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1
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身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拟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我就运用一段影音录象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观后感,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根底,做好铺垫。
在教学4、5小节时,我那么运用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这两节,并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4、5小节的写作方法。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先根据媒体出示引读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而在学习课文第8节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8节。〞以此来引出第8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随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他们有的(动作、神态),好似(干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学着作者的样子把兵马俑的样子写具体。学生通过寻找、思考与重组,将作者的表达化为了自己的表达。
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也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比拟注重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特别是着意让学生通过对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美中缺乏的是没有让学生再深层地去读,进一步领悟到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或者说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学外国元首说说参观感言时,学生发言不够踊跃,或许此时插入一段录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2
在上《秦始皇陵与兵马俑》这一课前,我收集了许多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如秦始皇和秦文化的介绍,秦兵马俑中一、二、三号坑的介绍和图片,各种神态的兵马俑像,有关兵马俑的录象……这一切,都为学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马俑提供了视觉材料,让学生在看的同时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有关《秦兵马俑》的录象,让学生在亲眼目睹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接着通过速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制作过程是怎样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动口说出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互相合作,浏览拓展阅读中的文字及图片等,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进行深入研究,说说他们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这堂课中也存在着些不足,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求学生浏览这么丰富的'资料,学会选择,准备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学生只能从文字上说出兵马俑之价值,而不是内心的体验。为此,我觉得上课时语言文字得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把学生情感引发出来,才能把重点、难点解决。
其次,组织的课堂讨论效果不好。我本来想先让学生自己通过读后思考每一个兵马俑的特点,然后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再进行讨论,这样一来,能使讨论的效果显著些。但是,实践看来,适得其反,学生经过讨论仍然没有解决问题,交流效果不近人意。这也说明,在以后的教学中准备要充分,要从教科书和学生两头进行备课,考虑问题要周全。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3
《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二十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这个学习领域,是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一体的美术课。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保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它毕竟离学生遥远,怎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认真欣赏呢?我从出示秦始皇画像,引入简介秦始皇开始了课文的教学,在导入课题后,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兵马俑的地理位置、发现时间、规模多大等,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接着通过欣赏,让学生分析兵马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教师总结或补充:这么多陶俑,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双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来的,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为下一步的欣赏活动奠定了根底。本课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欣赏秦俑雕塑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
我引导学生对兵俑的头发、五官、衣服等细节进行观察,进一步感受秦俑的精雕细刻,然后让学生通过辨一辨、学一学,来识别将军俑、军吏俑和士卒俑,体验动作他们的动态特点,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欣赏热情得到了根本的提高,并对古代艺术大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产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浓浓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最后让学生欣赏各个不同开展时期、不同风格的俑,了解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兴学习趣和求知欲望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我觉得教学还有很多缺乏,如准备过程中应该请学生课前带着问题搜集资料,并针对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挖掘教材中更多的知识点,懂得美术文化艺术的历史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怎样很好地采用引导提问,教给学生学习怎样观察、解析、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状态中感受雕塑文化艺术的魅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4
《秦始皇陵兵马俑》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军阵、神态,指出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之一。
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词语丰富、段落清楚,从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来讲是训练学生丰富语言和运用段落大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教材。但这篇课文写的是古代文物,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其见识少,缺少主观性认识,对教材的理解又是一个难点。
我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是采取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审清题意,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
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第1、2、3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上的第1、2题。
第二课时:
1、了解兵马俑的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本课的重点是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难点是课文第二段,秦始皇兵马俑军阵这一段的课文理解。
所以,我在突破这个难点是作以下尝试,先让学生报名参加:①军事家、②文学家、③美术家、④导游哪个组,并给每个组出了题目:
①军事家:你认为秦始皇是怎样安排军阵的?
②文学家:作者在观察军阵时是怎样观察的?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下来的?
③美术家:你能把这幅军阵图画下来吗?
④导游:你能给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写几句导游词吗?
