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大全五篇]

时间:2021-02-03 02:4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

第一篇: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欢迎查阅。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1

从前有个人,他非常想穿一件皮袍,同时又最爱吃精美的佳肴。他整天都羡慕别人有华丽的狐皮大衣,梦想着自己也有一件这种价值千金的大衣。可是他没有钱去买这样昂贵的狐皮大衣。怎么办呢?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去找狐狸商量,请它们献出它们的皮。

他在野地里转悠,碰到了一只狐狸,他便十分亲热地对它说:“可爱的狐狸,你身上的皮实在漂亮。可是在你们狐狸圈内,有谁又会欣赏你漂亮的皮呢?这样好的皮放在你身上实在太可惜,你不如把皮献给我,你再随便披一件什么皮就可以了。”

他的话刚一说完,狐狸吓得直吐舌头,转身就窜进山里去了。

这个人没得到狐皮,回到家里又想起了精美的佳肴。他恨不得马上做一桌整猪整羊的佳肴,先用来祭祀,然后自己把佳肴吃掉。可是他没有钱去买猪、买羊。于是,他又一转念,跑到外面去寻羊。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羊,便立即对羊说:“我现在正打算做一桌上好的酒菜,请你为我献上你身上的肉。”

他的话还没说完,羊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飞也似的逃进树林里去躲起来了。

这个人要狐献皮、要羊献肉的事情在狐狸群和羊群中传开了,它们都远远地躲开了他。五年过去了,这个人没有弄到一只祭祀用的羊;十年过去了,他没有做成一件梦寐以求的狐皮大衣。因为这个人要想得到这些东西的办法太愚蠢了。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2

从前,有个叫公孙仪的人,非常善于弹琴。从他的琴声中能听得出泉水涓涓,也能听得出大海的怒涛,能听得出秋虫唧唧的低鸣,也能听得出小鸟婉转的歌唱。曲调欢乐的时候,会让人禁不住眉开眼笑,曲调悲哀的时候,能使人心酸不已,跟着琴声呜咽。凡是听过他弹琴的人,没有不被他的琴声打动的。

一次,公孙仪弹琴的时候,看到有几头牛在不远处吃草,不由得突发奇想:“我的琴声,听了的人都说好,牛会不会也觉得好呢?且让我来试一试。”

这样想着,公孙仪就坐到牛旁边,使出浑身的解数,弹了一首名叫《清角》的拿手曲子。这琴声果然美妙极了,任何人听了都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慨。可是那些牛还是静静地低着头吃它们的草,丝毫没有反应,就好像它们从来不曾听到过什么一样。

公孙仪想了想,又重新弹起琴来。这一次曲调变了,音不成音、调不成调,听上去实在糟糕,很像是一群蚊虹扇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中间似乎还间杂有一头小牛“哞(mou)哞”的叫声。

这回牛总算有了反应了,纷纷竖起耳朵、甩着尾巴,迈着细密的小步子走来走去地倾听着琴声。

牛终于听懂了公孙仪的琴声,那是因为这声音接近于它所熟悉的东西。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地研究解决方法。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3

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盛行斗鸡。举国上下不乏斗鸡爱好者。其中最酷爱此项活动的莫过于齐王。王宫内养了不少斗鸡,他为了取得胜利,专门派人到纪国雇请出生于驯养斗鸡世家的纪渻(sheng)子。

纪渻子是驯养斗鸡的高手,有一套祖传的方法,齐王是斗鸡迷,把纪渻子雇来10天后便召见他,询问斗鸡的搏斗功夫驯出来没有。

纪渻子禀告齐王说:“还没有。它近期表现为内心空虚而神态高傲,模样盛气凌人。”齐王知道这种精神状态是浮躁的表现。还没到火候。

又过了10天,齐王心里憋得不耐烦了,传旨纪渻子汇报驯养情况。谁知纪渻子说仍没驯成熟。眼下斗鸡听到其他鸡的啼声,看到鸡的影子仅只有反应。他劝齐王再等段时间,如果急于求成,会前功尽弃。

齐王听了他的劝,又熬过了10天,不见驯鸡的消息,心中十分窝火,派人把纪渻子抓进宫殿。不等齐王发问,纪渻子说:“差不多了,驯养已到关键阶段,斗鸡目前的目光过于敏锐,虽有斗志,但心中充满着傲气和怒气……”齐王打断他的汇报,问他现在能不能参战。

纪渻子果断地否定说:“不行!”

齐王发怒地喝道:“我宰了你,我不能再等待了!”

“大王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同意去参战,斗鸡此时参斗,难操胜券。”

听纪渻子如此回答,齐王认为驯养师是个诚实而又勇敢的人,遂收回成令,让他继续驯养。

纪渻子走后,齐王在期盼中又苦苦的熬了10天。齐王不等纪渻子进宫,带领一班随从径直到驯养场。此次齐王作好了要么交斗鸡,要么交人头的决定。

在鸡场,纪渻子迎见齐王:“差不多了!”

皇上听毕问他:“可以参斗?”

