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角度高一作文
人生,就像折射阳光的多面水晶一样,有无数个面,无数个角,你能从一个角度看到阳光,也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太阳。或许有时候,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那么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角度高一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角度高一作文1
人总是在不断得失中成长,曾以为蔚蓝无际的太空才是天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方心灵天空,可以让自己与之亲密接触。
那年冬天,阳光一如既往地倾泄下来。北方的天空在大雪后显得格外晴朗、温暖。出去逛逛吧!心想,脚步随着心思迈动了。
走在河边,踏着白雪,“咯吱,咯吱…。”脚下的白雪仿佛在欢快的呼吸,河里结了层如透玉般的薄冰,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镀了一层金箔。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和谐,人的心灵也仿佛净化了。
突然,在那一角,我发现了一丛新绿,仿佛一桶绿色染料被打翻在这雪白的天地间,格外引人注目。那丛新绿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摆脱了它原有的绿,近看,它又好像变成了嫩黄色,娇娜可人。
在这广阔寒冷的天地间,很难想象它是如何存在。它或许是春天的第一丛绿,是什么力量让它脱颖而出,在这广阔的大地上迎风而起呢?它一定经过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它也许有想要超越他人的信念吧!
生活中,我们也想超越别人,让自己脱颖而出,和小草一样,也要经过刻苦努力、奋力拼搏,在阴暗的土地下,慢慢蓄力,逐渐成长……,经过种种磨难后,一鸣惊人。成为春天的第一丛绿。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妈妈经常向我提及的一句话。只有吃了比常人更苦的苦,才能做出比常人更辉煌的成就!
现在,我已步入初二,新的挑战,新的起点正一个个摆在我的眼前。数学难度更大了,英语词汇、语法更多更难了,历史每天不厌其烦的背诵……,让我不免有些手忙脚乱了。可当我每次心灰意冷、想着止步不前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一丛绿。在那样的环境中,小草本身是艰苦的,但是正因为小草是生长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才让我刮目相看。是啊,小草不正是换一个角度接受了挑战,才让它脱颖而出吗?和小草一样,我也在为自己的脱颖而出做出努力。在漆黑的土壤里慢慢积累能量,只等有一天我释放能量、冲出黑暗,迎接艳阳。
在今后的日子里,面对挑战,我定要有着小草的决心,以为自己蓄力的角度不断努力,努力地使自己的天空更蓝、更美。要知道,风雨过后,更会有彩虹!
有关角度高一作文2
一头驴不慎掉到一口废井里,农夫发现了,打算把它埋掉。但驴很聪明,将被上的土抖掉并且踏实,它一步步上升,最后跃出井口狂奔而去。
我们应当学学牲畜的生存智慧。那头驴没有呆在井里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利用土块,将其作为逃生的垫脚石。有时候,换个角度看待利用挫折就迈出了通向成功最关键的一步,跨过这道坎,就能摸到成功之门的门把手了。而那些困难面前萎靡不振,退缩不前的人,我们不得不扼腕叹息。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国会发表演讲,当一位傲慢的参议员嘲讽林肯是鞋匠的儿子时,林肯就势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父亲的热爱与尊敬。难道林肯没有听出那人是在侮辱他吗?不。根本在于它巧妙的将别人对他出身低微的嘲讽转化为他不要忘记父亲对自己的疼爱和高超技艺的善意的提醒,并将父亲浓浓的追思之情融入其中,台下的人不仅被他的智慧折服,更是被他的宽容和感恩之心打动。林肯教会了我们如何打破尴尬局面:换个角度看待讥讽,并动之以情。
生活中总会有不如意的时候。倘若我们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便会发现深藏其中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是上天可以留给能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人,至于那些害怕困难,做事死钻牛角尖的人,他们会从各种客观因素上寻找理由,这种人无暇总结数训,而这恰是失败中最重要的东西。
换个角度看问题,需要敢于创新的精神,更需要不怕失败的勇气。生活中,我们可以多问问自己“如果……会怎样”,并且发散自己的思维。面对困难是寻找多种方法解决,这会帮助我们将一件事解决的更好。
有关角度高一作文3
吾生为天地一芥子,渺渺于芸芸众生之间。
我想做天上的飞鸟。清晨,我可以展翅腾飞,冲向刚破晓的地平线,追逐世间第一缕阳光,去探究美好,去拥抱曙光。夜晚,我可以徜徉浩瀚星空,聆听身下万物深夜的呢喃,去体悟夜的静谧。
我站在天上,去俯视渐渐通透的万事万物。不喜不悲,不笑不语,置身事外此心安处。
我想做溪中的游鱼。我仍微小,不足以去逆流而上,我愿顺流而下,随波逐流。我可以身压石下,稍作休息。我也可以四处游荡,与水草共舞,与河虾密语。我能适应白昼的扎眼,亦能适应黑夜的迷离。哪怕我不能挣脱水的束缚,却依旧可以在溪水中起舞。
我游在溪中,去融入世间各种光怪迷离,却从未迷失自我。随波逐流,却又心之所向,此心安处。
我想做地下的眠蝉。我仍被深埋土中,兴许一年,五年,十年。我在静静地体悟周身未知的领域。我留心泥土的呼吸,春芽的破土。我从不急切,哪怕熬过了又一度冬夏。我期待着春的气息,默默的积蓄力量。我从未放弃做一只沉眠在地下的蝉,因为我坚信总会有属于我放声高歌的某个盛夏。
我沉眠于地下,去等待一次可以苏醒的夏。我身陷濯淖污泥,漆黑地下,却永不会放弃做好迎接生命第一个曙光的机会,永不磨灭在日落傍晚开始放声歌唱的决心,此心安处。
人生路漫漫,我不可能去做一世的飞鸟,游鱼,眠蝉。我只能做到,人生之路上切换自己的角色。在不同的生存环境和人生际遇下选择使自己心安神定的舒适区。
倘若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何不做只飞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假使我在成长中变得渐渐圆滑世故,被时光磨灭棱角,何不变成一只游鱼,就算随波逐流却明白心之所向。或许我在人生的低谷,正愁苦不堪,衣衫褴褛,我正需要一颗眠蝉的心,永不放弃,期待明天。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有关角度高一作文4
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你能否想到这是上天挥下的一笔淡墨?当狂风大作时,你能否想到这是自然欢快的呼号?但挫折来临时,你能否想到这是人生最宝贵的历练?也许换个角度,风景别样动人。
那年盛夏,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我热切地拥抱着我慈祥的外婆,和家门口那棵葱郁的紫桃树。那少年般青春、鲜亮的桃树,又一次结满了沉甸甸的紫桃,也等到了我的归来。我摇晃着那碗口般粗细的树干,细长的叶子不时洒落几片,掉在我的头顶、肩膀、脖颈上,逗得我一阵轻笑。这株我亲手栽下的桃树,从一棵不起眼的小树苗逐渐成长为挺拔、葱郁的果树,其中倾注了我与外婆太多的心血。它还幼小的时候,我细心地为它浇水、施肥,为它择去枯叶、毛虫,我也乐意在它身边开心地打转。我们就像亲密无间的伙伴一般,它为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转眼我便要离开,那棵依旧鲜亮的桃树仍守候在家门口,背包里几颗油亮的紫桃便是此行它送我的礼物。我盼望着,盼望下一次见面。
半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再一次踏上回老家的路。我眼前仿佛已经看见了在寒风仍屹立不倒的桃树,它正守望着我回家的方向。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那个对我温暖地微笑的外婆,和那株我守护的桃树。
踏入老家的庭院,却看见那棵原本挺立在门前的桃树,被几株不知名的花枝取代。我一阵诧异,急忙冲进家门,只有低落着眉眼的外婆,和她手中仔细抚摸的一尊木雕,和几块木牌进入视线。我拿起一块木牌,不敢也不愿猜测它的来历,心中挣扎着些许侥幸。但外婆无奈地告诉我,那桃树没能挨过寒冷和风雪而冻死了,我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难过。我望着那块熟悉而又陌生的木牌,将它贴于心口,摩挲许久。
可渐渐地,我意识到,我的桃树并没有死去。它将它对我的感恩化成这小小的木牌,陪伴着我,保佑着我。它依旧是我所热爱的那株桃树,它会一直在我身边,成为我的一部分,我们再也不会分开。那“一生平安”的字眼,就仿佛是它对我的念想一般,我空寂的心被填满祝福。
当我失望、难过时,我慢慢学会了换个角度。也许在阴影笼罩的地方,会有新的一缕阳光与更加灿烂的风景。
有关角度高一作文5
我曾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火车上,一位乘客的一只鞋掉出车窗外,但这位乘客并未因此而愤怒苦恼,而是将另一只鞋扔出了窗外。
许多人可能不理解这样的行为。其实,乘客是站在捡到鞋子的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自己拿着一只鞋没有用,不如成全了捡鞋人。这样一来,捡鞋的人得到了好处,乘客也并不苦恼。
有时,转换角度看,世界变得清朗愉悦。
古代的诗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三国时期,大战将至,将士们无不提心吊胆。月色笼罩着大地,将士发出“明明如月,何时可辍?”的感慨,只得“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在这冰冷的月光中,战士们就像那“南飞的乌鹊”。“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也就有了赤壁一战曹军大败。可见,不同的角度带来不同的心态,从而引发不同的结果。
与人相处不也是如此吗?翻开课本,我们学习怎样“与人为善”,如何“换位思考”。而现实中,由于一些小小的矛盾而引发的不愉快层出不穷。其实有时只需要转换一下角度,就像书本里说的“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这些矛盾又岂能成为“罪魁祸首”呢?
