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结题报告
《优质教学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课题组: 化学组 负责人: 付金秀
2011年6月22日
优质教学的学习方式的研究
齐鲁中学课题组
主持人 付金秀.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课程目标、课程理念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接受,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教学氛围,成效比较明显。但是,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效果仍然有限,如何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和发展,仍是一个沉重的问题,亟待在研究和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2、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加
多年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育要持续发展,一定要走科研兴教之路。为此我们相继开展了单元达标教学等教改实验,同时积极借鉴洋思中学、杜郎䘭中学等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研究热情普遍增强,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得到了优化,为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我们和发达地区相比,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距离,希望通过“优质教学的学习方式的研究”这项课题研究,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工作,逐步创建既符合新教育理论又有禹城特色的优质教学理论与实践新体系。
3、时代在呼唤优质教学
面对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追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教学中仍存在着的高耗低效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亟待提高。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探索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思考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主要研究阶段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社会性活动为媒介的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性活动。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其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创立及其规则、关系和角色定位是合作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合作学习通过思维的相互激发和共鸣而求发展,我们要研究通过小组活动,有效地利用思维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合作学习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素质。我们通过研究,用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形式,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果,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1阶段:(2008.11—2009.8)
确定课题组主要成员:
组长:付金秀
组员:郭丽
王晓霞
李文燕
陈秀芹 毕吉田
李丽梅
召开开题会,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发放《初中化学合作学习调查表》,对调查情况分析、讨论,攥写调查报告。
第2阶段:(2009.8—2010.7)
全面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确定参与研究班级,分实验班和非实验对照班进行。通过对照、比较,以各种形式评价合作学习成果。
第3阶段:(2010.8—2011.7)
在各个班级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纵比效果。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汇报总结,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措施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1.文献法;2.问卷调查法;3.观察法;4.访谈法;5.行动研究法;6.对比法。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施中,课题组坚持“科学、求实、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调查研究,探求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为了有目的地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状况,我们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为研究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共发出问卷412份,收回410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进行合作学习这种人人参与,人人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一定感兴趣,开展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小组人数应在4-5人为宜;开展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的组合相当重要,宜根据合作学习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我们在合作学习的小组建立上力求多元化,如兴趣小组,讨论小组。在确定成员时,考虑人员的性别、成绩、性格等因素。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井然有序,一般确定小组长、读题员、记录员、报告人、纪检员等角色,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学生活动时,教师通常主动参与,成为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导演”。
(二)统一思想,强化合作学习研究意识,提高合作学习认识,提升研究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只有正确掌握合作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为了使合作学习理念真正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我课题组根据研究计划,注重加强动态管理,坚持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个人的认识可能是片面的,但集体的共识可能是正确的。在集中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研究探讨,统一思想;同时注意将学习和探讨与学校的相关教学教研活动相联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开展学习研究。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们紧紧围绕合作学习研究,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收获。在交流中,既有理论学习的收获,又有教学成功的感悟;既有教学困惑的倾诉,有教学失误的剖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禹城市教科所印发的相关材料及网站上收集的有关合作学习资料,通过理论学习,组内成员进一步拓宽了认知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明确了研究目标。
(三)加强课题管理,确保研究有序推进。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转和有序推进,我课题组定期召开碰头会,研究探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阶段的研究目标。课题组经常听取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不断调整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完善课题研究资料的归类和整理。
(四)立足课堂阵地,扎实开展研究。
课堂作为磨练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理应是实施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为了交
流课题研究经验,展示课题实验成果,并以此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坚持“以课堂为课题研究基地”的理念,要求组内教师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新模式。课堂上,教师既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知识的建构过程。同时我们还将合作学习的理念延伸至课外,如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很好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师自评、学生及家长等多元评价手段来检测研究成效,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例如,郭丽 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一课,进入课题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记录—实验报告—讨论、交流,最后汇报实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再如,王晓霞 老师“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带实验用品,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一系列实验,探究碳酸钙的性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和家长的访谈结果也支持我们的研究,为我们的研究成效提供佐证。