“完全可以。”纪渻子肯定地回答,“现今斗鸡虽遇挑战者向它鸣叫,仍神色自若,视而无见,毫无反应。看上去像一只木鸡。”

齐王转怒为喜,亲自看见斗鸡,只见它昂首挺胸,精神安定专一,不惊不动。连连叫绝:“好鸡,好鸡!”喜不自胜。他令人把挑战鸡引到斗鸡面前,这些鸡一看见纪渻子驯养的斗鸡望而却步,腿都吓软了,转身便逃。胆大的与它斗不了几个回合,纷纷狼狈逃窜。

真正有本领和才能者,都能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驯养斗鸡的大师重视精神品质的修炼,反映出他的德才观。这个寓言启示人们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器。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4

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弱小的鲁国。

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决一死战,便亲自率领军队前往应战。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叫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鲁庄公见他智勇双全,深谋远虑,就同意他一同参加战斗。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准备大战一场。齐军仗着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但曹刿仍然按兵不动。

齐军三次准备进攻,都不见鲁军应战,士气大减,非常疲惫,情绪顿时低落下去,认为鲁军不会再打了,士兵们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

这时,曹刿当机立断,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下令反攻!”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雨点般的战鼓声,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还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甲,四处溃逃。

战争胜利后,鲁庄公疑惑地问曹刿:“为何要在第三次击鼓后,我军才可以进攻敌军?”

曹刿解释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旺;第二通鼓,士气已经减退了一些;到第三通鼓,士气已经泄没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士兵却鼓足士气,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那当然能取胜啦!”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看见他们逃亡时的车轮轨迹很混乱,而且战旗也倒了,说明是仓皇逃窜,没有预先埋伏兵力,我这才放心追击。”

鲁庄公听完这番解释后,恍然大悟,连连称赞曹刿想得周到。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5

余桃啖君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讲的是卫灵公和弥子瑕的故事:

说当时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还很受卫灵公宠爱。

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卫灵公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

又一次,弥子瑕陪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卫灵公笑着说:“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

等过了几年后,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宠爱,一次无意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脱口而出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

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只在于卫灵公不喜欢他了…

所以后世便用“余桃啖君”来比喻爱憎喜怒无常。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6

牛衣对泣的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说的是西汉时的王章家里非常贫穷,年轻时在京城长安求学,与妻子住在一起,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有一次,他生病,没有被子,只好盖用乱麻和草编织的像蓑衣一类的东西。这是当时给牛御寒用的,人们称它为“牛衣”。

王章在牛衣里,冷得浑身发抖。王章以为自己快死了,哭泣着对妻子说:“我的病很重,连盖的被子都没有。看来我就要死去,我们就此诀别吧!”

妻子听了怒气冲冲地斥责他说:“仲卿!你倒是说说,京师朝廷中的那班贵人,他们的学问谁及得上你?现在你贫病交迫,不自己发奋,振作精神,却反而哭泣,多没出息呀!”

王章听了这席话,不禁暗自惭愧。病愈后,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了有用之才。

后来遂用“牛衣对泣”等谓夫妻共守贫穷,或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

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

第二篇:五年级成语故事

五年级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了祖宗之后,便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参加的人不少,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再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还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么?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 他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深刻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时不我待

一位年轻人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成了一位富翁。他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赚钱上,牺牲掉了很多和家人共处的时光。他有了钱之后,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但是从他住进别墅的那天起,几乎每天下班回来,他都看见有个人从他的花园里扛走一只箱子,装上卡车拉走。

他每次都想要阻止那个人,但是,那个人的行动很迅速,总是在他还来不及叫喊时,就已经走掉了。有一天,他终于决定开车去追,他一路跟踪那辆卡车,那辆卡车走得很慢,丝毫不像是要逃跑的样子,最后停在城郊的峡谷旁。

那个搬箱子的陌生人停了车,把箱子卸下来扔进了山谷。富翁颇为好奇,于是下车去看。他发现山谷里已经堆满了箱子,规格式样都差不多。富翁觉得很奇怪,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家里有这么多一模一样的箱子,而且也不知道这个人把箱子运来这里做什么。

他走过去问那个陌生人:“刚才我看见你从我家扛走一只箱子,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这一堆箱子又是干什么用的?你为什么把他们仍在山谷里?”然后,他自言自语地说:

“好像我们家没有这么多这样的箱子,你到底从哪里找到它们的?”

那人打量了他一番,微微一笑说:“你家还有许多箱子要运走,你不知道?这些箱子都是你虚度的日子。”

富翁觉得奇怪:“什么日子?” “你虚度的日子。”

“我虚度的日子?怎么会!我每一天都忙着赚钱,为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我没有虚度过任何一天。”富翁不相信地说。

“不,这就是你虚度的日子、你白白浪费掉的年华。你认为自己把所有的时间花在赚钱上就是没有虚度时光吗?你朝夕盼望美好的时光,但美好时光到来后,你又干了些什么呢?你瞧,它们个个完美无缺,根本没有用,不过现在,你想用也来不及了。”

富翁走过来,顺手打开了第一只箱子。他想看看哪些日子被自己虚度了。那个箱子里有一条秋日的道路,他的未婚妻独自一人踏着落叶慢慢走着,眼神落寞孤单。

他打开第二只箱子,里面是一间病房。他的老母亲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似乎是支撑着等他回去。

他打开第三只箱子,里面是他老家的房子。他的老父亲站在大门口,眼巴巴的望着他回家的方向,唉声叹气。

富翁感到一阵心酸,他不顾一切地抓住那个陌生人说:“先生,请你让我取回这三只箱子,我求求您。我有钱,您要多少都行。只要您肯让我取回这三只箱子,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陌生人遗憾地摇头,说:“不行了,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我们的时间会在不知不觉间过去,所以,人生总有很多事在你不经意间成为永久的遗憾。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善用时间来提高生命的密度,这样,才能提高人生的质量,扩充我们有限的生命内涵。善用时间,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实际上,就是为我们的人生增加更多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善用时间,就是善待生命。

