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当堂达标教学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宣章屯镇中学语文教研组
薛春海
2011.3《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当堂达标教学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背景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我校语文教研组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既改变了教师合作学习观念上的误差,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大大提高。
1、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汹涌浪潮,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呼唤 “合作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21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这四方面直接或间接都与合作有关系。合作学习的推行首先表明了合作对认知的重要作用,不会合作,便会使认知活动封闭孤立、效率低下;学会做事更需要合作能力,不会合作,做起事来必然是事倍功半、力不从心;在全球化目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折旧率快速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细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一个不会认知、不会做事、不会合作的人是难以生存的;学会共同生活也必须通过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来实现,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时代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这一目标却常常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盖,受表面的活动形式所折腾,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以教育理念的提升更具有根本性。合作教育的主要贡献就是对学生本性持有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强调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教师不以知识权威、知识裁判、知识“信使”自居,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与讨论并行,教和学和谐共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这种有助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型课堂的重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感情、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3、合作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4、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目的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课题实验和研究的意义
积极的合作意识、广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常常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合作不仅能使人获得学习工作上的成功,体味到自我实现的喜悦;而且能培养人的责任意识、尊重意识、理解意识、宽容意识、团队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友善意识;善于合作还能让学生享受许多生活乐趣,生活于芸芸众生之中,自身的感受常常取决于别人对他的感受,自身的快乐常常取决于周围的人是否快乐,良好的合作与交往关系会创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这正是我们享受生活趣味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采用理论学习与探索、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
2、方法:
①学习小组的划分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进行考定,把全班学生分成8组,每组为4—6人。小组人员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要发挥每个学生个体作用,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帮助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责任、在小组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同完成学习任务。
②、小组学习过程
A、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
开始合作时可以先在同桌之间进行,听读背检查,查工具书,提问质疑,会话交流等,随着两人学习小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逐渐扩大到4—6人的小组,长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注意力,也初步形成了合作意识。
B、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新教材的开放性极强,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其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于一个问题的研讨,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五花八门,有正确的,有错误。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大胆积极发言,不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万万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也得到发展。在这个活动氛围中,我们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C、交流反馈学习结果
积极发言、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交换不同的思考结果,又能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每个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对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必要时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拔。
③、小组学习评价
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合作精神、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小组合作时,教师一般在每个小组旁很快地逗留参与一下,观察他们的合作过程,不过,很多时候也是蜻蜓点水式的,一般在“实力”相对弱的小组呆的时间长一点,给他们一些鼓励,或者给他们的讨论“镀镀金”。结果的评价虽说以尊重个体的解读为主,但在大的是非面前却决不嘴软
小组学习评价是对一个小团体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针对某一名学生,从而使“人人都有贡献,人人都有进步”成为现实。同学们都认为,这种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使小组成员之间成为“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内在的驱动力,调动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营造了一种“利己利人,共同进步”的学习情境。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新型的教学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注重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安排活动内容。
(2)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合作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实现共同成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探索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能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4、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步骤该实验周期为一年(2010.3——2011.3)
第一阶段(2010.3——2010.5)完成开题报告、写好课题实施方案,确定研究对象,作好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0.5——2010.12)全面实施和落实。1.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2.在总结和改革前一步的同时,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3.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4.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三阶段(2010.12——2011.3)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八、存在问题:
1、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育视野狭窄
2、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导致课改工作不能走向深入。
3、在课堂上个别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教师的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宣章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1.3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了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学校,合作学习还是处于半荒芜状态,亟待开发和利用。纵观我校当前的数学课堂现状,单一式、机械式、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仍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乐观,数学成绩极不理想。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当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中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我们开展“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摸索出一条切合我校实情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让学生即使有一千个厌学理由都回归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一)理论依据
