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有效性探究
提高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有效性探究
王 玮(丹江口市幼儿园)
摘 要: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游戏、学习、生活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与环节之间存在的过渡时间被称为过渡环节,造成幼儿在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园方、教师和幼儿三方面因素。消极等待的现状有: 在过渡环节出现“管则限”“放则乱”的现象;过渡环节游离于课程之外;过渡环节的方式单一。提高过渡环节有效性的措施有:完善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提高幼儿教师活动组织能力;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 过渡环节 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这里的过渡环节相当于等待环节,或者说在过渡环节中产生了等待。要贯彻“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为了优化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意义,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方法,使用一些有效策略,尽量缩短一些活动中的等待环节,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消极等待不仅仅存在于离园前的整理衣着环节,在盥洗、如厕、排队、餐前等日常生活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消极等待现象。一、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原因分析 首先,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不够合理。
幼儿园作息制度是幼儿园安排一日活动的准则,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根据作息时间进行安排的,可这其中有许多不合理之处。很多幼儿园的时间安排都细化到几点几分,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户外活动;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餐点;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是午休。这样的时间安排虽然给教师安排活动提供了时间参考,给幼儿园管理工作带来了便捷,但却限制了教师自由组织活动的时间,更限制了幼儿自由玩耍的时间。很多教师严格按照园方的作息时间表组织活动,每天像打仗一样从一个活动快速转换成另外一个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潘洁教授曾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做过调查研究,其中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合理的生活制度是儿童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幼儿的生活节奏是符合生物钟规律的,那么他就休息得好,吃饭食欲就好,精神也就好,游戏活动时就比较活泼。①不同的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他们生理需要也各不相同,不能把统一的作息制度千篇一律的应用于所有幼儿。就算是同一年龄班的幼儿,个体的差异性也很大,执行一日作息时间时更要考虑到幼儿个体因素,而不能整齐划一。
其次,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幼儿的消极等待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或表情上的消极等待;一种是精神和思想上的消极等待。前一种主要是通过外显行为(动作或表情)呈现出来,易被教师发现;后一种则是隐性的消极等待,存在于幼儿的意识之中,教师不易察觉。消极等待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教师。
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时间观念以及教师间分工合作的融洽度等因素都影响着幼儿的等待现象。教师的时间观念、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保教人员之间的分工合作这些素养都直接影响着过渡环节的处理。教师时间观念不强,组织任何活动都拖拖拉拉,前一个活动开展时间占用到下一个活动,时间一直后移,到中午午休或者下午离园时就会发现时间很紧张。有些教师因为处理突发事件经验不足,可能会导致幼儿一直在为老师的经验不足而买单时间。教师对活动内容的熟悉程度、对活动的准备充分与否,都大大制约着活动开展的进度和时间,如果对活动不熟悉和不准备也就是教师没有预设,往往导致环节的脱节和幼儿的消极等待。保教人员之间如果没有做到很好的分工合作的话也会浪费很多时间,如幼儿户外活动回来后,保育员老师还没有准备好能喝的热水等等。
最后,幼儿个体差异较大,难以管理。
① 潘洁.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上)[J].幼儿教育,1990,(10).《纲要》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的活动时才能得到发挥。因此,帮助幼儿有效利用空余时间就是创造宝贵财富。”② 二、一日生活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现状体现
我们采取本班观察、同年级组易班观察,通过记录发现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消极等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过渡环节处于两种极端状态。教师把握不好“教”和“导”、“管”和“放”的关系,在过渡环节出现“管则限”“放则乱”的现象。有的教师管得多、管得严,就会出现全班幼儿在过渡环节整齐划一地做一样的事情,不管幼儿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有的教师觉得过渡环节可以放一放、松一松,便放羊式把幼儿散于活动室之中,有的幼儿就会无所事事,大部分幼儿一听教师说自由活动,便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看上去杂乱无序。
其次是生活活动过渡环节游离于课程之外。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时只重视课堂教学与集体活动,忽视过度环节的准备,没有意识到过渡环节的重要性,当一个环节向另一个环节转换的时候,常常是很随意的组织幼儿,使得过渡环节与其它活动相脱节。很多教师潜意识里认为游戏、学习、午餐等活动才是正式活动,就很重视,而过渡环节就好比是小学课间休息时间,是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在保证安全的状况下会放任幼儿这段时间的行为。所以很多教师对过渡环节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同时,幼儿的发展是连续性和程序性的统一,无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教育者都应当注重对幼儿教育的统一连贯性。③
最后是生活活动过渡环节的方式单一。在日常的环节转换中,教师往往是让幼儿趴在桌子上休息,或是排队等待喝水、如厕。教师忙于准备下次活动的材料或者其他事情而淡化对幼儿的观察、沟通和指导。这些使得过渡环节的组织忽视对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关注,造成幼儿消极等待、无所事事的局面。
②③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08.聂莲.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实验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J〕.当代学前教育,2008(3):22-23.
