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律启蒙教学反思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很多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觉得这篇课文不好教,小编今天推荐《声律启蒙》教学反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篇1
时间如流水一样,匆匆流过。《声律启蒙》的教学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国学专职教师兼任国学教研组长,任教3-6年级的《声律启蒙》。﹙本校只有一位教《三字经》的和我教《声律启蒙》的两位国学教师。我教3-6年级,每个年级各两个班,共8个班级﹚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五味俱全。过程是艰难的,憧憬是美丽的,结果是美好的。通过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交流,国学的培训和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本学期我校《声律启蒙》的教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众所周知,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对联是诗词歌赋上的明珠,《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反思我的教学生活,就得失谈几点体会。
一、提倡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在本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二、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附上一个成语故事,在文中也会出现这个成语故事。我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每次都是从故事入手,激趣导入。这样很快就把他们的吸引力抓过来,并且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声律启蒙》中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具有韵律美,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根据意境采用各种手势,动作在表演中诵读,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节拍。让学生根据韵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联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声律启蒙》这门功课。
四、由于《声律启蒙》文字的特点,都是什么对什么,如“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我抓住这个文字特点,让教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在课堂上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如我说上半句,学生对出下半句;或者开展竞赛的方式,男生说上半句,女生对下半句;一组说上半句,另一组说下半句等。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能很快熟读成诵。
五、根据《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教学《声律启蒙》时,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篇2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在一个多月的《声律启蒙》教学中,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倡导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此外,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篇3
①、导课注意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课时就要注意激发兴趣。仔细回顾我所听过的高效的《声律启蒙》课,我发现这些老师在导课时都特别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比如五小的刘晓仙老师,导课时模仿说书先生的口吻来了这么一段:清朝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了江苏省。这一天,他路过的一个城镇叫通州。这时,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北京城附近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他一下想了个上联叫身边的大臣们来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想得十分巧妙。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大伙儿使劲想各处的地名,差不多把全国的重要地名都过了筛子,可就是想不出个合适下联。还是纪晓岚有办法,他没有死抠地名,倒是在方位上动脑子。他一眼看见了街头上挂着“当”字大招牌的当铺,马上想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对得十分工整。也是由四个字:“东”、“西”、“当”、“铺”,重复组成。在引导学生读了趣联之后突然话锋一转:对联中有智慧、有意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声律启蒙》《十三元》这一课,去感受对联中的古典情韵之美,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十三元》的学习活动中。再如二小的赖小珍老师,导课时她模仿“开心词典”的“根据文字叙述猜人物”的活动,巧妙地讲述了《九青》中《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引出《九青》中的诗句“楚人谁识屈原醒”,不露痕迹地带领学生进入《九青》的学习。还有吴梅英老师上《十灰》时,通过向学生描绘“月光撒满南楼,庾亮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尽情吟咏玩乐”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诗句“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从而进入《十灰》的学习。
其实关于导课的形式,胡主任在《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这份材料我们国学邮箱中有,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仔细研究研究。
第二篇:声律启蒙教学反思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1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课例。它通过讲三个孩子动脑经想办法把无形的风跃然纸上的故事。由课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思维能力,本文语言简单朴实,贴近生活实际。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患得患失: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释词品句,重点突出。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又倡导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情趣。所以在教学中“释词品句,重点突出”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根据“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思维角度,让学生赛读,让学生互相提问,教师引导思考等多样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由”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引发学生想象力,还能用什么养的方式画风?在反复阅读中不但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还引发学生的思考,参与其中,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使得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勤学善思、分工合作、放飞想象,敢于创新。
