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物理高效率复习方法
高一物理是高考的基础,掌握物理知识点将对高考复习起到重要作用,为方便同学们复习高一物理知识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物理高效率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高效率复习方法
一、复习时分清重点和非重点
期中期末考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说是最重要的考试,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可能甚至准备了很多的复习资料来复习。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花费了很多时间复习的高一学生,成绩不一定会很好。你不能说这样的同学不认真吧,那为什么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呢?实际上是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复习之前没有分清楚哪些是考试的重难点,导致在对非重点考查部分浪费时间较多,而对重点考查部分相对用的时间又较少。
那么有些同学就要问了,那么哪些内容是考试的重点?高分网小编告诉大家,有几个方法判断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平时安排课时比较多的那一章内容;作业布置得比较多的内容;单元测试得分比较低的内容;当然也有老师平时上课直接告知大家的重点难点内容。
二、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
好了,分清哪些是重点内容之后,就要进入到实质复习阶段。复习课本到底要怎样进行?
从以往的试卷来看,考察到的内容基础知识部分会占到70%左右。一般来说,考试分数比较高的同学主要是基础知识不丢分。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掌握好基础知识呢?
1.回归课本是必须的,高中物理的学习与考查都是以课本为为依据的。
我们回归课本不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对不同的内容要有区别的对待,如对于概念性的内容我们则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的思考;面对熟悉的内容我们可以快速的阅读过去,而对于不熟悉的内容我们要认真的阅读。
2.多做一些基础性的习题,练习在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通过练习可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做题要注意规范性和完整性。如你在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选取,受力分析的顺序,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公式的选取,必要的文字说明。每一步都蕴含着物理知识,把每一步都做好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并在能力上有一个提升。
三、要把知识体系化、专题化
好多同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知道学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在实际应用上老是感到有劲使不上。对于知识在应用的时候能够迅速的提取,在考场上这就是实力的体现。我们学了很多的东西,做了很多的练习如果不加以总结,脑子里就像一个杂乱无章的仓库,装得东西越多就越难找到。要提高在考场上调取知识的能力就要做到知识的分类管理、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对题型的归纳总结。如牛顿第二定律下面的板块、斜面、弹簧、传送带等实物模型;还要注重情景分析模型,与这些实物模型的结合,如单体、多体、临界、极值等。
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物理解答题几乎都有一个特点,只要你会分析,审题方向没有错误,基本上能按照题目顺序罗列出表达式,即可联立求解。因此物理的难点在审题与分析上。高中对物理的考查不以计算能力考查为主,而是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图形图表读图能力、模型转化能力为主。特别是高中的物理大题部分,大多数难题都是图形化试题或多过程问题。因此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关键状态,界定和分析物理过程,选择物理规律。(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示意图,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
五、注重实验复习
将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认真的看一遍,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实验考查的试卷是不完整的。实验能帮助我们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促进我们更好的学习。在复习实验时要注重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要注意分析为什么要平衡摩擦?不平衡的话对实验有什么影响?。小车的质量为什么要比钩码的质量大?要是相差不多的话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初二历史复习方法
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练习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
小学各科期末复习方法很重要
语文——重阅读
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以字词为主,在复习阶段要做到:会注音,会组词,会区别同音字,会分清形近字。这样任何题型你都能够得心应手。另外,课文的熟练背诵,重点句子的正确默写也很重要!
中年级的复习阶段,我们除了掌握基本的字词、课文以外,要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句子的练习:如造句、写比喻、拟人句、修改病句等。对于同学们比较“头疼”的短文阅读,可以每天练习一小篇。作文建议大家以语文书上练习过的状物类习作为主!
高年级的语文平时的积累是关键,在复习阶段,建议大家进行“网络式”的梳理与整合。以语文书的“目录”为复习的经线,注意单元板块的特点;以每一篇课文的主题思想、重点语句、内容拓展为纬线,编织出整册语文书的复习网络,这样的复习方式同样适用于中学阶段!
