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儿童通过什么思维能力认识世界(共)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一、学前幼儿的思维特征
从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最后发展成抽象逻辑推理的思维。学前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属于高级的思维方式,学前幼儿大多还没有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只能说是处于抽象逻辑思维方式的萌芽期。
二、直观行动思维
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是以直观的行动方式进行。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能力水平低,而更多依赖感知和动作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些幼儿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年龄更大一些的幼儿,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
三、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幼儿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就是依靠在脑海中的相关角色、游戏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6岁的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时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它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动手玩科学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学前幼儿的思维方式,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脑海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脑中充满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幼儿在思维时就是运用这些形象进行运算、解决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高层次的方式,幼儿后期(5岁以后),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发展得早的幼儿表现在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因此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鼓励孩子动手操作科学活动,是激发幼儿发展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方式。
幼儿从亲手操作、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建立科学概念,建立事物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建立验证猜测的实证态度,除了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连结,帮助幼儿达到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之外,无形中已经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技能与科学态度。
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扩展领悟自然世界的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化公民。
孩子天生就像个科学家,对生活周遭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兴趣,喜欢动手操弄,观察事物的变化,这些天生的特质,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发挥,他的心智和思维的发展就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思维训练
第二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填空题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 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 岁后)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9.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10.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11.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12.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13.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 14.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15.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16.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17.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8.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
式的样式。
19.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2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22.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23.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
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24.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
经验本身铺垫。
2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 垫。
26.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7.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
格的歌曲。
28.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
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29.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
;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30.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31.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32.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3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主副歌结构、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
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3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教育性、说教性、知识性、娱乐性。3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
音乐课程目标体系;以幼儿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体系。36.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级进与跳进。37.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节拍、简单音符组成的节奏型、张弛不同的节奏型_。
38.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打击乐(包括身体打击与乐器打击)、舞蹈中的多层次、有伴奏与无伴奏的比较以及织体厚与薄的比较、多声部歌唱。39.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轻与重和渐强与渐弱。40.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进行曲、舞曲。4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三段式、回旋曲式。
42.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旋律、音色、速度、织体、力度、结构、风格。43.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
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44.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45.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对歌曲与乐器中
典型节奏型的演奏;多声部演奏。46.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47.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具有经验的铺垫与具有明确的任务意识。48.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49.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
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
样式的辨别、确认。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是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 的音乐设计。
6.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
质。
7.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8.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
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9.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
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10.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 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1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
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12.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
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1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
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
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14.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15.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
