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教学环节设计_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通过少教以达到多学的教学意识,至今仍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不仅只局限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一、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往往是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着。追求教学有效,首先应该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有效性。
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师却在枝节上大讲特讲,造成无意义的知识重复和遗漏,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一个直接原因。
制定教学目标,要熟透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目标,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对教材、学情、教学理念等具体分析,整体把握,统筹安排,要在深刻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列出学科知识体系,制定出学科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章节,每一课。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明确对认知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二、教学氛围的有效性
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
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
2、是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
3、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水道渠成。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其中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创设的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内涵。如在上《轴对称图形》时利用收集到的窗花图案、枫叶、蝴蝶标本,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特征,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情境创设有没有趣味是这节课开课的关键,如沪科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四、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寻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与儿童思维规律相应的教学内容,在不超越学生某个思维发展阶段又不低于现有最低水平的情况下,教学内容要考虑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的弹性,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挑选出难的、重要的或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讲授。凡是学生自己能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去探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对教材合理的重组和整合可以大大缩短教学内容的时间,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直接反映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课堂练习也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一些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流活动增强了,独立作业削弱了,有的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尤其是在练习时间相对减少的时候。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练习目的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模仿练习多,而对思维难易度把握不准,缺乏层次;练习题思路单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优化练习内容,设计练习要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设计练习时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材料。针对问题,强化练习。运用变式、重构等方法,设计新颖巧妙和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通过这些练习,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在练习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可采用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等;温馨的体态暗 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课后反思的有效性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教学水平正是在不断反思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教学在于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每节课后,教师一定要注重反思,并作好教学随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尽管现代教学也强调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但科学合理的预设是实现教学生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当前,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势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我通过培训,在学习中充分感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全新的课改新理念,他们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主动学习,从而使数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都有收获。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培养一定数学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合理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其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呢?
一、课前精心设计
教学设计是科学,也是艺术。
说它是科学,是因为数学教学设计必须依据数学本身的逻辑,揭示数学的本质,遵循数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否则,在科学上就有问题。比如,运算法则本来是规定的,如果你设计一个推导方案,就局部而言,也许可言,但从数学整体来说,就存在着逻辑错误,尽管很有创意,给人某种启发,也是不能容许的。又比如,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为强调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很多设计总给学生这样的印象:“当x值变动时,y值也随着变”,尽管在现实中这样的情境是大量存在的,但有违背函数概念之嫌,当然值得我们警觉。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科学性,防范这些现象发生?就是因为它损坏了数学的教育价值。数学逻辑的典范性和严谨性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维护的。比如,在研究“三角形的边”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设计:“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题目中的数组从略)能否组成三角形?若能,请把这个三角形画出来;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这个设计真正厘清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范围,体现了设计者在科学性上追求。
教学设计首先要求所教的数学是正确的,不能有错误,特别是潜在的错误。因此,我们说它是科学。正确的数学如何展示,如何传递?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如何让课堂紧张有序、生动活泼,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不仅仅需要教育科学的支撑,也是一种艺术。教学艺术如何产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对数学的理解。二是来源于对数学价值的取向。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只是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数学还有什么艺术可言。一旦我们试图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魅力。一切满足数学规律、数学价值规律的境界,都会通向艺术的境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在备课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
2、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 3、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 4、对于设计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想法?
