源地;
(2)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
(3)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4)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5)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陆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6)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7)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和“聚宝盆”;平均海拔最高
(8)四川盆地——紫色,红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9)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牧业
(10)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鱼米之乡
(11)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山地的优缺点:p28
(12)山区: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合称山区,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
(1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P201、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对气候:使海洋湿润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读图p30 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及地形区。
八年级湘教版上册地理知识4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
我国气候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多特殊天气;④多旱涝灾害。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气温都较高。成因:纬度位置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夏季温度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2)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5的表格,记图2-22、23、24、25、26、27、28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年际变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雨极),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国的干湿地区:P37表格
科学家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
1、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1)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冬季——偏北风
(2)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降水和时空分布(降水分配不均,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40第二段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为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一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我国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5)季风区指的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6)回答问题:我国为什么没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气候类型?
答:地中海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且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且仅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一、特殊天气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多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八年级湘教版上册地理知识5
第一节 中国的河流
一、外流区为主
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1、外流区
(1)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
(3)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运河。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过6个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5大水系。
2、内流区
(1)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3、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1、我国的主要湖泊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一、滚滚长江
1、长江的源流概况
1.(1)发源地: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省(青)、西藏自治区(藏)、云南省(云)、四川省(川)、重庆市(渝)、湖南省(湘)、湖北省(鄂)、江西省(赣)、安徽省(皖)、江苏省(苏)、上海市(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2.(2)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湖北省,上中游划分地)、湖口(江西省,中下游划分地)。
长江上游的特点是: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的特点是: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的特点是:江宽水深、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中游段荆江被称为“九曲回肠”。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解决办法: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主要支流及湖泊:主要的支流和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2、长江的水能开发:“水能宝库”
(1)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至宜宾段?三峡段;原因:落差大,降水丰富。
(2)长江三峡: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葛洲坝
1、黄金水道:航运价值高
(1)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二、滔滔黄河
1、黄河的源概况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省(青)、四川省(川)、甘肃省(甘)、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山西省(晋)、陕西省(陕)、河南省(豫)、山东省(鲁)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1)上、中、下游的划分:河口(内蒙古,上中游划分地)、桃花峪(河南,中下游划分地)。
黄河上游的特点是: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的特点是: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的特点是:“地上河”。黄河“地上河”成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导致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的河床不断抬高
(2)主要支流:洮河,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2、黄河的水能开发
(1)水能集中在上游、中游
(2)主要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3.黄河的治理:①在上、中游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②在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4.黄河的奉献:①塑造了肥沃的华北平原;②提供大量的水能资源;③提供了水源进行灌溉。
八年级湘教版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一)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
(1)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三、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两
简
称的省
A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五
个
自
治
区
I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B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C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K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川
D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H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宁
E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L西藏自治区
藏
拉萨
简
称
难
写
省
上海
沪
上海
简
称
难
写
省
江西省
赣
南昌
重庆
渝
重庆
福建省
闽
福州
河北
冀
石家庄
广东省
粤
广州
河南
豫
郑州
海南省
琼
海口
湖北
鄂
武汉
安徽省
皖
合肥
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F台湾、G广东、H广西、A云南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
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众多的人口的国家及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统计的数据为13.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
(5)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省)。
(6)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个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1.6%),少数民族55个。
(2)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西藏自治区—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
c、台湾省--高山族,海南省--黎族,东北地区--满族、朝鲜族,西北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西南地区--傣族、苗族、彝族等。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
二、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三、民族文化
傣族——泼水节,藏族——雪顿节、信奉佛教,回族——开斋节、信奉伊斯兰教,蒙古族——那达慕节,高山族——丰收节,彝族——火把节,朝鲜族——长鼓舞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1)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36°N地形剖面图如上图)。
(2)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海拔高度。
(3)三级阶梯概况: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之间
盆地和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和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4)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比重最大,为33%,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
(5)主要的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
天山①~阴山②
昆仑山③~秦岭④
南岭⑤
东北---西南
大兴安岭⑥~太行山⑦
~巫山⑧~雪峰山⑨
长白山⑩~武夷山11
台湾山脉12
西北-东南
阿尔泰山脉13
祁(qí)连山脉14
南北走向
贺兰山15
横断山16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17(最雄
伟的山脉)
(6)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①四大盆地:
②四大高原:
准噶尔盆地(A):位置最北,纬度最高
内蒙古高原(E):广阔坦荡
塔里木盆地(B):面积最大,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
黄土高原(F):沟壑(hè)纵横
柴达木盆地(C):海拔最高、“聚宝盆”之称
云贵高原(G):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
四川盆地(D):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有“天府之国”之称
青藏高原(H):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③三大平原:
④三大丘陵:
东北平原(I):面积最大,“黑土地”
辽东丘陵(L)
华北平原(J):主要由黄河冲积形成,也被称为“黄淮海平原”
山东丘陵(M)
长江中下游平原(K):“鱼米之乡”之称
东南丘陵(N)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气温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a、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b、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c、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2、温度带:
