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时间:2021-01-29 13:0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第一篇: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一种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关于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欢迎欣赏。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篇一

今年五月,我参加“双优”课,讲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这一课,课标是列举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若按教学三维目标又可分为若干小点……不管从考试看或从其在历史的影响看,这一课都算是很重要的一课。而我班同学历史科基础普遍较差,绝大多数同学对初中阶段通史内容几乎没什么印象,现在上课几同于初中高中内容一起上,既要了解掌握最基础概念、知识,又要进行相对深入的分析,还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如何从班级实际出发,在45分钟里达成课标要求,让学生记住重要的、基础的知识,理解相关内容……我做了一点尝试。

在讲罗斯福新政五大方面措施的内容时,我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理解新政内容:

首先质疑思辨:罗斯福当选总统以后,用什么药方来救治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

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做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角色扮演:假如在座的同学们是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请你们为罗斯福总统出谋划策。

通过角色扮演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的组织能力,我觉得这一点是最可取的。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和落实课标显得很重要,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学来反思章显得更加重要。具体来说,课标中的“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究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得出结论和认识的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同时教师在借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内容的过程中把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渗透其中,逐一分析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等五个方面,“自由放任”政策下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下的政府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区别和变化,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具体操作,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同样在处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的时候,借助适当的图表、图片,比如新政期间美国“工业生产变化柱状图”和“失业率变化柱状图”,由学生自己去读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变化,最终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得出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逐渐摆脱危机的困境”。

在学习完新政的内容、特点、作用之后,为了引导学生站在全球史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来认识新政,避免学生孤立、静止的看待历史问题,我引入了30年代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材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世界市场形成后,各国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会不断的借鉴和学习,让学生体会现代社会开放、包容、相互借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把中美两国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经济发展的策略横向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各国在结合国情解决本国经济发展中体现出的人类智慧之光是同样难能可贵、同样会永留史册的,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抛弃阶级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再认识、再体验、再反思,进而收获更多的体会和感悟。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一个个历史情境既能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和提取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这样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和“一言堂”,而是引领和指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的主导者、合作者,学生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而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和探究活动的主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慢慢培养学生勇于思考、主动探究、突破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效果。

本节课中对于“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这一难点的突破是最需要用心琢磨的。新政的实施并不是使美国从“完全放任”的一极走向了“国家干预”的另一极,这一改革的过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转变。“完全放任”不是不能干预和没有干预,“全面干预”也不是放弃市场调节的全盘干预。要避免这种二元对立思想的出现就必须将新政出现前的美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经济思想给学生交待清楚。

就自由主义理论而言,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解放个人潜力,本身并不排斥国家干预。自由主义确实是消极看待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也并不是完全放手。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执政的贵族不懂经济,只会把经济引入歧途。

美国人自建国以来一直警惕的是政府权力被滥用,对民主制度造成威胁。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他们发现威胁更多地来自于垄断资本,需要解决的是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而能遏制这一巨怪的却只有政府,所以转向政府寻求解决矛盾的手段。20世纪初历时十几年的进步运动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尝试和试验阶段,其中西奥多·罗斯福因为通过反托拉斯法案、拆分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等举措赢得了反托拉斯斗士的美称,此后的威尔逊总统在位时期也采取了许多联邦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政策。遗憾的是进步运动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一战结束后,美国又迎来了20年代的繁荣,但繁荣背后却是问题的不断堆积和矛盾的不断升级。

面对大萧条,新政在经济方面的动作比较大,政府全面介入了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但政府并不直接去接管经济,而是协调经济。罗斯福实施新政的前提是承认美国的经济体制存在问题,所以新政的目的是治病,是要使美国体制重新恢复活力,而不是将其置于死地。罗斯福改革的目的不是将现行体制推翻,而是要让它运转起来,还要运行通畅。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证明,罗斯福本人的说法也许更符合新政的实际。他说自己是在为现实的问题寻找答案,而不是将先验的答案强加在现实之上。新政的改革是通过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权,突破自由资本主义的一些定规,将其改造成有管制的资本主义。新政使美国经济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得到加强而且不可逆转。有了以上这些背景知识的依托,学生在理解新政的影响时才会更客观、更清晰。