数学——重错题
小学数学期末复习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复习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要进行系统整理,;特点之二是通,融会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由于期末复习是对本学期所学过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复习面广量大,时间紧,内容多,为使复习更贴近实际,从而用较少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复习建议:
1.错题与难题:
①把你做错的题目摘抄到本子上,先改错,再进行分类整理,找到自己的不足,针对错题的错因对症下药。千万不要认为订正麻烦,要养成习惯,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往往很重视订正和收集错题。如果针对错题一定能很好地做到查漏补缺,那复习的效果会更好!
②整理老师发下的复习试卷,记录其中错题,难题,并重新做一遍,考前再看一遍。这些复习卷很重要,你还可以找来去年或前年的考试卷给做。重复做卷子里容易出错的和难度较大的综合题目,越熟练越好。
2.书本和笔记:
①把书本通透一遍,并整理课堂笔记。可以先尝试回忆课堂笔记内容,再来看笔记。
②要学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可充分利用小学奥数发的知识要点及老师发的试卷和平时在课堂上作的听课笔记。还要学会分析每次单元考试的题型,一般的来讲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概念题,二是计算题,三是实践应用题,四是操作题四个方面。复习的作用就是要:熟能生巧。所以复习阶段,可能要多做一些题型,当然也不是说要搞题海战术,但数学方面不做题又不行,要把握一个度。做一份题目要有一份题目的收获。题无非是就哪几种类型,做完一份题目以后要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
3.公式烂在心:再次理解一遍公式,熟烂在脑海,在平常的学习中,我是不建议记公式的,但考试不一样,要利用公式最快速算的做出题目,所以,公式错不得一个符号。
4.综合试卷,临阵磨枪:临阵磨枪,有两件事:①错题必须过一遍;②考试前一周必须模拟两套综合试卷,好处多多。综合模拟试卷可以让你提前适应考试,合理分配答题方式,找到时间控制的感觉,还能将各个模块知识点和题型熟练一遍,必不可少。
有了以上几点,你有足够的信心完胜考试,此法我在学生时代一直用,现在做老师,也逼着我的学生用,事实是,不仅成功应对了考试,关键还帮助很多孩子找到了自信。
英语——重归纳
低年级英语考试中听力占的比例较多,所以在复习阶段要坚持每天读10-20分钟的英语。
中高年级英语复习建议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单词按形近的、音近的、意思相同或相反的放在一起,句型按单元课文内容归类复习。接着,进行横向复习,做到点面结合,根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将散落于本学期的语言点进行整体归纳,如特殊疑问句与一般疑问句的不同回答等。
最后,对平时经常出错的题目进行记录,在考试之前,拿出错题本,浏览一遍,强化记忆,避免同一个错误犯两次订正错误。
第二篇:中考物理总复习方法
中考物理总复习方法
复习,决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知识的“升华”过程,它是温故基础上的“知新”,中考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考成绩的优劣,要想在中考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 中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是紧扣大纲、源于教材、异于教材,并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一般考,边角知识覆盖考”的原则,而且每年的中考说明特别强调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在中考中的作用,要求中考所考查的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中考说明,对大纲中158个知识点的层次要求(99个知道、37个理解、22个会,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可从大纲中找到)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复习时就能把握方向、分清主次,少走弯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梳理知识,注重适当分类
尽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在历年中考占整卷的70%之多,但许多同学在这里失分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认真梳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梳理知识就是要作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的应用、基本规律的应用这三大环节。
1.抓住主线,知识连网 初中物理可分为五条主线:力学、热学、电学、声学、光学。这五条主线都是由点、线连成的知识网络。
2.同类知识,归纳成线
对同一类的知识要善于比较归纳、分析,起到复习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面的效果。如复习物质的密度时,可总结出如下规律:
(1)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水银除外),气体的密度最小,固体中,金属的密度一般比非金属的密度大。
(2)同一种物质,由于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如:
(3)每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都有一定大小的密度,但有的物质的密度值是相等的,如铝和大理石等,鉴别这些物质时,仅凭比较物质的密度是不行的,要结合物质的其它特性来进行判别。
(4)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温度的高低有关。固体、液体的密度均以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均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除与气体的温度的高低有关外,还跟气体的压强有关。
(5)表中所列均为物质的密度,不是物体的密度,两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6)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有kg/m3、g/cm3,要知道
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可加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与计算能力。物质的比热、晶体的熔点、燃料的热值、液体的沸点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归纳、总结。
3.相似知识,分析比较
