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4:2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1、小班化:指人数控制在35人以内的班级授课模式。授课机制较为灵活,学生的个性得以真正展示。

2、农村初中:指地处乡镇办学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7——9年级授课学校。其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素质发展层面较为落后。

3、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4、小组:小范围的学习小组。

5、合作学习:指一种以相互协作、共同探讨为方式的学习模式。

小班化农村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标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围绕每节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小班化的特殊环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在农村小班化中学中开展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班化教育理论: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指课堂学生人数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受教育机会的增加和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普遍提高。

2、新课标理论:《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3、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文化教育活动。

4、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5、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1.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时代在呼唤“合作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大的工程建设,都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未来急剧竞争的社会中,离开了合作,单靠个人的力量更是难以取得成功。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把合作观念引入教育,更是现代社会,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过去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活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

精神,探索及实践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3、素质教育的大背景:素质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2、现实背景:农村教育的高峰期已渡过。农村初中学生生源大大减少。我校作为南京市30所小班化学校之一,已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小班的特质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同时,又能大大促进学生的优化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在我校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从目前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如何更好地分析原因并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自觉地进行认识和意义建构。

2.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初中小班化学校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五、研究内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文献研究法)2009年8-9月

(1)通过网上查阅、图书馆查看、相关专著选读,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进行了初步的资料积累。(2)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个人课题交流活动,听专家讲座等。

2、调查分析现状,初拟研究策略(调查研究法)2009年9-10月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分析目前我校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合作学习小组结构不合理(2)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3)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参与度不高。(4)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在此基础上拟定具体研究策略,建立实验班级,本人正好带了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所以确立了

(四)班为实验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三)班为正常的模式教学。

3、具体实施(行动研究法)2009年12月-2010年7月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小班化教学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灵活编排课桌提供了可能。

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摸清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全班35名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搭配成6个学习小组(其中一组5人),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主要由班干部担任;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由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一名记录员,大多由一名细心的女生担任,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平时,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时间后,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2)培训组长。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序进行组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定期召开各组组长会议。指导他们如何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给每个成员分配角色,如何在讨论过程中调动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如何做好讨论记录,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为本组讨论搜集资料。作为组长如何想方设法让本组成员以小组的荣誉为重。

(3)训练合作技能。由于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较低,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训练合作技能。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训练: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他讲话,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并且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

2)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在独立思考后,由组长安排汇报独立思考的内容,一人汇报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说、会说,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4)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机。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需要选择恰当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1)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我在教全等三角形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全等三角形,让学生课前分组准备好材料,课上分组探究平移、翻折、旋转三种变换过程,最后分组演示汇报各种全等变换过程,掌握识别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这样做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2)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在八年级数学活动《测量物体高度》中让学生探索测量建筑物高度时,这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求出建筑物的高度,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3)当某一知识点,学生易错,或算法多样化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八年级一开始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两边同乘或同除负数时学生不记得变号,容易发生错误。在尝试计算例题时,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到底错在哪里?这时可以让学生在组内交流,互相查错。这样会让学生加深记忆,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还有开放性的题目,做法上一题多解,安排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思维,而且有利于他们优化自己的算法。

第二篇:农村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市**区祥福中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

四十年风雨,四十个春秋。毗河之畔的祥福中学,立足农村,锐意进取,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发展创品牌特色之道、构建学校新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我们每一名祥中人面临的新课题。通过对学校过去多年来在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教学心得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我们形成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队和许多学生自治组织,如毗河浪环保队,值周班级,团队学生会等,让同学们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在此基础上,各班实践以4人小组的班级自主管理新模式,解放了班主任,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真正成为了成长的主人。既然学校班级管理可以充分发动学生自主管理,那么能否让学生在学习上能主动学习,让团队力量破解学生学习困难呢?2011年学校聚焦课堂,反复研讨,决定以专业发展组为基本组织,将农村初中课堂组织教学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三、二、四课堂教学新模式,正式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推广。

2、基于现代教育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各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在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和解决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以进一步体现。但学生往往都是有惰性的,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组织(小组),没有一个好的评价机制,没有正确的引导,这一目标实难达到。因此,如何培养小组学生协调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3、基于学校科研课题深化的需要。

由于受应试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长期影响,教学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练;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还是较普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业负担重,教学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认为,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团队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达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标。虽然,我校确立了区级科研课题农村初中课堂组织组织教学研究,先后在数学学科、英语学科和语文学科进行了校级、区级、市级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该这些课题研究仅从教师单一的学科教学角度进行了研究,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网络,让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置身于团队的帮助之下更好的发展。特别在教学的导(即自我学习的方式、方法、评价手段)和学生的学(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教育环境、设备、资源等进行有效学习、主动学生和学会学习)的研究还是很滞后。我们希望在现代课程改革新思路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评价上下功夫,力图探索一条新路子来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密切联系,最终将学校科研课题农村初中课堂组织组织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情况,我校大力推进课堂改革,突破发展瓶颈,最终确立了《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科研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在本课题研究中,小组是指基本组织单位。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管理和组织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而合作学习是就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我们所指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原有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小组管理、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自我发展的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合作学习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等彼此间的互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已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培养熟练的技能和科学素养。

