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共8篇)
篇一: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培新小学:吴宇兰 指导老师:王泓
上完《鲸》这一课,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我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可激活沉闷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好学、乐学。而生活又是情境创设之源泉。所以说,创设情境,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是最富有活力的课堂。
二、利用电化教育 开阔视野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便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教学中我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鲸的进化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广泛搜集资料制成
动画课件,还搜集了有关鲸的图片资料,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夺领悟到鲸的特点。这堂课上完之后,就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所以课件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落实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得
篇二:《鲸》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高阳小学 吴瑞梅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许多老师都是采用串讲分析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课上学生缺乏思考。于是我尝试在新的课改模式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涨。小组合作探究时,个个努力;讨论交流时,不时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我觉得在这节课中,学生确实在个性化的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1.探究主题的确立与课本知识结合紧密。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我在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明确目标”中首先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合作探究的内容。
2、角色参与,体现个性学习价值。学生根据探究的主题自由组合成小组,教师指导各组成员分工协作。分工后,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学习过程,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由于这种合作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价值,见证每一个成员对学习成果的贡献,因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3、在小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把课文理解、信息处理、情感体验作为重点,最终获得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贯穿于第二环节“领悟表达,积累运用”的教学中:
(1)、运用“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
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4、我认为不仅学生要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更应该努力成为研究者,努力突破对教材理解上的传统思路,学习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多角度地进行课程设计,为教学服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5.记得叶圣陶有一句话:“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学完全文后,谈谈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在第三个环节“归纳总结,课外延伸”中给学生布置了个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总之,像《鲸》这样说明性的文章,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上好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能更好的实施课改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践中去习作,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既能体现出语文的特点,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篇三:鲸 教学反思
让语文味与趣味充溢在说明文教学中
《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樊家村小学 刘玉梅
《鲸》一文是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史与分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假设说明等多种方法,对鲸——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的特点作了通俗的说明,使学生了解有关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说明文的篇幅很少,因此,我们往往忽略对其教法的研究,如何上好说明文可以说是我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的一块未开垦的荒凉地。近些日子,在五年级语文教研员张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2月刊“专题备课: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中的几篇文章,深受启发。回顾以往的说明文教学,我们多多少少会走入一些误区,比如:把说明文上成科学课、自然课,课堂上如大雨倾盆似的知识满堂灌。而真正承载知识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则似乎成了附庸之物。这不禁让我们深深反思: 如何让我们的说明文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下面我就将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向大家汇报。
一、主要环节: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
1、回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学习第一部分,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
3、学习第二部分,了解鲸的进化史与分类。
4、学习第三部分,了解须鲸和齿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
5、总结全文,指导仿写。
二、主要设计思路。
(一)挖掘教材因素,让说明文满溢语文味。
1、抓住重点段落、语句、有层次地体会文章说明方法。
《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鲸》这篇文章第一自然段说明鲸形体大的特点,集中应用了几种说明方法,基于课标要求、教材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重点定为: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文章是怎样说明鲸很大的。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上了解了一些说明方法,如果在课堂上仅仅让他们交流哪句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那我们的课堂教学无异于走了一个过场,没有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体高,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还停留在“是什么”的初级阶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说明文的认识有所提高呢?经过五年级中心教研组几位老师的共同研究,我们认为可以分五步走:(1)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哪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这句话运用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目的是什么)。(3)运用这种说明方法应该注意什么?(4)学习其他段落时再次巩固此种说明方法。(5)指导仿写,学习运用说明方法。通过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就解决了:是什么、针对什么、怎样使用效果更好等问题。而且学生掌握起来难度不是很大。比如在学习“ 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这两句话时,学生明确了这句话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我马上又强调:用什么与什么做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鲸与象来做比较呢?通过有层次的引导学生体会,学生不仅体会到作者用鲸与象做比较,突出了鲸的形体大的特点,而且了解到运用比较说明这种方法时应该用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