二、合理应用多媒体,事半功倍
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促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理解课文内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就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样。首先在教学内容中没有拓展风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实属遗憾。其次,多媒体的应用应合理,应把握应用的节奏,切忌画蛇添足。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2
众所周知,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对联是诗词歌赋上的明珠,《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
一、提倡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在本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二、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附上一个成语故事,在文中也会出现这个成语故事。我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每次都是从故事入手,激趣导入。这样很快就把他们的吸引力抓过来,并且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声律启蒙》中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具有韵律美,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根据意境采用各种手势,动作在表演中诵读,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节拍。让学生根据韵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联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声律启蒙》这门功课。
四、由于《声律启蒙》文字的特点,都是什么对什么,如“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我抓住这个文字特点,让教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在课堂上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如我说上半句,学生对出下半句;或者开展竞赛的方式,男生说上半句,女生对下半句;一组说上半句,另一组说下半句等。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能很快熟读成诵。
五、根据《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教学《声律启蒙》时,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不足之处
一、国学教学不仅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自身也是有很大的提升。教学之后,反思自己,自身看书学习的时间少了,尤其对祖国传统的文化的营养汲取太贫乏了。当想学习时,总是以各种借口来麻痹自己、为自己开脱。课前有时对教材的钻研不充分,自身对教材吃得不透,就伧足上阵。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妥的,要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有效的课堂,就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二、在教学中我虽然尽量利用“四化”的教学策略,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但平心而论略,不是每节课都这样去设计教学流程的。即使是这样,也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的。在教学中在贯穿以读为主线时,由于客观因素,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诵读。在激发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的兴趣,我做得不是很好,在性急时,往往会带些强制性的。没有很好的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
三、在会意,品境的这两个教学板块的教学中,我做的不好,显得粗超,不够细腻。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诵联会意,品联悟境,激发学生的联想,以致各教学环节不相扣,支离破碎没有层层推进,没有形成有体系的课堂教学。这样使得课堂教学不精彩,学生久而久之会厌烦。
四、整个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都在赶时间,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材的准备上不够充分,钻研的程度上不深。对学生在课中或课后,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及时答复。更没有探求学生们在他们心中对声律启蒙这门课有什么看法,想法,师生之间沟通很少。
五、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我没有引导好。
对学生学习《声律启蒙》的评价机制不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上有很大缺陷。对课堂的应变能力还不是很强。
总之,在进行《声律启蒙》教学之后,我们要有所反思,在耕耘中收获,在反思中进步。本学期虽然快结束了,但我已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值得庆幸,我相信,反思就像一面镜子,照着我们,让我们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在国学教学的这条康庄大道上快马加鞭,奋勇前进!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3
时间如流水一样,匆匆流过。《声律启蒙》的教学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国学专职教师兼任国学教研组长,任教3—6年级的《声律启蒙》。﹙本校只有一位教《三字经》的和我教《声律启蒙》的两位国学教师。我教3—6年级,每个年级各两个班,共8个班级﹚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五味俱全。过程是艰难的,憧憬是美丽的,结果是美好的。通过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交流,国学的培训和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本学期我校《声律启蒙》的教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众所周知,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对联是诗词歌赋上的明珠,《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反思我的教学生活,就得失谈几点体会。
