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说实话刚开始领导带着我们学习《弟子规》的时候,首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弟子规》就是一本儿童读本,我们都是大人了还有必要学吗?可是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对《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
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我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听到古圣先师谆谆的教诲,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当我从头到尾读完《弟子规》,我感到心头一亮。原来小小一本《弟子规》是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做人、待人、处事、待物,是教导我们生活、学习应有的礼仪与道德规范。
《弟子规》篇幅不长,分五个部分。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和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做人要讲信用、讲仁义、讲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必做的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浪费光阴,要抓紧时间精力去学习技艺等其他有益的知识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句,就是我们的一言一行,“置冠服,有定位,”衣帽应放置在该放的地方,要放整齐;“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友爱弟弟,弟弟对哥哥要恭敬;“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在生活中教导我们尊敬老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我们每个人与朋友相处,如果听到讲自己的过失或缺点就生气不高兴,听到人家赞誉你、夸奖你,你就很欢喜、很高兴,如果是这样,时间一长,真正的好友会远离你,不好的朋友,损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会渐渐地接近你。为什么呢?因为人不会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如果朋友间的交往达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会指出你的过失,而人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对,看到你很生气,下一次,他肯定不会再讲,为什么?他怕跟你结怨,所以如果没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规劝,你的好朋友当然会渐渐离你而去,不好的朋友会渐渐接近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否则学到的只是肤浅、表面的东西,不会有成就。
读《弟子规》要用我们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是我们每个人心性的流露,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句与大家共勉,在人生最低潮的时候不自暴自弃,始终怀着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弟子规》不仅凝结着古人待人处事等智慧,更是我们行为的风向标,不断地学习,反省自我行为,提升自我修养,赢在人生的跑道上。
我认为《弟子规》确实是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本好书,时常能把自己的言行举止用《弟子规》进行约束,反省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假以时日,相信自己会有很大的进步。
第二篇:学习弟子规有感(模版)
人心向善,重在践行
——学习《弟子规》有感
最近,集团公司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我是怀着一份懵懂来学习的,通过学习豁然开朗,懂得了《弟子规》就是一部行为典范,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善良道义、品质高尚的人。
“入则孝,出则悌”,这该是为人最基本的品性、品行,特别是孝,“百善孝为先”,每个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该是人一辈子都在践行和回报的,是天经地义的。无孝,人字便失去了一瞥的支撑。同时,“孝”也是最好的教育。我想起了那则公益广告“妈妈洗脚”,正是被妈妈的真实行动所感召,小男孩才欢快自觉地给妈妈端来了洗脚水„„孝心,是孩子成人和成才的阳光雨露。
身教胜于言教,这引发了我更深的感触,那就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任何的礼仪和智慧精华,不只是用来学,更是用来做的,做给自己,做给孩子,做给周遭,文明和谐的生活空间人人向往,但更需要的是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培育和身体力行。
推而广之,便可回归到我们日常的修身处世上,“将加人、先问己、已不欲、即速已”,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我一直信奉的原则。凡是学会了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这样生活工作就会少了不必要的烦恼。同时还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诲、感恩领导的栽培、感恩同事的关爱、感恩朋友的厚待;感恩我们拥有和面对的。也感恩《弟子规》的学习,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思想品德课。
细想,其实很惭愧,因为这些礼仪规范在古代是用作启蒙教育的,但是我们现在“全民”皆学,只能说这是因为当前一些道德在走失,善良在沦丧。不过,《弟子规》的学习,也正说明人心向善人心思善,人人都渴望修行完善自我,不断创造世界的美好。事实也正是如此,《弟子规》的礼仪规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当然,凡事重在践行!
大隆矿工会刘淑玲
第三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建设小学
六年三班
陈妍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羡慕,因为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
《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有不同,我学习《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要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品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所以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有人说过:“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父母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亲难免有过错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小心劝导改过向善。
学习了《弟子规》我懂得了如何对待父母亲,如何去做一个孝顺的子女。
第四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寒假里,我在家学习了《弟子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新台子中心小学 一年三班
沈文翰
2015-3-7
第五篇:学习《弟子规》有感
学习《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它是一面无形的镜子,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错误。
《弟子规》所提到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讲的就是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不喜欢我们时或太严厉时,我们也要孝顺,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做得更好,这样才能让父母安心。这是孝的表现。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孝敬父母,我们可以适当的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减轻压力;孝敬父母,我们可以时常与父母谈谈心。爸妈在年轻时希望子女们健康成长,这个愿望显然实现了,现在他们老了,他们的愿望只要求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因而我们平时应该多打电话回家,多问候几声,有空常回家看看,这些我都做得不够。
随着自己对《弟子规》等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感觉从个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浅。《弟子规》上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间不也是这样吗?以前,我很任性,总觉得一直以来,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带孩子基本上都是我做。而我以前在高中教学,工作也不轻松。心中时常感到不平衡。现在,我学习了《弟子规》,我开始慢慢醒悟了,原来问题的根本就在我自己身上,是我自己的心态不对。是自己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过改过,首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多看丈夫的优点,尽量不看他的缺点,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变了。我越来越感到,家庭的幸福需要我们用爱心、感恩心来好好经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当然也不能让对方承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当出现矛盾或不顺时,我们应首先好好反省自己,往往问题的症结就在自己身上。其实只要念念为对方着想,一切就会无所求而自得。
我想,学习《弟子规》,不仅让我们提高道德文化修养,还可以创造和谐的社会,何乐而不为呢?
201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