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16.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17.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18.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两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进行的集体舞。19.单圈舞:是全体围成一个圈,以圈为基本队形进行的集体舞。20.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21.表现性评价:它是表现性评价目标的简称,指在真实的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
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22.档案夹评价: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
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
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
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
;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
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5.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1)神经元轴突的
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
期的基础。(2)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
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
体部位。6.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
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7.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 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8.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
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
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9.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
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
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10.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1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
纬度各是什么?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
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1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
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1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
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
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1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
情节的动作意象。
15.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
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
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16.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
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17.“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
谣的节奏型与节拍。节奏型: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
xAxcA xAxcA A xAxcA/ 节拍: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18.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
作品的演奏。19.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
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
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20.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
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2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
是不再只是借助“直接知识”来理解事物、人物,而是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
事物、人物了。
22.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是什么?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
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第三,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3.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答:在
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
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4.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1)具有经验铺垫;(2)具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
25.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
要因素;(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
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6.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
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非常重要。(4)
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
27.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
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如欢欣鼓舞、兴高采烈、惊诧震撼、悲痛
气氛等;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
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28.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
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
唱。
29.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的阶段。
30.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
答: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与用嗓音表达轻重从情绪状态的角度来说
有很大的区别。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在表达重时由于身体动作 的幅度比较大,所以幼儿的情绪
会比较高涨;在表达轻时则需要在情绪上有很强的控制力。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
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 情绪状态都是平静的,外在情绪的高涨直接影响嗓音对情绪状态的表达。所以,用
嗓音表达轻重时最好的状态是不
要用身体动作帮忙。
31.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
来的,并实践;
(3)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32.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33.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的高与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与低(2)幼儿通过教
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行与下行(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声音的高与低
34.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 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
35.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
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36.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答: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由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实施
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三个部分组成。
四、论述题
(每题10分,共20分)1.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音量要
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 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 值范畴,是我
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
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3.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
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4.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
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
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
乐制作方式。
5.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 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
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曲、回旋曲;引子。(8)风格
: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 求儿童表现出来 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
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
或公认的准则。