鞭长莫及

“鞭长莫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意是说,马鞭子虽然长,但是不能打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应该用的地方。后来比喻虽然愿意去做,但是力量达不到。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

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这句话,后来简缩为成语“鞭长奠及”,比喻力量达不到。

冰山难靠

“冰山难靠”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依靠别人权势不能长久。

这个成语来源于《资治通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唐玄宗李隆基特别宠爱杨玉环,封她为贵妃。这下杨家便鸡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杨国忠也官运亨通做了宰相,还兼领四十余个使官,大权在握,朝廷选任官吏都在他家里私下决定。

当时,陕西有一个进士,名叫张彖(tuan)没有机会作官。他的朋友们都劝他去拜见杨国忠,那样立刻就能升官发财。可是他始终不去,反倒对劝他的朋友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泰山一样稳固,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将来天下有了**,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

不久,安禄山起兵叛乱,攻下京城长安,杨国忠随同唐玄宗逃往四川,在马嵬驿,被士兵杀死。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家这座靠山果然塌倒了。

别有天地

“别有天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另有一种境界。也形容风景引人入胜。

这个成语来源于《李太白全集.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yao远望)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字太白,自号背莲居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因罪迁居西域,出生在碎叶(今独联体境内),在绵州(今四川绵阳)的青莲乡长大。

李白年轻的时候,爱好剑术,轻财仗义,善于作诗。25岁那年,他身佩宝剑,辞别亲人,离开故乡,出外远游。几年间,漫游了现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的许多地方。他才能出众,抱负远大,渴望参加政治活动,但是在黑暗的官场里,他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十多年没有结果。

四十一岁那一年,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见,他的才能在京中轰动一时。但当时的唐玄宗是个一心追求享乐的“太平天子”,国家政务操纵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但李白性情孤傲,在皇帝和权贵面前没有丝毫媚态,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诽谤,逐渐不受唐玄宗信任。

当李白看清唐玄宗确实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后,他担心会因小人的诽谤而遭祸害,就自动要求离开朝廷。在长安的三年生活中,他认清了现实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腐败,写出了许多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篇。

离开长安之后,李白又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活。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他产生了求仙访道的想法,希望摆脱丑恶的现实追求美好生活。《山中问答》就是他写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诗,诗意是这样的:有人问我为什么栖宿在碧山,我微笑着没有回答,心中自在悠闲。且看那桃花随着流水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这里另有一种境界,不同于黑暗、污浊的人间。

别开生面

“别开生面”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格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唐代著名的画家曹霸,擅长于画人物和马。他的名声传到京城长安,连深居宫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玄宗经常召他进兴庆宫,命他当场作画,并时常给于丰厚的赏赐。由于曹霸受到皇帝的宠幸,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和官府人家,都以藏有他的画为荣。大家不惜以很高的价钱,来收购他的墨迹。

长安北面的太极宫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烟阁。阁内四壁上绘有唐朝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肖像。这些肖像,是七十多年前著名画家阎之本画的。由于年代已久,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现在大部分已经剥落,不仅失去了当年的风采,有的甚至难以辨认。为此,玄宗把曹霸召来,要他重新画过。

要重画功臣肖像谈何容易。曹霸阅读了大量史,料对照已经暗淡模糊的功臣肖像,仔细琢磨,精心构思,然后挥笔绘制。不久,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重放光彩,并且以崭新的风格展现在人们面前。

曹霸既擅长于画人物,又擅长于画马。一次,玄宗传曹霸进宫,当场叫人把他最喜爱的一匹叫玉花骢(cong)的名马牵来,命曹霸为它作画。

曹霸叫侍从把一幅巨大的白绢裱糊在殿壁上,同时对玉花骢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观察,然后转过身,飞快地挥舞墨笔。不多久,威武神骏的玉花骢就展现在白绢上。玄宗越看越满意,马上叫侍从取来许多金帛赏赐给曹霸,并且封他为左武卫将军。

但是好景不长,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后,爱好声色,奢侈荒淫,长期不理政事,曹霸也越来越少被召进宫去作画。后来他又因一件小事获罪,被削去官职,降为平民,只得离开长安。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玄宗逃往四川。曹霸也流落到成都,靠在街头替路人画像过活,晚境极其凄凉。

一次,著名的诗人杜甫来到成都,在朋友家里看到曹霸画的《九马图》,得知这位名噪

一时的画家也在成都,便马上去寻访。几经打听,终于在街头找到了曹霸。

杜甫了解了曹霸的身世和遭遇后,非常同情和感慨,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中有这样两句:“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凌烟阁中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鲜艳夺目的色泽,亏得你左武卫将军下笔使它们重放光彩。

标新立异

“标新立异”这则成语的意思原指独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来多指提出新奇的主张,创造新奇的式样;有时带贬义,指另搞一套。

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阳白马寺同太常护国将军冯怀一起聊天,谈到《逍遥游》,支道林说出了一种新的道理,大大高于郭象、向秀的解释,树立了一种新的见解,超出当时许多著名学者的认识。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见解,都是那些著名学者苦苦搜求思索没有能够解决的。后来人们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见来解释《逍遥游》

