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真正实施“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一些教师不同程度上仍然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要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就必须注重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一、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看作是一个“底线”,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备训练
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要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第三要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第四要提高教学交往的高效性。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第五要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第六要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三、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全批全改,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教师要坚持“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教研)
四、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五、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第二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定稿)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改变以往那种“少、慢、差、费”的现象,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高效教学的策略,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会学会、乐学、会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怎样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在阅读教学中,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这一直一直以来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也应体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彰显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教师要从文字入手,抓住关键词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必须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文言文的课堂上,绝不能缺失琅琅的读书声。
作为一堂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应力求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既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用激情点燃课堂,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依据以上观点,我认为,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文言文需要定位,找准切入点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解读文本,力求有创见性,运用智慧进行个性化解读,突破教材、教参,让老课文焕发出新活力。
例如,就《湖心亭看雪》一文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领悟“孤独”的真正内涵。正是这个定位,才会让本节课的文本解读走向深入,让课堂呈现一种厚重感。
二、教师引导要到位,文本解读要细腻
切忌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几个所谓探究问题,而以“请君入瓮”的方式,“越俎代庖”。学生自主解决一个问题,比教师强行灌输十个问题的收获大得多。真正的有效性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流程的科学设计和细致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进而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
三、在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突破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这就需要学生的深入阅读。如《湖心亭看雪》的导语设计时,许多教师都是从欣赏西湖图文导入的,但这会无形中让学生仅把此文定位于“景”而忽视了情,从而使文本解读流于肤浅。而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可以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的《江雪》导入,巧妙引领:“同学们,在漫长的封建时代,还有许多文人雅士,他们由不同的原因而成为精神上的孤独者。现实中,他们找不到灵魂安放的净土,于是便把自然作为心灵的归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解读一份玉洁冰清的美丽情怀。”通过教师巧妙的设疑,往往会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意识。整个阅读教学就是在不断地解决旧的阅读期待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的过程中完成的,而解决阅读期待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四、朗读的突破
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例如,《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整个教学的板块都可以由“读”引领。围绕着解读“独”与“痴”,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体悟。特别是对本文写景语言的揣摩,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和难点的突破都可以“读”为载体完成。
五、应力求把一堂课雕琢成一件艺术品
由于种种原因,每节课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要想减少遗憾,就必须充分备课,课前要有充分预设。只有有了充分的预设,才能从容应对课堂“突发事件”,以精彩的生成推动教学进程!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教学并非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同为语言教学,它们之间在许多方面是可以相互对话互为启示的。教师可寻找巧妙切入点作为主问题提挈全课,设置非常之问激活学生思维,以联想想象拓展学生情感张力,以多样朗读搭建理解桥梁,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责编 金 东)
第三篇:优化教学环节设计_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这种通过少教以达到多学的教学意识,至今仍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不仅只局限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要从每个教学基本环节出发,层层推进,环环紧扣。
一、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往往是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着。追求教学有效,首先应该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有效性。
教学目标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师却在枝节上大讲特讲,造成无意义的知识重复和遗漏,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高耗的一个直接原因。
制定教学目标,要熟透新课程标准下的三维目标,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中,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对教材、学情、教学理念等具体分析,整体把握,统筹安排,要在深刻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列出学科知识体系,制定出学科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章节,每一课。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明确对认知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二、教学氛围的有效性
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可见,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情景,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
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
2、是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
3、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水道渠成。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其中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情境创设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创设的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内涵。如在上《轴对称图形》时利用收集到的窗花图案、枫叶、蝴蝶标本,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特征,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3、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情境创设有没有趣味是这节课开课的关键,如沪科版教材八年级(上)第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的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四、教学内容的整合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寻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与儿童思维规律相应的教学内容,在不超越学生某个思维发展阶段又不低于现有最低水平的情况下,教学内容要考虑教学的广度、深度和进度的弹性,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要挑选出难的、重要的或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进行讲授。凡是学生自己能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去探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对教材合理的重组和整合可以大大缩短教学内容的时间,减轻了学生认知上的负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直接反映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课堂练习也是巩固新知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体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一些课堂上学生的操作、交流活动增强了,独立作业削弱了,有的教师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尤其是在练习时间相对减少的时候。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练习目的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模仿练习多,而对思维难易度把握不准,缺乏层次;练习题思路单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优化练习内容,设计练习要适应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设计练习时要体现层次性,以适应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合理地使用教材中提供的练习材料。针对问题,强化练习。运用变式、重构等方法,设计新颖巧妙和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题目。通过这些练习,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在练习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使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
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可采用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等;温馨的体态暗 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课后反思的有效性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教学水平正是在不断反思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教学在于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每节课后,教师一定要注重反思,并作好教学随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学设计,尽管现代教学也强调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但科学合理的预设是实现教学生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当前,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课堂是一个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成长历程。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势必成为每一位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我通过培训,在学习中充分感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全新的课改新理念,他们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等方法,主动学习,从而使数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都有收获。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并提高多种能力和培养一定数学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合理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其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呢?