(1)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2)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熟制
一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作物
水稻
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春小麦
青稞
地形区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山东辽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
二、降水
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5)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小值出现在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干湿类型:
(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区:
干湿类型
降水量(毫米)
分布地区举例
植被
农业类型
湿润区
大于800mm
南方地区
森林
水田农业
半湿润区
400mm―800mm
华北平原
森林、草原
旱作农业
半干旱区
200mm―400mm
内蒙古高原东部
草原、荒漠
畜牧业
干旱区
小于200mm
西北地区大部
荒漠
三、气候: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优越性:
(1)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2)季风气候显著:使许多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区比同纬度其他国家纬度偏高。
3、我国的季风:
(1)夏季风与冬季风:
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夏季风
太平洋(东南季风)、印度洋(西南季风)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冬季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
偏北风
寒冷干燥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a、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
b、非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区域称为非季风区。
c、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一、我国的湖泊:
(1)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J青海湖(世界面积最大湖:里海)。
(2)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K鄱(Pó)阳湖(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二、外、内流河与外、内流区:
(1)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淮河。
(2)外流区: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叫外流区,我国外流区面积占2/3。
(3)主要外流河:
a:注入太平洋:
A长江、B黄河、C珠江、D黑龙江、E淮河、澜沧江(湄公河)。
b:注入印度洋:
H雅鲁藏布江、怒江
c:唯一注入北冰洋:
F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f:人工运河:
I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
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
(4)主要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G塔里木河。
(5)内外流河的水源补给:外流河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内流河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内外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两者原因不同。
三、长江与黄河概况:
识图一:
源地:A唐古拉山
注入海洋:B东海
分界点:C宜昌,D湖口
支流:E汉江、F嘉陵江、G岷江、H雅砻江、I赣江、J湘江、K乌江
湖泊:L鄱阳湖、M洞庭湖
水电站:N葛洲坝、O三峡
城市:P上海、Q南京、R
武
汉、S重庆、T攀枝花
识图二:
源地:A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B渤海
分界点:C河口、D桃花峪
支流:E湟水、F汾河、G渭河
水电站:H龙羊峡、I刘家峡、J青铜峡、K三门峡、L小浪底
省区城市:M陕西、N山西、O内蒙古、P河南、Q郑州、R山东、S四川
(1)长江、黄河概况:
注入海洋
源地
分界点
主要支流
流经地形区
长江
东海
(青海)
唐古拉山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汉江(最大支流)、嘉陵江、岷江、雅砻江、赣江、湘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
渤海
(青海)
巴颜喀拉山
内蒙古河口
河南桃花峪
湟水、汾河、渭河(最大支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a、长江干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我国最长、水量最大的、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世界前三的河流: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水量世界前三的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
b、黄河干流长5500千米,为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川省,都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2)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宝库”: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有: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
B航运:“黄金水道”,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四川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C治理:首要任务是防洪(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
b、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主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水电站:龙羊峡(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三门峡、小浪底(河南省、中游)。
B
灌溉农业:“塞上江南”(b河套平原和a宁夏平原)、渭河平原、湟水谷地。
C治理:关键是治沙,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黄河最大危害是下游的(河南山东)“地上河”)
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灾害种类
分布地区
原因
旱灾
华北平原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南方地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滑坡、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西南最集中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寒潮
北方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风暴潮
东南沿海
濒临西北太平洋
3、避灾:
(1)发生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2)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比重最大)
(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
二、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3)我国三大林区: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c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
山地多,平地少。(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
③
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四、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2)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衡量。
(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办法:
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
②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三、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①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五、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
A:引滦入津、B:引黄入晋、C:引黄济青、D:引滦入唐、E:南水北调东线方案、F:南水北调中线方案、G: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主要缓解西北地区缺水)方案。
活动课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及分类:
(1)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源于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矿产、森林、水能、太阳能等。
(2)分类: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培育),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用一点少一点,短时间(或人类历史时期)不可再生叫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如矿产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为界,可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区。
(2)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2、南北差异
(1)东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2)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3)油料作物:南方油菜,北方花生。
(4)糖料作物: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春小麦),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冬小麦),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耕作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淡水渔业,宜渔则渔。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第二节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
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二、能源与原材料分布: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金三角”之称。山西有“煤海”之称。
(2)石油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a、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最多,有“西气东输”管道从新疆轮南到上海。
(3)能源分布特点:煤、石油等能源以北方居多,南方多水能
三、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分布特点:(北重南轻,中间两个为综合)
(1)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中心城市:
代号
①
②
③
④
工业基地名称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hù)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的性质及特点
重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中心城市
沈阳、大连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2)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我国工业分布不均衡,东部工业分布密集,西部工业分布稀疏,表现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五、高新技术产业:
(1)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为“龙头”的产业,其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主要特点: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所占份额大;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
(3)分布及分布特点:大多依附于大城市与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地,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4)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北京-中关村号称中国的:“硅谷”。
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及现代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速
运价
运量
适合的运输
航空运输
飞机
最快
最高
最少
贵重急需量少等货物运输
铁路运输
火车
较快
较低
较大
远程量大货物运输
公路运输
汽车
较慢
较高
较少
短途运输,灵活方便
水路运输
船
最慢
最低
最大
远程大宗笨重货物运输
(1)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2)最机动灵活,能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服务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
(3)以运输液体、气体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