(1)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争日趋激烈、以人际交往为载体的信息交往频率显著加快,两者以令人惊讶的紧密联系相伴相随。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可以取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会合作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样,理应成为新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另外,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发轫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推广实践,其间经历百余年,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灵动新课堂。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其他素质的专题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学会与人合作。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2.研究建立“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4.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5.研究评价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对比法、文献法。整个过程都以实验研究为主,实验教师以常规教学为依据,以个体实践为主,课题实验小组成员为辅,按学期分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总结,讨论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完成本实验课题共花两年时间:(从2012年7月起至2014年7月),主要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2.7-2012.8)1.做好课题立项、开题工作。通过调查分析,确定研究的内容,申报立项,设计研究方案,邀请有关教研人员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建立实验课题组:确定实验班级、教师,组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3.文献研究阶段:通过大量查找文献资料并进行去粗取精的归纳整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思路和方案。
(二)、实施阶段(从2012年9月起至2014年7月)
1、第一阶段:准备和初步探索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
确定研讨课的研究主题、方向,选定授课班级,集体整合资源备课。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尝试如何种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不断交流改进,修正实验措施,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2、第二阶段:课题深入研究阶段(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1)课题负责人和实验指导人员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验教师撰写有关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论文;(3)联系实际,设计实验课例,组织成员集体备课;(4)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组织成员听课、评课;(5)调查研究,进行教学情况分析,查漏补缺。(6)定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阶段总结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汇报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性评价。
反思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在研究中不断回顾、反思、交流、调整,使实验策略趋向科学化、高效化、合理化、人性化。2.举行研讨课与观摩课的有关活动。
3.收集整理过程资料,做好结题准备工作;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四)、评估验收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上交结题报告,迎接专家组的鉴定验收,通过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本实验课题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中主要措施有:
(一)、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在我们(罗桂庄、江赴安)提出本课题之时,为了更好地在两年内完成研究任务,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组由罗桂庄、江赴安负责,合作成员有:何建、何满莲、何广成等。他们均为大学专科以上毕业,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和顶梁柱。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1、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理论《课程改革纲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等。
2、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化教育科研理论。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恋上你的课》、《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等。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请外校优秀教师来校交流;在校内举办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三)、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题研究只有落实于课堂,才符合教科研一体化,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研究成果也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因此,课题组全体教师要把每堂探索课当成研究课,做到“心中有课题,课题有研究”。
(四)、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五)、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明显提高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浓厚了许多,成绩也有所提高。
在第二阶段具体的做法如下:
1、对第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得与失,进一步调整研究的策略。
2.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了真正触及实验课题的实质,尽快探索出并掌握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技巧,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认真阅读这6本书:《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匡金龙主编)、《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李志主编)、《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袁振国主编)、《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张晓玲)、《恋上你的课》(黄波编著)和《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陈宇卿主编),从心理学、教育学、构建学和行为学等方面去寻求理论支持。
3、“走出去,请进来”在这一年中课题组成员何建参加了在韶关举办的钱守旺数学专家做的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江赴安老师参加了韶关市小学数学“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每位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回校后都要把自己所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体会与全体数学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2013年12月10日,学校邀请了金鸡小学高年级数学组来我校交流,在交流中由金鸡小学邓财荣老师和我校实验课题主持人罗桂庄老师各上了一节示范课,课后双方老师进行了中肯的评课,我校数学组老师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收获不少。
4、继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讨论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等。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由教师或小组长给他“开小灶”,让他尽快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5、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①将学生按异质分组和优势互补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能力的4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特别关注后进生,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培训小组长,提高其组织和领导能力。
6、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想要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必不可少。我们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1)小组长评价组员。每周一组长从我这领到一张小组评价表,此表可用一星期。上面共分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日常行为表现三个栏目,采用计分方式能比较直观地看出学生一周的表现。
(2)成员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教师评价。教师除了上课外,还密切关注每个成员,特别是后进生的表现,以便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奖励方式:根据学生一月的具体表现,由教师投票和学生投票综合评出评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进步之星”和“课堂之星”若干名,发给自制精美小奖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项举措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附课堂学习评价表 :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分得 值 分 教学思想 教 师 的
教 教学能力与策略(1)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2)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0(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能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课堂生成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课堂预设,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能快速敏捷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有用信息,体 现良好的教学导向和教学机智。教学活动设计0 科学得体,组织形式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目标符合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水平和