5、对于设计的情境、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估计,从而预设配套的调整策略,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二、课中有效实施
教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预案,也不一定等于课堂有效。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如果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使用不当,即便是教师教得再辛苦,可学生没有收获,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教学。、创设有效学习情景
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得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情景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是要能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能有效的为教学目的服务。新课程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以问题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点。体验性课堂不仅强调问题情境创设的设置,更强调问题设置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因为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的教学情境,才会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才会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情境创设也才会真实有效。
例如,在一位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上,一位教师在讲解苏科版七年级(上)第六章第6.5节《垂直》这一课时,为了引入垂直概念,借助于手中成相交状态的两条小木棍,随着其相互位置变化说:“观察这两条直线,其中一条旋转时,什么发生了改变?”在这里尽管我们可以将小木棍看成一条直线,但绝不能将此等同于直线。如果教师在演示的同时指出“如果将这两条小木棍看成两条直线„„”,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了。
合理的生活情境可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需要、情感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选择生活情境时需要加思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积极向上的生活情境,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情境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还能陶冶学生情操。
2、设计有效教学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逐渐被广大教师理解、接受并付诸实施。
数学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设计的教学内容、练习量完不成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堂结构,复习、新课、练习各基本环节时间尺度掌握好;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课堂中随时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灵活机智调整教 学思路、教学进程或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 “ 意外 ” 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3、选择有效的课堂练习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盲目、机械、重复的练习反而使学生产生厌恶,不利数学的学习。形式多样、有的放矢的练习可以使即将产生学习倦怠的学生重新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数学思想方法着手,对于不同的数学题适度归类,并由此去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展开联想和类比,尝试着自己独立地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解题成功的快乐,而且能让学生自觉地去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解题教学时要着重思考三方面内容:(1)作为教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2)学生会怎么想?上课时必须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此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学生会遇到什么困难?分析其产生原因,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解决困难的办法。例如,用估算的方法比较 与 在大小。一部分学生没有解题思路,不知道从何处来思考。对教师给出的解法:因为2< <3,所以1< -1<2,从而 >。学生不明白教师为什么这样想。事实上,要比较 与 在大小,关键是估算出 的大小,以上解法就是以估算的大小为突破口的。当然,在解这题时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究交流,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解法。这些解法中也可能有一些比较复杂、繁锁,但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即使解法不太好,学生心里也会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功感,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创造欲望。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不断肯定学生的各种想法,让学生在教师的称赞、赏识中,养成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风格,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才能。另外,解题教学中,教师还应突出两个为什么:(1)为什么要这么做?使学生领会解题的思路。(2)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让学生正确运用知识。从而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4、恰当的课堂有效评价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有效的评价首先来自倾听,教师与学生共同认真而有耐心地倾听完同学的回答,顺着学生的思路去理解,从他的视角去思考,发现学生回答中的亮点。
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牟尝试 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等,都应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评价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定性评价部分,过去我们做得比较少,应当在每节课内勤于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乐于表现并且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及时记录下来,形成每个学生的学习档案。
三、课后有效反思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剂。这堂课里,孩子们学到了什么?掌握得怎样?教学预设合适吗?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竞争性强,不少教师原来很少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教学总结、反思,即使有多流于形式,对教学总结、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总以为这样做浪费了自己不少时间和精力,实质则不然。我校在学校校本教研中,通过专家讲座、名师指点、同伴切磋,我校的教师逐步认识到教学反思在实施新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了坚持教学反思的科学发展、自觉性、主动性,也真正体会到教学反思的许多益处。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针对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设计,相信经过不断的反思、积累、改进、升华,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能够成为有效课堂,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理想的教学效益。如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些问题都与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是必须的。
2015年9月
第二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无锡市广新实验小学
陈知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广大教师开始逐渐转变一些教育理念,探索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进行教学,使学生不再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在这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广大数学教师纷纷致力于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效性
直观性
创新性
能动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巧设课堂教学情境,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
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通过实际情境下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与简单计算”时,创设“小小商店”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回收员和顾客,开展活动。如,一名学生拿一元钱买一块单价是5角的橡皮,售货员应该怎么找钱?怎么找最简便、快捷?这个问题涉及到人民币的换算以及组合、认识人民币面值,售货员现有人民币各面值的数量等问题。诸多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解决。通过这种模拟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及其进率的认识和理解,又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创设情境目的要明,形式要新,组织要活,时机要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实践证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收集、选择数据,引导学生去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好方法。