对于相似的知识,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尤其是名称相近的概念,如压力和重力、内能和热量、像和影…,同学们极易混淆,区别它们的关键不是分别进行复习,而是应进行比较,只有这样的比较,才更准确、更深刻。
4.相反知识,对比复习
对于相反的知识,可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复习,如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上浮和下沉等都是一对互逆的过程,只要你掌握了其中一个过程的性质,就会通过对比掌握另一个过程的性质。
5.关联知识,前后综合对于关联知识,可以前后综合,连成一体。物理课本中,有不少描述同一物质性质的知识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如能将这些内容前后加以综合,对于全面地掌握知识是极为必要的,如关于水位应掌握下列系统知识:
(1)水是液体,密度为;
(2)水的比热容为;比一般物质的比热大;
(3)水的凝固点为0℃,冰的熔点也是0℃
(4)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5)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导热主要是靠对流;
(6)纯水是绝缘体,普通水则是导体;
(7)水是透明体,能透过各种色光;水可用来制作水透镜;
(8)流水具有机械能,水力发电站就是利用流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9)水蒸气能推动活塞做功,如蒸汽机;
(10)“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11)自然界中的降水过程均是水发生各种物态变化的结果。
其它知识也可以这样综合,以形成系统知识。
三、分析解题方法,归纳解题规律
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不解题只看书是学不好物理的;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应付各种考试,导致“题海泛滥”,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能应付中考,这是很偏面的。其实,平时每位同学都做了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主要不是重复做多少道题,重点放在多分析、多思考,认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规律上。
1.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
物理题的类型较多,解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种类型的解法各有特点。所以,同学们在平时解答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题型归类(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中考新题型如信息给予题、探究题、开放题),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积累经验,久而久之,就自然地掌握了解题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可把解答信息给予题的方法归纳为:
第一步信息处理,包括丢弃跟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
第二步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活、生产、社会热点或现代科技等背景抽去,使之纯化成物理过程;
第三步为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
第四步处理信息,解答问题。
对于需要计算的试题,有时要列出方程求解,其中第一、第二两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完成了这两步即实现了把信息题转化为“传统题”,也就走上了“熟路”。
2.分析归纳典型题的解法
选好、做好典型题(如近几年的中考热点题),对一类问题或一种方法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归纳各种典型题的解法,研究它的典型意义,能够达到以点代面、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通过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一些计算,就能发现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率、电功和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这样对串、并联电路中变量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分析解答这类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升华。
再比如,通过分析归纳“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问题,就可以掌握一些题的最佳解法,提高解题技巧。
四、注重实验复习,提高应变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物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因此,中考试题中实验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试题不仅注重考查实验技能,而且注重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的考查,所以,搞好实验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1.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实验的复习不能满足于做实验题、背实验,重点应放在做实验上,对于教材上要求要做的学生实验都要动手再做一遍,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出现的细微变化,如“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重点观察:
(1)水开始加热,杯底是否有气泡?气泡如何变化?
(2)水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如何变化?
(3)水沸腾时气泡如何变化?各阶段温度计的示数如何?
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沸腾的条件和规律,通过这种形式的观察,能更清晰的认识水沸腾的全过程,如果没有亲自做实验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效果的。
同时要善于思考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电学“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实验,根据实验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
(1)灯不亮;(2)滑动变阻器不起作用;(3)电表无示数;(4)只有一个电表等。这时应怎么办?
