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时间:2019-05-14 11:4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篇: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道光帝时)

2、英国鸦片走私的根本目的?

①在中国小农业、家庭手工业占主导,英国货物很难在中国销售。②英国商人发现鸦片交易可以牟取暴利。

3、鸦片走私危害:

①大量白银外流,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②鸦片使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 ③军队战斗力削弱;

④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道光皇帝为何接受林则徐的戒烟建议?

①大量白银外流;②军队战斗力削弱;③对清朝统治构成了威胁。

5、英国倾销鸦片对中英的影响?结合鸦片走私危害

6、“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林则徐

7、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8、林则徐戒烟措施:①暗访调查②缉拿烟贩③强制外商交出鸦片④虎门海滩强制销毁。意义: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①保护鸦片走私活动②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

1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11、《南京条约》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12、《南京条约》的影响: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②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③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④西方列强蜂拥而至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3、《五口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建立租界(最早出现在上海)

14、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5、《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2、发动原因:英国不满足已取得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3、1856年10月,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英国、法国组成英法联军 4、1858年5月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5、《天津条约》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南京、汉口等10处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可在长江自由航行。

6、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实际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7、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8、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①开放天津为商埠②割九龙司给英国③赔偿英法白银各800万两

9、沙俄采用威胁、政治讹诈的手段割让中国东北、西北共150万平方千米土地。《瑷珲条约》60万、《勘分西北界约记》44万、《北京条约》40万、《改订条约》7万。涉及人物奕山

10、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击毙洋人华尔

11、湘军首领曾国藩、淮军首领李鸿章。

第三单元收复新疆 1、1865年阿古柏占领新疆喀什噶尔,1867年建国,英俄承认阿古柏政权

2、英俄为什么承认阿古柏政权?利用阿古柏控制新疆

3、左宗棠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喀什葛尔。4、1884年,在左宗棠建议下,新疆建立行省。目的是确立新疆是中 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左宗棠建立兰州机器局,为攻打阿古柏发挥了重要作用。

6、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①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②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第四单元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1894-1895)光绪帝 2、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3、“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牺牲于黄海海战

4、“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牺牲于威海卫 5、1895年《马关条约》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人在口岸开设工厂。

6、俄国(法、德)为何干涉对辽东半岛的割让?损害了俄国在东北的利益。清政府给日本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

7、《马关条约》的影响。①是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②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④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8、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9、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进一步给中国造成了哪些伤害? ①使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防,便利了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②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经济危机。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就直接阻碍了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五单元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2、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担保②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并允许各国派兵保卫,中国人不许在界内居住③拆除从天津大沽到北 京的炮台④允许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之间战略要地驻兵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

3、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②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辛丑条约》本息9.82亿白银,是最大一次赔款。

5、签订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主要原因? ①《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成为侵略者的瓜分对象②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④此后清政府成为了洋人压迫人民的工具。

第六单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后期以“求福”为口号

2、原因、背景?①中国在抵抗列强中失利②清政府中有志之士的觉醒

3、《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主张“以夷制夷”、“师夷之长技以治夷”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

4、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5、中央以恭亲王栾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6、1861年曾国藩建立安庆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江南制造总局

7、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8、洋务运动的意义:①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9、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10、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局 11、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是中国人兴办的第一条铁路

1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①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②洋务派缺乏健全 的领导核心③顽固派的阻挠

1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立新而不破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14、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可及”。对这句话怎 么评价? 洋务派只认识到中国武器比不上西方,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中国的落后是全方位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科学都是落后的。这也决定了洋务派的失败。

第七单元戊戌变法(1898年6月 光绪帝)

1、戊戌变法目的:①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②巩固封建统治

2、戊戌变法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3、戊戌变法特点: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①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员;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④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训练新式军队。

5、严复翻译《天演论》,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是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之一。

6、《天演论》是戊戌变法的理论武器。

7、开始变法的标志是: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8、戊戌变法作用:①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②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

9、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 失败的根本原因。②顽固派势力强大③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第八单元辛亥革命(1911年、宣统帝)1、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口号:“振兴中华” 2、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3、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

4、“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①“民族”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②“民权”就是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③“民生”就是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

