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弟子规学习笔记[范文模版]
《弟子规》是孔圣人说的一句话改编的,学习《弟子规》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学习《弟子规》可以在人生中走出很重要的一步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弟子规学习笔记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弟子规学习笔记范文1
《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
《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我想,一个人活着就要讲点道德有点品位,这才赢得别人的赏识。而《弟子规》中所讲的道理,正是教人伦理纲常的最基本的常识。
弟子规学习笔记范文2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再一次读弟子规的书,使我更加深一步了解了《弟子规》的意思。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这本书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怎么和别人相处,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比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这样我们的父母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我已经大概了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还不行,我还要努力的去做。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学习笔记范文3
《弟子规》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有心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赖,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应该及时赶到;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实,不能推迟;父母教你的时候,必须静静地听;父母责骂你的时候,必须顺着他们的意思。是呀,父母是把我们生出来。他给予了我们生命和无私的爱,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顺着父母的意思去做,即使不能完成,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它。
在我看来,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怎么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进代屡遭浩劫,它在中国大地上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容易,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教诲贯穿到生活中,落实在一言一语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得和谐,变成和平的世界。
我喜欢《弟子规》这本书,它使我悟出了幸福的真谛,澄清了我思想上的迷雾,为过去的幼稚而感到无知羞愧,它还为我改变了思考方法;把我带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带入知识的海洋;让我成功地取得自己梦寐以求的一切,让我知道如何来处理自己所处充满文化的环境。
弟子规学习笔记范文4
上个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弟子规》,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收获,也悟出了许多道理。例如: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严于律己……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说:我们出去做什么事情时,要提前告知父母一声,在征求他们同意后再出去,这样以免他们担心。我们外出回家中之后,要立即通知父母一声,以免他们牵挂。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亲,就发生了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的事。
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里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嘱我们在家里玩。我和表姐在家里玩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表姐就提议说:“我们出去玩吧。”就这样我们两个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们两人在外面吃着各种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姑姑回到家不见了我们俩的踪影,大吃一惊,赶紧打电话到奶奶家问:我们俩人有没有去那边。我爸爸和奶奶听说我们俩人不见了,也十分着急。大家等了一会儿,见我们还没有回来,爸爸就赶到姑姑家,准备和姑姑一起出去找我们,后来在姑姑家楼下碰到我们俩回来了。爸爸和姑姑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俩人:只顾着自己出去玩得开心,一点也不考虑大人们会担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头认错,表示以后出去玩一定会和家里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担心。
我们学习《弟子规》,不仅仅要会背诵,而且还要深入理解,贯彻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弟子规学习笔记范文5
每天清晨,撒满光辉而显得生机一片的校园里,伴着悠扬的音乐,便会传来朗朗的诵读之声,整齐而又洪亮。同学们在读什么呢?哦,原来是我们第三实验小学人人都在诵读的《弟子规》。
《弟子规》为孔子编著。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学习《弟子规》(虽然他们早已当客成名)?不计其数。就连权力至上的皇帝也对它“怵”三分,拜倒在它脚下。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经常采纳下属的正确劝谏,先后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批评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纠正自己过失的一面镜子。因为“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唐太宗对臣下的意见能够认真听取,择善而从,这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无人可比的,正可谓“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同时让我们懂得“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弟子规》教育人们首要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言语讲信用。每时每刻对众人都得有爱心,向每个人学习,有仁德情怀。然而生活中我也有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记得那一次……
我刚熟背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就被爸爸叫去吃饭。我一边嗯嗯呀呀地答应着,一边慢悠悠地走出房间,然后慢腾腾地去洗手,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到餐桌,还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觉间,当回过神来时,才发现碗了多了好多菜:红萝卜、大白菜、香菇……似乎把白米饭也压得喘不过气来,简直就是喧宾夺主嘛,我满脸不高兴,不由自主把碗里的菜统统夹回盘子里。爸爸此时又开始了他的说教:“吃不能只是为了好吃,而要吃得健康,这些菜富含维生素……”我最怕听爸爸的“经书”了,只有乖乖把那些菜“物归原碗”,皱着眉头勉强“一扫而光”。可是,一旦有机会在串串香面前,我却是表现得那样“贪婪”,一连可以挑十几串,狼吞虎咽地吧唧吧唧嚼得欢。因为这样的“垃圾食品”若非特殊情况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让我碰触的,可我就是嘴馋,怎会不把握机会狠狠地一饱口福呢?
现在你该知道我为什么长得高却长得瘦的缘故了吧?是的,挑食!特别是对吃水果,从来都不主动,最让爸爸妈妈头疼。我可是在妈妈使出浑身解数后才开始慢慢喜欢上香蕉、草莓、奇异果、橙子、甘蔗的呢。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相信在《弟子规》的不断感化下,在爸爸妈妈老师等长辈们的关怀教导下,我一定也会对最近被评为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之首的苹果情有独钟的,对富含维生素A、B、C的青菜来者不拒的,因为它——《弟子规》乃是我成长之路的良师益友也!
