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秋节六大民间传说故事(合集5篇)

时间:2021-09-18 16:4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1中秋节六大民间传说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1中秋节六大民间传说故事》。

第一篇:2021中秋节六大民间传说故事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中秋节六大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来阅读。

中秋节民间传说故事六篇

中秋节传说故事

中秋节故事1: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_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中秋节传说故事:嫦娥奔月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故事2:吴刚伐桂

南天门的吴刚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经常挂着与嫦娥相会,而疏于职守。

玉皇大帝知道后,一气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大树,如果吴刚不砍光这棵月桂树,便不能重返南天门,亦不能与嫦娥相会。

吴刚砍啊,砍啊,从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将树砍光,玉帝却派乌鸦来到月桂树旁,“唰”的一声,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上衣叼去了。吴刚马上放下斧头,去追乌鸦。衣服追回后,吴刚回到树旁一看,只见被砍下的所有枝叶又重新地生到树上去了。于是,从此之后,每当吴刚快要砍光桂树的枝叶的时候,乌鸦就站在树上“哇哇”大叫,吴刚只要停下斧头,望它一眼,大树便会重新长出枝叶。

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亮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谁拾获这片月桂树的叶子,谁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银珠宝。

中秋节故事2: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于是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捣药了!

中秋节故事4: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故事5: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中秋节故事6: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_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古人的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秋节的来历

首先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的意义,来考察它的由来,农历八月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空中,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而中秋两字,最早在《周礼》有记载:“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传统历法对它的解释为: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因此被称“中秋”。

2021中秋节六大民间传说故事

第二篇:顺德民间传说故事

顺德民间传说故事

1民间传说-掘尾龙拜山

话说逢简,古时候有个读书塾的学童,上学路上在田边拾到一条形状异常的小虫,回私塾后悄悄地放在抽屉里,每日从家里带回一个饭团来喂养它。小虫得到照料,惭惭长大。孩子每日喂的饭团不够饱,只好等到夜间出去觅食。小虫食量惊人,闹得私塾邻近人家常常失窃小牲口和农作物,却又不知何为。

邻近人家一起商量,决定派出几个更夫守夜探查。等到深夜,几个更夫发现空中有一团云气飞来,云气缓缓地飘落在私塾的院子里,他们觉得奇怪,便悄悄跟踪到私塾,打开塾门,入内察看,但又没有发现什么。

第二天早上,塾师逐个抽屉检查,发现一个学生的抽屉里盘着一条鳞光闪闪的怪虫,样子很像传说中的龙。塾师大吃一惊,恐为神物,不敢触犯,于是追问学生怪虫来历,要学生立即放回田野。

学生逼于师命,只好抱着小虫,到了田野,抚摸着小虫,恋恋不舍。忽然间这学生生出日后与小虫相见的念头,于是拿出刀子切去小虫一点尾巴,以作记号。刚一松手,小虫立刻腾上空中,身躯骤然变大,成为一条巨龙,向孩子颔首作别,转身向天空飞去,瞬时间天空风起云涌,龙不知所踪。传说龙是在天上的,因为这条龙是掘尾的,所以不能上天,只好在深山大泽藏身,每次出行,必定伴有狂风暴雨,毁房屋,折树木,伤路人。每年四、五月间,每遇到这样天气,人们就说这是是掘尾龙拜山。

但是大风暴雨从不为害逢简地方。传说因为这里有一间祠堂奉奉祀的祖先中有一位秋江祖(姓梁,元末明初人),当年养掘尾龙这个学生就是他。每年清明时节,祠堂的神案前有时铺着一层厚厚的树叶,很象是拜垫,有时门外的大灯笼,挂在庭前的树上,人们就说是掘尾龙前来拜祭了,以报答当年养育之恩。

2伍道荣巧对乾隆皇

传说清朝的乾隆年问,本邑有一个名叫伍道荣的书生上京赴考,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京城。但见商铺林立,游人摩肩接踵,一片繁华景象。他因一心在考,所以无心观赏,找了问小旅馆住下来,潜心攻读诗书。大考之期来了,他满怀信心,立志要考个功名回家以光宗耀祖。他在考场坐定,翻开考卷,只见上面写着:“把你家乡的风土人情或风景名胜写出来”等字样。这可难住了伍道荣:自己的家乡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虽有水乡风貌,但无名山大川,怎样答好这份考卷呢?他苦苦思索着一....“啊,有了!”伍道荣高兴地叫起来。只见他铺笺挥毫,写下七言诗一首:龙波水灵金鲤跃,一朝折桂登龙门。天市景色世间少,金龙彩凤出青云。东边红日彩霞现,西面竹林紫气生。太平盛世人称颂,双凤朝阳舞东风。随后把卷交上,立即回驿馆等候。主考官看后连连称好,马上将卷交与乾隆皇帝,皇帝看过后,立马召见伍道荣,伍道荣肃整衣冠,入宫见驾。皇帝问道:“你是何方人氏?”伍道荣答道:“草民世居岭南顺邑杏坛古朗乡”。皇帝继续问:“你家乡真的如你所描绘一样吗?”伍道荣又答:“草民不敢欺骗皇上。”乾隆爱玩山水,曾下江南观赏风光是人所共知的。这次他听了伍道荣的禀告,意欲再次出宫,一览那人间胜景,于是派遣钦差大臣快马赶往顺邑探看虚实。钦差不敢怠慢,微服外出,日夜兼程,到顺德后,在地方官的引领下来到古朗。只见一色的砖瓦房鳞次栉比,一色的石板干净整洁,一条小河东西走向蜿蜒流动,河水清澈见底。河的一侧住有人家,前铺后居;另侧古榕参天,夹着丝丝垂柳。一派典型的南国水乡景色。看着此景倒也令人赏心悦目,但与诗中的之说相差甚远。钦差大臣立即回宫禀告皇上,于是乾隆龙颜大怒,马上传召伍道荣,说他犯了欺君大罪,律该问斩。伍道荣在金阶跪下,不慌不忙地说:圣上明鉴,请让草民说完,再斩不迟。小民家乡的那条小河叫鲤鱼涌,因河中常有大鲤鱼出现而得名,它是西江的一条小支流,从西江闸直入古朗乡,在乡的入口处便是龙波坊、水灵坊,“龙波水灵金鲤跃”便由此而来。小河到村中分叉,一流向南,一流向北,分叉处叫择桂坊,河上有座石拱桥叫引龙桥,桥下的石拱门当然就是龙门了,俗话说鲤鱼跃过龙门便能攀折丹桂,这便是“一朝择桂登龙门”的意思。引龙桥的两岸是小商品集散地,名唤天市街,转向南的河上有另一座石拱桥叫起凤桥,桥的东侧是青云坊,“天市景色时间少,金龙彩凤出青云”说的是此意。起凤桥的东侧是东边坊、太平坊,西侧是竹林坊,小河流经本村的最后一个坊是双凤坊。诗的后四句“东边红日彩霞现,西边竹林紫气生。太平盛世人称颂,双凤朝阳舞东风”。就是对这些景物的描写。主上,草民所说句句是真,哪有欺骗之理?万望圣主明察。乾隆听完后,命太监取出纸笔,让伍道荣画出草图,再把图和诗句对照看一遍,心想:好你个伍道荣,能够在一首小诗中把桥名、地名、河名巧妙地运用到一起,也真难为你了。于是开金口说道:“朕恕你无罪,赐你金银布帛,回乡好好过日子吧。”伍道荣谢恩出宫,买舟回家。他虽未能考取功名,却让乾隆皇帝也知道岭南顺邑有个古朗,并且此事一时在京城传为美谈。直到今天,古朗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能津津乐道这个故事。清晖园里故事多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晖园让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至,除景物绚美的因素外,还因为有历史文化的底蕴:何绍基、李兆洛、乾隆之子成亲王等书法大家遗下的墨宝仿如散落满园的串串珍珠;黄士俊、龙廷槐等纵横人物流传的故事又让这座岭南名园充盈着浓郁的人文韵味。