这则故事中的“标新”和“立异”,组成了成语“标新立异”。

包藏祸心

“包藏祸心”这则成语的“祸心”是指害人之心。形容怀着害人的念头。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昭公元年》,子羽曰:“小国无罪,持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公元前541年,楚国的公子围在副手伍举的陪同下带了许多兵马到郑国去迎亲。原来,郑国是个小国,楚国是个大国,郑国与楚国交好,以便靠它的力量与别的诸侯国抗衡。为此,大夫公孙段把女儿嫁给楚国的公子围。

执政大夫子产见公子围带了许多兵马来迎亲,担心他乘机侵袭,便不让公子围等住进城里的馆舍,并派子羽对公子围说:“敝都的馆舍狭小,容纳不下您这么多的随从,请就住在城外,并举行迎亲仪式吧。”

公子围很不满意,命太宰伯州犁对子羽说:“承蒙贵君赐给敝君大夫恩惠,把贵君大夫的女儿嫁给敝君的大夫作妻子。敝国这次迎亲极为隆重,出发前摆了宴席,在宗庙中进行了祭告。如果在野外举行迎亲仪式,是把贵君的恩惠赐到草丛里去了,我们就欺骗了先君,不能再当大臣,也不能回去了。请大夫再考虑一下。”

子羽说:“我们郑国国家小,但国小并没有罪过,倒是依靠大国而不设防备,那才是罪过。我们本想通过联姻使自己得到安宁,而楚国作为大国却怀着害人之心来打我们弱小的郑国的主意,这是行不通的。”

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谱》.....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

半辅陛下致太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百折不挠

“百折不挠”这则成语的挠是弯曲,比喻屈服。意思是无论遭受多少挫折都不动摇、不退缩、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品节刚毅。

这个成语来源于《蔡中郎集.太尉桥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桥玄,字公祖,乐汉睢阳(今河南商丘)人。他性情刚直,嫉恶如仇,敢于同坏人坏事斗争。

桥玄年轻的时候,在本县当功曹。有一次,豫州刺史周景来到睢阳,他向周景揭发了豫州“陈国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派他去查办。周景同意后,桥玄首先把羊昌的宾客全部抓起来,详细调查羊昌的罪行。

羊昌的靠山、当朝大将军梁翼知道这个消息,派人飞马传来檄文搭救羊昌,周景也接到圣旨,要他召回桥玄。桥玄退还檄文,更加抓紧办案,终于使羊昌受到惩罚。桥玄也由此出了名。

汉灵帝时,桥玄当上了尚书令,他掌握了太中大夫盖升仗着与灵帝有交情,在做南阳太守时大肆收受贿赂、搜括大量财富的事实,就向汉灵帝上奏,要求罢免盖升,抄没他搜括来的财产。汉灵帝不但不查办盖升,反而升了盖升的官。桥玄于是托病辞职,回了老家。

桥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十岁的小儿子在门口玩,突然有三个强盗劫持了孩子,冲到楼上,向桥玄勒索财物。消息传开,校尉阳球向河南府尹、洛阳县令带兵包围了桥玄的家。

阳球等怕动手时伤了孩子,不敢进攻,桥玄大声喝道:“强盗无法无天,难道能为了我的孩子而放纵这些恶贼吗!”

他催促阳球等发动进攻,杀死了强盗,他的小儿子也因此丧生。

桥玄死时,家里没有什么遗产,殡葬也非常简单,他坚毅果断、勇往直前的精神,受到

人们的赞扬。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在《太尉桥玄碑》中说:“他的性情严肃,嫉恨奢华,崇尚俭朴,有百折不挠、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改变自己的意志的气概。”

百丈竿头

“百丈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尺竿头”。比喻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要继续努力,不断攀登高峰。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ji)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罕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成语故事:别有天地

“别有天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另有一种境界。也形容风景引人入胜。

这个成语来源于《李太白全集.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yao远望)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字太白,自号背莲居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因罪迁居西域,出生在碎叶(今独联体境内),在绵州(今四川绵阳)的青莲乡长大。

李白年轻的时候,爱好剑术,轻财仗义,善于作诗。25岁那年,他身佩宝剑,辞别亲人,离开故乡,出外远游。几年间,漫游了现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的许多地方。他才能出众,抱负远大,渴望参加政治活动,但是在黑暗的官场里,他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十多年没有结果。

四十一岁那一年,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见,他的才能在京中轰动一时。但当时的唐玄宗是个一心追求享乐的“太平天子”,国家政务操纵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但李白性情孤傲,在皇帝和权贵面前没有丝毫媚态,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诽谤,逐渐不受唐玄宗信任。

当李白看清唐玄宗确实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后,他担心会因小人的诽谤而遭祸害,就自动要求离开朝廷。在长安的三年生活中,他认清了现实的黑暗和统治者的腐败,写出了许多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诗篇。

离开长安之后,李白又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活。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他产生了求仙访道的想法,希望摆脱丑恶的现实追求美好生活。《山中问答》就是他写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诗,诗意是这样的:有人问我为什么栖宿在碧山,我微笑着没有回答,心中自在悠闲。且看那桃花随着流水自由自在地飘向远方,这里另有一种境界,不同于黑暗、污浊的人间。

成语故事: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谱》.....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成语故事:白面书生

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沈庆之。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有一天,皇帝想要向北边扩展领土,沈庆之知道了,就极力阻止皇帝:「大王,这件事万万不可,您还记得以前几位将军向北边扩展领土失败的事吧!大王...」 沈庆之不停地劝皇帝,皇帝觉得很烦,就对沈庆之说:「我不想听了,我叫别人来跟你说!」

皇帝就找了左右两个文官来和沈庆之争辩,沈庆之无奈地对皇帝说:「大王,治理国家就像治理家一样,要讨论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工人,要问织布的事就要找织布的婢女。现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国家,却去找两个从来没打过仗的〝白面书生〞来商量,这场仗怎么会成功呢?」

皇帝不耐烦地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决定的事是不会再改变了!」皇帝没有采纳沈庆之的意见,最后当然打了个大败仗回来!

