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咸阳市淳化县马家中心校 马青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享誉世界”、“举世无双”、“鸟瞰”、“绝无仅有”、“惟妙惟肖”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说明事物常用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并能根据图片学习课文第4、5小节的写作方法进行想象写话。
过程与方法
利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模仿来理解秦陵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1、领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学习作者通过观察展开联想来展示兵马俑鲜明的个性特点的写法。教学难点
根据所给图片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想象写话。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课件1)
1974年3月29日,在我国陕西西安临潼西扬村的农民在挖井的时候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地下军队,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录像。《秦陵兵马俑》挖掘过程的视频)
2.板书课题:这支地下军队的发掘震撼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就是秦兵马俑(生齐答师板题)秦陵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而俑是陪葬秦始皇的陶制人像,所以它是单人旁,(齐读课题)
3.师适当说明
“古人认为人死了但人的“灵魂”却不会死,他们相信自己在活着的时候享受的优裕生活,可以在用“随葬”的方式带到“阴间去”所有也就有了“随葬”的风俗了”。
在“始皇帝”统一中国前,中国还是在“奴隶社会”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奴隶主死后,都要用“活人”也就是“奴隶”来陪葬。但到了商代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渐渐获得了人身的自由,“奴隶”的陪葬就改成了用“佣”代替“活人”的方式来进行,到了唐代佣的“随葬”就逐渐衰落,到了清朝初年就逐年消亡,改成了用“纸偶烧毁”来替代“随葬”,可以说用“佣”随葬风俗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出示学习建议,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划出文中概括介绍兵马俑的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件2)(1)。指名选择多音字的注音。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着短甲 撒开四蹄 战车千乘 惟妙惟肖(齐读多音字所在词语)(2)交流课文中概括介绍兵马俑的句子。(课件3)
A.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理解词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这两个词作者用在一个句子里,是不是重复了?(没重复,举世无双的意思是是世界上只有这一个没有其他的,享誉世界是世界上都知道它的名字)(作者在这用这两个词就是说为了说明秦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很高的。看来作者把这两个词同时用一个句子里是有意而为之,齐读这个句子)
还找到了哪个句子?(课件4)
B.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问:这个句子写出了秦陵兵马俑的哪两大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同时还用了一组关联词把这两个特点连起来
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找关联词、引读。(不仅、而且)2.学习过渡段,生书上批注。写规模宏大是课文哪几小节内容,(2小节)写它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又是哪几小节内容? 这个句子不仅概括了第2小节的内容还概括了4—8小节的内容,这样的句子我们把它称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发现没有这句子单独成段,这样的我们把它叫过渡段,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运用这样的过渡段。
C.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课件5)
这句话中“绝无仅有”和第一段中的哪个词对应?(举世无双)秦兵马俑绝无仅有的是——它“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的排列。齐读句子
3、总结文章结构。
作者开头写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的珍贵历史文物。A句子(引读),接着具体描写了兵马俑不仅(),而且()()B句子。最后作者再次赞叹道: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的。C句子(齐读),这在写作结构上叫 “总-分-总”(批注)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感受秦陵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高明的作者又把他们写活了,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它们读活呢?让我们一起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自读第2小节,边读边找出作者是如何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1、学生自读、自悟。
自由读第2节,找出相关语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件6)(1)、作者通过什么写出了兵马俑规模宏大
20000 五十 八千(和学校学生数;年级学生数,班级学生数作比较)”这些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230 62 14260 六千(批注“列数字”)
问:“20000平方米”有多大?引导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批注打比方)与教室面积相比较,让学生动笔做除法,算出大概是教室的多少倍,闭眼睛想象教室面积的10倍,20倍,30倍,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300倍,350倍,400倍,450倍……能看到边沿吗?能想象到有多大吗?” 兵马俑真是——规模宏大(2)作者还通过什么写兵马俑规模宏大?
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拱形大厅(批注“举例子”)(3)、理解“鸟瞰”
我们从高处往下看的时候,你会觉得下面的东西很小,可现在你发现没,站在一号坑往下看,引读(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兵马俑真是——规模宏大
(4)、齐读第2小节。
(二)感受“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多少类型的兵马俑
1、圈出兵马俑的名称,体会“类型众多”。(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俑)
2、学习将军俑和武士俑的区别,体会“个性鲜明”。这么多类型的兵马俑到底是什么样的的?
