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1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是来源于互联网,五花八门的网页铺天盖地,而吸引用户的则是视觉效果出色、操作便捷的网页,所以网页设计尤为重要。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网页设计后,只能制作简单的页面,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因此,如何在网页设计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是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深思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下是笔者在长期中职网页设计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愿和同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职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不端正,学习上应付了事,目的性不明确,这直接影响到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的效果。但是大多数学生思想活跃,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培养是完全可以学好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抓好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课堂教学是中职生系统学习文化专业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要有端庄的仪表、严谨的态度、丰富生动的语言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崇敬,起到引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教授课本知识,但不照本宣科,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是简单的说教。主要途径有:
(1)要求学生记笔记,首先做出示范,出示较好的范文,记住核心,简单明了,让学生尝到记好笔记的甜头,使学生养成会做笔记,会用笔记的良好习惯,这样在学习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视学生不同程度和接受能力分层次布置作业。后进生的作业着重于巩固和应用基础知识,可以比较简单一些,让他们有兴趣完成,而不是望而生畏。教师及时评讲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之处,培养兴趣,循序渐进。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则要求更上一层楼,举一反三,发挥创造性。各得其所,使学生均有收获和提高。
(3)培养读书习惯。教材是知识的精华,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捷径。读书就是引导学生读教材、想教材、用教材,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笔者积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活动,交流读书心得,并定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页给学生浏览学习,即席点评,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兴趣。
二、上好第一堂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强大的推动力。
(一)实例展示,激发兴趣
现在的学生对于网页并不陌生,不过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般都怀着浓厚的兴趣来迎接第一课。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困难的事,可以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网页的奇妙和精美,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各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的网页页面。笔者上第一课时通常会先展示一些视觉效果好的富有创意的网页作品让学生观看,并告诉学生这并不深奥,只要你们好好学习也是能够办到的。此时学生的兴趣开始被调动起来了,有些学生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开始跃跃欲试。教学的技巧是能放能收。这时要告诉学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今天只是万里长征才开始迈出第一步,要学好这门课,必须持之以恒、刻苦钻研才能成功。这样第一堂课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对网页制作这门课产生很大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强调课程的重要性
网页设计是学生今后学好后继课程的基础,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网页设计技术更新很快,只有真正把握网页设计的核心技术,并具备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网页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再更新,可设计的基础不会变。告诉学生我们现在学习的就是这样的基础。
(三)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网页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一定要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生亲自动手能力的训练。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头的理论,实践要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没有理论指导只靠手把手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不行。教师在第一堂课一定要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指导,告诉学生如何认真听课,如何认真自学、如何动脑筋思考、如何融会贯通、如何动手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制作网页不是听来看来的,而是在理论知识指导下练出来的。
三、教学方法探究
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反过来又作用于理论教学。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如果自己成功制作一个网页都感到很兴奋,有莫大的满足和成就感。但往往有学生反映,上课能听得懂、看得懂,也能理解,但课后就忘了,更不要说以后的实践应用了。本课程教学中不少学生反映易学易懂也易忘。下面将探讨若干提高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分阶段模块化
在网页教学中应注重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多个阶段,每一阶段设计了若干教学模块。以笔者授课为例,笔者通常将整个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分成四个阶段:
(1)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2)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 MX;
(3)图像和多媒体应用;
(4)Javascript脚本语言应用。在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完成后,都要组织单元考核,实现分阶段达标之后,再进行综合练习和实践训练。
(二)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网页教学内容多,语法繁的现状,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可以将难理解、难记忆的概念和规则分解成一系列简单、有趣、递进而又互相联系的问题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通过教师自问自答,学生有问有答,师生互问互答,也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向教师质疑。改变那种单调死板、照本宣科的传统教法,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将本堂课所涉及的新旧知识点集中成若干个小问题,在教授新课程前提出启发学生积极地去看书思考,去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提问题才会动脑筋,会动脑筋才会提问题。在这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学习兴趣更加高涨、思维更加活跃、知识更加巩固、记忆更加深刻。
(三)运用实例教学法
实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实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实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注重灌输知识、机械静态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学习氛围,在教学中,笔者精心挑选实例,明确提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操作技能,以案例带动知识点,从典型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典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具体做法是通过具体实例提出任务,将任务分解到每次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常常采用互动方式,即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让学生采用其他方式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课堂上每介绍一个任务后,都要首先让学生上机去模仿着实现,然后再要求他们采用自己的解决方案来完成任务。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收效非常明显。
(四)注重实践环节