5、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新军” 6、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首都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7、辛亥革命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辛亥革命作用: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孙中山最大的功绩)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①帝国主义的支持②革命派的妥协③旧官僚、立宪派施加压力

第九单元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四提倡①民主②科学③新道德④新文学;四反对①专制②迷信③旧道德④旧文学。

4、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文学革命”口号;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文;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提出改造国民性问题;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

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①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它激发了广大 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③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十单元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1、1898年成立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是成立最早的大学之一;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成立的最高学府;是中国近代传播新思想的中心。

2、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北大焕然一新。3、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教育法令 4、1905年,清政府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5、废除科举的意义:①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②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③促进了新思想、新观念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6、1872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后转手给中国人,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第11单元、创业的先声 1、1897年夏瑞芳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

2、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采用“人”字型线路。

第12单元清末民初新景观

1、中华民国成立后,出现国歌、国旗 2、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第14单元开辟新纪元

1、五四运动的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

2、五四运动的背景:一战胜利后,“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合理的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3、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4、五四运动所说的“内惩国贼”是指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5、五四运动结果: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6、6月5日以后,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起了巨大作用。

7、五四运动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8、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代表50多名党员

9、毛泽东创办了《湘江评论》

10、中共一大会议的内容:(1)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 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确定党的当前任务是组织领导工人运动(3)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11、陈独秀为何没参加“一大”还被选为中央局书记?①陈独秀和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人②男陈北李直接推动指导了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第十五单元北伐战争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①通过了“一大宣言”②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民工”三大政策③重新解释“三民主义”④创办黄埔军校。

2、国民党“一大”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3、黄埔军校①建立党代表制和政治工作制②实行政治课程和军事课程并重的原则③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④孙中山任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黄埔军校的意义:①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③为北伐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5、北伐战争的时间(1926年7月-1927年4月)

6、北伐战争的目的:铲除军阀势力,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

7、北伐战争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8、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集中兵力、个个歼灭”

9、北伐战争中“铁军”是叶挺独立团

10、北伐战争取胜的原因?①战争的性质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意愿②战略战术得当③将士们英勇作战④国共合作成功。1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员。12、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13、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政变”,屠杀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第十六单元星火燎原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举行南昌起义。

2、南昌起义的意义:①南昌起义宣告了共产党人不畏强敌、坚持革命的信心②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③是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①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②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4、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路 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6、毛泽东为何选中井冈山作为根据地?①远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敌人的统治力薄弱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③群众基础较好

7、毛泽东为何放弃攻打长沙?①敌人力量强大②起义军兵力分散,缺乏作战经验③农村地区反动力量薄弱。8、1928年4月,朱德、陈毅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成立“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9、“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第十七课两万五千里长征 1、1930年中共中央设在毛泽东、朱德开辟的赣南闽西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2、前四次反围剿成功的原因: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①中央主要领导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政策②用阵地战取代游击战、运动战③敌我势力悬殊 4、1935年1月遵义会议。意义: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红军中的领导地位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③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内容纠正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三人团(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负责军事。

5、长征路线:(1934年10月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

6、长征的意义:①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②红军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7、红军为何要长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

第十八单元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

2、九一八事变的地点:沈阳北郊柳条湖

3、九一八事变的目的:发动侵华战争。

4、九一八事变的结果: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陷 5、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的目的(口号)①打到日本帝国主义②反对华北五省自治③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也称“双十二事变”

7、西安事变的意义: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②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③预示着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

一、2、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主要有注入太平洋的: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注入印度洋的: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4、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连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二、黄河的治理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程5363千米是。

2、黄河流经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3、黄河流经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形区。

4、黄河冲击形成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并为三大平原 提供灌溉水源。

5、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孟津把黄河分为上、中、下游。

6、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加是植被破坏严重,使得黄河在流经中游之后,泥沙含量大增。

7、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8、治理黄河应标本兼治,治标的方法:加固堤坝;清理河道;兴修水利;分流。治本的方法: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恢复植被。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三、长江的开发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程6300千米。

2、长江流经了青海、四川、西藏、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十一省市。

3、长江流经了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

4、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把长江分为上、中、下游 上游的特点:多峡谷急流,富水能。中游的特点:多浅滩,多曲流。下游:水流平缓,江阔水深。