心理特征相适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理清预习内容的要点,准备素材,尤其
是小组长检查中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订正。方 式为:“说”、“写”、“批”、“查”、“看”等。
1、分配学习任务到小组,并提出要求。1 1 出示学习目标 教(2分钟)学 环 节 预习检查(5分钟)分组合作 5 5 1篇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宋村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既改变了教师合作学习观念上的误差,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大大提高。【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索 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汹涌浪潮,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呼唤 “合作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21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这四方面直接或间接都与合作有关系。合作学习的推行首先表明了合作对认知的重要作用,不会合作,便会使认知活动封闭孤立、效率低下;学会做事更需要合作能力,不会合作,做起事来必然是事倍功半、力不从心;在全球化目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折旧率快速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细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一个不会认知、不会做事、不会合作的人是难以生存的;学会共同生活也必须通过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来实现,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时代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这一目标却常常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盖,受表面的活动形式所折腾,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以教育理念的提升更具有根本性。合作教育的主要贡献就是对学生本性持有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强调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教师不以知识权威、知识裁判、知识“信使”自居,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与讨论并行,教和学和谐共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这种有助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型课堂的重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感情、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3、合作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4、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目的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题实验和研究的意义
积极的合作意识、广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常常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合作不仅能使人获得学习工作上的成功,体味到自我实现的喜悦;而且能培养人的责任意识、尊重意识、理解意识、宽容意识、团队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友善意识;善于合作还能让学生享受许多生活乐趣,生活于芸芸众生之中,自身的感受常常取决于别人对他的感受,自身的快乐常常取决于周围的人是否快乐,良好的合作与交往关系会创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这正是我们享受生活趣味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与探索、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新型的教学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注重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安排活动内容。(2)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合作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实现共同成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探索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能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4、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手段要发生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黑板、粉笔转向现在的多样化综合运用录音机、电视机、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互联网等教学手段,实现光、电、色、形、图的配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步骤 第一步:(2006.2——2006.4)认真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做好课题的其他准备工作,如实验的前测等必要的准备。
第二步:(2006.4——2006.7)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第三步:(2006.9——2007.1)在总结和改革前一步的同时,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第四步:(2007.2——2007.7)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第五步:(2007.9——2008.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第六步:(2008.2——2008.7)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宋村中学数学组 2008.7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龙桑小学 王君峰 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教研室 贾美忠 一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篇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二、课题实践价值: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已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小组合作学习不应成为新课程的附属道具,提高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已势在必行。
本问题研究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过程中,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成员充分参与,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创新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掌握知识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技能和思想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有效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本课题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都将有不容忽视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开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幸福校园的根本目的所在。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比如:简单一些的内容,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较难一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进行讨论,找到满意的答案。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合作,而答案的获得又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了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到真正的提高。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立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表现在: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就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寻找合作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
3.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要实施科研兴校,更好地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课题组成员加强培训,提升教科研水平。为此,除了要学习合作学习理论、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习教学设计原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还要围绕合作学习搜集资料,积极参加校、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基本功比赛,以充实理论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一)充分准备,精心组织
本课题于2012年8月申请研究,同时我校领导对这个课题也大力支持。1.成立课题组,宋金芳担任课题组组长,罗琴担任课题负责人。
2.由负责人拟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并与确定课题组成员名单。课题组长和主持人均参加了市教育学会的培训。(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课题组成员统一了工作思路,细致规范课题管理,做到分清层次、抓住重点,以促使本课题的各项实验与研究活动能顺利展开,从而取得成功。实验的步骤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08——2012、11)组建课题研究班子,广泛搜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文献资料,制定详细的计划,请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11——2013、10)启动课题研究,在专家指导下,制定阶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实施,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做到定期碰头交流,并做好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10——2014、1)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健全资料台帐,分析数据,形成结题报告,并邀请专家鉴定结题。第四阶段:向立项部门或单位申请结题(2014、1—2014、4)做好课题研究经验的归纳提炼,形成课题成果,为课题研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邀请专家鉴定结题。(三)扎实研究,勇于实践