三、提高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方法探索
造成幼儿消极等待的原因有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三方面的因素,那么探索提高一日活动过渡环节有效性的方法也从这三方面出发,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总体来说即,在合理的科学作息时间的基础上,考虑教师本身的能力和实际状况,从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出发,就能找到组织过渡环节的有效方法,充分挖掘过渡环节的教育资源,抓住过渡环节的教育契机。
(一)完善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
在幼儿园中,时间分配是按照活动作出的,如来园活动、游戏活动、教育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一张好的作息时间表,不仅使儿童能够在一天当中生活得有条不紊,富有节奏,而且对提高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条理性以及自理能力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④ 没有哪一种作息时间表是普适性的,这就需要各个幼儿园因地制宜,结合自己幼儿园所处的地理情况、教育资源、幼儿发展状况、师资力量等等,制定出适合本园教师和幼儿的独具特色的一日作息时间表和常规制度
(二)提高幼儿教师活动组织能力。
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儿童,找寻提高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有效性的方法。1.借助优美音乐,营造愉悦氛围
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可以在教室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如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蓝色的爱》、《梦中的婚礼》等世界钢琴名曲。优美的音乐为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同时让幼儿在轻松地环境中可以进行自主游戏和学习。音乐的播放使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更加自然,让幼儿充分感受这一环节的快乐,能使幼儿融入到自己的游戏角色中。
2.有趣的手指游戏、动作儿歌,让幼儿不再“等待”
玩手指游戏、动作儿歌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还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分组如厕、喝水时,等待的幼儿可以三三两两自发组织,也可以是教师集体组织下玩拍大麦、金锁银锁、点兵点将等游戏,还可以跟着视频做动作儿歌,使等待的孩子不再无所事事。
3.开放区域活动,幼儿自主选择
④ 潘洁.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上)[J].幼儿教育,1990,(10).在进餐、完成作业等环节,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造成完成任务的速度有快慢之分,有时时间差别会很大。这时教师可以选择开放区域活动,让完成快的幼儿自主活动,借此来化解这种矛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选择的喜爱的活动时才能得到发挥。因此,帮助幼儿有效利用空余时间就是创造宝贵财富。⑤
4.借助阅读,让幼儿在等待中接受文学熏陶。
午睡前,教师运用朗读、播放器等手段,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读给孩子听。这些作品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它的文体、结构都很规范。躺在床上等待睡眠的幼儿,不在交头接耳、相互打闹,而是接受文学的熏陶。
(三)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规则意识,提高自律能力。只要建立了科学的常规,幼儿就可以在一日生活过渡环节自主的完成教师组织的活动。如分组如厕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分组准备六段音乐,每段音乐的时间刚好是每组幼儿如厕的时间。幼儿根据音乐的顺序,每组幼儿有序的先后如厕,并在音乐结束时回到座位。又如午睡前教师要指定幼儿穿脱衣物的位置、衣物折叠的方法。假以时日,教师只需要播放故事音频,幼儿边听故事边有序的做午睡准备。幼儿根据一段音乐、一首故事作为完成过渡环节任务的时间依据,音乐、故事、沙漏一旦停止,要马上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不再用语言不停的催促。
分配多种形式的任务,让幼儿得到锻炼。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其目⑥的在于达到不教。”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可以开展“小小值日生”、“小小播报员”以及“小小故事大王”等活动,让幼儿尝试完成一项任务,由易到难锻炼幼儿的能力。到了大班,我们可以逐步提升要求,将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观摩评比,评出“星级”值日生、播报员和故事大王。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完成任务的兴趣,又提升了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项贤明曾指出,教育的意义基础在于生活世界之中,但由于人们对科学理性的盲目崇拜,把科学世界的教育当作人的全部教育,而更为根本的生活世界的教 ⑤⑥ [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08.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e9c2001000851.html 育却在不知不觉中被遗忘了;科学世界的教育放弃了对人自身生活根本的关注,这样便发生了科学世界的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断裂。⑦所以教育必须回归到幼儿的“生活世界”,回归幼儿的生活才会让教育获得本质的意义。
就过渡环节来说,教师只有重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 才能有机会去发现并挖掘其中蕴涵的教育价值。而这一切的前提就在于尊重儿童、理解儿童。