学习新政从现实角度来看是为了能更好地推进今天中国的改革,因此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主要不是教会学生一分为二的评价新政,而是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策略,因此每节课在确立了主题后,确定什么样的价值观将决定一节课最后的立意和灵魂,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否将决定一节课的厚度和高度,这也需要我们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去探究和实践。

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碰到许许多多的疑难和困惑,唯其如此,才能不断激励、启发和推动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锤炼自己践行新课程理念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技术,不断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开展素质教育的艺术。

这条路,我们刚刚开跋------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是我在2______年10月我上的一节许昌市优质课。既然是优质课,我就在对现行的人教版旧教材进行了一定的重新理解与整合,并在教学方法上以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首先,我备课时认真整理了教学思路。在人教版的旧教材与教参中,是以历史事件为主要的认知线索的,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是以模块为主的教学,更突出经济史的专题及对历史人物认识与评价。所以,我在教案设计中以“罗斯福何以被称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总统?”导入,以分析罗斯福实行全面改革为主要内容,以从罗斯福的身上收获一种精神为目标铺开教学。

其次,我在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能通过学习――亲近历史,即多元化历史文本阅读,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以网络、书报、影音等媒体形式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较之课本,更亲近了历史;理解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课堂上提出和思考的许多相当有深度的问题,事实上是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和小组探究式讨论中已经提出来了的,如“罗斯福是如何想到以国家干预的理念来实行新政的?”我深深地感到,学生在与历史文献,与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历史;感悟历史,也就是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思维是相当开阔的。我设计的“大胆假设”环节,让学生想像自己是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将如何向人们阐释自己的改革理念,以及让学生模拟总统幕僚来谈改革措施,这样的体验和感悟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同时,本课中以CCTV热播的大型系列片《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把本课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且本课在讲课的过程中采用的大量真实照片,给学生创建了非常逼真的历史情景,大大增强了课程观点的说服力,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当时的历史环境,达到内化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我还学会了使用一个用电脑做影片剪辑的软件,可以将自己的需要的电影素材精确地剪到千分之一秒,事实上,在本课的多媒体课件中,我一共用了四段影片,有限的课堂时间决定了我只能剪成一两分钟的片断,所以尽管在电影剪辑软件的使用方面我是新手上路,但无疑这次的尝试已是一个可喜的意外收获。

此外,本课中设计的活动比较多,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很积极,很踊跃,这说明开放性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探讨历史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特别的是在让学生通过一个或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来概述新政的理念时,学生的创造性实在令教者和听课者惊叹!在我课前的设计中,因为“三R”是能够在许多资料中查到的,我想学生答出这几个单词不成问题。可在后来的实际教学中,学生们有参照这一模式,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提出“三A”的,其中还有一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提出了“Rebuild”这一单词,并解释这是重建、恢复的意思,也就是要通过新政来恢复人们对政府的信心,重建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当时赢得了课堂上所有听课老师和同学的掌声。这一个教案我在自己所上的三个班级中,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词汇说出来,这样思想火花的迸发,便是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潜能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每一次讨论或各抒己见之后,都能先倾听学生的想法,在鼓励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不成熟的认识中归纳出一定的结论,这样避免了形式主义,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这一堂课从学生的知识反馈及许多位听课的专家和同行的评价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但我自己仍感觉有一些遗憾和不足。

为准备这一节课我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也进行了删减和取舍,制作的课件幻灯片也由四十多张精减到最后的二十来张,但三次授课都未能真正按教案设计完整地把课上完。我认真反思后认为原因有二:一则问题过多,课堂容量太大,从未开始上就注定了这是上不完的课;二则由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很难真正地把握住学生发言的时间,其中在一个班授课时有一名学生说到兴起时,干脆请求老师再给他时间多说一些。所以,如何在深度与广度之间、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间拿捏好尺度,还需要今后更进一步地探索和尝试。