一、提倡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在本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二、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附上一个成语故事,在文中也会出现这个成语故事。我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每次都是从故事入手,激趣导入。这样很快就把他们的吸引力抓过来,并且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声律启蒙》中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具有韵律美,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根据意境采用各种手势,动作在表演中诵读,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节拍。让学生根据韵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联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声律启蒙》这门功课。
四、由于《声律启蒙》文字的特点,都是什么对什么,如“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我抓住这个文字特点,让教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在课堂上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如我说上半句,学生对出下半句;或者开展竞赛的方式,男生说上半句,女生对下半句;一组说上半句,另一组说下半句等。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能很快熟读成诵。
五、根据《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教学《声律启蒙》时,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4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在一个多月的《声律启蒙》教学中,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倡导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此外,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5
《画风》这一课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事 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的兴趣,我在课前做 了如下布置:选择你喜欢的途径搜集有关风的资料。课后,我对教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好与差进行了反思。
一、坚守”让学生读书,以读为主“
低 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生活素材的来源也就少而又少,所以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我们首先要注意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其次在 抓重点句子品读课文的.环节,更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品读语句,体验情感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从而领会文本和作者所 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学文的最后还要再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回归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让”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 俗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更让它来影响学生的一生! 但是,在我执教《画风》一课时,在反馈小组分角色朗读时,朗读的训练不是很到位,层次性不够明显。
二、要把语文课上大
一 堂课下来,让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还要让他们在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感知人物品质或事件的意义,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自觉自己的行为,实现语文课育人 这一目标。同时我还结合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诵读工程,在课堂伊始适时的将古诗引入教学,既给学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又积累了古诗。在课后出示两首关于风的诗歌 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阅读的量。
三、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是认字、写字
拿认字说,数量多,任务 重。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一切能够调动孩子主动认字的手段,来激发学生认字的兴趣,再巩固认字效果。让枯燥乏味的认字有趣起来。我利用让学生同三个小朋友打 招呼的方式来认读生字,方法巧妙,但是如果把这三个名字板书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整堂课都有意无意地看到这几个字,又可以进行书写指导,效果会更好。
四、存在不足
1 教者对教材不是很熟,导致教学过程不是很紧凑 2时间把握不当,前紧后松 3拓展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觉得还要多学习一些教学理论,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实践、体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机智,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及时的抓住课堂生成的精 彩的教学瞬间,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来更好的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6
《声律启蒙》我授课的对象是太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人认知水平,在国学与音乐这两部分我采用的都是由浅入深。
国学部分的内容我通过五种读,看图片,看注释,了解其中的意思并联想感受意境美。
音乐部分的内容共有四个阶段:一是有节奏的朗读,二是有节奏的拍手,三是旋律伴奏,四是乐器演奏有感情的歌唱。
通过这两部分的教授学生能够快速记忆,学生感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但是,在教授的内容上,我发现国学部分涉及的环节过多,内容量较大,因此,在二次备课中,在了解大意,感受意境美得关节,可以用直观的看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
在音乐部分,我应该给他大家《声律启蒙》的歌曲旋律打出来,又便于学生直观的学唱。