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直观性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多年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实现大容量、高密度的信息传递,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组建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计算机在辅助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智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例如: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学生最容易犯概念性错误,认为“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为了克服学生这一错误的认识,我运用多媒体自制一个CAI课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做法是:在讲完《角的认识》新课后,反馈练习时,依次出示一组练习(1)根据屏幕上提供的各种图形(图中有的是角,有的是两条没有相交的射线,摆放的形式多种多样)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结果98%的学生能准确判断;(2)接着出示一组两个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的画面,要求学生判断每对角的大小。结果有些学生得到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3)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种非常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启迪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创新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体验参与,注重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体现来自生活、服务生活的数学教学宗旨。因此,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数学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成为学生实习和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在数学实习和数学探究重时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既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课堂教学摩擦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课时,我先让学生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找一找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再揭示圆的周长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在这基础上提出问题: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发出指令性的操作任务,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通过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让学生总结出测量圆的周长方法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绳测法、滚动法、软皮测法、归分法和化曲为直等。交流之后,使学生发现这些方法并不能适用任何圆的周长测量,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明白只有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才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自由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而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用“绕”、“滚”、“截”等多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用“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那种先告诉学生怎样做,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做的被动测量方法,而是采用先给学生“材料”,放手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总结”,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观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必须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树立一种以活动促探索的新型教学观,多让学生自主探索,多让学生在探索中观察、类比、想象等,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我共安排了三次操作,第一次是引入阶段,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20÷6=3(盒)……2(个)。然后学生独立操作列式:21个乒乓球,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22个、23个、24个呢?这次操作的目的是通过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以便得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接着教师继续问:“如果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行吗?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大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发现:如果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乒乓球就还可以再装一盒,从而轻松得出结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三次操作,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而设计,目的明确,并且组织指导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动性。
总而言之,“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是质朴的、创新的、激昂的;课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的发源地。” 让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共同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郑毓信,“试析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教材与教法》,2003年第四期
[3]沈予重 “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数学教师》,2003第1、2期
本论文在无锡市第四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参加交流。
第三篇:《优化设计环节 提高问卷调查的有效性》
优化设计环节 提高问卷调查的有效性
我们在课题研究调查过程中,会用到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问卷法和文献法。而问卷法作为一种省时省力,又能对事物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方法,是我们很多老师进行个人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往往是一个课题起始阶段的切入点。调查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已有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础和要解决的问题。有些老师可能因为是第一次进行个人课题的研究,在立项开题之后,也许并不十分清楚自己需要从何处下手进行研究,其实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自己个人课题研究方向相关的问卷调查的开展。问卷调查这种方法不仅适合我们课题研究开始,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和我们两年后的结题过程中都会用到。
一、问题的提出
下面,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在问卷调查中问卷设计的第一步:问题的提出
下面我将以我们研训班**小学的**老师《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教学补偿的研究》为例,和大家探讨我们问卷设计中关于问题的提出。
编制问卷首先需要确定被调查者所要回答的问题,而我们提出问题的一般过程是分析问题、进行假设、确定指标和提出问题这几个环节。(1)分析问题
我们先来分析,*老师的这一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问卷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方面会存在的一些主要因素,而我们需要得到哪些信息或资料。
比如:阅读态度、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等。(2)进行假设
找出以上相关的核心概念后,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假设。这就进入到我们进行假设这一步。我们可以根据我们教学经验,假设我们需要调查的方向 其中有:“学困生”在阅读方面方法不当,“学困生”对阅读没有兴趣,“学困生”家庭困难,课外书籍有限等。(3)确定指标
根据这些相关的假设性调查方向,接着我们开始确定我们需要获得哪些方面的数据资料,这样我们就进入到确定指标这一步。
如:“学困生”们上次期中、期末语文阅读部分的成绩;本学期第一、二单元语文测试阅读部分的成绩;平时在家每天阅读的时间;平时阅读的书籍类别等。(4)提出问题
最后,我们根据确定的指标产生一些问题,并提出问题。
我们设计的这些问题中可以分为事实问题(被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行为问题和态度问题。
如:你本学期第一次语文测试中阅读成绩是多少?你每天都读课外书籍吗?你家中有多少本课外书?你觉得每天进行课外阅读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没有提高……
百听不如一试,本次活动我选了我们研训班的几位老师的个人课题来为我们下面的问卷设计提供着力点。在此,非常感谢这几位老师向我们提供了他们的立项材料,对于我们的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
有:**附小 ***《基于支架理论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 **《“新市民儿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体育游戏教学滋润小学生合作素养的课例研究》 ****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与教学调控深度融合的研究》 ** ***《低年级美术教学中,过度兴奋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研究》 我们每组的老师们根据你们小组中老师的个人课题的立项资料,群策群力,试着罗列出针对于这一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我们设计的问卷中可以提出哪些需要调查的问题。只需要罗列出需要调查的问题。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刚才我们老师们的讨论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提炼出我们课题这一阶段研究中需要调查了解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开始我们初步的问卷设计,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问卷这一调查方法作为实现调研目的和收集数据的必要手段,其设计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调查项目的不同提问形式、提问方法、甚至对于问卷中设计的题目编排都会影响我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我们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四方面原则。
1、必要性原则:
问卷篇幅一般尽可能短小精悍,题目限定在10—20个,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和调查研究目标紧密联系,要符合被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在问卷中的合理排序。如,问题的排序由难到易,让被调查者有信心,有兴趣完成问卷。