7.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 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 型。8.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
(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幼儿的身
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转方向前 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
有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两个方向合起来练习。改
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 的动作,始终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
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 的尝试阶段;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配合音乐。教师
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
体舒适等方向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
(3)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
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9.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答: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 有(1)字母谱与节奏谱;(2)手势;(3)指挥。歌唱
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
力的发展步骤。
10.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体态律动中的身体动作;(2)体
态律动的实践活动。1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
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
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
。(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
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1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
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13.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表现性目标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纬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
务情境与具体任务。例如:“通过各种办法,这些办法可以来自家庭,幼儿园、社
会,为长度从3厘米到90厘米的大大小小的气球充气,尤其关注那些大气球的充气方
法。”这是典型的幼儿园表现性目标,其中“这些办法可以来自家庭、幼儿园、社
会”是任务的情境,而“为长度3厘米到90厘米的大大小小的气球充气”是任务。又
例如:“在自然角,通过观察,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其中,“在自然角,通过观察,用绘画的方式”是任务的情境,而“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
过程”是任务。
14.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纬度制定,“行为”是 指要求儿童表现出
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 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
公认的准则。例如,“儿童学会正确使用逗号”的目标表述,应该改为:“儿童将
通过陈述来证明已掌握了五项逗号规则的知识(具体说出有哪五项规则),并能在
逗号被删除的句子中正确插入逗号。”其中,学习逗号的使用是“内容”纬度,陈
述五项逗号规则与在逗号被删除的句子中正确插入逗号则是“行为”纬度,即指出
了学会逗号的使用这种表现行为的两个条件。又例如:“给儿童一篇文章,儿童在
五分钟内不考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也是很标准的行为目标,其中识别文章的风格是“内容”纬度,而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完成识别是
达到识别文章的风格的具体条件。
15.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
动作诊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 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
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16.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理。
答:教育性原理的考察旨在强调音乐教育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它不过是实现幼儿个
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但是,手段的僵化与不丰满必然导致最终
目标的丧失,手段与目的之间具有共存亡的张力关系。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
1、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 乐句:此曲的主题内容:小
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
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
2、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此曲为三段体,原曲结构为ABABA,为了符合幼儿注意时间不宜过长的特点,我
们可把此曲简化为ABA’。句式结构图:主题内容: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
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a’两
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b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c
句);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3.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动作说明:A段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方向走。A段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
朝逆时针方向走。
B段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
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
向走。B段后半段:里圈拍腿两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站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4、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动作说明: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 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调节脚步,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调节脚
步,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5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曲式分析结构图,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
写字母表示乐句:动作说明: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
(1)A段:费力地举起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举起另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
上;费力地抬起一只脚然后放下,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然后放下。
(2)B段: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两只脚然后放下;费力
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臀部然后坐下。
(3)C段:费力地抬起一只脚放在外侧,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放在外侧;费力地把
第一只脚从外侧收回,费力地把第二只脚从外侧收回。
(4)D段:费力地抬起左手放在右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左手放在膝盖上;费力
地抬起右手放在左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右手放在膝盖上。
6、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
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曲式结构:音乐内容主题:小朋友在
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漂浮;又看见
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看见
水草。
第三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试卷代号:2507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4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制作系统 2.音色 3.主副歌结构 4.身体动作 5.对形式性的依附 6.层次 7.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8.即兴音乐技能 9.怎么评 10.风“梳”树的“头发”
1._ ___ 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织体、速度、曲式结构、力度。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一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4.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________与实践活动。5.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 和对再现性的依附。6.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____、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重量。
7.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为什么评、____、谁来评。
10.“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是用梳子梳头发。意象是__ __。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各2分)
12.简述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答:(1)缺乏歌唱练习;(2)害羞;(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
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各1分,全部答对得6分)
13.简述动作意象的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4)集体舞动作意象。(各1.5分)
