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教案5(小编推荐)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预应力?
1、混凝土发展过程:
素混凝土 → 钢筋混凝土 → 预应力混凝土
2、预应力的优点:
① 截面小,重量轻,刚度大;
② 抗裂性、耐久性好;
③ 节约钢材;
④在较大跨度结构中,综合经济效益好。
3、预应力筋的种类
① 冷拔低碳钢丝,直径:3~5mm; ② 冷拉钢筋;
③ 碳素钢丝,直径:3~8mm;
④ 钢绞线,由6根碳素钢丝缠绕而成; ⑤ 热处理钢筋,直径:6~10mm; ⑥ 精轧螺纹钢筋,直径:25,32mm。
4、对混凝土的要求
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C30;
当采用碳素钢丝、钢绞线、V级钢筋(热处理)作预应力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第二节 先张法
(一)、先张法施工设备
一)台座
组成:台面、横梁、承力结构。
分为:墩式台座、槽式台座、桩式台座等。
1、墩式台座:
以混凝土墩作为承力结构的台座称为墩式台座。
一般用于生产中小型构件。
(1)墩式台座分类:简易墩式台座;
重力墩式台座;
构架式台座;
(2)墩式台座计算要点:
① 稳定性验算:(抗倾覆、抗滑移的能力)
A、抗倾覆验算:
B、抗滑移验算:
② 强度验算:
支承横梁的牛腿,按柱子的牛腿计算配筋;
墩式台座与台面接触的外伸部分,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台面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
横梁按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计算。
2、槽式台座
用于张拉力和倾覆力矩较大的构件生产。
二)张拉机具和夹具
1、钢丝的夹具和张拉机具
(1)钢丝夹具
① 锚固夹具:锥形、楔形。
② 张拉夹具:偏心式、钳式、楔形。
③ 墩头锚具:采用冷墩形成。(2)张拉机具
① 要求:
简易可靠,准确控制钢丝的拉力,稳速增大拉力。
② 种类:
A、卷扬机张拉:弹簧测力、杠杆测力。
B、电动螺杆张拉机张拉:构造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灵活,移动方便。
2、钢筋的夹具和张拉机具(1)钢筋夹具
① 锚固夹具:工具式螺杆-螺丝端杆锚具;
穿心式夹具-自锚;
墩头锚固:d < 12mm 冷墩
d < 22mm 热墩
d > 22mm 加热锻打
② 张拉夹具:压销式、穿心式。(2)钢筋张拉机具
油压千斤顶、拉伸机、穿心式千斤顶、电动螺杆张拉机。
(二)先张法施工工艺
一)张拉
1、张拉控制应力和超张拉最大应力
2、张拉程序
3、张拉顺序
二)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1、浇筑要求:
① 同一生产线的构件应一次浇筑完毕;
② 构件应避开温度缝;
③ 振捣时不应碰撞钢丝;
④ 叠层生产时,下层混凝土强度达5MPa,方可浇筑上层构件;
⑤ 混凝土的水灰比应严格控制,振捣应密实。
2、养护:
① 自然养护;
② 湿热养护。
三)预应力筋放张
1、放张要求
① 混凝土强度应大于75%C设;(重叠生产指最上层构件)
② 放张过程中,应使预应力构件自由伸缩,避免过大的冲击与偏心。同时还应使台座承受的倾覆力矩及偏心力减小;
③ 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
2、放张方法
① 钢丝:数量少,逐根放张;数量多,同时放张。
② 粗钢筋:数量少,逐根加热熔断;数量多,同时放张。
3、放张顺序
① 轴心受压构件:同时放张。
② 偏心构件:先同时放张预应力较小区域内的预应力筋;再同时放张预应力较大区域内的预应力筋。
③ 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应分阶段、对称、相互交错进行放张。第三节 后张法施工
1、定义:
制备留有孔道的混凝土构件,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穿筋并用张拉机具张拉钢筋至设计规定应力值,借助锚具把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孔道灌浆,这种预加应力的方法称为后张法。
2、特点:
① 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对预应力值的建立无直接影响;
② 锚具不能重复使用,成本高;
③ 工艺比较复杂(构件制作、留孔、穿筋、张拉、灌浆);
④ 可拼装预制构件(现场拼装)。
3、适用范围
现场制作大型构件,避免大型构件运输的麻烦。
4、生产过程
(1)构件生产阶段;
(2)预加应力阶段
(包括锚具、预应力筋制作、张拉、灌浆等)
(二)后张法施工工艺 一)孔道留设
1、要求
(1)孔道尺寸、位置应正确,孔道要平顺;
(2)端部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3)孔道直径取决于预应力筋和锚具、保证预应力筋穿入。