来做比较,要明确比较的目的是什么来选择比较的对象。在对各种说明方法有进一步了解之后,在课文最后一个环节,我们设计了仿照的练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事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对事物的什么进行描写才能很好的突出它的这一特点。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说明方法认识有所提高,而且读写结合,在运用中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培养了写作能力。
2、努力挖掘训练点,重视对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五年级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足,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引导学生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的环节,通过学生独立概括,集体讨论,教师点拨等环节使学生明确如何概括说明性文章的段意。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固然是教学重点,但是也不能忽视对字、词、读音等得正确掌握,所以,我们最初的教学设计中,还在上课伊始,安排了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这一环节。但是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得以实现。
我想,如果在每节课中,我们都能努力挖掘训练点,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循序渐进的。
(二)多种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说明文满溢趣味。
说明文与写人、叙事性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很大不同,说明性文章中缺少华丽的词藻,生动地描写,难免给人呆板、枯燥的感觉。在《鲸》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就做了一些尝试:例如:让学生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叙述鲸的进化史,在学习课文第三部分鲸的生活习性时,我们没有逐段串讲串学,而是让他们小组合作,找一找须鲸与齿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同时,在课堂上还为学生提供了图片资料等。希望能够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需要研究的问题:
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许多说明方法说明鲸形体大这个特点,这些说明方法不是无序的排列,而是有条理、有顺序的安排材料,将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在我们今天的语文课上没有体现这一指导,我现在也不太清楚有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但是总有一个担心:学生仿写时,会不会将搜集到的许多资料胡乱排列。
篇四:《鲸》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鲸》 《鲸》一文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写作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表现了动物界的神奇与伟大。教学这课时,我从文章的内容入手,抓住鲸的特点,让学生悟文、悟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题入手,接受信息
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的是鲸这种庞大的动物,并以动物的名称为题,我认为可以以课题为突破口,启发学生交流大量已知的信息。上课开始时,我先画一条鲸鱼的简笔画,引出课题,并欣赏鲸鱼的照片,并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谁对“鲸”有所认识?学生思维的机器在一开课就积极运转起来了,他们兴趣盎然,纷纷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鲸这种动物的知识,这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接受了大量的的有关鲸的信息,也更好地培养了高年级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二、紧扣内容,理清脉络
文章的层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只有整体把握文章的的脉络,才能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我让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找出文中提到的有关“鲸”的知识的总起句。学生仔细读书,很快找出了这样几个句子:“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经知道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约十七米长”,“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 尾巴逐渐变成了鳍”,“鲸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鲸每天都要睡觉,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张大。”由于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的把握,因此,很快讨论出了结果: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特点:形体、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我认为此时重要的的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他们养成动笔动脑的习惯,这是多么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学生身上缺少的、急需培养的好习惯。
三、抓住内容,理解课文
学习课文时,我先导学第一节描写鲸的形体的部分,使学生了解了鲸的外型特点,掌握了所使用的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其它部分让学生自由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如朗读形式、描述形式、或画画等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有的学生边展示鲸睡觉的形象图边介绍鲸睡觉的特点;有的学生充当解说员,讲述了鲸的进化过程;有的以朗读的形式介绍鲸的吃食;然后再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我针对这些重点句子指导朗读,并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对于鲸的各方面的特点介绍得为什么如此清楚?从而认识课文运用的种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运用有关说明方法的好处。学生学得明白、轻松,入情入境,读得有有滋有味。
这堂课也有许多不足,时间掌握的不够紧凑,结尾的时候较匆忙。总之,我认为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更要灵活教学,要让学生更自由、更主动,更有兴趣、更有创造性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而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喜雨小学 胡琪川 2014年4月29日
篇五:《鲸》教学反思 “学”就一个字,无可替代
——教学《鲸》引发的思考
一、【案例呈现】
《鲸》是人教版五上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性文章,教学目标就是抓住课文的要点(知识点),认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因为是第二次接触这册课文,显得胸有成竹。我的第一课时设计: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各段介绍的知识要点;然后重点研读第一自然段,并随机灌输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学生读第1、2句: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我告诉孩子们:这叫作比较。然后板书“作比较”,并随即强调不要把“作”写成“做”,记住了吗?懂了吗?以后会辨别这种说明方法了吗?孩子自然给予我响亮的、满意地回答:记住了!懂了!会!