另外,在教学中由于公开课对时间的限制,课堂上罗斯福新政的内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介绍及评价过于简单,而这一概念又相对深奥,学生不易理解,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今后在正常教学中无论如何还是要增加教学时间补充并讲透这一概念的。

再有一点,人格和教育的正常发展是课程的生命。我设计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中的表现及对其个人生平的了解,欲让学生从他身上获得一些对自己的品格形成有益的启示。这是历史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时机,但课堂上仍是时间因素,未能真正的拓展深入,罗斯福的身残志坚、锐意改革、勇于挑战等品质,对学生触动多大,能给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多少启发,我自己也在质疑自己,所以我想,历史教育,是一定要在课堂外延伸的。

第二篇: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俗话说:“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在备课过程中发现一些列难题,现予以总结反思如下:

一、主题定位问题:本课的主题应是突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淡化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其特点,这样才能够节省时间,提升授课效率。

二、罗斯福新政突出特征的提炼问题。通过制定《紧急银行法案》、《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一系列的法案,得出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运用国家的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这是资本主义世界一次划时代的转变,经济政策有自由主义过渡到了国家干预主义。

三、本课标题再加工,突出主题。教材标题为“罗斯福新政”,初中教科书是这样的标题,高中教材依然如此,过于平淡,很难对学生构成冲击,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需要再加工。在标题设计上采用“罗斯福新政——坐在轮椅上转动世界”。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兴趣。

四、讲与不讲的处理。经济危机的根源按照教材的说法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但过于学术性的话语学生难以听懂,这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可以结合当今现实——产能严重过剩,通俗地讲可以说是生产的无计划性同社会需求想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供大于求。这个问题需要通俗的讲,并且安排到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样既能为讲解《罗斯福新政》提供背景、也能够突显本节课的主题,节省时间。

第三篇:2016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和落实课标很重要,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学来作文章显得更加重要。具体来说,课标中的“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究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得出结论和认识的载体。

不管从考试或从其在历史上的影响来看,这一课都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完成课标要求,让学生牢记重要的、基础的知识,理解相关内容,这取决于教师对这节课的把握程度。对于这节课,我是这么处理的: 1.以清晰条理来方便、帮助记忆。

依据课本,明确要求学生记住罗斯福新政的五大方面措施:“第一,财政金融体系方面;第二„„”主要是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同样,新政影响:“第一减缓危机;第二„„”把重要的措施、法令、执行机构、作用等用填空的形式制作小黑板“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列表”,一方面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另一发面,通过这种形式将知识条理化便于学生记忆。2.以板书来巩固重要内容的记忆。如一边让学生看书说出新政内容,一边逐条快速板书。如“财政金融方面”、“工业方面”“农业方面”„„ 板书不要太杂,关键词要醒目,这样才能有助记忆;同时,板书可以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构建知识体系。3.精心设计合作探究题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可以尽量用生动、浅显的语言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理解:如在课堂衔接中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引出罗斯福为新政施行做的充分准备。穿插“炉边谈话”打造“智囊团”“提拔改革之士”推动改革。具体列出罗斯福为新政施行做了充分的准备,还在课堂上用医生号脉,开药方,施药,靠疗效等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如在讲实干家罗斯福时,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用心设计了思考题。“罗斯福是如何击败胡佛成功当选的?”“谈谈你认为罗斯福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起到哪些作用等?以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以工代赈”比直接救济的好处,通过分析得出以工代赈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而且可以福泽万民,泽及后世,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经济政策;“蓝鹰运动”等课外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再比如在讲有关保护劳工权利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两点内容时设计了两个合作探究题目:“新政中有很多措施维护了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不是说明经过罗斯福新政后的美国就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了,为什么?”“你认为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对我们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通过提问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议古论今,现场运用,分析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还可以简要介绍一些史学界不同声音、不同看法,让学生看问题更全面,也有助于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和知识链接的资料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和知识链接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获取信息,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同时教师在借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内容的过程中把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渗透其中,逐一分析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等五个方面,“自由放任”政策下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下的政府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区别和变化,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具体操作,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5.以小黑板展示相关资料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我精心制作了三面小黑板,让学生从小黑板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另一种形象的方式加强学生记忆,尽量避免课堂枯燥无味。