6、长江比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

7、长江的水能资源集中在上游河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一半,被誉为“水能宝库”。

8、宜宾以下可以常年通航,被誉为“黄金航道”。

第二篇:2013-2014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

初二上册短语,固定搭配考点

1.one is …the other is …2.make friends(with)

3.introduce(oneself)…to…4.(not)the same as…

5.advise to do6.be up to …

7.agree with…8.go ahead

9.play the violin/piano10.two peas in a pod

11.spend …(in)doing12.to one’s surprise

13.make a deal14.feel lucky to do

15.encourage …to do16.have the pleasure of doing

17.s+形容词+to do18.形代/the + first

19.would like to do20.a number of =many/much

21.so+形容词+a/an+名词22.so many/much+名词

23.such +a/an+形容词+名词24.修饰人+ed的(加ing修饰物)

interested, excited, amazed,25.advise sb to do

moved, surprised, pleasedadvise doing

26.be /动词+up to多达;不多于;能胜任;从事于;27.look like +宾语(单)=be like

(时间)直到,时髦,达到某种水平look the same 主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8.agree with(sb)面29.news(un.)message(n.)information(un.)

agree to +名词(计划,安排,协议)note(通知un.)(笔记n.)advice(un.)

agree on+意见/协议(多方双方)interest(n.种类/un.与have,take,feel,find,show,lose连用)

30.hate to do /doing31.two more apples= another 2apples

dislike doing(不可接to do)32.get out of bed= get up

33.write down34.sometimes有时sometime 有朝一日

35.argue withsome times几次/倍some time一段时间have argument with35.at the end of在。。末尾

36.immediately=at onceby the end of 在。。之前

37make a deal达成交易/协议38.spend time/money on sth

39.形容词修饰不定代词,放不定代词后spend time/money(in)doing sth

40.get/be married to sb=spend money for sth

=marry sb41.invite sb.to do

42.be/get ready for doing/n./pron.43.next day第二天

be/get ready to dothe next day 下一天

44.pleasant=enjoyable45.pleasure(un.愉快,满足)(n.活动,经历)

46.be late for /to do47.do well in doing/on sth

48.one of…做主语,谓语用单数49.strat to do(主语不是人;接心理活动;用于进行时)

50.tell/ask sb.(not)to do51.like …best

52.write to sb.53.make sb.do sth.54.see sb.do(看到整个过程)55.help sb.(to)do

see sb.doing(正在做)help sb.doing

56.be convenient(for/to)57.work on

58.work in59.work for

60.work out61.rush into 冲进(一般后面跟建筑)

62.no photos/smoking/parking!rush to冲进(一般后面跟某物/某人)

63.trip(往返,短)travel(s)(长,复数为游历)64.remind sb.of sb./sth.使想起

journey(远陆地游,正式)tour(短,观光)remind sb.of/about sth.提醒某人注意某物

65.thank sb.for sthremind sb.to do sth提醒某人做某事

66.from one’s point of view67.stay in touch(with)

68.join +党派,组织69.buy sth for sb.join in+小游戏,活动70.another(再一,另一个)the other((两)个中的另一个)take part in+会议,活动others其他(非全部)the others其余(全部)

71.bug sb.=give sb.a hug72.meal(n.)一日三餐任一餐dinner(un.)一天中的正餐 73.thank to sb.for sth 多亏74.as usual

75.on the top of76.go past=walk past=go by路过77.pass/hand sth.to sb.递给程78.by +方法/手段/途径

79.take a deep breathwith+冠词/形代+工具/手段/材料/行为方式 80.be in fashionin+限定词+方式/材料/途径/语言/交通方式 81.turn on/outturn off82.over thereturn upturn down83.be /get lost

84.turn right/turn left at the …turning85.it’s …blocks(away)from… 86.be filled with87.I’m doing well 88.across from89.a lot of fun

90.both …and(若连接两个主语,谓语用复数)90.in the corner(室内)