对网页设计课程来说,理论学习和上机要两手抓,两方面都要抓紧。实验课不能流于形式,让学生照抄照搬,必须给学生思考、创新的启迪,训练其实践能力;实践课要生动活泼,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苦苦思索之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眼睛一亮,豁然开朗的乐趣。这样得来的记忆是久久难忘的。笔者在进行每一部分的教学的时候,都配有相应的学生上机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对于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集中提示、讲解、演示以增加学生的印象,并及时检查总结学生上机实践的完成情况。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2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笔者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了“问题情境”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精心选择教学材料,为“问题情境”创设奠定基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为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而又应有所拓展和延伸。
问题情境可用于新授课,从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的高潮。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因为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所以在学习网页制作的开始,我引导学生去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许多优秀的网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资料。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资料,使学生进行一个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针对性的学习解决问题。而且经过几次对学生的引导,学生就逐渐养成了通过查找观察优秀网页——思考分析——发现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当然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还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再通过不断的观察——将问题分解细化——逐一解决,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样交替循环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不断进步提高的起点是观察,发现问题是关键。
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还要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选择的材料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选择教学材料时应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难点,选择的材料应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重点、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2选择的材料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
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在选择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时,切忌教条、僵化、语录式的材料,那种空洞、说教式的材料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反感甚至排斥。应选择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素材。
2.巧妙安排教学结构,为问题情境创设选择良好的时机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教学的各个环节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创设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整体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又要创设问题情境,沟通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思维,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因此要巧妙安排课堂教学结构,不失时机地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课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对于计算机这门学科,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真实、最直接、最好的问题情境。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
所以,我们就巧妙安排教学结构,将学习的新知识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excel时,通过建立班级通讯录学习建立和编辑excel表格,由学生采集身边的数据,分小组来完成。在学习powerpoint时,以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为题材制作演示文稿,学生积极搜集素材,兴趣浓厚……等等。
2.1要做到教学结构的整体性与关键性的统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尽可能集中到教学的关键点上,以此关键点为中心,组成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通过“问题链”实现课堂教学整体性与关键性的'统一。
以上这些“问题链”,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又打通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使整个课堂教学既能突破关键点,又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严谨性、整体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2.2要做到可行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力求让学生能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悟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而切忌设计出超越学生理解能力的“情境”过难、过高、过繁的情境会使学生对“情境”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同时,还要意识到“问题情境”创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环节,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思维的激活程度,在导入、新授、讨论、总结和练习等诸环节中有机地进行创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和学习兴趣,选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氛围活跃的时机,有机地创设问题情境。
3.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使问题情境创设收到良好的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
3.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根本上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往往能产生问题,但从问题的产生到提出,学生会受到各种因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制约都禁锢着学生,让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久之学生就会无疑可问,再也不能提出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民主的心理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3.2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要善于运用各种现代化媒体,拓宽教学思路,丰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缺乏思考,形成思维惰性,往往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机械,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思路狭隘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形象性。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以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3
目前,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工具的现代化教学设计已被人们熟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动画设计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视觉化、形象化。因此,计算机动画设计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专业的艺术修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动画设计过于重视技术的培养。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但对于有些学科,如若过分重视操作技术,则会导致学生发展不平衡,甚至缺少创造力和竞争力的缺失。