2、施工方法
(1)钢管抽芯法---适宜于留设直线孔道
① 方法:在需留设孔道处预埋钢管,在混凝土浇筑、养护中定期慢转钢管,以防粘结,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抽出钢管,形成孔道。二)预应力筋的张拉
核心问题--预应力筋的应力控制
1、张拉控制应力和超张拉最大应力
(1)张拉控制应力(2)超张拉最大应力
2、预应力损失
① 孔道摩擦损失
② 锚固损失
③ 钢筋应力松弛损失
④ 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
⑤ 受张拉的钢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的温差引起应力损失
3、张拉程序 根据构件类型、张锚体系、松弛损失取值等因素确定。
• 超张拉5%目的:主要是减少钢筋松弛、混凝土弹性压缩、锚
具变形和孔道摩擦等所引起的应力损失。
超张拉3%目的:主要是弥补设计或施工中不可预见的损失。•
持荷2分钟目的:主要是为了加速钢筋松弛的早发展。
4、张拉力计算
5、张拉注意事项
(1)混凝土强度要求:张拉时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
时,不应低于70%C设计。
块体拼装,立缝处混凝土或砂浆强度,不应低于15MPa或40%C设计。(2)多根预应力筋张拉:当不可能同时张拉时,宜分批、分阶
段、对称地张拉。(3)重叠多层张拉:现场生产构件,重叠多层构件中预应力的
施加,其损失自上而下逐层增加。
重叠构件张拉宜先上后下,超张拉应力
依次增加。(4)张拉方式的影响
--主要是克服、减小摩阻力的影响
① 一端张拉:构件长度小于24米的直线预应力筋。
② 两端同时张拉:构件长度大于24米或曲线预应力筋。
三)孔道灌浆
1、作用
① 保护预应力筋,防锈。
②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结构形成整体。
2、要求
① 孔道用灰浆应满足强度、粘结力、流动性、干缩性、泌水性要求;
② 灌浆前,混凝土孔道应用压力水冲刷干净并湿润孔壁;
③ 灌浆时,水泥浆应缓慢均匀地泵入,不得中断;
④ 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以免上层孔道漏浆而将下层孔道堵塞。
第四节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
有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灌浆成永久性粘结。
无粘结: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可永久性相对滑动。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方法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
• 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制作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制作是无粘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工序。无粘结筋一般由钢丝、钢绞线等柔性较好的预应力钢材制作,当用电热法张拉时,亦可用冷拉钢筋制作
• 2.无粘结筋的铺放
无粘结筋的铺设工序通常在绑扎完底筋后进行。无粘结筋铺放的曲率,可用垫铁马凳,或其他构造措施控制。其放置间距不宜大于2m,用铁丝与非预应力筋扎紧。铺设双向配筋的无粘结筋时,应先铺低的,再铺高的,应尽量避免两个方向的无粘结筋相互穿插编结。绑扎无粘结筋时,应先在两端拉紧,同时从中间往两端绑扎定位。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无粘结筋进行检查验收,如各控制点的矢高;塑料保护套有无脱落和歪斜;固定端镦头与锚板是否贴紧;无粘结筋涂层有无破损等;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 3.无粘结筋的张拉
无粘结预应力束的张拉与有粘结预应力钢丝束的张拉相似。张拉程序一般采用0-103%,然后进行锚固。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束为曲线配筋,固应采用两端同时张拉。
成束无粘结筋正式张拉前,宜先用千斤顶往复抽动几次,以降低张拉摩擦损失。实验表明,进行三次张拉时,第三次的摩阻损失值可比第一次降低16.8~49.1%。在张拉过程中,当有个别钢丝发生滑脱或断裂时,可相应降低张拉力,但滑脱或断裂的根数,不应超过结构同一截面钢丝总根数的2%。
• 4.锚头端部的处理
无粘结预应力束通常采用镦头锚具,外径较大,钢丝束两端留有一定长度的孔道,其直径略大于锚具的外径。钢丝束张拉锚固以后,其端部便留下孔道,且该部分钢丝没有涂层,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丝锈蚀。