91.turn a corner92.pay(sb.)for sth.94.sth.costs(sb.)some money96.clothes(无单数)98.give a talk100.grow up102.stop …from doing…104.advice diamond106.lead a team108.be bad for(反be good for)110.too much+un.v.+too much112.take steps to采取措施做。。114.stop to do 做另一件/doing正在做的116.on foot118.get on /off /in/out of120.stay up late121.think about123.jump down125.put up举起,挂起,张贴127.put off 延期,推迟浩田129.put away 收起来,保存131.put down放下,记下133.at top/full/low/high/ordinary speed135.主语+seem +(to be)+表语136.think of …as…认定。。为。。138.at the same time140.in /on time142.at times有时144.send away解雇,送走146.send for派人去请148.sen up发出,发射150.learn of得知,152.add …to…154.all kinds of156.work well with others158.feel proud160.be made of

at/on the corner(室外)

93.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95.be filled with97.do well

99.be nice to(反 be bad to)101.a fear of heights103.take steps to… 105.run business 107.no matter what 109.in the future(长)in future(短)

111.a fear of 害怕 113.be/V.+the opposite of115.be punished for 为。。受罚117.steam engine

119.ba able to 120.put on122.think of124.sound like

126.put on穿上,上演128.put out公布,扑灭

130.put one’s heart into全神贯注132.with great speed

134.imagine sb./sth.(to be)imagine doing137.all the time139.at that time141.in no time立刻

143.from time to time有时

145.send back送回,退还,寄回147send off为。。送行149.learm from

151,in one’s free /spare tijme153.be interested in doing155.not only…but also..157.take up

159.not… anymore…

161.the best built rocket

162.parking lot163.go through 164.put …on its side165.take away

166.take care当心167.take care of=look after …well 168.take down取下来169.take out拿出

170.take off脱下,起飞171.take one’s time别着急,慢慢来 172.take one’s temperature量体温173.trade with sb./A forB 174.how…deal with175.compete with/against sb.= what…do withcompete for sth./to do 176.be supposed to do(按规定)应当做。177.make sense 有道理 178.continue to do 继续做某事179.except +n./pron./Ving.continue doing 一直做同一件180.talent show 才艺展

181.enough to do182.agree with sb./to do /on sth.183.be nervous about(doing)sth.185.get together187.try on189.give thanks to …for191.have no luck193.fit …well

184.be confident of186face to face 188.give a big hug 190best wishes to192.be in fashion194.make a wash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课

1、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离不开社会。

①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②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③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2)社会离不开个人。

①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3、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①因为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②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为什么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①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5、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

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6、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7、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8、亲近社会的重要性(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①参与社会的过程,即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

1、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3)网络为文化的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的平台

3、网络谣言的危害:

(1)

加剧社会恐慌;

(2)

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3)

污染了网络环境;

(4)

扰乱了公共秩序;

(5)

败坏了社会风气;

(6)

损害国家形象;

(7)

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个体权利;

(8)

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声誉

4、怎样防范网络谣言

立法机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积极回应,披露真相。

网民要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

网站应加强自律,强化管理。

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网络的弊端

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

②沉迷于网络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6、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要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7、怎样正确利用网络平台

(1)

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

在网上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3)

利用网络参与公益活动。

(4)

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8、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③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④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三课

1、社会秩序的内容:

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社会秩序的作用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社会规则的作用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使人们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明确破坏秩序时该如何惩罚,保障社会良性运行。

4、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①社会规则规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5、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维护与改进规则

①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②我们应该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第四课

1、尊重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④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2、尊重的意义

①尊重是相互的,②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③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

②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③学会换位思考。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④学会欣赏他人。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4、如何学会欣赏他人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

5、礼的含义

①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②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6、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7、做文明有礼的人(怎样做到文明有礼)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8、什么是诚信?(诚实守信的属性)

①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②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

④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

9、诚信的重要性(价值,意义)

①诚信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③诚信能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10、怎样践行诚信?