清晖园的前身为顺德第一位文状元黄士俊的私家花园。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在京举行的三年一度的殿试中,黄土俊一举夺魁。相传,殿试时皇上出的上联为:“扫叶烹茶,宝鼎烟中浮蟹眼。”士俊以“倚松酹酒,金杯影里动龙鳞”对之。结果,颇具气魄中透出不凡功力的下联,寓意吉祥又切中二人身份且符合题义,赢得龙颜大悦,士俊也就顺理成章被钦点状元。

清晖园的“留芬阁”得名于黄士俊的“足不下楼”。士俊入仕三十年内曾三次辞官,明朝覆亡后,士俊蛰伏楼上以示不踏大清土地。尽管士俊一生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过失,但从“留芬阁”可观照出他生命中最后的岁月还是保持了民族气节。清晖园的始建人是进士龙廷槐。为官近二十年,廷槐借父亲龙应时病逝而回乡守孝之机辞别黑暗的官场,筑园奉母。园中的船厅(“小姐楼”)牵连出与民国革命元老尢列家族的姻亲关系。当年居于船厅的龙家千金,嫁的夫婿正是杏坛北水尢列的本家兄弟。正所谓门当户对,尢列的祖父在广州经营实业积下巨富,人称“尢百万”。其临终时,将财产按“全、家、食、俸、禄”分成五份让五个儿子对号入座,各领一份。可见“尢百万”所称不虚。出身书香世家的尢列,积极资助挚友孙中山先生,并且参与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一起被时人誉为“四大寇”。

龙廷槐栖居清晖园期间,曾四处奔走,为大良筹集了上百万两白银做公益金,为济贫、救灾等起了很大作用。嘉庆年问,海盗张保仔洗劫内河乡镇,廷槐捐银招募乡勇,在主持民间联防事务中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保护顺德在中山的沙田,廷槐倡议设立的“计亩抽银”的沙田公约,后人一直沿用到清末。晚清探花李文田,他女儿嫁给了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因而李文田在清晖园留有“归寄庐”的手迹。这位探花郎,据传二十六岁高中回乡祭祖时,忆及早年四出借债,受尽白眼的遭遇,感慨万千而在族祠中书下一联日:

忆当年贫穷,柴米俱无,赊不得,借不来,二十年中,天眼未开人眼闭; 蒙今日富贵,钱银两便,亲也临,疏也到,九阅月内,蓝袍乍脱锦袍归。真是一联道尽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龙廷槐的第七个儿子龙元份,绰号份七,擅长诗、书、画,可惜有文无行,为人刻薄狡诈,留下了不光彩的传说:

某年,份七要建新居了,于是支使管家向附近商号洽购建材,均要上等好货。老板见有财有势的龙老爷关照自己,不由得喜上眉梢,纷纷表示材料“马上送上”。当时所有交易都按地方常例记帐赊取,众老板就乐得静侯工程完工与份七结帐收取货款了。

新居落成了,份七少不了设宴请来县中二士绅官吏和有关老板共同庆贺一番。酒席上,份七当官绅的面巧说寒舍落成,材料实蒙各方好友送来,如某某的木材,某某的砖瓦等等,鄙人无限感激......众老板此时才如梦方醒,明白当日的“马上送上”被份七偷换了概念而让自己中了圈套。只是,鉴于份七的财雄势大,他们也就只有“打落门牙往肚里吞”了。

清晖园中的“三大宝”之一为百寿阁。据说,清乾隆年问,顺德有个十分聪明的工匠被清晖园园主持地请来雕刻百寿图。工匠一时疏忽,设计错误,每边只排下四十八个寿字。到验收时,园主怎么也数不出一百个寿字来,于是勃然大怒。工匠情急智生,趋前解释道:“之所以这样安排,内中是大有玄机的。'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也就是福禄长久之意,大吉大利啊。”园主心有不甘:“你说的虽有理,但九十六个寿字构得成百寿图么?”工匠闻言,又心生一计:“九十六个寿字是明摆的,还有四个给藏起来了,藏寿是为了长寿。”园主不依不饶:“藏在哪?”工匠日:“左右两边各四十八个寿字都暗藏着一个大寿字。”“还剩两个呢?”“一个藏在你身上,另一个藏在我身上,全部合起来不正是一幅完完整整的百寿图么?” 听到这里,园主不由得笑逐颜开。聪明的工匠不但获得了双倍工钱,还让百寿图为清晖园加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大良的由来

顺德县城,原名太艮。据传,很久以前,现在称为“鉴江”的河段蜿蜒穿流于烟墩山、猪仔岗与锦岩山、凤山、华盖山、禽爬岗之间,这一地带叫“太艮峡”,坐落该峡的大村子就是大良镇的前身--“太艮村”了。

明景泰三年,黄萧养率领农民起义被镇压后,明王朝合南海的东涌、马宁、西村、鼎安四都三十七堡,加上新会白藤等地,设置了顺德县(顺德意为“顺天之德”),把县治设在曾经是起义军根据地的太艮村,含有镇压之意。“艮”为八卦之一,粤语里“八卦”有绕舌,爱管闭事的意思,被视为不雅。有人巧妙地把“太”字那一点移到“艮”字上,改成“大良”。也有人说,当时知县为太艮题字,因喝多了酒,醉眼昏花,将“太”字一点写到“艮”字的头上,于是成了“大良”。另一说更是妙趣横生,神乎其神:据说,一块竖写着“太艮”二字的木牌经风吹曰晒而开裂,“太”字的一点正好跌落在“艮”字上头,于是天赐“大良”芳名。