14.简述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各3分)
15.简述曲式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在理解主副歌的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的两段乐曲;(2)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的段落;(3)用不同的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的段落。(各2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
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
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4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____感受系统____。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__节奏__。
3.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是重复句__喊答句__。
4.___音乐作品的表现性_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5.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___表现性目标_____。
6.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__空间__、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层次、重量。7.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感知的内容指向___在行动中感知____音乐形式的样式。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__打击乐器音乐技能__、即兴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__谁来评__、为什么评、怎么评。
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 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各2分)
12.简述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各2分)
13.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各1.5分)
1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1(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 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各2分)
15.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各2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3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__旋律__、和声、节奏。3.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节奏型。
4. 音乐作品的形式性 是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5.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__ d1-bl __。
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__非移动动作__、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7.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__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__。
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9.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___形式性_、再现性、表现性。10.表现性评价 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l 11.简述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1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答:(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各3分)
13.简述选择主副歌歌曲的标准与学习主副歌歌曲的方式。答:标准:两段音乐的性质要有一定的对比性,而且比较适合用对比性的身体动作去表达。(2分)方式:有身体动作式(歌词包含动作动词的歌曲)、故事表演式(讲故事、看图说话、角色扮演等)、情境表演式(劳动情境、催眠情境、探究情境等)、歌词朗诵式(具有节奏难度的歌曲往往采用)等。(4分)
14.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各2分)
15.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 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各2分)
三、论述惩(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3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它们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节奏。3.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一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这就是(自发咏唱)。6.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
作。
7.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8.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9.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1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是(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二、筒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第三,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各2分)
12.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3分)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3分)
13.简述器乐曲动作意象的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各2分)
14.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各2分)
15.简述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3分);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3分)
三、论述题(共15分)
16.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每点2分,全部答对15分)
四、活动方案设计题(共45分)
17.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5分,第二个活动20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17.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2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经验铺垫)与(明确的任务意识)。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层次、(空间)、(重量)。. 3.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
4.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多声部演奏)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6.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7.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节奏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表现性评价:指在真实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而进行的评价。
5.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1.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2.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3.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3.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4.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4.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5.指出“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这句儿歌的原有形象与意象。5.答:原有形象:用梳子梳头发。意象:风“梳”树的“头发”。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2.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理。答:音乐活动的终极目标或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能与自我、社会、自然和谐的人。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
音乐活动的音乐目标与教育目标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共存关系、张力关系。教育目标是价值目标,音乐目标是规限目标,在张力结构中,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同时实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的和合,即同时实现。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5分)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b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c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d句);然后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5.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3.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4.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5.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分)(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2分)(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2.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
小鸡在壳里努力着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根据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O-l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 音色、织体、曲式结构、力度、速度