①践行诚信,需要树立诚信意识。

②践行诚信,需要运用诚信智慧。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践行诚信,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第五课

1、法律规范的作用

(1)指引作用: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2)评价作用: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2、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3、违法行为的含义:

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4、违法行为的分类

(1)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2)

根据违法行为情节的轻重

①一般违法行为:情节、危害相对轻微,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②刑事违法行为:情节、危害严重,也就是犯罪行为。

5、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①都有社会危害性

②都是违法行为

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联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

6、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7、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的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8、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9、犯罪的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必然法律后果

10、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11、刑罚的分类:

(1)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主刑只能单独使用)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

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

拘役、罚金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12、未成年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①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②法治观念淡薄;

③明辨是非与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④不能正确对待老师长辈的批评教育;

⑤不能及时改正不良行为;

⑥交友不慎、误交损友等

13、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

(1)

个人: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2)

家庭: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3)

学校: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4)

社会: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1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1)

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

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

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5、诉讼的特点:

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16、寻求法律救助的途径有哪些

(1)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非诉讼手段)

(2)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手段)

17、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的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做到见义勇为,有做到见义智为。

18、我们与犯罪分子斗争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1)

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2)

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3)

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4)

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5)

保护好作案现场。

第六课

1、责任的含义和来源

(1)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社交原则、社会习俗、个人素质等。

2、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

①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

②每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3、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角色

(1)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每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3)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4、负责任的意义(重要性):

(1)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构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2)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能有资格、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对自己负责的作用或者意义)

(3)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4)正因为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5、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责任

(1)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2)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在辛苦付出中体验对他人负责的快乐和幸福。

6、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1)

按时完成作业;

(2)

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

(3)

信守承诺;

(4)

认真做事。

7、我们为什么要对他人负责

(1)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

(2)只有人人具有责任心,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8、承担责任的代价

(1)

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2)

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9、承担责任的回报

(1)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

(2)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

10、如何对待自己选择的责任

(1)

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做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

(2)

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11、如何对待生活中不可推卸的责任

①虽然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

②我们往往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

③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12、青少年怎样勇于承担责任

①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②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而不懈奋斗。

第七课

1、关爱的含义和表现:

含义: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表现: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

2、关爱他人的意义(为什么)

①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对他人)

②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使人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互相尊重,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对社会)

③关爱他人,收获幸福。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关爱他人也是关爱和善待自己。(对自己)

3、关爱他人的做法(怎样做)

①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②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③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4、关爱他人,如何讲究策略

①帮助他人时,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②面对复杂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动。

5、服务社会的意义:

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②服务社会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6、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7、热爱劳动、爱岗敬业的要求:

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第八课

1、国家利益的内涵: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重要性)

2、国家利益的外延(涉及的范围)

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3、国家的核心利益

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4、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

(1)

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

(2)

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3)

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4)

在当代中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

①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②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1)

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2)

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7、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1)

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2)

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3)

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4)

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第九课

1、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

(1)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2)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3)

国家安全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关系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为什么要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是什么?)

①我国的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②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宽广,③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3、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4、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国家应该怎么做

(1)

重视内部(外部)安全;

(2)

重视国土(国民)安全;

(3)

重视传统(非传统)安全;

(4)

重视发展(安全)问题;

(5)

重视自身(共同)安全。

(6)

构建国家安全体系。

5、我国要构建什么样的国家安全体系?

政治安全:经济安全:

军事安全:国土安全、核安全

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

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

6、为什么说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我们为什么要为维护国家安全做贡献)

(1)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做出贡献,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2)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7、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

(1)为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和协助

(2)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

(3)检举、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4)监督和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展开

8、我们应该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1)

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2)

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

(3)

加强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课

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①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②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1)经济建设:

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②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

③三峡工程的修建

④青藏铁路通车

(2)政治建设:

①香港澳门顺利回归

②加大反腐力度

③构建和谐社会

(3)文化建设:

①北京申奥成功

②“神舟十号”发射成功

③上海世博会举办等。

2、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重要原因: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坚持了改革开放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3、我国发展中面临哪些问题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还不高,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③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面临一些困难。

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信息安全、住房问题、社保问题、环境问题

4、我国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国家正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着力解决各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取得积极成效。

5、劳动的意义

(1)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

(2)辛勤劳动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3)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6、从事不同的劳动者,为什么都值得尊敬和学习

①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②正是无数劳动者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③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7、实干的要求是什么

(如何把中国梦变成现实)

(1)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和接力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2)继续发扬实干精神,用劳动创造新的辉煌。

8、青少年如何做到实干

(学生如何为中国梦作出努力,如何实现理想)

①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②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知识点】

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⑪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⑫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⑬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⑭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 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