一、课前精心设计
教学设计是科学,也是艺术。
说它是科学,是因为数学教学设计必须依据数学本身的逻辑,揭示数学的本质,遵循数学发生、发展的规律。否则,在科学上就有问题。比如,运算法则本来是规定的,如果你设计一个推导方案,就局部而言,也许可言,但从数学整体来说,就存在着逻辑错误,尽管很有创意,给人某种启发,也是不能容许的。又比如,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为强调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很多设计总给学生这样的印象:“当x值变动时,y值也随着变”,尽管在现实中这样的情境是大量存在的,但有违背函数概念之嫌,当然值得我们警觉。为什么我们要坚持科学性,防范这些现象发生?就是因为它损坏了数学的教育价值。数学逻辑的典范性和严谨性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维护的。比如,在研究“三角形的边”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设计:“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题目中的数组从略)能否组成三角形?若能,请把这个三角形画出来;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这个设计真正厘清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范围,体现了设计者在科学性上追求。
教学设计首先要求所教的数学是正确的,不能有错误,特别是潜在的错误。因此,我们说它是科学。正确的数学如何展示,如何传递?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具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如何让课堂紧张有序、生动活泼,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不仅仅需要教育科学的支撑,也是一种艺术。教学艺术如何产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对数学的理解。二是来源于对数学价值的取向。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只是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数学还有什么艺术可言。一旦我们试图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魅力。一切满足数学规律、数学价值规律的境界,都会通向艺术的境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在备课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
2、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 3、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 4、对于设计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想法?
5、对于设计的情境、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估计,从而预设配套的调整策略,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二、课中有效实施
教师在课前进行了精心预案,也不一定等于课堂有效。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如果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使用不当,即便是教师教得再辛苦,可学生没有收获,这样的教学就是无效教学。、创设有效学习情景
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得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情景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是要能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能有效的为教学目的服务。新课程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以问题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点。体验性课堂不仅强调问题情境创设的设置,更强调问题设置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因为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的教学情境,才会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才会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情境创设也才会真实有效。
例如,在一位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上,一位教师在讲解苏科版七年级(上)第六章第6.5节《垂直》这一课时,为了引入垂直概念,借助于手中成相交状态的两条小木棍,随着其相互位置变化说:“观察这两条直线,其中一条旋转时,什么发生了改变?”在这里尽管我们可以将小木棍看成一条直线,但绝不能将此等同于直线。如果教师在演示的同时指出“如果将这两条小木棍看成两条直线„„”,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了。
合理的生活情境可以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需要、情感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选择生活情境时需要加思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积极向上的生活情境,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情境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还能陶冶学生情操。
2、设计有效教学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逐渐被广大教师理解、接受并付诸实施。
数学课堂中常常会出现设计的教学内容、练习量完不成等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科学地安排课堂结构,复习、新课、练习各基本环节时间尺度掌握好;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课堂中随时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灵活机智调整教 学思路、教学进程或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 “ 意外 ” 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3、选择有效的课堂练习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盲目、机械、重复的练习反而使学生产生厌恶,不利数学的学习。形式多样、有的放矢的练习可以使即将产生学习倦怠的学生重新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数学思想方法着手,对于不同的数学题适度归类,并由此去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展开联想和类比,尝试着自己独立地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解题成功的快乐,而且能让学生自觉地去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解题教学时要着重思考三方面内容:(1)作为教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2)学生会怎么想?上课时必须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此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学生会遇到什么困难?分析其产生原因,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解决困难的办法。例如,用估算的方法比较 与 在大小。一部分学生没有解题思路,不知道从何处来思考。对教师给出的解法:因为2< <3,所以1< -1<2,从而 >。学生不明白教师为什么这样想。事实上,要比较 与 在大小,关键是估算出 的大小,以上解法就是以估算的大小为突破口的。当然,在解这题时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究交流,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解法。这些解法中也可能有一些比较复杂、繁锁,但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即使解法不太好,学生心里也会有一种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功感,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创造欲望。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不断肯定学生的各种想法,让学生在教师的称赞、赏识中,养成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风格,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才能。另外,解题教学中,教师还应突出两个为什么:(1)为什么要这么做?使学生领会解题的思路。(2)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让学生正确运用知识。从而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4、恰当的课堂有效评价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有效的评价首先来自倾听,教师与学生共同认真而有耐心地倾听完同学的回答,顺着学生的思路去理解,从他的视角去思考,发现学生回答中的亮点。