计算机动画设计的教育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发现美的能力,这是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因此,在教学中要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综合培养,缺一不可。
2.学生缺失专业的美术造型能力
大部分中职生选择专业比较盲目,因为没有美术基础,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高要求的美术造型能力会成为阻碍学生美术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好学生的美术基础,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缺少专业的教师队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教育的目标发生改变。动画设计教学要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职学校要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动画设计实践能力的全面人才。
但是,在目前的中职学校当中,盲目跟风已经成为了教育活动中的一大陋习,为了使学生的名誉度得到提升,想尽一切方法与各专家、教授取得联系,使其到学校进行计算机动画设计教学。但是,专家与教授的讲解以理念为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没有明显的作用,还会造成学校资金资源的浪费。
二、具体培养策略
创意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是在大脑中自由存在的模式。没有好创意就没有好作品。在计算机动画设计的教学中,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已逐渐普及,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智能化的教学环境,通过采用超文本、超媒体模式的信息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带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的能动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智能化的教学设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性思维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氛围。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在计算机动画设计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根据课堂内容安排课程,并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学生接受课堂知识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虑。例如,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在活跃的气氛下增加师生交流,并逐渐渗透本课堂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Flash软件完成动画设计的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计算机动画设计的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些难度适中、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抓住思考问题的主线,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适时安排一些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圣诞节的理解,设计一件有意义的动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作品的评论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受益良多。
3.完善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动画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该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根据专业特点,紧密结合计算机设计软件,做好课程设计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对关键帧动画制作的教学中,利用Flash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利用3DMAX中作关键帧的.动画制作,然后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软件之间的差异。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加深了解,领悟动画设计的基本原理。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不应把目光全部集中在专家与教授身上,应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联系相关的动画制作工作室,使其优秀员工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计算机动画设计的实践讨论,还可以聘请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到学校兼任辅导教师。这样,学生可以直接了解未来的工作内容,学习更高效的动画设计方法。有一定动画设计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动画设计方向,了解社会对于动画的需求,在学习当中找到新的研究切入点。如此,可以为中职学校节约大量资金,使其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一举两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优化教学形式。计算机动画设计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动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静则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思考、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学生的练习能力,计算设计教学就丧失了教学的意义。只练不讲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做好讲练的有效结合,改善教学方法。
总之,教师要善于抓住计算机动画设计教学的主旨,利用创意进行教学理论的优化与设计,活跃课堂氛围,优化课堂结构,建立和谐、自由的学习课堂,让学生自我发挥、自我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代表作,为以后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4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呈逐步向下的趋势,后进学生相对要多一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些学生学习一时跟不上,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智力才能。只要施以良好的教育,调动其积极性,后进学生是完全可以转化为优秀学生的。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体制。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课堂教学仍会是学校中的主要教学形式。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另外,职业学校面对更多的是专业课教学。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比如计算机课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面向就业教学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就变得不同了。
我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
一、在课堂上,恰当的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分解为一个个“任务”,而且这些“任务”具有可操作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这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要培养的并不是理论知识特别丰富的学生,而是偏重于培养能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而且计算机课程中有很多课本身就是操作多于理论,比如说: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网站建设、网页设计、平面设计等课。我们在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的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任务,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学习某一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自选图形和文本框的操作,我是这样设计的:
任务设计:你曾经迷路吗?你用什么办法找到目的地呢?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是很容易迷路的。人们为了防止迷路,会做些什么呢?一些人采用问路的方法,另一些人则使用地图。一天,你的新同学要到你家来玩,但他并不认识路,你的任务是为你的同学制作一张地图,帮助他找到你所在位置,并且还不会迷路。
计划执行:
1、开始计划:在开始使用电脑工作之前,认真设计你的地图是很重要的。为了设计制作的更好,可以把想法写在一张纸上,也可以先画下草图。
2、动手操作:仔细在你的地图上为每一个建筑和道路画上图标。调整位置使它们看起来像真实的街道一样;有些街道要比其它街道宽一些,可以调整线条的粗细和颜色,区分主要街道和较小的街道;画一些不同形状的标志来表示街道两边的建筑,为使每个标志显得更加醒目,可以采用不同的编辑技巧,并注意将每个标志都放在正确的位置;街道看起来是不是很乱?尝试调整文本和图标的位置、大小和方向;运用箭头制作一些地图符号,表示道路的方向;还愿意再做些改进,使地图看起来更漂亮些吗?或许可以添加上些剪贴画,如树、动物、人、公共汽车,或者是可以见到的东西……。
3、精益求精:再看看你制作的地图,每条街道都在正确的位置了吗?街道旁边的名称写对了吗?每个商店和建筑都在正确的街道旁边了吗?这样一张地图可以找到你家了吗?你还能再改进一下,让地图更容易明白吗?