(1)读课文4、5小节出示四张图片,讨论、连线哪张是将军俑、哪张是武士俑?你的依据是什么?(身材差不多,衣着不同、神态不同、动作)(课件7)
(2)、将军俑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作者不禁产生了联想: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3、自由读第4、5节,还有什么发现(作者由观察到的产生了联系)
4、小结写法。(课件8)
作者看到的是泥土做成的冷冰冰的陶俑,正是源于内心的喜爱之情促使了想象产生,使兵马俑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想象,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赋予了兵马俑生命,使他们活了起来。下面,清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再次走近兵马俑,去感受那轻微的呼吸声,„„(由教师范读“每一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珍贵的艺术珍品”部分。)
在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想象兵马俑神态之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段,品析作者的表达方法。(每一句话的前半句均是写实,好像之后都是想象)板书
写作方法: 写实加联想(课件9)
5、练习写话:有的-----有的-------
四、知识迁移,拓展写作。
1、观看录像(除了作者介绍的这几种俑外,还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俑)
2、写作练习(课件10)
选择一种类型的兵马俑,写一段解说词.3、讲评。(课件11)
五、总结
当这支浩浩荡荡的地下军队一下子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全世界都震惊了,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西安,先睹为快。甚至有人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舍,一统天下,威镇四海的壮观场面,秦始皇兵马俑真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将代表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板书设计
19*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写实+联想
第二篇: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绳子,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⑵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难点:⑴准确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⑵用“似乎”、“也许”造句。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审清题意,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
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第1、2、3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上的第1、2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在“俑”下加点,提问:“俑”是什么意思?(古时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再提问:从题目看,你知道文章写什么?
2、简介秦始皇兵马俑的概况。
二、一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划出生字新词;
3、思考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三、检查一读课文的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
2、了解划出的词语;
3、指名回答问题(一读的思考题)并板书(阵容、神态);
4、完成作业本上第1、2两题。
四、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五、三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六、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课文一开头就介绍了什么?(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3、让学生知道: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兵马俑博物馆是陈列1974年从秦始皇陵墓的兵马俑坑中发掘的兵马俑的地方。
4、让学生试着概括段意后,再对照课后的段意,让学生明白课后的段意概括的即简洁又确切。
七、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外到内分别写了什么?(镏金大字、大厅)为什么说大厅极为壮观。
3、按由外到内的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厅的壮观。
4、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八、学习第3自然段
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兵马俑的军阵的。(用“总分总”的段式,指导学生进行复述。)
2、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
3、结合讲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段意。(兵马俑军阵威武雄壮)
九、总结学法,齐读1、2、3自然段。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兵马俑的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和新词。
二、指名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边默读边思考,完成填空,课文是怎样写兵马俑神态的?
①这些兵马俑神态。有的兵俑,,这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有的兵俑,,这是刚入伍的。
②一匹匹战马,,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2、引读理解。
这一段作者先总写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再分别写老战士的外貌是(留着胡子),神态是(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写新战士的外貌(束着头发),神态是(一脸稚气);战马的外貌是(膘肥体壮),神态是(竖耳瞪眼)。
①句中“也许”可换成什么词?(或许可能)在句子中表示推测和估计的意思。
②句中“似乎”可换成什么词?(好像)在句子中表示推测,不肯定的意思。
3、齐读第4自然段。
4、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5、小结:作者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词语描写了兵马俑的外貌、神态,使我们身临其境,仿佛回到远古时代,目睹士兵和战马的风姿,同时由衷地赞叹起塑造兵马俑的古代艺术家那高超的技艺。
6、用归并法概括第2段段意。
四、学习第3段。
1、齐读第3段。
2、讨论。
①“沉睡”是什么意思?“沉睡了两千多年”是指什么?
②“重大发现”已经说明了这个发现的意义之大,前面再加上“最为”两字说明了什么?
3、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独立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评。
2、同桌互说课文主要内容。
3、做作业本上的第5题。
4、讲评作业,揭示归纳的方法。
六、作业练习
1、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后的讲评。
2、做作业本上第4题。①指名读。
②比较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3、指导造句
①“也许”是什么意思?