在过渡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幼儿兴趣的前提下,引导支持他们的活动,让过渡环节发挥其独有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聂莲.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实验研究及其指导策略 〔J〕.当代学前教育,2008(3):22-23.
2.潘洁.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上)[J].幼儿教育,1990,(10).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08.4.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e9c2001000851.html 5.项贤明.泛教育论W].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58-259.⑦ 项贤明.泛教育论W].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58-259.
第二篇:总结: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总结: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总结: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的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那仅靠两节课或一个活动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
把一日生活看作是一个教育的整体。因此,必须遵照“幼儿园每项活动都是课程,一日活动都是教育”,发挥生活过渡环节与其他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环节虽然只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其中一部分,但是,它已成为一日活动中教育幼儿的重要环节,因为
在过渡环节中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各项活动的有效进行。如果精心设计、灵活指导,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组织好过渡环节,最终达到优化一日活动,则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地发展。但目前
我们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不重视。主要表现:
(一)教师忽视过渡环节的教育意识。
1.教师忽略了幼儿之间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如在刚来园时教师缺少对幼儿情绪上的观察;或
在其他的环节中没有及时或缺少与幼儿沟通;还有教师没有给孩子一个自主和谐的空间,要么是强制性的,要么是自由散漫、无序的氛围。
2.教师在过渡环节中对教育价值的忽视。如教师缺乏对幼儿生活护理能力和习惯方面的培养。在生活过
渡环节中,我们教师很少关注幼儿出现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上的问题,而随机进行教育与培养。而且教
师与幼儿都把过渡环节似为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在这些时间里往往因为忙于其他的事物而淡化了对幼儿的观察、指导,出现了幼儿自由散漫、任其玩耍的现象。
(二)过渡环节的形式单一。
教师在过渡环节中往往出现单一的活动,如让幼儿看看碟片,或玩一些积木,或让幼儿玩一些自带玩具,那么有玩具的幼儿在一旁玩,而没有玩具的孩子,他们没理由接近带玩具的孩子,除了用羡慕的眼光看别
人玩之外,无所事事或经常会聚集在一起,无序地你追我跑,非凡轻易发生意外。
二、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是优化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前提。
1.丰富幼儿情感,建立亲密融洽的师幼互动关系
现代教育特别强调师幼间的互动关系,它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尊重幼儿情感独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
要因素。情感影响着幼儿智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兴致勃勃、有愉快的情绪的儿童乐于与同伴交往,而幼儿之间友好、融洽的相处,会使他们获得满足感,产生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可作为幼儿以后行动的动机。
幼儿年龄的不同,爱的需要也是不同的。教师就应该以不同的爱抚慰每个孩子的心。小班、小小班的孩子
年龄小,他们更多的需要是关爱,教师通过搂搂、抱抱,让宝宝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而中班、大班的孩
子则更多的需要是自主、有序、和谐、交流的氛围,让他们通过说悄悄话、谈心等给孩子们以鼓励和帮助,让孩子体验到亲切的母爱。
2.创设社交环境,建立友好和睦的同伴互动关系
《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
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只有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才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作为教师
应该在过渡环节时间里,尽量多地为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不断丰富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和内容,如:一起照顾自然角、玩结构游戏、桌面游戏、民间游戏、一起散步、与成人同伴自由交流、进区角活
动等,让孩子在共同生活、探索、游戏中学会友好、文明交往。
(二)设计适宜的活动是优化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核心。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可以分为长时的和短时的。长时的包括来园活动、午睡前的活动、离园前的活动;短时的包括每个活动后的间隙时间,如盥洗、排队、点心后等。
1.长时过渡环节适宜的活动。
(1)来园时过渡环节以自由游戏为宜。
来园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开始,良好的开端能使幼儿愉快的进入集体活动。由于幼儿来园时间不一,情
绪不同,因而来园活动应以分散、自由的游戏为宜。如,让幼儿进入易收拾、整理的区域活动,“走棋子
