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欢迎查阅。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1
历史,仿佛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面明镜,让我们看到前辈的丰功伟绩,看到当时社会风云的种种教诲。看看历史,使人明智。其实历史并非那么遥远,它可以与当今社会融会贯通,让我们少走弯路,指导我们前行。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讲述的从中国人类起源一直到明末清初的历史故事。它将朝代的兴衰描写得极尽周详,人物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能跟着作者的讲述,体会到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历一些重要人物所做的好事、坏事。
书中的历史故事太精彩、太丰富了,让我爱不释手。从开天辟地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我佩服管仲、孟子、蔺相如、张良等人物的智慧,我同样也欣赏程婴、荆轲、田横等英雄人物的气概。爱民如子的汉武帝,至圣先师——孔子。历还有不少坏人,如残忍的纣王、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阴险的庞涓、春秋五霸等。
历史是多么的沧桑!但从沧桑中,我们也能找出一些规律来:每个国家的开始都是弱小的,但是经过贤明君主的治理,便逐渐强大起来,随着国家的逐渐强大,许多君主逐渐骄傲起来,疏远贤臣,亲近小人,最后国家由强大渐渐衰落,最后走向灭亡。新的王朝就取而代之,并又逐渐强大,逐渐弱小,最后又灭亡了……读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使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不能因人的身份而鄙视或仰慕某人,要亲贤远佞,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2
商朝到商纣王时已把自己的国家搞得很糟。他特别讲究阔气,尤其喜欢吃喝。他在王宫里设了酒池肉林。酒池就是凿一个大得可以行船的池子,里面灌满了酒。肉林就是在酒池边上竖立许多木桩,上面挂着烤得香喷喷的肉。纣王和贵族在酒池边上尽清地酗酒,到肉林一伸脖子就能吃到肉。
纣王特别宠爱一个叫妲己的女人。妲己尽想出一些坏主意,叫纣王干一些伤天害理的事。例如,她叫商纣王用一种炮烙的残酷刑罚来惩治那些反对他的人。炮烙就是用炭火把铜柱烧热后,强迫人在铜柱上爬,掉下来被熊熊燃烧的炭火活活烧死。
纣王这样荒淫残暴,经常有人劝阻他,但他总是不听。他的异母哥哥微子启对他说:“我们这样拼命喝酒,败坏了先祖留下来的美德。喝酒使我们的百姓、大臣们都做出偷窃奸邪的坏事来,眼看我们殷朝就要灭亡了。”纣王不听微子启的劝告,微子启只得偷偷离开他。纣王的堂兄弟箕子也劝纣王,纣王不但不听,反而把他囚禁起来。纣王的叔叔比干好言规劝他悬崖勒马,他居然命人杀死比干,剖开肚子,取出心来观赏。纣王这样残暴,吓得谁也不敢再规劝他了。大臣们有的装病不出,有的虽上朝但一言不发。一些大官甚至偷偷地拿起商朝太庙里的祭器、乐器,投奔了周武王。
纣王对大臣们尚且这样残暴,对待老百姓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他要造鹿台,就强迫老百姓去服劳役;他要喝酒,就随意把老百姓的口粮夺去酿酒;他要吃肉,就迫使老百姓没日没夜地到深山密林去猎取野兽;他的爱姬妲己喜欢看杀人,他就随便地把老百姓拉去砍头、剁足、剖肚子。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只好扶老携幼,哀号哭泣着四处逃亡。
纣王的暴政,使得商朝的统治再也维持不下去了。这时周武王在姜尚和他叔父周公旦的协助下决定进攻商朝。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领兵车300辆,虎贲(近卫军武士)3000人,士卒45000人,会合各小国部队,从孟津出发,向商朝都城朝歌进军。周武王在牧野,竖起伐纣大旗,在誓师大会上,历数纣王腐败荒淫、凶恶残暴的种种罪恶,然后指挥大军向商军进攻。此时纣王正带着他心爱的妲己和宠臣在鹿台欣赏歌舞,饮酒作乐。当下属把周军进攻的消息告诉他时,他才慌忙召集大臣商量对策。因商军主力当时正在东南地区对付东夷,一时调不回来,纣王只好临时把大批奴隶武装起来,共70万人,开赴前线,抵抗周军进攻。
当周殷两军摆开阵势,准备厮杀时,殷军在阵前纷纷起义,掉转戈矛和周军一起杀向商纣王。纣王大败,带着少数卫士逃回朝歌。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就把玉石和其他宝贝围在腰上,在鹿台大吃一顿,然后放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商朝就这样灭亡了。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3
岳飞是宋朝的一位大将,他文韬武略,在爱华山和青龙山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八百士兵打败了一万金兵。在校场,岳飞的文章明显比小梁王的好,只是因为考前,小梁王给了考官之一的张邦昌三锭金子,所以张邦昌等人就贬低岳飞。