4.林则徐禁烟措施:⑪派人暗访密查 ⑫缉拿烟贩 ⑬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⑭虎门销烟 5.虎门销烟:

⑪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⑫时间:1839年6月 领导人:林则徐 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⑬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6.鸦片战争:⑪时间:1840.6~1842.8 ⑫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⑬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⑭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⑮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7.《南京条约》:

⑪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华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⑫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知识点】 1.第二次鸦片战争:

⑪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⑫时间:1856.10~1860.10 ⑬发动者:英法联军 ⑭帮凶:美俄 ⑮结果:中国战败,圆明园被毁,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2.列强的罪行:⑪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⑫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⑪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 ②领导人:洪秀全 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 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 ⑥顶峰: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⑫事迹(军事行动):①进行北伐和西征 ②抗击洋枪队:1860年,李秀成率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⑬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同时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第3课 收复新疆

【知识点】

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 2.左宗棠收复新疆:

⑪原因: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侵入新疆,俄英支持。1871年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我国的伊犁地区,面对边疆地区出现的严重危机,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

⑫过程: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术,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中俄双方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⑬结果: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防 ⑭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点】 1.甲午中日战争:

⑪时间:1894~1895年 ⑫目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⑬主要战役:①黄海大战: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官兵英勇奋战 ②辽东战役,制造旅顺大屠杀(联系课本P76南京大屠杀)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⑭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3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

⑪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注意:这点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特点)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注意:这点体现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特点)④增辟通商口岸 ⑫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知识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⑪时间:1900年 ⑫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⑬目的: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⑭侵略中国的八个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⑮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廊坊战役

⑯结果:中国战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注意:⑪外国侵略者曾两次攻占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⑫清朝皇帝曾两次逃离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原因:外国的侵略)2.《辛丑条约》:

⑪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注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注意:这是核心内容,是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理由,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 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⑫危害(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 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总结提升 1.时间:1840~1901年

2.侵略事件:⑪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⑫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形成内外交困的局面 ⑬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4.“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抗击日军的斗争

5.中国近代史的特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6.中国近代前期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7.列强侵华的罪行:

⑪两次洗劫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八国 联军在北京到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

⑫制造大屠杀: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第6课 洋务运动

【知识点】

1.原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目的:维护清朝统治。2.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3.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4.内容:⑪前期: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口号:“自强”,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②筹办海防: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⑫后期:①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如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②兴办新式学堂,如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5.结果: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6.评价:虽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7.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第7课 戊戌变法

【知识点】

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民族危机严重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因此历史上称“百日维新”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4.清朝皇帝:光绪帝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5.康、梁活动:⑪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直接原因、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⑫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6.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7.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

8.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9.失败原因:⑪主观:维新派没有实权,又不能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⑫客观:顽固派实力强大,袁世凯的出卖

10.意义: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8课 辛亥革命

【知识点】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目的: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时间:1911年10月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政治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⑪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革命团体)

⑫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解释为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后成为孙中山指导革命的旗帜,从而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⑬创办《民报》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⑭发动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民国 ⑮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都城南京

5.意义: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注意: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封建制度被推翻是在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剥削制度被推翻是在三大改造完成)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6.结果: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知识点】

1.背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入中国;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口号(两面旗帜):“民主”“科学”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阵地:《新青年》杂志

4.内容:⑪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逆流。⑫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5.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6.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二单元 《近代化探索》总结提升

1.事件:⑪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器物变革)“自强”“求富”⑫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变革):变法图强,救亡图存⑬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制度变革):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⑭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想变革):“民主”“科学”

2.特点: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3.结论:中国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都不能挽救中国 4.阻碍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三大因素:帝国主义侵华势力、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知识点】

1.五四爱国运动:⑪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⑫爆发:①时间:1919年5月4日 ②地点:北京 ③目标(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废除二十一条”等 ④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⑬发展:6月初以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运动主力:由青年学生发展为工人阶级

⑭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原因: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⑮意义:①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⑯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建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⑪时间:1921年7月 ⑫地点:上海 ⑬代表:毛泽东等13人

⑭内容:①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⑮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第11课 北伐战争

【知识点】

1.黄埔军校的建立(国共合作的产物):