四、课题研究经验及成果
(一)初中化学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1.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既要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要求,又要按照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因此,教学设计从分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入手,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与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然后制定教学目标(包括学术性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和教学结构与策略。
2.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与模式
第一部分:启动引导。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前面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不同课型,采用适当的方法,进入新课主题。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问题情境,问题具有发散性、开放性、层次性等特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向后,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不但包括认知目标,也包括合作技能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目标意识。
第二部分:精讲与自学。本阶段可采用集体教学或自主学习的形式。一般比
较易理解的学习内容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对学习内容较抽象或是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常采用教师精讲点拨,师生互动共同明确难点和关键之处,为课的后半部分合作活动打好基础,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此部分也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省去,直接进入下一部分。
第三部分:小组互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活动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也是其有别于其他教学情境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合作学习策略,融合作学习要素于合作活动之中,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相互作用。在小组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使学生明确合作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在过程中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技能的 教授与指导。教师必须对各小组活动进行观察和介入,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和学生形成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组织起有效的合作,纠正偏离合作学习任务的行为,对合作困难的小组成员提供技术、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
第四部分:交流展示。各组根据讨论的情况,由组员汇报本组学习和研究情况。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回答老师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呈现自己的探究方案、进行检测等。教师要认真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反馈评价作准备。
第五部分:评价总结。教师通过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观察,结合其他教师和同学对其学习情况的评价,结合设计练习进行学习情况检测,对各组的认知、学习态度和合作技能进行评价,及时矫正学生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存在暴露出来的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合作技能的提高,必要时进入新一轮循环。合作学习流程的五个部分不是凝固机械的,往往随教学内容、学习环境而有所变化,各部分间形成新的组合,但基本要素是不变的。
3.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1)小组规模的确定。通常规模较小的小组,由于组员共有的知识范围较小,其效力也较小;而规模较大,效力也较大。但如果小组太大,又会产生诸如个人在讨论中更易受到压抑,喜欢说话的组员可能独占小组活动时间等新的制约因素。考虑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和便于操作,我们基本上采用4—5人小组。
(2)小组成员的构成。与传统教学的学习小组按能力、兴趣或学业成绩同质分组不同,合作学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组内,组员尽可能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各组之
间尽可能均衡考虑。
(3)小组内角色分配。小组安排组织者、记录员、检查员和报告员等基本角色,每个组员承担各自的责任,角色每1一2周轮换一次,使每位同学都能在不同的角色中得到锻炼。
(4)小组的时空结构。为变革传统课堂结构不利于教学信息的全方位流通,学生参与度不高,消极性静态听讲的特征,合作学习将合作性人际交往结构引入课堂,建立一个立体、多边、全通道的课堂交往结构,常用的做法是将传统课堂中多采用秧田型座位布置变为会晤型(前后桌成小组,前排学生只要转过身子就可与后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U字型、马蹄型、内外圈型等座位安排,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用和相互搭配运用。
(5)小组长培养。由于小组长在小组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加工、处理可资参考信息的能力,承担小组内必须的多种功能,通过小组活动的理由等做法来帮助组员理解小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能够紧密围绕主题,防止小组仓促得出不可靠结论。对小组长进行培养,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中的骨干、桥梁作用,既是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小组技能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小组长不是固定的,可根据需要轮换担任。小组长的领导也不是大包大揽的统管一切小组事务,而是在个人角色定位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来做引导、促进和协调工作。这又是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小组显著区别之一,体现更为民主的倾向。
对小组长进行训练和培养应根据小组领导职责与合作技能来进行。
组长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维持组内秩序,促使小组紧扣学习任务轮流有序地发言,使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澄清问题,提示问题,引导发言;接纳组员的意见和建议;对讨论的内容、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征求各成员的意见,要求各成员贡献自己的观点;提示要点,使小组活动顺利进展;从组内找到问题答案,鼓励组员积极参与,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资源;整合小组讨论的有关意见观点或建议并督促小组达成一致性意见;公正务实,在小组建设性争论中保持中立并促进和推动小组活动的积极有效进行;要说“我们的”而非“我的”,与小组共享奖励和荣誉。
组长应具备的交流能力:
作为积极的沟通者,将观点清晰简洁地进行整理;沟通对小组任务的理解和领会;娴熟地协调组员提出的信息与观点;及时地作解释和反应;表达小组的关注;尊重他人的发言;与小组共享奖励和荣誉。
在尝试合作学习之初,学生缺乏系统的合作技能和小组技能的训练,组内成员人际交往技能水平差距也较大,再加上小组领导技能是要求较高的综合性能力,因此,合作学习刚开始时小组长一般可选那些合作技能较好,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威信的学生担任。此外,还要对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领导小组的基本技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小组活动进展日趋顺利,可让其他组员担任组长,并让原小组长充当“小先生”,辅导和协助新组长管理好本小组的活动。
小组长的培养通过集中辅导、分散实践和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先召集各小组长给予讲解和示范辅导,然后组长回各自小组操练,再由小组对组长的领导行为进行评价,教师则通过巡回察看,掌握各组情况并加以指导或提供纠正和帮助。这样,学生就可学会如何组织和协调小组活动。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领导职责,共同分享领导角色,有利于组员遵守小组规范,共同协作达成小组目标。