新课标之下,总感觉内容很多,要面面俱到,又要重点突出。因为学生底子很差,在课堂上没有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提问后给学生给思考的时间偏少,师生互动也不够深入。总之,这节课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学无涯,教也无涯。对于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来说,要避免这些问题,必须不断的自我完善与提高。

今后的改进措施:

1.在上课过程中有点紧张,以后要多参加这种类似的賽教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克服紧张情绪。

2.平常上课时多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现实水平的思考题和活动;课后要在课堂活动后及时发现此次活动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从而积累设计和和引导学生课堂活动的经验。3.在课堂上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不要操之过急;篇二: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反思一: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本课是我在2008年10月我上的一节许昌市优质课。既然是优质课,我就在对现行的人教版旧教材进行了一定的重新理解与整合,并在教学方法上以新课程标准进行了大胆地尝试。

首先,我备课时认真整理了教学思路。在人教版的旧教材与教参中,是以历史事件为主要的认知线索的,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是以模块为主的教学,更突出经济史的专题及对历史人物认识与评价。所以,我在教案设计中以罗斯福何以被称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总统?导入,以分析罗斯福实行全面改革为主要内容,以从罗斯福的身上收获一种精神为目标铺开教学。

其次,我在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能通过学习――亲近历史,即多元化历史文本阅读,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以网络、书报、影音等媒体形式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较之课本,更亲近了历史;理解历史,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课堂上提出和思考的许多相当有深度的问题,事实上是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和小组探究式讨论中已经提出来了的,如罗斯福是如何想到以国家干预的理念来实行新政的?我深深地感到,学生在与历史文献,与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更深刻地理解了历史;感悟历史,也就是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思维是相当开阔的。我设计的大胆假设环节,让学生想像自己是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将如何向人们阐释自己的改革理念,以及让学生模拟总统幕僚来谈改革措施,这样的体验和感悟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此外,本课中设计的活动比较多,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很积极,很踊跃,这说明开放性的问题情景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探讨历史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特别的是在让学生通过一个或几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来概述新政的理念时,学生的创造性实在令教者和听课者惊叹!在我课前的设计中,因为三r是能够在许多资料中查到的,我想学生答出这几个单词不成问题。可在后来的实际教学中,学生们有参照这一模式,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提出三a的,其中还有一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提出了rebuild这一单词,并解释这是重建、恢复的意思,也就是要通过新政来恢复人们对政府的信心,重建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当时赢得了课堂上所有听课老师和同学的掌声。这一个教案我在自己所上的三个班级中,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词汇说出来,这样思想火花的迸发,便是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潜能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每一次讨论或各抒己见之后,都能先倾听学生的想法,在鼓励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不成熟的认识中归纳出一定的结论,这样避免了形式主义,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一堂课从学生的知识反馈及许多位听课的专家和同行的评价来看,是非常成功的。但我自己仍感觉有一些遗憾和不足。

为准备这一节课我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资料,也进行了删减和取舍,制作的课件幻灯片也由四十多张精减到最后的二十来张,但三次授课都未能真正按教案设计完整地把课上完。我认真反思后认为原因有二:一则问题过多,课堂容量太大,从未开始上就注定了这是上不完的课;二则由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很难真正地把握住学生发言的时间,其中在一个班授课时有一名学生说到兴起时,干脆请求老师再给他时间多说一些。所以,如何在深度与广度之间、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间拿捏好尺度,还需要今后更进一步地探索和尝试。

另外,在教学中由于公开课对时间的限制,课堂上罗斯福新政的内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介绍及评价过于简单,而这一概念又相对深奥,学生不易理解,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今后在正常教学中无论如何还是要增加教学时间补充并讲透这一概念的。

再有一点,人格和教育的正常发展是课程的生命。我设计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中的表现及对其个人生平的了解,欲让学生从他身上获得一些对自己的品格形成有益的启示。这是历史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时机,但课堂上仍是时间因素,未能真正的拓展深入,罗斯福的身残志坚、锐意改革、勇于挑战等品质,对学生触动多大,能给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多少启发,我自己也在质疑自己,所以我想,历史教育,是一定要在课堂外延伸的。