设计这样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可充分调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应变能力,同时还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2.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应变能力
为了进一步考查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中考除考查学生实验外,还考查运用学过的实验思想方法进行新的实验设计,把实验考查的范围扩展到课外,已成为考查实验能力的新的亮点。
如用秤测量啤酒瓶的容积、用一只电表测量电灯泡的功率,这些试题已不是教材中的现成实验。因此,同学们在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独立操作完成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弄清其实验思想和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自己设计一些实验,且可以在实践中判断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典小径的长度;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
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类问题的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观察、判断和应变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愿同学们在中考物理总复习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特点,稳扎稳打,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三篇: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法
2010届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方法
一、复习目标
通过第二轮复习,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加强习题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专题复习。
1.专题内容:(1)牛顿运动定律、(2)能量、动量、(3)复合场中的粒子运动、(4)实验、(5)热点问题。
2.复习方法是: “练、评、讲、看”。
3.复习重点:查漏补缺、整理纠错、深化提高。围绕复习重点内容编排复习资料,复习过程中做到:“精选精练、精练精批、精批精讲”。在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的同时培养处理物理问题的好习惯,包括慎密思考、耐心演算、规范答题的习惯,受力分析、动量与能量分析、过程分析、状态分析的习惯等。
第二阶段:专项训练。
1.训练内容:(1)侧重于各类题型的专项训练;(2)高考模拟试题的训练。
2.训练目的:通过配套对应的例题解析和同步练习,使学生达到运用自如,触类旁通的目的。
(1)选择题:对选择题主要加强定性和半定量(直接判断法、正反倒检验法、筛选排除法、图像图解法、特殊值检验法、单位检验法、选项代入法)及求解比较法(精确求解比较法、估算求解比较法)的训练。
(2)实验:重点加强电学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和提高。侧重于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3)计算题:重点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物理情景,学会建立物理模型、选择物理规律。学会总结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情景,建立物理图景,寻找具体适用规律的能力,特别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第三阶段:回归课本,考前辅导。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并在考前对应试心理和应试策略作具体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和应试水平。
高三物理备课组
2010年3月16日
第四篇:2020物理复习方法整理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物理复习方法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物理复习方法整理1
1.推荐26中的复习计划。专题+综合。
本学期学习五章内容,复习时间较紧,单元复习从时间上难以落实。另外,每章学习后都有单元复习、测试,期末的单元复习若突破不了平日的单元复习内容和形式,重复联系缺少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能力上的提升的促进作用,单元复习意义不大。
专题复习一定要建立教学的要求、学生需求的基础上,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突出大连考试的题型。
综合练习以我们考试的形式为主,杜绝一些不着边际的,不符合我们考试的形式的练习题不经过处理发到学生的手中,人为增加学生的负担。
2、推荐5中高琳的复习课方式。
在高度领会复习课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复习设计——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共同明确复习内容,主要是教师更明确已有目的的教学。
建构知识——通过简洁的知识构建,让学生形成所复习知识的整体结构、会议重要的知识内容。
典型题分析——精心设计的例题,考虑内容上属于重难点知识,方式上开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迁移训练——与教学目标、典型题分析高度一致的练习题组,复习重点突出,及时反馈增强效果。
当堂检测——强化复习成果。
让复习做到高效,教师的高效设计是前提。
3、推荐教育附中张瑾的探究专题设计复习。
专题的设计价值性在于教师的对教学、教研的理解。张瑾老师将自己的对探究教学的要求、理解融汇在探究专题复习上。突出之处是挖掘教材探究问题,进行重新设计习题,达到训练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
4、注意我们教研中研究的内容。
对期中测试试题的命题意图的领会情况决定着期末复习的方向准确性。期中测试中没有解决清楚的问题,将继续通过期末测试解决。主要是引导教师及时的进行教学研究。
5、注意选题。
尤其是综合体,其他各省市的探究实验题,有些不适合大连市的要求,需要在制作练习的题的时候进行改编,强调题干中探究问题与题中设问的一致性,防止对学生形成负效应。如探究是否有关应该得出是否有关的结论而不是成什么关系的结论(进一步的问题需要看具体的题意)。
6、新授课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不严谨造成的学生的认识问题及时纠正。
如,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中测量的物理量——斜面长、斜面高都不是确切的答案,请教师予以纠正。
7、问题探讨
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时候要拉着木块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有物体运动——匀速的要求,还有方向——水平的要求。在测量斜面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时候也有“匀速”和“方向”
斜面:“拉力与斜面长边平行”,“匀速拉动”
滑轮组:“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
三者的相似性的要求目的有什么不同?