学习也是一样的。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读这么多书?”其实,书本给了我们一个平台,让我们站在了别人的角度,看到了不同的故事。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用保尔的眼光,直面各种艰难;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用海伦·凯勒的双手,“触摸”万象;研读《三国演义》,我们站在乱世枭雄的角度,体会历史的残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用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能够转换角度,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逐渐成长的我们面对各种挫折,面对不幸,我们是“抽刀断水”见“水更流”,还是以“门前流水尚能西”自励,这就取决于你所选择的角度了。生活在这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用何种角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朱利安·阿桑奇说的那样:“故事就在那里,关键是你所看到的是哪一个故事。”
转换角度看世界,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美。现在人们不就常说“换位思考,开心就好。”
有关角度高一作文5篇
第二篇:高一作文:换个角度思考
高一作文:换个角度思考
高一作文:换个角度思考
113班曾霭兴
潮水刚刚退去,美丽的沙滩上出现了许多小鱼,它们挣扎着,一条条灰白的小身体在一蹦一蹦地想要回到海的怀抱,血红的夕阳似乎把海烧着了。任鱼儿竭尽全力也未能如愿。这时,一个小男孩来到海边,拾起一条条的鱼儿扔向大海,大人笑他:“这么多的鱼,你哪能捡得完啊?再说谁在乎呢?”小男孩仰起稚嫩的小脸说:“那些鱼在乎!”夕阳淡淡地铺在海面上,如同纱帐,许多鱼儿因为小男孩的在乎而获得了继续生存的权力。但是如果小男孩也像大人那样站在人的立场上想,结局就不一样了。
赵国重用蔺相如,使得廉颇不满。他想,自己出生入死久战沙场,到头来竟比不过一个文弱的蔺相如,实在是不公平。真是冤家路窄,一日两人在街上相遇,廉颇气势汹汹,毫无让路之意,蔺相如远远见了,忙叫驱车人改道而行。众人不解:“蔺相如为何如此胆小,惧怕廉将军呢?”他答道:“你们错了。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会怕廉将军呢?赵国之所以未被秦国侵占,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使它有所顾忌。但如果我们两人不和,不正合了他人之意么?”廉颇听到这些话后,惭愧万分,于是负荆请罪。他说:“我真的是太狭隘了。只考虑自己,而不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考虑,真该汗颜三思啊!”
站在国家大局的角度思考是一种智慧。
公共汽车是一种方便市民的交通工具。同样的情形,我却见过不一样的处理态度。司机这一趟的“生意”真是好得不得了。乘客多得跟馅饼似的。又到一站了,有人要上车。司机回顾车里汗流浃背的人,笑着招招手示意人太多了不载了,然后车上的人便如逃过一劫般松了一口气。回头看看那等人的乘客理解的微笑,心里不禁很受触动。换了是我也许也会气愤得捶胸顿足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也是一种宽容。
很多时候与人产生磨擦,都认为是对方的错,但一旦转过身,从另一方面想,自己其实也有不对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但我们要善于选取最明智的角度,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第三篇:高一语文作文教学设计:选取立论的角度
导语:作文立论的切口要小。立论要把握从小的角度论证,抓住论证的重点,使论述对象由“面”到“线”或“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作文教学设计:选取立论的角度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导入新课
一篇文章,立意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所以,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议论的角度。
我们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而论点又至关重要,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当然,也可以有几个分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选取立论的角度。
二、立论的定义:
提问: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立论?请同学回答。
明确: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立论。
三、举例说明
以人物对《鸿门宴》中的项羽评价为例:
1、我们学过《鸿门宴》,知道项羽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来看看历史名人、作家如何评价项羽乌江自刎:
(1)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一首小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唐代诗人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诗中的观点。
总结:面对同一事件,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项羽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同一个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以水为话题,来选取一下立论的角度。见书后练习题,每人写出三个角度,写在本子上。“水”立意参考:
1.水无形,随容器而安。意即人处于被动或逆境时要随遇而安。
2.水滴石穿。目标专注,同时具有韧性和毅力,才能成功。
3.海纳百川。意即为人宽容和有爱心最重要。
4.水沾染污垢,自己也变得浑浊。人则应保持自身纯洁,出淤泥而不染。
5.水是柔韧的代表,婉转地折败了刚硬,即便抽刀断水亦无用。生活中也不要处处逞强,平和低调的人更易成功。
6.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雾,或凝结成晶莹如镜的冰,但不论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再怎么变通,原则不能丢。
7.水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人也要不断追问和反省自己选择的道路。
8.舟行水上。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志者当做时代的弄潮儿。
9.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有志者应惜时如金。
10.流水不腐。常学习,才有源头活水,才能保持聪慧的头脑。
咱们从“水”这个话题想到很多论点,这就是一种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的方法有:联想(由此及彼)想象、横向比较、反向考虑(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突破思维定式,也叫逆向思维)、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
例如,从每一条的水的特性归结到后面的哲理,这就是运用联想,且由现象到本质的方法。水有什么品质,从中提取要点,这是横向比较,运用了逆向思维。
总之,我们思考问题,一定要多方面进联想想象,突破思维定式,多角度多思善想,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才能想出好点子,好观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多看才能找到更多的思路。
四、练习用发散思维来分析材料并立意。
【材料】《庄子徐无鬼》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请你从不同角度阐释这句话,然后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意思是说:狗不因为善于狂吠便是好狗,人不因为善于说话便是贤能。善:善于、擅长。