3.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先密后疏的节奏型 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 休止符
4.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三段式 回旋式。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 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即兴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6.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打击乐和舞蹈中的多层次 音层厚与薄得比较 多声部歌唱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有两种目的,第一,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第二,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形式性: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2.故事性歌曲:指那些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3.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4.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指向目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5.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的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1.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
答:(1)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2)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3)早期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
3.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答:(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4.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情绪状态是平静的。
5.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身体动作。身体动作的基本语汇包括两类:非移动动作和移动动作。非移动动作语汇包括:拍手、摇摆、晃动、指挥、弯曲、转身、踏步、说话、歌唱;移动动作语汇包括走、跑、跳、蹦、跃、奔腾、滑行等。非移动动作与移动动作结合可以构成大量的动作可能性。(2)实践活动。包括以下五种类型的活动:第一,意识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第二,意识空间和时间的活动;第三,意识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活动;第四,意识大脑与身体协调反应的活动;第五,意识节奏长短的活动。
2.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维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答:曲式分析结构图,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句子: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登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 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 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 主副歌结构-结构、二段体结构 结构、三段体结构 结构、回旋体结构 结构、引子与尾声
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教育性 说教性 知识性 娱乐性
5.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 旋律的上行与下行 旋律的跳进
与级进
6.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重与轻 渐强与渐弱。7. 邀请舞 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档案夹评价: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在让幼儿感知
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教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教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3.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1)经验铺垫;(2)明确的任务意识。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答:(1)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2)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按照准确音调歌唱;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答:表现性目标的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维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与具体任务。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答:动作说明: A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走。A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走。
B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B后半段:反向同B前半段。
C段:里圈拍腿二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节奏的两个方面是 拍子、节奏型。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 民族性 传统性 创作性 流行性 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 不同区域的选择 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 课堂情境、非课堂情境。
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6.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7.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
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等级量表评价: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歌fHl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
音乐内容主题: 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 节奏型。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 传统性 创作性 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范围有不同区域的选择 不同音乐种类的选择 4.表现性评价的二种评价方式是课堂情境 非课堂情境。
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 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6.多声部歌唱的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的二声部 轮唱式二声部 第二声部为象声词的二声部 段落结构变化的二声部
7.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 用偶数拍子 节奏鲜明 重拍突出 结构整齐-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2.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等级量表评价:指用数字或等级的形式来评定幼儿。
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歌fHl学习的四个阶段。答:(1)掌握歌词阶段;(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5.“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
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人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有哪三种形式?答:以音乐版块内容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音乐经验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以幼儿社会生活经验,包括自我、社会、自然及关系为组织要素的幼儿园音乐课程。4.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5.“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答:节奏型:
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举例(略)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答:曲式结构:
音乐内容主题: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又见水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 知觉系统 感受系统。
2. 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分别是对形式性的依附 对再现性的依附
3.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是非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 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4.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 手势 指挥。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 嗓音表达音乐技能 打击乐器音乐技能 即兴音乐技能。
6.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 舞曲 进行曲。
7.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 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
4.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
5.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三、筒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简述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3.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
4.简述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5.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分)(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2分)(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各2.5分)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曲式结构:(5分)