(6)动态编组。为了能使每个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不同特点和生活背景的学生,有助于应对类似现实生活,也为了避免形成小团体,又兼顾小组的相对稳定,小组每6一8周进行一次重新组合。
4.合作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合作技能内容繁多,我们选取一些最常用诸如“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求助—提供帮助”等基本内容,由教师示范,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课后进行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在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应作巡回观察,及时地为学习小组演示合作技能或给予纠正和指导,促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逐步使学生达到合作技能自动化水平。
5.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与之相应的学习策略,不同的学习策略是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策略种类繁多,针对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并综合运用。
指导型策略:指导型策略,强调在运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常
用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尤其适用于学生刚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
过程型策略:过程型策略强调的重心在于小组过程和技能的发展,适用于化学课的各类课型。通过小组进行活动、讨论,成员们被指定扮演特定的角色,培养合作技能,形成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明确个人责任、共同促进小组进步。
探究型策略:探究型策略侧重的是在解决较为复杂问题过程中培养小组成员的集体探究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冲突能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合作力量。
6.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取代了团体规模过大的班级学习,形成了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同伴合作性交往,带动师生合作的班级结构。因此,合作学习课堂管理有别于其他课堂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奖励制度和明确的期望,对学生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管理。教师以一名特殊的班级成员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其管理重心在于监督、促进学生间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落实学生个体责任,增进学生间的密切联系与交互作用,协调小组与班级活动的关系。如控制合作活动音量,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进行,可运用各种方式来实现。教师可提醒:“请注意!”,或是采用其他信号,并将达到要求程度与小组评价挂钩。
还有关注与表扬。对表现出预期行为的小组给予关注和认可,促使各小组纷纷效仿,从而实现课堂管理目的。小组表扬有助于建立课堂行为规范,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称赞,表现出何种行为可以受到奖励。对于合作学习中教师所不期望的行为,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不予关注理睬。若对这些不期望的行为,如擅自离座、交头接耳等予以关注,那么这些不良行为可能会增加,即使教师严厉地批评了擅自离座的学生,其他学生照样还会去模仿这种受到了批评的行为。
7.合作学习的评价
(l)评价内容。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学生合作意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的合作技能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行为、合作过程作细致的观察来实施。评价者可以是授课教师、合作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十分重要。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价合作交往开展的情况。通过评议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评价。这方面评价主要是根据访谈来进行。三是学业成绩的评价。这是对达成学术性目标所作的形成性评价。一般地,可以通过设置课堂测试或进行提问等方式来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从而对教学活动作出相应调整和修正,并给予必要的补救措施和辅导。此外,还应特别注意学生间的互评互查和自查环节,这是合作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同伴间交往的人力资源,使每个学生能够从同伴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详细、具体的帮助与指导。
(2)评价方法与策略。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以小组评价为主的策略,使小组成员形成“同舟共济”的意识,调动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以发挥学生合作的主动性,促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1.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主性。
兴趣是个体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化学学习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满足各类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发展需要,能从 老师尤其是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启示,能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因此,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
2.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化学学习体验,增强了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化学课的学业成绩,较容易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进步。合作学习同伴对相互之间的突出表现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都充分发挥了以激励为主的教育功能,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整个班级焕发出勃勃生机。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集体讨论和协作的意识与能力都有所体现。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质疑的能力。对老师的设疑和同学的疑问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探究兴趣。有些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查找资料和分析资料,并提出看法。对问题的思考开始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并有一定的深度。学生的协作意识开始慢慢养成。
另外,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有所提高。在课堂上发表见解时,由最初胆怯、语言不连贯,表达能力较差到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逐步可以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一天天进步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作学习研究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理论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从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中,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近三年来,我课题组全体成员撰写论文多篇,形成案例多则,上研究课多次。课题组老师们先后以研究论文、研究案例、教学设计等为形式,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多篇论文在论文评比中获奖。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课题的内涵,拓展了研究的思路。老师们和课题一起成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中,很多已成为校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的成长,带动了学校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的稳步推进,使校本教研工作更加繁荣昌盛。“科研型”化学教学骨干教师群体正在茁壮成长,化学教育有特色正在逐步成为发展趋势。