2020物理复习方法整理2
一、复习时分清重点和非重点
期中期末考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说是最重要的考试,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可能甚至准备了很多的复习资料来复习。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花费了很多时间复习的高一学生,成绩不一定会很好。你不能说这样的同学不认真吧,那为什么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呢?实际上是时间的分配不合理,复习之前没有分清楚哪些是考试的重难点,导致在对非重点考查部分浪费时间较多,而对重点考查部分相对用的时间又较少。
那么有些同学就要问了,那么哪些内容是考试的重点?高分网小编告诉大家,有几个方法判断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平时安排课时比较多的那一章内容;作业布置得比较多的内容;单元测试得分比较低的内容;当然也有老师平时上课直接告知大家的重点难点内容。
二、一定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
好了,分清哪些是重点内容之后,就要进入到实质复习阶段。复习课本到底要怎样进行?
从以往的试卷来看,考察到的内容基础知识部分会占到70%左右。一般来说,考试分数比较高的同学主要是基础知识不丢分。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掌握好基础知识呢?
1.回归课本是必须的,高中物理的学习与考查都是以课本为为依据的。
我们回归课本不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对不同的内容要有区别的对待,如对于概念性的内容我们则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的思考;面对熟悉的内容我们可以快速的阅读过去,而对于不熟悉的内容我们要认真的阅读。
2.多做一些基础性的习题,练习在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通过练习可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做题要注意规范性和完整性。如你在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选取,受力分析的顺序,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公式的选取,必要的文字说明。每一步都蕴含着物理知识,把每一步都做好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并在能力上有一个提升。
三、要把知识体系化、专题化
好多同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知道学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在实际应用上老是感到有劲使不上。对于知识在应用的时候能够迅速的提取,在考场上这就是实力的体现。我们学了很多的东西,做了很多的练习如果不加以总结,脑子里就像一个杂乱无章的仓库,装得东西越多就越难找到。要提高在考场上调取知识的能力就要做到知识的分类管理、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对题型的归纳总结。如牛顿第二定律下面的板块、斜面、弹簧、传送带等实物模型;还要注重情景分析模型,与这些实物模型的结合,如单体、多体、临界、极值等。
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物理解答题几乎都有一个特点,只要你会分析,审题方向没有错误,基本上能按照题目顺序罗列出表达式,即可联立求解。因此物理的难点在审题与分析上。高中对物理的考查不以计算能力考查为主,而是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图形图表读图能力、模型转化能力为主。特别是高中的物理大题部分,大多数难题都是图形化试题或多过程问题。因此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关键状态,界定和分析物理过程,选择物理规律。(①逐字逐句,仔细审题。②想象情景,建立模型。③分析过程,画示意图,找到特征。④寻找规律,列出方程。⑤推导结果,讨论意义。)
五、注重实验复习
将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认真的看一遍,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实验考查的试卷是不完整的。实验能帮助我们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促进我们更好的学习。在复习实验时要注重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要注意分析为什么要平衡摩擦?不平衡的话对实验有什么影响?。小车的质量为什么要比钩码的质量大?要是相差不多的话对实验有什么影响?
2020物理复习方法整理3
一、遵“纲”循“本”,梳理强化知识,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1、明确考点,梳理知识,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历年来中考基础题面广量足,而一些综合题也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是关键。在第一轮复习中,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考标》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中,要指导好学生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让学生明确考点,明确要求,掌握重点,并通过针对性训练,促进“三基”内化,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
2、纠错解惑,强化训练,夯实基础,发展思维。
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和复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通过“设陷”来纠错,“设陷”就是要在学生的错误认识上设陷,以消除接受科学知识的障碍,“设陷”就是要在解题思路上设陷,以克服消极呆板的思维定势,“设陷”就是要在物理实验的方法上设陷,以矫正其研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典型错误,拿出来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刨根求底,“自己解放自己”。对于同一类问题,要变换方式,在新情境、新角度中设置练习,进行反复训练,并及时反馈,扎扎实实把基础夯实,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
二、实施分层复习、分类推进,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1、分析差异,把握层次。?