后来,大家就用沈庆之说的“白面书生”用来形容年轻没有经验的读书人,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不晓得实际应付事情的方法。

成语故事:白头如新

“白头如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虽是白头之交,却并不知己,形容交情不深。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西汉时期,邹阳有一次因为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进监牢,准备处死。邹阳十分激愤,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了一封信,信中列举事实说明:“待人真诚就不会被人怀疑,纯粹是一句空话。”

他写道:“荆轲冒死为燕太子丹去行刺秦始皇,可是太子丹还一度怀疑他胆小畏惧,不敢立即出发。卞和将宝玉献给楚王,可是楚王硬说他犯了欺君之罪,下令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力辅助秦始皇执政,使秦国富强,结果被秦二世处死。所以谚语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双方互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辈子,头发都白了,也还是像刚认识时一样;真正相互了解,即使是初交,也会像老朋友一样。”

梁孝王读了邹阳的信后,很受感动,立即把他释放,并做为贵宾接待。

成语故事:博士买驴

“博士买驴”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讽刺讲话,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这个成语来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氏。”

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著成一部《颜氏家训》。

在《颜氏家训》的《勉学》篇中,记载了一则博士买驴的笑话,这是他到邺城去办事时听到的。

当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头驴子死了,就到市场上去买一头。双方讲好价后,博士要卖驴的写一份凭据。卖驴的表示自己不识字,请博士代写,博士马上答应。

卖驴的当即借来笔墨纸砚,博士马上书写起来。他写得非常认真,过了好长时间,三张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写成。卖驴的请博士念给他听,博士干咳了一声,就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过路人都围上来听。

过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凭据。卖驴的听后,不理解地问他说:“先生写了满满三张纸,怎么连个驴字也没有呀?其实,只要写上某月某日我卖给你一头驴子,收了你多少钱,也就完了,为什么唠唠叨叨地写这么多呢?”

在旁观看的人听了,都哄笑起来。这件事传开后,有人编了几句讽刺性的谚语:“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

成语故事: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常用来怒斥无耻之徒。

这个成语来源于《欧阳文忠集.与高司谏书》,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北宋时期的欧阳修,是一位有多方面才能的学者。他既是散文家、诗人,又是史学家、经学家、目录学家和金石学家。他四岁丧父,从小生活非常贫困,母亲无力送他上学,只是以荻草枝儿作笔、以沙滩为纸教他识字。

十岁后,欧阳修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读到特别喜爱的书,就从头到尾抄下来。他的记忆力很强,有时书还未抄完,他就能够背诵了。

二十二岁那年,欧阳修参加进士科考。连考三次,都获得第一名。第二年他复试录取后,被派到西京任留守推官,当地方行政长官的助手,从此他开始了官场生活。

不久,欧阳修卷入了一场政治革新与反革新的斗争中去。当时,各地不断发生农民起义,北方又有西夏入侵,朝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担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上书宋仁宗,提出革除弊政的十项措施,还指出宰相吕夷简任意超格提拔官吏、滥用私人等情况。为此,他遭到以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的攻击和抵毁。

在这之后,在吕夷简等的诬蔑下,范仲淹受到降职处分,被贬到外地去做官。欧阳修等人却同情范仲淹,为他鸣不平。

当时,有个名叫高若纳的谏官,不仅不主持公道,反而和吕夷简一鼻孔出气,伙同权奸诽谤贤士,认为范仲淹应当被斥逐。欧阳修对此十分愤怒,特地写了一封信给高若纳斥责他。信中说,昨天这个贬官,那个待罪,而你居然还有脸见众官员,大模大样地在朝中走进走出,并且称是谏官,简直是不知道人间有羞耻这回事了。这就是欧阳修的名篇《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的这封书信,触怒了高若纳和吕夷简一伙。他们立即采取报复行动,奏告仁宗,结果把欧阳修逐出京都,降职到外地去当县令。直到几年后朝廷重新起用范仲淹,欧阳修才同时被恢复原官,回到京都供职。

成语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成语故事:不拘一格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后来,人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简成“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办法。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

成语故事:有去无回

新年马上就要到了,鸡妈妈不知道为什么起了一个这样的念头:春节去给黄鼠狼拜拜年,说不定他以后就不会再吃我们鸡了。

于是鸡妈妈就对女儿红红说:“女儿啊!今年我去给黄鼠狼拜拜年,和他拉好关系,他就不会再吃我们鸡了。”红红附和着说:“好主意呀!我们出门再也不用担心了。妈妈,我们家正好有一盒阿胶,拿去送给黄鼠狼补补身子吧!”说完就箱子里头把那盒舍不得喝得阿胶拿了出来。鸡妈妈打扮了一会儿就出发了。

鸡妈妈走后,红红转念一想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劲。黄鼠狼?鸡?科学书上,老师说过他们是食物链上的一环——鸡被黄鼠狼吃。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狼行千里改不了吃鸡啊!