学生读第3句: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师:这句子为了说明鲸的大用了什么?(生:数字)师:对,这样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字。板书“列数字”。
再请学生读后面的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师:知道这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生发现了其中的数字“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说是“列数字”;还有的发现“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显然是作比较。我对他们的回答一一进行了肯定,然后再告诉他们,整个句子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继续板书“举例子”。
师:以往有很多同学老把列数字的“列”与举例子的“例”混淆,把数字的“字”与例子的“子”搞错。请大家仔细看这两个词,注意区分。它们不仅字形不同,读音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再来看着黑板读一读,并把它们记住。我请孩子们把这些方法一一记录在相应的句子旁边,为了保险起见,还巡视了一遍,把写错的孩子及时批评与指正。
【教学散记】
1、心情描摹:欣悦,自鸣得意
2、思想花絮:本次《鲸》的第一课时,首先对说明性文章进行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明确;整个教学环节步步相扣,教学重点突出;知识传授清晰,板书具有条理性,便于学生识记。完全以一个成熟型与知识型的教师形象自居,满心以为教学效果也一定不错!
二、【即时性学情呈现】
作业本批改时让我大吃一惊,在括号里填写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全班49位学生,把举例子写出“举列子”,“列数字”写成“例数字”或“列数子”足足有十多本,“作比较”一词写错的也有几个。
【教学散记】
1、心情描摹:惆怅,不可思议
2、思想花絮:再三强调的几个字,怎么还有这么多学生写错,明明我都逐一进行过检查的,他们到底在听什么啊!这群孩子的学习态度实在太差了!看着这么一堆错误的本子,我的气不打一处来,我真恨不得把他们一个个揪来好好数落一顿,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转念一想,还是压住心头的火,把这几个表示说明方法的词再次一一呈现在黑板上,进一步区分与强调。也许是因为孩子们刚接触说明方法,但这些词必须让学生记得一清二楚,否则一定会影响到今后的考试成绩。做个有耐心有恒心的教师吧!
三、【阶段性学情呈现】
几天过去,我给孩子们进行综合性练习,其中有一题就是辨别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午间,孩子们在自修,我在讲台前静静地批改。唉,怎么回事,还把“举例子”和“列数字”写错!我一看名字,直接把孩子叫到跟前,请他把“举例子”三个字写到黑板上。转眼,孩子就写好了,完全正确。我无话可说,让他订正了事。改着,又出现一个写错的,我再请上来让孩子在黑板上写一写,孩子又是正确的。本猜想也就剩这么几个顽固分子总搞不灵清吧?谁知,更不可思议的情况出现了,一个小组6个学生竟然连续出现错误,而且好几个平时成绩都不错的。我依然把他们一一请上来写在黑板上。孩子们有点疑惑,因为黑板上已经写了那么多个“列数字”与“举例子”了,为什么还让他们写?等我把练习题批改完,黑板上已经写得满满了。在黑板上,没一个孩子的书写时错误的。显然,这次把两个词写错的同学的数量比上次作业本出错的要多得多!【教学散记】
1、心情描摹:愤怒,一筹莫展
2、思想花絮:面对孩子们的一大堆错误,我的心简直凉到了极点。我在办公室里叹息,平行班的老师也说出了她相同的悲哀。我们同病相怜,一起埋怨学生,他们把我们的用心良苦都当什么了,怎么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呢?自以为成功的教学被冷酷的现实无情地击碎了。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呢?