然后分组进行活动,最后各组交流。由于是大家自己喜欢的题目,讨论时大家非常热烈,交流时也特别认真,其效果也比较好。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学生喜欢学的,有兴趣的参与其表现也比较积极,受到的效果也比较好。因为,我安排了四个小组,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小组中进行学习,所以,学生们学得快乐,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的。
2、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参与当军事家、文学家、美术家、导游的`活动,让他们参与了活动,让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发挥,去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体会到语文教学本身是训练学生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表达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如何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尝试和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培养。我决心今后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尝试,是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5
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身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我就利用一段影音录象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观后感,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在教学4.5小节时,我则利用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这两节,并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4.5小节的写作方法。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先根据媒体出示引读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自身喜欢的陶俑,读出自身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而在学习课文第8节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8节。”以此来引出第8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随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他们有的(动作、神态),好像(干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学着作者的样子把兵马俑的样子写具体。学生通过寻找、思考与重组,将作者的表达化为了自身的表达。
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也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比较重视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特别是着意让学生通过对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让学生再深层地去读,进一步领悟到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或者说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学外国元首说说参观感言时,学生发言不够踊跃,或许此时插入一段录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6
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身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我就运用一段影音录象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观后感,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在教学4、5小节时,我则运用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这两节,并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4、5小节的写作方法。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先根据媒体出示引读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而在学习课文第8节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8节。”以此来引出第8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随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他们有的(动作、神态),好像(干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学着作者的样子把兵马俑的样子写具体。学生通过寻找、思考与重组,将作者的表达化为了自己的表达。
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也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比较注重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特别是着意让学生通过对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让学生再深层地去读,进一步领悟到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或者说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学外国元首说说参观感言时,学生发言不够踊跃,或许此时插入一段录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7
《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二十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这个学习领域,是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一体的美术课。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它毕竟离学生遥远,怎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认真欣赏呢?我从出示秦始皇画像,引入简介秦始皇开始了课文的教学,在导入课题后,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兵马俑的地理位置、发现时间、规模多大等,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接着通过欣赏,让学生分析兵马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教师总结或补充:这么多陶俑,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双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来的,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为下一步的欣赏活动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欣赏秦俑雕塑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
我引导学生对兵俑的头发、五官、衣服等细节进行观察,进一步感受秦俑的精雕细刻,然后让学生通过辨一辨、学一学,来辨认将军俑、军吏俑和士卒俑,体验动作他们的动态特点,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欣赏热情得到了根本的提高,并对古代艺术大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产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浓浓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最后让学生欣赏各个不同发展时期、不同风格的俑,了解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兴学习趣和求知欲望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我觉得教学还有很多不足,如准备过程中应该请学生课前带着问题搜集资料,并针对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挖掘教材中更多的知识点,懂得美术文化艺术的历史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怎样很好地采用引导提问,教给学生学习怎样观察、解析、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状态中感受雕塑文化艺术的魅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8
《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二十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这个学习领域,是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一体的美术课。在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自主学习。
秦始皇陵兵马俑虽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它毕竟离学生遥远,怎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认真欣赏呢?我从出示秦始皇画像,引入简介秦始皇开始了课文的教学,在导入课题后,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兵马俑的地理位置、发现时间、规模多大等,让他们用自身的语言进行描述,接着通过欣赏,让学生分析兵马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教师总结或补充:这么多陶俑,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双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来的`,对学生心灵产生震撼,为下一步的欣赏活动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欣赏秦俑雕塑写实、重视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
我引导学生对兵俑的头发、五官、衣服等细节进行观察,进一步感受秦俑的精雕细刻,然后让学生通过辨一辨、学一学,来辨认将军俑、军吏俑和士卒俑,体验动作他们的动态特点,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欣赏热情得到了根本的提升,并对古代艺术大师高超的雕刻技术产生强烈的震撼,激发起浓浓的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最后让学生欣赏各个不同发展时期、不同风格的俑,了解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兴学习趣和求知欲望得到进一步的延伸。
我觉得教学还有很多不足,如准备过程中应该请学生课前带着问题搜集资料,并针对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挖掘教材中更多的知识点,懂得美术文化艺术的历史重要性。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怎样很好地采用引导提问,教给学生学习怎样观察、解析、评价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状态中感受雕塑文化艺术的魅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反思9
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孩子欣赏大量的图片,并且让去过的同学谈感想。抓住宏大、壮观、表情、发式、服装、动作这些亮点,将其串联起来,利用收集的大量图片资料辅助教学,产生了很强的艺术冲击力,同时注重把握艺术品的细节的'欣赏,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人的精美的手工艺,增强学生作为中华后人的自豪感。
在教学中适时地借助语文的知识点,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达到相辅相成、互想促进的效果,自然、顺理成章,同时让学生模仿兵马俑的动作进行表演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由于只是这次课只是片段展示,所以在开课时时间把握得不太好,同时在分析俑的分类时细化得也不够,稍显毛糙。通过《兵马俑》这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是需要教师去引导,而教师的引导是建立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的,只有挖掘教材的深层次内容来才能引导学生,吸引学生。
一、谈话导入,释题引趣。
1、谈话导入: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 你知道他们指的什么呢?(对,他们指的是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现在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1)俑: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死后,都要用“活人”也就是“奴隶”来陪葬。但到了商代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渐渐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奴隶”的陪葬就改成了用“俑”代替“活人”的方式来进行。
(2)秦始皇兵马俑:在我国的陕西临潼县城城东五公里处,有一处显赫的皇陵,这就是秦始皇陵。它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在中国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1974年以来,共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战车千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1978年,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把秦始皇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秦始皇兵马俑在国外展出以后,引起了怎样的效果?注意快速捕捉段落中的关键词语。结合理解:盛赞
过渡: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开始快乐的学习之旅,看看秦始皇兵马俑究竟为什么会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盛赞?