小组管理下的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

三、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班级德育管理中的小组的构建和评价的策略和方式。

2、通过研究,探索出学生 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式。

3、通过研究,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益,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综观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研究的文献,我们发现合作学习策略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具体运用。

(1)集体动力理论

集体动力的研究为合作学习理论的创立提供了重要启示。所谓集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在合作性交往团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碰撞智慧的火花,还可以增强自信心,产生自重自尊的情感。从集体动力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话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这为小组内的每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相互勉励、相互配合,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动机理论

合作学习的动机理论主要是研究学生活动的奖励或目标结构。在动机主义者看来,合作性目标结构创设一种只有通过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

(3)认知理论

认知观强调学生共同活动本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它认为,由于与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相关的原因,学生间相互作用本身便可以提高学业成绩。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要使信息保留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重组。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

(4)自控论理论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满足主体内部需要的过程。柯尔曾指出,青少年学生所以鄙视学业成绩的价值、迷恋于运动场和演艺界的明星人物,原因在于他们内在的强烈归属感、从众心理和得到表现的渴望能从中得到满足。他们需要同伴的接纳、认可,需要表现其对团体的贡献。

(5)社会凝聚力的理论

合作学习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凝聚力为媒介的。实质上,学生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是因为它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都获得成功。社会凝聚力的观点认为,学生们帮助小组同伴学习是由于他们关心集体。社会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突出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活动,以及小组活动过程之中和之后的小组加工活动或小组自我评议活动。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Internet上的教学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媒体是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政策依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市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实施意见》指出:教学过程是思维互动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现代课堂教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应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现实依据

(1)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校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仍较多的承袭着传统教学的特点。在课堂上,教师用非直观手段对教材作信息报导式阐述,学生需仔细听讲并领会教师的讲解,通过记忆、模仿掌握新知识,并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学生主要是通过感官进行学习,即使有少量的思考活动,回答问题也是学生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路线下完成的,缺少独立的认识活动,因此,在成绩居于中下等的学生中,常出现上课听,下课丢,做就乱的现象。新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育面向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针对我校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显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教学控制主要来自于教师,而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未能参与控制,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真正的动态平衡。②解决问题时,常常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能在教师的驱使下进行学习,没有或少有主体产生问题的亲身体验。③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学习者学习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在课堂上反馈出来,教师获得的常是延时的反馈信息,不便于调控教学。④学生的学习方法还不够科学和优化,甚至于一部分成绩不错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好,对于自学这种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不欢迎,被动内化知识现象严重,说明我们的教学在学生学法指导上重视不够。⑤对学习中问题的调查:有4%的学生怕学习任务;有54%的学生不怕但不愿主动学习,其余学生做得很好;同意由教师做答案的最后的仲裁者的占69%。这说明学生对合作学习及解决问题这一认识差距还很大。

(2)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却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我们先后进行了校级、区级、市级初中数学‘问题导学’研究、农村初中课堂组织教学研究。各级教研组均有自己的小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工作并服务于教学,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更希望在新课程改革新思路的指导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即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评价手段)和小组成员的学(即利用一切可能的教育环境、设备、资源等进行有效学习、主动学生和学会学习)进行广泛深入、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力图探索一条新路子,从而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2级1班、2班、5班、11班

2013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10班

2014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7班、8班

2015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7班、8班

2016级1班、2班、3班、4班、5班、6班、7班、8班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统计法、问卷调查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等,其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研究中通过调查、比较,不断总结、改进,使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

1、学习现代课堂教学有关理论。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研究前期,我们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做好思想与理论上的准备。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标准》、《**市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实施意见》、《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学校教育科研全书》等有关著作、文章和政策。

2、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学习有关理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课题的研究方案、研究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案、研究措施,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建立健全机构,讨论、修订并通过研究方案。

(二)实验阶段(2011年5月2013年9月)

第一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申请立项、修改方案、申请课题开题。

1、课题组全体成员学习运作方案,提高科研意识,明确实验意义目的、要求、方法、步骤等。

2、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共同参与。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3年5月):组织实施阶段

1、开设观摩课、研究课,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

2、研究分前后两个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为第一阶段,进行中期阶段性总结;2012年9月2013年5月为第二阶段,在总结第一阶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实验。

3、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编印相关信息材料。

第三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总结阶段

1、搜集整理汇编课题实验的相关资料。

2、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3、报请上级单位对本课题进行检测、评估。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班级小组构建及运作的设计研究。

祥福中学在2011年作出决定,以专业发展组为基本组织,将农村初中课堂组织教学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三、二、四课堂教学新模式,正式在各学科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推广。其中作为二(两个基础,即问题导学和小组模式)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重中之重,能否成功构建小组并正常运作,是课改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小组模式是指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特点,让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参加学习、活动和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它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生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小组模式的构建。