管道运输。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1)一般说来贵重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选航空运输。
(2)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鲜货、短途可用公路运输。
(3)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可选择水路或铁路运输(靠水则水路,靠铁路则铁路)。
四、交通运输网:
(1)铁路主干网。
方向
铁路干线名称
起止点
南北
方向
京沪线
北京-上海
京九线
北京-香港九龙
京哈线
哈尔滨-北京
京广线
北京-广州
焦柳线
河南焦作-广西柳州
宝成-成昆线
陕西宝鸡-成都-昆明
青藏线
青海西宁-拉萨
东西
方向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陇海-兰新线(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
江苏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沪昆线
上海-昆明
滨洲-滨绥线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南昆线
昆明-南宁
(2)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
(3)全国交通运输中心: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等。
(4)青藏公路---“世界屋脊”生命线,承担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任务。
(5)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起止点:西宁--拉萨。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1、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
北方民居:院落开阔(地形平坦),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墙厚窗小(冬季低温,保温)。
南方民居:院落较小(地形复杂),墙薄窗大(夏季高温,散热),屋顶坡度大(降水多,便于雨水流泻)。
傣家竹楼: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炎热,潮湿)。
陕北窑洞:(气候干燥,冬季低温)。
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北方吃面食(种小麦);南方吃米饭(种水稻);西北地区以肉奶为主(牧区);北方饮暖性的红茶和花茶(低温);南方饮绿茶(炎热)。
服饰与地理环境: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和衣着的季节更换等均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举例:藏袍(气温日较差很大);蒙古族皮毛服饰(牧区)。
2、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海南岛的黎族风情—竹竿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风情—泼水节;四川变脸艺术;南京传统庙会;汉族—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赛龙舟。
3、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故宫、江苏苏州古典园林、云南丽江古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皖南古村落、安徽黄山、山东泰山、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峨眉乐山大佛、山西平遥古城、河南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江苏南京明孝陵等。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湘教)
2013年下学期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黑田铺中学唐良才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八年级C167-C172共6个班的教学任务,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全体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有显著提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信息课就是上网、聊天和玩游戏;对规定的学习内容、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方法没有兴致。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内容有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多媒体基础
第一课计算机中的图像
第二课图像编辑
(一)第三课图像编辑
(二)第四课录制声音
第五课视频剪辑
第二单元动画制作
第六课 Flash简介
第七课 简单动画的制作
第八课 淡入淡出动画的制作
第九课 制作文字的特殊效果
第十课 生成动画
第三单元网站建设
第十一课 设计一个简单网站
第十二课 初步创建站点
第十三课 进一步完善网站
第十四课 网上安家
三、指导思想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动画的基本原理,2、了解常见动画制作软件及动画文件类型;
3、体验动画制作的乐趣,初步学会使用动画表达思想,呈现信息的方法;
4、学会使用Flash制作动画;
5、了解动画的设计流程,初步掌握根据主题规范设计简单脚本;
6、了解动画的评价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创意与设计对动画创作进行评价;
7、理解网站屯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根据主题合理规划网站结构和内容;
8、能使用所见即所得的工具制作网页;
9、会利用表格对网页内容进行简单布局;
10、理解导航的作用,正确设置超链接。
五、教学过程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5课时
第二单元5课时
第三单元4课时
第四篇: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知识在人群的分布与构成,决定了这人群的进化级别与方向,人的生命只是人类知识构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1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我国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三位,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 热 带。
2、我国最北端在 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为中心线,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最西端在 帕米尔高原(新疆),最东端在 黑龙江与 乌苏里江 的汇合处(黑龙江)。
3、我国东临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我国的内海是 渤海 和 琼州海峡,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300万平方千米。
4、我国陆上国界漫长,达2万平方千米,接壤的国家共有14个。有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自北向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 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首都,称为“祖国心脏”。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6、目前人口数为13.7亿。东西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 以东南人口密集,以西北人口稀少。
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沿海、沿河湖、平原、盆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高原人口 少;经济、交通、工业发达地区多城集区,人口 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偏僻农牧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 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 少。
7、我国实行 计划生育,控制 人口数量,提高 人口质量,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8、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 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 和 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部地区。
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2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山脉纵横交织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1)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2)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P27的表格1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1
(1)东西走向的山脉 :最北一列:天山和阴山;中间是昆仑山和秦岭;靠南的一列是南岭。
(2)南北向的山脉 :位于中国中部的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3)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侧的一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的一列:长白山-武夷山等;东侧一列:台湾山脉
台湾山脉的主峰玉山是中国东部最高峰。
(4)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6)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界线:
河北和山西(太行山)福建和江西(武夷山)湖北和重庆(巫山)
青海和甘肃(祁连山)西藏和新疆(昆仑山)广东和湖南(南岭)
3、中华五岳:泰山(山东)、华山(陕西)、衡山(湖南)、恒山(山西)、嵩山(河南)
我国山脉两侧地形区名称一览表
一、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
2、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主要地形区特征: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大江大河发源地;
(2)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
(3)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4)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5)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陆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6)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7)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和“聚宝盆”;平均海拔最高
(8)四川盆地——紫色,红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9)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牧业
(10)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鱼米之乡
(11)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山地的优缺点:p28
(12)山区: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合称山区,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
(1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P201、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对气候:使海洋湿润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读图p30 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及地形区。
第一节 中国的气候
我国气候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多特殊天气;④多旱涝灾害。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 成因: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气温都较高。成因:纬度位置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夏季温度低的原因是海拔高。
(2)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P35的表格,记图2-22、23、24、25、26、27、28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降水年际变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的东北部的火烧寮(雨极),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我国的干湿地区:P37表格
科学家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
1、季风气候显著,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1)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冬季——偏北风
(2)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降水和时空分布(降水分配不均,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40第二段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为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一月份(0℃)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我国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5)季风区指的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6)回答问题:我国为什么没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气候类型?