岳飞是忠义的化身,不仅是他,连手下的兵将也都一样。比如王佐,为了排解岳元帅的忧愁,不惜砍断自己的右手,混进金营,把陆文龙和曹宁的身世告诉了他们,陆文龙和曹宁听后,十分感动。和王佐一起归宋了。
岳飞之所以屡败金兵,是因为他治军严谨。有一次,岳家军与金兵僵持不下时而被迫挂上免战牌。岳飞之子岳云不知道,看免战牌挂出,一怒之下把免战牌打碎了。岳飞知道后,大骂:“逆子,这免战牌是我军挂起的,把他拖出去斩了!”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岳飞的铁面无私、治军严谨。所以金兵口中流传一句话:“憾山易,憾岳家军难。”可以看出金兵对岳家军的害怕。“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是岳飞的真实写照,虽然岳家军作战勇猛无比,但高宗昏庸无道、听信谗言。使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秘密的杀害在了**亭。我们不禁为岳飞这个英雄的凋零而伤心,让秦桧这种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小人遭到万世唾骂。
古往今来,有许多像岳飞这样的伟大英雄,如勇敢的邱少云,战斗英雄黄继光……我从心底里佩服像岳飞这样的大英雄,他们伟大的爱国精神将流传千古!在这些英雄身上体现的是中华优秀儿女的种种可贵精神和质量,这些可贵精神与质量成为我们少年儿童今后学习和人生道路上努力向前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他们为国家民族奋斗、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4
项羽进了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命令烧阿房宫。跟随项羽进关的五十多万兵士,谁没受过秦朝的压迫?他们见了豪华的阿房宫,想到他们过去受的罪,心里燃烧起报仇的火苗。项羽一声令下,大伙儿就放起火来。
这场火一直烧了三个月,把阿房宫烧成一堆瓦砾。
项羽原来是楚国的贵族,趁着农民起义的机会,参加了反秦战争。灭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为广大农民着想。他决定重新划分封地,把统一了的中国又弄得四分五裂。
当时名义上的首领还是楚怀王。项羽把他改称为义帝,表面上承认他是帝,实际上只让义帝顶个虚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听他主张。他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王,自称为西楚霸王。春秋时期不是有霸主吗?项羽自称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权号令别的诸侯,诸侯都得由他指挥。到了第二年,项羽干脆把挂名的义帝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分别带兵回自己的封国去,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在十八个诸侯中,项羽最忌的是刘邦。他把刘邦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
汉王急坏了,真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
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
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赶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汉王。
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差不多快要被砍头了。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土?”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汉王派韩信做个管粮食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跟他谈了谈,认为韩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趁着将士纷纷开小差的时候,也找个机会走了。
萧何得到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脚,立即亲自骑上快马追赶上去,追了两天,才把韩信找了回来。
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生气地骂萧何说:“逃走的将军有十来个,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去追韩信,是什么道理?”
萧何说:“一般的将军有的是,像韩信那样的人才,简直是举世无双。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呆一辈子,那就用不到韩信;要是准备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准备怎么样?”
汉王说:“我当然要回东边去。哪能老呆在这儿呢?”