围绕制定好的计划和方案我们课题组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效率的提高。我们通过多次尝试,多次调整,然后通过考试成绩对比、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小组长会议等多种方式获得反馈信息,再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找出所尝试的种种分组方法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反复对比,不断调整,找到较为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法。通过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交流研讨活动,全面开展评课议课,投入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展开扎实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比如:简单一些的内容,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较难一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进行讨论,找到满意的答案。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合作,而答案的获得又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课题组成员都是各年级的骨干老师,本学期都要精心准备1—2节公开课,围绕合作学习举行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
3、课外活动。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展现合作学习极好的阵地,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合作态度。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如朗诵会、口头即兴作文比赛、课外阅读比赛、诗朗诵、故事会、合作手抄报等等,都要让学生自行组织编排,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收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依托课堂教学、建立合作支架。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是“三性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成功构建的组织关键。它基于学生的成绩、智能、责任心、兴趣特长等因素,我校各班在本学期初,完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小组的分组,把全班学生按“优、良、一般、待进”进行合理分配。一个班级分成六至八个学习小组,四个等级状况的学生均衡组合,强弱搭配,按照“一帮一”的原则同座,努力做到组与组之间学力均衡,并对小组长做好合作学习的培训,他们负责小组讨论、学习,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都有响亮的名字和口号,“奋飞 组”“超越组”“快乐组”“给力组”等等,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报告负责人: 刘焕政
课题组其他成员:王洪海 张樱 臧珍华 孔凡华 于夕莲 时间:2013年11月
一、课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英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共同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可使学生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一段时间来,有些师生把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认为把小组成员的桌子摆在一起,3-5学生凑在一起轰轰烈烈地说一说就算合作学习了,很明显达不到合作目的,影响了合作学习效率的发挥。这种无效合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组不够合理。有的教师不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特点分组而是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有的小组可能全是学习优秀的,有的可能是一些差生,不进行合理搭配,不仅使小组成员之间无法进行好帮差活动,也使小组之间无法平衡学习和竞争。
(二)学生合作意识差,无合作的内在需求。其主要表现:有的学生“以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只关注自己,不倾听,不配合,甚至出言伤人,引发矛盾;有的优秀学生看不起差生,有的学生依赖优生,“搭车”现象突出;有的过于喧哗,组间干扰,合作质量差。
(三)学生不知合作之法,缺少合作的基本能力。其主要表现:有的一说合作,组员便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知用什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有的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插嘴,抢着说;有的不能相互督促、纠错、补充;有的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仍是个人意见,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以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四)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自由松散。其主要表现:组长由教师临时指定,未明确组长的职责,也未明确组员的分工与职责,更没有根据学习成绩和个性特点分层分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责任不明确各行其事,合作难以有效进行。
(五)评价体系不健全,其主要表现: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构建缺乏整体性认识,对究竟什么是合作小组的关键,各有说法,但笔者认为情景化议题的设计是推动有效合作的关键,是合作交流的基石。
二、课题的界定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来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平等、和谐的互动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投入,个性的发展。
三、研究目标
根据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引导学生适时进行小组合作,注重交流,把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为合作学习的主要材料,构建开放包容又有活力的小组合作机制。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基础不同,注重评价的多元与互动,探索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
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进行情感交流,融洽关系,共创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的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解决措施
(一)科学合理分组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4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学生无需离开自己的座位跑到其它地方去,浪费时间和花费不必要的精力,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异质分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组。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 协调 小组成员间的关系, 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和谐交流,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以保证小组活动卓有成效,同时向教师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二)选择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贯穿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何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习环境条件合理安排合作学习时机,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
(三)创设情景,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是有效合作的基石。实施该策略是针对“学生合作意识差,无合作的内在需求”而采取的策略。其操作要求如下:
1.让学生懂得“发展来自于合作,”合作是现代人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既知己知彼,善待自己,又善待别人,扬长补短,只有发挥集体智慧,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小组学习的效益。
2.自我教育,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可结合班队会,组织以“合作”为主题的班队会,让学生搜集、讲述有关合作的格言、典故和切身事例等,谈谈合作活动带来的良好效果,进行自我教育,深刻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自我体验,树立合作意识。可设计一些须经过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或游戏,也可把合作的理念渗到日常生活中,如:分角色进行英语对话,或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两两问答对话,相互补充或延伸新的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由“心中有自己”向“心中有他人”转变,由为自己争光向为小组、为集体争光转变,树立合作意识,增添合作的内在需求。尤其是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只有在浓厚的氛围下交流和交际才能更好的运用它。
(四)指导合作方法,掌握合作技能。
掌握合作之法与合作之能是有效合作的保证。刚开始,学生不会合作是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怎样通过小组有效合作去学习和运用英语。
其操作要求如下:
1.提供标准音与学生的自读领悟相结合,让学生构建合作学习之法。如:
自学奠基法。模仿录音机或者优秀的学生读一读,不会读或其它不能理解的地方请教一下,与他人对话交流。
辅导个体法。小组群体帮助组员个体,组内的1号2号同学多帮帮3号4号同学,也可以2号教会3号,3号再教4号,这样原来受帮的同学通过帮别人,使自己对英语的掌握和运用有所提高。(1-4号同学是按照当时小组成员的英语学习成绩划分的。)
同伙教学法。组员个体互教互学,互相提问共同提高。
组际交流法。不仅小组成员内部交流,而且组与组之间也可以交流,使交流的范围扩大。例如:小组内部问答:A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B My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小组交流完,其它组可延伸问答:-What’s Liu Mei’s favorite subject?