四、【小小顿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 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 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作为教育者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到第一条,总是错误地认为:只要我把知识教会了学生,他们自然而然就能变得聪明。这样想的结果是,学生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可是智能却越来越低。记得周一贯老师在一次课堂教学点评中明确指出:“那不是教育智慧,而只是教育上的小聪明,小聪明是方法和技巧的教育。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我们必须努力探究优质课堂的教学智慧,正确处理好‘教会’与‘学会’的关系。”
我们总在忙着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很少研究学生如何学。而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要真正搞好教学,不仅要重视研究教法,更要重视研究学法,而且要把教法立足于学法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学法,也决不只是让学生学懂、学会了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学实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地。
反思《鲸》一文说明方法的教学过程,我想是否可以这样去改进,让预设较好地隐身到课堂的深处?
我先让学生充分地读第一自然段,谈谈从这一段中你收获到什么?(都是围绕鲸的大来写的)
然后让学生再读这一段,文中的哪些词句你印象特别深,你觉得是因为什么原因能留给你如此深刻的印象?(比如,因为用了形象地数字啊,用了生动地对比啊,还有真实的例子等等,学生兴趣盎然地自主地探究这些词句中所隐藏的说明方法)
再问孩子:你有没有兴趣给这些说明方法命名?请学生把想到的方法名称写到黑板上,并进行改进。比如列数字,为什么用“列”这个字?句子中不仅列出了最大的鲸的重量,也列出了最小的鲸的重量;不仅列出了鲸的体重,还列出了鲸的身长。因为是把数字罗列出来,所以叫“列数字”。
周一贯老师在解释“学生、教材、教师”的时候,形象地把教师称作是“第三者”。学生与教材谈恋爱,而教师总喜欢插足其中,而且想方设法地献媚,破坏它们的亲密关系呢?一而再,再而三地留下教学中的败笔,归根到底是因为“知识是教会的”这个观念在很多人的头脑中难以抹去,当初的我也一样,这确实是很可悲的。
“学”就一个字,什么也不可替代!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生学会思维,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力求达到以教促学、会教会学、乐教乐学的理想的课堂境界。上虞市丰惠镇小 韩吉青 80268090 篇六:鲸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学习它主要从语文的角度继续体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因此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说明方法。本文结构简单、清楚,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进行一一说明。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我执教的是《鲸》第二课时,本课时的学习任务有三个:
1、复习本课词语和课文内容;
2、用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3、试着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五年级学生年龄虽然处于高年级阶段,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还是比较短,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结合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及时从语文的角度体会鲸“大”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再来读课文,突破教学难点这一个教学环节。突破难点之后,再有层次地继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学习,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学习收获特别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前设计严密,上课时组织得当,效果很好。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学生自己解
决起来问题来头头是道,条理清楚。除了课文介绍了鲸这么多特点之后,我又用课件展示了鲸的浑身是宝这个特点,面对鲸浑身是宝,很多不法分子为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捕杀鲸,出示课件,学生看后发出倡议,要保护珍稀动物。
另外我在语文教学时,一直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既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规范,又注意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的错误,让学生尽量把语言表达的准确完整。我还注意板书规范、书写工整。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整堂课,学生读的机会还是少,以读代讲没有落实;给学生自主生成感受的时间短。因此,学生都是刚有初步的感受,并没有完全体会。
形成这种现象还是因为师生之间相处时间短,彼此不够了解。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控。
语文教学要能够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注重读写迁移,学以致用,努力做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让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文的教学也应该做到这点,让学生能一课一练一得。还有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力!
篇七:《鲸》教学设计与反思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
活习性等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 3.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分析: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
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理清脉落 1.出示课件
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鲸)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关于鲸的资料,并初读课文,了解了课 文内容。那么谁能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鲸的?
(板书: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2.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鲸的生活习性呢?