反思二: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和落实课标显得很重要,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学来反思章显得更加重要。具体来说,课标中的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究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只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探究得出结论和认识的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同时教师在借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内容的过程中把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渗透其中,逐一分析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等五个方面,自由放任政策下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下的政府与经济发展间关系的区别和变化,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具体操作,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同样在处理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的时候,借助适当的图表、图片,比如新政期间美国工业生产变化柱状图和失业率变化柱状图,由学生自己去读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变化,最终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得出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逐渐摆脱危机的困境。

在学习完新政的内容、特点、作用之后,为了引导学生站在全球史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来认识新政,避免学生孤立、静止的看待历史问题,我引入了30年代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材料和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部分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世界市场形成后,各国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会不断的借鉴和学习,让学生体会现代社会开放、包容、相互借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把中美两国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经济发展的策略横向联系起来,从中体会各国在结合国情解决本国经济发展中体现出的人类智慧之光是同样难能可贵、同样会永留史册的,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抛弃阶级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再认识、再体验、再反思,进而收获更多的体会和感悟。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一个个历史情境既能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分析问

题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和提取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这样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满堂灌和一言堂,而是引领和指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的主导者、合作者,学生不再是旁观者和听众,而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和探究活动的主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慢慢培养学生勇于思考、主动探究、突破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效果。

本节课中对于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这一难点的突破是最需要用心琢磨的。新政的实施并不是使美国从完全放任的一极走向了国家干预的另一极,这一改革的过程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转变。完全放任不是不能干预和没有干预,全面干预也不是放弃市场调节的全盘干预。要避免这种二元对立思想的出现就必须将新政出现前的美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经济思想给学生交待清楚。

就自由主义理论而言,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解放个人潜力,本身并不排斥国家干预。自由主义确实是消极看待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也并不是完全放手。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执政的贵族不懂经济,只会把经济引入歧途。

美国人自建国以来一直警惕的是政府权力被滥用,对民主制度造成威胁。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他们发现威胁更多地来自于垄断资本,需要解决的是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而能遏制这一巨怪的却只有政府,所以转向政府寻求解决矛盾的手段。20世纪初历时十几年的进步运动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尝试和试验阶段,其中西奥多·罗斯福因为通过反托拉斯法案、拆分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等举措赢得了反托拉斯斗士的美称,此后的威尔逊总统在位时期也采取了许多联邦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政策。遗憾的是进步运动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打断,一战结束后,美国又迎来了20年代的繁荣,但繁荣背后却是问题的不断堆积和矛盾的不断升级。

面对大萧条,新政在经济方面的动作比较大,政府全面介入了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但政府并不直接去接管经济,而是协调经济。罗斯福实施新政的前提是承认美国的经济体制存在问题,所以新政的目的是治病,是要使美国体制重新恢复活力,而不是将其置于死地。罗斯福改革的目的不是将现行体制推翻,而是要让它运转起来,还要运行通畅。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历史>证明,罗斯福本人的说法也许更符合新政的实际。他说自己是在为现实的问题寻找答案,而不是将先验的答案强加在现实之上。新政的改革是通过确立政府的经济管理权,突破自由资本主义的一些定规,将其改造成有管制的资本主义。

新政使美国经济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得到加强而且不可逆转。有了以上这些背景知识的依托,学生在理解新政的影响时才会更客观、更清晰。

学习新政从现实角度来看是为了能更好地推进今天中国的改革,因此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主要不是教会学生一分为二的评价新政,而是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策略,因此每节课在确立了主题后,确定什么样的价值观将决定一节课最后的立意和灵魂,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与否将决定一节课的厚度和高度,这也需要我们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去探究和实践。

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会碰到许许多多的疑难和困惑,唯其如此,才能不断激励、启发和推动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不断锤炼自己践行新课程理念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技术,不断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开展素质教育的艺术。