糟了!红红一拍翅膀,赶紧打电话给狗警长。红红说:“狗警长,我妈妈去给黄鼠狼拜年了,我怕她有危险,你赶快保护她,好吗?”狗警长说:“除暴安良,是我们的职责,汪汪(马上)。”狗警长驾着摩托车出发了。

鸡妈妈来到黄鼠狼家,她轻轻按响了门铃,一个粗鲁的声音传来:“谁呀?”鸡妈妈对黄鼠狼说:“黄先生啊,今年我来给你拜年了。”黄鼠狼那头听了,暗暗自喜:“这不是鸡给黄鼠狼拜年——有去无回吗?真是天上掉下个肥鸡!”黄鼠狼连忙打开门将鸡妈妈迎进来,迅速关上了门。鸡妈妈递上精心准备的礼品,满脸堆笑的说:“你以后不要再吃我们鸡了好吗?”黄鼠狼说:“好说,好说。”,并用笑迷迷的眼神看着他,鸡妈妈看了身上不自觉起了鸡皮疙瘩。坐了一会儿,鸡妈妈不自在地说:“时间不早了,我要回家了。”说完起身离开,当鸡妈妈转身的一刹那,黄鼠狼就拿绳子把她抓住了。鸡妈妈高呼“救命”,幸好狗警长感到,把黄鼠狼抓了个现行。黄鼠狼再狡猾也不敢狡辩,供认不讳。

鸡妈妈惊魂未定地回到家,见到红红说:“女儿,是你打电话给狗警长的吧?谢谢你了,我真不应该去。”红红说:“是啊,我们真不该对坏人怀有一丝幻想。”

成语故事:约法三章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 法。

释义 “约”,协商,议定。“章’,条目。临时议定三条法令。比喻以 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故事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 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 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 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 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 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 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 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 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

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成语故事:一问三不知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

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所以前来告急,敝国的君臣,正焦急地盼望齐军早日到达。如果再不行进,恐怕要来不及了。”

陈成子披着雨篷,拄着兵戈,焦急地站在山坡上指挥齐军过河。战马见了的舀滔的河水吓得嘶叫,他使用鞭子狠抽,硬逼它们过河,经过一番努力,齐军安全地渡过了淄水,准备与晋军交战。

晋军统帅苟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伯,便对左右的部将说:”我占卜过攻打郑国,却没有占卜过和齐国作战。他们的军队排列得非常整齐,我们恐怕打不过他们。”部将们也赞成他的看法,主张撤兵。苟瑶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文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掠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间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活,知道这是苟瑶编造出来的说言,十分生气他说:“欺压别人的人绝没有好下场:像苟瑶这样的人难道能够长久吗?”齐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严肃他说:

“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苟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计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不碰壁呢?”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成语故事:土崩瓦解

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蒲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失而射,傍栽而战。武王左操黄戟,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

走,遂土崩而下。

释义: “崩”,倒塌。“解”破裂。像泥土倒塌瓦片破裂。比喻彻底垮台或溃败。故事: 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的疆土辽阔广袤,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从五岭以南的交趾,北至遥远的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士兵不下数万,但打起仗来,因为兵士不愿意为纣王战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边。商朝军队士气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权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当周武王左手擎着用黄金作装饰的大戟,右手节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挡地杀来时,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讷纣王军队的溃败,商纣王政权的垮台,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成语故事:天涯海角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成语故事: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 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释义 就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 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刘备说明来意,畅谈 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 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 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 师。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 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 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 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 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 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成语故事:口若悬河

出处: 《晋书·郭象传》王衍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释义: “悬河”,瀑布。讲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也比喻十分健谈。

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深刻的理解。

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中做了黄门待郎。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

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橡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第三篇:五年级成语故事

五年级成语故事(上)

1.豁然开朗

2.请君入瓮

4.闻鸡起舞

5.一字之师

7.三顾茅庐

8.鸿鹄之志

10.栩栩如生

11.毛遂自荐

13.太公钓鱼 14.指鹿为马

五年级成语故事(下)

1.不拘一格

2.邯郸学步

4.黄香孝亲

5.五子登科

7.孔融让梨

8.一箭双雕

10.视死如归

11.前车之鉴

13.青出于蓝 14.群策群力

3.打草惊蛇 6.孺子可教 9.忠言逆耳 12.专心致志 15.汗流浃背

3.孟母择邻 6.游刃有余 9.下笔成章 12.千载难逢 15.忍辱负重

1、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2.请君入瓮

【成语典故】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人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之事。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来俊臣接旨后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武皇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了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那日,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府上,两个人对饮喝酒。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看似请教地说道:“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对此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赐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将瓮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看,即便是再顽固的犯人,他也会受不了的,哪有不招供的道理呢?”来俊臣听后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 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3.打草惊蛇

南唐时,有个叫王鲁的县令,爱财如命。他经常贪污受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是当地最大的贪官,老百姓不敢把他怎么样。

有一年,县政俯的一个官员派遣几个小官到街上乱收税,不但收税而且打人。老百姓忍无可忍,写了一份状子,向县令王鲁状告官的贪污受贿罪行。

王鲁击鼓升堂,让衙役下状子,递了上来。王鲁说“本官一定能为你们做主。”他一看状子,惊呆了。原来状子上写的那些贪污的事情,几乎没有一件与他无关的,有些就是在他支持下干的。于是,他又急忙传话说“此案复杂,待我调查核实后再审理。你们回去吧!