无粘结预应力束锚头端部处理的办法,目前常用的有两种办法:一是在孔道中注入油脂并加以封闭。二是在两端留设的孔道内注入环氧树脂水泥砂浆,将端部孔道全部灌注密实,以防预应力筋发生局部锈蚀。灌筑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的强度不得低于35Mpa。灌浆时同时将锚杯内也用环氧树脂水泥砂浆封闭,即可防止钢丝锈蚀,又可起一定的锚固作用。最后浇筑混凝土或外包钢筋混凝土,或用环氧砂浆将锚具封闭。用混凝土做堵头封闭时,要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当不能采用混凝土或环氧砂浆作封闭保护时,预应力筋锚具要全部涂刷抗锈漆或油脂,并加其他保护措施 第五节 整体预应力结构施工
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体系简介
以预制楼板和柱为基本构件。柱截面尺寸常为30cm×30cm、35cm×35cm、40cm×40cm。楼板一般预制成20cm厚的整块密肋楼板。板与柱接触面间的立缝中灌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形成平接接头,在楼板与楼板之间的明槽中设置直线形或折线形预应力筋,然后对整个楼层施加双向预应力,使之形成整体空间结构。楼板依靠预应力的静摩擦力支承在柱上,板柱之间形成预应力摩擦节点。这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它改变了传统的“搁支传力”的习惯做法。板柱之间形成的摩擦节点是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的关键部位。摩擦节点在双向预应力作用下,加上垂直荷载,节点处于三向受压状态,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节点核芯区柱的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剪能力,这对抗震十分有利。
学习目的:掌握先张法与后张法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掌握预应力损失的原因。
掌握预应力施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二篇:建筑实习报告5
脚手架的分类,设计,施工要点脚手架间距及设计基础做法
(一)、间距设计
a.立杆纵向距离1.5m b.纵向水平杆步距1.8m c.内立杆距墙体0.2m d.立杆横距1.05m e纵向水平杆高度0.9m.f.横向水平杆间距1.5m g.扫地杆距地面距离200mm h.连墙件垂直间距4.2m
2.剪刀撑斜杆采用搭接方法,搭接长度大于1米用三个旋转扣件固定,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得小于100mm
3.斜道
沿外脚手架体搭设工人斜道供作业人员上下通行,坡度采用1:3(高于长之比)宽0。8米拐弯处搭设平台,平台宽同斜道宽。
脚手架使用 Φ48×3.5焊接钢管,使用前喷桔黄色油漆。、按照与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划分:)外脚手架:外脚手架沿建筑物外围从地面搭起,既用于外墙砌筑,又可用于外装饰施工。其主要形式有多立杆式、框式、桥式等。多立杆式应用最广,框式次之。桥式应用最少。)里脚手架 : 里脚手架搭设于建筑物内部,每砌完一层墙后,即将其转移到上一层楼面,进行新的一层砌体砌筑,它可用于内外墙的砌筑和室内装饰施工。里脚手架用料少,但装拆频繁,故要求轻便灵活,装拆方便。其结构型式有折叠式、支柱式和门架式等多种。2、按照支承部位和支承方式划分 :)落地式:搭设(支座)在地面、楼面、屋面或其他平台结构之上的脚手架。2)悬挑式:采用悬挑方式支固的脚手架,其挑支方式又有以下 3 种。
架设于专用悬挑梁上;
架设于专用悬挑三角桁架上;
架设于由撑拉杆件组合的支挑结构上。其支挑结构有斜撑式斜拉式拉撑式和顶固式等多种。)附墙悬挂脚手架 : 在上部或中部挂设于墙体挑挂件上的定型脚手架。4)悬吊脚手架 : 悬吊于悬挑梁或工程结构之下的脚手架。)附着升降脚手架(简称 “ 爬架 ”):附着于工程结构依靠自身提升设备实现升降的悬空脚手架。)水平移动脚手架 : 带行走装置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架。、按其所用材料分为 : 木脚手架、竹脚手架和金属脚手架;、按其结构形式分为 : 多立杆式、碗扣式、门型、方塔式、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悬吊式脚手架等
一)脚手架搭设顺序
划线—摆放扫地杆——逐根树立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横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按第一步小横杆—按第二步大横杆—按第二步小横杆—加设临时斜撑 杆,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装设连墙杆后拆除)—按第三、第四步大横杆、小横杆—按连墙杆—接力杆—加设剪刀撑—铺脚手板绑扎防护栏、当脚板—挂立防护网。