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牟尝试 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等,都应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评价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定性评价部分,过去我们做得比较少,应当在每节课内勤于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对乐于表现并且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及时记录下来,形成每个学生的学习档案。
三、课后有效反思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剂。这堂课里,孩子们学到了什么?掌握得怎样?教学预设合适吗?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竞争性强,不少教师原来很少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教学总结、反思,即使有多流于形式,对教学总结、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总以为这样做浪费了自己不少时间和精力,实质则不然。我校在学校校本教研中,通过专家讲座、名师指点、同伴切磋,我校的教师逐步认识到教学反思在实施新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了坚持教学反思的科学发展、自觉性、主动性,也真正体会到教学反思的许多益处。
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针对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人灵活设计,相信经过不断的反思、积累、改进、升华,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能够成为有效课堂,实现高效的教学效率、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理想的教学效益。如何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些问题都与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是必须的。
2015年9月
第四篇:《优化设计环节 提高问卷调查的有效性》
优化设计环节 提高问卷调查的有效性
我们在课题研究调查过程中,会用到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问卷法和文献法。而问卷法作为一种省时省力,又能对事物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方法,是我们很多老师进行个人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往往是一个课题起始阶段的切入点。调查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已有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础和要解决的问题。有些老师可能因为是第一次进行个人课题的研究,在立项开题之后,也许并不十分清楚自己需要从何处下手进行研究,其实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自己个人课题研究方向相关的问卷调查的开展。问卷调查这种方法不仅适合我们课题研究开始,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和我们两年后的结题过程中都会用到。
一、问题的提出
下面,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在问卷调查中问卷设计的第一步:问题的提出
下面我将以我们研训班**小学的**老师《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教学补偿的研究》为例,和大家探讨我们问卷设计中关于问题的提出。
编制问卷首先需要确定被调查者所要回答的问题,而我们提出问题的一般过程是分析问题、进行假设、确定指标和提出问题这几个环节。(1)分析问题
我们先来分析,*老师的这一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问卷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方面会存在的一些主要因素,而我们需要得到哪些信息或资料。
比如:阅读态度、阅读兴趣、阅读方法等。(2)进行假设
找出以上相关的核心概念后,我们可以进行一定的假设。这就进入到我们进行假设这一步。我们可以根据我们教学经验,假设我们需要调查的方向 其中有:“学困生”在阅读方面方法不当,“学困生”对阅读没有兴趣,“学困生”家庭困难,课外书籍有限等。(3)确定指标
根据这些相关的假设性调查方向,接着我们开始确定我们需要获得哪些方面的数据资料,这样我们就进入到确定指标这一步。
如:“学困生”们上次期中、期末语文阅读部分的成绩;本学期第一、二单元语文测试阅读部分的成绩;平时在家每天阅读的时间;平时阅读的书籍类别等。(4)提出问题
最后,我们根据确定的指标产生一些问题,并提出问题。
我们设计的这些问题中可以分为事实问题(被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行为问题和态度问题。
如:你本学期第一次语文测试中阅读成绩是多少?你每天都读课外书籍吗?你家中有多少本课外书?你觉得每天进行课外阅读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没有提高……
百听不如一试,本次活动我选了我们研训班的几位老师的个人课题来为我们下面的问卷设计提供着力点。在此,非常感谢这几位老师向我们提供了他们的立项材料,对于我们的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
有:**附小 ***《基于支架理论的小学高年级英语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 **《“新市民儿童”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体育游戏教学滋润小学生合作素养的课例研究》 ****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与教学调控深度融合的研究》 ** ***《低年级美术教学中,过度兴奋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研究》 我们每组的老师们根据你们小组中老师的个人课题的立项资料,群策群力,试着罗列出针对于这一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我们设计的问卷中可以提出哪些需要调查的问题。只需要罗列出需要调查的问题。
二、问卷设计的原则: 刚才我们老师们的讨论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提炼出我们课题这一阶段研究中需要调查了解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开始我们初步的问卷设计,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问卷这一调查方法作为实现调研目的和收集数据的必要手段,其设计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调查项目的不同提问形式、提问方法、甚至对于问卷中设计的题目编排都会影响我们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我们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四方面原则。
1、必要性原则:
问卷篇幅一般尽可能短小精悍,题目限定在10—20个,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和调查研究目标紧密联系,要符合被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在问卷中的合理排序。如,问题的排序由难到易,让被调查者有信心,有兴趣完成问卷。