”、“垒高”、“夹玻璃球”等等;还可以让幼儿一起照顾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了吗?长高了吗?为它
们浇浇水、晒晒太阳,给鱼儿、乌龟、小蝌蚪等换水、喂食,并进行观察记录,这样引起幼儿对自然角动
植物变化的兴趣和管理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中既得到了知识,又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好相
处。
(2)午餐时、后过渡环节以安静游戏为宜。
幼儿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以静为主,以动静交替的原则开展活动。由于午餐后和午睡前不能做激烈的运动、过于兴奋的活动,又要便于教师能很好的管理幼儿。我们可以先组织用完餐的幼儿进行安静活动,如提供幼儿图书、手工纸、易整理的玩具安静活动。等极大多数幼儿用完餐后,教师再合理、多形式地组
织开展其他活动,如组织幼儿到户外散步,看一些有意义的碟片,还可以组织幼儿玩“过南山”、“接龙
”、“拍大麦”等民间游戏,这样既避免了剧烈运动,有助于消化吸收,又减少了静等的时间,使幼儿始
终愉快的活动。
(3)离园时过渡环节以易组织的游戏为宜。
孩子在幼儿园与老师、同伴生活了一天,老师应该让孩子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幼儿。在离园时孩子少,也
是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作为带班老师更应该重视组织好那些没离园的孩子。此时,我们可以组织
幼儿玩一些易收拾、整理的玩具,欣赏故事,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不受时间、人数、场地限制的、便于收
拢的游戏,如“荷花、荷花几时开”、“我们都是木头人”、或音乐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活动
中等待父母。
2.短时过渡环节适宜的活动。
短时的过渡环节时间比较短,应该把孩子快速地集中,可以组织一些静止游戏为宜。
在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间隙的短时的过渡环节,如盥洗、排队、点心后等,孩子们总有先后,我们应尽
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教师可以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游戏,如手指游戏“金锁、银锁”、“手指变
变变”、“老虎和猎人”、“青布白布”等,边念歌谣边游戏,还有猜谜语、唱歌、词语接龙、我们都是
木头人等,给人的感觉是活而不乱、静而不死。在游戏中,孩子们减少了等待,老师也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作好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的和谐过渡。
过渡环节是贯穿于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过渡环节以各种丰富的游戏活动来开展,即丰富了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减少了等待,又帮助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常规,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它使幼儿的生活显得更
加丰富多彩,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
第三篇:浅谈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
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浅谈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
丽水花园幼儿园戴赟
【摘要】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入园、离园、进餐、睡眠、喝水、入厕、学习、游戏等各种活动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过渡环节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之间的衔接转换,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是闲散的,自由活泼的。“过渡环节”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一日活动; 过渡: 等待
【引言】
多年来,许多幼教专家和幼儿教师一直在探索和改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我在参加本园“幼儿一日生活”园本大教研活动时,发现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过程中,明显存在着这个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性,妨碍了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活动。经常让幼儿等待是不尊重幼儿的意愿,损伤了幼儿的自尊心,使他们慢慢产生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对自我失去信心,对活动不感兴趣,从而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正文】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与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我认为至少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从《纲要》指出的“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的角度出发,在一日活动中区分出哪些是必要的过渡环节,哪些是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并将不必要的环节从一日活动中删除;调整一日中幼儿的各种活动,优化一日活动的安排。
(2)从《纲要》指出的“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的角度出发,尊重幼儿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挖掘”过渡“环节的教育资源,丰富此环节的活动,让
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
(3)从《纲要》指出的“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角度出发,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一、一日活动细节观察记录