5龙江煎堆的来历

很久以前,龙江还只是一个人口不多的乡村。有一年年三十晚,村里家家正在吃团圆饭,突然问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风沙中窜出一只巨形怪兽,发狂似地冲进村民住宅,见人就咬,逢人就撕,随着一阵阵短促而惨烈的叫声,地上已躺下了十余具血肉模糊、内脏 裸露的无头尸体。大难不死的村民们个个惊恐万状,紧闭门窗,祈求佛祖保佑。天亮后,几个胆大的青年从门缝里偷偷窥视,怪兽己去无踪影,才出来召集剩余村民一起埋葬尸体,商量后事。内中有一位白发老翁战战兢兢地说:“这怪兽叫'连',凶狠无比,力大无穷,门牙似铡刀,双爪似利剑,先扯人脏腑,后吃人头颅。百年前村里连续两年遭祸,现在又大难临头啦!”说完悲痛欲绝,泣不成声。众人听后,吓得面如死灰,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人丛中有个名叫阿堆的青年,擦干眼泪,悲愤地说:“我们不能白白等死,一定要把这个恶魔铲除,为乡亲们报仇!”众人纷纷附和。

可是怪兽力大无穷,不可力敌,只能智取。阿堆和几个老人商议在明年用禾草仿做人身,用面粉塑成有眼耳口鼻的人头,里面用渗上烈酒的鲜肉做馅,再放进猪油锅炸香,披上假发,嵌在穿衣服的草人身匕,引怪兽来上当。转眼便是一年,又到了大年三十晚。村中早早作好了准备,家家关门闭户,只留假人在门外。入夜时分,又是狂风呼啸,怪兽果然来了。只见它张牙舞爪,朝着一个个假人扑去。只一会儿,十余家门前的草人头都被吃掉了。怪兽饱餐后舔舔舌头正在离去,此时烈酒发作,它东歪西倒地走了几步,便醉倒在地了。守候在暗处的阿堆等人见状立刻提刀持矛,从四面蜂涌而上。走在最前头的阿堆,紧握鱼叉,一声吼叫,拼尽全力地猛向怪兽头上刺去。怪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惊醒,头往后一,阿堆的鱼叉正刺在它耳朵上。那怪兽受了伤,发狂向阿堆扑去。阿堆敏捷地后退几步,扑了空的怪兽被激怒了,两眼闪着吓人的青光,突然一跃而起,凌空向阿堆再次扑去!说来迟,那时快,阿堆顺势把鱼叉对准怪兽的前胸狠命刺去。怪兽大吼一声,血流如注,从空中倒栽下来,鱼叉也截成了几段。阿堆怕怪兽未死,又扑上去握紧插在怪兽前胸的那截鱼叉,拼死往里刺,并呼喊着众人上前帮忙。怪兽负痛,临死挣扎,一双长爪往阿堆胸前乱抓,然后用力一推,将阿堆推出丈把远。阿堆跌倒在地,浑身是血。他强忍疼痛,一边用手按着已被扯出的肠管,一边继续呼喊众人上前刺杀。

众人在阿堆的鼓舞下,数十枝长矛、鱼叉奋力扎向怪兽。怪兽此时已身疲力竭,禁不住众人的轮番刺戳,身上留下无数个窟窿,终于一命呜呼。

可惜阿堆也同样凶流血过多,不久使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英勇行为,每年岁晚,村人都制作煎果敬奉他,后改用谷花和糖为馅,易名为“煎堆”。

6大良斗倌(颇为流传珠三角)“大良斗官”,是流行珠江三角洲的民间传说,说的是清朝初年一个败家子如何散尽其父伤天害理聚敛而来的丰厚家财的故事。斗官是败家子的小名,真实名字已不得而知。但他的祖父和父亲,却是入了《顺德县志》功名表的人物。祖父名叫胡天宠,顺治八年(1651年)中举,后来没有做官。父亲名叫胡景曾,顺治十一年(1654年)中举,第二年中进士,官至湖北武昌知府。其人性格贪婪狠毒,惯于媚上欺下,枉法敛财,刮尽民脂民膏.有一年,武昌府管辖的嘉鱼县一户巨富人家的长子企图独吞家产,诬告弟妇不贞,亡弟的遗腹子不是自家骨肉,知县受了贿赂,冤判其案。弟妇不服,上诉到武昌府。知府胡景曾事先收了该家长子的重贿--据说是铺满府衙门前台阶的白银,设下“滴血验亲”的骗局,当堂断定孩子不是该家骨肉。弟妇含冤莫白,羞愤交加,绝望之下,当场将怀中的婴儿掷死在公堂上,厉声呼喊道:

“儿啊!你变了鬼也要为娘报仇啊!”接着,自己也一头撞死在石阶之下

胡景曾见在公堂上连出两宗命案,生怕上司追究,急忙称病辞官携银归里,买田三百多顷,在县城大良兴建豪宅,坐享荣华富贵。他已年过半百,还没有儿子,回乡后妾侍忽然产下一子,老蚌生珠,自然视如心肝宝贝,取了个乳名,叫做“斗官”。斗官出世后,日夜啼哭不止,胡景曾夫妇无计可施,心急如焚。直到满月那天晚上,老鼠在房内打架,摔破一个花瓶,斗官听到响声,才止住啼哭。可是过不多久,又哭闹起来。胡氏夫妻生怕哭坏娇儿,不惜将碗碟器皿一件一件摔破,以换取安宁。到了斗官周岁以后,这个办法也失灵了,于是改为撕绸缎,一匹匹漂亮的绸缎,被撕成堆堆碎片。以后,斗官又喜欢听雨打屋瓦的声音,不下雨的时候,仆人要日以继夜向屋顶抛黄豆,他才破涕为笑.每逢下雨,雨点打在瓦面上,发出滴滴嗒嗒的声音时,这位小公子就会停止哭泣!没有雨声的时候,就哭个不休。眼看着太爷的心肝宝贝日夜啼哭,茶饭不思饿成个皮包骨模样,县府几十个丫环使妈急得团团转,人人都提心吊胆生怕爱子如命的太爷怪罪下来,性命难保。