二)脚手架拆除顺序
1、拆除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拆除时,划分作业区,必要时四周设围栏和警戒标志,严禁非作业人员入内,地面设专人指挥。
2、拆除时先清除架上的存留材料、杂物,然后本着先绑后拆,后绑先拆的原则,按层次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3、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大于二步。
4.先拆防护栏杆,档内留以脚手板翻到下步架,其余下运,然后依次拆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立杆。
5、拆立杆时,中间人解扣保住后,再拆开两头扣。
6、拆到最后一根长立杆时,应先在适当位置加设临时抛撑,再拆连墙件。
7、抛撑时,先用临时支撑撑住,再拆抛撑。
七、搭设措施、注意事项
1.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墙件以上二步。
2.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校正布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3.不同直径钢管严禁混用。
4.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李柱接头不应设在同布同跨内,相邻立柱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 点的距离不应大于布距的1/3。
5、开始搭立杆时,每隔六跨设一抛杆撑,直至连墙杆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6、当搭设有连墙件的构点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立即设连墙件。
7、立杆顶端高出建筑物檐口1.5米。
8、水平杆接头交叉布置,不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大于500mm.9、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外角柱固定。
10、横向水平杆靠一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大于100㎜。
11、剪刀撑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撑在垫块上。
12、扣件规格应与钢管外径一致,扭矩力应在40—50nm(稍干感费力即止),对接扣件开口向上或向内)。
13、作业层、斜道设1.2米高护栏和设180㎜高涂有黑黄相间的挡脚板。
八、防护措施、使用要求
1、脚手架搭设完毕后经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项目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脚手架施工操作面满铺脚手板,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操作面外侧应设一道护身栏杆和一道18㎝的挡脚板脚手架施工层操作面下方净空距离超过3米时,必须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
3、基地不准积水,底座不准松动,立杆不准悬空。
4、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腰三角形的构造应符合规范要求。
5、扣件螺丝不准松动。
6、高度在24米以上的脚手架,开始用水平仪测绘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偏差是否符合规定。(24米高时偏差正负50㎜;40米高度时偏差正负60㎜;50米高度时偏差正负70㎜;60米高度时偏差正负80㎜)
7、安全防护栏杆应符合要求。
8、不准超载使用。
9、使用期间,严禁拆除脚手架上任何杆件。
10、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11、雨雪后上架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12、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
13、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加气混凝土施工工艺
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放火性能良好、可钉、可锯、可刨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新型建筑材料。早在三十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广泛使用于上海国际饭店、上海大厦、福州大楼、中国人民银行大楼等高低层建筑中。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建筑材料。并且具有环保等优点。