二、整体感知,交流反馈。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将课文读准读通,把文章中你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画出来,并且试着用这些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 地下大军 高超艺术 制作工艺
小结:只要我们抓住文章中的几个关键词语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运用搜索关键词语的方法进行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快乐搜索大行动一:两千年前的地下大军。
同学们,让我们展开快乐搜索行动,自己阅读“两千年前的地下大军”这一部分,看看自己能搜索到那些关键的词语,你能用这些词语给我们概括出这支地下大军的特点吗?
1、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气势宏伟 规模巨大 结构严整
文章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兵马俑的这些特点?谁来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1)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特点是规模庞大、布局严密。
军阵分为:前锋、军阵主体、侧卫和后卫
陶俑分为: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骑兵俑
那位同学能够当一次小小军事家,把同学们按照主力军阵的样子排列一下(2)二号坑是由四个方阵组成,特点是:进可攻、退可守,首尾呼应,变换灵活。
四个方阵:东边为弩兵方阵
南部是车兵方阵
中部为车、步、骑兵组成的混合方阵
北部是骑兵方阵
引导想象:这样的布阵在战斗中有什么好处?(3)三号坑是战车和护卫战士组成,为统帅所在的位置。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为什么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4、教师小结: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舍,一统天下,威镇四海的壮观场面,秦始皇兵马俑真不愧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二)快乐搜索大行动二: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1、理解:“无与伦比” 你认为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
2、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兵马俑,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看看它为什么让人们如此推崇?自己读“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这一部分,画关键词语。
交流并板书: 传神 栩栩如生 神情各异
3、文章中那句话最能体现出兵马俑的传神?
齐读:“站在他们面前,我们好像站在活人面前,忍不住想和他们交谈。”
4、同学们,就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文章的第六自然段,和这些兵马俑们进行一次难忘的心灵对话吧。看看谁能走入他们的心灵深处,感受到他们的内心独白。
(1)学生练习朗读后,指名读,学生评价。(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评价)(2)你读懂了哪个战士的内心独白,你想和他交谈什么?(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齐读这一段。
5、这无与伦比的高超技艺,古代的劳动人民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教师小结:这8000多个兵马俑,神态各异,互不雷同,个个栩栩如生,古代的雕塑家可真是了不起,秦始皇兵马俑也的确称得上是无与伦比。
(三)快乐搜索大行动三: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引导过渡:对,老师和你们一样,迫切的想了解兵马俑究竟是怎样制作而成。就让我们再一次进入快乐搜索,了解兵马俑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一会,老师要请你们这些小小艺术家们来介绍一下。
兵马俑的制作分四道工序:制造粗胎、细塑、装窑烧制、彩绘
3、看起来好像不复杂的四道工序为什么会让国外的科学史家惊叹不已?(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这四道工序的细致和严谨。(2)结合资料了解当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3)教师小结:秦俑的制作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无与伦比的高超技艺和发达的科学技术,所以才会令国外的科学家惊叹不已。
四、全文小结,情感延伸。
1、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他那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今天,让我们再次伫立于秦俑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秦国大军吧。(出示1号坑图)伫立于秦俑坑前,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金戈铁马的壮观、作为中国人的自豪等)
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吧。
你怎样理解老华侨说的话?(扣住“扬眉吐气”来理解)
2、至今为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3、教师小结:同学们,秦始皇兵马俑在古都西安。西安,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这里拉开序幕,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缔造了最初的华夏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包括秦朝在内的十三个王朝在这建都。如果对西安或秦皇朝感兴趣,我们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
地下大军 气势宏伟 规模巨大
高超艺术 栩栩如生 无与伦比
制作技术 令人惊叹 无限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