答:地中海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且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且仅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一、特殊天气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多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1、洪涝:夏秋季节
2、干旱: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
第一节 中国的河流
一、外流区为主
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1、外流区
(1)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
(3)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运河。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过6个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5大水系。
2、内流区
(1)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3、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1、我国的主要湖泊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一、滚滚长江
1、长江的源流概况
1.(1)发源地: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省(青)、西藏自治区(藏)、云南省(云)、四川省(川)、重庆市(渝)、湖南省(湘)、湖北省(鄂)、江西省(赣)、安徽省(皖)、江苏省(苏)、上海市(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2.(2)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湖北省,上中游划分地)、湖口(江西省,中下游划分地)。
长江上游的特点是: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的特点是: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的特点是:江宽水深、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中游段荆江被称为“九曲回肠”。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影响: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解决办法: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主要支流及湖泊:主要的支流和湖泊: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2、长江的水能开发:“水能宝库”
(1)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至宜宾段?三峡段;原因:落差大,降水丰富。
(2)长江三峡: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葛洲坝
1、黄金水道:航运价值高
(1)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二、滔滔黄河
1、黄河的源概况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省(青)、四川省(川)、甘肃省(甘)、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山西省(晋)、陕西省(陕)、河南省(豫)、山东省(鲁)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1)上、中、下游的划分:河口(内蒙古,上中游划分地)、桃花峪(河南,中下游划分地)。
黄河上游的特点是: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的特点是: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的特点是:“地上河”。黄河“地上河”成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导致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的河床不断抬高
(2)主要支流:洮河,湟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2、黄河的水能开发
(1)水能集中在上游、中游
(2)主要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3.黄河的治理:①在上、中游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②在下游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4.黄河的奉献:①塑造了肥沃的华北平原;②提供大量的水能资源;③提供了水源进行灌溉。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3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1、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气、风景
(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4、非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应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5、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特点: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
1、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及世界的1/3。
一、类型齐全
1、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居世界前列。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3、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二、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2、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3、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4、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一、珍惜每一寸土地
1、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4、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一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1、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73;图3-20
我国水资源供需情况对应地区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2、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地区分布不均——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2、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小浪底)(三峡水利枢纽)。
3、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长江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1.我国各大水系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水系是长江水系,其次是珠江水系。
6、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7、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
8、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76图3-24.第一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地跨多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大陆架面积宽广。
(3)海水温度适中。
2、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2.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
3.我国海水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等。
4.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锆石、钛铁矿、石英砂等
5.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二、巨量的化学资源
1、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三、保护“蓝色国土”
6.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成因:沿海工厂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处于严重、赤潮的频频出现。
治理: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知识点总结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五江(疆)二宁青陕甘,江西、江苏、黑龙江、浙江、新疆、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
重蒙台海福吉安
云南、贵州、西藏、四川、北京、上海、天津
云贵西四北上天
重庆、内蒙古、台湾、海南、福建、吉林、安徽
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个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1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数民族风情:
(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21.个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本章重点地图:图1.4
图1.7
图1.11
图1.16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地势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
2.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33%、高原26%、盆地19%、丘陵10%、平原12%)
4.主要地形区: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盆地、平原顺序为从大到小)
丘陵
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5.山脉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较多,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东西走向:
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大别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
(以上为主要的)