4、能力拓展:怎么样使你的地图看起来更有趣一些?可以使用文本框介绍一下地图中比较有趣的东西和地方。
此项任务的设计不仅练习了软件的操作技能,并帮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建立与其同学的交往,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样也强调了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完成任务后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促使学生去接受新的任务。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的“软驱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的时候,如果单单用语言来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果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根据以往的教学来看,学生很难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尤其对软驱的内部结构更是很模糊,教学难度很大,针对以往教学效果不佳的特点,我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h动画,并通过3D技术把软驱的内部结构完全呈现出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把整节课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赋予软驱以灵魂,把软驱看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把软驱出故障看成生病,通过软驱到医院看病的经过,来讲解软驱故障的维修,软驱到医院看病的过程就是故障排除的过程。精彩地讲解、立体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一个精彩的故事读完了,我们的课程也结束了,学生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其结果是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个性发展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计算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与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时,为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在讲解“画图”这一节时,我设计了“校服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并把这一节课的教学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讲授该课时,学生能够容易地观看到他人的作品。并通过学习和互相评价受到启发,进而完成自己的研究。这样把个性化发展和协作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突出共性,发展个性,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四、重复知识、培养能力
重复知识的训练,目的是通过练习,以反复运用为手段,将新知识的应用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形成习惯。当前在职业学校里,学生不用面临升学的压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没有动力,知识与技能掌握的很不牢靠,以至于在毕业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原来什么都不会。与其到时后悔,不如珍惜现在。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牢牢的掌握所学知识。那么重复知识的训练将是一个好的途径。但是在重复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能力的培养。例如,表格是网页设计时经常用到的.元素,在图文混排时可以利用它来固定网页元素,在学习框架网页时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电子图书,在学习表单知识时可以利用它来美化表单。那么,在讲这些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复的让学生重温表格的使用,重复表格操作的练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表格运用方面的知识得到巩固与加深,提高网页设计的能力。
五、用心关爱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因此我们在重点强调课堂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上不能轻易批评学生,更不能动辄就向学生发火,在职专教学中这是最不可取的。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要做到适当、适度,而且还应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点小错,这时我们应该很自然地面对,不应有意回避。
作为老师,关心学生是我们应有的职责和义务。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去教育学生,要用真诚的爱去感化他们。我们要留意那些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们或许经济条件不好,或许性格孤僻,或许是因为某事而受到了伤害。我们要用心去和他们交谈,让他们转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总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的侧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心关爱学生,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改革,对于昨天的教师、今天的教师、明天的教师都不失为一种挑战。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更多的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形成学习动机。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发掘学生的精彩,这是教师用真情培育学生的艰辛过程,也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更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中职计算机教学设计5
一、计算机平面设计优于传统平面设计
计算机使平面设计有了与传统制作所不同的新的工作流程。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只要有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我们便可以开始工作。例如,在传统工作方式中我们绘制图纸中的一个圆角矩形需要纸、笔、圆规、尺子、颜料等,而今有了计算机,我们便可以在Photoshop软件里或Coreldraw软件里进行操作,选择“圆角矩形工具”设置倒角的半径轻松地画出一个圆角矩形来!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平面设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平面设计的工作效率。传统的平面设计需要设计、打稿、上色等工序,绘制一张海报要很长一段时间。如今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使一个平面设计作品的出稿速度是原来的几倍。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
1、注重传统设计能力及审美的培养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的学校过分夸大了计算机设计软件的作用,认为计算机平面设计就学习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等设计软件。认为只要学好了这些设计软件的命令操作,就可以从事平面设计了。结合我10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这样的观点是片面的。计算机并不是万能的,他只是实现人的想法的工具。就如语言是表达人思维的工具,但表达人思维的语言有很多种。平面设计是一个人脑的思维过程,计算机只是起辅助作用,与传统的手绘一样只是人表达自己思维的一个方法,真正的设计要靠人脑来完成的。所以基本的设计能力、美学的鉴赏能力是完成优秀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作品的基础,是设计思维的灵魂,否则设计出来的东西便是空洞的,禁不起推敲的。
2、打好平面设计基础
有了良好的审美,还要学会如何用软件,如何用计算机排版、拼版、制版,但是学生仅仅学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创意培养就要让学生主动去想、去做。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说明“教”学生“学”,是为了学生“学”后能“做”,但是,学生要能“做”,就必须会“想”,因为思想决定行为,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就要知道“想”做什么,“想”用什么方法做,“想”怎么做最好,让学生“想”是计算机平面设计课教学中学生创意培养的基本条件,如果课堂只是把知识、技能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是无法达到培养设计意识的目的的。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基础。
3、创造积极的互动教学环境
平面设计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新设学科,教师不能采用重理论、轻实例的教学方法,如果站在传统的黑板上归纳“一二三”,必然会使学生觉得无味,不知所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实例教学性,创设积极的`互动课堂。
三、重视场地的要求与此同实训作业的设计
1、学校应该重视实训场地的要求
我校计算机专业北软学生,每年会到实训基地亲身感受实训中的快乐,这比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更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这样更能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北软基地老师的实战培训,学生能独立地完成一个项目,这样学生的成就感也会大大增强,实训作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生活与心态,与社会中的企业案例接轨。这样才能设计出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实用性强的实训作业。
2、实训作业要有短期的作业和长期的作业之分
短期作业是一些模仿性练习实例,突出技能的训练实例。例如,学习设计软件各个工具的练习的实训作业,或者学习图片的简单处理的实训作业等。实训的长期作业是学生自主探索模仿性的练习,在已经掌握一定技能和设计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地模仿设计作品,完成带有项目性质的作业,能让学生长时间处于一种构思设计状态。例如,实训作业《××公司网站LOGO设计》。
计算机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一分为二的,它给设计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计算机平面设计并不是万能的。平面设计应该把创意、技术、艺术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操作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创作出更新、更好的平面设计作品。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