②造句举例: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想法也许是对的。③试着造句,讲评。④“似乎”是什么意思?
⑤造句举例:前段时间,爷爷病了。经过医生的诊治。爷爷的病似乎好起来了。⑥试着照句,讲评。课后小结:
(本文来自布克网:(www.xiexiebang.com)文学栏目http://www.xiexiebang.com/wenxue/
第三篇: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图片资料、视频信息,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图片资料、视频信息,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三句名人名言:
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读三句话。齐读,说说你知道这三句话都是在赞美什么的吗?
2、是的,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
3、先让我们一起来读课题——《19秦兵马俑》。理解题意:你理解课题的意思吗?秦指的是?
秦,秦朝,距今2200多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一年,秦国吞并了其他六个诸侯国后,第一次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俑又是什么意思?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检查字词 昨天老师已经请大家预习了课文,下面我先来检查一下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同学们自己先准备一下,再指名读,由小老师领读,最后全班齐读。
三、初读课文:
1、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总体介绍秦兵马俑的,你找到了吗?(出示第一段)
2、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2)从这一段中你了解有关秦兵马俑的哪些信息?
(出土地点、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3)指导朗读。
过渡:如此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它的几个方面特点呢?(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方面)找到课文中的那句话读一读。(出示)
四、感悟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第一句话在本中有什么作用?划一划能够看出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词句。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朗读,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适时出现相关图片,理解“鸟瞰”。
3、读最后一个长句子,作者为什么会有“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的想法的呢?(观察仔细,边看边想。)(体会联想手法的运用。能工巧匠把他们建造得惟妙惟肖,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让作者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4、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五、感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秦兵马俑真是规模宏大呀,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4-9自然段,思考:课文又是如何介绍秦兵马俑类型众多的特点?
2、(我来挑战)考一考,认一认。说说你是怎么认出来的,依据是什么,可以借助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说说将军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两个词概括他个性特点。
试着通过朗读把你心目中的将军形象表现出来吗?
3、自学5——9自然段 过渡:读了作者的描述,看了逼真的造型,听到同学们的朗读,仿佛这位秦朝的将军正威风凛凛地站在我们面前。这就是课文里说的“惟妙惟肖”。那么,武士俑、骑兵俑等等又有什么个性特点呢?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其它几种兵俑。可运用学习将军俑的方法,先读一读,再分别用一二个词概括某一种兵俑的个性特点,然后说说为什么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并且把你的理解,感受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
(2)小组汇报交流,各小组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以读,可以演,可以说,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各种兵马俑的特点。
(3)小结:几位同学惟妙惟肖的模仿,展示出了这些兵马俑各自的特点,而且也让我们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这就叫“种类众多”“个性鲜明”。
4、这些俑虽然身分服饰不同,动作神态各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比较这六种兵马俑的相同之处。
这些兵马俑不仅个性鲜明,而且个个忠君爱国、各尽其责、英勇善战,难怪秦始皇能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了。大战在即,让我们再靠近一点,近距离地去欣赏他们各自的不同神态,去静静聆听他们的心声吧!
5、(学习第10自然段)
(1)默读第10自然段。
(2)你能看懂它们的神态,听到他们的心声吗?为什么你能听到这些心声?
(3)这里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呢。神态各异的兵马俑是写也写不完的,请你仔细观察,展开联想,学着文中的句式,用上“有的……好像……”的句式,继续写下去。(4)学生交流
(5)“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参观时曾摸着马佣说:“我真担心它会不会踢我一脚!”多么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啊。这不正是我国古代制作工艺的高超和魅力所在吗?