倒是县太爷聪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每天都派两个人抬一大箩铜钱上屋顶,抓起铜钱往瓦上撒,那铜钱敲击瓦面的声音很象雨点声,便瞒过了不懂个性的阿斗。阿斗在百般娇宠中,长得白白胖胖,加上浑身穿着绫罗绸缎,打扮得珠光宝气,真是人见人爱,只可惜不会笑不会说,连坐也不会,更不用说站起来学走路了。五岁啦,就只会从娘肚子带来的那下子--稍不如意,马上咧嘴,哭!县令不惜重金,遍求名医良药,也无法治好阿斗的怪病。一日,有个老爷夫人平日最信任的奶妈,带来一个乡间郎中。她说那郎中是自己的亲侄,能医奇难杂症。那郎中为阿斗诊了脉,便宣称公子得了绝症,恐怕不易医好。他的话把县太爷和奴仆吓得三魂出窍,后来郎中又说,要让公子隔绝人烟,免受人间俗气,让他把公子领到凤山腰他的家,为他尽力医治,半年可保痊愈。那太爷本想不依,但细想之下,别无他法,最后商定隔三日送阿斗回府一趟,就忍痛让郎中把爱子领去了。原来阿斗根本没有病,他只是在百般溺爱下一切都由丫环使妈代替,没有机会让他发挥自己的生理本能罢了。所以郎中的治疗方法极其简单:天天把阿斗扔在铺了草席的地上,另外拿一点食物放在凳子上,然后把门锁上,自己扬长而去。

剩下阿斗在地上哭呀嘁呀,就是没人理睬他。累了,他就自动停止哭泣,闭上眼睛睡觉;饿了,就爬近凳子抓东西吃。慢慢,阿斗才无师自通的学会一点人类最起码的本领。郎中每隔三天便送阿斗回县衙一次,并教他叫太爷夫人作父亲母亲。

三月过后,太爷见阿斗跟过去判若两人,便觉得心满意足,再也舍不得与爱子分别,坚决不让郎中抱阿斗走了。

郎中无可奈何地摇头叹气,领了应得的酬金,回凤山锁了家门,又作游乡郎中去了。阿斗仍旧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而且生性爱闹,诗书礼仪懂得不多;年纪不大,吹嫖赌荡样样精通。反正县令为官多年,无论儿子怎样花天酒地,也不愁钱财枯竭。可惜好景不长,县令夫妻因年迈体弱,撇下未成年的爱子,相继呜呼哀哉了。阿斗没有父母的约束,越发放荡不羁了,但他又不懂得坐吃山空的道理,日日花钱如流水,不几年就把父亲遗下的万贯家财,花了个八八九九了,真可谓到了捉襟见肘的时刻。这么一来,一向挥霍无度的阿斗怎么过曰子?迫于无奈只有借债度日,钱借多了,又无力偿还,债主们害怕收不回本钱,就不敢跟他打交道了,阿斗真的求借无门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山穷水尽的阿斗依然不思勤奋,后来居然来了卖田地的两下绝招:

一、卖田不卖税,二、漂木量地。何谓卖田不卖税?原来,阿斗虽步入穷途末路,仍然死要面子。他牢牢记住自己是官宦人家的后代,卖田地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情,于是向买主声明:田地卖出,但每年的田税还是由他出钱向官府交纳。那买田者见有此天下罕见的便宜事,当然眉开眼笑,连声答允了。不过阿斗连自己拥有多少田地也不知道,只好亲自去丈量了。怎么个量法?阿斗费尽心思,幸亏他的田地全部在河流旁边,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漂木量地。在河面上游放一根木头,任水流漂去,木头在哪儿停下,哪儿为止就是一亩土地!那买主一听,更加乐不可支......自此,斗官更加肆无忌惮,不出几年,便将房屋田产卖得一干二净。

最后,竟然打起父母坟地的主意-那片山地据说是“风水宝地”,很值几个钱。掘墓开棺迁移骨殖时,仵工发现胡景曾的尸骸还未完全腐烂,无法装进骨坛,主张过两年再捡拾迂葬。斗官正急于用钱,如何等得两年?一迭声催仵工把骨骸斫开入坛,仵工无论如何不肯干,斗官无奈,居然亲自动手,挥起斧头肢解父尸,装进骨坛搬走,做成了这宗买卖。

自此以后,斗官生计日益窘迫,终于沦为乞丐。一个严冬的夜晚,北风凛冽,寒云欲雨,斗官肚内无食,身上缺衣,踉踉跄跄钻进胡家祠堂门前的旗竿夹石中_间躲避冷风,第二天早上,村民发现他直挺挺地冻僵在那里。民间因而流传“斗官穿了石背心而死”,更有人传说“斗官的前身就是那个死在公堂上的婴儿,转世到胡家,是为了报仇来的”。这种说法虽然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却反映了人民群众痛恨贪官污吏的思想感情。

7.黄萧养起义

黄萧养原名懋松,年少时因家境贫苦,被卖到冲鹤潘大户家当牧童,每天都要上山放牛。萧养仍过着凄苦的生活,每天都要到飞鹅岭放牛。一天,一个名叫萧大悟的游方和尚,路过飞鹅岭,见这处山势奇异,心中暗暗称奇,当他来到飞鹅石前,又见萧养坐在那里静思,大悟和尚便上前答话,谁知刚与萧养打照面,心中不禁一动:“此处山势奇异,此子相貌不凡,看来此人必将大显。”接着大悟和尚便和萧养攀谈起来,越谈越觉得萧养聪慧可爱且身世可怜。大悟和尚便起了惜才之念,征得萧养父亲同意,替萧养向地主潘大良赎身。从此,萧养便跟随大悟和尚到处游历。在大悟和尚的教导下,萧养阅医书,习武艺,整整三年,萧养从一牧牛少年长成身材魁伟,精通医术和武功的青年。这时大悟和尚逝世,萧养又返回家乡。为了纪念恩师,他把原名懋松改为萧养。萧养回乡后常替乡亲治病,分文不取,并不时周济贫苦乡亲。萧养在乡亲中威望日高,被潘大户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勾结南海县陈师爷,诬告萧养串通海洋大盗,把萧养捉到官府,未经审讯便判死刑,押往广州司监牢,待次年秋后问斩。萧养身处监牢之中,心内想着越狱的办法。一天,萧养躺在床上苦思脱身之计,忽见自己卧睡竹床的竹节竟生出嫩绿的芽叶,萧养灵机一动,知道机会来了。便把芽叶指给同牢的一个江西人看,那江西人看后道“萧养兄,你的卧床生叶,将来必成帝王。”这消息很快便传遍整个监狱,犯人们都把萧养尊为首领,连狱卒也敬畏他几分。萧养便利用这时机贿赂狱官、分化狱卒,利用亲友探监机会与外界联络,在热粥中藏利斧混入监内。经一番策划,内外准备妥当。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农历三月初八,萧养用利斧劈开监牢,带着一百七十多位难友冲出狱门,奔向广州军械库,夺得大批武器,随后合力撞开东门直奔海边,登上前来接应的船只,扬帆出海。