以下是本次本园园本大教研活动中的观察记录:
案例一:一个教学活动刚结束,教师一声“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了。这时有的小朋友三三两两的走到卫生间,有的小朋友没事就在教室里你追我赶,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跑起来。
分析:此过渡环节纯属放羊式,在过渡环节中幼儿因为无所事事,于是就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也体现出来,很多小朋友都竞相奔跑起来这种放羊式的过渡环节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也会造成幼儿过度兴奋,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
案例二:一个教学活动刚结束,老师请小朋友按照学号一个一个排队去解小便,然后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拿茶杯,喝完开水就要求小朋友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等着第二个教学活动的开始。
分析:这种现象在托小班中比较常见,我们发现一个教学活动后只有一个生活环节,而且要求幼儿按学号排队解小便、喝水,出现了消极等待的现象。此案例中过渡环节违背了《纲要》精神,也违背了幼儿身心特点,没有让幼儿真正地放松,充分地休息。
案例三:本班原先的餐前时间是先进行音乐语言活动,再请幼儿坐在位置上等待,教师和保育员一起分发饭菜,后来经过专家提醒,我们改为了主班老师带领幼儿在阳台或者走廊上进行音乐语言活动,同时配班老师和保育员一起分发饭菜。
分析:这样的一个改动不但可以保证餐前活动的时间消除了幼儿的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可以避免分菜过程中的烫伤事件。
二、目前存在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克服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游离与课程之外的倾向,牢固树立“一日活动既课程”的观念,“过渡环节”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是承上启下,调节幼儿心理与教育教学的节奏的关键环节,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注意各活动之间的有机的联系,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教育的整体。
2.克服教育中的即时效应与急功近利的行为,明确幼儿发展的潜在性与可持续性,在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避免过多的以知识灌输的集体教学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过渡环节。根据季节以及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优化一日活动的安排,使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合理,过渡自然。
3.克服教师教育决策的主观性,避免过渡环节中由教师统一安排的倾向,避免过渡环节中高控制幼儿,不断催促幼儿的不尊重幼儿的行为。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幼儿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转换活动中的身心节奏转换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4.克服教师教育工作的简单化倾向,寻求教学的策略,避免在过渡环节的活动中“管则限”“放则乱”的状况,注重培养幼儿独立、自制、秩序、合作等品质,以及幼儿的养成习惯教育等。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发挥幼儿自主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制定一些规则,使两者产生有益的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三、优化幼儿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过渡环节”的价值和意义,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有效贯彻和实施新《纲要》的精神。牢固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观念,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流程中,准确把握保育和教育的因素,在研究中改变一日活动以及过渡环节的处理方法,统筹安排,丰富环节的组织形式,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安排与组织。促进教师与幼儿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幼儿的自我调节功能,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身心愉快地投入各个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养成习惯,促进幼儿的自我管理,让幼儿得到身心健康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1、调整幼儿身心转换的节奏,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需要过渡环节,这不仅是适应日常教学活动有节奏的更替的需要,还是适应幼儿日常身心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这两种情况在日常的教学中既有彼此的区别,又互相交织在一起。以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身心转换的需求,而只是单纯考虑了教学转换的需要,用教学的转换生硬地取代了幼儿身心转换的需要。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两种节奏的更替存在一定的重合与交叉,但从实质上来分析,幼儿的身心节奏与教学活动更替的节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幼儿的身心节奏是有个性差异的,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身心转换节奏,不能用一个划一的时间或标准来加以转换;而教学活动的转换则是一个人为规定的节奏,主要是为了集体活动时节约时间。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适当调整时