(板书:进食、呼吸、睡觉、生长)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朗读第一自然段
想一想作者介绍鲸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大家说鲸大)师
板书:并画出有关语句。
(2)出示课件句子: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
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体会?(鲸是非常庞大的动物)
(3)出示课件句子: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
千公斤。(列数字)
全班读句子。
这样写有什么体会?(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
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请个别学生读
(4)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
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
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理解: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这是真实的事例,作
者用这个真实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什么呢?(鲸很大)这种说明 方法就是举例子,作者在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同时,又运用
了哪些数字?(四万公斤、十七米)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把
鲸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同桌互相读互相评,读出体会来。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课件第二自然段内容。
过渡:看你们读得这么有滋味,老师奖励大家读一个故事:在加。到了小公主生日那天,许许多多的鱼都游到龙宫外,并顺
利通过蟹将军的查验进入宫殿。鲸得知这个消息,开心地游到
宫殿门口,却被蟹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
将军说出了不准他参加的理由,鲸心服口服地点了点头。
(2)学生质疑
(3)师生解决
理解“哺乳动物”(初生幼儿靠吃母体的乳汁的动物,属于
哺乳动物。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所以鲸属于哺乳动物)
板书: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我们生活还有哪些哺乳动物呢?
这些哺乳动物都是生活在陆地上,鲸是哺乳动物,为什么
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你们看(演示课件)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它跟牛羊的祖先一样有角、有腿、有
尾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
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
么鲸的进化过程是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呢?(不是的)
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很远的古代、后来、很长很长的年
代、渐渐)
理解:“很长很长的年代”可以理解为多少年(50年、200年 1000 年)鲸的进化到底多少年(点击5000万年)5000万是多少世纪
(50万个世纪)人类有5000年的历史,是人类1万倍。鲸的进
化历尽了艰辛的环境折磨才有今天看到美丽的鲸。点击鲸“适
者生存”(鲸适应了环境才能生存到现在)同学们每年非法捕杀
鲸达1百多头鲸。目前鲸几乎到了面临灭绝的境地。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3、过度: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须
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生活习性,每组选择一
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知道了哪些特
点?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 食(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
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 吸(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
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4)课件出示:仿写打比方的句子。
(5)师引读。
睡 觉(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摆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 长(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用——划出,并写
上批注。
(3)齐读课文。
三、总结:
学完课文,我们不仅知道这是一篇说明文,而且还学了他的一些的说明方法,相信同学们对鲸又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四、小练笔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
口吻把自己介绍给大家,并且运用到我们所学的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怎样介绍呢?请大家先听听蓝鲸的自我介绍。
(出示多媒体课件──蓝鲸的图片及自述:我,很帅,是鼎鼎有名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身长3米,体重190吨,相当于 33头大象或300多头黄牛的体重。我的一条舌头就有4吨重,比一头大象还重。我的力气特别大,能抵得上一个火车头的拉力。因此,有人管我叫“大力士”。怎么样,大家记住我了吗?)