五、问题与思考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虽然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研究时间和水平的限制,仍存在不少缺憾和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本课题是在初三年级逐步推进,全面进行的,由于初三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加上实验教师思想上的顾虑,有时不能完全按照合作学习的要求去实施。这给我们提出两方面的思考:一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证;二是对于处于学习压力特别大,竞争性非常强的毕业班学生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合作学习研究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情景复杂的工作,在班额大的情形之下,1一2个实验教师很难顾及全班同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还有待改善。
3.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靠一个学科、几个实验教师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必须各个学科协同,课内课外结合,尤其要从基础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希望通过化学学科
合作学习的研究和探索,对合作学习在学校教学中全面有效地开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执笔人:付金秀(课题组负责人)
第二篇: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泾县中学、泾县稼祥中学课题组 2008.11.28.执笔人:汪 润(课题组负责人)
一、课题的提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条件。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在学生群体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积极影响,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我课题组拟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使化学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利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协调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主要研究阶段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社会性活动为中介的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性活动。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其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创立,其规则、关系和角色定位是合作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合作学习通过思维的相互激发和共鸣而求发展,我们要研究通过小组活动,有效地利用思维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合作学习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素质。我们通过研究,用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形式,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果,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1阶段:(2006.9~2006.11)
确定课题组主要成员:
组长:汪润、董辉
组员:郭世东、付成焙、董晓莲、杨正旺、陈轶萍、施冬云、阚晓华
召开开题会,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发放《初中化学合作学习调查表》,对调查情况分析、讨论,攥写调查报告。
第2阶段:(2006.12~2007.8)
全面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确定参与研究班级,分实验班和非实验对照班进行。通过对照、比较,以各种形式评价合作学习成果。
第3阶段:(2007.9~2008.6)
在各个班级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纵比效果。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汇报总结,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措施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文献法;2.问卷调查法;3.观察法;4.访谈法;5.行动研究法;6.对比法。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施中,课题组坚持“科学、求实、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调查研究,探求组织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为了有目的地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状况,我们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为研究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共发出问卷412份,收回410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进行合作学习这种人人参与,人人主动的学习方式学生一定感兴趣,开展合作学习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小组人数应在4-5人为宜;开展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的组合相当重要,宜根据合作学习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我们在合作学习的小组建立上力求多元化,如兴趣小组,讨论小组。在确定成员时,考虑人员的性别、成绩、性格等因素。为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井然有序,一般确定小组长、读题员、记录员、报告人、纪检员等角色,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学生活动时,教师通常主动参与,成为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导演”。
(二)统一思想,强化合作学习研究意识,提高合作学习认识,提升研究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只有正确掌握合作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开展研究。为了使合作学习理念真正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成为教师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我课题组根据研究计划,注重加强动态管理,坚持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充分认识到,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个人的认识可能是片面的,但集体的共识可能是正确的。在集中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研究探讨,统一思想;同时注意将学习和探讨与学校的相关教学教研活动相联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开展学习研究。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们紧紧围绕合作学习研究,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收获。在交流中,既有理论学习的收获,又有教学成功的感悟;既有教学困惑的倾诉,有教学失误的剖析。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印发了从相关杂志报刊及网站上收集的有关合作学习资料,通过理论学习,组内成员进一步拓宽了认知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明确了研究目标。
(三)加强课题管理,确保研究有序推进。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运转和有序推进,我课题组定期召开碰头会,研究探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下一阶段的研究认为和目标。课题组经常听取有关专家的指导意见,不断调整课题的方法和手段,完善课题研究资料的归类和整理。课题主管学校领导也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而且从经费上给予保障,同时对课题研究的进程时常予以关注,并积极协调课题的两个主管单位的各种关系,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大开绿灯。
(四)立足课堂阵地,扎实开展研究。
课堂作为磨练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理应是实施课题研究的主阵地。为了交流课题研究经验,展示课题实验成果,并以此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坚持“以课堂为课题研究基地”的理念,要求组内教师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新模式。课堂上,教师既关注学生习得知识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知识的建构过程。同时我们还将合作学习的理念延伸至课外,如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很好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师自评、学生及家长等多元评价手段来检测研究成效,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例如,董辉 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一课,进入课题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记录—实验报告—讨论、交流,最后汇报实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再如,郭世东 老师“石灰石的利用”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带实验用品,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一系列实验,探究碳酸钙的性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和家长的访谈结果也支持我们的研究,为我们的研究成效提供佐证。