⑪建立者:孙中山 ⑫时间:1924年5月 ⑬地点:广州黄埔 ⑭校长: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⑮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2.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结果):

⑪主力:来源于黄埔军校的学生军 ⑫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⑬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⑭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⑮作战最勇敢的部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⑯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

⑰结果: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⑱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⑪时间:1927年4月 ⑫地点:南京

⑬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国家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知识点】 1.南昌起义:

⑪背景: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民革命失败 ⑫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⑬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秋收起义:

⑪时间:1927年9月 ⑫领导人:毛泽东

⑬结果: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注: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影响最深远的举措: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唯一正 确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3.井冈山会师:

⑪时间:1928年4月 ⑫会师双方:一方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湘南农民武装,另一方是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 ⑬建军:两军会师后改变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⑭作用: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4.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井冈山会师后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知识点】 1.长征开始:

⑪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⑫时间:1934年10月 ⑬出发地:江西瑞金 2.遵义会议: ⑪时间:1935年1月

⑫内容:①结束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领导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⑬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⑪主要军事行动:①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 ②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③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④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⑫胜利会师:①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⑬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长征精神:大无谓的革命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知识点】

1.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⑪时间:1931年9月18日 ⑫地点:沈阳 ⑬借口:柳条湖事件

⑭蒋介石的态度:不抵抗,即不抵抗政策 ⑮后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1945年抗战胜利光复)⑯抗日怒潮:①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②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 ③④⑤中共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始局部抗战。2.西安事变:

⑪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各界的反映: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 ⑫西安事变:①背景: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影响 ②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目的:逼蒋抗日 ④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⑥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⑦被扣押者:蒋介石 ⑧中共的态度: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⑨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⑩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知识点】

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⑪时间:1937年7月7日 ⑫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先后为国捐躯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

⑬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爆发,在民族危机空前危机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注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战取胜的关键,即全民族抗战)

2.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知识点】

1.平型关大捷(最能体现国共两党团结抗日):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李宗仁指挥(注意:李宗仁是广西桂林人),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⑪指挥:彭德怀 ⑫目的: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振奋抗日精神 ⑬时间:1940年8月起三个半月 ⑭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 ⑮地点: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⑯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4.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延安(中共中央所在地)5.中共七大的召开

⑪背景:抗战即将取得胜利 ⑫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

⑬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主要内容:⑪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⑫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⑭意义:这次大会实现了全党在思想上的空前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6.抗战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被日本割占50年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7.历史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抗击法西斯侵略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总结提升 1.时间:1937.7~1945.8 2.日本的侵略行动:

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局部抗战开始

⑫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⑬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攻占南京,进行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3.中华民族的抗战:

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①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⑫重要战役:①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李宗仁指挥 ③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彭德怀指挥

⑬“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 ⑭七七事变后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 ⑮1945年4月,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⑯1945年8月大反攻

4.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联合行动:①1944~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日本陷入困境 ②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袭击日本关东军 5.抗战胜利的原因:

⑪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⑫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⑬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爱国华侨的支持等

6.抗战精神: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第17课 内战烽火

【知识点】 1.重庆谈判:

⑪背景:①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②国际: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积极扶蒋反共 ⑫目的: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进一步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②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⑬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⑭结果: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⑮影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2.全面内战:

⑪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⑫防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等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⑬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知识点】

1.三大战役: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2.辽沈战役首先攻占、起到关门打狗作用的地方:锦州 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淮海战役 4.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是:傅作义

5.三大战役的意义: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命令。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 作用: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7.胜利原因: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知识点】

1.状元实业家:张謇 ⑪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⑫创办的企业:大生纱厂等。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⑪发展阶段:①洋务运动到清末:萌芽 ②“一战”期间:短暂的春天 原因: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外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⑫“一战”后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卷土重来,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⑬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⑭发展特点:①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②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④发展短暂而且艰难曲折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知识点】

1.近代交通的出现:火车、轮船的传入

2.近代通讯的出现: 有线电报、电话。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文化生活的变迁: ⑪照相、电影传入 ⑫报纸出现:最著名的报纸是1872年创办的《申报》 ⑬印刷出版机构出现: 著名印刷机构:上海商务印书馆