间的设置,寻找如何处理两种节奏转换的适宜方法,在尊重幼儿身心的同时也能顺利地进行教学活动。
2、理念与实践接轨,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空。
新《纲要》字里行间都旗帜鲜明地高扬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强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等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相对与其它环节来讲是一个较松散、自由的环节,也是一些意外事件易发的环节,教师们因为怕出事而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尊重”与“限制”之间往往是一念之差,在组织活动中的“松散”不是放任,有规则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研究过渡环节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发现我们侵犯孩子权利,剥夺他们自主的行为,在实践中逐步摆脱传统的习惯,理解、尊重幼儿,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空。
3、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组织、实施策略,挖掘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
重视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过渡的组织,树立“教育无处不在,教育无时不有”的积极教育观。从《纲要》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的角度出发,在一日活动中区分出哪些是必要的过渡环节,哪些是不必要的过渡环节,将不必要的环节从一日活动中删除。组织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及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使幼儿生活由被动变主动。从整合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根据季节及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从尊重幼儿主体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角度出发,老师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幼儿,让幼儿在宽松自在的环境中,形成活泼、开朗、积极、主动、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
4、充分尊重幼儿,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如果要取得真正的效果,必须在课程上追随儿童的自然发展的历程而不是超越它,在教学上通过幼儿的自然表现即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一个发现的过程、冲突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知识、技能、规则都不应当是来自教师的灌输,而是来自于幼儿对他们自己的动作的主动建构。”这段话体现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幼儿的一种态度——尊重。在组织过渡环节时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建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部动力机制,将他律转变为自律,培养基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发展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规则意识;将道德要求转化为幼儿活动的需要,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关注教育的细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长久以来“过渡环节”是作为一个不入流的细节问题存在的,我们的思维中它所起的作用只是环节的转换与连接,没有什么教育的价值,因此,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消除和避免。事实上,过渡环节这个细节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在于它的转换与过渡作用,使一日各活动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系与互动,而且还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立的教育价值①。从幼儿的方面来说:在宽松的环境中,幼儿不仅能利用过渡环节进行自主的游戏和学习,而且过渡环节还能给幼儿提供一个释放心理能量的空间,有利于幼儿自主自律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教师进行现场的设计、思考以及一些临时的随机情况的处理。
评价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看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否有创新性,也要看她是否关注教育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们应当更加全面、积极地去理解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把它作为一种独特的与其他活动同等重要的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让过渡环节衔接的自然、合理。
【参考文献】:
[1] 朱细文,《积极对待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J],《学前教育研究》 2004.2
[2] 张凯波,《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研究》[J],《学前课程研究》 2009.3
[3] 侯娅丽,《合理组织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J],《科技资讯》 2006.29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印发 2001.7
[5] 杨美珍,《以改革促进幼儿教育发展——对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几点认识》[J],《江西教育科研》 2004.1