五、课题研究经验及成果
(一)初中化学合作学习模式初探
1.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既要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要求,又要按照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因此,教学设计从分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入手,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征与完成学习任务所需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然后制定教学目标(包括学术性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和教学结构与策略。
2.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与模式
第一部分:启动引导。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前面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不同课型,采用适当的方法,进入新课主题。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问题情境,问题具有发散性、开放性、层次性等特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向后,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不但包括认知目标,也包括合作技能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目标意识。
第二部分:精讲与自学。本阶段可采用集体教学或自主学习的形式。一般比较易理解的学习内容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对学习内容较抽象或是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通常采用教师精讲点拨,师生互动共同明确难点和关键之处,为课的后半部分合作活动打好基础,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此部分也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省去,直接进入下一部分。
第三部分:小组互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活动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也是其有别于其他教学情境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合作学习策略,融合作学习要素于合作活动之中,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相互作用。在小组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使学生明确合作活动的目的、方向和要求,在过程中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技 能的 教授与指导。教师必须对各小组活动进行观察和介入,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和学生形成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组织起有效的合作,纠正偏离合作学习任务的行为,对合作困难的小组成员提供技术、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
第四部分:交流展示。各组根据讨论的情况,由组员汇报本组学习和研究情况。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回答老师的问题、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呈现自己的探究方案、进行检测等。教师要认真地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反馈评价作准备。
第五部分:评价总结。教师通过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观察,结合其他教师和同学对其学习情况的评价,结合设计练习进行学习情况检测,对各组的认知、学习态度和合作技能进行评价,及时矫正学生在学习和交往过程中存在暴露出来的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合作技能的提高,必要时进入新一轮循环。合作学习流程的五个部分不是凝固机械的,往往随教学内容、学习环境而有所变化,各部分间形成新的组合,但基本要素是不变的。
3.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1)小组规模的确定。通常规模较小的小组,由于组员共有的知识范围较小,其效力也较小;而规模较大,效力也较大。但如果小组太大,又会产生诸如个人在讨论中更易受到压抑,喜欢说话的组员可能独占小组活动时间等新的制约因素。考虑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和便于操作,我们基本上采用4—5人小组。
(2)小组成员的构成。与传统教学的学习小组按能力、兴趣或学业成绩同质分组不同,合作学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在组内,组员尽可能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有所差异,而各组之间尽可能均衡考虑。
(3)小组内角色分配。小组安排组织者、记录员、检查员和报告员等基本角色,每个组员承担各自的责任,角色每1一2周轮换一次,使每位同学都能在不同的角色中得到锻炼。
(4)小组的时空结构。为变革传统课堂结构不利于教学信息的全方位流通,学生参与度不高,消极性静态听讲的特征,合作学习将合作性人际交往结构引入课堂,建立一个立体、多边、全通道的课堂交往结构,常用的做法是将传统课堂中多采用秧田型座位布置变为会晤型(前后桌成小组,前排学生只要转过身子就可与后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U字型、马蹄型、内外圈型等座位安排,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选用和相互搭配运用。
(5)小组长培养。由于小组长在小组活动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加工、处理可资参考信息的能力,承担小组内必须的多种功能,通过小组活动的理由等做法来帮助组员理解小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能够紧密围绕主题,防止小组仓促得出不可靠结论。对小组长进行培养,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中的骨干、桥梁作用,既是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小组技能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小组长不是固定的,可根据需要轮换担任。小组长的领导也不是大包大揽的统管一切小组事务,而是在个人角色定位的基础上由小组长来做引导、促进和协调工作。这又是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小组显著区别之一,体现更为民主的倾向。
对小组长进行训练和培养应根据小组领导职责与合作技能来进行。
组长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维持组内秩序,促使小组紧扣学习任务轮流有序地发言,使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澄清问题,提示问题,引导发言;接纳组员的意见和建议;对讨论的内容、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征求各成员的意见,要求各成员贡献自己的观点;提示要点,使小组活动顺利进展;从组内找到问题答案,鼓励组员积极参与,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资源;整合小组讨论的有关意见观点或建议并督促小组达成一致性意见;公正务实,在小组建设性争论中保持中立并促进和推动小组活动的积极有效进行;要说“我们的”而非“我的”,与小组共享奖励和荣誉。
组长应具备的交流能力:
作为积极的沟通者,将观点清晰简洁地进行整理;沟通对小组任务的理解和领会;娴熟地协调组员提出的信息与观点;及时地作解释和反应;表达小组的关注;尊重他人的发言;与小组共享奖励和荣誉。
在尝试合作学习之初,学生缺乏系统的合作技能和小组技能的训练,组内成员人际交往技能水平差距也较大,再加上小组领导技能是要求较高的综合性能力,因此,合作学习刚开始时小组长一般可选那些合作技能较好,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威信的学生担任。此外,还要对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领导小组的基本技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小组活动进展日趋顺利,可让其他组员担任组长,并让原小组长充当“小先生”,辅导和协助新组长管理好本小组的活动。
小组长的培养通过集中辅导、分散实践和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先召集各小组长给予讲解和示范辅导,然后组长回各自小组操练,再由小组对组长的领导行为进行评价,教师则通过巡回察看,掌握各组情况并加以指导或提供纠正和帮助。这样,学生就可学会如何组织和协调小组活动。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领导职责,共同分享领导角色,有利于组员遵守小组规范,共同协作达成小组目标。
(6)动态编组。为了能使每个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不同特点和生活背景的学生,有助于应对类似现实生活,也为了避免形成小团体,又兼顾小组的相对稳定,小组每6一8周进行一次重新组合。