(1)、小组的组成。将全班学生按成绩、能力、表现等分为6个层次,班主任在第一层次中确定每个小组的1号组长(常务组长,全权负责小组管理),1号组长在第二层次中选出2号组员,两人再商量选出3号组员,依此类推,选出4-6号组员。在分组中要考虑男女生的比例、身高、个性的差异等,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小组的座位编排。组内座位原则上按编号相邻的同学对坐,即采用1、2号对坐,3、4号对坐,5、6对坐,形成一个方桌会议的样子,便于同层次的一起探讨,低一层次的同学方便请教。当然,也可以按传统方法前后排安排座位。组与组的座位每两周作一次调整,优秀小组与进步小组有优先选择权,其他组根据得分高低依次选择。

(3)、小组的岗位设置。小组6人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人的学习及工作能力、专长等情况选出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以后再增理化等组长)、清洁组长、文化组长、记录组长等,力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4)、组长的职责。常务组长是小组的全权负责人,是核心人物,主要负责本小组的纪律管理、整体协调等(可兼任一到两门学科组长),对小组成员的日常表现进行考评;对小组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带领全组争创优秀小组、进步小组。记录组长的职责是记录本小组的个人展示得分、常规得分并统计小组一周得分,交叉核查其它小组得分;学科组长负责组织该科的组内交流、展示安排,对学科作业的完成情况检查、评价、统计、收发作业本等;清洁组长负责小组清洁的安排,组织打扫;文化组长负责小组的文体活动、环境美化等。

2、小组模式的运作。

(1)、小组的调整。小组合作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组与组之间也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做出调整。一是组内调整,将组内爱说话的,臭味相投的人分开。二是平衡各组之间的差异,对太弱、太强的组进行调整。三是对个别组长进行调换或民主重选,或根据其能力重新任职。

(2)、小组的展示。小组展示的两个原则:一是公平原则,即要给予每个小组相同的机会,如按小组顺序依次安排展示,转完一轮后才进入第二轮;二是竞争原则,在公平的基础上,也应该让小组通过竞争获取更多的机会,如一轮展示完后,再抛出一两道更有挑战性,更需创造力的问题,让各小组来争取这个机会。

A、组内展示(小展示)。

①、组长检查组员独学完成情况并作出评价(根据学科特点及时间,可以批改,可以只检查完成情况,然后评出等级ABCD)。

②、组长组织组员对学(可AA、BB、CC分层交流,可A→B、B→C分层指导,也可全组同时交流)。

③、组长组织组员对共同的问题进行探究,研讨,如还不能解决的,作为小组的疑惑收集起来并及时反馈给老师或用于小组疑惑环节展示时用。

B、班内展示(大展示)。

①、科代表在老师的指导下,分配展示任务到各小组。

②、小组作展示准备:内容准备、人员安排等。

③、小组展示。可由一人主讲(一般为3号、4号,根据难易程度也可由其他组员讲解),一人助讲(一般为1号或2号,协助组织教学,收集反馈信息等)。

④、小组评价。根据班级相关评价标准,对小组展示的效果进行打分(15分),并简要陈述理由(原则上由越差的学生来主讲的,效果相近的情况下,得分越高,反之亦然)。

⑤、追问提升。此环节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在小组展示过程中,对学生无法深入的知识适时、适度追问,对规律性的、实质性的知识、事理进行归纳、提升。

⑥、展示结束后,各小组对组员导学案答案修订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出评价(同样按ABCD给出等级)。

(3)、组员的个人展示及评价。组员的个人展示是指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学生争取到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个人展示可记为小组得分,每展示一次得一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的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的设计研究。

班级小组建设完成后,在运作中还需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小组作出客观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适度的奖励,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小组的评价。小组的评价要做到标准统一,评价有据。

具体做法:①、明确任务。导学案预习反馈中的预习作业的订正,合作探究中各种疑难的展示、回答,形成提升的成果的展示,课后作业的订正等等,都可依次交给各小组去展示。②、及时点评。教师要对学生展示的情况及时、具体的进行点评,如语言是否简明、声音是否宏亮、答案是否准确、思路是否清晰、讲解是否清楚、板书是否工整规范等。③、评分标准。对小组展示按4、3、2、1的分值给予评分,对回答得特别好的,可以特色加分1分,所以最高分可以为5分。④、做好记录。小组的评价分可以写在专门的地方,也促使各组知已知彼,加强竞争。小组得分将是评选优秀小组的重要参照数据。

2、小组的激励。

(1)评选优秀小组。①、班级优秀小组的评选。班级优秀小组每周评一次,评出13个优秀小组,12个进步小组。②、年级优秀小组的评选。年级优秀小组每学月评一次,年级在各班所评优秀小组中选出每学月评优次数多,教师评价高的小组作为年级优秀小组。③、学校优秀小组的评选。学校优秀小组每半期评一次,方法与年级评优相同。

(2)、优秀小组的奖励。①、加操行分。被评为优秀小组的每个组员都要加操行分,班级优秀小组加5分,年级加10分,校级加15分。②、对优秀小组设置标志牌,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评为年级、校级优秀小组的同学,要在年级、校级集会上予以表彰,发奖状、奖品等。③、优秀小组和进步小组在小组座位调整时享有优先选择权。④、小组评优将影响个人评优,它成为以后评选三好、优干、团员的重要参照。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各科的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运用有一个载体,即由全体任课教师编写的各科导学案,将导学案与教材有机结合,分设四个板块:模块一预习反馈、模块二合作探究、模块三形成提升、模块四小结评价,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以这四个模块为基础,研究出不同学科的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