在综合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以“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为原则,在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水平、物理学习能力、潜能及认知心理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界线是模糊的,呈动态变化的,允许学生根据复习情况,可以变动,实行民主,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同时,把分层的目的、方法、设想向学生公开,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志向目标,使升学复习按着预定的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进行。?
2、分层次复习教学方法?
首先是分层备课,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确保“物理考标”的基本要求,做到“保底”不“封顶”,同时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使普通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秀生“吃得好”。?
2020物理复习方法整理4
死记硬背
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独立做作业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重视物理过程
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实验,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研究重点。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
物理复习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看.二回.三精做.四展开的复习方法值得同学们借鉴。
“一看”就是指一定要有计划.系统地认真看课本和课堂笔记本,经过通看.整理.记忆达到把初中各章节的内容及常规解题方法有机地串联起来并印在脑中。这样就可以做到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可以拿出相关的知识.公式和解题方法。
“二回”就是指对以往做过的好题目,要再回过头来做一做,经过再思考.再规范做.再总结,达到巩固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做到基本题不失分,拿到新面孔题目至少会一步一步分析下去。
“三精做”就是指对于习题可以因人而宜地选做.精做。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以着重做一些基本题和中等难题,一些较难的题目可适当放一放,等老师讲解后再认真补做;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多学习一些难题的解题思路。至于那些花了较多时间仍解不出难题,建议同学们不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让老师分析吧。
“四展开”就是指对于所学物理中较难的概念或较难的某一种类型的计算题,可以将身边若干份试卷中或平时做过的习题中反映同一较难概念或同一类型的较难题目放在一起对比着研究研究。
2020物理复习方法整理5
在初三物理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的第二个学期在完成新课程的教学后,初中物理的教学就进入了最后的中考总复习阶段。物理总复习是使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巩固及再认识、深化过程,也是关系到物理中考效果的关键所在。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的复习效果呢?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是解决问题关键。通过几年来的实践与总结,探索出一套容易操作实施的“四轮复习法”,效果较好。???
第一轮——系统复习第一轮的全面复习是整个总复习的最重要部分,这一轮复习的内容是回归课本,通读精读课本,重温课后的练习,准确理解所有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含义。???这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解决知识的覆盖面,解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问题。因而要在广度上力争不留疑问,切实抓好“双基”。同时也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在科学、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去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参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另外还应该重视实验,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因此要十分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要通过实验现象的再现,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概括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根据考纲中指出命题将“适当体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而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强调要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所以在复习中要掌握探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要素、环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其操作过程。
强化训练?在复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短时间里接受较大的知识内容量,因而遗忘率也是很高的,故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大量知识内容的记忆与理解,有必要进行一些习题的强化训练。做习题训练是考查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以及加强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但进行习题训练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训练习题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梯度性的循序渐进,这样能激发学生答题的动力与热情。???
(2)、训练习题不能过繁:这样会使学生陷于应负的疲倦状态中和产生厌烦心理。
(3)、训练习题不能过多:训练的习题应遵循宜精不宜多的原则,我们需要的是“触类旁通”的效果而不是“广种博收”的海战术。???