4.合作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合作技能内容繁多,我们选取一些最常用诸如“表达感谢—对感谢的应答”、“求助—提供帮助”等基本内容,由教师示范,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课后进行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在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应作巡回观察,及时地为学习小组演示合作技能或给予纠正和指导,促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逐步使学生达到合作技能自动化水平。
5.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与之相应的学习策略,不同的学习策略是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策略种类繁多,针对初中化学教学实际,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并综合运用。
指导型策略:指导型策略,强调在运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常用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尤其适用于学生刚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
过程型策略:过程型策略强调的重心在于小组过程和技能的发展,适用于化学课的各类课型。通过小组进行活动、讨论,成员们被指定扮演特定的角色,培养合作技能,形成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明确个人责任、共同促进小组进步。
探究型策略:探究型策略侧重的是在解决较为复杂问题过程中培养小组成员的集体探究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冲突能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合作力量。
6.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取代了团体规模过大的班级学习,形成了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同伴合作性交往,带动师生合作的班级结构。因此,合作学习课堂管理有别于其他课堂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奖励制度和明确的期望,对学生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管理。教师以一名特殊的班级成员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其管理重心在于监督、促进学生间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落实学生个体责任,增进学生间的密切联系与交互作用,协调小组与班级活动的关系。
如控制合作活动音量,确保小组学习的有效进行,可运用各种方式来实现。教师可提醒:“请注意!”,或是采用其他信号,并将达到要求程度与小组评价挂钩。
还有关注与表扬。对表现出预期行为的小组给予关注和认可,促使各小组纷纷效仿,从而实现课堂管理目的。小组表扬有助于建立课堂行为规范,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称赞,表现出何种行为可以受到奖励。对于合作学习中教师所不期望的行为,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不予关注理睬。若对这些不期望的行为,如擅自离座、交头接耳等予以关注,那么这些不良行为可能会增加,即使教师严厉地批评了擅自离座的学生,其他学生照样还会去模仿这种受到了批评的行为。
7.合作学习的评价
(l)评价内容。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学生合作意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的合作技能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行为、合作过程作细致的观察来实施。评价者可以是授课教师、合作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十分重要。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价合作交往开展的情况。通过评议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评价。这方面评价主要是根据访谈来进行。三是学业成绩的评价。这是对达成学术性目标所作的形成性评价。一般地,可以通过设置课堂测试或进行提问等方式来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从而对教学活动作出相应调整和修正,并给予必要的补救措施和辅导。此外,还应特别注意学生间的互评互查和自查环节,这是合作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同伴间交往的人力资源,使每个学生能够从同伴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详细、具体的帮助与指导。
(2)评价方法与策略。采用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以小组评价为主的策略,使小组成员形成“同舟共济”的意识,调动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以发挥学生合作的主动性,促进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1.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主性。
兴趣是个体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化学学习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满足各类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发展需要,能从 老师尤其是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启示,能有更多的成功体验,因此,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
2.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化学学习体验,增强了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化学课的学业成绩,较容易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进步。合作学习同伴对相互之间的突出表现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都充分发挥了以激励为主的教育功能,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大为改观,整个班级焕发出勃勃生机。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集体讨论和协作的意识与能力都有所体现。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质疑的能力。对老师的设疑和同学的疑问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探究兴趣。有些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查找资料和分析资料,并提出看法。对问题的思考开始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并有一定的深度。学生的协作意识开始慢慢养成。
另外,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有所提高。在课堂上发表见解时,由最初胆怯、语言不连贯,表达能力较差到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逐步可以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一天天进步着。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作学习研究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理论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从教与学的反馈信息中,分析自己的成功与不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近三年来,我课题组全体成员撰写论文多篇,形成案例多则,上研究课多次。课题组老师们先后以研究论文、研究案例、教学设计等为形式,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多篇论文在论文评比中获奖。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课题的内涵,拓展了研究的思路。老师们和课题一起成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中,很多已成为校骨干教师。课题组成员的成长,带动了学校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的稳步推进,使校本教研工作更加繁荣昌盛。“科研型”化学教学骨干教师群体正在茁壮成长,化学教育有特色正在逐步成为发展趋势。
六、问题与思考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虽然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研究时间和水平的限制,仍存在不少缺憾和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本课题是在初三年级逐步推进,全面进行的,由于初三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加上实验教师思想上的顾虑,有时不能完全按照合作学习的要求去实施。这给我们提出两方面的思考:一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证;二是对于处于学习压力特别大,竞争性非常强的毕业班学生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合作学习研究是一项工作量非常大、情景复杂的工作,在班额大的情形之下,1一2个实验教师很难顾及全班同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还有待改善。
3.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靠一个学科、几个实验教师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必须各个学科协同,课内课外结合,尤其要从基础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希望通过化学学科合作学习的研究和探索,对合作学习在学校教学中全面有效地开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第二版。