以语文学科为例,我们研究出了以下的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

1、模块一:预习反馈(10分钟左右)

(1)小组交流(5分钟)

(2)组内订证(3分钟)

(3)教师导学(2分钟)

每组组内要求:1号组织并收集问题、2号主讲、其他组员作好记录

教学策略:

A、该模块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老师尽量在课前对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作批改、查阅或了解。才能体现小组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B、前两步可合二为一,形式可以多样(如:组内交流·组内订证;组内交流·组间质疑;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C、教师导学是该模块的核心和灵魂,能否让学生在预习学习和交流学习后上升一个层次的关键,充分体现理科的特点,也是对学生预习结果的升华,更是课堂教学的导的功能和学生在预习中不能突破的问题、知识得到解决的体现。

2、模块二:合作探究(20分钟左右)

(1)独立探究(10分钟)

(2)小组内部答疑(2分钟)

(3)展示(8分钟)

教学策略:

A、该模块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全体学生,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探究任务

B、合作探究必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展示中要读重点、讲理由、现过程。

C、教师只需适时点拨,关键内容时进行强调,并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作出评价。

3、模块三:形成提升(8分钟左右)

教学策略:

A、独立完成,统一订证

B、这几个模块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全体学生。

C、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4、模块四:小结评价(2分钟左右)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编写的研究。

1、关于三、二、四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内涵。

(1)、三自理念,既: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2)、二个核心,既:小组合作、先学后教。

(3)、四个模块,既:预习反馈、合作探究、形成提升、小结评价。

2、关于课程教学四环节与导学案的编写要求。

教学模块

学生活动

组织形式

教师活动

备注

预习反馈

1、课前独立完成教材阅读后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

2、收集小组问题并在随笔中做好记录。

3、小组个别问题由小组成员帮助解决。

4、小组安排汇报

1、充分利用自习课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

2、610分钟课堂小组展示

1、引入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2、组织小组展示

3、追问(预设学生可能出现问题,在随笔中做好记录)

4、收集问题、答疑。

1、体现先学后教

2、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1、小组根据任务独立探究。

2、小组合作组内交流。

3、小组安排展示。

4、对个人疑难在随笔中做好记录1、56分钟小组合作探究2、56分钟小组展示及评价

1、积极参与学生小组活动并作好指导。

2、追问(预设学生可能出现问题,在随笔中做好记录)

3、补充评价

4、拓展(在随笔中做好记录)

5、合理安排探究任务(科学分组)。

1、体现小组合作与互助

2、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会成功感与集体荣誉感。

3、师生互动。

形成提升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批改

3、小组纠错

4、小组评分1、810分钟按要求独立完成2、23分钟小组互助

1、提出要求

2、呈现参考答案(先做好)

3、组织纠错

4、典型错误评析

5、得分反馈

1、体现小组合作与互助

2、让学生体会成功

3、师生互动。

小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知识点与学习方法的小结。

2、学生对小组及个人收获及表现进行评价。

3、评出最佳小组与个人 1、23分钟小组交流

2、自由展示

1、补充

2、宣布本课最佳

3、布置作业及预习要求。

师生互动

课外作业

1、分层设置。

2、题型广泛。

3、与中考相关。

4、题量控制。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以下成果:

(一)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论文集。

我校教师广泛参与了本课题的科研工作,共涉及三个年级,九个学科。在研究过程中撰写了大量的论文、教学案例等,共有9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二)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导学案集。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与之配套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即导学案的编写。在三年中,我们在三个年级共九个学科进行了导学案的编写,我们一边编写一边修订完善,迄今为止,共有五个版本的导学案问世并印制。导学案已经成为我校师生教与学的主要载体,极大的推动了我校的课改与教学工作。

(三)农村初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之学科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

由于各学科的特点不同,其教学方法、过程等也有各自的特点,为此,我们以学科为单位(不分年级),在九个学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各学科的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方面的研究,现今已有较为成熟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策略并形成文字资料,指导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实施。

(四)其他形式的相关成果。

1、网络资源。

在科研活动中,我们建立起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丰县孙楼初级中学 于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1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尤其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被广泛采用,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合作的意识、交流的能力,增强了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着过多或者应付以及无效的问题,课堂上动不动就将问题交给小组合作,有的问题浅显无需合作;有的问题宽泛,合作不深入就中止,合作学习暴露出随意性大,小组设置不合理或长期固定不变,学生交流不充分,展示不全面等现象。

1.2 课题的前期思考与实践 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基于提高思品课的吸引力与有效性,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实际,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个性成长的教学方式,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案例探究中、体验参与中领会知识、感悟道理。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支撑的平台,实施得当则大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但是课堂内容的多变性以及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等因素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充满着变数。必须要对这一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总结,借鉴成熟的理论及成功的案例,找到适合自身教学特点且较易操作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优化,使课堂设计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深化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即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共享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促使自己有意识地“加油充电”,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也走出了一条发现问题——课题研究——问题解决的渐进专业成长道路,为成为一名创新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解决的问题

3.1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指导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活动组织、成果展示、效果评价等环节。