弟子规学习笔记范文
第二篇:关于《弟子规》的学习笔记
关于《弟子规》的学习笔记
酆思国
当今社会的很多问题,包括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忽视了中国文化的根源所在。例如在家庭中子女不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兄弟相争等问题的产生都与我们今天缺乏对于孝、悌的强调并淡化了一些传统文化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比如在商业经济领域,一位追求利益,为了牟利而不择手段,失去了《弟子规》强调的“谨信”的基本准则,也就更谈不上“泛爱众”了。实际上,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而言,以“信”为原则对待客户、对待员工,企业才有可能有持续的发展,个人才能有发展的前途。
因此,要解决当前面临的很多问题,学习《弟子规》就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谨”方面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这些要求不仅对人的仪表服装提出了具体要求,还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弟子规》还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技巧和原则,例如“缓揭帘,勿有声……将入门,问熟存……见未真,勿轻言……”等等。
《弟子规》一方面给我们阐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中一些基本理念,更重要的是它提出很多实践这些理念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在理念方面,它强调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然后
又分别阐述了上述几个方面的行为准则,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基础。
《弟子规》的本质是礼。礼是儒家传统道德的表现与实践,换一个角度来看,礼又是强化儒家传统文化的“仪式”性内容。当你敬畏和信服某种理念或存在时,通过某些重复性的行为来体现这种理念或敬畏,我称之为“仪式”。
换言之,如果认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就应该认真践行《弟子规》的基本要求。这里所说的基本要求是指《弟子规》基本精神所要求的行为方式,而不是指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其所有细节。就像当年学习毛泽东思想要学其精髓与本质,但不要搞“两个凡是”,因为所有的理论都不能说全部细节都正确。例如《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的要求适用于传统的大家族生活,但对于现代家庭生活而言已经不太现实,但是其反映的核心理念“孝”却依然正确并永远也不会过时,我们也应该经常通过各种方式问候父母、孝敬长辈。
另一方面,实践《弟子规》的基本要求也可以强化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而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个人的根。例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的要求就是尊敬长辈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文化仪式的体现,在这方面日本人就做得比我们好。我们这方面的实践做得不够好,是因为我们对于这些文化仪式的内涵不够理解,认为它们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实际上,当我们亲身实践这些要求时,也会令我们更习惯及认同尊敬长辈的中国传统理念。
因为,行动是强化理念的最好形式。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美好的主观意愿,只有行动起来,才能说是真正接受和秉持某种理念,这就是知行合一。行动,还应该持之以恒,这一点甚至比行动本身更难。君子与淑女,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我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分强调理念而忽略了行动以及坚持,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无论是作为人,还是一名企业员工,道德伦理乃是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炎黄子孙,儒家传统文化包括其道德伦理内容的精粹(当然不是全部细节都正确)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很多日常生活、思想习惯的根源所在。一个民族,只有在自身的文化传统中才能更加幸福地和有意义地生活,因为文化传统是意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是非对错的重要标准之一。
另一方面,也只有坚持和发展自身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好地发展。作为一个企业员工,意志、品质/道德、能力等几方面可以说缺一不可。作为一个人或是一名企业员工,重新回归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怀抱中,认真学习并实践《弟子规》的基本理念和要求,首先就是对个人品质/道德的积极塑造,对待人接物能力和技巧的磨练和提高。做事先做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固然前辈的文化遗产中有不适应时代的细节成分,我们应该通过独立思考加以辨别、去芜存菁,对于其中的精华部分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实践。根据时代的要求发展自身的文化传统也是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
而且,坚持实践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理念,并持之以恒,更是对
个人意志的一种考验。理念应该有仪式相伴随,仪式应该成为一种生活和工作的习惯。做一件正确的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不懈地做正确的事。在今天,很多时候做正确的事却不被理解,有时甚至还会遭受讽刺打击。因此,在经常需要克服这些困难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理念,就显得尤为不易。
由此可见,《弟子规》不仅是我们的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开卷有益,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体会、践行。
第三篇:笔记1 弟子规 论文
浅谈《弟子规》在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本科扩招而来的是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加。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研究生由39.7万人,提高到140万人。短短十年,扩招了3.6倍。这无疑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研究生素质低下,道德品质下滑。比如研究生四六级考试作弊“蔚然成风”,这一现象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对庞大的研究生队伍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成为高校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不才,欲在这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
笔者认为,在“国学热”的背景下,借用传统经典读物《弟子规》对研究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可行途径。
1.《弟子规》及其思想教育意义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是清初秀才李毓秀,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为今名《弟子规》。该书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儒家道德观念的生动阐释,加之朗朗上口。它一经问世,就广受欢迎,是中国古代教育子弟的最佳启蒙读物。
虽然《弟子规》是一清代启蒙读物,但作者基于对中国传统儒家道德伦理的深刻理解,对于人性的透彻把握,使得其能够跨越时空,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弟子规》在当今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学术界已经有学者做出了探索。但对于其在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的应用,基本上属于空白。笔者不才,欲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还望方家指正。