鲸的自述:
板书设计: 形体 大 列数字
种类 须鲸 虎鲸 作比较
生活习性 进食 呼吸 睡觉 生长 打比方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我在课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疑难问题。
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然后我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特点的?”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学生找出答案后,我相机板书“形体、进化、种类、食物、呼吸、睡觉、生长”。当学生对鲸的各个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后,我让他们以小组学习生活习性。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体验也更深。
这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回答问题举手不是很积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偏重于客观公正而鼓励的话语少些,教学活动忽略了学困生的参与和接受能力等等,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
篇八:鲸的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
方方土 2011.5.6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根据我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这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伊始,让学生回顾复习之后,我以第1自然段为例,师生共同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我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概括性叙述语言,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把2—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交流汇报时,我又引导学生理解“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等句子,有无“主要”“必须”“总是”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这节课,我认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是忽略了读写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说明方法,简单介绍身边的一些物体,如:文具盒,桌椅等。
第二篇: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培新小学:吴宇兰
指导老师:王泓
上完《鲸》这一课,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但我们在实践中,总有这样的困惑:形式怎样更好地为内容服务,而不是搞花架子?这堂课上,我让学生结合鲸的特点想一想它能否入住海底世界。这一情境的设计,就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点。因为这一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含盖了鲸的生活习性的所有内容。学生能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也就学会了鲸的习性特点。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引导学生读课文,帮刘公岛管委会想一想鲸能否入住海底世界,就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实践也证明,这种方法极大地吸引学生,使学生有空前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明显。
我通过适当的情境创设可激活沉闷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好学、乐学。而生活又是情境创设之源泉。所以说,创设情境,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是最富有活力的课堂。
二、利用电化教育 开阔视野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以便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学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教学中我变以理性认知为主为以感性体验为主,鲸的进化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广泛搜集资料制成动画课件,还搜集了有关鲸的图片资料,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换成了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既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调动了他们情感的参与,使他们实实在在夺领悟到鲸的特点。这堂课上完之后,就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所以课件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落实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得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不同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学习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享有充分地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
1、阅读自由选择,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由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2、内容的自我选择:默读课文,说说鲸的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就可以选择最喜欢的特点来说。
3、小组的自由学习,鲸资料的交流和讨论鲸不能入住海底世界的理由,这两部分的教学环节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今后的实践中应思索的问题。
第三篇:鲸第二课时
《鲸》第二课时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说明性文章单元中的《鲸》第二课时。这节课我按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作业设计;
五、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鲸》选自人教新课标版第九册第三组。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本单元意在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体会并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本文计划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以学生自学为主,第二课时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课件图片的欣赏,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运用。
难点: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具准备
PPT课件、农远资源的声像资源
二、说教法和学法(一)设计理念
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体现“五主一辅”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农远资源的声像技术为辅助的原则,确定学生的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学情分析
在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初步学习了相关的科学知识,但对海洋动物知之甚少。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光鲸的科学知识,掌握说明文写作的说明方法,并由此唤醒学生探索海洋动物奥秘的兴趣。
(三)教法
在教学中我利用农远资源的声像资源,采用“激趣,研读”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四)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者,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此为善教者。”想要成为“善教者”,必须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通过不同任务,不同目的朗读,让学生探究自悟。
2、合作交流: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提出质疑,互助解答,交流心得。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三维目标和对教材的全面解析,我按照以下六个教学环节实施既定的教学策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启发学生谈话。“同学们,浩瀚的大海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海洋里一个庞大的动物,它是谁?”由学生引入课题《鲸》,教师板书课题,同时播放鲸的图片,让学生回想作者从几个部分来介绍鲸的?分别写了什么?请学生上台板书。
(设计意图:这幅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的思维变抽象为形象,营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既巩固了旧知,又导入新课。)
(二)复习巩固,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相机出示课件
(三)自主读书,学。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或跳读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在你不懂的或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用笔划一个小小的问号。
2、出示学的内容(指名回答)
3、引导学习第二部分(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①指名读。
②你知道鲸属于什么动物?
③那么随着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推移,你们知道鲸的进化过程吗? ④你们知道什么发生变化吗?画出有关的词语。⑤齐读本段。
4、了解进化过程,进一步感知说明方法 谈话激趣,创设情景。
同学们,现在有一头小鲸鱼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课件出示,师讲述)一天,海洋里召开鱼类运动会,小鲸鱼兴冲冲地跑去参加,谁知,被看门的大鲨鱼拒之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现在,就请在座的鲸研究专家“告诉小鲸鱼”,究竟是怎么回事?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四)抓住重点,品读课文。(研)
1、自主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①这一部分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生活习性?找出鲸的生活习性各有什么特点?