(4)、训练的习题要具有层次性:也就是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提高,从而避免出现“优生做不够,差生做不完”的普遍问题,同时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20物理复习方法整理
第五篇:高一地理寒假复习方法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地理寒假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寒假复习方法
一、寒假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
平时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做作业,想赶上别人或者想与别人拉开差距不容易,甚至想巩固自己的强项,补弱科都没有时间。这个寒假对即将高考的你们而言,将是实现复习备考跨越式发展的最后机会!因为你们有了可以供自己支配的大块自主时间了。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考点,找出自己的缺陷所在,然后有的放矢的进行重点突破。每天保证上午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下午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晚上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掌握不好的考点,一一列出,做好计划,分几天复习,复习重点知识点,再看错题,再对应练习模拟题。
二、细化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建议更多地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①运用图形知
识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②精学精炼,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③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①以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②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③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④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
三、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
①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
②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
③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④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⑤比较知识异同: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由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
⑥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四、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①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读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
②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高中地理的六大表述法
1、分析推理性表达:这种表达方式与上面的“归因层次性表达”不同,它是线性的;具有严密因果逻辑关系,层层推理,环环相扣;少一个环节就会觉得不够严密。所以,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跳跃。
2、区域比较性表达:这类表达是要紧扣不同区域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有的是直接设问区域间的异同点,比如,“比较欧洲和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设问的,但它隐含着区域比较,如“为什么水稻种植的分布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带?”隐含着三江平原与其他同纬度地区的热量比较。
3、图表辅助性表达:表达交流的不仅仅只有语言文字,图像也是。所以,当仅用文字来表达有难度时,可以借助图像,特别是涉及地理空间概念的一类问题。使用得好,即可以准确简洁地表述,还可以节省时间。
4、特征描述性表达:特征描述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考查比较多的一种能力,但失分率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征,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从特征的成因角度去组织文字,是正确把握和描述特征的一个方法。
5、归纳总结性表达:高考地理试题中,经常会利用新闻热点报道,从地理要求、地理角度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好。这类答案通常就隐藏在文字和图表中,但不能照样摘抄文字,要结合地理原理将它重新组织。
6、归因层次性表达:某一地理现象(事物)的发生,总是有其原因的,而且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在分析原因时要有主次先后,这样才能显得条理清楚、思路清晰。否则不仅会颠三倒四,还会漏答要点。
高一地理复习方法
1.抓“概念”重“消化”
复习时,要十分重视概念,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教学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问题中进行。老师重视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就特别留心,“扣”得很严。经过长期训练后,学生分析、回答问题时就严密多了。
2.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3.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这不仅仅是纬度位置决定的,与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向)、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作如下努力:
(1)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如,上海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这要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所处地形区、农业基础、原料来源、历史因素、技术力量等方面综合评估。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往往是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破坏生态环境。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证实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点。如: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水蚀、风蚀,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气候恶化。这些变化又会影响植被的恢复。这一恶性循环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足以证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
掌握了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后,就可避免观察事物时的单一性、片面性、简单化,从而认识地理事象的复杂性、整体性、内在联系性。
4.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事物既有共性,更具个性。每一区、一地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就是同一区域内部也不会一模一样。
如:为什么欧洲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却没有?为什么亚洲季风盛行而欧洲却没有形成?这一问题要从海陆位置、气压差异和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上去思考,也只有从这里入手分析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像这类“个性”问题还有很多,如:为什么地处北极圈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为什么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为什么纬度较高的吐鲁番盆地成为全国夏季温度较高的地方?
5.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流的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6.抓“一般”推“特殊”
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摸透了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后,就可推知个别的、特殊性地理事物的特征。如,从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图上,可找出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知,英国、法国西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智利西部南纬40°—60°的地带,同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7.抓住“对比”找“异同”
用比较法学习地理是一种常见而且有明显效果的方法。比较的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的内容可多可少。即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既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又可进行横向比较;既可对同类事象比较,又可对相关而不同的事象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8.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从各种考卷中,发现仍有不少学生计算不过关,因粗心大意或基础太差,失误很多,影响成绩。
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运算能力,要作以下分类练习:
(1)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2)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3)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垂直气温的计算。
(5)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昼夜长短的计算。
(8)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等。
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的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9.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现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1)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学生会勾画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4)对于老师来说,讲课时要做到边讲边画。
10.抓“新知”拓“视野”
每年高考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可不留神。诸如:
(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
(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
(6)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这些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灵活掌握地理知识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