【写作指导】
第一步,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狗不以善吠为良”在这里可以说起了“比兴”的作用,材料的重点是“人不以善言为贤”,它的“关键词”是:“人”“善于说话”“贤能”。
首先,从正面分析三者的逻辑关系。“善于说话”不一定是“贤能”,那怎样才能成为“贤能”?有的同学从这个角度立意为:“脚踏实地地去做”,“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让说和做成为贤者的双翼”等。
其次,从“说者”的角度,“善于说话”会怎样?这可从两个方向思考:
一、正向思维,“善于说话”为何未必能成为“贤能”?因为“言论的花儿开得愈大,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夸夸其谈的人往往以此表现自己的才德,殊不知孔雀在炫耀璀璨的同时也露出了令人难堪的“屁股”。乌鸦叫声虽多,但招来的却是人们的讨厌,果实无语,人们却百般赞赏和爱护。有的同学从这个角度立意为:“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不要做聒噪的青蛙”等。
二、逆向思维,“善言”之人就不是“贤能”了?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邹忌讽齐王纳谏,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无不让人折服。试想,没有机智雄辩的口才怎么可能做到?联系现实生活,有的同学就从这个角度立意:“善言成就事业”,“善言——民族友好的使者”,“善言——沟通你我他”,“社会需要毛遂自荐”等。
再次,从“听者”的角度,既然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那么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妖精用天使一般的脸孔欺骗世人,却用鹰隼一般的利爪杀害无辜。这就需要听者善于分辨“美言”,老子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 有的同学从这个角度立意:善于分辨“美言”,不要被奉承话冲昏了头脑,“透过现象看本质”等。
五、立论的原则
选择最佳立论角度
材料:据报载,神农架林区野猪曾一度为患,有人想出在电线杆上装高音喇叭、播放狮叫虎吼的声音吓唬野猪的办法。开始倒很有效,后来,野猪非但不怕,反而拱倒了电线杆。
1、适者生存;
2、不能姑息迁就;
3、骗,终非长久之计;
4、动动真格又如何;
5、要顺应时代潮流;
6、改革才会有发展;
7、弄虚作假者戒;
8、既要声势,更要行动;
9、形式主义要不得;
10、做个“野猪”又何妨。
分析:1、5、6显得浮泛,扣训练材料不紧;2对材料的理解有偏差;3、4、7、8、9属于扩散思维,其中8最好;10属于逆向思维,有些标新立异。
材料:(练习二)秋日的夜晚,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草地上观察星星。她仰望星空,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踩空,掉了下去。水虽然仅没及胸部,离地面却有二三米,只好高呼救命。一个路人将他救出。他对那人说:“明天会下雨。”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们对他在气象方面的知识赞叹不已,有人却不以为然,说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两千年后,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听到这个故事,想了想,说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比较几种立意:
1、人无完人
2、梅花香自苦寒来
3、奋斗就有挫折
4、专注的力量,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
5、知足常乐
6、成功的道路上难免有绊脚石,要追求就不要惧怕失败
7、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
纵观全文,尤其是黑格尔的一句话,材料向我们传达的最佳立意是3、4、6、7;
1、2的立意有偏颇;5立意就相差太远。3、4、6、7你会选择哪一个写作?为什么?
可见立意的角度有很多,抓住最佳才得高分,创新也不是随意而为,有一定的方法可寻,还有一定的限制。那么我们选择论点写作有哪些原则呢?(立论的原则)
1.立论的切口要小。立论要把握从小的角度论证,抓住论证的重点,使论述对象由“面”到“线”或“点”。经过“从小处着手”的处理,论点的范围缩小了,题目也由宽变窄,易于深刻论证;由泛题变实题,易于使用材料;由大题变小题,易于全面论证;由繁题变简题,易于多角度论证。总之,立论角度小,可以能运用最少的笔墨深刻论证论点。
2.立论要符合实际。立论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保证观点的正确,不能出现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相违背的方面,即使是逆向思维,表达的观点也要让大多数人接受,并能自圆其说。立论不能惊世骇俗、故意语出惊人,不能一味剑走偏锋,不能为逆向而逆向,使立论片面。要保证论点的正确和材料使用的正确性。符合实际还表现在要有现实意义,有针对性。
3.立论要新颖。如论证“勇敢和妥协”,一般认为“勇敢”是值得称赞的,而“妥协”是可耻的,这是正确的观点,这个观点可以从历史的不同阶段得到证明,从这个角度立论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写,就显得没有了新意。事实上我们也可以从“适当的妥协和必须的勇敢”的角度立论,论证“妥协也是一种处世艺术”“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是积蓄前进的力量”“勇敢不能莽撞”等,使文章立意翻新,境界全新。立论追求新颖,是对客观生活的升华,而不是脱离真的标新立异;是解决问题的新见解,而不能片面追求独树一帜,如论证“经典和创新”的题目,角度可以是经典中也有不适合现今人们思想的内容,要从新时期的角度创新;但不能说“经典是过时的内容,要全部创新”这样的观点。
4.选择适合自己的。
六、作文练习:课后习题任选
参考
水说
世间万物,各有其形,或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变与瞬息万变中诠释永恒;或翩然起舞,日行千里,以及之千回百转耻笑万物之僵行拙步,如风。而集坚毅与温柔,力量与祥和于一身者,惟水而已。
初识水,在烟台。一片碧蓝,望之无边,不似天空遥不可及,不似险峰高不可攀。她只是悠闲的坐卧在那里,温和地看着一些渺小的生灵在她身边快乐地嬉戏。踏在灾害的边缘,一边是无边金黄,一边是无尽湛蓝,不能不暗叹自己的微不足道。面对着这种博大与从容,还能有什么言语呢?唯敬畏而已。
大海以一个强者而不强弱的姿态告诉我:真正的胜利者,不是站在前台指指点点的人,不是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人,而是面对世间的纷繁,从容地微笑着的人。
再见水,在九寨。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印象尤深者,当数落日朗瀑布,百米外即闻水声如雷。近览,即见水滴千万奔腾而下,激起银浪无数。一阵风过,身边便如细雨纷飞,使人不免生疑:莫非落日朗来自天边?一路所见,尽是奇观异彩,唯她,洁白晶莹,不染纤尘,一改先前所见柔媚之美。与彩霞生发出借来高山深涧,只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
落日朗以一个骄傲者的姿态告诉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为刚强;只要有志,平凡亦可画为奇迹。
终识水,在黄龙。满目皆水。在山顶,在石缝间,到处都是水流的脚印。细细的、柔柔的印痕,细细的、柔柔的脚步。可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脚步,踏开了岩石,踏出了溪流,踏出一片桃源胜地。细看一块大石,薄薄的水层匍匐而下,很难想象这些小小的生灵们是如何在岩石上梳理出如此光滑细密的印痕的。伸出手去轻触,是浸透的冰凉。她们来自雪山,带着神圣的使命,要在这里创造出一个天堂。是的,她们成功了,再坚硬的岩石也不能不在她们脚下俯首称臣。她们或许不是奇迹,但她们却用自己纤细的手指创造出了奇迹!
黄龙之水告诉我: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是只要有梦,便有希望;只要用力呼吸,便能看到奇迹!
水之形,无处不在;水之魂,亦无处不在。世间之水,无论生在大海、江河、湖泊甚至溪流,都是造物者的杰作。她们含蓄而不怯懦、雄劲而不张扬地向我们诉说着人生真谛。
水之言,你听懂了几分?