黄萧养越狱后,率领众人驾船返回老乡。在赤岗河口与官兵相遇,经过一番激战,杀掉了领兵的张百户,击退了追击的官兵。黄萧养越狱回到番村,激发了贫苦农民造反的热情,四方贫民纷纷前来加入黄萧养的起义队伍,几十日问队伍便发展到万多人。萧养便把队伍带到西村一带(今勒流镇),利用那里依山傍海、河涌交错、丘陵起伏的地形环境,训练水陆战术。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黄萧养便把队伍集合到横江二龙山前(今勒流富裕村)准备择日举事。在选定起义造反的日期的时候,军师告诉黄萧养,只要跪着量到一支齐眉的竹笋便是举事的最佳日子,否则会功亏一篑。黄萧养听后马上来到山上竹林,跪在地上逐支竹笋来量,但那整林的竹笋不是高了,就是低了,跪了半天仍找不到一支齐眉的竹笋。累得萧养腰酸腿痛,便站起身来,舒展腰身。谁料,刚一站起,身前那竹笋刚好齐眉,萧养心中大喜,忘了军师的说话,拔出腰刀把竹笋砍了下来。那断竹笋“呼”的一声凌空而起,象利箭一般朝北方飞去。那日皇帝正在金面盆前洗手,手刚离盆,骤见一物自半空而降、“彭,的一声射穿金面盆,把皇帝吓得脸如土色。众太监惊魂甫定,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支断笋。据说这是一支神竹,如果萧养不是心急,按照军师的话去做跪着量到齐眉的竹笋然后砍断。那么神竹笋射穿的不是金面盆,而是皇帝的脑袋了。再说黄萧养砍掉竹笋,目送飞笋北去之后,便杀牛祭旗、歃血盟誓,祷告天地,接着奠下三杯清酒。只见一杯酒奠下,地面出现了一个水氹;二杯酒奠下,水氹变成了水塘;三杯酒奠下水塘变成大塘,这大塘至今还在。二龙山前也留有那当时起义祭旗的石孔。

且说黄萧养砍下飞笋,奠酒祭旗正式起义,义军先镇压了冲鹤堡的大地主,接着攻下桂洲、逢简,后又攻占太艮(即大良),见这里盛产谷米,地形可攻可守,于是大力修筑营寨,储备粮草,建立牢固的根据地。休整了一段日子之后,义军便兵分两路:一路由黄萧养亲自率领进攻马齐、龙江;另一路进攻佛山。进攻马齐、龙江那一一路义军,轻易地攻下了马齐,接着挥师直奔龙山。但在新涌口遭到当地团勇的顽抗,未能得手。萧养见屡攻不下,为了不影响会合进攻省城的计划,便率领队伍返回太艮。再说进攻佛山的一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至城下,佛山的豪绅使出缓兵之计,诈称投降,要义军后撤一步,好让他献城。义军不知是计,便后撤数里。城内的豪绅连夜纠集团勇,修筑防御工事。义军发觉后,立即发起进攻,激战之下双方互有伤亡,战斗陷入僵持局面,同是为了不影响原定会攻省城计划,起义军只留下部分兵力牵制佛山守敌,主力迅速集结在勒竹,苇涌一带,准备大举进攻广州。义军把这一战略行动称为”拜佛(山)汤羊(城)“。

黄萧养会集了两路大军主力,从苇涌出发,围攻广州,首战便生擒前来救援的明将王清,义军声威大振,队伍迅速发展到十多万人,黄萧养自称”顺民天王“把广州城南的五羊驿作为行宫,座镇围攻广州达几个月。

明朝皇帝闻报,非常惊慌,急忙调都督董兴等率领两广官兵,汇f司南京、江西调来的二千精兵,加上广西的狼兵合围义军。萧养闻讯,立即集中战船,自西海白蚬壳驶入白鹅潭与都督董兴带领的精兵决战,激战数日,双方互有伤亡,义军粮草不继,萧养决定突围,打算回太艮一带休整,再度进军,明都督董兴见义军有突围迹象,立即指挥各路兵船合围。萧养义军左冲右突,无法冲出,战至第三个晚上,萧养正苦思突围之计,突闻有人高叫:”请大王向潭西方向突围。“萧养闻言,命人前去侦察,果然发现一条新辟的河滘,原来萧养被困白鹅潭,惊动了附近的山神土地,他们指挥牛头鬼卒连夜开辟了一条新河活让萧养脱险,萧养闻报大喜,命令集中战船向新河滘驶去,终于走出了包围圈,后人称这条河滘为大王滘。大王滘至今仍存。

话说黄萧养率领义军连夜从大王滘突围,准备返回太艮休整。谁料义军战船刚驶离大王活,迎面又碰上了另一支合围的官兵船队。两军相遇又展开激战,无奈义军已经苦战数日,又无补给,渐渐不敌官兵。萧养见此情形,便下令大将黄大牙、黄公庞率领部分义军突围。他自己带领余下义军反复冲杀,牵制敌人,掩护突围的义军。

双方激战一直到夜晚,董兴率领官兵主力赶到。董兴见一部分义军已冲出包围圈,以为黄萧养己突围而去,气得暴跳如雷。这时,一位随军的师爷上前献计:”将军不用焦急,在下有一条计策,可知黄萧养是否还在我军包围之中?“董兴听罢连说:”快讲!快讲!“那师爷说道:”黄萧养乃鹅精托世,将军只要下令向天发射响箭,贼军船上如有人侧头望天,那人便是黄萧养,将军可集合弓箭手对付此人,到时必定大功告成。“董兴听后,连称好计。便传令各战船,集中弓箭手待命,如见对方船上有人侧身仰头望天,便射杀此人。待各船准备妥当,董兴下令向天发射响箭,那时黄萧养正在船内闭目养神,沉思脱险的办法,突闻”嗖、嗖、嗖“声响,萧养以为官军又发动进攻,便走向舱外,侧身仰头观察动静。谁料乱箭似飞蝗射来,萧养躲避不及,身中数箭,翻身坠海。

董兴见黄萧养中箭坠海,马上传令:”生擒黄萧养者重赏!“各战船纷纷放下小艇,向黄萧养坠水处划去。就在这时,一只白鹅飘然而至,只见那白鹅驮起黄萧养向水面开阔处游去,董兴见状急得直跺脚,大叫:”放箭!快追!快追!“但如蝗飞箭怎也射不中,如飞快艇总也追不上。白鹅与黄萧养隐没得无影无踪。后人便把这里叫做白鹅潭。