萧何说:“大王一定要争天下,就赶诀重用韩信;不重用他,韩信早晚还是要走的。”
汉王说:“好吧,我就依着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汉王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
萧何很高兴地说:“这是大王的英明。”
汉王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直爽地说:“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礼貌。拜大将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闹着玩似地叫他来就来。大王决心拜他为大将,要择个好日子,还得隆重地举行拜将的仪式才好。”
汉王说:“好,我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汉王要择日子拜大将啦。几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认为这次自己一定能当上大将。
赶到拜大将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将竟是平日被他们瞧不起的韩信,一下子都楞了。
汉王举行拜将仪式以后,再接见韩信,说:“丞相多次推荐将军,将军一定有好计策,请将军指教。”
韩信谢过汉王,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
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5
一天吃完午饭,孔融便自觉到书房去读书写字了。这时老管家进房传话说:”小主人,在外地的伯伯、叔叔、婶婶和六个堂兄妹都来了,夫人叫你到前庭去见见他们。”孔融高兴极了,说实在的,伯伯、叔叔长年在外地做官,孔融长到6岁还没见过他们.特别是六个堂兄妹不知长个啥模佯。于是,孔融没等老管家赶到前庭回话,已飞也似地先到了。在父母的介绍下,孔融一一给伯伯、叔叔、婶婶和六个堂兄妹见过了礼,大家都夸孔融有礼貌。
这时,母亲叫丫环端上一盘梨来,玲珑剔透的盘中放着六只又大又香又嫩的鸭梨,母亲又叫孔融把鸭梨分给六个堂兄妹吃。
孔融正要分梨,却被父亲止住了:“慢!融儿,你把梨子送给堂兄妹,每个人一个,而且盘子里还要留一个,你能分好吗?”
父亲知道孔融很聪明,有意想夸耀一下孔融,谁知题目太难,反倒把孔融给问住了。伯伯、叔叔、婶婶们,也觉得这事连他们都难以办妥,何况一个6岁的稚童呢?六个堂兄妹更是束手无策,面面相觑,心里在琢磨着:“这样分梨,我们六个人中总有一个人吃不到梨子呀!”
孔融拧着眉头苦思,他为难地看看母亲,母亲慈祥地对孔融说:“融儿,动动脑筋呀!梨子分来一个不少,你一定能分好的。”
孔融的眼珠子急速地转动着,他瞧了瞧盘子又望了望梨子,忽然,脸上露出了欢欣的喜悦,他拍着小脑瓜儿说:“有办法了。”只见孔融拿起盘中五只梨子分别递给五个堂兄妹,盘中剩下一只梨子,可还有一个堂妹没有分到梨子,这个堂妹感到很委屈。伯伯、叔叔和婶婶说这个办法不灵。孔融微微一笑,把剩下的一只梨子连同盘子一起递给了这个堂妹。
父亲高兴地说:“融儿.你分得很对.能不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分?”
孔融脆生生地说:“每人分一个,说明六个堂兄妹都得分着;盘子里还要留一个,这也可理解为只要有一只梨子放在盘子里就行,所以我这样分是符合题意的。”
大家恍然大悟,连夸孔融聪明过人,父母亲也开心地笑了。
优秀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
第二篇: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
文/乐庭
今天,我终于读完了这本《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可谓是感触多多,也收获颇多,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在这本不是很厚的书中,我得到了很多启迪,有才无德的人,比无才无德的人更可怕,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吴姐姐,也就是本书的作者吴涵碧女士以她朴实无华的文字娓娓向我们道来,把原本枯燥的史书变成了生动形象的文字,看了本书,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明朝那段历史。