课后思考,国学教学不仅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白身也是有很大的提升。教学之后,反思白己,自身看书学习的时间少了,尤其对祖国传统的`文化的营养汲取太贫乏了。当想学习时,总是以各种借口来麻痹自己、为白己开脱。课前有时于对教材的钻研不充分,自身对教材吃得不透,就伧足上阵。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妥的,要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有效的课堂,就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7
①、导课注意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课时就要注意激发兴趣。仔细回顾我所听过的高效的《声律启蒙》课,我发现这些老师在导课时都特别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比如五小的`刘晓仙老师,导课时模仿说书先生的口吻来了这么一段:清朝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了江苏省。这一天,他路过的一个城镇叫通州。这时,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北京城附近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他一下想了个上联叫身边的大臣们来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想得十分巧妙。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大伙儿使劲想各处的地名,差不多把全国的重要地名都过了筛子,可就是想不出个合适下联。还是纪晓岚有办法,他没有死抠地名,倒是在方位上动脑子。他一眼看见了街头上挂着“当”字大招牌的当铺,马上想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对得十分工整。也是由四个字:“东”、“西”、“当”、“铺”,重复组成。在引导学生读了趣联之后突然话锋一转:对联中有智慧、有意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声律启蒙》《十三元》这一课,去感受对联中的古典情韵之美,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十三元》的学习活动中。再如二小的赖小珍老师,导课时她模仿“开心词典”的“根据文字叙述猜人物”的活动,巧妙地讲述了《九青》中《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引出《九青》中的诗句“楚人谁识屈原醒”,不露痕迹地带领学生进入《九青》的学习。还有吴梅英老师上《十灰》时,通过向学生描绘“月光撒满南楼,庾亮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尽情吟咏玩乐”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诗句“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从而进入《十灰》的学习。
其实关于导课的形式,胡主任在《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这份材料我们国学邮箱中有,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仔细研究研究。
第三篇:声律启蒙教学反思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1
《声律启蒙》我授课的对象是太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在备课的时候,我根据学生们已有的人认知水平,在国学与音乐这两部分我采用的都是由浅入深。
国学部分的内容我通过五种读,看图片,看注释,了解其中的意思并联想感受意境美。
音乐部分的内容共有四个阶段:一是有节奏的朗读,二是有节奏的拍手,三是旋律伴奏,四是乐器演奏有感情的歌唱。
通过这两部分的教授学生能够快速记忆,学生感兴趣,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但是,在教授的内容上,我发现国学部分涉及的环节过多,内容量较大,因此,在二次备课中,在了解大意,感受意境美得关节,可以用直观的看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
在音乐部分,我应该给他大家《声律启蒙》的歌曲旋律打出来,又便于学生直观的学唱。
课后思考,国学教学不仅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白身也是有很大的提升。教学之后,反思白己,自身看书学习的时间少了,尤其对祖国传统的文化的营养汲取太贫乏了。当想学习时,总是以各种借口来麻痹自己、为白己开脱。课前有时于对教材的钻研不充分,自身对教材吃得不透,就伧足上阵。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妥的,要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有效的课堂,就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2
①、导课注意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课时就要注意激发兴趣。仔细回顾我所听过的高效的《声律启蒙》课,我发现这些老师在导课时都特别注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比如五小的刘晓仙老师,导课时模仿说书先生的口吻来了这么一段:清朝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了江苏省。这一天,他路过的一个城镇叫通州。这时,乾隆皇帝忽然想起了北京城附近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他一下想了个上联叫身边的大臣们来对: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这个上联用“南”、“北”、”通”、“州”四个字重复组成,想得十分巧妙。大臣们听了面面相觑,大伙儿使劲想各处的地名,差不多把全国的重要地名都过了筛子,可就是想不出个合适下联。还是纪晓岚有办法,他没有死抠地名,倒是在方位上动脑子。他一眼看见了街头上挂着“当”字大招牌的当铺,马上想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下联对得十分工整。也是由四个字:“东”、“西”、“当”、“铺”,重复组成。在引导学生读了趣联之后突然话锋一转:对联中有智慧、有意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声律启蒙》《十三元》这一课,去感受对联中的古典情韵之美,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十三元》的学习活动中。再如二小的赖小珍老师,导课时她模仿“开心词典”的“根据文字叙述猜人物”的活动,巧妙地讲述了《九青》中《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引出《九青》中的诗句“楚人谁识屈原醒”,不露痕迹地带领学生进入《九青》的学习。还有吴梅英老师上《十灰》时,通过向学生描绘“月光撒满南楼,庾亮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尽情吟咏玩乐”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诗句“月满庾楼,据胡床而可玩”,从而进入《十灰》的学习。
其实关于导课的形式,胡主任在《声律启蒙》课堂教学构建中列举了很多例子,这份材料我们国学邮箱中有,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仔细研究研究。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3
众所周知,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对联是诗词歌赋上的明珠,《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