不要因为坑的存在而忘记仰望天空
如果没有没有看见月亮的升起,不要哭泣,否则我们会错过星辰的闪烁;如果没有听到故事的开头,不要急噪,否则我们会错过完美的结束;如果有坑的存在,依然铭记:仰望天空的美丽。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却万分坎坷,无数的“坑”在等着我们。但要记着,“坑”的上面是我们想要的“美丽”天空。有一些人会低头看“坑”,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只为躲避“坑”,他们只能说是“活着的人”。而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坑”无存在的价值,他们会仰望天空,不顾脚下,他们才是“爱生活的人”。
仰望天空,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阔达;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执着。尽管事与愿违,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都在“坑”的道路上抬头仰望自己的天空。
仰望天空,是霍金身患绝症却研究宇宙大爆炸的毅力;是张海迪失去双腿却自己创作的坚持;是毛主席农民出身却创建新中国的奇迹。尽管身残,但志不残;尽管艰难,但依然在掉入“坑”后,继续爬起,继续抬头仰望天空。
仰望天空,是一次考试失败后的重新奋斗;是百忙之中对花花草草的关注;是为父母织的一件毛衣;摔倒了,不哭,再爬起来!尽管道路坎坷,尽管路途遥远,但抬头望望,天空依然美丽。
朋友们,成功的道路上难免有绊脚石,没关系,朝着我们的目标,向着天空,即使掉进“坑”中也要继续向前,美丽的天空在等待着我们!“坑”终究会过去的。
朋友们,人生的路途难免有不如意的事,没关系,努力地跨过去,有天空在等待我们,看“坑”过一生,仰望天空也是一生,何不仰望美丽的天空呢?
“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天空亦是如此。而人们往往只看“坑”忘记了美丽的天空需要我们的仰望。那么,从现在起仰望天空吧。天空仰望久了,“坑”也就消失。
羁绊后的执着
成功需要代价,辉煌需要付出,而这些“代价”、“付出”远不止金钱、时间,它们更需要的是你的经历、毅力和你倒下后爬起的勇气。也许这些付出已令你伤痕累累,而在众人疲惫之时,唯执着是真。
步如花季雨季,也意味着进入了一个人生的战场。在那里,稚气未脱的我们在撕打,在纠缠。虽然没有流血与铁戟,而无疑,每个人都打算拼到只剩最后一口气。
是的,我们选择了这样艰难的路。步入高三,我几欲把几年的力全部喷发,因为我已欠自己太多。懵懂的高一,暗淡的高二,是的,此时此刻,我心如火,来点燃这最后的时期。而当一次次的成绩榜下发后,我已一次次又被寒冰覆雪所盖。我可以做到不怕任何人的眼色,但却难以直面自己的心。太令自己失望,也许便没有再奋起的理由。
理所当然的,我愿意放弃,躺在那坑里。
整日沉溺于篮球与游戏之中,也许没有伤痛,没有痛苦。但其实那是对一颗麻木而没有知觉的心而言的,对于我,亦没有快乐。
为什么要这样走呢?
我不愿绊倒,只希冀缓缓地走;我不会看天抑或是前方,只会盯着地面,旁若无人。
而那是自己么?
曾几何时,自己是以保尔为榜样的,我只坚信一点,一个坚强的灵魂在平平如也的环境中略显无奇,而只有在困苦的境遇中,这种伟大才会显现出来。
每一次成绩的发放都会使我感觉如同跌入深渊,我是多么愿意,就那样躺在谷底,看着明月睡去。无疑,第二天的烈日之光又无情地射在我脸上,我发现,灵魂的昏睡实则是对人最大的折磨。
于是,我不敢怠慢,只得背起沉包灰溜溜的走进学校。也许下一刻迎接我的依旧是失望,也许冲刺之时我已掉队。哪怕最后一刻我一无所获,即使永远我都在那悲观绝望的坑里,我会向上看,向上走,那里是阳光之地,可以令我不再惭愧。当我赢了自己才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高空。
致那些仰望的失足者
仰望,望变幻莫测的星辰,望云卷云舒的苍穹,或是仰望心中高洁的圣土,都不失为一种高贵的姿态。而仰望,抑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志士高昂的头颅,守望了理想的高空。
那么,因仰望而“失足”的你们,我怎能收起一丝一毫敬重?
郁郁不得志的中唐,略微萎靡的细风拂过统治者的殿堂,一片死气沉沉。政治革新!一声新鲜的呐喊却冲破波澜不惊的朝堂。刘禹锡与柳宗元,这对仰望着国强民泰、兼济天下的挚友,无比响亮地喊出了关注民生、增强国力的改革口号。他们昂首阔步、躬耕不辍为民请命的姿态却招来保守派的群起攻之。当壮志被冠以未酬,等待他们的是使数年的贬谪之途。远离长安的赤子之心却依然在“艰难苦恨繁霜鬓”中,微笑着望那数条未被废止的改革政策下百姓的欢腾。梦得与子厚没有如那些卑躬屈膝者安稳地蜷缩在坑里,他们凝神仰望,纵然脚下路途坎坷,不改高傲的神情、挺拔的姿态。
风雨飘摇,是近代中国的名字;暗无天日,是百姓甘于臣服的现实。这沉默而阴霾的世界里,却有人不愿做黑屋子里不声不响的陈尸,于无声处听惊雷!他仰望乌云滚滚中端倪出现的阳光,他仰望唤醒沉睡巨狮的响雷。风雨如磐的故园里,他坚毅的神情照亮锐利的笔锋,饱蘸悲怆的字句里,由他忍痛揭疤的彷徨。而被当局仇视,举步维艰的斗士啊,却矢志不渝地昂着头,不惧怕下一步是否会踩空。他欣慰地看青年一辈不再蒙着雾霭的瞳中闪烁着英勇睿智的光芒,慢慢痊愈的国土,怎会负了他的守望……
因为仰望真理的光辉,布鲁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为仰望科学的巅峰,“嫦娥”一号经历了无数挫折;因为仰望精神的自由,裴多菲忍受了生活的苦痛……他们坚定地仰望着,他们无可避免地“失足”;他们坚定地仰望着,我们无法嘲讽他们的“失足”。致那些“失足者”,不用鲜花和掌声,用后人虔诚的仰望……
仰望星空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仰望星空观察星星时不料前面有一个深坑,一脚踏空掉了下去。结果被路人救出。当他对路人说:“明天会下雨!”时那人笑着摇头走了,并将泰勒斯的预言当作笑话讲给别人听。第二天果然下了雨。
有人会说泰勒斯只知道天上的东西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然而,人生活在世间,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一些深坑的,在其毫不防范的情况下也会一脚踏空掉了下去。这些是谁都不可避免的,谁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度过了。
深坑、湍流……随时可遇,我们所应该做的是把它当作一次次经验的叠加,在下次仰望星空时记得注意脚下也许会出现深坑,要小心掉入深坑中。
在我们含辛茹苦的求学的十二年里,也会出现许多的深坑。比如考试的失利,比赛的失败,荣誉的失去……这些都是我们在仰望知识的星空时不料出现的一些深坑,掉入深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掉入后一蹶不振没有勇气爬出深坑后继续仰望知识的星空,继续欣赏璀璨的明星,继续丰富我们的知识。要让别人知道我们不仅对天上的知识如此丰富,我们同样看得到脚下的东西。
德国哲学家在听了泰勒斯的故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就如坐井观天的青蛙看不到除此之外还有一望无际的高空,高空中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去等待我们探索,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去等待我们揭晓。
我国“神五”“神六”的发射,便是去探索高空中奥秘的两大成功事例,我们国家的那些科技人才也是在仰望星空时不经意间掉入深坑后爬起来继续努力才成功发射了“神五”“神六”的。假想一下当他们再掉入深坑后不敢爬起来,永远躺在坑里不再仰望高空,那么就不会有“神五”“神六”的成功,也就更谈不上“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了。
我们勇敢地仰望星空,不管前面是否有深坑都要一直地勇往直前。
谈最遥远的距离
我的爷爷说:他怕远,怕合上双眼永远地离开。
我的姐姐说:他怕近,怕冲闯不出近处的风景。
怕远的,留恋近处;怕近的,向往远方,人呀,你在哪里呢?