-Her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五)健全机制,明确分工,相互检查相互促进。
健全合作学习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与职责是有效合作的基础。而相互检查又会更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反馈矫正和巩固提高。其操作要求是:
1.制定组长产生的办法。如组员推选法(1组4个学生很容易选好自己的组长)
2.确定组内角色(岗位),制定角色的职责,明确分工。如:
组长:主持小组的学习,协调学习进程,督促组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与形成的学习成果。
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首席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组员可以轮流汇报)
3.检查分口头检查和笔头检查。只要学生倾听,口头出现的错误容易检查出来,而动笔写的往往认为自己对了而不能自己检查出来,更说明了相互检查的必要性。
(六)研究和建立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本人采取了“具体要求,小组评价,鼓励开口,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发言精彩,小组秩序好,就能得到Good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Very good的评价,小组评价,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执行效果。当然,对于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本人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对于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我 4 建议他们先跟着别人说练,准备充分了,自信心也就增强了,发言中遇到问题,可以容许本组同学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示意。对于小组合作不佳的情况,我通过小组的评价来调控,当学生得到小组集体评价的分数时,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小组,一个“整体”,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对于个别经常行为异常的学生,我不断提醒,及时告诫,对于优胜的小组长要给予额外的奖励,促进小组成员的进一步合作。如个别学生不能有效与人合作,则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当我发现个别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自己完成任务就行而不帮助组内其他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时,我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他们积极帮助困难学生,并教育他们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其他同学水平提高了,自己会提高得更快,“水涨船高”的道理自然为他们所接受,并且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对于合作学习的课堂喧哗,我首先让所有小组活动停下来,小声告诉和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然后再重新活动,有时用手势、眼神提醒,有时对活动优秀且把噪声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的小组提供附加分。对于小组个别学生“搭车”现象,本人要求小组长给每个成员承担一部分责任,并为之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对每个成员的合作进行评价。这样,可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五、取得的成效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上学期开始进行该课题研究以来,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我校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明显的变化,进而课堂教学获得了可喜的成效。
在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在期末考试中,当时全街道5处初中我校取得第2名的好成绩。有多名学生在中心校和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比赛获奖。课题组全体老师在中心校组织的课堂教学比赛中皆获得一二等奖。撰写的论文获省、潍坊和诸城市级奖。
通过一个阶段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英语成绩明显提高了:优秀学生更加突出,中等学生普遍提高,后进生有了可喜的转变,厌学的学生逐渐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尤其是学生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合作,增进学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 5 大胆开口、主动乐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大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学习和发展鉴定了较好的基础。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学生喜爱,也获得家长的赞誉。很多家长通过电话短信和来校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表达了对这种方式的认可和赞同:纷纷表示孩子通过该活动发生了很多变化,由原来上英语课头痛变得饶有兴趣,由原来英语课堂上被忽视的角落变成积极的参与者,甚至把合作学习延伸到了双休日节假日……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教师们转变了观念,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提高科研能力。经常在网上研讨学习交流,尤其是在诸城初中英语教师群参加交流更多,不时互相切磋,形成比较浓厚的研讨氛围。
六、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哪些需要独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怎样更好的注意时空,不至于无所谓的浪费时间;排位怎样搞好与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的协调,因为英语基础和成绩往往与别科不尽相同,我们不能一科一排位等等。构建适合学生心理性格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基础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有待于在今后课堂教学实践中继续完善。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上机课中的小组合作的应用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合作学习的推行首先表明了合作对认知的重要作用,学会做事更需要合作能力,不会合作,做起事来必然是事倍功半、力不从心;学会共同生活也必须通过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来实现,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合作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 1
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目的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题实验和研究的意义
1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的需要;
2是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需要;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2、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步骤
第一步:(2012.2——2012.3)认真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步:(2012.4-2012.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上机课中的应用。
第三步:总结阶段(2012.7-2012.9)对相关的教学经验,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研究论文。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端正了学生上机课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上机课操作成绩的提高。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适合我校12级计算机新生在上机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篇:农村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区祥福中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