6.各山脉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7.要想充分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坚决杜绝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禁止乱开矿,滥采矿,以及过量捕杀野生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
8.受纬度位置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7月份(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均在20摄氏度以上。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
9.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10.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五个温度带,从北到南依次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青藏高原位于高原气候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11.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mm以上,而西北内陆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
1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13.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降水量>800mm)、半湿润地区(400mm<降水量<800mm)、半干旱地区(200mm<降水量<400mm)、干旱地区(降水量<200mm),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在西北地区。
14.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共同影响,我国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
15.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6.夏季风和冬季风的特点比较
形成原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
夏季风
海洋(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
温暖湿润
小
冬季风
陆地(西伯利亚、蒙古)
偏北
寒冷干燥
大
17.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锋面雨又称梅雨
18.季风区的气候特点:雨热同期
20.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21.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2.内流河
内流区
内流湖
咸水湖(青海湖、纳木错)
23.外流河
外流区
外流湖
淡水湖(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24.额尔齐斯河(西北)流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西南)流入印度洋,长江、黄河流入太平洋;我国没有河流流入大西洋。(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25.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季风区内
26.内流河的水文特征:1.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2.水量较小,3.汛期短,4.流程短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河流
水量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北
特征
小
短
大
有
原因
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雨季持续时间短
河流上、中游植被覆盖少
冬季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
秦岭—淮河以南
特征
大
长
小
无
原因
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雨季持续时间长
植被保护较好
冬季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
27.黄河和长江的概况:
源头
注入海洋
流经主要地形区
河段划分
主要支流
灾害/资源
治理/开发措施
黄河
巴颜喀拉山
渤海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河口孟津
渭河、汾河
上游:荒漠化、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地上河、凌汛、断流;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灌溉
上游修水库、水电站;中游开展保持水土工作;下游加固大堤、建立分洪区;壶口瀑布(旅游资源)
长江
唐古拉山
东海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宜昌湖口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
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洪水灾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航运发达
上游植树造林,中下游疏浚河道,平垸行洪,裁弯取直、退田还湖、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自古黄河称“三善“,善淤善决善搬迁。如果要把黄河治,三游方法不一般。
上修水库调水量,中保水土是关键,下游固堤分洪流,淤灌也能夺高产。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
28.长江频发洪灾原因:1.流域内支流多,暴雨时同时涨水;2.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作用减弱;3.上游植被遭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弯曲,不利水流下行
29.如何更好的利用长江的水运价值?1.平垸行洪;2.裁弯取直;3.退田还湖;4.疏浚河道;5.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30.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的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
31.长江的两个称号:“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32.课本图2.2
图2.4
图2.6
图2.15
图2.17
图2.21
图2.26
图2.33
图2.36
图2.37
第三章
知识点总结
1.自然资源的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水能,都是自然资源。
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可以更新,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土地、水、水能、森林、太阳能、潮汐能、动物
非(不)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不可再生、不可更新、不能循环使用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石油、煤、天然气、金属矿产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虽然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更新或循环使用,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这样才能在一定意义上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利用不合理,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开发速度大于其再生速度,一味的浪费,那么就会使可再生资源失去其可再生性,变成为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一天会枯竭,逐渐“取之用尽”。
4.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地大物博”中的“物博”的含义:总量大,种类多。
1.人口因素(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势必还会减少)
2.人为因素(人为的利用不当,浪费,不注意保护,管理不善)
3.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6.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形势
逐渐恶化的因素
7.解决这种趋势的措施: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加强保护、节约意识;3.节约资源,开发新能源。
8.对资源的循环使用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拒绝贺卡都从源头和去路上保护了环境,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垃圾。
耕地---东部季风区---平原、低缓丘陵
林地---东部季风区---山地
草地---西北内陆非季风区---高原、山地
农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建设用地
9.土地资源的分类
东部季风区,气候相同,气候湿润,在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耕地),在山地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林地),这说明地形对土地类型分布的影响;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地形都有山地,那么为什么会有林地和草地之分,原因是草地在西北内陆,气候不受季风影响,是大陆性气候,而林地是在东部季风区,这说明在地形相同的时候,气候也影响土地类型的分布。
10.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等边远地区。
11.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土地沙漠化严重;2.水土流失严重;3.乱占耕地
12.针对我国不容乐观的土地资源国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3.保护耕地的措施:1.依法用地,规划用地;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3.开展宣传活动;4.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5.禁止乱占耕地
总量丰富
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类型齐全
优点(优势)
缺点(劣势)
1.人均占有量小
2.比例构成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分布不均匀(见知识点9)
4.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14.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15.秦岭--淮河:1.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3.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5.800mm年等降水量线;
6.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7.以这条线为界,以南,冬天河流无结冰期,以北,冬天河流有结冰期;
8.水田旱田分界线
16.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指:江河湖泊的水和浅层地下水,占淡水资源的0.3%,其余为两极和高山冰川和深层地下水。
17.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