(6)正如文中所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让我们再次感受它们精湛的制作工艺,学习作者细致的描写,感受他丰富的想象。
第10自然段。
(7)小结过渡:精美绝伦的秦兵马俑,在艺术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难怪作者在了解了秦兵马俑之后,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六、学习最后一段。
1、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2、找出两段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秦兵马俑以它恢宏的气势, 精湛的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的中外友人,他们在参观秦兵马俑后感慨万分,这是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美国基辛格博士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萧克参观兵马俑后的留言,再次请你读一读这三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七、总结延伸
1、总结:正因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所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塑造一个个鲜活的兵马俑,模拟军阵的排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兵马俑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共同宝贵财富。
八、布置作业。
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研究兵马俑,和同学尝试合作完成一份学习小报,向大家介绍这个伟大的奇迹。
第四篇:《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图片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在读中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2、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产生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电脑已经风靡了全球,然而在沉沉的地平线下,却冲出了一支威武雄壮的古代帝国的雄兵。(媒体)那就是我们上节课学的课文,齐读课题《秦始皇兵马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秦始皇兵马俑是(齐读板书)“世界第八奇迹”。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深入研读第3、4自然段。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95页,快速地自由朗读,读读3、4自然段课文。
二、学第四自然段,体会秦俑的栩栩如生。
那么就让我们先到坑内,去目睹一下这一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俑的风采吧。
1、齐读第四自然段第1句,板书:神态。
什么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呢?(神态各式多样逼真生动,像活的一样)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
2、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高明的作者又把他们写活了,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它们读活呢?
自由练读,重点练读描写你最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语句。3、反馈,指导读,顺势学新词,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战士? 引导读:
(1)这个老战士给咱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从哪几处读出来的?还有补充吗?顺势理解,“虎视眈眈、久经沙场,屡建战功”,指名读(二生)齐读,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指名读(二生),再凶狠一些,指名读。
(2)新兵:你们喜欢这样的小战士吗?喜欢他的什么?顺势理解“一脸稚气“,你的朗读饱含了你的喜爱之情。
(3)战马,读的真带劲,你要读出战马的什么?理解“膘肥体壮,竖耳瞪眼”,望着那一匹匹急不可待的战马,似乎让我们闻到了浓烈的硝烟味。
4、你们想对这栩栩如生的兵马俑有个更全面的了解吗?快速阅读资料卡。
5、你们看这些兵马俑共有(),按地位分可分为()按兵种可分为()它们各有各神态,我们从它们的神态中就能判断出它们不同的年龄、兵种、性格、地位、心理活动等,真是栩栩如生啊!让我们再读书,把它们读活了,齐读全节。
6、听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我也很想试试,行吗?师读。
7、反馈,我读得怎样?也通的嘛,问题不大吧?怎么推测出来的?举个例子说说,(你分析得头头是道)
8、看来,还真不能省,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特别是神态,来推测一下它们不同的年龄、地位、兵种,性格、心理活动呢?这里没有的可以写。先写下来,任选一句写,来得及可写2、3句。
9、反馈(自己站起来说)
生读,部分学生猜(你抓住了兵俑的特点,你推测得有根有椐,语言真丰富,真有趣,你真会联想?写的是这里的吗?大家说几号。
小结:这8000多个兵马俑,神态各异,互不雷同,我们甚至找不到一对孪生只弟,真是栩栩如生,咱们古代的雕塑家可真了不起,秦始皇兵马俑真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三、学第三自然段,了解军阵的布局,体会威武雄壮。
(一)当我们看到军阵那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板:军阵)请大家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在自学前,先作个调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长大想当文学家的有多少?军事家?导游?播音员?根据大家不同的兴趣,理解,自由选择1-2项学习任务,媒体出示:重点研究。
(重点研究,其余也可学第1件事大家都一样,先得读书,读懂了,再或画或写,或说或有感情地读)
军事家
1、画、摆军阵图
文学家
2、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 导游
3、练说导游词
播音员
4、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
(二)自学反馈
军事家对军阵的布局研究得怎样了? 未来的军事家,文学家先来吧。
1、介绍观察顺序,写作顺序时,(媒体出示)课后哪两句是整体描写?齐读答案。
2、介绍军阵图,其余的小小军事家评价,军阵的布局你研究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这么排列你研究了吗?古代的军事家了不起,你这个未来的军事家也很了不起。谁先来(生自由说,我研究了)
有画得不一样的吗?其实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示意图可以有不同的画法,课后可以琢磨琢磨。
哪一个小播音员来读描写前锋的句子,主体的?侧翼和后卫。3、请未来的播音员来亮亮相,分别读一读描写前锋、主体、侧翼和后卫的语句,想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我读的是„„)
4、都不错,我看长大了说不定都会超过倪萍、赵忠祥呢!请播音员起立(示范读)读第一句,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大家齐读(真有气势)再读一次,齐读最后一句。
5、如果咱们班同学组成的就是那个巨大的军阵的话,那么前锋应该是哪三排?站起来,侧翼和后卫呢?你们应该怎么站呢?(面朝外)剩下来的就是40路纵队,也就是主体了,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了吗?咱们来分工读这一段,第1句和最后一句大家一起读。
出示媒体(看着画面,咱们好像真的来到了这个巨大的兵马俑坑前。)
6、军阵是这样的威武雄壮,哪位小导游带着咱们来游一游?(1)把书上的语言化成自己的语言。(2)语言幽默风趣。(3)以课文内容为主,适当增加课外内容,自己感受等。(4)注意与游客交流,调动游客情绪。看来,你的幽默风趣、学识渊博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你们关于秦始皇兵马俑还有哪些问题尽管向他提问。)你了解关于秦俑的哪些知识?
