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建设小学
六年三班
陈妍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羡慕,因为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
《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有不同,我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品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所以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父母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亲难免有过错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小心劝导改过向善。
学习了《弟子规》我懂得了如何对待父母亲,如何去做一个孝顺的子女。
第二篇:学习弟子规有感(模版)
人心向善,重在践行
——学习《弟子规》有感
最近,集团公司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我是怀着一份懵懂来学习的,通过学习豁然开朗,懂得了《弟子规》就是一部行为典范,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善良道义、品质高尚的人。
“入则孝,出则悌”,这该是为人最基本的品性、品行,特别是孝,“百善孝为先”,每个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该是人一辈子都在践行和回报的,是天经地义的。无孝,人字便失去了一瞥的支撑。同时,“孝”也是最好的教育。我想起了那则公益广告“妈妈洗脚”,正是被妈妈的真实行动所感召,小男孩才欢快自觉地给妈妈端来了洗脚水„„孝心,是孩子成人和成才的阳光雨露。
身教胜于言教,这引发了我更深的感触,那就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任何的礼仪和智慧精华,不只是用来学,更是用来做的,做给自己,做给孩子,做给周遭,文明和谐的生活空间人人向往,但更需要的是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培育和身体力行。
推而广之,便可回归到我们日常的修身处世上,“将加人、先问己、已不欲、即速已”,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我一直信奉的原则。凡是学会了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这样生活工作就会少了不必要的烦恼。同时还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领导的栽培、感恩同事的关爱、感恩朋友的厚待;感恩我们拥有和面对的。也感恩《弟子规》的学习,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品德课。
细想,其实很惭愧,因为这些礼仪规范在古代是用作启蒙教育的,但是我们现在“全民”皆学,只能说这是因为当前一些道德在走失,善良在沦丧。不过,《弟子规》的学习,也正说明人心向善人心思善,人人都渴望修行完善自我,不断创造世界的美好。事实也正是如此,《弟子规》的礼仪规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当然,凡事重在践行!
大隆矿工会刘淑玲
第三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每个人是否都想做到礼貌文明有修养呢?是的,我也想。《弟子规》就具体的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合在一起就是:学生的规范。中国古籍《礼记?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因为教育是国富民强的基础,所以要想使国家繁荣富强,就要先教学。所谓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容易教好,基本不会走上邪道,所以教育应该先从儿童着手。
《弟子规》教了我:坐的时候不要叉开大腿,也不要跷二郎腿,更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自己很没有教养。
我以前坐的时候,喜欢跷二郎腿,而读、背了《弟子规》以后,我不再那样,而是并紧双腿,显得我极为端庄。
我还知道,走进没人的房间要想走进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可以乱走乱动,否则会显得你没有礼貌;我还了解到做什么事情,要小心、谨慎、认真对待,不要匆匆忙忙,更不能马虎草率、应付差事。
从《弟子规》中,我还学到了一条为人处事的道理:凡是自己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真实不虚假、不是损害他人利益的话;其次要讲信用;还有,用谎话骗人、倒弄是非,胡言乱语是没有人愿意与他成为朋友的;而且下流肮脏、不健康的话,千万不能讲;阿谀奉承、贿赂、拍马屁等社会俗流风气,一定不能有!!
„„
我从《弟子规》中学到的不止上述这些,当然还有更多,譬如:去完洗手间要洗手、穿衣服不追求时尚,只要大方得体,符合自己就行„„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弟子规》既能提高一个人自身的修养,又能不断完善自己,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很好,健康有益于自己,不错不错!烽火六年级:王紫薇
第四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2014-6-26高雅
《弟子规》,作为启蒙教育的经典书籍,在孩童时期就已接触,但是因为年少无知,无法学其精髓。近月,公司组织集体学习这本书,使得刚入职场的我感受颇深。
《弟子规》,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告诉我们人生处事的道理。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它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每一刻。正如张教授所言:学习《弟子规》,有助于我们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质。同时也能增加自我管理,提高职业道德,从而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工作环境。
该书从前人的经验和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中告诉我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老爱幼,并且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对于个人的习惯的养成和素质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不论是对牙牙学语的小孩还是对已经成年的我们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对于我来说,刚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新人,需要接触新的东西。我的身份就是弟子,就要深刻的研习《弟子规》,从而拓宽我的眼界。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知行合一,将圣人的训诲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工作当中,厚德品行,这样才能符合我们公司“德盛人”的精神,才能真正融入这个大家庭。因此,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有没有哪里做的不好,是不是需要改进,有没有真正的做到《弟子规》所讲述的简单但又深刻的道理,是不是将此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
这次学习《弟子规》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我将时刻以此来检讨自己,端正自己,从而做一名真正的“德盛人”。
第五篇:弟子规学习有感
《弟子规》学习有感
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感悟到中国
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难怪在世界各地都有中国文化的传承,孔子学院遍布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学习弟子规,实在是一件憾事。
《弟子规》篇幅不长,分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
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
《弟子规》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指南,它教导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怎么去为人处世,记得二十年前,有一个人问我父亲是谁,他直呼我父亲的乳名,我当时很讨厌他,因为
这个人不是找我父亲办事,而是闲聊,况且他的年岁跟我一般大。我觉得要么你就教他的学名,要么你就称呼一下。今天回想起来,如果他今天学了《弟子规》他会对当时的做法感到羞愧,同时也不会再去犯错。而我呢,当时也没有雅量,自己觉得不喜欢他就不搭理他了,慢慢就疏远这个人了,如果是现在,我要对他说:“我和你是同学,我们算是同辈,你称呼我的父亲不应该直呼姓名,况且还叫小名。这样做无论到哪里别人都会不高兴。”我想这也是帮助人的一种方式,况且如果这个人是一时的口误,他认识到错误也会改正的。
《弟子规》朗朗上口,好学好记,化一点时间去学,一定会收获多多,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