再现主题内容:
小鸡在壳里努力着想出壳,先用喙啄壳,再用屁股顶壳,然后用翅膀敲壳,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最后根据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还得继续努力。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试题 2009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20分)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 西方音乐作品. 2.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 非移动动作 移动动作 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3.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 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 音乐课程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具体活动目标 5.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 童谣与常规游戏 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6.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 比较优雅的进行曲 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7.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 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 故事 歌曲 用于辨别的音响
8.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 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9.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 在行动中感知 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4.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5.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答:(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答: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5.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答: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四、论述题(每题l0分,共20分)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郡歌唱。
(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旬;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
(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l7--20 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
第5--8小节、第l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B段:
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l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5.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答:(1)一种解释: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2)另一种解释: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1.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2.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3.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4.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5.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1)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2)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但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的水平和不可能的水平之间搭上支架,创立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
4.器乐曲动作意象方式有:(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2.“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节奏型: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xAxcA xAxcA A xAxcA/ 节拍: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3.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4.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5.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2.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简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减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1.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2.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幼儿的身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转方向前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有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两个方向合起来练习。
改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
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的动作,始终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
(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的尝试阶段;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
配合音乐。教师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
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体舒适等方向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
(3)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0分)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 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 A ︰‖] B | A’ | ▏
[]‖︰a b ︰‖] a’段尾 a b c ab a ’ 尾声 第一段a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的感觉;b句则是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第二段abc三句在速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程:小鸡先稍慢同时两班轮流的动翅膀;然后中速同时动两边翅膀,最后快速同时动两边翅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此曲的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2.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第四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一章:音乐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第一节:音乐与儿童
一、儿童音乐
(一)儿童音乐的特点:
1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2是儿童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 3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
4是充满着游戏性的活动
(二)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
根据音乐的特点,荷西金斯把音乐教育分成三大类:音乐教育、音乐的教育、借助音乐的教育。
音乐教育:是个体获得对音乐理解的一种途径,它包括正式的音乐课程和不正式的学习。音乐的教育:是针对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而进行的一种途径,对培养对象在音乐潜能、音乐理解能力、音乐表演技能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借助音乐的教育:即利用音乐的辐射作用,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重视音乐教育的过程,但培养目标不一定与音乐有关。
第二节: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发展
一、音乐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作用
(一)以乐健体
1有利于开发儿童右脑,增进大脑功能
2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以乐启智 1促进儿童语言发展
2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1)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2)促进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3)促进儿童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以乐怡情
(1)促进儿童情感升华
(2)陶冶儿童品格
(四)以乐辅德
(1)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2)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与特点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以音乐为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本质论)
强调以音乐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施以音乐的早期启蒙,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潜能,使儿童获得音乐艺术内涵的教育。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教育家爱斯奈和格利提出的本质论。
(二)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工具论)