至今,顺德地区尚流传着一首怀念黄萧养的歌谣:''九世冤,十世仇;九牛浮水面,飞鹅就转头。” 再说,白鹅驮走黄萧养之后,过了几年。一个渔夫在白鹅潭打鱼,一连抛了十多网,却总捕不到鱼。渔夫心想“今日网网落空,莫非水下有东西作怪。”想着想着,渔夫跳下水中,潜到潭底。哦!原来潭底有问房屋,恍如宫殿一般,渔夫走入殿内,只见正中摆着一张龙床,床上躺着一人,正闭目酣睡。渔夫仔细打量那人,见他头戴金冠,身穿龙袍,腰系玉带,玉带上挂着一颗闪闪发光的金印,渔夫心想:“今日打鱼一无所获,不如把金印拿回去,也不算空走一场。”他慑手慑脚走到床前,解下金印藏在怀中,慌忙走出殿外,浮上水面,翻身上船。回家换过干爽衣服,便带着金印寻到一家古玩店,说要卖印,古玩店老板接过金印细细鉴赏,看着看着脸色大变,问渔夫:“这金印从何处寻来?”渔夫把当天的经历一五一十告诉了老板。老板听完忙说:“你闯下了大祸了。这是顺民天王黄萧养的金印,自他座镇白鹅潭后,这儿风平浪静,如他醒来不见了金印,定必闹翻白鹅潭,祸及五羊城。趁他未醒之前,快把金印送回原处!”渔夫听古玩店老板这么一说,吓得满头冷汗,连忙三步并作两步奔回江边,跳上渔船,解开绳索,急扒急棹,来到白鹅潭江面,潜入水底,返回殿内,把金印挂回玉带之上。幸好,黄萧养还熟睡未醒。

8吕嘉与石涌

在勒流镇石涌村,有一石瓮土城,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ll2年)。清代邑人罗天尺所著的《五山志林》中有这样的记载:“《焚馀》云:越人谓石瓮日石涌,今大瓮高至六尺,大倍之,名日石涌瓮,家家有之,盖取瓮城之义。石涌,乡名,盖因吕嘉筑瓮城,故亦名之。”据说,石涌便是吕嘉的故乡。吕嘉,南越国的老国相。《五山志林》中有这样的记载:“嘉本越人之雄,尉佗得之,因越人之所服而相之也,而南越以治”。至赵兴(赵兴为上一代王赵婴齐与汉女所生)为王时,吕嘉已经“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任为长吏者70馀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于王”,一时权倾朝野。赵兴在位时,西汉王朝要求南越国内属,吕嘉发动了一场反内属的叛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吕嘉多次给赵兴上谏,赵兴均不听,于是吕嘉派兵弑了赵兴,改立赵建德(赵建德为赵婴齐与越女所生),并派兵把守住南越的要害。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戈船将军郑严、下濑将军田甲、驰义侯何遗,兵分五路,进取番禺(南越都城所在地,既现在的广州)。第二年,杨仆攻陷寻峡,破石门,吕嘉最后无路可走,带着赵建德回到家乡,筑起石涌、金斗两城,企图顽抗。伏波将军路博德询问一些投降的人,得知吕嘉所在地,追之,未至二城五里,编桥以渡兵。在捕获了吕嘉之后,那座桥被命名为伏波桥。

虽然吕嘉发动的反内属的叛乱,给早已觊觎着南越的汉武帝找到了出兵南越的借口,南越因此而亡,但史料中还是称道吕嘉对南越的忠心,就连他的叛乱也被以“小忠”评价,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南越国自第二代王开始,便没有出现过像第一代王赵佗那样的一代雄主,而且越到后期王越无能,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倾覆朝野权势的吕嘉,并没有反南越国。相反,他起兵反叛,正是为了南越国着想,维护南越国的独立地位的缘故。至于吕嘉是否真的在石涌筑城,还是一个传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查证。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故事里边相关的地名印证是这样的:在县城南门外碧鉴河,历史上确有一座伏波桥,有的史料认为自西汉始设,但确切年代不可考。也有的史料认为碧鉴海历史上是当邑之冲,江广且深,伏波只作降服波浪之解。石涌与金斗相隔不远,且石涌也有的人称石瓮,现在还有石瓮土城存在,且历史上还记载附近有个吕相公祠(吕嘉为南越相,故称相公),似乎无可怀疑。但《顺德文物志》上却这样记载:“......与《史记》、《汉书》所载不符;二是与考古调查发现的事实不符。广州中山四路内发现的秦汉船台遗址上,发现了南越国宫署遗址,并有被汉兵焚烧的遗迹,说明杨仆、路博德攻占的城即此;l973年县、省博物馆的几位人员对石涌村的所谓'瓮城'进行过勘查。当时在一门楼上仍存一石刻匾'瓮城高第'的门额;而在连接门楼的土泥墙中,采集到一枚'道光通宝'清代铜钱,城垣中及地面没有发现早于清代至民国的遗物。至于石涌村拥节山前鱼塘堆积层中出土的遗物全为东汉非西汉。,因此认为”吕相公祠“和”伏波桥“当属后世纪念性的建筑,不足为据。9话说顺德

提起”顺德“一名的来历,一般人都喜欢引用钱溥《顺德县兴造记》的那段记述:”(明)正统十四年,冲鹤堡黄萧养聚徒为乱,明年,改元景泰,授命都督董兴将兵剿平之,大良堡民罗忠等诉南海十一都,惟东涌、马宁、西淋三都之民离县远而滨海,故傲化而易乱,割此三都而建县于大良,则可治。“于是,巡抚兵部侍郎揭稽集三司议闻于上,赐县名日'顺德',三年四月二十七日也。” 至于“顺德”二字何解,一般人多解作顺天威德。

那么,“顺天威德”的具体出处,它们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顺天”,语出《左传》:“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就是“顺从天意”。“威德”,语出《管子兵法》:定亲庙,遂男女,官四分,则可以定威德,制法仪,出号令。就是,声威与德行并重,刑罚与恩惠并施。

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要“顺从上天即皇上旨意,慑服其威严德政”,让人感受到一股逼人威严。看来,这是前人把“顺德”当作两个字拆开,然后根据对朝廷意旨的揣摩,分别附上固有词语来解释。究其原因,大概是他们并不知道“顺德”一词,其实很早就以一个固定词组形式出现在典籍上。《易经?升卦》的《象传》就清楚明白的写着“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就是讲:君子顺行美德,积累小善,就可成就大事业。如地中生长的树木,顺天应时,则可由小成大。这句话听起来语气比较温和,多少带有点教诲与期望的意味。我们是否应该这样理解:当初明朝廷下旨封县赐名时,虽刚平定叛乱一年,但此处已渐趋安宁,朝廷自然也希望有一个顺天应德,积小成大,根深叶茂,详和繁荣的新县城出现,于是,才选择了这个古老的词汇。

第三篇:中秋节的六大经典传说故事

小编整理:说起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都想到了象征美好团圆的月饼。今天小编就跟大家细数下流传最广的中秋节六大神话传说故事,配以当代知名画家王家训老师的传神画作,添点节日的气氛,祝大家中秋国庆双节愉快!

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说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以下三大传说,则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型,与知名历史人物和史料记载紧密联系。让我们继续细品吧!