我得到的这本书是最后一册,讲述的是明朝明世宗到明神宗这段历史,虽然中间只有短短的75年,却出现了夏言徐阶张居正这样的名相,尤其张居正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严嵩斗夏言,徐阶都严嵩,张居正斗高拱,尤其徐阶斗严嵩这段内容,令人感慨,众所周知,严嵩是明朝一号大奸臣,他作恶多端,恶贯满盈,他的罪行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严嵩和儿子严世蕃父子贪赃枉法,干尽了坏事。而时任内阁首辅的徐阶,一直隐忍,准备寻找时机,为民除害,时机终于来了,久经风雨的徐阶终于搬到了严嵩......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就是隐忍不发的徐阶,或许他的一些做法不被人认同,他的一些思想不被人理解,但是他用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卧薪尝胆,等待时机,只有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到,读后感《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
虽然,严嵩的行为人神共怒,但是细细品读这本书,我也对他产生了一丝丝怜悯,其实严嵩一开始也是与杨继盛、张居正一样是个爱国热血青年,只是因为他的一念之差,或者说,是他的强烈的想证明自己的心,让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假如他不被高傲的夏言所瞧不起,假如他能轻松得到同乡夏言的赏识,假如他知恩图报,对推荐他的夏言心存一点感激之情的话,也许历史上就少了一个奸臣,多了一个清官。所以,人一定要有一个善良宽容感恩的心,这是我从严嵩身上总结的一点看法。
夏言走到这一步,也有他性格上的不足之处,他若不是太过高傲,严嵩几次拜见都吃了闭门羹,最后使严嵩怀恨在心后,为自己种下了不幸的种子。还有夏言心太软,看问题不深入,只看表面现象,没有看穿小人严嵩的丑恶嘴脸,所以才丢了官,丢了前程,甚至丢掉了姓命。
读完这本书,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从历史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生活中,我们要亲近那些品德好的人,远离那些品质恶劣的人,还有,品德是人生的必修课,做人首先要最品德高尚的人。
第三篇: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书笔记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书笔记
历史,仿佛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面明镜,让我们看到前辈的丰功伟绩,看到当时社会风云的种种教诲。看看历史,使人明智。其实历史并非那么遥远,它可以与当今社会融会贯通,让我们少走弯路,指导我们前行。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是吴涵碧从盘古开天地到明朝写的历史故事,这套书里,吴姐姐将各个朝代的起源、兴衰、才人名将描写的极其细致,随着吴姐姐的笔墨,我们跟着她走进历史,为成功者高兴,为失败者遗憾,为有冤屈者抱屈,为宽容大度之人喝彩,为小鸡肚肠之人愤怒……体会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吴姐姐将历史中的人物的特点形象描写的淋漓尽致:杨皇后一生与世无争;杨坚处心积虑抢皇位;张丽华狐媚惑主;陈叔宝昏庸无能;独孤皇后善妒;杨勇爱好奢侈……
读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我也找到了一些规律: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古代,你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会有生命保证,才会受人尊敬。然而,你也必须要有伟大的理想,要有成为皇帝的梦,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磨练自己,在这个充满血腥的世上存活下来。
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体会其中事理,你定会诧异一声——历史原来这么有趣。
第四篇:一个成功帝王与失败帝王的差别——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有感
上起远古,下至明代中叶,千百位个性截然不同的帝王,你是否一一了解关于他们的每一个小故事?不了解,那就读《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吧,一个个轻松而富有情趣的故事,足以让你爱不释手。
暑假里,我从第一册看到第十一册,我发现: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命运,都会因帝王,君主的习惯,个性而改变。一位贤明的君主必须不多疑,更不能一起疑心就把相关的人抓起来行刑。比如:朱元璋,他因为自己这个特点,把所有功臣,妃嫔之外戚全部杀光了,却不在意是否会人心惶惶,所以说明明太祖朱元璋不算太贤明。话虽如此,但也不得不承认,他早年还是挺贤明的:礼贤下士,爱惜民众,有雄才大略,简朴。