都说你在天边,在最遥远的地方,就像苏子说的远在“千里”是吗?就像李白说的远在“长江天际”是吗?可是你不是在“婵娟”与共吗?你不是在儿女“沾巾”吗?千里不算远,因为有心相连;万里不算长,因为有情相依。那天,你在太空行走;那天,你挥舞着五星红旗;那天,你行走在我们未曾到过的空间;还是在那天,你,我,还有他,我们所有的人走的又是那么近,好象彼此都听到了对方的呼吸!我们明白,你到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你我最近的时候。
都说隔海相望,都说鸡犬相闻,都说同根同源,可为什么一轮朗朗的明月,恍惚各有其华;为什么一弯浅浅的海峡,仿若事隔千年?能说近吗?当年的德国只有一道柏林墙却隔绝45年。能说近吗?二战之后东西两方只是意识形态的不同彼此却陌生近半个世纪。再说人情,吴宓与毛彦文擦肩而过,终不能成为伉俪;刘兰芝与焦仲卿本可朝夕相伴,可却饮恨而逝。我们明白,你在最近的时候也就在最远的地方。
都说距离是一堵墙,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都说距离是一抹泪,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都说距离是一种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似。最遥远的距离是不能用公里一类来测算的。它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它早晚出现,却恍若隔世。于是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的心思,我的追求和我的希望。
大洋彼岸,一份牵挂,轻轻点击,一封E-mail在最遥远的距离里传递你与他的情话。千年企盼,一样血统,众口相传,一个神话在当今社会里撒播文明与和平的种子。没有一脉相承,没有魂牵梦绕,没有心灵相通,朋友,你我永远只能处在最遥远的地方。
于是我的爷爷说:他不怕远,远的地方也有祭拜。
于是我的姐姐说:他不怕近,近的地方令人回味。
距离
冰冷的防盗门,虚拟的网络世界,四通八达的电话网,林立如劳笼的高楼大厦。这一切,告诉我们世上有种东西,叫距离。
爱琴海边,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塔列斯那意味深长的铭刻:“人啊,认识你自己。”唤醒了人类。人类不再相信君权神授的谬论了,不再沉守刀耕火种的愚昧了。人类进步了,可是他们抛弃陈旧的同时丧失了什么?
是的,我们忘记了坦诚相待。我们开始学会给自己戴上面具,去抵挡所谓的伤害,周旋于纷繁的尘世。周而复始,我们就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心安理得。
是不是很久没和朋友谈过心了?准备好一肚子的苦水,在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从嘴里说出来的却是莫名其妙的一切安好,满腔愁苦却在网络里成了无谓的打情骂悄?
是不是很久没看过一封手写的信了?开始相信如果自己都无法保守的秘密又怎能奢求朋友为自己保密。是不是,淡然于透过打印纸整齐的铅字排版?却是看到了对方格式化的脸,格式化的心。
是不是已经学会逢场作戏?在一大片肆无忌惮的笑声里强作欢颜。听阿桑的《叶子》,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却毫无心悸。
而在一个个孤单清冷的午夜,我们会用这样一句话来安慰自己:距离产生美。
其实我们早已心知肚明。我们所谓的距离并不是真正的距离,我们的生活也没有因距离而变得更加美好。太近的不是距离,是干涉,侵犯;太远的也不是距离,而是冷漠,隔阂。真正的距离,是恰倒好处的远近,是不妄加干涉,也不置之不理。
才明白塔列斯的铭刻为何被后人咀嚼,也明白了我们所迷失的岁月里,需要怎样的距离。
谈最遥远的距离
站在大海这头,望着遥遥无际的海面,寻找海的另一头,好遥远的距离;立在大陆的彼岸,眺望着它的雄姿,好遥远的距离;坐在父母的对面,瞅着他们憔悴的面庞,与父母相互思忖着各自的心思,中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冷墙,也许这就是最遥远的距离吧…
从呀呀学语到满腹经纶,身边最亲的人,同时对子女花费最大心思的人只有父母。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也就有了一堵冷墙,也就是所谓的代沟。于是最亲的人便从最近的生活距离跨越到了最遥远的心灵距离。从无话不谈似朋友的亲近到无话可谈似陌生人的遥远,这一切竟是那么遥远。
也是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之间就好像两个人孤寂地站在一望无涯,波涛汹涌的大海两岸,无法沟通,遥不可及;也似身在异乡流浪魄落的游子,在大陆彼岸望着它不能回归时的无助。
这最遥远的距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希望见到的。它让亲情不可以流露。每个子女都希望与父母回到那些无话不谈的时刻,如此的话我们就努力自主的缩短这段距离,用心灵,用沟通缩短“最遥远的亲子距离”…
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也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_尼罗河,更有人说最遥远的距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能用光年衡量的宇宙......在我个人认为最遥远的距离莫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唐代诗人曾在诗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世人眼里这三千尺,落九天,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天文数字,但是比起自己的人生道路,那可是芝麻比西瓜胆大妄为了。
记得曾有这么一位老人,他在世时,对人生充满着希望与向往,一心只想着能把自己的人生到路走完,在他的人生脚印中,创贡的辉煌匿迹不计其数,但是最后,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意愿,在他临终的做后一口气中,他向家里发出了这样感慨:人生道路还真遥远啊。
人生道路,就如大海中的一艘轮船,虽然你能一帆风顺的到达大海的另一头,但是你永远不能到达大海底部的万丈深渊,人生道路就如在天空中高昂飞翔的雄鹰,虽然你能飞过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的如花似锦的各个国家,但是你永远飞不出地球对你的引力,人生道路就如在地铁里行使的火车,虽然你能快捷的行使到你的目的地,但是你永远不能脱离轨道而行使。
人生道路就是那样的遥远,在道路中她会使你感受到酸甜苦赖,也会使你感受到悲欢离合,当你认为自己将要走完人道路时候,其实你的将来还有更遥远的人生路途等着你。
几例论证供同学借鉴
麻雀整天叽叽喳喳的叫,却很少有人在意它的存在;公鸡只在天亮前的那一刻引吭高歌,却赢得人们的赞美。那些“说不好却说不少”的人往往“破绽百出”,那些认为“沉默是金”的人,却往往语出惊人。(比喻、对比论证)
赵括纸上谈兵,口若悬河,却在兵戎相见时,断送四十万大军。张自忠在外交风度上虽然并不潇洒倜傥,巧于词令,但“礼节周到,言词谨慎,态度恳切持重”得到各国驻津人士的赞誉。真可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苻坚不听王猛临死留下的忠告,想一举灭晋,以投鞭断流之势却落得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下场。究其因,不纳美言也。唐太宗籍魏征的善言成就贞观之治。(对比论证)
古代埃及等文明古国,词令被认为是统治者所必需的本领。他们把词令看得比武器还有力,说:“你巧于词令,你必将获胜。”这充分说明对于一个上层统治者,能言善辩是多么的重要。(例证)
第四篇:高一年级记叙文训练一角度
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年级作文导学案
记叙文写作训练
(一)--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编写:顾舟山 审核:陈国翠 批准:
一、训练目标:
记叙文写作能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增强表达效果。
二、训练指导:
1、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
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做到这些的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择叙述角度。叙述文学中,一般把“谁说故事”、“站在什么立足点上说故事”称为叙述角度。叙述的角度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叫第一人称叙述。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叙述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这种叙述方式,真实而有感染力,写亲身经历的文章多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叙述,有对话效果,便于倾诉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的叙述,灵活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全面地表现生活。
2、了解叙述的角度,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呢?