2.钟启泉.社会建构主义: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上海教育,2001(7)。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96年10月第一版。
4.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研究结题报告
镇安教研室
镇安柴坪中学
内容摘要
对于化学实验,更新实验思路,改变过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意识,让实验能在学习中创新。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要创设实验问题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为达这一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是:初中化学实验自制教具;化学部分实验仪器替代品的研究;初中化学实验部分实验改进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实验
实验改进
替代实验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化学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改后,教材中的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家庭实验)明显增多了,结合教材和农村化学实验教学条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实验不够精炼,导致实验教学工作量大;2.现象不明显或现象持续时间短;3.实验成功率低;4.不够环保或安全性低;5.药品用量大,废弃物多;6.在农村,部分仪器缺乏;7.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差,处理实验探究墨守成规,方法不灵活,无变通。
任何实验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课本中的实验也不例外,难免有某些不足之处。要从中找出毛病,要对所做的实验持挑剔的态度,学会发现缺点的方法,同时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化学实验是手段也是目的,是技能也是知识,是能力也是智力,是方法也是途径,是学习也是探索。所以不能只为教学而做实验,将实验简单重复,使实验简单化、单一化、表面化。因此,本课题研究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㈠.就实验本身来说:1.通过改进,使实验方法或过程简单化,便于操作,减少教学工作量。如:氧气性质实验,每节课间要制4-5瓶氧气,连续几节课就非常忙碌。2.通过改进,使反应的时间更长、现象更明显。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在一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点燃铁丝,铁丝燃烧的时间比较短,现象会在学生“看兴”正浓时戛然而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耀眼的白光会随着氧气的消耗很快消失,和在空气中燃烧几乎一样了。3.通过改进,使实验更易成功,增强演示实验的课堂示范作用。4.通过改进,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实验者本人的不利。如:有毒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气体。5.通过改进,减少药品用量,利于节约药品和保护环境。如:实验室有分子间隔演示仪,但其容积在200ml—400ml之间,几个班的演示实验会浪费很多酒精。6.自制仪器,弥补实验仪器不足。
㈡.从学生角度说:1.在思维方式上,实验操作的训练可以对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思维方式有综合地促进作用。能对各种能力发挥直接作用。让学生有宽广的思维空间,让思维插上灵感的翅膀。2.在操作能力上,操作本身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认识过程的深化和物化,实验操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合作能力和科学习惯,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耐心、细心、慎思、胆大等心理品质。
3.在审美和价值观上,学生对改进过的实验进行学习操作,对学生的品行、审美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使他们有计划、讲节约、讲效益、注意维护他人和自身安全,注意环保等。
㈢.从化学学科角度说,化学实验是培养化学工作者或化学家的必经之路,是进行化学科研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学生经改进的实验的启发,思维会更活跃,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所学的化学实验有一个活的源头,那化学之流就会源远流长。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自制初中化学实验教具。
2.初中化学部分实验仪器替代品的制作研究。3.初中化学实验部分实验改进方法的的研究。4.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性的进行实验。四.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有责任不断对教材实验加以改进和完善。一般来说,化学实验改进最终想达到的目的是:以简代繁、以快带慢、或是变无形知识为有形知识,或是让现象更明显持久等。以下是这几年研究该课题用到的的方法:
1.引入法,就是根据某一特定需要,灵活的引用其他实验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利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时,要从中寻找事物间的相识之处,从中寻求启发。例如:用启普发生器可以制取氢气,具有可是使实验随时发生和停止的优点。那么,用该装置就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氧气时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当然我们会考虑有没有块状的二氧化锰,若没有,将二氧化锰换为土豆片照样可以完成实验,效果也很好。本例中引入的原则:就是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因此,应用引入法,引入新技术、科学的方法,创造出具有学科特点适合当地现有条件的化学实验。也是化学实验改进的重要研究方向。
2.替代法,替代法是改进实验的一条重要思路。其实很多创造发明都广泛用到了替代法,就是利用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其他物品来代替原实验规定的物品。这种方法简单,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例如:将比重计稍作加工来替代原有的分子间隔演示仪,我校原有两个分子间隔演示仪,它们的容积分别为200ml、400ml,五个班的演示实验会浪费很多酒精,而用比重计做的分子间隔演示仪每次用掉4-5ml酒精,节约药品显而易见,而演示效果比大演示仪要明显。再如:用输液管制作胶头滴管等。利用此法,可将很多便宜易得的物品,甚至废弃物,代替正规仪器、药品来完成实验,且不降低实验的效果。所以,在缺少仪器和药品的农村中学,积极研究和利用实验代用品,对实验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组合法,许多创新发明,就是先把现有事物的各要素分开,然后再按新的方法加以组合,从而产生了新事物、新方法。利用组合法来改进实验时,就是把整个实验方案或整套实验装置先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在科学的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实验方法。例如:氧气性质实验,教材中都是在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进行,而这有一个缺点,氧气很快被消耗,现象会减弱甚至反应停止。鉴于此,我们可以把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性质验证装置连接起来,以得到源源不断的氧气,再在两个装置之间连接一个带有三孔塞的广口瓶,瓶内装入适量水,可观察氧气产生的速度。另一个孔插入带有气球的玻璃导管,用于暂时贮存氧气。这样这个实验就更完美了(氧气性质实验改进)。也不必每节课后忙着制取氧气,使课间可以休息。因此,组合法可以简化实验装置,便于操作,节约时间等优点。
4.加减法,有时在一些装置上再加上一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组件,或把一些装置中不需要的部分去掉,就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装置。在实验中,先找出应增加什么,应减少什么。例如:在常温下,固体和液体作用制取气体,用注射器加入液体,可随时控制加入液体的量,便于操作,节约药品。再如:在点燃可燃性气体实验时,在导管末端再连接一个气体燃烧的安全装置,便可避免发生爆炸。
5.颠倒法,有时把事物倒过来看,变换顺序试一试,说不定问题就解决了,产生了新的创造发明。因此,颠倒法也是改进实验的一种思维技巧。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材中是先点燃后密封,那可以把红磷换成白磷,先密封后点燃。将操作顺序倒过来克服了教材实验实验的慌乱感,也减少了实验误差。
6.减少污染,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有毒的物质,若处理不当,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化学实验绿色化是化学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实验中设法减少或消除污染,可以将有害物质吸收,也可以将有害物质隔离。例如:在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我们可以用大钟罩罩住整个装置,避免五氧化二磷白烟扩散。再如:演示氨分子扩散的实验时,可将实验放在密封容器中进行,将教材中装试剂的小烧杯换成蘸有同样试剂的滤纸粘在密封容器内外,然后用注射器注入氨水,即可避免刺激性气体的扩散。
环保减污,简化实验操作,使实验产生的效果更明显,而且把实验中产生的污染物尽量消灭在实验过程中,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
