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时间:2019-05-12 12:2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第一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沙河市蝉房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背景:

审视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刻认识,使之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一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而缺乏时效性。二是过分追求课堂顺畅,严重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过强,过弱的趋势都会影响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因此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①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②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③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三)课题的应用价值:

① 扭转教学现状:合理设计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讨论,使之不再流于

形式,重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

② 学习形式的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在这个前提条

件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张万生老师在国培期间认真观摩石家庄四十中徐建安老师的公开课,吸取人家许多成功经验。同时我们查阅了石家庄十三中杨杰老师的《初中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资料,获取了许多相关的信息:

①组建好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在组建合作小组

时,应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

②小组成员要有具体分工,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

动中。

③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④注意适时、适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可

滥用。

(五)主要创新点:

① 改变合作学习中的重“学生”轻“教师”现象,对传统讲授式矫

枉过正。

②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合作学习不能轻视学生的“独立思考”。③ 数学合作学习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思维上的激发、互补与互动。

任何形式上热闹而思维活动不足或不够深入的合作,都不是理想的数学合作学习。

④ 数学内容通常具有延续性、拓展性与应用性,所以课内合作与课

外合作需要并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①探究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组员分工,组内管理,组间互动科学方

法及高效机制。

②探索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

法;为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

③探究为合作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具体作法。

(二)研究内容:

① 构建合理合作探究组织。合理、科学分配小组,还要有良好的分

工与配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加强对合作方

法的指导。

② 选择恰当的合作探究时机,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契

机,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精选合作课题,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灵活、科学安排合作探究。

③ 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保证充裕的合作探究时间,使合作具有实

效性。

④ 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合作不仅能有效地

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思路:

①.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小组建设的研究。

②.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同时辅之于比较法、文献法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2年12月----2015年6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调查研究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是:

1、收集、汇编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理论,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素

质。

2、制定研究方案。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

3、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初步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和现状。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2月)研究实施阶段:

1、进行随意编组与异质小组的对比研究。

2、进行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研究。

3、采用抽测与问卷的方式进行学情评估。不断地改进、反思,校正。主要采用调查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保障

本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课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我校有标准图书馆,学校为教师建立了电子备课室,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时间保障。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主持人:

郑平芳(课题研究全面工作)

主要成员:

张江涛(七年级实验班)

彭海雷(八年级实验班)

王尚丽(九年级实验班)

张万生(资料整理指导)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学习的论文

八、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学出版社,2001

2.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二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沙河市蝉房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背景:

审视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刻认识,使之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一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而缺乏时效性。二是过分追求课堂顺畅,严重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过强,过弱的趋势都会影响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因此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①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②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③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三)课题的应用价值:

① 扭转教学现状:合理设计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讨论,使之不再流于形式,重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

② 学习形式的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张万生老师在国培期间认真观摩石家庄四十中徐建安老师的公开课,吸取人家许多成功经验。同时我们查阅了石家庄十三中杨杰老师的《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资料,获取了许多相关的信息:

①组建好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

②小组成员要有具体分工,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③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④注意适时、适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可滥用。

(五)主要创新点:

① 改变合作学习中的重“学生”轻“教师”现象,对传统讲授式矫枉过正。

②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合作学习不能轻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③ 数学合作学习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思维上的激发、互补与互动。任何形式上热闹而思维活动不足或不够深入的合作,都不是理想的数学合作学习。

④ 数学内容通常具有延续性、拓展性与应用性,所以课内合作与课外合作需要并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①探究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组员分工,组内管理,组间互动科学方法及高效机制。

②探索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法;为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

③探究为合作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具体作法。

(二)研究内容:

① 构建合理合作探究组织。合理、科学分配小组,还要有良好的分工与配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加强对合作方法的指导。

② 选择恰当的合作探究时机,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契机,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精选合作课题,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灵活、科学安排合作探究。

③ 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保证充裕的合作探究时间,使合作具有实效性。

④ 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思路:

①.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小组建设的研究。

②.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同时辅之于比较法、文献法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2年12月----2015年6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调查研究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是:

1、收集、汇编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理论,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素质。

2、制定研究方案。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

3、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初步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和现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2月)研究实施阶段:

1、进行随意编组与异质小组的对比研究。

2、进行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研究。

3、采用抽测与问卷的方式进行学情评估。不断地改进、反思,校正。

主要采用调查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保障

本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课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我校有标准图书馆,学校为教师建立了电子备课室,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时间保障。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

主持人:

郑平芳(课题研究全面工作)主要成员:

张江涛(七年级实验班)彭海雷(八年级实验班)王尚丽(九年级实验班)张万生(资料整理指导)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学习的论文

八、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学出版社,2001 2.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三篇: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龙游三中

何啊玲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并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班级教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徒有合作的外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不具备合作精神,致使讨论不能展开、探究无法深入,不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合作。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白白地耗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有时往往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不求实际效果,而忽略了其本质。我们一线教师还有很多疑惑和问题,特别是对课堂中生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抱有疑问。什么内容要合作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国外的学者把师生互动合作行为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国外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它们所研究的是学生互动行为,理论性很强。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学生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具有共同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情感等几方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层次,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间构建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力求体现集体性教学与个体性教学的统一。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的教学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达到培优与补差并举的结果。它着眼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并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1)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2)不同层次学生积极投入,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也是个性化的、多种学习需求的过程;(3)任务导向明确,学习成功率高,达到了预期和生成的教学目标,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合作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合作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学生合作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

选择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学生合作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重难点分析

(1)我校班级人数较多,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分组和分组后的管理我们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习偏弱的学生大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的掩护下随声附和,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解决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思维依赖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把握合作材料选择的“度”,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使合作学习更有效更有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四、本课题的预期价值

经过研究实验,初步找出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策略,及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如何通过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的合作技能,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认真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合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科学做好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正确定位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让教师自主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基本途径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快摆脱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为难境地,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学生进步,教师发展、教学相长。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学习阶段(2015.3-2015.4):

(1)、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2)、课题组成员重点研究“合作小组”学习的特点及理解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构和要素。(3)、学习研究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

2、实施阶段(2015.4-2016.11):

(1)、调查了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基本情况。(2)、具体制定各类有效性检测表。

(3)、实施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方案。

3、反思阶段(2016.11-2016.12):(1)、各成员完成本阶段总结材料。

(2)、总结研究方案得失,汇总材料,写出结题论文。

六、前期准备

1、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实施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构建学习小组结构图、成员责任分工表,教学过程的反思等;

2、了解学生情况,①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②传统教学方式的调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情况。调查问卷、小组组成结构图、论文等。

第四篇: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4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王火炬

厦门市同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张茹华

一、实验的缘起

在进修附小成立之初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提出从业务上大力扶持该校的号召。我们 在思考一所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需树立教科研促进教育发展的意识加大教科研力度

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以教师的发展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教学质量的提升打造学

校的品牌。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应是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灵活创新的课 堂教学景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2004年7月开始我们便着手课题的选题工作在 省、市、区专家指导下我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再经过仔细地筛选认为新课程下学生主 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更具有时代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

竞争越加激烈合作意识地更成为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研

究虽然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有效性”方面仍存在着缺失探究在数学 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进而形成学生的合作学习文化其实践意义是明显的。基 于这点我们确定了“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为课题。探索与课程改革相适 应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法及相关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 性的经验。以有效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我们研究的基点和目标培养、锻炼由教研员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 科研方法的掌握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归缩。

二、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

确定了研究课题后我们开始着手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对 这一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基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弄清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 义大胆地进行实验假设。我们从为了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出发确定 以下研究内容

1、分析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对合作学习效果的影响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与合作技能训练的有效内容、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时机、方式、环境等因素及关系的研究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 式和教学策略。