1.重量轻
加气混凝土砌块一般重量为500-700千克/立方米,只相当于粘土砖和灰砂砖的1/4-1/3,普通混凝土的1/5,是混凝土中较轻的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填充墙和低层建筑的承重墙。使用这种材料,可以使整个建筑的自重比普通砖混结构建筑的自重降低40%以上。由于建筑自重减轻,地震破坏力小,所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保温隔热性能好
加气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一般为0.11-0.18千卡/米o小时o度,仅为粒土砖和灰砂砖的1/4-1/5,(粒土砖的导热系数为0.4-0.58千卡/米o小时o度;灰砂砖的导热系数为0.528千卡/米o小时o度),为普通混凝土的1/6左右。实践证明:20厘米厚的加气混凝土墙体的保温效果就相当于49厘米厚的粘土砖墙体的保温效果,隔热性能也大大优于24厘米砖墙体。这样就大大减薄了墙体的厚度,相应的便扩大了建筑物的有效使用面积,节约了建筑材料厚度,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减轻了建筑物自重。
3.强度高
经实验,加气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大于25千克/平方厘米,相当于125号粘土砖和灰砂砖的抗压强度。
4.抗震性能好
在震级为7.8级的唐山丰南等地的地震中,据震后考察,加气混凝土建筑只新出现了几条裂缝,而砖混结构建筑全几乎全部倒塌,使这两栋相距不远,结构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分析认为,这就是因为加气混凝土容重轻,整体性能好,地震时惯性力小,所以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这对于我们这个多地震国家来讲将是有很大益处的。
5.加工性能好
加气混凝土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能锯、能刨、能钉、能铣、能钻。并且能在制造过程中加钢筋。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灵活性。
6.具有一定耐高温性
加气混凝土在温度为600℃以下时,其抗压强度稍有增长,当温度在600℃左右时,其抗压强度接近常温时的抗压强度,所以作为建筑材料的加气混凝土的放火性能达到国家一级放火标准。
7.隔音性能好
从加气混凝土气孔结构可知,由于加气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象面包一样,均匀地分布着大量的封闭气孔,因此具有一般建筑材料所不具有的吸音性能。
8.有利于机械化施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预制加气混凝土拼装大板可节省成品堆放场地;节约砌筑人工;减少了湿作业;加快了现场施工进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9.适应性强
可根据当地不同原材料,不同条件来量身定造。原材料可选择河砂、粉煤灰、矿砂等多种,因地制宜。并且可以废物利用,有利环保,真正的变废为宝。
幕墙分类:
1、封闭式和开放式
2、两者的区别: A、封闭式需用中性硅铜耐侯密封胶、泡沫棒,开放式
不需用 B、开放式比封闭式成本低、防水效果好、寿命长,易通风
干挂石材施工
清理结构表面→ 结构上弹出垂直线→ 大角挂两竖直钢丝→ 工地收货 →挂水平位置→石 料 打 孔→ 背 面 刷 胶→ 贴柔性加强材料→
→支底层板托架→放置底层板用其定位→ 调节与临时固定→灌M20水泥砂浆→
设排水管 →结构钻孔并插固定螺栓→镶不锈钢固定件→用胶粘剂灌下层墙板上孔 →插入连接钢针→将胶粘剂灌入上层墙板的下孔内 →临时固定上层墙板
→钻孔插入膨胀螺栓 →镶不锈钢固定件 →镶顶层墙板→嵌板缝密封胶→饰面板刷二层罩面剂
墙面抹灰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吊直、套方、找规矩、贴灰饼→墙面冲筋(设置标筋)→做护角→抹水泥窗台板→抹底灰→抹中层灰→抹水泥砂浆罩面灰(包括水泥踢脚板、墙裙等)→抹墙面罩面灰→养护
卷材防水做法
地基的处理找平层要注意
五要:
1坡度准确,排水流畅2表面平整3坚固4干净5干燥
四不:1表面不起砂2表面不起皮3表面不酥松4不开裂
三做到
1做到混凝土或砂浆配比准确2做到表面二次压光3做到充分养护
卷材铺贴注意
铺贴方向,坡度小于3%时,平行与屋脊铺贴,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振动时,垂直于屋脊铺贴。坡度在3%~15%之间,可平行可垂直;卷材防水屋面的坡度不宜大于25%。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B