四十年风雨,四十个春秋。毗河之畔的祥福中学,立足农村,锐意进取,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创品牌特色之道、构建学校新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我们每一名祥中人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学校过去多年来在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教学心得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我们形成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队和许多学生自治组织,如毗河浪环保队,值周班级,团队学生会等,让同学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在此基础上,各班实践以4人小组的班级自主管理新模式,解放了班主任,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真正成为了成长的主人。既然学校班级管理可以充分发动学生自主管理,那么能否让学生在学习上能主动学习,让团队力量破解学生学习困难呢?2011年学校聚焦课堂,反复研讨,决定以专业发展组为基本组织,将农村初中课堂组织教学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三、二、四课堂教学新模式,正式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推广。
2、基于现代教育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各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在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和解决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以进一步体现。但学生往往都是有惰性的,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组织(小组),没有一个好的评价机制,没有正确的引导,这一目标实难达到。因此,如何培养小组学生协调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3、基于学校科研课题深化的需要。
由于受应试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长期影响,教学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练;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是较普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业负担重,教学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认为,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团队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达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标。虽然,我校确立了区级科研课题农村初中课堂组织组织教学研究,先后在数学学科、英语学科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校级、区级、市级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该这些课题研究仅从教师单一的学科教学角度进行了研究,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网络,让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置身于团队的帮助之下更好的发展。特别在教学的导(即自我学习的方式、方法、评价手段)和学生的学(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教育环境、设备、资源等进行有效学习、主动学生和学会学习)的研究还是很滞后。我们希望在现代课程改革新思路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评价上下功夫,力图探索一条新路子来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密切联系,最终将学校科研课题农村初中课堂组织组织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情况,我校大力推进课堂改革,突破发展瓶颈,最终确立了《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科研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在本课题研究中,小组是指基本组织单位。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管理和组织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而合作学习是就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我们所指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原有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小组管理、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自我发展的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合作学习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等彼此间的互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已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培养熟练的技能和科学素养。
小组管理下的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小组的构建和评价的策略和方式。
2、通过研究,探索出学生 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式。
3、通过研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综观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研究的文献,我们发现合作学习策略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具体运用。
(1)集体动力理论
集体动力的研究为合作学习理论的创立提供了重要启示。所谓集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在合作性交往团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碰撞智慧的火花,还可以增强自信心,产生自重自尊的情感。从集体动力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话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这为小组内的每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相互勉励、相互配合,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动机理论
合作学习的动机理论主要是研究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在动机主义者看来,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
(3)认知理论
认知观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它认为,由于与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相关的原因,学生间相互作用本身便可以提高学业成绩。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要使信息保留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重组。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
(4)自控论理论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满足主体内部需要的过程。柯尔曾指出,青少年学生所以鄙视学业成绩的价值、迷恋于运动场和演艺界的明星人物,原因在于他们内在的强烈归属感、从众心理和得到表现的渴望能从中得到满足。他们需要同伴的接纳、认可,需要表现其对团体的贡献。
(5)社会凝聚力的理论
合作学习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凝聚力为媒介的。实质上,学生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是因为它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都获得成功。社会凝聚力的观点认为,学生们帮助小组同伴学习是由于他们关心集体。社会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突出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活动,以及小组活动过程之中和之后的小组加工活动或小组自我评议活动。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Internet上的教学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媒体是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政策依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市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实施意见》指出:教学过程是思维互动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现代课堂教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应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现实依据