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传说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秋节传说故事六: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第四篇:民间传说、故事研究概述

民间传说、故事研究概述

1996—1997年,民间传说、故事的研究丰厚拓展、活跃多姿。其研究视野不仅观照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纵向、横向研究的历史性、区域性、民族性,而且注意国内外同类作品的比较研究,探索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并运用民俗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学科知识和方法,力求多角度、多元化的开放性研究。正因为既具有本学科理论研究的开阔视野和科学方法,又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所以,两年来的研究呈现出“长势喜人”的景象。

第五篇: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短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短的民间传说故事1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明代诗人沈周的詠栀子花已经把栀子花的清香、纯洁、娇态都形象的表达出来了。每年初夏,栀子花开满每家每户,人人喜爱至极。特别是女士更爱她,衣服上,发髻上都佩戴着她。一阵阵清香,清新怡人,沁人心脾。

说起来栀子花的来历,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栀子花本是天上百花园的一枝仙花,名号栀子花仙子,她看见人间只有一些小花小草,没有大点的鲜艳的花朵。于是她就下到人间,变成一棵栀子花树长在一处荒坡上。日晒雨淋,生长不旺,眼看花树渐渐枯萎了。离荒坡不远处,住着个单身穷汉子。他发现了这棵可怜的小花树,就把她移植到了家门口,给她浇水,施肥,悉心照料。花树很快就有了生机,顿时长得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叶色碧绿,油光水滑。初夏开满了洁白的花朵,芳香素雅,特别招人喜欢。穷汉早晚总要站在花树旁,为其寻虫除害,整枝打叶,将花树养护得更加壮美。

穷汉是个长工,每天早出晚归,这天他外出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味,他很奇怪,他孤身一人,无亲无故,是谁帮助做的饭菜呢?以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他想弄个清楚明白,就多了一个心眼。

这天,他故意装着出门的样子,走了没几步就回来躲在外面,偷偷的往家里看。这时,只见一素身白衣的女子从花树上下来,飘进了他家。穷汉吓呆了,他壮着胆子进屋问道:“姑娘你是谁?”女子只好如实告诉他:“我是栀子花仙子,来到人间,一时不适应人间环境与气候的生长,是你在我危难时出手相救,你是我的恩人,如果你不嫌弃,我愿嫁你为妻。”穷汉惊喜不已,当然愿意娶她了。

婚后他俩对门前的那棵栀子花更加爱护有加,栀子花仙子还将栀子花的枝条剪下来插枝繁殖,他俩的门前栀子花树长成了林。老百姓闻到这清香,看到这素雅的花朵,纷纷都想养,他们就将培育栀子花树送给大家,从此家家户户养起了栀子花。其中,有个女人,不知道收敛,经常招引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到家里鬼混。她也养了棵栀子花,就在她闹大肚子打胎的时候,抚摸了她,长的绿油油的栀子花树一下就蔫了,没几天就死了。人们都说栀子花是纯洁的,不喜欢龌龊,是被那女人气死的。后来家里坐月子的女人,一般都不去碰栀子花树。

栀子花是仙女的化身,女人们都爱戴着她,栀子花也越来越在人间繁茂,给人们带来清香素雅的芬芳。

短的民间传说故事2

可能是受到《天外飞仙》演绎过后的影响,抛开结尾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美好的,他们是同学、是知己、是爱人,他们在一个人的身上找到了多个人的定位。

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到红罗山书院求学,路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

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朱庄,庄上朱员外家有一女儿叫朱英台,十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朱九弟,也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

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朱英台和同学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朱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了一下,同学叫道:“朱九弟象女人一样”。朱英台顿时满脸飞红。

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朱英台的床中间立了块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朱九弟是个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作了许多比喻,梁山伯仍是不解其意。最后,朱英台说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说与山伯,山伯答应了。来到朱家,英台让山伯在客厅等候,说让九妹出来献茶。

英台换上女儿服装端着茶走了出来。梁山伯诧异地说:“你不是朱九弟吗?”英台说:“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约终身。

北马庄有一秀才马文才,姥娘家是朱庄的,朱员外有心为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就托马文才的姥娘说媒,许英台于马家,英台无奈,违心应允。

山伯如约前来议婚,英台泪告已晚。山伯气得当场吐血,归家后一病身亡。家人遵嘱将其埋在马乡官路的西沿,碑刻梁、朱姓名,黑红两色。

马文才迎娶朱英台,花轿至马乡村后,突起旋风挡路,朱英台下轿哭祭山伯,墓忽然裂开,英台扑入墓中,墓随即合上。从墓中飞金黄、雪白两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在我们这个时代男女同窗再正常不多,很多美好的爱情也都在青涩的年龄有了交集,真心对待那个陪伴你走过青葱岁月的人,想一想你们是何其幸运,因为你们的陪伴比其他人早上好多年。

短的民间传说故事3

在汉语中有一句成语叫“南柯一梦”,用来形容梦境或一个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飘渺。

短的民间传说故事4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短的民间传说故事5

森林的深处,有一户人家,家里住着姐姐丁香和妹妹百合,还有她们年迈的祖母。

丁香天生活泼好动,她每天都要到林子里采些蔬菜水果作为食物,还会采一篮鲜花种到花园里,当然也少不了紫色的丁香花和粉红的百合花。百合可不像姐姐那样,她的性格十分文静,不喜欢吵闹。但她每天都会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打扫得干干净净,也不会忘记给花园里的花儿们松松土,浇浇水。祖母呢,能烧得一手好菜,会定期更换花瓶里的花。一家人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

一天,姐妹俩正在客厅里吃水果,突然听到一阵哭喊声:“救命啊,放开我!”丁香拉开窗帘一看,发现一个蝴蝶般大小的女孩正被一大群鸟包围着,无法脱身。鸟儿们一会儿把她抛向空中,一会儿啄她的肩膀,一会儿又把她的头发扯得乱蓬蓬的。丁香为这个女孩感到愤愤不平,推开门就跑向那个地方,百合拿着棍子紧跟其后。两人齐心把这群鸟儿打得四处乱窜,飞回天空。百合小心翼翼地捧起吓昏了的女孩,把她放在床上,盖上一条小毛毯,给她暖身子。

经过悉心照顾,小女孩终于醒过来了。祖母见了,急忙把刚出炉的面包端出来,放在她面前。小女孩见了,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祖母关心地问:“你叫什么?怎么会落入那群鸟的手中呢?”小女孩一听,伤心地哭起来:“我本是一名花仙子,住在一朵牡丹花里,可这朵牡丹被那群鸟啄坏了。我找不到藏身之地,就被它们捉去了。”百合对花仙子说:“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我们照顾你。家里别的没有,就是花多。”花仙子点点头,露出灿烂的笑容。从此,花仙子和她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可有一天,花仙子竟失踪了,把大家急得团团转。丁香在桌子上找到张字条,只见上面写着:祖母、姐姐,我得离开你们了,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我还是得回去。没什么好报答你们的,送你们一本日历。只要撕下其中的一页,说出自己的愿望,就能实现。对不起,我走了。

一家人看到了那本神奇的日历,可谁也没有用它。捧起它,就似乎看到了花仙子。

短的民间传说故事6

听老人们讲,古代有凤凰鸟,那是既美丽又聪明的鸟,可有谁见过呢?