1.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2.水污染、水浪费现象严重;
看出我国水资源短缺:3.我国水资源从总量上丰富,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兴修水库:三峡水库,小浪底水利枢纽
空间上:南丰北缺
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解决措施
18.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水库的重要的功能:调控径流和水量,它的综合效益:防洪、发电、灌溉、城市供水
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中线、东线把水调到华北地区。
19.水资源南多北少:主要是因为南方河流多,水量大,汛期长,水资源丰富;
北方河流少,水量小,汛期短,水资源短缺
季节分布不均匀: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受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温暖
湿润的气流影响,夏秋季节降水多,水资源丰富;冬春季节受冬季风影响,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的寒冷干燥的气流影响,冬春季节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缺乏)。
20.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华北、西北地区
寓意: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节水措施:农业: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作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工业:工业用水重复使用,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21.第四章
知识点总结
1.交通运输的概念:利用交通工具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飞机
航空运输
火车
铁路运输
汽车
公路运输
轮船
水路运输
管道
管道运输(这种方式只运物)
2.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方式
交通:沿江沿湖,有便利的水路运输
气候:雨热同期,适于水稻生长
市场:人口稠密,有巨大俄消费市场
3.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4.四大“米市”成名的原因:
5.从总体情况看,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密度较小
6.铁路运输时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1.两个简称:京沪线,湘黔线,浙赣线,青藏线
2.一个简称,一个
京广线,京九线,沪杭线,兰新线,京包线
城市名中取一字:
3.两个城市中个取一字:南昆线,成昆线,贵昆线,宝成线,焦柳线,包兰线
4.地理位置(所在区域):南疆线,北疆线
7.铁路线的命名方法
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五纵: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包成—成昆线
8.铁路干线:
另:大秦线(大同—秦皇岛)运煤专线
9.以北京为起点开出的列车编为单次,驶向北京的方向的列车编为双次;其他铁路线始发站的列车,远离北京方向的编为单次,驶近北京方向的列车编为双次,Z—直达列车,T—特快列车,D—动车组,K—快车,开头无字母列车的为普快列车,车次一般大于1000
10.若干条(同类型)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喂旅客和货物办理发送、中转、到达等业务
11.交通运输枢纽类型:单一交通运输枢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12.经过下列城市的铁路干线:
北京——京哈线,京包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京通线
郑州——陇海线,京广线
徐州——陇海线,京沪线
株洲——浙赣线,湘黔线,京广线
兰州——陇海线,包兰线,兰新线,兰青线
成都——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
13.武汉和青岛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区别:武汉市湖北省的省会,又位于我国的中南部,说以必然是人流、货流的聚集地,再加上长江从这里经过,因此成为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枢纽;而青岛则是由于它是沿海城市,不仅可以发展海上运输,而且有着优美的风光,所以尽管它在我国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带,但仍然成为铁路、航空和水运的交通枢纽
14.选择客运或货运需要考虑的因素:1.运费
2.速度
3.运量
4.目的5.(货物)性质和数量
6.距离
15.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
优点
缺点
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
运量小,运费最高,受天气影响大
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好
灵活性差,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速度较快,机动,灵活,方便
运费高,运量小
水路运输
费用最低,运量最大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大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输;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路或铁路运输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
林业: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
畜牧业: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副业:一般指主业以外的生产事业
16.农业的分类: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17.农业的定义: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畜牧业:四大牧区
西藏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
西部
种植业: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绿洲
分界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
种植业:湿润、半湿润的平原
东部
林业: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和东南的人工林区
渔业:东部沿海—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18.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粮食作物
南稻北麦
油料作物
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
糖料作物
南甘北甜
棉花
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1.农作物包括
地形和地势
宜林则林
自然条件
气候(降水)
宜粮宜粮
水源(河湖)
因地制宜
宜牧则牧
土壤
与城市和工矿区距离
宜渔则渔
地理位置
交通运输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需求量
农业技术装备
确定发展哪个农业部门后,农民技术文化水平
如何进一步发展,提高
2.影响农业
发展的因素:
21.104页
活动3
B
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因为这些东西保质期短,B地距城市较近,能够保证这些东西的及时供应;C
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因为C地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水源;B地在地理位置和时间上有优势,能够优先得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另外,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要求的技术水平要比纯粹的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所要求的技术水平高
22.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的好处:整个过程中没有废物,而且对环境无污染,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节约了成本
23.我国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发展特点,是制定我国农业发展的方针和对策的重要依据
1.人口增加
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2.耕地不断减少
3.水土流失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4.自然灾害
5.环境污染
3.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对策
24.发展农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5.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弄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2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
钢铁、能源、化学、冶金、木材加工
工业
27.工业的分类
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
纺织、食品、家用电器、日用化工
工业
沿铁路线
西安
乌鲁木齐
沈阳
哈尔滨
28.工业的分布大势
沿江(河)
兰州
济南
重庆
武汉
沿海
汕头
厦门
青岛
烟台
辽中南——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29.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京津唐——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沪宁杭)——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全国著名的轻工业基地
30.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发展工业不仅受交通因素的影响,还要受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工业建设中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合理分布工业,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31.辽中南地区的主要资源:煤、石油、铁;主要工业部门:煤炭、机械、钢铁、石油、电子工业
32.上海附近比较缺乏煤、铁等资源,主要是市场需求带动了工业的生产,另外,交通运输业比较重要
33.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
34.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
3.产品更新快
1.沿海地区,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35.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及发展方向
2.沿边地区,发展以贸易导向型的产业
3.内地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36.分布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本章重要地图:图4.4
图4.6
图4.13
图4.14
图4.22