这条路,我们刚刚开跋------反思三: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今年五月,我参加双优课,讲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这一课,课标是列举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若按教学三维目标又可分为若干小点......不管从考试看或从其在历史的影响看,这一课都算是很重要的一课。而我班同学历史科基础普遍较差,绝大多数同学对初中阶段通史内容几乎没什么印象,现在上课几同于初中高中内容一起上,既要了解掌握最基础概念、知识,又要进行相对深入的分析,还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如何从班级实际出发,在45分钟里达成课标要求,让学生记住重要的、基础的知识,理解相关内容......我做了一点尝试。

在讲罗斯福新政五大方面措施的内容时,我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理解新政内容:篇三: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王 少 华

《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一、教师平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给予学生的说话的权利,参与教学活动的权利。也就是说要实现课堂民主平等,要构建一种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的角色感觉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变高高在上的“领导者”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温暖。只有在这种暖洋洋的教育空气中,学生才会放开胆量发表言论。

二、巧妙引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兴趣,就会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即使老师讲得再多,学生也很难学到东西。我认为好的课前导入语就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罗斯福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呢?因为他实施了新政,关于新政,同学们就会有悬念,带着好奇心去学,学习的积极性高,就会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

三、巧妙点拨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启发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启发式教育的思想:“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启发关键是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首要自己学自己思,思到实在想不通、道不明的程度,必然产生一种欲请人启之发之的迫切愿望,这时,教师只要巧妙的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

第四篇: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节的成功典范

【教学背景】

1、本课内容在整个历史必修模块(Ⅱ)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本单元的中心内容,着重阐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本课的前一课讲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这是罗斯福新政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后一课有关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涉及罗斯福新政对战后美国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课既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本单元的核心部分,是“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审视“新政”,就不难看出,“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我们的企业重新活跃起来”的口号,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罗斯福把保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保证公民就业作为政府的责任,尤其是以工代赈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项目,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新政采取了大量防止再次发生大萧条的措施和政策,为此后美国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本课教材和初中教材相比,从内容上看,两者都包含了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但初中教材的重点是新政内容,本课教材的重点是新政的影响。从教材的知识看,两者都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如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等。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本课教材比初中教材明显加大了力度。就能力要求看,本课教材突出了评价能力,比初中教材的识记能力要求要高得多。本节课是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第二节内容,它在本专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由放任”的美国》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它对战后的资本主义产生了重大影响。《罗斯福新政》也对美国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新政的措施也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学情分析】

1.高中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3.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设置历史的情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法、讲述法和启发诱导式。【设计理念】

1.开展学生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设计案例和角色扮演创设情景、激烈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2.实施情景教学,落实三维目标

本课设计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进行情景设问、情景讨论,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并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而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相互渗透的,所以在情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交融在一起的,实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3.转变学习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本课设计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空间,使学生体验了自主之乐,合作之趣,探究之悦,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增强了教学效果。4.运用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本课设计按照诱思探究理论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经济危机的影响

过渡: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使其经济病入高盲,而胡佛政策的 失败,使美国人民迫切希望一个有能力力挽狂澜的领袖出现,由此:罗斯福应运而生了。

2、罗斯福

1)介绍罗斯福:美国总统 2)罗斯福提出“新政”:

在1932年的美国竞选总统中,罗斯福获胜,在上任的第二天便对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实行新政医治。(药方“新政”)但是,这个药方他并不知道是否是正确的,所以他把他的“新政”又称为是:一种试验,其含义是:放弃胡佛的自由主义改革而实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二、罗斯福新政 1.金融方面

令银行暂时修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

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利; 2.工业方面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全国劳工关系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农业方面

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通过了《农业调整法》

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并以增收面粉厂、纺织厂和屠宰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税,来补贴减耕农民的经济损失 4.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救济基金;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刺激消费和生产

“以工”何以“代赈”?劳动力的雇佣会加重政府支出负担,罗斯福为何还要这样做? “以工代赈”的措施,一方面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另一方面减轻了政府因单纯的救济产生的财政压力。同时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的机会,维护了失业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稳定社会

早日摆脱危机 三.评价:

(一)实质: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运用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进行干预,是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进步性

1.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2.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合作探究 】:罗斯福新政的“新”是新在哪里?