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听、唱、跳、奏等音乐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引导儿童良好的个性和创造性,即以教育为本位,以音乐为手段。其代表观点是英国教育学家里德和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费尔德提出的工具论。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游戏性
(二)综合性
1形式上的综合性
2过程上的综合性
3目的上的综合性
(三)形象性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领域目标解读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一)影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订的因素
1儿童
2社会
3学科
4、教师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表述
(一)目标表述的性质
1行为目标:指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时,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儿童行为来表示对教育效果的预期。
2过程目标:过程目标关注的不是以预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是强调教师在活动中以过程为中心,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相应的目标。3表现目标:指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较少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跟多的希望儿童对音乐大胆、自由地探索和创造,以及开放性的理解和表达。
(二)目标注意事项
1目标难度要适宜于儿童发展水平,避免过难或过易
2目标框架要尽量适应儿童经验的完整性,合理安排发展的不同维度 3目标涉及的学习内容要突出关键经验,避免面面俱到 4目标表述的角度要一致,尽量立足于儿童的角度 5确保目标的纯粹性,避免把手段或途径混合于目标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活动设计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二)活动性原则
(三)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四)融合性原则
(五)面向全体儿童,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
一、实施途径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音乐教育活动
1、教师组织的与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1)教师组织的音乐活动(2)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
2、专门的与渗透的音乐活动
(1)专门的音乐活动:指一切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起发、组织和指导的与音乐有关的教育活动。
(2)渗透的音乐活动:除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含、渗透在儿童的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多样的、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泛指一切可受教师控制的和不可受教师控制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二、实施的方法
(一)教师为主体发起的音乐活动指导方法
1、直观演示法: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借助于教师的演唱、演奏、动作表演或一定的图片、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性手段,是儿童通过直接感受,获得清晰的音乐表象,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1)示范法
(2)演示法
2、语言法
(1)讲解
(2)提问
3、变换角色法
由于学前儿童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经常运用自身角色变化的方法对儿童的活动进行指导。
①参与: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平等的活动加入者、儿童活动的合作者或音乐表演中某一特定角色身份进行音乐活动的指导。
②退出:一是指教师从“参与”的状态中退出,恢复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重新对活动施以影响。二是指教师在活动的空间位置上退出,把中心位置让给儿童,以观察者、旁观者的身份对活动进行指导。
(二)儿童为主体参与的音乐活动学习方法
3、整体感知的方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利用音乐形式结构本身的整体统一性和整体性和协调性,从整体入手引导儿童感知、体验并表现音乐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
二、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对教师的评价 1对教师音乐教育观念的评价
(1)儿童观的评价
(2)音乐教育观的评价 2对教师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素养的评价(1)音乐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2)音乐教育合作能力的评价(3)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力的评价
(三)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1音乐活动目标的评价 2音乐活动教育内容的评价 3活动方法的评价 4活动过程的评价(1)评价教师的行为
(2)评价活动中教师与儿童的互动情况(3)评价活动的组织形式
(4)评价活动的结构安排 5音乐教育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评价
三、评价的方法
6、质性评价法:通常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儿童的音乐学习发展过程。
建立音乐成长记录袋,旨在帮助教师对儿童的音乐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
第三章 外国近代儿童音乐教育流派概述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一)课程内容
2、动作造型
动作造型:指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及声势活动。
声势活动:是一种以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最基本的身体动作是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
(二)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
1、组织形式: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
2、教学方法:引导创作法和节奏教学法
(1)引导创作法:探索——模仿——即兴——创造(2)节奏第一
二、铃木音乐教育
教学六步法:接触——模仿——鼓励——重复——增加——完善。
第四章
学前儿童歌唱活动
一、歌唱活动内容
(二)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可使学前儿童在欢愉的情绪中加深对语言与节奏的感觉和理解。
二、歌唱活动中学前儿童创造性的培养
P82
1、为歌曲创编歌词
2、为歌曲创编动作。
第四章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
一、韵律活动内容
模仿动作:是指儿童模仿特定事物的外在形态和运动状况时所用的身体动作。
二、设计与组织指导
(一)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基本模式:
1、“教师示范—儿童模仿—反复练习”的韵律活动模式(1)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法引出主题。
(2)用容易让儿童清楚感知的方法反复示范新的动作或动作组合。(3)用让儿童容易接受的方法分析讲解动作要领或动作组合的结构等。(4)用较慢的速度带领儿童做动作或动作组合。
(5)采用各种不同的练习组织形式,不断地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让儿童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此设计方式适合舞蹈基本动作的教学。
2、“引导—探索—创编”的韵律活动模式
(1)引导幼儿观察有关的真实事物或在回忆与活动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2)让儿童根据自己喜欢的观察或回忆创编有关动作。
(3)组织儿童倾听、分析、体验音乐,并组织儿童用讨论的方法,将自己创编的动作与音乐进行合理配置。
(4)让儿童按讨论的结果随音乐做动作。
(5)根据儿童表现的情况,组织儿童互相观摩,并把儿童创编的动作进行整理和归纳。(6)找出儿童创编动作中好的范例,让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音乐自由借鉴吸收。
3、“模仿—创造性发展”的韵律活动模式
(1)直接提出主题或在引导儿童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
(2)通过示范、模仿、练习的方式教儿童学习基本动作,或者把儿童创编的某个动作作为基本动作。
(3)教给儿童某种变化基本动作的方法,并组织儿童跟随音乐练习他们在基本动作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各种新动作。
(4)教给儿童某种组合动作的方法,并引导儿童用集体讨论的方法根据音乐创编动作组合。(5)带领儿童跟随音乐将创编出的组合连贯起来表演。(6)让儿童进行独立的连贯表演。
第六章
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
一、学前儿童音乐欣赏活动的基本模式:
1、整体倾听,层层深入”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式(1)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在组织学前儿童初次整体倾听的过程中,采用与其他艺术手段(美术、文学、语言、韵律活动)相结合,帮助儿童感知和理解音乐。
(3)提出问题和要求,组织儿童讨论,进行再次整体欣赏。(4)运用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儿童反复地整体倾听。(5)鼓励学前儿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现与表达。这种设计适合结构比较紧密的音乐作品。
2、“一一匹配”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式
(1)让儿童通过其他材料感知理解将要从音乐中感知体验到的形象、内容。
(2)让儿童分别倾听音乐的有关段落,并引导儿童集体探索、讨论,将音乐和非音乐材料一一相互匹配。
(3)尝试用参与性、表演性感知体验的方法完整地欣赏音乐作品。
这种设计模式适合各段落间对比比较鲜明的音乐作品和比较强调性质辨别的音乐欣赏活动。
3、“从局部入手层层累加”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式
(1)从作品中找出最具有特色的某个动机,如一个节奏型、一个旋律动机、一个乐句或者一个乐段等,让儿童集中进行感知体验。
(2)再从这个动机开始,逐步让儿童感知体验以该动机为核心的某个乐段的形象。(3)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儿童倾听其他乐段的音乐。(4)让儿童感知、体验整个作品的形象和情趣。(5)在完整欣赏音乐的同时,组织儿童进行创造性表达。
这种活动设计模式适合一些含有独立而鲜明的主题形象的音乐作品。
4、“整、分、整”的音乐欣赏活动模式
(1)教师运用容易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的方式引出主题。
(2)教师用语言并配合图片等直观教具向儿童介绍音乐的主要内容。(3)让儿童完整地欣赏音乐作品。
(4)进行分段欣赏,让儿童感受和理解乐曲的各个细节部分。(5)组织幼儿谈论倾听的感受。
(6)让儿童完整欣赏音乐,并鼓励儿童创造性运用语言、动作、语言及图画形式,大胆地充分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第七章
学前儿童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一、活动设计
1、变通总谱:是针对传统的通用总谱,也就是常用的简谱和五线谱来讲的。是为便于幼儿理解记忆而设计出来的总谱。包括动作总谱、图形总谱和语音总谱。
二、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指导
(一)导入方法
1、总谱学习导入
2、总谱创编导入