4.社会习俗的变化: ⑪时间:辛亥革命后 ⑫表现:①装束变化:剪辫、易服、禁止缠足 ②礼节变化: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③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以“先生”“君”等称呼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知识点】

一、科技:1.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总工程师:詹天佑 设计的路轨:“人”字形

2.侯德榜:成就:A.20世纪20年代研制出纯碱。B.写出《制碱》一书。C.探索出制碱新工艺,比欧洲降低成本40%,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二、思想: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魏源、严复 1.背景: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

2.代表人物:⑪魏源: ①生活的时代:鸦片战争时期。②成就:编成《海国图志》。其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⑫严复:①身份: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②成就:以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③进步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自强保种”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知识点】 1.新式教育的开端: ⑪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⑫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这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⑬新试学堂形成的标志: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兴办新式学堂,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⑭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2.文学艺术家: ⑪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 ⑫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

⑬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⑭历史学:郭沫若,历史剧:《屈原》

⑮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第五篇: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P4):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P4)――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P12)

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P15-17)

1、时间:1894年—1895年。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旅顺战役后,日军制造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结果: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上P17)。(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P19)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领导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

2、《辛丑条约》(1901年)(P21)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P25-27)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P28);②、创办民用工业(P29); ③、筹建海军(P29);(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P29)(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评价(P30):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公车上书(P32):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戊戌变法(P33):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光绪帝、“戊戌六君子”(P31)

3、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十、中国同盟会(P33-34):(1905年)

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十一、辛亥革命:(P34-36)

1、武昌起义(P34):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P35):

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P36)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失败了。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十二、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P39)

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③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

2、“新世纪曙光”(P40):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十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P47)

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P45)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结果:初步胜利,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十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47-48)

1、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

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十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P50)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十六、北伐战争(1926年)(P51-52)

1、北伐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其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十七、南昌起义(P55): 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十八、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P56):

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

十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P56)

1、建立者: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井冈山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农村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

二十、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P61)

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②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③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十一、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P60-62)(两次会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

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中央根据地------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 ——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一、二、四)。

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十二、“九•一八”事变(P69): 1、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2、这是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始。二

十三、西安事变(P70-71):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2、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解放事业的大局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3、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二十四、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P74):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进攻卢沟桥中国守军,并炮轰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平津沦陷。

二十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P75)二

十六、南京大屠杀(P76):

1937年12月,南京被占,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二

十七、平型关大捷(P79):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二

十八、台儿庄战役(P79):

在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十九、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P80)三

十、百团大战(P80):1940年8月

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三

十一、中共七大(P81-82):

1、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大会为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三

十二、抗日战争的胜利(P83):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3)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全国战略大反攻。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改变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十三、重庆谈判(P89):“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

十四、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P89-9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揭开反攻序幕。三十五、三大战役(P93-96): 1、1948年9月-1949年1月

2、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P93)

3、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P95)

4、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P95)

5、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三

十六、渡江战役(P96):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1、北伐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其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十七、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P114):

1、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2、《海国图志》:

(1)作者: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

(2)写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制外国侵略。(3)内容: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3、《天演论》:

(1)作者: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2)主张: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威信变法。(3)进步观点: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4)意义: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1、1948年9月-1949年1月

2、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P93)

3、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P95)

4、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P95)

5、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三

十六、渡江战役(P96):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十八、考试制度变化:

1、清科举考试

2、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 1862年京师同文馆

3、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 — 第一所最高学府(北大)4、1905年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

十九、文学:鲁迅:《狂人日记》《孔已己》 郭沫若: 《屈原》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徐悲鸿 愚公移山》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下载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推荐5篇]

    知识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泽。有人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但更多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1一、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 鸦片战争 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⑴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

    八年级上册历史考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

    八年级历史上册《难忘九一八》学案冀教版范文大全

    八年级历史上册《难忘九一八》学案冀教版 第18课难忘九一八一、课程标准: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

    八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范文大全]

    多读书,读不同观点的书,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能够增强自己判断真伪的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八年级下册冀教版生物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八......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最新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

    八年级历史上册8---13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7----13课知识点 第7课 戊戌变法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目的: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时间:18......

    八年级上册历史13、14课知识点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具体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