记叙文是通过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叙述的角度不同,表达效果就会不同。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对增强表达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想突出事情的亲历性,一般选择第一人称;如果想增加事件的曲折性、悬念感,可以考虑选择第三人称。如《金岳霖先生》一文中,作者只写自己看到听到的金岳霖,只写人物的所作所为,而不写人物的所思所想,审慎、含蓄,让人回味不尽。《边城(节选)》则得益于作者开阔的视界。使用第二人称,则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有时,为了克服单一叙述角度的局限,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叙述角度。《祝福》用第一人称描写“我”在鲁镇的见闻,又用第三人称叙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两种视角交错使用,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人物的命运,使表达更丰富,更深刻。写作时要注意前后人称的一致和视角的转换,以免造成叙述角度的混乱,影响表达效果。我们在使用两种人称叙述事件时应注意:①不得频繁改换;②改换时要交代清楚,不能打断叙述线索。
三、典题探究
(200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1
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年级作文导学案
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试题解读 ;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你尽可在“好奇心”的话题内,在“好奇心于人生的重要性”的范围内选好文体,发挥自己的特长,挥洒自己的才情。你可以旁征博引,大发议论,阐说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触“题”(好奇心)生情,大发一番慨叹;更可以联系自身感受,叙写一段经历;还可以发挥想象编写故事,绕开拙于议论、缺少经历、不会抒情的缺陷之垒。写记叙文一定要选好叙述的角度,以独特的视角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再现给读者。
2、范文引路:
好 奇 心
江苏一考生
为什么?
两个人都长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什么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这件事总是会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还能眯着眼在屋里做针线。大她三岁的爷爷便不行了,不愿走动,总是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闷吗?没有人说话?那她为什么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爷爷唠嗑呢?
喊爷爷做什么呢?还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见爷爷好好的,满意离去的背影。阳光总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铺在奶奶身上,每每这样的画面闪烁着温暖的光辉。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应便好呢?我好奇地继续想。
那好。再有这种事发生时,我便捂住嘴,学爷爷的声音迟缓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别出来,无论我用布还是用棉花捂以求声音的逼真。“细丫头在这儿捣乱……”奶奶皱纹满布的手会轻拍我,以示责备。微微笑。
奶奶依旧。
我的好奇心不减反增。
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年级作文导学案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这么喊来喊去做什么呢?也不嫌烦。”
奶奶看我,宽容地笑:“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连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你在,就心安的。这是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着。
我庆幸我拥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晓奶奶一辈的关心,温情与爱。我知道了,那声声呼唤是在说,有你在,整个世界,都在。
3、例文评析:
此文是叙写日常生活的规范的记叙文,成功的秘诀在于从“我”独特的视角探求老人的内心世界。奶奶的言行,的确让孙女好奇。于是,调皮的“丫头”对奶奶进行了一番“侦察”,结果“侦察”到了“人世间最最美丽的风景”——濡湿了人们的心,美得如“花蕊中的一滴露”!
四、作文训练
请以“感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何为感动?简而言之就是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并引起同情或向慕。
1、拿到题目,首先应考虑选材,如:此事必须是自己亲历的,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真情实感的要求,因此宜用第一人称来写;事件应是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不要落入“生病补课”一类的俗套。比方写父母亲朋的某种行为精神对自己心灵的震撼(下岗后自强不息);亲友师长对你的关爱而引起情感上的互动(无意中翻开母亲的日记本,里面全是你幼年的生活记录,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这众多的第一次不仅是孩子成长的记录,更是父母心血的铸成);社会上一些体现人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事件给予你思想上的启迪(奥运健儿拼搏精神、军民合力抗震救灾)……
2、其次,应考虑表达技巧和重心,为什么,怎么使你感动是重点,若写人要写好人物的言行、心理、特别是某些细节;若记事应做到具体、生动、详实、充分。
3、感情应该融在行文过程中,不应该在文尾人为的拔高,换句话说,感动是读者的共鸣,不是作者空喊出来的。
第五篇:高一作文指导系列一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彭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一.引入:
“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作文,以立意为将军,转换开阖,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句则为其裨将,字则为其兵卒,事料则为其器械,当使兵随将转。”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立论: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阐明理由,表明态度。
三.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 1.正向思维:
2.反向思维:
3.侧向思维:
四.寓言材料分析: 滥竽充数
正面思考:
侧面思考:
反面思考: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 南郭先生:
齐宣王:
齐湣王:
队长:
队友:
讨论后小结: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五.如何确立论点?(材料探讨训练)
对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问题,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那么我们如何确立一个自己的论点呢?
(一)准确分析,正确立论: 找出下面这则材料的关键句,然后依此确立一个论点。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二)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一个母亲严格要求儿子,望子成龙心切,儿子质问母亲:“你望子成龙,你是龙母吗?” 请认真阅读这则材料,自选角度立论写作。找出角度:
选择角度:
(三)论点新颖,有时代感: 根据下述材料立论,并比较,哪种论点新颖。
曹操在征讨张绣的途中,为避免扰民,严明军纪,特别命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结果曹操自己的马受惊窜入田地,践坏了一大块麦田。一件小事由于曹操自己的军令变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曹操说:“吾自制法,吾自犯之,如果不罚,何以服众?”说完就要自刎。幸亏郭嘉引用《春秋》之义,以法不加于尊,给曹操找了台阶。但曹操还是用剑割自己的头发掷于地上,这就是著名的割发代首。
立论:
六.如何选择最佳角度最佳论点
1、根据下面材料,作多角度立意后选择最佳角度最佳论点训练。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他当时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还与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
这则材料叙述时没有一定的中心,属于开发性材料,分析材料中人物、人物关系、故事的不同侧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
角度
立论
分析:
那么,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有哪些呢?
写作应选取的角度是:
1.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
七.方法点拨: 立论遵循下列要求:
1.立论的切口要小。立论要把握从小的角度论证,抓住论证的重点,以小见大。
2.立论要符合实际。立论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保证观点的正确,不能出现与人们对可挂世界的认识相违背的方面,表达的观点要让大多数人接受,并能自圆其说。
3.立论要新颖别致。立论追求新颖,是对客观生活的升华,而不是脱离客观实际的标新立异;是解决问题的新见解,而不能片面追求独树一帜;是对材料的新颖看法,而不是为了阐明“另类独见”。求新的途径主要有:
(1)角度新,学会避免人云亦云的角度;
(2)思想新,主要着眼于提供对于事物中肯的见解和认识;
(3)境界新,变旧识为新知,使老论题有新意,使立论深刻、新颖、独特。
八.实战演练: 1.道家认为,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攻坚者又莫胜于“水”。“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韵味。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水,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
角度:
2.阅读语言《鲁人徙越》,想一想,能从几个角度立论?
有个鲁国人很会编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绢,夫妻俩打算搬到越国去住。有人劝阻他说:“搬到越国去,你的处境会更加困窘的。”鲁国人问道:“为什么呢?”那人解释道:“鞋子是供人穿的,可是越国人赤脚走路;绢是供做帽子用的,可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着你的所长,搬到你的长处根本无法施展的国家去。却想要不处于困境,能够办得到吗?”