3、主要声部导入
4、主要声部创编导入
5、音乐欣赏导入
6、故事导入
7、韵律活动导入
8、歌唱导入
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游戏活动
一、含义
学前儿童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学前儿童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
二、音乐游戏活动的内容
1、从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来分,音乐游戏可分为有主题音乐游戏和无主题音乐游戏两大类。(1)有主题音乐游戏:
一般有一定的内容或情节构思,有一定的角色,能表现出鲜明的形象和动作,是学前儿童在活动中根据某一角色模仿一定形象、完成一定动作的音乐游戏。(2)无主题音乐游戏:
一般没有一定的情节,只是随音乐做动作,相当于律动或律动组合,但动作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即含有游戏的规则。
2、从游戏的表现形式来分,音乐游戏可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辨反应游戏三种。(1)歌舞游戏:指以唱歌和韵律为主要活动的音乐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学前儿童按照歌词、节奏、乐句或乐段的结构做动作、变化动作和进行游戏。
(2)表演游戏:是我国幼儿园中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按专门设计、组织不同性质音乐的变化进行情节和角色表演的游戏。
(3)听辨反应能力:指侧重于对声音或音乐的听辨结果进行快速反应,以培养学前儿童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色及乐句等分辨能力。
3、从游戏的玩法来分:结合音乐式游戏和脱离音乐式游戏。
名词解释
1、儿童音乐的特点:1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2是儿童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
3是儿童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
4是充满着游戏性的活动
2、行为目标:指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时,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儿童行为来表示对教育效果的预期。
3、表现目标:指教师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较少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跟多的希望儿童对音乐大胆、自由地探索和创造,以及开放性的理解和表达。
4、本质论(以音乐为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强调以音乐为本位,以教育为手段,对学前儿童施以音乐的早期启蒙,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潜能,使儿童获得音乐艺术内涵的教育。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教育家爱斯奈和格利提出的本质论。
5、工具论(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是通过音乐教育的听、唱、跳、奏等音乐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引导儿童良好的个性和创造性,即以教育为本位,以音乐为手段。其代表观点是英国教育学家里德和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费尔德提出的工具论。
6、变换角色法:由于学前儿童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经常运用自身角色变化的方法对儿童的活动进行指导。方法:参与和退出。
7、直观演示法: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借助于教师的演唱、演奏、动作表演或一定的图片、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性手段,是儿童通过直接感受,获得清晰的音乐表象,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优化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
8、成长记录袋:记录儿童的音乐学习发展过程。包括儿童的系列作品、儿童的自我反思、他人的评价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等等。P41
9、声势活动:是一种以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声音的活动,最基本的身体动作是拍手、拍腿、跺脚和捻指。
10、节奏朗诵: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可使学前儿童在欢愉的情绪中加深对语言与节奏的感觉和理解。
11、变通总谱:是针对传统的通用总谱,也就是常用的简谱和五线谱来讲的。是为便于幼儿理解记忆而设计出来的总谱。包括动作总谱、图形总谱和语音总谱。
12、模仿动作:是指儿童模仿特定事物的外在形态和运动状况时所用的身体动作。
13、整体感知的方法: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利用音乐形式结构本身的整体统一性和整体性和协调性,从整体入手引导儿童感知、体验并表现音乐的一种方法。
14、铃木教学六步法:接触——模仿——鼓励——重复——增加——完善。
第五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历史传统,在家庭教育方面拥有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许多教育家对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富有真理性的家庭教育思想,至今为世人称道和效法。
在古代,春秋时期的《管子》、《论语》、《孟子》、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西汉时期的《韩诗外传》、《礼记》、《列女传》等著作都论及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学者颜之推所著的《颜氏家训》,被称为“我国封建时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这部家庭教育巨著系统阐述了儿童家庭教育的价值、原则、内容、方法以及家长的修养等问题,奠定了我国家庭教育的理论基础。继此之后,各类家庭教育专著相继问世,诸多“家规”、“家训”、“家范”、“家戒”等广泛流传于民间。南宋学者袁采的《袁氏世范》、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清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等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诵,而且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近代,我国的家庭教育论著也以各种形式问世。较有影响的是民国初年、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朱庆澜所著的《家庭教育》一书。它是我国最早以白话文的形式撰写的家庭教育著作,书中对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基本理论,结合当时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对当时的家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是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专著。该书自1925年出版以来,再版过十余次。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儿童的心理”、“学习之性质”、“家庭教育的教导原则101条”,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向家长说明怎样作父母、怎样教小孩的道理。陈鹤琴先生的这些主张,对于我们探索中国化、科学化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当今的中国,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更是得到空前的重视,绝大多数家庭都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家庭最重要的位置上。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先后颁布了许多有关的法律规范、政策措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也是学术界的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各个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普遍开设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然而,在我国,这门学科尚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尚未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体系,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内容,教育学家们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因此,出现一些认识上的不同,也是很自然的,要想给它划定一个比较明确的界限,也是很困难的。
一般认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研究出生至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活动,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规律,以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
家庭教育发生于家庭之中,应该包括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一切教育活动。但是由于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所承担的责任不同,所以,家庭中的教育活动主要就是由家长向子女发起的。因此,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重点便是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活动。
自20世纪70年起,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致使生育率迅速下降,独生子女日益增加。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我国家庭类型的主体。即便是非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子女数量少(多数家庭为两个子女)、生育间隔时间长,其养育方式也接近于独生子女家庭,因此,本教材所论及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以独生子女为对象。
这本《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我们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一线教师编写的教材。我们学习和研究《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其目的在于:①总结古今中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探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引进国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先进思想,揭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一般和特殊规律,把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②通过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用科学的教育观念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实践,提高托儿所、幼儿园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③使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带来的种种失误和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