[6] 吴丁瑞.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组织.http:///YANXIU/bbs/bbs_de.aspx?main_id=3953&board_id=1053&ToBBSType=2&menu_id=1053
[7]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①吴丁瑞.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组织.http:///YANXIU/bbs/bbs_de.aspx?main_id=3953&board_id=1053&ToBBSType=2&menu_id=1053
第四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哪些环节
滨大幼儿园一日主要环节
7:30—8:00
主班接幼儿入园,做好晨检工作并与家长进行交流。配班组织其他幼儿进行复习活动,保育老师餐前准备。
8:00—8:30
主班照看幼儿吃早餐,配班配合主班。
8:30—8:45
主班进行操前准备,点名字。配班负责未吃完饭的幼儿。保育老师打扫就餐区。
8:45—9:30
主班带领幼儿进行早操,配班配合主班。
9:30—10;00 主班进行教学活动一,配班配合教学。保育老师准备课间餐。10:00—10:15 幼儿加餐
10:15—10:45 主班进行教学活动二,配班配合教学。保育老师收拾就餐区。10:45—11:00 主班带领幼儿洗手、入厕等,做好餐前准备,配班老师配合。保育老师做好餐前准备。
11:00—11:30 午餐。主班、配班及保育老师共同负责幼儿进餐。
11:40—12:00 午散步。主班带领,配班配合主班。保育老师负责收拾餐区。12:00—14:30 午休。配班老师照看幼儿午休。
14:40—15:00 幼儿加餐。主班老师照看幼儿加课间餐,配班与保育老师抬床。15:00—15:30 特色课程。保育老师收拾就餐区。15:30—15;40 入厕、喝水。
15;40—16:10 户外活动。主班老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配班配合。保育老师负责加餐前准备
16:10—16:30 加餐
16:30—17:30 离园。主班老师接待家长,做好离园谈话。配班老师组织幼儿离园前活动。保育老师做好离园前卫生。
第五篇: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
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
工作单位:金苹果奥林匹克花园幼稚园
作 者:刘再蓉 舒品芬
【摘要】:“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轻松自由的活动环节,不仅能起到中转、衔接、休息调整、过渡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优化过渡环节的教育作用,有效的、开放的组织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愉快度过。笔者将从六个方面对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进行阐述:
一、创设丰富的感官环境,充分调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让过渡环节充满乐趣;
二、利用区角游戏,让过渡环节更开放、宽松;
三、提供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探索的欲望和思维能力,让过渡环节充满挑战性;
四、开展有趣的民间小游戏,让过渡环节成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桥梁;
五、运用音乐作为过渡环节的信号提示,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过渡环节自然、有序;
六、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让过渡环节张弛有度。
【关键词】幼儿园 过渡环节 有效组织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生活环节、学习活动环节、户外活动环节、游戏活动环节等,而在这些环节之间用于转换的环节称之为“过渡环节”。“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轻松自由的活动环节,不仅能起到中转、衔接、休息调整、过渡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优化过渡环节的教育作用,有效的、开放的组织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愉快度过。
我们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幼儿的过渡环节,让它成为师幼之间良好互动的空间和机会,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这一直是我们追寻和思考的问题。评价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看她教学理念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有创新性,而且还要看她能否抓住一日生活中寻常时刻的教育契机,及时给予幼儿诱导和启发。但是,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们往往会忽视过渡环节的组织,常常存在这些现象,如:
1、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走廊、班级环境的作用,为幼儿营造与环境互动的氛围不够,导致过渡环节无趣;
2、有的教师不给予幼儿选择玩具和玩伴的机会,常常让幼儿集体休息,导致消极等待;
3、部分教师认为过渡环节就是放松期,应由着孩子们自由发挥,过渡放任自流,教师指导不到位,导致此环节无教育价值;
4、有的教师则怕孩子乱,在过渡环节中总是高控制、不敢放手,如吃饭之前把全体幼儿组织在一起,或是讲故事,或是唱歌等,教师很辛苦,孩子也没有自由,天性被压抑。
基于以上现象,我园在优化一日活动中,重点对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设丰富的感官环境,充分调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让过渡环节充满乐趣。