一位贤明的帝王不仅要不多疑,而且要心胸宽大。齐桓公就是个不错的例子,当初,管仲为公子纠效力时,曾箭射齐桓公,幸好齐桓公命大,没有受伤。后来,管仲被囚车送回齐国,齐桓公本来要处死管仲,听说他很有能力,不仅不念旧日的仇恨,还任用他为相。果然,因为管仲的辅佐,齐桓公成了春秋五霸之首。
说完了贤明的,成功的帝王,就来说说失败的帝王吧。最失败的帝王当然是北宋的徽,钦二帝,尤其是徽宗,以风流皇帝自许,享尽荣华富贵,自然受不起金人的百般折磨,但又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真是痛苦极了。所以当帝王最忌讳的,就是像宋徽宗如此贪图享乐,因为如此,一般将成为亡国君主。
都是堂堂君主,一个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同时自己也享受着当君主的乐趣;另一个则把国家弄得乌烟瘴气,成为了人见人恨的亡国君主,同时自己也被迫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甚至连命也丢了。这就是所谓的成功帝王与失败帝王巨大的差别。
第五篇:姐姐的故事
姐姐 人们的心里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很多的错觉或幻景,对这样的错觉或幻景又不去过多的了解!就成了这样的认为:人们都说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无形的力量,把它称为一种无形的爱(母爱或慈爱)。姐弟之间的那种力量又算什么呢?亲情如何哪?一时半会还真的很那说呀。都说无父母的孩子早成熟,实际不然。很多时候是被逼出来的:由于受同学的欺负,老师的瞧不起,很显然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因而在无数的打击之下,就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得多,可谁也不会想到的是这样的孩子始终存在着一颗“童龄心”,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很快想到解决的渠道。
那是一个夏季乡村的傍晚,一个小男孩在学校里求知。他家离学校大概有五十多里路吧,记得那年他是上六年级,他的小姐姐是在上初三,两个人都是毕业班(八几年至九几年,小学毕业对乡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学校又是每个月放一次假,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吃饭自然成了一个大难题:他们的吃饭是从家里背干粮,背的干粮多了会发霉,而背的少了又不够吃,几乎都是背很多的干粮,父母最多再给十元的大钞就算是很好的家庭了。而对于无父母的孩子呢?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肚子饿了就硬扛着,一天吃一顿就混过去了;对于女孩或木木的男孩来说这样可以过,而那些天生顽皮的孩子呢?而我偏偏又是个顽皮而又经常惹姐姐生气的弟弟,学习上经常让老师批评的学生。
某月的中旬,从星期一就没吃的干粮了。记得小姐姐星期一给了
我一元钱让我自己买饭吃,自己却去看书了,看到姐姐那渺小的背影,离我越来越远,我就去教室了,时间在飞速地跑着,无形的知识让我忘记了没有吃东西,却感觉不到饿而已。到下了午那一元钱还在我的手里硬攥着,到了晚上姐姐来找我问我吃什么,我说什么也不想吃,就把那一元钱给姐姐。被姐姐狠狠地骂了一顿,可我没有哭,我只是低下了头,因为我知道姐姐一天也没有吃东西了。姐姐叫着我一起到街上买了两个烧饼,一人一个吃着回宿舍去了(学校在晚上要查人数)。第二天,时间过得真慢呀!肚子对我太不了解了,那是一个劲地叫着。午饭铃刚响,姐姐匆匆忙忙给我送来一袋五毛钱方便面和五毛钱,自己留了一袋,就去教室了看书了,让我下午自己买着吃,不要管她。看着姐姐的背影在我的视线里渐渐远去,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不知不觉上课铃响了,时间还是一分一秒地跳着,无数的问题在脑海里穿梭而过,已经到睡觉的时间了(麻烦的老师还要查宿舍)。躺在床上,这下烦人的肚子开始打滚了,那袋方便面对它就像不起作用一样。旁边的同学还一个劲地说话,真的要把人烦死了,什么时间睡着的是不记得了,只知道肚子再一次把我叫起来。
电铃不停地想起,我不记得是什么时间了,小姐姐来找我,让我晚上给大姐打个电话,让小学老师家叔叔下来时帮忙带点干粮。晚自习下了,我急急忙忙去了电话亭,只能把电话打到家里的那个乡政府托人给我大姐捎个话,(恰好大姐去乡政府的一个同事家里串门,大姐很少去同事家里玩的,乡政府离我大姐的小学还有一里多路)。他说你大姐在这里,等会我去叫了下好了,从她说话的语气里可以听得