图4.25
图4.26
图4.27
塑料外壳厂
桑叶
蚕
桑树
炼铜厂
电子元件厂
发电厂
电视机厂
电视机
塘泥
蚕沙
显示屏生产厂
鱼塘
玻璃厂
第二章
知识点总结
1.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种“身份”。如:长江三角洲,既属于自然区域,又属于经济区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既属于行政区域,又属于自然区域(热带),也是经济区域(旅游区)
2.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种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河北省和北京市属于同一级别,但尺度不同;河北省、威县、贺营乡、赵庄属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
3.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解线: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具有相似性,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有相似性
5.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另外7个要熟悉)
6.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基本吻合7.北方地区: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个省及京、津二市的全部,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8.植被类型
河流流量
气候
地形
北方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小
温带季风气候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
南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大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原因
气温
降水
#
#
9.差异
原因
农耕制度
耕地类型
北:旱地
南:水田
地形、气候
主要农作物
小麦、大豆
水稻、油菜
气候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工具
陆路运输,汽车、马车
水运,船
地形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气候
3.西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大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和甘肃省北部
青藏地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该地区典型的气候特点——高寒
4.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1.深居内陆,距海较远;2.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3.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表现在:东部高原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沙漠分布,只有星星点点的绿洲,河流少,且多为内流河
12.牧场分类
地区
主要畜种
草原牧场
内蒙古
三河马、三河牛
山地牧场
新疆
细毛羊
高寒牧场
青、藏
牦牛、藏绵羊
13.农业(种植业)类型
主要分布区
灌溉农业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河谷农业
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绿洲农业
新疆各盆地边缘的绿洲
14.本章重点地图:图5.4
图5.21
1.知识点总结
北京
22.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群(燕)山,有便利的交通,如: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京包线
2.纬度位置:40°N(北纬),116°E(东经)
海陆位置:与渤海的直线距离仅150km
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
北
京
相对位置:
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
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东南)
东面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
自然条件:
华北平原的北部;西部、北部高,东、南低,西、北、东北三面环山;
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流经北京境内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中南海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
政治中心
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
城市职能:
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和外国新闻机构驻京记者站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集中
文化中心
众多体育馆
各类博物馆,展览馆众多
唯一团体集中
国际交往中心
70万年前
有人生活(北京人)
3.北京悠久的历史
3000多年前——公元10世纪
蓟城
北方重镇
金、元、明、清在此建都
形成于元、明两代
旧城格局
呈棋盘状
中轴对称,“凸”字形
4.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密切关系,不管城区如何变迁,有一个宗旨是不变的,那就是始终要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随着城市职能的丰富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城址的变迁。
1.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建卫星城
6.北京城市建设
2.北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
遵循的原则: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4.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7.正确处理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完全拆除祖辈留下的四合院,修建楼房,或完全保留古建筑,都是不可取的,是片面的;当然有代表性的、珍贵的古建筑群应保留并修缮,将现有的四合院加以改造,保留其古朴的外表,增添一些现代化的功能,这种想法还是比较合理的香港
8.祖国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
9.“上天”、“下海”是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
10.香港城市建设中仍保留有大片绿地,体现了香港在人多地狭的条件下,注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了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11.香港的主要地形:低山、丘陵
香港的新界连接大陆的广东省
12.香港的美誉:“东方之珠”、“购物天堂”
澳门的美誉:“海上花园”
港、澳的香港:珠江口东侧,与深圳经济特区相邻
祖国东南方向
人
多
地
狭
地理位置
澳门:珠江口西侧,与珠海经济特区相邻
广东省
香港:1.香港岛,2.新界,3.九龙(半岛),4.200多个岛屿
组成部分
注
:
香港经济之所以发达于澳门,原因在于香港的海港条件优越于澳门,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是世界三大优良海港之一,水深港阔,利于大型的轮船停泊,而澳门港口次之,影响其经济的发展。
澳门:1.澳门半岛,2.氹仔岛,3.路环岛
祖国内地:社会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政策
港澳地区:资本主义制度
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
1.国际贸易中心
香港的产业
2.运输中心
构成3.金融中心
4.信息服务中心
5.旅游中心
澳门的支柱产业——博彩旅游业
自然资源
祖国内地
经济联系
劳动力资源
经济合作
资金
优势互补
香港
技术
互惠互利
人才
管理经验
台湾
组成部分: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诸多小岛
东:太平洋
地理位置
西:台湾海峡—福建
南:南海
北:东海
资源:森林,矿产,水产
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农产品:水稻,稻米,甘蔗,茶叶,水果
特产:树种:樟树。产品:樟脑
主要地形:西部—平原,中部—山地(1/2以上),东部—少量平原
台湾的主要地形—山地。主要山脉—台湾山脉。最高山—玉山,最大湖泊—日月潭,最长河流—浊水溪
前:农业,农产品
17,经济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
后:“进口—加工—出口”型
台湾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1.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工;2.海岛多港口;3.吸收外国资本;4.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新竹科技园成功的原因:1,高素质。2,低成本。3,政府支持。4,交通便利
台湾美誉:“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
新疆
20.位置:西北边陲
(面积最大的省区,有8个邻国)
概况
地形:高山、盆地
“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西
民族: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高原山地气候(高寒)
1.光照充足
1.沙漠广布,水源匮乏
优势条件
2.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
气
3.绿洲地区水源丰富
2.蒸发旺盛,渗漏严重
农业
主要农作物:1.小麦
2.玉米
3.高粱
特色农产品(农业):1.棉花
2.甜菜
3.各种瓜果
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产品的深加工,葡萄沟的品牌效益,农业产业化
东
资源:石油、天然气
储量: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
起止点:轮南至上海;途径9个省区(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全长4000km
西
5个地形区: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能够使本地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气
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好处
2.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意义
3.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输
东
1.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给东部地区带来的好处
输
2.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21.新疆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中,因为这里有冰雪融水汇成的河流,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绿洲边缘容易发生沙(荒)漠化,所以在该区域进行生产生活时应该注意保护植被,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22.“坎儿井”的开凿充分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方向。新疆人民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有利条件,克服了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的不利因素,修建了适应当地环境的“坎儿井”等水利工程,发展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本章重点地图:图6.1