3.2 思想品德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适度、适当。

3.3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选择与运用,创设不同教学内容下的合作学习情境。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4.1 研究内容

4.1.1 结合教学案例、调查报告反思教师在思品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的误区。4.1.2 认识传统的讲授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的区别及相互补充,各取所长,灵活选用的关系。

4.1.3 探索实践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汲取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精髓。

4.1.4 初步探索出构建高效思品课堂的思路与方法。4.2 研究方法

4.2.1 读书感悟法 4.2.2 反思归纳法 4.2.3 案例分析法 4.2.4 行动研究法 4.2.5 文献研究法

五、课题的研究过程

5.1 自从课题于去年6月批准立项以来,根据课题方案,合理安排时间,基本上按序时进度阅读了指定书目,且做了认真的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撰写了多篇读书心得,及时上传日志。

5.2 结合学科教学进度以及往年的教学案例,分阶段、有重点地反思课堂教学,发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得出纠正这一误区的思想理念与具体方法。

5.4根据研究的成果,积极进行教学案例的反思、总结,撰写研究论文,课例及分析,认真做了中期课题总结,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进度。

5.5关注课题的进展,注重课题的研究成果结论放在课堂教学中去检验、去总结,着眼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及结论

经过两个学期课题的研究,一方面促使自己不断加强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使课题的研究实现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完成了课题方案预定的目标,对于思品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认识误区、操作方法、评价策略等有了一定的体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影响帮助很大。

6.1 合作学习不仅是教与学的新方式,而且也是学科三维教学目标之一,更是一种学习习惯、一种生活态度。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满足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需求,又实现了资源共享,极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合作学习中一方面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展示,使每一个人都能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共享思维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了同伴之间的合作技能,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

6.2 课堂上的小组自由讨论交流并不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要义在合作,在很多情形下的小组讨论只是对特定问题的你争我辩,优势强势的同学往往占主导,后进生不自觉的顺从了他们的观点、态度,很难体现合作的效果。合作学习包括两个方面:自己学会了问题以及帮助他人学会了问题。小组应是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有一位同学没有发言、展示,合作就不充分;有一位同学没有完成任务,合作就不成功。

6.3.1 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教师对学生的分组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根据课堂内容、学生表现等因素适时调整,小组之间既充满竞争,又体现合作,要学会欣赏他人,为他人喝彩。6.3.2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需要,在运用时要体现适时、适度、适当,不为合作而合作,应需要合作而合作。合作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是对问题的发现、提出,可以是对特定问题的分析、解决,也可以是对情境的扩展与阐释等。

6.3.3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控与引导要及时、到位,鼓励学生既要大胆争辩、积极展示,又要学会倾听,分享别人的智慧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师还应抓住合作学习前期的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记下自己的想法、观点以及存在的疑点,才能在合作学习中有方向、有价值,交流讨论才更有效。

6.3.4 在合作学习的展示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课堂环节不求完整,求实效,不必只让分析全面、语言表达力强的优生去展示,应留给后进生机会,鼓励他们在小组的帮助下自己阐释或者自己质疑,使后进生渐渐从以往的听众和旁观者转变为主持人或参与者,树立他们的自信,提高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6.4 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及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评价。首先,要从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参与效果进行评价,让小组内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参与”,“人人尽责”。其次,要注重对每一个小组内后进生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依据“木桶理论”,关注“短板”,使“短板”变长,才能提升整个小组的能力和水平。再次,要创新评价方式,尤其对于思想品德课,量化培养不出能力,提高不了觉悟。我尝试以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小组内的互评,每个人的自评,以及各小组整体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打出等第作为平时成绩,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量化补充,如平时成绩为优,期末成绩为优,整体评价即为优甲。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也使学生感到有进步就有体现,上进有动力,努力有回报。

6.5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其中一篇《和谐——高效思品课堂的润滑剂》获2011年市“创新杯”论文一等奖,对以合作促和谐,课堂出实效作了阐述;另一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获2011年市“科研杯”论文一等奖,探索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深化了对合作学习理论的认识与实践。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及存疑

7.1 传统的课堂教学虽然受到新课改的冲击与影响,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与方法仍有价值和生命力,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不能排斥教师的讲授,忽视传统课堂的优势,一味追求新课改的所谓“标签”,最终会得不偿失,一无所获。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应离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应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之上,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个人潜能,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7.2 当今社会充满着竞争,因此在培养学生合作技能的同时,应鼓励小组成员之间对问题的不同观点以及小组间的竞争。若一味强调合作,会使部分学生形成依赖感,扼杀他们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7.3 如今随着农村生源的减少,加上部分优等生提前被民办学校挖走,农村学校的生源质量每况愈下,留下的基本上都是二三流生源,在这种特定“小班化”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但课堂教学中学生厌学多,气氛不活跃,合作难进行成了影响合作学习的重要障碍,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中下等学生想合作、能合作、会合作成为下一步探索和实践的课题。相信我们会继续。因为有我们研究这一课题的良好基础以及追求专业成长的激情,以后的路虽坎坷、漫长,但我们有一双勤劳的脚,有信心去解决面临的难题。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了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学校,合作学习还是处于半荒芜状态,亟待开发和利用。纵观我校当前的数学课堂现状,单一式、机械式、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仍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乐观,数学成绩极不理想。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当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中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我们开展“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摸索出一条切合我校实情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让学生即使有一千个厌学理由都回归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一)理论依据