角度:
3.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在和敌人赫拉克勒斯格斗时,只要脚不离大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汲取力量,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但不幸的是,这个奥秘被对手发现,安泰被诱骗到空中,离开大地的安泰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
角度:
九.美文赏读 1.坚硬的水
轻轻地,柔柔地,从岁月的隧道流过,如一支幽远的古曲;淡淡地,悄悄地,从沉寂的心头掠过,如一声如雷的钟磬。因为找寻,你升腾为一片四处漂泊的云;因为守候,你凝结成一滴清晨沉睡的雾;因为坚持,你消瘦成飞瀑下的一线涧水。
水!坚硬的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你么?一片汪洋,望之不尽,不似天空遥不可及,不似险峰高不可攀。每天,只是匆匆、匆匆地向前飞奔。面对着这种博大与从容,人不能不暗叹自己的微不足道。还能有什么言语呢?唯有敬畏而已。在这里,黄河以一个强者的姿态告诉我:真正的胜利者,不是站在前台指指点点的人,不是自以为是、不可一世的人,而是面对世间的纷繁,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的是你么?百米之外,即闻水声如雷。近看,即见水滴千万奔腾而下,激起银浪无数。一阵风过,身边便如细雨纷飞,使人不禁生疑:莫非来自天边?一路所见,尽是奇观异彩,唯她,洁白晶莹,不染纤尘,一改先前所见的柔媚。与彩霞携手,借高山深涧,只为一展水之力量、水之玄妙。这时,瀑布的声音告诉我:只要有心,柔弱亦可化为刚强;只要有志,平凡亦可化为奇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说的是你么?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这话真是道尽了自然界物质的水和社会中平头百姓的特质。善待自然,善待百姓,真是一个道理。百姓逼急了会起来造反,自然逼急了也会反抗的。这些年来,世界各地的海啸、地震、天气变暖而引发的水灾,还少么?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气势磅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是你么?我的家乡属古云梦泽,南面浩浩荡荡的长江穿境而过,北面东荆河缓缓流淌,境内湖泊众多,河港密布。一部家乡的历史,应该就是一部与水共存的历史。东荆河水,莫非就是我梦中的沧浪之水么?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家乡的河滩,满目皆水,到处都是水流的脚印。细细的、柔柔的印痕,细细的、柔柔的脚步。可就是这些看似细小的脚步,踏出了开阔,踏出了欢乐,踏出了一片生命的天地。是的,她们成功了,再坚硬的岩石也不能不在她们脚下俯首称臣。她们或许不是奇迹,但她们却用自己纤细的手指创造出了奇迹!东荆河水对我耳语: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与生俱来的特性,但是只要有梦,便有希望;只要用力呼吸,便能看到奇迹!
水之形,无处不在;水之魂,亦无处不在。世间之水,总是含蓄而不怯懦、雄劲而不张扬地向我们诉说着生命的坚强——如山,高峻挺拔,巍然屹立,在一成不变与瞬息万变中诠释永恒;如风,翩然起舞,日行万里,在千回百转之际笑看万物之僵行拙步。坚毅与力量,永远是水的主题曲!
立论的启示:
2.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绊,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 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从中可以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叶,是润滑剂,感情的亲疏远近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要不然,当代“孔繁森”郑培民怎么永远牢记“不要闯红灯”,伏明霞追求那骇世的弧线,张健告别年迈父母,横渡渤海海峡……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立论的启示:
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题记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看:美丽的大自然,柳絮摇曳,燕子北归,艳阳高照,蝉鸣虫唱,麦浪吐金,丹桂飘香,雪花纷飞,寒梅傲雪。在这独具韵味的世界中,不要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打开窗子,看看屋外,推开门,来到田野,踮起脚尖,伸开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声,触摸空气,一切都是那么地清新自然,让人神清气爽。
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
瞧:那小女孩子,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正往募捐箱里塞,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那瘦弱的男孩,把脚踮得老高,“妈妈我比你还高,我能提这个!”把袋子死死地提在手里;高高瘦瘦的男生背后,母亲不停地踮起脚尖,为儿子翻正衣领!
踮起脚尖,成就完的美人生。
听:“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踮起“研究”脚尖,向开普勒学习,发明万有引力定律;“对渗透着血汗的成果从不视为己有,一有突破便立即告知同行,让大家共享成果。他一次次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迅速造成千军万马高起点上协同攻关的局面。” 袁隆平踮起“道德”脚尖,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像花生米那样大,使杂交水稻产量再上新台阶。
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
许下第一千零一个愿望,有一天幸福会听我们的话。现在的我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我们就是青春,青春就是我们的筹码。在青春的竞技场上,我们踮起脚尖努力耕耘,尽情挥洒汗水,期待能够丰收,即使我们手里捧着干瘪的稻子,我们也不在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然而踮起脚尖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一个追求者来说,仅仅是“踮起脚尖”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够不着的果实,即使我们踮起脚尖也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风景。早在两千多年前先哲荀子在他著名的《劝学》篇中就深有体会地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由此看来,踮起脚尖虽然能让我们看得远,但终不如站在高处看得更远,“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孔子也正是由于站得“高”才看得远,那深邃的思想光芒才能够远照千秋万代。因此,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有时恐怕不仅是一次踮起脚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辞劳苦,甚至不妨尝试辛苦登高,或许更为有用。
美好的景色要求我们踮起脚尖。
人间的真爱驱使我们踮起脚尖。
完美的人生离不开我们踮起脚尖。
立论的启示:
这也是一种力量
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
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
那次天崩地裂,那次地动山摇,高楼大厦瞬间成为一片瓦砾,多少生命在废墟下呼唤求助。当解放军战士将一个小男孩成功托起,放入单(担)架时,他轻轻地一笑,用满是灰尘的左手向战士们敬礼!这是一个孩子的微笑,也是灾区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笑。它传达了太多:乐观坚强地活着,感谢所有关心灾区的朋友们,我很好!
也许小男孩不曾想到很多,他只知道,每天都是阳光的,而微笑,是给自己最好的犒赏。
我们喜欢微笑,喜欢嘴角的翘起,喜欢那弯起的弧度,更喜欢它所传达的一种力量。
奥运会的志愿者们,无论在何种场合,面对何种肤色、国籍的人,总是抱以微笑。这不仅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的姿态。它在向全世界传递着一种力量,一种海纳百川,拥抱世界的力量!
而那2008张源自世界各地的笑脸,同样传达出微笑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需要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笑;不需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充满血腥的狂笑;也不需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红颜一笑……这些笑,或太狂放不羁,或太刚烈顽强,抑或充满妩媚。而我们需要的,不过浅浅的会心一笑。
人们很容易记住温总理那慈祥的笑容,那是自信满满的他发自肺腑的微笑。面对金融危机,从容不迫;面对外国记者的犀利问题,他依旧笑对。他正如一代儒者,温文尔雅地处世待人。他的微笑,不也是一种力量么?这是笑对人生的一种力量!
微笑,正如同一支支高擎的火炬,在全世界,在湛蓝的天空下,一直传递着……
当人们帮助了困境中的你,你的微笑是感激,是满怀深情的力量;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的微笑便是宽容大度的力量;当厄运侵袭了你,而你却抱以微笑时,微笑便成了坚强勇敢的力量!