图6.3
图6.13
图6.22
图6.24
图6.28
图6.31
图6.37
图6.40
第七章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路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温暖多雨,一月份平均温度0度以上,降雨量1500mm左右。,3经济特区:(1980)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福建),海南省(1988),4多层次的开放体系:珠三角地区形成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区位优势:
5发展优势:
人文优势:
政策优势:
6资金来源:港澳地区为主74%
7发展途径:①利用其紧临港澳的优越的地理位置,②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③引进大量外资④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
8支柱产业:加工制造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如
9销售地区: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渠道:港澳渠道
10经济模式:“前店后厂”
店:港澳
厂,珠江三角洲
11意义:20世纪末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城镇的发展:加工制造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3土地利用: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相互交错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1.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14城镇发展的表现
2.城镇数目不断增多
3.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4.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加
1.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5城镇发展的原因
2.工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
3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促进了非农业用地的扩大
16出现的问题:社会问题(住房紧张、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差),环境问题(三废污染严重)
解决措施: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注重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协调人地关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西双版纳
西
双
版
纳
位置:云南省,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分为雨季(5—10月),旱季(11—4月)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
旅游资源:独特的雨林景观(望天树、板状跟、独木成林、绞杀植物),热带动物王国(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长嘴犀鸟),独特的民族风情(13个少数民族、佛教建筑群、竹楼、泼水节、竹筒饭、孔雀舞)
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1.政策支持
2.位置优势
3.资源优势
本区国家级的旅游景区: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
支柱产业: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的意义(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多个部门的发展,并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
存在的问题:1.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2.景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3.不法商贩影响了西双版纳的声誉
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5.景点大同小异,缺乏特色
措施见课本P64活动3
33.知识点
黄
位置(范围):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天寒冷干燥,夏天高温多雨(多暴雨,集中在7、8月份)
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黄土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成因:风成说
黄土来自中亚、蒙古,方向西北到东南
地形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沟谷密度大
土
1.地形特点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气候
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水土流失的原因
3.黄土的性质
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溶于水
4.植被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毁林毁草,陡坡开荒
5.人们开垦采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人为原因
高
1.农作物产量下降
后果
2.耕地面积减少
3.给下游河道整治和防洪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1.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2.自然灾害
自然、人为
3.遭到破坏,难以恢复
原
1.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建设的措施
2.合理的安排生产活动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注:1.植被的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人类活动在黄土高原恶性循环中的作用:引发和加剧
17.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把握好“度”,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
长江沿江地带
位置(范围):25˚N----35˚N
上海——四川攀枝花,3000多千米,长江两岸100—200千米
地形:平原和低山丘陵
地势低平
自然特征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一般多于1000mm
(条件)
长江沿岸资源及利用方式: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业
中下游:水资源丰富——淡水养殖和内河航运
资源:上游:矿产种类丰富,谁能资源丰富
下游:矿产种类单一,水资源丰富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纽带作用——沟通
承东启西的纽带
西部资源富集地区
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
动力: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
辐射作用
方向:南北辐射
意义:南北经济融为一体
‘
四个特大城市
上海
南京
武汉
重庆
四大城市密集群
长江三角洲
下游
中游
上游
攀枝花、六盘水
钢铁、煤炭
四大工业基地
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
钢铁、轻纺
冶金、电力(宜昌)
●城市分布特点:上游城市较少,密度较低;中下游城市较多,密度较大。
●特大城市是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
●上海的条件:1.最大的港口
2.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最大的商业中心
4.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5.重要的金融中心
6.国家级的浦东经济开发区
●上海(特大城市)的带动作用:1.为周边县市提供技术指导
2.为近郊农产品提供市场
3.为县市及所属乡镇企业提供管理者和管理经验
4.为证券交易提供充裕资金
5.与周边县市加强经济协作,促进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
河段
环境问题
原因
后果(危害)
解决措施
上游
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陡坡垦殖
土壤退化、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水库发电、灌溉、防洪效益;河道淤积,降低通航能力;湖泊淤积;森林面积减少
1.植树造林2.退耕还林、还草3.建梯田,修挡土坝4.建水库
中下游
洪涝灾害
水库、河道、湖泊淤积;降水集中,多暴雨;围湖造田,导致湖泊的调蓄作用减弱;河道弯曲
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生态环境遭破坏,很难恢复
1.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清理淤泥2.修建水库3.退田还湖4.裁弯取直
●长江全程共有的环境问题:水污染,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工业废水、废气;2.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3.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解决措施:1.建污水处理厂,污水达标排放;2.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3.建立垃圾回收厂,循环利用
●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雾、露、霜
酸雨的危害:导致水体、土壤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受酸雨污染强度和范围的大小排序:华中>西南>华东
8.走向世界的中国
第二章
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第三章
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改造,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同时,还要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四章
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第五章
我国应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第六章
目前,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第七章
我多对保卫世界和平,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使人类社会的进步,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23.八章重点地图:图7.1
图7.10
图7.13
图8.1
图8.21
图8.22
图8.26
图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