(1)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争日趋激烈、以人际交往为载体的信息交往频率显著加快,两者以令人惊讶的紧密联系相伴相随。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可以取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会合作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样,理应成为新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另外,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发轫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推广实践,其间经历百余年,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2)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灵动新课堂。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其他素质的专题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学会与人合作。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2.研究建立“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4.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5.研究评价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对比法、文献法。整个过程都以实验研究为主,实验教师以常规教学为依据,以个体实践为主,课题实验小组成员为辅,按学期分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总结,讨论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完成本实验课题共花两年时间:(从2012年7月起至2014年7月),主要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2.7-2012.8)1.做好课题立项、开题工作。通过调查分析,确定研究的内容,申报立项,设计研究方案,邀请有关教研人员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建立实验课题组:确定实验班级、教师,组织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3.文献研究阶段:通过大量查找文献资料并进行去粗取精的归纳整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思路和方案。

(二)、实施阶段(从2012年9月起至2014年7月)

1、第一阶段:准备和初步探索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

确定研讨课的研究主题、方向,选定授课班级,集体整合资源备课。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尝试如何种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不断交流改进,修正实验措施,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2、第二阶段:课题深入研究阶段(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1)课题负责人和实验指导人员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验教师撰写有关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论文;(3)联系实际,设计实验课例,组织成员集体备课;(4)开展实验教学工作,组织成员听课、评课;(5)调查研究,进行教学情况分析,查漏补缺。(6)定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阶段总结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汇报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性评价。

反思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在研究中不断回顾、反思、交流、调整,使实验策略趋向科学化、高效化、合理化、人性化。2.举行研讨课与观摩课的有关活动。

3.收集整理过程资料,做好结题准备工作;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等。

(四)、评估验收阶段:(2014年6月——2014年7月)上交结题报告,迎接专家组的鉴定验收,通过验收。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本实验课题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中主要措施有:

(一)、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在我们(罗桂庄、江赴安)提出本课题之时,为了更好地在两年内完成研究任务,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本课题组由罗桂庄、江赴安负责,合作成员有:何建、何满莲、何广成等。他们均为大学专科以上毕业,是教学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和顶梁柱。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1、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学习理论《课程改革纲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等。

2、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化教育科研理论。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恋上你的课》、《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等。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请外校优秀教师来校交流;在校内举办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三)、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题研究只有落实于课堂,才符合教科研一体化,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研究成果也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因此,课题组全体教师要把每堂探索课当成研究课,做到“心中有课题,课题有研究”。

(四)、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利用,实验班实施动态分组教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人,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五)、灵活运用,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初中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将开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最优化教学研究。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明显提高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浓厚了许多,成绩也有所提高。

在第二阶段具体的做法如下:

1、对第一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得与失,进一步调整研究的策略。

2.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了真正触及实验课题的实质,尽快探索出并掌握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技巧,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认真阅读这6本书:《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匡金龙主编)、《现代课堂的情绪管理》(李志主编)、《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袁振国主编)、《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张晓玲)、《恋上你的课》(黄波编著)和《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陈宇卿主编),从心理学、教育学、构建学和行为学等方面去寻求理论支持。

3、“走出去,请进来”在这一年中课题组成员何建参加了在韶关举办的钱守旺数学专家做的专题报告,课题主持人江赴安老师参加了韶关市小学数学“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每位外出听课学习的老师回校后都要把自己所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体会与全体数学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2013年12月10日,学校邀请了金鸡小学高年级数学组来我校交流,在交流中由金鸡小学邓财荣老师和我校实验课题主持人罗桂庄老师各上了一节示范课,课后双方老师进行了中肯的评课,我校数学组老师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收获不少。

4、继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讨论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等。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由教师或小组长给他“开小灶”,让他尽快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5、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①将学生按异质分组和优势互补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能力的4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特别关注后进生,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培训小组长,提高其组织和领导能力。

6、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想要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评价必不可少。我们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1)小组长评价组员。每周一组长从我这领到一张小组评价表,此表可用一星期。上面共分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表现、日常行为表现三个栏目,采用计分方式能比较直观地看出学生一周的表现。

(2)成员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教师评价。教师除了上课外,还密切关注每个成员,特别是后进生的表现,以便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奖励方式:根据学生一月的具体表现,由教师投票和学生投票综合评出评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进步之星”和“课堂之星”若干名,发给自制精美小奖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项举措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附课堂学习评价表 :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分得 值 分 教学思想 教 师 的

教 教学能力与策略(1)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2)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0(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能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课堂生成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课堂预设,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能快速敏捷地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有用信息,体 现良好的教学导向和教学机智。教学活动设计0 科学得体,组织形式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机,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目标符合课程标准;与学生认知水平和

心理特征相适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理清预习内容的要点,准备素材,尤其

是小组长检查中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订正。方 式为:“说”、“写”、“批”、“查”、“看”等。