如果全世界都充满爱,充满微笑,将不再会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以及朝核问题。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将肩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那就是将微笑作为一种力量,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立论的启示:
十.学生习作
寸草春晖
肖振勇
母爱是无声的,留给了晨曦,留给了暮霭;她的爱融化给了春寒,融化了秋霜,融入了冬夜灯下的一针一线。题记
“某某某,你又睡觉,你父母的钱不是让你来睡觉的”。我正在“春眠不觉晓”时,班主任苦大仇深的声音炸响在耳边,开学以来N+1次被点名了。
我自觉的走到教室后面站好,和墙壁又一次亲密接触。开始新的一轮反省。“进步很大,知道自动站教室后面了”老师狠狠的表扬了一句,正准备自豪一下,冰冷的墙壁又将我拉回冰冷的现实。我开始后悔没有听妈妈的话,去外公那里拿被子。
我心里苦笑,这是怎么了?在家的时候不是最烦她的唠叨吗。
唉,都怪那床该死的被子,半夜总是被冻醒。罗衾不耐五更寒啊,更何况我薄薄的“布衾”。
一阵风吹来,心中泛起阵阵寒意。冻了一节课后,我就快步跑回寝室找毛衣,回寝室的路上,习惯性地抱紧身体取暖。风度早被骂没了,还是提高点温度来对抗所有科任老师冰冷 的眼光吧。然而,众里寻它千百度,毛衣挂在门外晾衣处,原来前几天刚刚洗了衣服,到现在还没干。翻箱倒柜,意外的发现一件妈妈帮我织的,在我眼里不怎么样的黄色毛衣。姑且一试,穿上身便不觉寒冷,而且非常合身。那种久违的温暖将我拉回离家返校前的晚上。
妈妈在帮我整理衣服时,在我的包里放进来两件样式很土的毛衣,一件黑的一件黄的,我毫不犹豫的吧它们丢在床上,心想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穿这种朴素得有点古韵的毛衣。妈妈在旁边唠唠叨叨,说什么保暖啊,织了很久啊。我都懒得理她,后来妈妈给了我两百元钱,叫我自己去买件毛衣。当然那两百元钱,我给李老板买毛衣去了,李老板是蓝月亮网吧的老板。幸亏妈妈偷偷的把这件毛衣偷偷的塞了进来。
其实,小时候我还是蛮喜欢穿妈妈织的毛衣的。关于幼儿的记忆,已没有多少能留下,而至今记忆犹新的,便是母亲给我织的毛衣了。
那时候,对于小孩儿来说,没有什么比穿新衣服更让人兴奋的了。每年夏末秋初,母亲就会买来毛线,将它们绕成一团团的球,然后抽着空,在白天或晚上给我织起毛衣。而我则会兴奋地坐在她身边,盯着她的手和手上的两根织针飞快地交着叉,挑着线。每交叉一次,就预示着我的新衣服又近了一点。冬天我穿着新毛衣在伙伴们面前耀武扬威。
及至上初中时,同班的同学巳经再没有穿那种织的毛衣了,取而代之的是街上卖的各种各样的时髦毛衫了,款式新潮,惹人注目,只有我,仍穿着母亲织的朴素的毛衣,像一只不起眼的大青蛙。后来我把织的毛衣脱下来扔到一边,任母亲怎么劝就是不肯再穿上。从此我告别了穿“母亲”牌毛衣的历史,然而妈妈总是每年都帮我织毛衣,而我已远没有了幼时看母亲打毛衣时的兴奋了,相反的,还有了一点烦。
第八节课后,意外的看见了妈妈,她帮我带来一床被子。我学校离外公家1000米,她离学校60公里,归根结底还是她帮我送来的被子。木讷而又本分的母亲也许从来没有听过“儿行千里母担忧”之类的俗语,然而,为了等我下课,她在寒风中等了我两个小时。
夜深人静之时,摩挲着身上黄色的毛衣,回忆起当年她在灯下一针一线穿梭,那时那年轻的模样。我的眼中流出了那种久违的,苦涩的叫眼泪的液体。
爱的“绑架”
王雪剑
我们都是人质,只要离开了妈妈,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会牵着她的心,成为人质。每个被爱的人是人质,每个爱人的人是赎金。赎到最后,把自己也赔了进去。赔出了佝偻憔悴,赔出了满脸沧桑,赔出了银丝如雪。如此绑架,亘古如斯,以爱的名义。
很多年以前,我发现她头上长了一丝白发。
母亲从小家境贫寒。然而穷家孩子早当家。听外婆说,她以前身体很好,小时候每天都要去山上砍柴呢,砍完柴后才去上课。可自从生了弟弟的时候过度操劳,身体就差了很多,也不能干重活,还和奶奶整天吵架,身子就更加不好了。那时候爸爸的工质特别低,都不够养活我们一家人,所以没有去大医院看过。常年拖着带病的身子忙里忙外,只有在特别难受的时候才在小诊所买的廉价的药。有一次妈妈头痛得很厉害,人都痛得微微颤抖,妈妈和我来到了附近的小诊所,医生说要打吊针,妈妈说没事,一下就好了,拿几粒止痛片就行。在诊所吃药时我发现妈妈头上有几根白头发。过了几年,她的头上已长了一缕白发。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她也不例外,因为候请不起家庭教师,所以只能放暑假时去参加集体补课,可我的成绩还是不太好,再加上老师又只看得起那些好同学,所以我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妈妈见我这样下去不行,就决定每天睡觉前守着我读一小时的书,当我遇到我读了很多次都背不了的课文时,她就会一段一段的将课文解释给我听,要是我还不会背,她就会帮我编顺口溜,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我自己太笨了,想放弃算了,可她却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五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考了全班第一名。从那以后,我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多少次书前灯下,粗心的女儿都发现您头上的白
发已丝丝缕缕。
现在,她已是一头白发。
同龄人的妈妈也许还是一头乌发,青春靓丽。然而她,我的妈妈,已满头白发。她虽然把头发染黑了,但脸上却刻上了岁月的烙印。虽然我现在已经能照顾好自己了,但是她还是不放心,现在又在校外租房子带我读书。今天班上一名女生很郁闷的说 :“今天和妈妈上街别人说你姐姐的衣服好漂亮,我有这么老吗?”那一刻我泪如雨下,我的妈妈已满头白发。妈,您的心意我明白,我的责任我也明白。十六年的成长踏碎了你的心,十六年的成长吸尽了你的泪,十六年的恩情我无以回报,十六年的恩情我铭记在心。
离开是另一种守护
李超奇
我的母亲,姓罗。农村出身,倒似是打工专业户。
母亲自我从小就外出打工已有十余年了。现在我对母亲的印象是一片模糊,既使她每年回家一趟。也且算的上是熟人了吧。但脑海中还是无法找到几个准确形容词来描绘她。唯一隐隐约约地记得的就是她已40有余了。但还是常年在外,撇下她夫儿子女。也就是我爸以及我和姐姐们,以至于闹得老夫老妻关系总是不协调,母亲和子女间就似隔了一层厚厚的屏障,怎么也凿不透。
记得有一次暑假,在我十二岁左右的样子罢了。我应征去广东会会象征性的母亲。那年正好我考完第三天就随父亲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艾比富电子厂。那个工厂的样子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左边是宿舍,不隔50米则是工厂生产的地方了,中间还杂七杂八的凑合着几颗发育正常的树。还建有一个象征性的篮球场,只是由木板挤压而成的篮板上就只剩下一个光秃秃又发亮的铁圈了。这跟我想象中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的大厦差了孙悟空一根跟斗也翻不了那么远的距离。
多年未见的母亲一路小跑出现在我面前时。母亲用干燥的枯枝般的手轻轻地摸摸我的头发,这是一种说不出确切滋味的感觉。但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好一会儿,母亲张口就问我的成绩,询问我期末考试考得如何。并告诉我,她听家里某某,某某又是名列前茅,怎么怎么样的,就好像那个某某就是她儿子,而我只是一个与她毫不相干的也并不熟悉地陌生人!最后我终于忍不住了:“我的成绩又考得不好,但是又能怎样!你知道别人为什么一直名列前茅?那是别人一直有爸妈在旁边陪在他身边监督他,鼓励他,而你呢?我真的搞不懂你为什么待在这臭地方。”我对着她怒吼道:“我不懂!......。”我摔门而出,身后只留下吊滞的母亲和着眼角处的闪闪泪光。
两个月的时间过得过得飞快。
当我和父亲准备回去的时候,母亲把父亲叫进房里谈了些事情。而我则在后面的窗口处默默地偷看着。
“你打算哪个时候辞工回家”?这边是父亲的声音,一如往昔的沉重,“现在四个儿女都快长大了,就连奇奇也快进初中了,你再这样的活我怕将来子女们都不认识你啊!”
“再过3,4年吧!子女们不认,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唉......!”这事还得麻烦你”“诺,这里是四千块。给奇奇和他姐姐们当学费和生活费使吧。”
“不用那么多,我在家里也做些零活,也可以挣个百八十的,你自己留一千傍身吧!”父亲坚定的回答。
但我在窗口瞧见母亲还是将四千块整成一个包裹放在我爸的行李包中的最底层。
事过数载。到现在尽管只有我一个人在读书了,但是母亲还是留在广东,我有时候不自觉地想母亲的手应该变的更干瘦了虽然那时我不明白母亲,但现在我真正明白她的辛酸和无奈,明白了她的坚持和付出。留守,留守,留下的是期盼,守住的是希望。有时,离开,是一种更深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