(1)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校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较多的承袭着传统教学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用非直观手段对教材作信息报导式阐述,学生需仔细听讲并领会教师的讲解,通过记忆、模仿掌握新知识,并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学生主要是通过感官进行学习,即使有少量的思考活动,回答问题也是学生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路线下完成的,缺少独立的认识活动,因此,在成绩居于中下等的学生中,常出现上课听,下课丢,做就乱的现象。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针对我校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显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教学控制主要来自于教师,而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未能参与控制,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真正的动态平衡。②解决问题时,常常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驱使下进行学习,没有或少有主体产生问题的亲身体验。③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学习者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在课堂上反馈出来,教师获得的常是延时的反馈信息,不便于调控教学。④学生的学习方法还不够科学和优化,甚至于一部分成绩不错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好,对于自学这种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不欢迎,被动内化知识现象严重,说明我们的教学在学生学法指导上重视不够。⑤对学习中问题的调查:有4%的学生怕学习任务;有54%的学生不怕但不愿主动学习,其余学生做得很好;同意由教师做答案的最后的仲裁者的占69%。这说明学生对合作学习及解决问题这一认识差距还很大。
(2)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却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我们先后进行了校级、区级、市级初中数学‘问题导学’研究、农村初中课堂组织教学研究。各级教研组均有自己的小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工作并服务于教学,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更希望在新课程改革新思路的指导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即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评价手段)和小组成员的学(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教育环境、设备、资源等进行有效学习、主动学生和学会学习)进行广泛深入、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力图探索一条新路子,从而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2级1班、2班、5班、11班
2013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10班
2014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7班、8班
2015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7班、8班
2016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7班、8班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统计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等,其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研究中通过调查、比较,不断总结、改进,使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
1、学习现代课堂教学有关理论。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研究前期,我们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做好思想与理论上的准备。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标准》、《**市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实施意见》、《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学校教育科研全书》等有关著作、文章和政策。
2、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学习有关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课题的研究方案、研究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案、研究措施,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建立健全机构,讨论、修订并通过研究方案。
(二)实验阶段(2011年5月2013年9月)
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申请立项、修改方案、申请课题开题。
1、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运作方案,提高科研意识,明确实验意义目的、要求、方法、步骤等。
2、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共同参与。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3年5月):组织实施阶段
1、开设观摩课、研究课,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
2、研究分前后两个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为第一阶段,进行中期阶段性总结;2012年9月2013年5月为第二阶段,在总结第一阶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实验。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编印相关信息材料。
第三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总结阶段
1、搜集整理汇编课题实验的相关资料。
2、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3、报请上级单位对本课题进行检测、评估。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班级小组构建及运作的设计研究。
祥福中学在2011年作出决定,以专业发展组为基本组织,将农村初中课堂组织教学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三、二、四课堂教学新模式,正式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推广。其中作为二(两个基础,即问题导学和小组模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重中之重,能否成功构建小组并正常运作,是课改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小组模式是指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特点,让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生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小组模式的构建。
(1)、小组的组成。将全班学生按成绩、能力、表现等分为6个层次,班主任在第一层次中确定每个小组的1号组长(常务组长,全权负责小组管理),1号组长在第二层次中选出2号组员,两人再商量选出3号组员,依此类推,选出4-6号组员。在分组中要考虑男女生的比例、身高、个性的差异等,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小组的座位编排。组内座位原则上按编号相邻的同学对坐,即采用1、2号对坐,3、4号对坐,5、6对坐,形成一个方桌会议的样子,便于同层次的一起探讨,低一层次的同学方便请教。当然,也可以按传统方法前后排安排座位。组与组的座位每两周作一次调整,优秀小组与进步小组有优先选择权,其他组根据得分高低依次选择。
(3)、小组的岗位设置。小组6人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人的学习及工作能力、专长等情况选出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以后再增理化等组长)、清洁组长、文化组长、记录组长等,力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4)、组长的职责。常务组长是小组的全权负责人,是核心人物,主要负责本小组的纪律管理、整体协调等(可兼任一到两门学科组长),对小组成员的日常表现进行考评;对小组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带领全组争创优秀小组、进步小组。记录组长的职责是记录本小组的个人展示得分、常规得分并统计小组一周得分,交叉核查其它小组得分;学科组长负责组织该科的组内交流、展示安排,对学科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评价、统计、收发作业本等;清洁组长负责小组清洁的安排,组织打扫;文化组长负责小组的文体活动、环境美化等。
2、小组模式的运作。
(1)、小组的调整。小组合作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组与组之间也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做出调整。一是组内调整,将组内爱说话的,臭味相投的人分开。二是平衡各组之间的差异,对太弱、太强的组进行调整。三是对个别组长进行调换或民主重选,或根据其能力重新任职。
(2)、小组的展示。小组展示的两个原则:一是公平原则,即要给予每个小组相同的机会,如按小组顺序依次安排展示,转完一轮后才进入第二轮;二是竞争原则,在公平的基础上,也应该让小组通过竞争获取更多的机会,如一轮展示完后,再抛出一两道更有挑战性,更需创造力的问题,让各小组来争取这个机会。
A、组内展示(小展示)。
①、组长检查组员独学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根据学科特点及时间,可以批改,可以只检查完成情况,然后评出等级ABCD)。
②、组长组织组员对学(可AA、BB、CC分层交流,可A→B、B→C分层指导,也可全组同时交流)。