1、分配学习任务到小组,并提出要求。1 1 出示学习目标 教(2分钟)学 环 节 预习检查(5分钟)分组合作 5 5 1篇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宋村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既改变了教师合作学习观念上的误差,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大大提高。【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索 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汹涌浪潮,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呼唤 “合作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21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这四方面直接或间接都与合作有关系。合作学习的推行首先表明了合作对认知的重要作用,不会合作,便会使认知活动封闭孤立、效率低下;学会做事更需要合作能力,不会合作,做起事来必然是事倍功半、力不从心;在全球化目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折旧率快速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细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一个不会认知、不会做事、不会合作的人是难以生存的;学会共同生活也必须通过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来实现,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时代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这一目标却常常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盖,受表面的活动形式所折腾,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以教育理念的提升更具有根本性。合作教育的主要贡献就是对学生本性持有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强调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教师不以知识权威、知识裁判、知识“信使”自居,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与讨论并行,教和学和谐共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这种有助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型课堂的重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感情、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3、合作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4、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目的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题实验和研究的意义

积极的合作意识、广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常常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合作不仅能使人获得学习工作上的成功,体味到自我实现的喜悦;而且能培养人的责任意识、尊重意识、理解意识、宽容意识、团队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友善意识;善于合作还能让学生享受许多生活乐趣,生活于芸芸众生之中,自身的感受常常取决于别人对他的感受,自身的快乐常常取决于周围的人是否快乐,良好的合作与交往关系会创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这正是我们享受生活趣味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与探索、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新型的教学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注重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安排活动内容。(2)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合作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实现共同成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探索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能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4、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手段要发生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黑板、粉笔转向现在的多样化综合运用录音机、电视机、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互联网等教学手段,实现光、电、色、形、图的配合,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步骤 第一步:(2006.2——2006.4)认真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教育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做好课题的其他准备工作,如实验的前测等必要的准备。

第二步:(2006.4——2006.7)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第三步:(2006.9——2007.1)在总结和改革前一步的同时,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第四步:(2007.2——2007.7)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第五步:(2007.9——2008.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第六步:(2008.2——2008.7)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宋村中学数学组 2008.7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龙桑小学 王君峰 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教研室 贾美忠 一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篇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二、课题实践价值: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已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小组合作学习不应成为新课程的附属道具,提高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已势在必行。

本问题研究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过程中,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每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成员充分参与,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创新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掌握知识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技能和思想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有效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本课题对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都将有不容忽视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开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幸福校园的根本目的所在。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比如:简单一些的内容,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较难一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进行讨论,找到满意的答案。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合作,而答案的获得又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了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到真正的提高。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立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表现在: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就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进行研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寻找合作学习中师生间平等交流和互动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会冒出绚丽的火花,而他们的思维也会给别人以启迪。

3.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本课题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4、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学业务能力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备课组活动中都被认为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要实施科研兴校,更好地做好课题实验研究工作,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课题组成员加强培训,提升教科研水平。为此,除了要学习合作学习理论、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习教学设计原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还要围绕合作学习搜集资料,积极参加校、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基本功比赛,以充实理论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一)充分准备,精心组织

本课题于2012年8月申请研究,同时我校领导对这个课题也大力支持。1.成立课题组,宋金芳担任课题组组长,罗琴担任课题负责人。

2.由负责人拟定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并与确定课题组成员名单。课题组长和主持人均参加了市教育学会的培训。(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课题组成员统一了工作思路,细致规范课题管理,做到分清层次、抓住重点,以促使本课题的各项实验与研究活动能顺利展开,从而取得成功。实验的步骤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08——2012、11)组建课题研究班子,广泛搜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文献资料,制定详细的计划,请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11——2013、10)启动课题研究,在专家指导下,制定阶段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实施,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做到定期碰头交流,并做好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10——2014、1)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健全资料台帐,分析数据,形成结题报告,并邀请专家鉴定结题。第四阶段:向立项部门或单位申请结题(2014、1—2014、4)做好课题研究经验的归纳提炼,形成课题成果,为课题研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邀请专家鉴定结题。(三)扎实研究,勇于实践

围绕制定好的计划和方案我们课题组展开了扎实的研究工作。首先是立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效率的提高。我们通过多次尝试,多次调整,然后通过考试成绩对比、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小组长会议等多种方式获得反馈信息,再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找出所尝试的种种分组方法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反复对比,不断调整,找到较为科学合理的分组方法。通过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交流研讨活动,全面开展评课议课,投入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展开扎实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比如:简单一些的内容,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较难一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进行讨论,找到满意的答案。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合作,而答案的获得又使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课题组成员都是各年级的骨干老师,本学期都要精心准备1—2节公开课,围绕合作学习举行公开课观摩交流活动。