一、提倡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在本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二、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附上一个成语故事,在文中也会出现这个成语故事。我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每次都是从故事入手,激趣导入。这样很快就把他们的吸引力抓过来,并且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声律启蒙》中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具有韵律美,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根据意境采用各种手势,动作在表演中诵读,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节拍。让学生根据韵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联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声律启蒙》这门功课。
四、由于《声律启蒙》文字的特点,都是什么对什么,如“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我抓住这个文字特点,让教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在课堂上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如我说上半句,学生对出下半句;或者开展竞赛的方式,男生说上半句,女生对下半句;一组说上半句,另一组说下半句等。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能很快熟读成诵。
五、根据《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教学《声律启蒙》时,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不足之处
一、国学教学不仅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自身也是有很大的提升。教学之后,反思自己,自身看书学习的时间少了,尤其对祖国传统的文化的营养汲取太贫乏了。当想学习时,总是以各种借口来麻痹自己、为自己开脱。课前有时对教材的钻研不充分,自身对教材吃得不透,就伧足上阵。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妥的,要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有效的课堂,就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二、在教学中我虽然尽量利用“四化”的教学策略,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但平心而论略,不是每节课都这样去设计教学流程的。即使是这样,也是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的。在教学中在贯穿以读为主线时,由于客观因素,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诵读。在激发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的兴趣,我做得不是很好,在性急时,往往会带些强制性的。没有很好的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
三、在会意,品境的这两个教学板块的教学中,我做的不好,显得粗超,不够细腻。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诵联会意,品联悟境,激发学生的联想,以致各教学环节不相扣,支离破碎没有层层推进,没有形成有体系的课堂教学。这样使得课堂教学不精彩,学生久而久之会厌烦。
四、整个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都在赶时间,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材的准备上不够充分,钻研的程度上不深。对学生在课中或课后,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及时答复。更没有探求学生们在他们心中对声律启蒙这门课有什么看法,想法,师生之间沟通很少。
五、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我没有引导好。
对学生学习《声律启蒙》的评价机制不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上有很大缺陷。对课堂的应变能力还不是很强。
总之,在进行《声律启蒙》教学之后,我们要有所反思,在耕耘中收获,在反思中进步。本学期虽然快结束了,但我已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值得庆幸,我相信,反思就像一面镜子,照着我们,让我们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在国学教学的这条康庄大道上快马加鞭,奋勇前进!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4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在一个多月的《声律启蒙》教学中,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倡导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此外,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5
时间如流水一样,匆匆流过。《声律启蒙》的教学将接近尾声。本学期本人任国学专职教师兼任国学教研组长,任教3—6年级的《声律启蒙》。﹙本校只有一位教《三字经》的和我教《声律启蒙》的两位国学教师。我教3—6年级,每个年级各两个班,共8个班级﹚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五味俱全。过程是艰难的,憧憬是美丽的,结果是美好的。通过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交流,国学的培训和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本学期我校《声律启蒙》的教学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众所周知,声律是我国诗词理论上的一个瑰宝,对联是诗词歌赋上的明珠,《声律启蒙》的对词与对句节奏明快,整齐规范。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反思我的教学生活,就得失谈几点体会。
一、提倡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在本学期的《声律启蒙》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这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二、在每篇课文的后面都会附上一个成语故事,在文中也会出现这个成语故事。我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每次都是从故事入手,激趣导入。这样很快就把他们的吸引力抓过来,并且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课文。
三、《声律启蒙》中的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具有韵律美,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根据意境采用各种手势,动作在表演中诵读,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按照一定的拍子打节拍。让学生根据韵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联想,品悟其中的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声律启蒙》这门功课。