2.《弟子规》在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如上文所述,以《弟子规》为载体,对研究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并不能止步于此,而应该投身实践,真正发挥《弟子规》的教育作用。那么在实际中,我们应该怎么应用?下面就是笔者个人认为,应用《弟子规》对研究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所应注意的两个问题。2.1 辩证分析法
总体来说,弟子规对培养传统美德,提倡人性中的真善美,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但是《弟子规》毕竟产生于旧社会,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与当今社会思想观念不相符合的东西,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
当然笔者个人认为,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限于篇幅,下面就择取一例来辩证分析。
比如在“入则孝”中,作者提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须敬听”,“出必告,反必面”,“ 亲有疾,药先尝”等处,倡导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对于今天的研究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他们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而这一点对于他们处理师生关系同样适用。
但是同样在“入则孝”中,作者又写到“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这一点则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古代“守孝三年”的生动描写。但是如果教师的讲授仅止于此,学生不免会有看法,因为这一规定在当今时代是无法实现的。而这就会影响学生对于的《弟子规》整体看法,消弱其正面影响。所以在此处,作者应该指出这一规定是当时时代的体现,但是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社会。而此种做法丝毫不会消弱《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2.2灵活多样的形式
对于《弟子规》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除了采取传统的诵读方式,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提高其接受度。其而现实生活中的“弟子规热”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主要有一些几种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借鉴。
第一种形式是利用新闻媒体的报道材料作为案例。正反两方面均可收集。比如正面的有北京平谷区金银湖派出所的所长耿国艳警官,以《弟子规》为蓝本,对辖区内的居民和青少年进行法律和道德教育,结果解决了一些“老大难”问题,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此外还有全国的众多学校(下至幼儿园,上至高校)用《弟子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热潮。而负面的材料也很多,典型的有“马加爵案”,“政法大学杀师案”,“药家鑫案”等震惊全国的恶性案件。以鲜活的案例,定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而第二种形式,则是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面对席卷全国的“弟子规”热潮,广大媒体又适时推出了新的文化产品。而这正好可以迎合研究生的审美情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2011年“湖南卫视小年夜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周笔畅、方文山、林迈可3位歌手强强联手推出了单曲《弟子规》,脱颖而出成为2011年全国春晚最红的歌曲。又如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以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好评。教师在给研究生在课堂上讲授《弟子规》时适当配合上述两种文化产品,既显得生动活泼,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弟子规》在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应用的粗浅认识。以传统经典《弟子规》为载体,对研究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学术界有更多的人能进入这一领域,以传承传统文化精华,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第四篇:学习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让父母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做到这些也算是给父母一个小小的报答。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让自己有改过的机会。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比如我上学期间学习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参加工作以后,好像一下子就没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为生活忙碌奔波,但是忙碌了好几年,一直都不怎么开心,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想到的是为什么别人比自己过的好,感觉心里不平衡,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努力奋斗觉得活着很累。现在通过学习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把自己的青春梦想和对工作的热情献给我热爱的工作事业,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五篇:学习弟子规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家庭教育的课本。现在好多的幼儿园都以它和三字经作为教材,原本,我以为它就是一本幼儿读物,只是给小朋友们学习的,但是,这回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有了新的感受。它是以圣贤之道,来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最最重要的,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的道德标准,而这个标准,是我们每个人获得道理和幸福的根基。
我们都知道,教育为国之根本,而德育,则是教育的首选,“弟子规”三个字 “规”是规矩,古时候,习武之人也要先修武德,孔子曰:饿不食嗟来之食,渴不饮盗泉之水。这就是道德的典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只是,我们每一个人又或多或少的都有很多道德上的缺失,俗话叫做:缺德。当然,这里讲的缺德,是指德行的不足,行为的不美好。所以我们就需要在自己的德行上加强学习和修养,完善自己的品德,做到举止行当,谦谦有礼,特别是我们山东人,做为孔孟故里的家乡人,更加需要注重自己的品格形象,不能给古圣先贤抹黑。“弟子”是什么意思?是学生的意思。我们都是圣人的后代,圣人的学生,所以要学习圣人之道,圣人之德。
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生活规范方面去扎根,而《弟子规》就是扎根的教育,我很赞成现在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弟子规》,品德教育,就是应该从娃娃抓起,因为孩子就是祖国的未来,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将来必定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知识就像是武器,一个人掌握着武器,可以是警察,也可以是罪犯,而决定他是谁的,恰恰就是自身的品德。我们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身子女,很多都是家里的小霸王,很让家长头疼,这正是一种道德品质的缺失,久而久之,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被利益蒙蔽双眼,见利忘义。
我们倡导和谐社会,但是,怎样才能构成和谐社会?怎样才能和平相处?用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弟子规》就是一本以孝、悌为本的道德规范,“兄道睦,弟道恭”这才是值得我们大家推崇的相互关系。《弟子规》是以孝悌和和睦为根本来教育人们相互相处,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将孝、礼、义、信根植于人心,才能让每个人都有礼有义,与人为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