钢筋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检查设备、气源 → 钢筋端头制备 → 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 → 试焊、作试件 →施焊 → 卸下夹具 → 质量检查
3.2检查设备、气源、确保处于正常状态。
3.3钢筋端头制备:钢筋端面应切平,并宜与钢筋轴线相垂直;在钢筋端部两倍直径长度范围内,若有水泥等附着物,应予以清除。钢筋边角毛刺及端面上铁锈、油污和氧化膜应清除干净,并经打磨,使其露出金属光泽,不得有氧化现象。
3.4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时,应将两钢筋分别夹紧,并使两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钢筋安装后应加压顶紧,两钢筋之间的局部缝隙不得大于3mm。
3.5试焊、作试件:工程开工正式焊接之前,要进行现场条件下钢筋气压焊工艺性能的试验。以确认气压焊工的操作技能,确认现场钢筋的可焊性,并选择最佳的焊接工艺。试验的钢筋从进场钢筋中截取。每批钢筋焊接6根接头,经外观检验合格后,其中3根做拉伸试验,3根做弯曲试验。试验合格后,按确定的工艺进行气压焊。
3.6钢筋气压焊时,应根据钢筋直径和焊接设备等具体条件选用等压法、二次加压法或三次加压法焊接工艺。在两钢筋缝隙密合和镦粗过程中,对钢筋施加的轴向压力,按钢筋横截面积计,应为30~40MPa。为保证对钢筋施加的轴向压力值,应根据加压器的型号,按钢
筋直径大小事先换算成油压表读数,并写好标牌,以便准确控制。
3.7钢筋气压焊的开始宜采用碳化焰,对准两钢筋接缝处集中加热,并使其内焰包住缝隙,防止钢筋端面产生氧化。
在确认两钢筋缝隙完全密合后,应改用中性焰,以压焊面为中心,在两侧各一倍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往复宽幅加热。
钢筋端面的合适加热温度应为1150~1250℃;钢筋镦粗区表面的加热温度应稍高于该温度,并随钢筋直径大小而产生的温度梯差而定。
3.8钢筋气压焊中,通过最终的加热加压,应使接头的镦粗区形成规定的合适形状;然后停止加热,略为延时,卸除压力,拆下焊接夹具。
3.9在加热过程中,如果在钢筋端面缝隙完全密合之前发生灭火中断现象,应将钢筋取下重新打磨、安装,然后点燃火焰进行焊接。如果发生在钢筋端面缝隙完全密合之后,可继续加热加压,完成焊接作业。
3.10质量检查;在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镦粗直径及长度不够、压焊面偏移、环向裂纹、钢筋表面严重烧伤、接头金属过烧、未焊合等质量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
钢筋混凝土施工流程
地基处理完后(不回填情况)1放垫层线 2做垫层 3放基础线 4绑钢筋5 支模板 6打浇筑标高7打灰 8放地梁线 9支地梁底模 10绑地梁钢筋 11关地梁侧模12打浇筑标高 13打灰 14打脚手架 15绑柱钢筋 16支板模支柱模(同时支梁模绑梁钢筋)17铺板筋 18打浇筑标高 19打灰保养混凝土
回填的话在第七步完成后回填土夯实,就不用支地梁底模了。
变形缝
概念: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趁降和地震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发生变形或破坏,故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各部分能自由独立的变化。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1伸缩缝
定义: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伸缩逢。作法: 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板、屋顶全部断开使其分成若干段。伸缩缝间距为60m左右;宽度20mm ~30 mm。
2沉降缝 定义: 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沉降缝。作法: 从基础底部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使两侧各为独立的单元,可以垂直自由的沉降。设置原则:
(1)建筑物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着显著差异
(5)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3、防震缝
定义: 在地震烈度≥8度的地区,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震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垂直缝称为防震缝。
作法:从基础顶面断开,并贯穿建筑物全高。最小缝隙尺寸为50 ~100 mm。缝的两侧应有墙,将建筑物分为若干体型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