吃食、呼吸、睡觉、生长都是关于鲸的生活习性的问题,每一种鲸的生活习性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这四自然段课文,找一找画出来。
②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同时,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课件以表格的形式将须鲸和齿鲸在生活习性上的区别,让学生一目了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③小组合作学习。(过渡,激趣)
找到答案了吗?老师知道你们找到了答案,但老师现在不要求你们回答。今天老师想在这里展开一个关于鲸的小型科学发布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有你们的热情参与,今天的发布会会很成功!每一位同学都来当小小科学家,把你们了解到的课文知识加以拓展,以发布会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注:这里同样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预设。
(五)升华情感,总结课文写作方法。
1、听了大家的发言,我知道了同学们对鲸都特别感兴趣。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鲸的资料,你们想欣赏一下吗?(课件出示,配乐,师读)(设计意图:此时课件播放的阵阵海浪声和四张优美的图片,是我从农远网站上下载并进行二次整合的效果。声像技术的结合,配上教师课外资料的朗读,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解决教学上的难点。)
2、听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指名说)
3、教师总结: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形象的刻画了鲸的特点。特别是先后三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鲸形体特点,下面请同学们也来练一练笔吧!
(六)小练笔(任选一题)
1、挑选你最喜欢的鲸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它。
2、把自己当作鲸,就某一方面向游客作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小练笔让学生在学习本课说明方法之后,及时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堂练笔便于老师当堂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说作业设计
搜集你喜欢的海洋生物,结合今天学的说明方法,以“自述”的方式写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是课堂小练笔的延伸,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兴趣出发,拓展课外的知识。)
五、说板书设计
鲸 形体特征 大 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进化过程 陆地 浅海 海洋 种类 须鲸 齿鲸
生活习性 进食 呼吸 方法:打比方、举例子 睡觉 生长
(设计意图:黑板的左边呈现形体特征、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黑板右边呈现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和举例子。板书体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易于让学生接受。)
今天,我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这五方面来说这节课,今天的说课就到这,谢谢!
第四篇:鲸 第二课时
《鲸》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先锋小学 袁春
教材分析:《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图片资料 PPT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介绍了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自然段的:
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是读一读相关的段落,然后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再悟一悟你所找到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最后说一说 板书:读——找——悟——说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他有关鲸的知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2——7自然段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合作学习: 要求:
1、本段是怎样介绍鲸的有关知识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你们组通过学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重点指导学习进食和呼吸段落 预设:
第2段 鲸的进化过程是怎样的? 陆地——浅海——海洋——漫长 从哪些地方可以鲸的进化过程很漫长?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漫长的感觉 第4段 进食
请你们说一说鲸是怎么进食的? 分类别
须鲸 齿鲸 虎鲸 分别是怎样进食的?组内成员一人说一种
老师发现你们这组同学的汇报形式不一样,你们三个同学分别介绍须鲸、齿鲸、虎鲸是如何进食的?这就是我们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 分类别 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须鲸 齿鲸进食的具体动作 动词填空 想象动作
引导学生从内容上和表达方式上进行汇报
你觉得鲸进食的过程怎么样(生动 有趣)从哪些地方看出生动有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说明文并不是一味的枯燥无味,作者在语言表达上也是生动有趣,非常形象具体的,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作者对鲸 的喜爱。第5自然段
说说鲸是怎样呼吸的?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6自然段 怎样睡觉的?为什么这样睡觉
第7自然段 鲸是如何繁衍后代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小结:说明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一种食物,总结说明方法
三、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读一读 辨一辨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 须鲸吃虾和小鱼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鲸隔一定的时间呼吸一次
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几头聚在一起。
四、运用说明方法