四、由于《声律启蒙》文字的特点,都是什么对什么,如“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我抓住这个文字特点,让教学生进行背诵。可以在课堂上有多种方式来进行记忆。如我说上半句,学生对出下半句;或者开展竞赛的方式,男生说上半句,女生对下半句;一组说上半句,另一组说下半句等。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记忆,学生能很快熟读成诵。
五、根据《声律启蒙》的教材特点与编写体例,在教学《声律启蒙》时,我尽量以学生读为主线,以识韵、会意、品境、习法为课堂教学板块,尽量运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四化”的教学策略。尽量构建“智慧导入、读联识韵,诵联会意,品联悟境,仿联拟对”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国学课堂教学是中华文化经典再现的基础,学生通过对经典国学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千古不变的真理及智慧,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养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对待父母、如何为人处事,逐步树立为他们的责任意识,为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四篇:声律启蒙反思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
法库县爱心学校
徐 淼
《声律启蒙》教学反思
一、国学教学不仅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我们自身也是有很大的提升。教学之后,反思自己,自身看书学习的时间少了,尤其对祖国传统的文化的营养汲取太贫乏了。当想学习时,总是以各种借口来麻痹自己、为自己开脱。课前有时对教材的钻研不充分,自身对教材吃得不透,就伧足上阵。这样做其实是很不妥的,要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有效的课堂,就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更精彩。
二、在教学中在贯穿以读为主线时,由于客观因素,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的朗读,诵读。在激发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的兴趣,我做得不是很好,在性急时,往往会带些强制性的。没有很好的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
三、在讲解意思时,我做的不好,显得粗超,不够细腻。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诵联会意,品联悟境,激发学生的联想,以致各教学环节不相扣,支离破碎没有层层推进,没有形成有体系的课堂教学。这样使得课堂教学不精彩,学生久而久之会厌烦。
四、整堂课的声律启蒙教学都在赶时间,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材的准备上不够充分,钻研的程度上不深。对学生在课中或课后,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及时答复。更没有探求学生们在他们心中对声律启蒙这门课有什么看法、想法,师生之间沟通很少。五、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答疑,我没有引导好。对学生学习《声律启蒙》的评价机制不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上有很大缺陷。对课堂的应变能力还不是很强。
总之,在进行《声律启蒙》教学之后,我们要有所反思,在耕耘中收获,在反思中进步。但我已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值得庆幸,我相信,反思就像一面镜子,照着我们,让我们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在国学教学的这条康庄大道上快马加鞭,奋勇前进!
第五篇:声律启蒙教学设计
《声律启蒙》“三江”教学设计
张晓靖
教学目标:
1.诵读《声律启蒙“三江”》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2.认识“斝、釭、稷、桀、逄”等11个生字,初步理解“蓉裳、蕙帐、玉斝、银釭、社稷”等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尽力感悟“三江”所涉及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4.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5.运用“江”韵写儿童诗或童谣 教学准备:
古筝《高山流水》。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诵读方法,培养运用“江”韵练习说写对子,尝试写儿童诗。教学思路:
激趣——诵读、品读、积淀——拓展兴趣。教学流程: 一.激趣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一东”和“二冬”。练习东韵冬韵的对子,如“红”对——“珠江水美”对。“白云山上白云飘”对。2.学习《声律启蒙》“三江” ?个别读。(师提出要求: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
‚生提出疑问,生借助注释释疑(认识生字,初步理解对子内容,了解四个历史人物。)
二、初步练读。
1.听教师配乐范读,注意节奏。2.学生自读:①注意停顿。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3.检验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男女生竞赛读,师生对读,齐读。4.熟读成诵。
师:发现这一段中有什么特点?(押“ɑnɡ“韵)
5.找出文中“ɑnɡ”韵的字,师:古人把带“ɑnɡ"韵的字归在“江”韵中,排列在第三篇,于是就是今天学习的“三江”了。
6.师:觉得容易背吗?老师觉得不好背。我们一起来把教材改一改,让它易读易记,同时不改变它的节奏和韵律。师生一起对对子,编对子,(展示PPT)。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
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皓月照书窗。
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幕,往来营垒燕双双。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师:好一幅“山水人家”图。这样易读又易记,朗朗上口。齐读齐背。注意“江”韵。7.师:但是,老师还是不满意,这“江”韵只是用在古文里,能不能也用在现代文中呢?请说尾字带“江”韵的词语“故乡”“门窗”“坚强”“手掌”等。学生到黑板板书带“江”韵的词,然后学生选择“江”韵的词,并用诗一样的语言说“江”韵的现代文句子。如:今晚梦圆回家乡。
三.学生练习写现代诗。
师: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这一幅幅的画面,运用“江”韵完成儿童诗的练习,也可以写一首(或一小节)带有“江”韵的小诗,也可以写童谣,儿童诗,打油诗或顺口溜。也可以运用其他的韵。
(展示学生的作品)四.总结:
我们的汉语就是这样神奇,像成语、古诗、对联诵读多了,运用一定的韵律写诗,就会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多写出优美的诗篇。附:《声律启蒙》(三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
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釭。
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
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漫烂黄花都满径; 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