3、课外活动。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展现合作学习极好的阵地,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合作态度。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如朗诵会、口头即兴作文比赛、课外阅读比赛、诗朗诵、故事会、合作手抄报等等,都要让学生自行组织编排,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收益。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依托课堂教学、建立合作支架。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是“三性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成功构建的组织关键。它基于学生的成绩、智能、责任心、兴趣特长等因素,我校各班在本学期初,完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小组的分组,把全班学生按“优、良、一般、待进”进行合理分配。一个班级分成六至八个学习小组,四个等级状况的学生均衡组合,强弱搭配,按照“一帮一”的原则同座,努力做到组与组之间学力均衡,并对小组长做好合作学习的培训,他们负责小组讨论、学习,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都有响亮的名字和口号,“奋飞 组”“超越组”“快乐组”“给力组”等等,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当堂达标教学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宣章屯镇中学语文教研组

薛春海

2011.3《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当堂达标教学中的应用》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背景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学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习方式。我校语文教研组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既改变了教师合作学习观念上的误差,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大大提高。

1、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汹涌浪潮,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代呼唤 “合作精神”。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21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这四方面直接或间接都与合作有关系。合作学习的推行首先表明了合作对认知的重要作用,不会合作,便会使认知活动封闭孤立、效率低下;学会做事更需要合作能力,不会合作,做起事来必然是事倍功半、力不从心;在全球化目益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折旧率快速提高,社会分工日趋细密,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一个不会认知、不会做事、不会合作的人是难以生存的;学会共同生活也必须通过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来实现,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

时代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这一目标却常常被单一的认知目标所遮盖,受表面的活动形式所折腾,其根源正在于知识本位、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以教育理念的提升更具有根本性。合作教育的主要贡献就是对学生本性持有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强调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育的人际关系的质量,教师不以知识权威、知识裁判、知识“信使”自居,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个性特点组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启发与讨论并行,教和学和谐共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而这种有助师生教学相长的新型课堂的重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感情、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3、合作学习可以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4、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目的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课题实验和研究的意义

积极的合作意识、广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常常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合作不仅能使人获得学习工作上的成功,体味到自我实现的喜悦;而且能培养人的责任意识、尊重意识、理解意识、宽容意识、团队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友善意识;善于合作还能让学生享受许多生活乐趣,生活于芸芸众生之中,自身的感受常常取决于别人对他的感受,自身的快乐常常取决于周围的人是否快乐,良好的合作与交往关系会创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这正是我们享受生活趣味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数学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1、原则:采用理论学习与探索、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等。

2、方法:

①学习小组的划分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进行考定,把全班学生分成8组,每组为4—6人。小组人员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要发挥每个学生个体作用,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帮助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责任、在小组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再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同完成学习任务。

②、小组学习过程

A、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合作

开始合作时可以先在同桌之间进行,听读背检查,查工具书,提问质疑,会话交流等,随着两人学习小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逐渐扩大到4—6人的小组,长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注意力,也初步形成了合作意识。

B、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新教材的开放性极强,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表达其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于一个问题的研讨,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五花八门,有正确的,有错误。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大胆积极发言,不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万万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就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也得到发展。在这个活动氛围中,我们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C、交流反馈学习结果

积极发言、把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交换不同的思考结果,又能对学困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精神,使每个人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结果。对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必要时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拔。

③、小组学习评价

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合作精神、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小组合作时,教师一般在每个小组旁很快地逗留参与一下,观察他们的合作过程,不过,很多时候也是蜻蜓点水式的,一般在“实力”相对弱的小组呆的时间长一点,给他们一些鼓励,或者给他们的讨论“镀镀金”。结果的评价虽说以尊重个体的解读为主,但在大的是非面前却决不嘴软

小组学习评价是对一个小团体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针对某一名学生,从而使“人人都有贡献,人人都有进步”成为现实。同学们都认为,这种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做法,使小组成员之间成为“荣辱与共”的合作关系,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内在的驱动力,调动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营造了一种“利己利人,共同进步”的学习情境。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内容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宗旨,有重点地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新型的教学理念,体现素质教育,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注重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安排活动内容。

(2)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合作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体验,实现共同成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探索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能让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根据新课程标准,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所营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朝夕相处的共同学习与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动脑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立新的教学模式,联系教学内容,把多种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合作成果进行巩固,合作学习能激励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3、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自我,发展合作学习能力。

(1)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学生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就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2)利用教学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

4、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步骤该实验周期为一年(2010.3——2011.3)

第一阶段(2010.3——2010.5)完成开题报告、写好课题实施方案,确定研究对象,作好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0.5——2010.12)全面实施和落实。1.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2.在总结和改革前一步的同时,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3.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4.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三阶段(2010.12——2011.3)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报告、课题结题。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八、存在问题:

1、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育视野狭窄

2、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导致课改工作不能走向深入。

3、在课堂上个别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教师的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宣章中学语文教研组

2011.3

下载《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数学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报告负责人: 刘焕政 课题组其他成员:王洪海 张樱 臧珍华 孔凡华 于夕莲 时间:2013年11月 一、课题的提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

    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上机课中的小组合作的应用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1、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合作学习的推行首先表明了合作对认知的重要作用,学会做事更需要合作能力,不会合作......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课题结题报告 张留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 史巧云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课题结题报告 张留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 史巧云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大班额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课堂的探究 关键词 大班额 农村小学自主合作 有效课堂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低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 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小学数学作为义......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沙河市蝉房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背景: 审视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刻......

    浅谈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何伟忠 “小班化教育”是在小班配置的条件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