王鲁感到大祸临头,急得团团转,心想:此案一调查,自己做的那些事就暴露出来了,好在状子在手中,决不能让上司知道。于是他提笔在案卷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说,你们虽然告的是我的属下,可我已经感觉地此事的严重,就像打草的时候,惊动了草地里的蛇一样。

王鲁压下了那个案子。后来,上级来调查情况,事情败露。王鲁和那些贪官都被处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4.闻鸡起舞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5.一字之师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6.孺子可教

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走到张良前面,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去,然后回头对张良说:“小伙子,到桥下面去帮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当张良把鞋子捡上来后,老人又对张良说:“给我穿上。”于是张良跪下又把鞋子给他穿上。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意思是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诲)!五天后一大早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张良一大清早就去了桥头,却看到老人已经在桥上了。老人责备道:“和长者见面,怎么能迟到呢?”老人叫他五天后再来。五天后,鸡刚叫张良就到桥上去,可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还是责备张良来迟了,让他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桥上等,他等了好一会儿老人才来。老人可高兴了,于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赠给他,让他认真学习。

张良得到兵书后像是得到了宝贝一样,回到家中日夜研究,苦苦地琢磨,终于成了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

后来人们就用“孺子可教”来赞扬年轻人有培养前途。孺子,小孩子;教,教诲。

7.三顾茅庐

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是当世的奇才。

刘备就带着关羽和张飞来隆中拜见诸葛亮。谁知诸葛亮不在家,不知道上哪儿去了,也不知何时回来。刘备惆怅不已,只好返回。

过了几天,刘备准备再去隆中。张飞说:“派个人去把他叫来就可以了。”被刘备叱责了一顿。三人走到半路,下起大雪来。张飞又说:“天寒地冻的,不如回去吧。”刘备不听。不想诸葛亮又不在。刘备叹息道:“我刘备这样没福,不能见到先生。”恋恋不舍而归。

过了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准备再去隆中。关羽说:“哥哥去了两次了,我们的礼数也够了。想是诸葛亮没本事,躲起来不敢见我们。”张飞说:“不用哥哥去,我去将他捆来。”刘备不要他们同行,关张不敢再劝。这次诸葛亮在家,正在草堂上午睡。刘备不敢惊动,张飞说:“我去后院放一把火,看他还睡。”刘备把关张赶到大门外,自己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了两个时辰,等到诸葛亮睡醒、更衣后,下拜说:“涿郡的村夫刘备久闻先生大名。”

在草堂上,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见刘备态度诚恳,终于答应帮助他。有了诸葛亮,刘备才得以实现自己匡扶汉室的宏图。

三顾茅庐是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要正心,要拿出请求别人的态度来。

8.鸿鹄之志

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是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被人雇佣耕田。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时,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一块休息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富裕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同伴听了他的话,都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白日作梦。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鸿鹄:天鹅。这个成语比喻有远大志向。9.忠言逆耳

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10.栩栩如生

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栩栩: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1.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愉快和惬意,简直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庄子这么一个人。指艺术形象十分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1.毛遂自荐

指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

故事:

战国时,秦国军队包围了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说服楚王与赵国结盟出兵,解救赵国。平原君打算从手下三千多门客中挑选二十人做随从,但挑来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着急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让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随便到哪里,都好象锥子放在布袋中,一定会露出尖锋来。可你来了三年,没人说起你的大名,可见没有什么才能啊。”毛遂说:“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早就会脱颖而出,何止露出一点尖锋呢!”平原君见他说的有理,便带毛遂等二十人来到了楚国。

平原君请楚王结盟出兵,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十九个门客十分着急,但却没了主意。

毛遂按剑上前说:“订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无非利害二字而已,这样明白为何现在还不决定!”楚王大怒,斥道:“我与你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还不与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几步说:“现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万兵马都没有用了!”楚王自知理亏,又怕毛遂真的动武,一时无言对答。毛遂继续进逼说:“其实,楚国有五千里辽阔的土地,几十万雄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害怕秦国呢?大王不同意楚赵联盟,难道要等秦国逐个击破,坐以待毙吗?”楚王听了连连点头,答应与赵国订盟,出兵解赵国之围。

二、古诗积累

《望庐山瀑布》(唐)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枫桥夜泊》(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江雪》(千山鸟飞绝)(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元)王 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6.《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清)郑 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7.《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南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9.《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出现,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

10.《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名言佳句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

我一日多次反省自己,帮朋友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老师传授我的知识复习了吗?