有研究表明,0—5岁是幼儿感官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也就是说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必须通过看、听、摸、闻、想来获取经验和智慧。《纲要》又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的、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过渡环节就是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的最佳时机。如,在婴、小班教室的四周墙面(幼儿视线基本平行的高度)、走廊上、材料架上布置一些听觉类、触摸类、动手操作类材料(喂食、拼拼乐、打击乐、粘粘乐等),使幼儿在过渡环节中能自由、自主、自发的进行探究和摆弄,这不仅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丰富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而且能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愉快度过,身心得到很好的调节。
二、充分利用区角游戏,让过渡环节更加开放和宽松。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儿童将来一切活动的幼芽,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如果教师能将其与过渡环节有机结合,就更能体现半日活动的开放性和宽松性。在过渡环节开放区角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如在晨间餐后环节,婴小班先吃完饭的幼儿有的可以进入娃娃家继续喂宝宝吃饭,有的进入图书区随意地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又如中大班幼儿可以进入益智区下跳棋、走迷宫,在短时间内进行智力大比拼;又如在喝水环节,先喝完或在等待中的幼儿可以自由结伴在种植角观察一下自己饲养的动物及种植的植物,了解动物的外表形态及植物的生长情况。在生活区进行系鞋带、打蝴蝶结、编辫子、扣扣子等锻炼手指灵活性的操作活动。孩子们在这种既宽敞又开放的区交游戏中,津津有味地玩耍,一方面身心得到了放松,另一方面自主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秩序感。
三、注重提供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思维能力,让过渡环节充满挑战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是产生在手指尖上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应注重为幼儿创设动手的机会,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每个过渡环节中教师如果善于利用操作性强的材料,促进幼儿探索的欲望和思维的发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在过渡环节中安置一个过渡材料架,里面投放一些编织类、串珠类、魔方类、迷宫类、扑克牌等易于幼儿操作和收放的材料,孩子们可以自愿选择材料,也可以自由结伴玩耍,通过这些材料与幼儿相互作用,使孩子们每天都能创造出许多新的玩法。从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他们还能保持浓厚的探索欲望。
四、开展有趣的民间小游戏,让过渡环节成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桥梁。
学会合作是幼儿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和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和团结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民间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内容丰富而有趣;游戏随机性强,正适合在低结构、低密度,宽松、自主的短时间过渡环节中有效地开展。我们将过渡环节组织内容与民间游戏相互渗透,隐形地为孩子们搭建了合作机会,孩子们可以三三两两自发组织,也可以是教师集体组织,如拍大麦、金锁银锁、点兵点将、抓子、拍烟盒、东西南北中、翻线等。这些小游戏不仅能让幼儿在过渡环节活而不乱,而且还能通过游戏让每个幼儿都互动起来,同时还让孩子们学会了分享、谦让、协商、轮流,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五、运用音乐作为过渡环节的信号提示,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过渡环节自然、有序。
优美的音乐能为幼儿带来美的享受,陶冶幼儿的情操。我们发现利用音乐这一载体渗透在过渡环节中,替代教师的指令和要求,既能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自主游戏和学习,又能使幼儿在音乐中愉快的结束活动。因此在一个环节开始或结束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如钢琴曲《雨的痕迹》、《蓝色的爱》、《春天的梦想》、《秋日私语》等世界钢琴名曲。音乐的播放使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更加自然、流畅。如各班在每天的游戏活动结束时,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提示幼儿迅速收玩具),孩子们在轻松、舒缓的音乐声中愉快自主的收拾玩具。这样的过渡没有强行要求、没有指令、没有等待,一切都是那么的默契、自然有序,教师的隐形教育又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六、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让过渡环节张弛有度。
在过渡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但是教师的指导一定要适时和适度,既不能“放羊”,又不能干预过多,才能让此环节有张有弛。一方面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游戏,又能观察孩子的表现,适时提供帮助与引导。如给部分顽皮的幼儿以手势、眼神的暗示;及时处理幼儿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帮助幼儿玩出新的花样等。同时抓住教育契机,营造温馨、轻松的交流氛围,让环节过渡成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桥梁,充分发挥主导和主题的交互作用。
“一日生活皆教育”,过渡环节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如果教师能够深入挖掘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教育功能,优化组织形式,同时利用各种资源,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机会,就能使每个幼儿在每一个空间„„,每一个寻常时刻„„,每一个角度„„去体会、感受和获得,从而使他们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