设置原则:
(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房屋有错层,并且楼板高差较大
(3)各组成部分的刚度截然不同
规定:在地震设防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对待
模板工程
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承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其中,接触混凝土并控制预定尺寸,形状、位置的构造部分称为模板,支持和固定模板的杆件、桁架、联结件、金属附件、工作便桥等构成支承体系,对于滑动模板,自升模板则增设提升动力以及提升架、平台等构成。模板工程在混凝土施工中是一种临时结构。
模板的分类有各种不同的分阶段类方法:按照形状分为平面模板和曲面模板两种;按受力条件分为承重和非承重模板(即承受混凝土的重量和混凝土的侧压力);按照材料分为木模板、钢模板、钢木组合模板、重力式混凝土模板、钢筋混凝土镶面模板、铝合金模板、塑料模板等;按照结构和使用特点分为拆移式、固定式两种;按其特种功能有滑动模板、真空吸盘或真空软盘模板、保温模板、钢模台车等
C
桩基础的施工
3.1工艺流程:就桩桩机 → 起吊预制桩→ 稳桩→ 打桩→ 接桩→ 送桩→中间检查验收→ 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3.2就位桩机: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3.3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3.4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3.5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3.5.1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3.5.2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3.6接桩
3.6.l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
3.6.2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
3.6.3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3.7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
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3.8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3.9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应暂停,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3.9.1贯入度剧变;
3.9.2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
3.9.3桩项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
3.10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提交总包。
3.11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应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
第三篇:建筑实习报告5
建筑实习报告
2013年7月16日
今天起的很晚,因为昨天停电晚上施工被迫停止啦,睡的还好。不过这电还是没有来,我只好磨磨蹭蹭的到了王姐那里,不过今天的项目部比较热闹啊,我看他们闹得欢没敢进屋,只好到处溜达。溜达到工地周围的小吃店吃了点早饭(一般是不吃的),正吃着呢老板就问我你是不是对过工地的啊我说是啊他说你看到那些人闹事了吗?我说看到了,他又问说:“那些工人拿到钱了吗?”我说我不知道我根本就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然后老板发扬了八卦的精神给我讲述了一番原来就是昨天王姐告诉我的那个去医院吊水的工人回来后要求项目部对这起意外伤害进行赔偿项目部好像是不管也不想赔钱所以正在闹事呢,偶。。原来如此,好吧这个我也无能为力,我默默的吃着我的饭,吃完饭给钱走人,小步跺到项目部发现没人闹事啦,我才大步走进了项目部。现在整个项目的气氛就不太好,每个人都不说话。我也只好当哑巴啦,我默默的坐在沙发上,等了好长一会气氛缓过来后。王姐就让我准备做一次安全教育知识要准备好什么“三保、四口、五邻边”都要用宣传标语展示出来,于是我屁颠屁颠的跑回去查资料(我好想没学过什么“三保、四口、五邻边”)…………..