3.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悦)。——《论语》

做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实守信,就会得到百姓的任用;做事勤奋灵活,就会有功绩;处事公平,大家就高兴。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5.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

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

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8.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 愈

因这个缘故所以弟子不是在各个方面都必须不如老师才称为弟子。师不必贤于弟子——做老师的也不是在各个方面都必须胜于或强于弟子才称为老师。,闻道有先后——这里指老师只是比弟子先听闻到了真理或道理之内容但听闻不等于觉悟与行做。术业有专攻——术指正确的方法,业指依法所造作之行为,老师虽比弟子早得闻正法道理几年但因正法道理太多太深一个人几年之内又怎能全都学通练熟呢,一般也就是在一门或几门上有些造化而已弟子虽听闻正法大道之理比老师晚几年若在一门上下功夫几年后此门之功夫不见得比老师差精进者有可能在这门功夫上还要超过师傅这都是很正常的,9.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易经》

说从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但最后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10.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12.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 熹 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学记》

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第四篇:小学成语故事

小学成语故事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练武。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发奋努力。(成语中主要讲了晋朝时祖逖和刘琨刻苦习武的故事。)

刻舟求剑:比喻做事拘泥固执,必知变通。

惊弓之鸟:比喻受过惊吓,略有动静就感到害怕的人或动物。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的判断。

买椟还珠:讽刺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

画龙点睛:比喻艺术创作在关键处着墨或在文章、讲话的关键处,用精当的词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精辟生动。(成语讲的是南北朝时期画家张僧繇的故事。)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有通盘的考虑。(讲的是北宋时期的画家文与可画技很高。)

坐井观天:比喻目光短浅,见识有限。

杏林春满: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讲的是三国时期董奉的故事。)

手不释卷:比喻读书刻苦勤奋。(成语讲的是汉朝光武皇帝,领兵打仗很紧张,可是仍然手不离书本。还劝吕蒙要多读书的故事。)

鹏程万里:比喻志向远大。

水滴石穿: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讲的是宋朝的清官张乖崖的故事。)

大公无私:指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好无私心。(赞扬的是春秋时期的正直官员祁黄羊。)

程门立雪:称颂尊师重道的精神。(讲的是宋朝杨时和游酢去请教程颐的故事。)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赞扬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竭泽而渔: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做事不留余地。(讲的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采纳狐偃的计策的故事。)

响遏行云:形容声音高亢洪亮,震动四方。(讲的是战国时期薛谭向老师秦青学习唱歌的故事。)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舍本逐末:

(故事赞扬的人是赵威后。)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第五篇:小学成语故事

拔苗助长

古代宋国有一个农夫,是个急性子的人。他每天总是起早睡晚,辛勤地劳动,他盼着禾苗快快成长,今天去量量、明天又去量量,可是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他总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未见长,心中十分着急。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他一直在想:怎么能帮助禾苗长高呢?

想着想着,想出办法了,于是美滋滋地睡着了。

第二天他早早起来,跑步到田地里,头顶着炎炎的烈日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高。从早晨干到中午,又从中午拔到太阳快要落山,把田里的禾苗一棵棵全都拔了一遍,他干得精疲力竭,累得腰酸腿痛,可是,他心里非常高兴,以为这办法非常高明。

他拖着啤惫的双腿,摇摇晃晃回到家里,顾不得擦干身上的汗水,兴奋地告诉家人: “你们等着瞧,今年的庄稼,哪家也比不过我。”

妻子问他:“你有什么好办法?”

他骄傲地说:“今天我帮助禾苗快长,都往上拔了拔。”

他的儿子听了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马上跑到田里去看,糟了,田里的禾苗全都枯萎了、死了。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拔苗助长”这句成语,比喻不顾事物的本来规律,凭自己愿望做事,急于求成,反倒把事情办糟了。

守株待兔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

青蛙与蜗牛

蜗牛和青蛙一不小心都掉进一口井里。

蜗牛决心爬出去,可是井壁很滑,爬三步退两步。它毫不灰心,一步步向上爬着。

青蛙看蜗牛爬得吃力,就劝蜗牛说:“像你这样进三步退两步,到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别费这个劲了,听天由命吧!”蜗牛满怀信心地说:“不怕慢,就怕站。我虽然爬得很慢,但前进一步,就离井口近一步。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出去。”说完,又不停地向上爬着。

天渐渐黑了,青蛙坐在井下,先是“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后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当它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黎明。它抬头望去,蜗牛已登上井台。蜗牛望着那无垠的蓝天和大地,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而青蛙仍旧坐在井下,只能低头叹气,或者抬起头来仰望一线蓝天。

狐假虎威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狐狸和乌鸦

一天,乌鸦得到了一块肉,正准备享用时,被树下的狐狸看到了。

狐狸很想得到那块肉,于是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知道狐狸狡猾,没有理他。

狐狸接着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摇摇尾巴又说:“亲爱的乌鸦,你的嗓子真好,我最喜欢听你唱歌了,可以给我唱一首吗?”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

这时肉从乌鸦嘴里掉了出来,狐狸叼着肉一溜烟儿走掉了,而乌鸦还在那里起劲的展示歌喉。

掩耳盗铃

春秋时候,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下载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五年级成语故事[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成语故事五年级五篇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

    五年级七划八划成语故事

    七划八划成语故事……… 完璧归赵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

    小学成语故事主持稿

    语文演讲主持稿双人 男:敬爱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浓浓的书香,就像一缕缕冬日的暖阳,洒满了我们的校园。 女:有趣的故事,就像一首首动听的歌谣轻叩着我们的心弦......

    五年级十一划成语故事(5篇)

    十一划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孺子可教 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 明末清初,顾炎武从小爱读忠......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五篇)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

    小学作文—《成语故事》(定稿)

    小学作文—《成语故事》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成语,但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中的成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悠久,运用广泛,地位突出,民族文化特征也更鲜明。 成语是什么?不少人马上会想到是......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复习

    8、成语故事 1、《成语故事》分别讲了《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三则成语故事组成。 2、《自相矛盾》见于《韩非子·难一》。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又......

    五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