1、新的政策: 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放任传统政策

2、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措施

3、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是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本课小结】:

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生产“相对过剩”。罗 斯福果断地采取国家干预经济为核心的诸多复兴措施,使美国经济迅速稳定,并逐步恢复。原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局部调整,又重新焕发活力,资本主义经济重获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得以巩固。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不仅挽救了美国,也挽救了整个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30年代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破坏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3、美国民众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1.金融方面

(1)令银行暂时修业整顿,足部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利;(4)管制证券业。2.工业方面

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全国劳工关系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农业方面

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通过了《农业调整法》 4.社会福利方面

(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救济基金;(2)加强社会保障措施;(3)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刺激消费和生产 三.评价

(一)实质:国家干预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二)进步性

1.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2.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2.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第五篇: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高中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不再满足于老师的照本宣科的讲解。

2.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3.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探讨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设置历史的情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图片教学法、表格法、比较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罗斯福这一历史伟人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使学生从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对美国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经历中吸取精神力量,培养学生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培养学生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罗斯福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设计理念】

1.开展学生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设计案例和角色扮演创设情景、激烈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活力。

2.实施情景教学,落实三维目标

本课设计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进行情景设问、情景讨论,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并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3.转变学习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课设计通过导学案、小组讨论等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空间,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增强了教学效果。

4.运用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维

本课设计按照诱思探究理论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一: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那一段历史?它使阿尔和阿尔同时代的美国人遇到了哪些困难?回忆上节课知识,它有什么样的影响?

面对经济危机,当时的总统胡佛采取什么方法摆脱危机?结果如何?

面临这种状况,假如你是一个美国人,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学生自由回答:找到一个能解决危机的领导,带领他们走出恐慌的危机。

我们看一下1932年的美国大选情况:

如果你是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公民,会投谁的票?能说明一下你的理由吗?

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同学们的回答相当的好,正是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和胡佛总统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当时美国人迫切希望能有一个英明的领导人带领他们走出危机,罗斯福总统以“新政”的口号赢得了大选,开始他的反危机措施。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新政的背景

2.罗斯福提出“新政”:

在1932年的美国竞选总统中,罗斯福以472:59票获胜,在上任的第二天便对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实行新政医治。(药方“新政”)但是,这个药方他并不知道是否是正确的,所以他把他的“新政”又称为是:一种试验。结合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思考:如果你是罗斯福总统,你会围绕哪一对矛盾采取措施来解决经济危机?这些措施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矛 盾: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核心思想:利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需矛盾

下面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境来看看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对矛盾?并分析每项措施的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最后形成总结:

过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罗斯福新政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保障制度)。

3、创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或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4、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四:对罗斯福新政的深入认识 合作探究二:

形成总结:

合作探究三:罗斯福新政的“新”是新在哪里?合作探究四:罗斯福新政对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的启示

【本课小结】: 课后探究:

【板书设计 】 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经济危机

2、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3、人民的意愿与罗斯福当政

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1、金融业

2、农业

3、工业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5、保护劳工权利

6、社会保障制度

三、影响

1、缓解危机

2、社会保障制度

3、国家干预经济

4、缓和社会矛盾

四、深入认识

1、实质: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影响:直接影响: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缓和了社会矛盾;

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局限: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教学反思 】

下载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介绍了在严重的经济危机面前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实质上就是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改......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提问: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本: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主要: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2......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 吴福海 一、课前部分 【课标要求】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是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课。本单元主要有两条线索:苏......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 斯 福 新 政》 教 学 设 计 姓名:周盈利 电话:*** 邮编:726207 地址:陕西省丹凤县商镇中学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版本: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本人曾在高一年级上了一节示范课,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了认真、深入的......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通过《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授课,得出一些认识: 其中优点有: 1、教学内容处理恰当。课文包括四目:“黑色星期四”、“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二,三张◆◆◆◆◆◆◆◆◆◆◆◆◆◆◆◆◆◆◆◆◆◆◆◆◆◆◆◆◆◆◆◆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同学们对于经济危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