第四篇:建筑教案
1.常见的建筑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板书设计:
第一课
常见的建筑 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2.房屋的发展过程。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功能单一到综合。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房屋的变化,知道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房屋。
(二)新课教学
◆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
教师:介绍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
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领悟房屋的建造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2.分析房屋的构成。
讲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学生诉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提问:外形不同的房屋它们在构成上有何相似之处? 楼房构成的简图:
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 3.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用简图表示出来。★拓展活动:不同功能的建筑
1.提问:除了我们居住的房屋外,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呢? 2.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的图片。
讨论:图片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教师:请学生根据不同功能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分类。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课后调查:我们周围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们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板书设计:
第一课
常见的建筑 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傣族竹楼、四川民居、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教特色的房屋、北京四合院等。2.楼房的构成
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
2.巧妙的结构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4.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2.能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讲述: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些不同的结构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
2.板书课题:巧妙的结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 1.讲述:上节课布置了查找关于建筑物结构的资料的作业,现在全班分组讨论,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有哪些形状和结构。
2.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总结发言。
4.全班一起讨论第八页的几幅图,各属于何种结构。
5.讲述:书上的第九页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大家还能找出更多与之对应的建筑吗?
6.分组讨论并填图。7.汇报讨论结果。
8.讲述:想一想你还能制定哪些分类标准,举手回答。9.汇报结果并将第九页的建筑物结构分类卡填好。板书设计:
第二课
巧妙的结构
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泰姬·马哈尔陵:圆屋顶结构。英吉利海峡地下隧道:柱型结构。金字塔:三角结构。埃菲尔铁塔:框架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为什么那么稳固呢?与力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
1.出示赵州桥、埃菲尔铁塔等有特色的建筑的图片。提问:关于建筑物的结构,你想知道什么? A.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B.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C.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
2.设计研究方案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研究讨论。3.汇报讨论结果。4.教师小结。5.讲述:在第10页的几个实验项目中同学们可任意选择一个实验进行研究(一个小组合作一个项目)。
步骤:
(1)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2)将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模型;
(3)改变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尝试进行定量、定性实验研究。6.分组展示研究结果。
7.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某种建筑物的选材和结构有什么科学道理。★拓展活动:各具特色的形状和结构
1.讲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的结构非常巧妙,大家看看书上第11页的几幅图片,看看这些生物的结构与建筑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2.学生描述图中及自己发现的各种结构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 3.阅读科学在线
思考: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仿生建筑?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巧妙的结构
说说下列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1)弧形结构(2)拱形结构(3)管状结构(4)柱体结构(5)球体结构
3.美丽的建筑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欣赏建筑美
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2.教师归纳
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
3.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
(1)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
学生写诗并朗诵。4.教师归纳
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 1.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
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
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三课
欣赏建筑的美
建筑物美的表现:
(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
(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第五篇:《宫殿建筑》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教学难点 :
本课的教学难点 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组织教学:(常规)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 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其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3)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2.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因为,几千年来,历代帝王们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以巩固他们的政权。
中国最早的宫殿之一建于3700年前的商朝,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例如汉朝在长安的三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唐代建都长安后,兴建了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可惜这些宫殿皆已不存在了。留存到现在的只有明清两代的宫殿了,其中保存得最完好,而且规模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宫殿是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
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间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周围有十多米高的宫墙和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宫墙的四角矗立着造型精巧、风格绮丽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外貌层层叠叠,异常美观。南面正门是中轴线的起点——午门。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
进午门,过金水桥,两侧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穿太和门走过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园,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这是举行最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该殿建于八米高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层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龙凤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太和殿高居众宫殿之上,仰望宏伟的殿宇,背后是广阔无垠的蓝天,更加威严无 比,造成一种威慑天下、惟我独尊的气势,使递次增强的空间序列达到了最高潮。“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比三大殿略小,整体布局很相似,又依次列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坤宁宫后是御花园。御花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栏中花木”,所“造成舒缓、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不远处矗立着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为这宏伟壮丽的紫禁城画上了重重的句号。
故宫的总体布局,其指导思想,就是要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达到巩固其政权的目的。主要建筑物置于中轴线上,并注意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严谨对称、有主有从的布局,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魄。由此可见,建筑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录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