③、组长组织组员对共同的问题进行探究,研讨,如还不能解决的,作为小组的疑惑收集起来并及时反馈给老师或用于小组疑惑环节展示时用。
B、班内展示(大展示)。
①、科代表在老师的指导下,分配展示任务到各小组。
②、小组作展示准备:内容准备、人员安排等。
③、小组展示。可由一人主讲(一般为3号、4号,根据难易程度也可由其他组员讲解),一人助讲(一般为1号或2号,协助组织教学,收集反馈信息等)。
④、小组评价。根据班级相关评价标准,对小组展示的效果进行打分(15分),并简要陈述理由(原则上由越差的学生来主讲的,效果相近的情况下,得分越高,反之亦然)。
⑤、追问提升。此环节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在小组展示过程中,对学生无法深入的知识适时、适度追问,对规律性的、实质性的知识、事理进行归纳、提升。
⑥、展示结束后,各小组对组员导学案答案修订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出评价(同样按ABCD给出等级)。
(3)、组员的个人展示及评价。组员的个人展示是指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学生争取到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个人展示可记为小组得分,每展示一次得一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的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
班级小组建设完成后,在运作中还需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小组作出客观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适度的奖励,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小组的评价。小组的评价要做到标准统一,评价有据。
具体做法:①、明确任务。导学案预习反馈中的预习作业的订正,合作探究中各种疑难的展示、回答,形成提升的成果的展示,课后作业的订正等等,都可依次交给各小组去展示。②、及时点评。教师要对学生展示的情况及时、具体的进行点评,如语言是否简明、声音是否宏亮、答案是否准确、思路是否清晰、讲解是否清楚、板书是否工整规范等。③、评分标准。对小组展示按4、3、2、1的分值给予评分,对回答得特别好的,可以特色加分1分,所以最高分可以为5分。④、做好记录。小组的评价分可以写在专门的地方,也促使各组知已知彼,加强竞争。小组得分将是评选优秀小组的重要参照数据。
2、小组的激励。
(1)评选优秀小组。①、班级优秀小组的评选。班级优秀小组每周评一次,评出13个优秀小组,12个进步小组。②、年级优秀小组的评选。年级优秀小组每学月评一次,年级在各班所评优秀小组中选出每学月评优次数多,教师评价高的小组作为年级优秀小组。③、学校优秀小组的评选。学校优秀小组每半期评一次,方法与年级评优相同。
(2)、优秀小组的奖励。①、加操行分。被评为优秀小组的每个组员都要加操行分,班级优秀小组加5分,年级加10分,校级加15分。②、对优秀小组设置标志牌,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评为年级、校级优秀小组的同学,要在年级、校级集会上予以表彰,发奖状、奖品等。③、优秀小组和进步小组在小组座位调整时享有优先选择权。④、小组评优将影响个人评优,它成为以后评选三好、优干、团员的重要参照。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各科的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运用有一个载体,即由全体任课教师编写的各科导学案,将导学案与教材有机结合,分设四个板块:模块一预习反馈、模块二合作探究、模块三形成提升、模块四小结评价,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以这四个模块为基础,研究出不同学科的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
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研究出了以下的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
1、模块一:预习反馈(10分钟左右)
(1)小组交流(5分钟)
(2)组内订证(3分钟)
(3)教师导学(2分钟)
每组组内要求:1号组织并收集问题、2号主讲、其他组员作好记录
教学策略:
A、该模块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老师尽量在课前对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作批改、查阅或了解。才能体现小组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B、前两步可合二为一,形式可以多样(如:组内交流·组内订证;组内交流·组间质疑;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C、教师导学是该模块的核心和灵魂,能否让学生在预习学习和交流学习后上升一个层次的关键,充分体现理科的特点,也是对学生预习结果的升华,更是课堂教学的导的功能和学生在预习中不能突破的问题、知识得到解决的体现。
2、模块二:合作探究(20分钟左右)
(1)独立探究(10分钟)
(2)小组内部答疑(2分钟)
(3)展示(8分钟)
教学策略:
A、该模块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全体学生,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探究任务
B、合作探究必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展示中要读重点、讲理由、现过程。
C、教师只需适时点拨,关键内容时进行强调,并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作出评价。
3、模块三:形成提升(8分钟左右)
教学策略:
A、独立完成,统一订证
B、这几个模块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全体学生。
C、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4、模块四:小结评价(2分钟左右)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编写的研究。
1、关于三、二、四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内涵。
(1)、三自理念,既: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2)、二个核心,既:小组合作、先学后教。
(3)、四个模块,既:预习反馈、合作探究、形成提升、小结评价。
2、关于课程教学四环节与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教学模块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教师活动
备注
预习反馈
1、课前独立完成教材阅读后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
2、收集小组问题并在随笔中做好记录。
3、小组个别问题由小组成员帮助解决。
4、小组安排汇报
1、充分利用自习课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
2、610分钟课堂小组展示
1、引入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2、组织小组展示
3、追问(预设学生可能出现问题,在随笔中做好记录)
4、收集问题、答疑。
1、体现先学后教
2、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1、小组根据任务独立探究。
2、小组合作组内交流。
3、小组安排展示。
4、对个人疑难在随笔中做好记录1、56分钟小组合作探究2、56分钟小组展示及评价
1、积极参与学生小组活动并作好指导。
2、追问(预设学生可能出现问题,在随笔中做好记录)
3、补充评价
4、拓展(在随笔中做好记录)
5、合理安排探究任务(科学分组)。
1、体现小组合作与互助
2、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会成功感与集体荣誉感。
3、师生互动。
形成提升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批改
3、小组纠错
4、小组评分1、810分钟按要求独立完成2、23分钟小组互助
1、提出要求
2、呈现参考答案(先做好)
3、组织纠错
4、典型错误评析
5、得分反馈
1、体现小组合作与互助
2、让学生体会成功
3、师生互动。
小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知识点与学习方法的小结。
2、学生对小组及个人收获及表现进行评价。
3、评出最佳小组与个人 1、23分钟小组交流
2、自由展示
1、补充
2、宣布本课最佳
3、布置作业及预习要求。
师生互动
课外作业
1、分层设置。
2、题型广泛。
3、与中考相关。
4、题量控制。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以下成果:
(一)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论文集。
我校教师广泛参与了本课题的科研工作,共涉及三个年级,九个学科。在研究过程中撰写了大量的论文、教学案例等,共有9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二)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导学案集。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即导学案的编写。在三年中,我们在三个年级共九个学科进行了导学案的编写,我们一边编写一边修订完善,迄今为止,共有五个版本的导学案问世并印制。导学案已经成为我校师生教与学的主要载体,极大的推动了我校的课改与教学工作。
(三)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之学科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
由于各学科的特点不同,其教学方法、过程等也有各自的特点,为此,我们以学科为单位(不分年级),在九个学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各学科的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现今已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并形成文字资料,指导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实施。
(四)其他形式的相关成果。
1、网络资源。
在科研活动中,我们建立起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