出来,她是跑过来着过来的。问我怎没了?我告诉了她小学老师家叔叔下来时,给帮忙带些干粮,从电话那头听得出,她是十分着急,于是急急忙忙挂了电话就回小学去了。
虽然他是我的大姐,可她当时年龄仅有16岁,母亲在我还不记事的幼年里就早早离开了我们姐弟,而父亲在我刚上小学的一年级的时候,由于大队里的公务事情,也离开了我们姐弟,大姐就被安排到小学帮灶了,每个月仅有八十元钱,二姐在县上的中学里上高中,她的吃饭只能买着吃,每学期才能回家一次。在成长的记忆里,听他的小学老师告诉我:我大姐当时在班里学习是前一二名的好学生,后来你母亲的事就让她退学了;略知母亲是受当时社会的压迫而去逝,姐姐们也不告诉我太多关于母亲的事情;而父亲是由于大队里拉大电,父亲看到大家都那么热,又是从几十里的村子里来的老百姓,抽午饭的时间,给他们摘了一筐子的梨和一桶自制的饮料送了过去。谁知刚好碰上了政府的人员,他们让我父亲帮帮忙好了,我父亲也没好意思拒绝就答应了,谁知让我父亲抬电线杆。在经过一个小路时,翩翩让我父亲走靠悬崖的一边,由于杂草太多太密,我父亲根本没注意到杂草下面是空的,就这样父亲也走了。大姐对我们三个说:你们谁不上学都不可以,就算我砸锅卖铁,我都要供你们三个上学。
第二起来,还是照旧重复着学校的规律。不过不一样的是今天下下起了雨,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不停地画着,夹杂着雨声如同谱写的歌曲一样。转眼间就到中午吃饭的时间了,那是十一点整,这下的雨格外的大了,从窗外看去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倾盆而下。准备回宿舍喝点开水,刚走出教学楼门口,模模糊糊看见校门口站着一个人(校门口离教学楼有一百多米)。虽然模糊但很熟悉这个人身影,她在等什么人呢?我就想向门口走去,由于雨太大看不清楚,刚走了五十来米吧。那不是大姐吗?我飞奔而去,大姐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却用油纸把背的干粮抱得紧紧的,依然没有被雨水淋湿。而她的裤子已经被雨水湿透了,身上还有许多的泥,那显然是走路滑到了粘上去的泥,她把带来的两袋干粮通过大门的中间孔隙递给我,让我赶快回宿舍,不要感冒了,说下午学校的饭还要做。转身就往回赶,站在校门口的我,久久地望着大姐离去的背影,我掉下了眼泪;雨依然在下,我却感觉不到下雨了。因为从家到我上学的地方要翻两座山,要走两三个小时才能到。不知什么时候小姐姐早已来了,她说:去我宿舍吧!今天多吃点,都知道吃完了还会饿肚子,每个人还是一个饽饽,吃了就去教室了。
每个星期六下午四点,都是学生们向往的日子,这下可以回家了了,就可以好好吃顿饱饭了。肚子依然在叫着,回家的路自然也就短了许多。吃过晚饭都喜欢去我小学老师那里玩会,我和老师在聊天中说道:我打电话的事情,那天没有蒸馒头,而馒头也卖光了。你大姐是用发酵粉蒸的馒头,由于第二天还要给学生蒸馒头,她一直忙到晚上三四点才把馒头正好,又准备学生的午餐,整整一夜都没睡,快到九点的时候,她让我和其她几个老师帮她把那天的学生午餐卖的。我问她有什么事情,她说你们没吃的了,匆匆忙忙就去了你们学校,怕你们挨饿;下午回来时已经是两点多了,全身湿漉漉的像个落汤鸡了,我让她休息下,我帮她把学生的馒头馏上、汤烧了,你一会只做下菜好了。她说老师你还要上课,就又匆忙给学生做下午饭。那天她下午睡得很早,好像感冒了,但她说没有。这次上学校,大姐给小姐姐了二十元钱,背了两大布袋干粮和几瓶自己做的菜,足可以吃半个月了。大姐说;“在学校不要和弟弟饿肚子,学习很重要,但要注意身体”,就这样匆忙去学校了。
这次小姐姐要模拟考试,只能我一个回家了。到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看到大姐还在做饭,就先去了老师那里:老师告诉我她是在给向政府来的人做饭。在上个月,乡政府的灶合了过来,你大姐现在
要做两个灶上的饭,每天都忙到很晚,你还是赶快回去给她帮忙吧。我刚进门就闻到酒气熏人,大姐在那里擀面,锅里还在烧着菜。她的额头上全是汗珠,我又一次掉下了眼泪,不知怎么也就不饿了,就帮大姐打起了下手,直到十一点他们才回政府去。姐姐和我凑合着吃了点就休息了,当我醒来时,姐姐把我要带的东西全部都准备好了,依然如此给了二十元钱,说到学校给你小姐姐,剩下你乱花了。我又一次去了老师那里,老师说:下乡的人就喜欢吃你大姐做的面条,不管你大姐多忙都得给他们擀面。
这次我从家去学校,想了很多,上学有用吗?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好了,从那我没心思学习了,想过很多赚钱的方式。
转眼间,前任的小学校长回来看望姐姐那个小学的所有孩子们,他还托关系把我大姐调到他的县上小学在后勤部工作,我自然也就要转学了,转到他那座小学学习。我的数学很好,刚去考试就在班里是个佼佼者,还被数学老师给训了一顿,那时的我很不服气;而语文就不好了,多数都在中偏下,经常被语文老师(冯秋琴)批评。
就因为这,让大姐很难看!大姐只比我大十几岁,而我又是个男孩子。姐姐的付出,让我终生难以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