还真的有人见过,而且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史书记载。《前汉书、昭帝纪):“三年……冬十月,凤凰集东海,遣使者祀其处。”。这是说,昭帝始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年的冬天十月里,有许多凤凰聚集在东海岸边的山上,皇帝认为这是了不起的祥瑞征兆,专门派使臣到海边祭祀。

传说凤凰老家就在东海岸边连云港云台山脉的凰窝山上。而有史以来,这里的地名、山名就叫做凰窝、凰窝山,民间还—直流传着许许多多龙凤呈样的爱情故事,亦真亦幻,神奇曼妙,动人心弦。这更加印证了连云港凰窝山就是凤凰栖息的地方。

凤凰自古就是人们的图腾崇拜物,后来传说其幻化成神鸟不胫而走。凤凰从品性到形状,高度地综合了鸟类的特征,是鸟类。鸟类像人们对自己的兄长那样,尊敬、拥护,爱戴、敬畏凤凰。人们还赋于她聪颖的智慧、崇高的思想和优良的品质。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支,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扮演着一个集德、义、礼、仁、信于一体的圣物的角色,承载了相当深厚的文化寄托,是天下太平、百姓幸福的标志,是纯洁爱情、美满姻缘的像征,是世间美好的吉祥物。连云港人为有凰窝而自豪,为有凤凰而骄傲。连云港也因凰窝而传扬四海,也因凤凰而闻名遐迩。

我久闻凰窝山之名,读了民初张学瀚,“凰窝仿佛桃源境,赏月看花且诵经。”的诗句后,常神往到凰窝山—游,领略它的山海风貌,特别是那一个个美丽动人的龙凤传说,更添了寻秘探幽的情趣。今年“端午节”,我应邀参加中国华文作家协会古典文学创作研讨会,和海内外作家齐聚高公岛风景游览区采风。

游凰窝山不是作家们的初衷,他们最有兴致的是要寻觅龙凤传说,更想—睹凤凰仙女蔚云的娇容。我们登上108级“拜风梯”,在气喘吁吁中终于看到了“栖凤亭”,是传说中凤凰栖息的地方。在此不远处立有一尊青铜凤凰像,这就是人们仰慕的凤凰仙女蔚云。这地方叫“丹凤朝阳台”,是凤凰仙女蔚云眺望情郎妙臣的地方。相传玉龙太子妙臣回到大海后,蔚云思君心切,飞来这里,面对大海,望眼欲穿,日出也等,星夜也等,希望有一天,希望下一个雨季能与心上人欢聚。

研究古典文学的作家们为了探究龙凤的爱情故事,还特别绕有情趣地游览了凰窝山之胜景“三潭飞雪”,龙凤的爱情故事就是由此而来。它在龙潭涧中游,是传说中玉龙太子妙臣顺着龙潭洞从东海来到凰窝山与凤凰仙女蔚云相会的地方。相传东海龙王敖广的儿子妙臣气宇轩昂,智慧超群,他在—次海边游玩时,恰巧看到山崖上姿容温雅的凤凰仙女蔚云,那天然的风韵和美貌深深吸引了他,她也脉脉含情地凝视。然而天上海中无法相聚,蔚云执着地飞遍千山万水衔来树枝草木,在高高的山谷中筑起一道大坝,蓄水积流。有志者事竟成。在又—个雨季来临时,天水浩荡,冲出的水流在山谷中形成一条弯弯的河流汇人大海。妙臣望着澎湃的涧水,万分激动,顺流而上。初次上山的妙臣在大涧的第一潭“蛤蟆塘”急切地想见蔚云.可怎么也见不着。身后只传来几声蛙鸣,正所谓“鸟飞林愈静.蝉呜山更幽”。妙臣赶紧来到第二潭“小花鞋”.他看到一少女在哭泣,听说洗衣不小心冲走了“小花鞋”,就游到海边为她找回了“小花鞋”。姑娘深表爱意,可妙臣想着蔚云,毅然回绝。就在这时,姑娘变成了蔚云,妙臣欣喜若狂。原来姑娘在考验妙臣哩。后来这地方就叫“小花鞋”了。在此喜结良缘的妙臣与蔚云幸福欢乐,便携手相拥上了第三潭“玉龙潭”。这里飞花溅雪,薄雾浸衣,景色尤佳,成为龙凤经常嬉戏游乐的地方。“三潭飞雪”是一处胜景。山石奇状异形.涧水奔流湍涌,激溅的浪花如漱玉喷珠飞雪漫天。民初乡土诗人在此留下了摩崖石刻,张学瀚诗云:“山势崔巍列画屏,龙潭飞雪遍珑玲……”张恩沛诗云:“为爱仙源水—方,龙潭幽曲午风凉……泉声遥接潮声壮,添助波澜稳助航。”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凰窝山是凤凰栖息过的地方,是龙凤呈样的乐园。清代诗人王士任诗云:“应是蓬莱原不远,探幽何必到三峰。”我觉得揽胜蓬莱,只能使人望洋兴叹,而凰窝山那迷人的仙境,神奇的传说,以至于静穆、幽雅和秀美,真正地堪比蓬莱、方丈和瀛州三神山。

简短的民间传说故事

下载2021中秋节六大民间传说故事(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1中秋节六大民间传说故事(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民间传说故事[范文大全]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短篇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

    高一民间传说故事(共五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短篇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

    蒙古族民间传说故事(5篇范例)

    蒙古族民间传说故事部落祖先神话——《天女之惠》 传说杜尔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山顶终年积雪,云雾迷漫,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镜,人们都说这是天神隐......

    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故事

    现在的我们都觉得腊八是温暖的,腊八是亲切的,那远在古代腊八是什么味道的呢?民间有什么传说故事呢?本文为大家讲述腊八节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阅读。腊八节的民间故事喝腊八粥的由......

    重阳节的民间传说故事[范文大全]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大家知道重阳节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重阳节的来历有哪些神话传说?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重阳节的民间传说故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重阳......

    春节民间传说故事(优秀范文5篇)

    春节是红红的鞭炮;春节是孩子的笑声;春节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民间传说故事,欢迎阅读。春节民间传说故事一:熬年守岁放鞭炮熬年守岁,其实就是......

    2021中秋节的来历及民间传说[5篇材料]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2021中秋节的来历及民间传说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1中秋节的来历及民间传说......

    中秋节故事_

    中秋节故事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有个叫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用宝弓神箭,射下九个太阳。最后那个太阳一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