学习环境: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从做中学”、“从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循环进行的项目—反思的过程,学生主要是通过交流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项目、反思来获得学习的。3.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的掌握,对学生利用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对其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学的目标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在项目学习中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小组学习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是在学生的相互协作中完成的。因此,项目学习教学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通过适当的问题或情景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互助来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更注重团队的合作能力,所以项目学习教学设计要强调团队合作,要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既能发展智力、训练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最终获得全方位的发展。6.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项目学习是就特定的问题,在特定的情境下开展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交往中的情感因素,设法营造融洽、平等、宽松、合作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项目热情。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互敬互爱,通过项目学习过程,加深彼此的情感,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营造融洽合作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并分析项目
这是项目学习课堂实施过程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只是简单分析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而不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需要的知识储备交给学生,这些需要学生在项目学习循环阶段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这也是项目学习的一个特点。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是一门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课程,所以,在提出问题时,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创设学习情境,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项目学习中。
2、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项目学习过程的基本单位,组建学习小组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整个项目学习实施过程的行动学习循环阶段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学习小组的组建对项目学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习小组的组建本着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既要考虑到小组的整体水平、小组成员的和谐共处,还要顾及到小组成员个人的发展,每组成员以5-7人为宜。所以,在组建学习小组阶段,教师就要以教学设计中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为依据,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组建水平相当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启发、互教互学,共同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实施过程的核心阶段,也是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区别于分组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其他教学模式的重点阶段。项目学习由制定小组项目方案、实施小组项目方案、阶段性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以及评估改进(反思)四个循环的学习环节组成。循环的次数要由问题的解决情况来决定,如果第一次项目方案就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就只需一次循环即可;如果第一次项目方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需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并进行第二次循环,依此类推,直至解决问题为止。在整个项目学习阶段,教师作为辅导者要参与到项目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在学生遇到普遍性问题时给予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即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1).制定小组项目方案
在明确学习问题、组建学习小组后,小组成员便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详细分析学习问题,研究并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详细分工。小组项目方案要包括解决问题的思路、小组成员的分工以及学习目标等。通过制定小组项目方案的过程,可以促进小组成员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帮助小组成员获得新的认知,为下一步的项目奠定相应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小组的项目方案,如果学生的解决方案存在较大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并与学生一起研究新的学习方案。当然,我们也不倡导教师提供给学生完全适当的项目方案,我们还是希望项目方案存在适当的问题,希望学生通过存在的问题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收获。(2).实施小组项目方案
实施小组项目方案实际上属于实践阶段,即学生将小组项目方案付诸于项目的过程。由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操作性比较强,因此,在实施小组项目方案时,重点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操作技能与学习经验来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知识、技能的储备)与合作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各项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最好的教师就是学习者自己的经验。在实施小组项目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的直接体验进行概括、判断,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并逐步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获得了新的学习。而且这种学习可以在学生的内心形成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知识的记忆和保持。
在小组项目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指导,适当帮助学生解决所面临的但不支持教师一一讲解,而是希望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学习思路和方法,最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项目、研究来解决问题。
(3).阶段性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 在学生基本完成第一次的项目方案时,由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情况或相关作品,并对本小组的研究思路进行简要阐述。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达到小组间知识、技能、经验和方案的交流,使学生获得新的学习,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同时让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感觉,这样既注重了问题的解决,也强调了学生个人的发展,体现了项目学习的特性。(4).反思与改进
评估改进与反思是项目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学生可以从经验中获得学习,但如果不经过对实践经验的反思,而只是简单地积累经验,则并不能保证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通过阶段性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学生要对各小组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评价,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结合评价情况,反思自己的本阶段的研究过程,对从共享的经验中获得的隐性知识进行外化、内化和组合,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结构化,最终找出本小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急待解决的新的问题,以便制定新的小组项目方案,获得更多的、新的学习。在评估改进与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力给予各个小组较多的肯定评价和适当的改进意见,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4、展示作品及交流
此处的总结反思阶段不同于项目学习阶段的评估改进(反思)环节,它是对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总结反思,是对问题解决结果的反思,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先由学生总结小组的项目过程,谈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其他方面的收获,然后由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包括总结小组的学习情况、合作情况、问题的解决情况等,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对解决问题所需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强调、点拨,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5、形成评价
形成评价即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仅凭一张试卷简单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本着新课改所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要突出评价的激励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总之,评价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利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极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进而让评价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评价方式更要多样、灵活。要利用知识性评价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活动或完成任务过程中知道了什么、能够做什么,都有什么样的表现;利用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和态度的变化,并将评价与教学结果、课程内容整合到一起。当然这些评价既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同伴评价、教师评价或常规标准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