请你运用课文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写一段话介绍一下学校的操场、教学楼等,用上2-3种说明方法。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语言简练准确、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内容浅显易懂,作者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体现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上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首先读一读相关的段落,然后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再悟一悟你所找到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最后说一说,也就是读——找——悟——说。第二个环节是根据以上学习方法,分组学习其他段落。各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合作学习:本段怎样介绍鲸的有关知识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分组进行学习时,老师进行巡视,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在组长的组织下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学习完后,请小组进行交流汇报:你们组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重点引导学生分别从内容上和表达方式上交流写鲸进食和呼吸的段落,因为这两段语句生动,学生会发现说明文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他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作者在语言表达上非常形象具体。第三个环节是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出示三组句子,比较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会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是放手让学生去说自己的见解,我发现学生说得还不错。这再一次让我认识到要充分相信学生,有的问题要放手让学生去解决。第四个环节是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说一段话介绍一下学校的操场、教室等,要求用上三种以上的说明方法。一开始,学生并不知道该怎么说,有的只能从一个方面说,最后我引导学生从操场的大小、颜色、操场中间的篮球场、国旗和边上樟树和涂鸦墙等来介绍,学生一下就说得具体了。从总体上看,本节课思路清 晰,流程合理,对如何教说明文做了一个示范。
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如给学生读的时间不是很多;教学语言不够充满激情,不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一开始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在运用说明方法这一环节,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说完了,教师也可以说一段话来介绍操场,这样学生会更加明白如何运用说明方法来介绍一个物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机智,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篇:《鲸》第二课时
鲸(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
2、引导学生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
3、认识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能够运用这些说明方
法介绍熟悉的事物。
4、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保护珍惜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2、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师:话说鲸去报名参加运动会,工作人员要求鲸做自我介绍,同学们还记得它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吗? 预设:体形,进化,种类,生活习性。
师:我们说这是一篇说明文,那作者肯定用到了一些说明方法,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发现了哪些说明方法,写在相对应的句子边上。
预设:“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这是一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师:第一段中还有用到列数字这种方法的句子吗? 预设:“我国还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这里也用到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十七米有多长呢?老师大概是1.7米,那十七米就有10个老师这么长。同学们的重量一般是40公斤左右,那么这头鲸相当于1000个学生这么重。是不是一下子觉得鲸很大啊。
师:这句话中还用到了另一种说明方法,谁知道?
预设:作比较,把鲸的舌头的重量和大肥猪的重量作比较。
师:一头大肥猪我们就算300多斤好了,那鲸的一条舌头有多少斤啊? 预设:3000多斤。师:一条舌头就3000多斤,可想而知,鲸的确是体形巨大。
师:刚才我们说到了“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那第一段中还有没有用到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预设:“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具体说一说。
预设:先说象已经是很大的动物了,接着拿和鲸作比较,说明鲸比象要大得多。师:用我们熟悉的事物和不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我们就能很形象地感受到它的特点。
师:我们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等,那你们看看这段话中又没有用到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呢?
预设:“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还显得很宽敞。” 师:为什么这里是举例子?
预设:前面一句话说到了“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紧接着作者就举了我国发现的鲸这个例子。
师: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要是张开嘴巴,人站在嘴里,伸手都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十六万公斤的鲸得有多大。
师:作者用了这些说明方法给我们展示了鲸的体形之大。老师也写了一段描写鲸的体形的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鲸是很大的动物,目前已知最大的鲸很重,最小的也很重。我国也发现过一条很长很重的鲸,舌头很重,它的嘴很大。)
师:怎么样?是不是感觉语言优美,内容充实,简直完美? 师:那你们说说用了说明方法有什么好?
预设:让我们能更直观的感受到说明对象的特点,更加地生动形象。师: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鲸的体形之大。学生朗读课文。
师:那你在其他段落中还能找到其他说明方法吗?
预设1:“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预设2:“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预设3:“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就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预设4:“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师:用说明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地生动形象。那说明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一起来看。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已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师:读起来感觉怎么样?
预设:第二句话少了“目前”和“约”,太绝对了。
师:是啊,少了这几个字就太绝对化了,对引起质疑的,文章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预设:“约十七米长”,“要是张开嘴”,“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师:说明文是具有科学性的文章,用词一定要准确,不能误导读者,不能引起读者的质疑。
资料袋:
1、杀戮、濒临的近义词。
2、鲸的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3、写一条呼吁人们保护鲸的标语。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