老师向大家推荐四本书,找到问题的答案后,希望你们也像老师那样分门别类做成资料卡。
7、小结: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舍,一统天下,威镇四海的壮观场面,秦始皇兵马俑真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四、情感延伸
当这支浩浩荡荡的地下军队一下子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全世界都震惊了,成千上万的人涌向西安,先睹为快。甚至有人说“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秦始皇兵马俑真不愧为“世界第八奇迹”它将代表中国,永远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心情,再读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
秦始皇兵马俑
军阵
世界第八大奇迹
神态
第五篇:《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定稿)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绳子,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4、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⑵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审清题意,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
2、初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学习第1、2、3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上的第1、2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在“俑”下加点,提问:“俑”是什么意思?(古时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木偶)再提问:从题目看,你知道文章写什么?
2、简介秦始皇兵马俑的概况。
二、一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划出生字新词;
3、思考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三、检查一读课文的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
2、了解划出的词语;
3、指名回答问题(一读的思考题)并板书(阵容、神态);
4、完成作业本上第1、2两题。
四、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五、三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六、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课文一开头就介绍了什么?(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3、让学生知道: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兵马俑博物馆是陈列1974年从秦始皇陵墓的兵马俑坑中发掘的兵马俑的地方。
4、让学生试着概括段意后,再对照课后的段意,让学生明白课后的段意概括的即简洁又确切。
七、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外到内分别写了什么?(镏金大字、大厅)为什么说大厅极为壮观。
3、按由外到内的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厅的壮观。
4、这一自然段的段意是什么?
八、学习第3自然段
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写兵马俑的军阵的。(用“总分总”的段式,指导学生进行复述。)
2、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
3、结合讲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段意。(兵马俑军阵威武雄壮)
九、总结学法,齐读1、2、3自然段。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兵马俑的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和新词。
二、指名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段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边默读边思考,完成填空,课文是怎样写兵马俑神态的?
①这些兵马俑神态。有的兵俑,,这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有的兵俑,,这是刚入伍的。
②一匹匹战马,,似乎在倾听雄壮的号角声。
2、引读理解。
①句中“也许”可换成什么词?(或许可能)在句子中表示推测和估计的意思。
②句中“似乎”可换成什么词?(好像)在句子中表示推测,不肯定的意思。
3、齐读第4自然段。
4、概括第4自然段的段意。
6、用归并法概括第2段段意。
四、学习第3段。
1、齐读第3段。
2、讨论。
①“沉睡”是什么意思?“沉睡了两千多年”是指什么?
②“重大发现”已经说明了这个发现的意义之大,前面再加上“最为”两字说明了什么?
3、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独立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评。
2、同桌互说课文主要内容。
3、做作业本上的第5题。
4、讲评作业,揭示归纳的方法。
六、作业练习
1、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后的讲评。
2、做作业本上第4题。①指名读。
②比较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3、指导造句
①“也许”是什么意思?
②造句举例: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想法也许是对的。③试着造句,讲评。④“似乎”是什么意思?
⑤造句举例:前段时间,爷爷病了。经过医生的诊治。爷爷的病似乎好起来了。⑥试着照句,讲评。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