其实,在设计改进实验方案的思考过程中,往往不是单独运用某一种方法。所以在改进实验时要根据化学实验的实际情况,思考实验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每一项怎么改。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有什么可以代替吗?需要添加什么?需要缩减什么?调换顺序会怎样呢?等等。还可以列出更多的检核项目。运用时,再从检核表中选择几条思路,并以此围绕某一抽象的问题,充分进行发散思维。例如,当你选定的思考方向是“可以缩减些什么”,就可以想到“减少药品用量,减少反应物浓度,减少辅助装置,把反应容器改成小的,加热的时间减少,反应的温度降低一点等等。思考的范围越广,就越有可能获得创造性的突破。选择思考的方向及展开思维时,也应该根据实验改进的目的和有关实验原理等,把握思维的策略。
五.取得的成绩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齐心协力、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课题组的成员能力得到提高,业务能力得到锻炼,成为我县化学学科实验探究领域的带头人。
2.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使近几届的学生喜欢上了化学,在课余也加入到探究的行列,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看法和建议,化学成绩也在逐年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获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并有相关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获有获奖证书,为课题组迎来一定声誉。
六.课题反思
课题研究虽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课题组成员水平有限,本课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研究还很不够,但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的对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我们已初步拟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1.安全、微型:这是普及化的动向,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家庭实验。由于安全、用药量少,很适合农村的教学现状。同时,这一改变在防止污染方面,也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可靠性增强:这是做演示实验非常重要的要求,在课堂上演示的失败,若不科学的说明失败原因,会给教育教学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设法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使实验便于操作、直观性强、适应性强、合理节约时间等,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3.新材料、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等的引进和研究。随着新材料的应用以及电热、电光、声波、电弧、电磁、电火花等能量传递手段的应用,让化学实验向直观、安全、快速、科学等方面改进。以及与电脑科技的结合。
4.有待补充和开发的实验:开发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化学离我们很近,与我们息息相关。
总之,重视化学实验和对其进行研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努力,一如既往。
第四篇: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贾美忠
主要成员王君峰贾学燕陈秀荣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02.1——2002.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02.9——2003.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03.9——2004.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04.9——2005.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第五步:(2006.1——2006.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喜 欢一 般不 喜
欢乐意合作与评价一 般不乐意合作与评价积 极一 般不 积 极乐 意一 般不 乐
意
前测94.7 19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后测97.3 19 76.3 23.7 0 84.2 15.8 0 75.6 24.4 0 81.6 15.4 3 比差 0 18-15.2-2.8 24-5.3-18.7 42.3 16-31.5 29-13.1-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人
数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 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 对教学中的评价% 感 兴趣一 般不感 兴趣乐 意一 般不 乐意熟 练一般不 熟练乐 意一般不 乐意
实验前 28 57.9 21.1 21 31.5 50 18.5 28.9 31.6 34.5 65.8 28.9 5.3 实验中 28 84.2 15.8 0 81.6 15.4 3 54.9 36.8 8.3 81.6 18.4 0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实验班对照班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0
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班
别教
法实验前实验后
2002-2003学第一学期末考试 2004-2005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人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实验班小组合作学习71.4 84.5% 63.4% 89.1 93.3% 73.3% 对照班尝试教学法 72.2 91.6% 66.7% 80.8 88.3% 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五篇: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一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 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 贾美忠
主要成员 王君峰 贾学燕 陈秀荣 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 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02.1——2002.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02.9——2003.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03.9——2004.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04.9——2005.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06.1——2006.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喜
欢 一
般 不
喜
欢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一
般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积
极 一
般 不
积
极 乐
意 一
般 不
乐
意
前测94.7 19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后测97.3 19 76.3 23.7 0 84.2 15.8 0 75.6 24.4 0 81.6 15.4 3
比差 0 18-15.2-2.8 24-5.3-18.7 42.3 16-31.5 29-13.1-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人
数 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 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 对教学中的评价%
感
兴趣 一
般 不感
兴趣 乐
意 一
般 不
乐意 熟
练 一般 不
熟练 乐
意 一般 不
乐意
实验前 28 57.9 21.1 21 31.5 50 18.5 28.9 31.6 34.5 65.8 28.9 5.3
实验中 28 84.2 15.8 0 81.6 15.4 3 54.9 36.8 8.3 81.6 18.4 0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实验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0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班
别 教
法 实验前 实验后
2002-2003学第一学期末考试 2004-2005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小组合作学习71.4 84.5% 63.4% 89.1 93.3% 73.3%
对照班 尝试教学法 72.2 91.6% 66.7% 80.8 88.3% 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参考文献: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教育评论1994。
4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曾令鹏:《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2003。10
尹纵禹、张梅玲:《和谐、合作、发展》2003。5
田建芬:《合作学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