2、准确性原则:
设计的问题表达要清晰、简洁易懂,尽可能不涉及敏感的话题。当涉及到被调查者有可能不太了解的专业术语时,还需要在相应的题旁对其作出解释。
3、客观性原则:
调查问卷要保持客观性,避免有引导性的话语(某位专家说„„),也不要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尽量采取匿名回答。
4、可行性原则:
设计的问题要适用于所有被调查者。在提问方式上也要讲究技巧性。尤其对于一些敏感性、复杂性的问题要委婉,不能太直白。(你的父母经常吵架吗„„)调查问题中避免出现令被调查者尴尬、可能不愿作出真实回答的问题,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有效性。
三、问卷设计的形式
在把握好这四个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主要运用以下三种形式着手进行问卷设计,1、封闭式(1)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种极端情况,然后让被调查者选择“是”或“否”、“对”或“错”、“会”或“不会”,“笑脸”和“哭脸”等。——是否型
(2)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选择性
(3)每个问题中都列有多个答案,要求被试自己确定次序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排序。——评判型。
2、半封闭式
后面备有几个选项,被调查者如果在其中找不到自己想选择的时候,最后一个答案的位置“其他 ”可以让被调查者填上自拟的答案。
3、开放式
问卷中只提出问题,不提供答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问答题。
我们在研究时,对于比较确定的问题,用封闭性问题提出,而对于尚未明了的问题,或深层次的调查,便可以采用半封闭性或开放性问题。其实,我们绝大多数问卷设计时会将这三种方式合三为一,形成一份合理、有效的问卷。
下面我们各个研究组的老师们就可以根据本组罗列出的针对于组内那份课题第一阶段的研究需要调查的问题,试着完成一份相关的调查问卷。
四、问卷设计的结构
刚才我们各组的老师们经过思维的碰撞,已经初步完成了一份调查问卷,我们再来看一看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需要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出示几份标准样卷。
一份完成的问卷一般包括标题、说明语、问卷题目、结束语等内容。(1)标题主要反映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在拟订标题时要注意既简明概括、又要有吸引被调查者的特点。(2)说明语通常包括两部分: ①对研究目的的简单说明;
②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写问卷,注意事项。必要时,可以给出样题,说明回答方法。
(3)问卷题目是问卷的主体,包括问题及待选答案和说明性的问题。封闭式问卷最好将答案按标准化格式编拟。(4)结束语一般表示对被调查者的感谢。
老师们在活动后,可以根据我们问卷设计的结构要求,再一次完善我们此次的问卷的设计。这样一份问卷设计,在经过发放、回收、统计和分析后,就可以作为我们第一阶段研究的资料在教科所网站进行上传
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希望刚刚我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交流的关于问卷设计方面的内容,能为我们在座的老师们在进行个人课题的开展有所用。再一次感谢我们各位老师刚才的积极参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然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传统的纸质问卷在很多时候会有如调查面不够广,不够环保等问题。下面,我们邀请到了**小学的***老师为我们讲一讲如何利用互联网上的“问卷星”这一平台来进行更方便,快捷,有效的问卷调查。
第五篇: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1、教学组织要“有序”
“有序”是指教学组织要严密,包括场地器材的安排要简单、经济,以便于操作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教学要井然有序,一气呵成,不能有杂乱无章、停停绊绊,更不能出现体育教学过程有中断的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有目的,活有目标”。所以,体育课教学中应该加强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而且应将常规要求体现在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平时要不断的提醒学生,对于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要求其改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站队集合时要求做到“快、齐、静”,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5秒内集合完毕,做到收、放自如,令行禁止。
2、教学内容要“有趣”
“有趣” 是指所选择和创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有趣、活泼,将运动基础知识、技能融入于具体的、有趣的游戏活动或比赛中,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或比赛中感悟运动的魅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学习和掌握运动知识、技能,达到教师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的目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增强体能和反应能力时,可以设计一些翻越障碍物游戏、并通过竞赛与合作练习,让学生体验跑、跳组合动作的乐趣,发展学生跑、跳组合的基本活动能力。
3、教学手段要“有效”
“有效”是指选择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的设计应该呈现出前一练习总是后一练习教学基础,后一练习又在前一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升华。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能包打天下,为了能较好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和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予以优化组合、综合动用。
近年来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接受式学习与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是相互对立的,接受式学习能源源不断地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资源,离开了接受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主、合性、探究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在运用时,必须精心设计、讲求实效性不能把它庸俗化、形式化。
4、运动负荷要“有度”
“有度”是指评价和衡量一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的类型来把握。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体育课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练习手段、练习时间时,对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要有一定的预设,但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类型的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生理负荷应有所不相同。如,技术教学课25~30%,125~135次/分;复习课35~40%,135~140次/分;综合课30~35%,120~135次/分;一般练习密度在35-40%左右,平均心律在135-140次/分。
5、课堂氛围要“和谐”
“和谐”是指在体育课堂中要追求师生和生生关系的和谐,教学与锻炼的和谐,思考与练习的和谐,要将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智力发展、情感和社交以及个性发展有机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课堂有效教学。在教学中一定要禁用哪些伤害性的语言,如“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动作都学不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