2、准确性原则:
设计的问题表达要清晰、简洁易懂,尽可能不涉及敏感的话题。当涉及到被调查者有可能不太了解的专业术语时,还需要在相应的题旁对其作出解释。
3、客观性原则:
调查问卷要保持客观性,避免有引导性的话语(某位专家说„„),也不要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尽量采取匿名回答。
4、可行性原则:
设计的问题要适用于所有被调查者。在提问方式上也要讲究技巧性。尤其对于一些敏感性、复杂性的问题要委婉,不能太直白。(你的父母经常吵架吗„„)调查问题中避免出现令被调查者尴尬、可能不愿作出真实回答的问题,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三、问卷设计的形式
在把握好这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主要运用以下三种形式着手进行问卷设计,1、封闭式(1)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种极端情况,然后让被调查者选择“是”或“否”、“对”或“错”、“会”或“不会”,“笑脸”和“哭脸”等。——是否型
(2)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选择性
(3)每个问题中都列有多个答案,要求被试自己确定次序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排序。——评判型。
2、半封闭式
后面备有几个选项,被调查者如果在其中找不到自己想选择的时候,最后一个答案的位置“其他 ”可以让被调查者填上自拟的答案。
3、开放式
问卷中只提出问题,不提供答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问答题。
我们在研究时,对于比较确定的问题,用封闭性问题提出,而对于尚未明了的问题,或深层次的调查,便可以采用半封闭性或开放性问题。其实,我们绝大多数问卷设计时会将这三种方式合三为一,形成一份合理、有效的问卷。
下面我们各个研究组的老师们就可以根据本组罗列出的针对于组内那份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需要调查的问题,试着完成一份相关的调查问卷。
四、问卷设计的结构
刚才我们各组的老师们经过思维的碰撞,已经初步完成了一份调查问卷,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需要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出示几份标准样卷。
一份完成的问卷一般包括标题、说明语、问卷题目、结束语等内容。(1)标题主要反映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在拟订标题时要注意既简明概括、又要有吸引被调查者的特点。(2)说明语通常包括两部分: ①对研究目的的简单说明;
②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写问卷,注意事项。必要时,可以给出样题,说明回答方法。
(3)问卷题目是问卷的主体,包括问题及待选答案和说明性的问题。封闭式问卷最好将答案按标准化格式编拟。(4)结束语一般表示对被调查者的感谢。
老师们在活动后,可以根据我们问卷设计的结构要求,再一次完善我们此次的问卷的设计。这样一份问卷设计,在经过发放、回收、统计和分析后,就可以作为我们第一阶段研究的资料在教科所网站进行上传
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希望刚刚我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交流的关于问卷设计方面的内容,能为我们在座的老师们在进行个人课题的开展有所用。再一次感谢我们各位老师刚才的积极参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然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传统的纸质问卷在很多时候会有如调查面不够广,不够环保等问题。下面,我们邀请到了**小学的***老师为我们讲一讲如何利用互联网上的“问卷星”这一平台来进行更方便,快捷,有效的问卷调查。
第四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1)05-0124-0
1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落实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挖掘出学生在学习中的潜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呢?
面对学生,要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对基础、思维方法和习惯、求知欲望都不同的学生,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每个人的数学能力,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讨研究,并认真总结经验。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以新观点、新理念指导教学。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搜集新信息,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了解教研改信息,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更新教学方法,搞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对知识的讲述必须准确无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按课标的要求,把握住深广度,防止求高、求深、求全,以免脱离多数学生实际,加剧部分学
生的困难。
2、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在备课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提倡结构化教案、个性化设计,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和谐统一。精心备课,针对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差生,采用多种方法。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数学教学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学生顺利搭起一座达到知识彼岸的桥梁。课堂结构虽不能找到一个万能的模式,但基本点是明显的,即“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达到最好的最有成效的效果”。课堂教学自始至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教材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思想方法。如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具、自制教具、制作多媒体教具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充分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3、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教师就要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去独立尝试。让学生把在预习、自学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活动氛围。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油然而生。对学习的需要和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比较稳定的需要和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没有所谓的“拦路虎”了。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将书本上原有的枯燥、脱离生活实际的例题略作变动,从孩子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创设情景。并由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问题带给大家。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如缆车的行进,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风车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一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这样把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感到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之中,是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让学习材料变得鲜活一些。从而使他们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自尊、交流等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数学学习中去。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直观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乐趣,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发挥学习的潜力,课堂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加强应用反馈,练习巩固,活学活用
练习是巩固和强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练习,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确保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练习题的质量要高,数量要适宜,形式要多样,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新知识的特点,循序渐进,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消除学生认为数学难学的想法,增强其信心,自觉地学习数学。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根据内容不同、对象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利用师生固有的智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环节指导和培养。
一.发掘情感教育的积极因素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教学设计服务的对象。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2.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情境创设要务实,具有实效性
情境创设要务实,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从认知理论来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问题本身也为学生的定向学习活动提供了直接的外部诱因,因而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因此,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就容易引起学习的认知失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有意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情境创设要务实,具体表现在:
首先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第二,情境创设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情境的创设并不一定要在课的开始,也可以是在课的中间和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只要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创设在时间上是可以灵活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