3、探索适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和内容与方法。

4、通 过对以上各问题的研究,探索合作学习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

三、课题组的成立

课题研究计划制定后我们成立了以专家指导组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三部 分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聘请福建师范大学课程发展中心成员王永、许德凯两位资深专家亲 自指导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进修附小校长为课题负责人以进修附小副校长教导主 任为首的十四名数学教师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这些一线教师中有八名是小学高级教师六 名一级教师具备本科学历的教师有两名大专学历的教师有八名。这些实验教师虽然缺少 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但他们有较强事业心责任感长期在一线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

教学经验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早已积极投身其中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拾撷着课改实

验过程中的一点一滴。

四、课题研究方法根据以上的研究内容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实 验法等研究方法。

五、研究对象进修附小所有数学教学班。

六、课题实施步骤

从2004年7月开题至2007年7月结题历经3年时间分以下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04年7月—2005年元月

查阅文献组织落实学生状况分析论证课题制定实验方案培训实验教师。⑴制定课题方案做好成员分工。

⑵建立学习交流信息的制度课题组每周活动一次周四下午组织学习理论收集有 关文献资料。

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2、实验研究阶段2005年元月——2007年1月

⑴操作运行实施计划。形式①拟订小主题让教师带着问题从事教育教学实行听 推门课制度随后进行议课、评课并就课堂观察进行研讨。②预定或在研讨中生成主题集 体备课进行课例或案例研究包括螺旋式对比案例研究确定捕捉课题研究过程中的

相关信息及时记录、反思与总结。

⑵阶段验收在2006年10月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第三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

⑴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研究方案继续作深入研究。

⑵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⑶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⑷写出主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七、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建立制度坚定课题研究的信念。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 或那样的困难课题研究如何开展课题目标能否实现等各种问题曾经困扰着实验教师。但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建立了学习交流信息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查阅有关合作

学习的文献资料每周安排一两名教师交流所查找的较有价值的资料,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领会、全方位了解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动态。经过一阶级的学习讨论教师们已充分认 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

成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学习文化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等生存能力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问

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理论学习活动中也了解到目前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的问 题及其原因。有了这些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意识到这个课题的研究将给日常的教育教学工 作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因而坚定了研究此课题的信念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就此调动起来了。教学环节与教学成效抓住自己所要关注的有关合作学习的焦点问题如当预设目标与课堂

生成有落差时„如何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与次数当学困生不愿与同学交流时„„等 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地分析与评议认真剖析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的原因研究合作时

机把握的技巧问题等等每位教师在教学案例的分析撰写中深刻认识到学生合作基本技能的

训练是至关重要的要正确处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关系并从中明

确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就是加强集体备课发现、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通过案例研究教师们收获颇多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也进一步提高课 题研究的实效性

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视频案例研究的活动即由每年段推荐一节优质课在第一次 公开教学之前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说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开课教师综合 各方面的建议后再上观摩课并拍下录像老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确定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所

承担的教研任务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而后再组织教师针对课堂中组织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学生的合作技能等问题展开评议。在评议中老师们各抒己见毫无保留提出 自己的看法课题组的教师深深领悟到在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碰

撞、交流、反思师生间进行智慧性对话。研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研究者与上课教师共同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作出合理解释和重新决策重新整合教学预设过 程。最后再次选择一位老师作公开教学尝试其余教师观摩思考从而比较两节课的差距 并根据两堂课中的焦点问题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深刻剖析教学中的得与失。这样的教研活动 让我们的老师受益匪浅现在无论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课后的评议与反思老师们都上了一 个新的台阶。

“ 数 学 课 堂 小 组 合 作 学习的 有 效 性 ” 课 堂 观 察 表 课题 执教

记录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环 节 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合作学习的 形式

合作的有 效性

二立足课堂营造人人参与的研讨氛围。

第五篇: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五导”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建业

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与探索中的感想与体会:

一、导情趣,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 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因势利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教学 “求数轴上两点间距离”时,我改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两个有理数,看谁最快地说出数轴上它们之间的距离。当学生才算出两三道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使得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当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我又设计了有关“已知两点间距离和其中一点表示的数求另一数”这一问题情境:一个学生说“只要用距离减去这个数”:另一个学生说:“可以用距离减去这个数也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距离”。两位同学谁说的对?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然后汇报 ,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导操作,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享受到群体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下面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两个片段: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纸片与由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纸片。

教学片段一:用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多面体?同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教学片段二:用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正方体?折叠方法有何规律?学生先讨论规律,再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通过操作,既发挥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两人(或多人)合作,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三、导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课之前,教师布置一道预习题:“小丹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复习小学中“年、月、日”和“一元一次方程”这两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四、导讨论,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小组讨论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和决定合作学习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讨论的契机,选择好讨论的内容,使讨论成为深化课堂教学、促进合作交流、参与互动、发展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在规律归纳中,引导学生讨论。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妙。当要概括学习内容、发现规律、提取思维精华时,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主动地去探求,自觉地去运用。从而不仅理解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方法,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如教学“同类项”时,出示练习:

(1)找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①3x-2y+1+3y-2x-5 ②3x²y-2xy²+0.5xy²-1.5yx²

(2)判断下列各组式子中是同类项的是()

①-xy²与5y²x ②-2abc与2xyz ③30与-0.33 ④x²y与xy² ⑤3mn²与-4n²m ⑥3x²与2x³

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讨论,尝试归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总结出其中的规律:(1)在多项式里,当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时,这两项为同类项;(2)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以后学生利用 “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规律做类似的题目,速度快,准确率高。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方法。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2、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引导学生讨论。

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某一知识的重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因为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例如,教学“同类项”时,不是把这个规律的关键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引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知识出现难点、疑点,而使学生思维受阻,或优秀学生提出新见解而其他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时,教师不能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当及时抓住学生愤悱心理,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时,课一开始,教师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计算,下面我们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计算中遇到开不尽方,而感到束手无策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入课题,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时学生会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从而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去。

4、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引导学生讨论。

当某一问题有多种思路或解法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会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经常进行发散性训练,会使学生广开思路萌发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学应用题:“学校准备添置一批课桌椅,原订购60套,每套100元。店方表示:如果多购,可以优惠。结果校方购了72套,每套减价3元,但商店获得同样多的利润。问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多少元?”经过学生思考、讨论,找出几种不同的解法:

设每套课桌椅的成本是x元,由题意得: ①60(100-x)= 72(100-3-x)②60×100-60x = 72×(100-3)-72x ③72x-60x = 72×(100-3)-60×100

五、导交流,增强思维创新的合作能力。

交流是小组讨论的拓展与延伸。要想实现“有效合作”小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或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座谈、交谈、商讨、成果展示等,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共融和默契;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互相调整,使合作得以滋润和优化;还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创新。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样。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人各搬了4次,共搬了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男同学?”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结果一部分同学的方法是“把男同学搬的砖数与女同学所搬的砖数之和等于总砖数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32x + 24(65-x)=1800,解得x =30 ;有一小组的学生解法是: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6块砖的总数,再加上男同学多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男同学,由题意可得:24×65 + 8x =1800,解得x =30;还有一小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况,把所有同学每人每次都搬8块砖的总数,再减去女同学少搬的砖数等于1800块。解法:设新团员中有x名女同学,则男同学有(65-x)名,由题意可得:32×65–8x =1800,解得x =35,则65–x =30名。

对于小组讨论的共同智慧,在交流中教师给予充分地分析和积极地赞许,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只有抓住时机做好“五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下载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

    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方案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教学的组织技巧让学生在小组里通过合作性的学 习从而达到学术性和社......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的研究(合集)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的研究 【摘 要】 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很好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站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蔡县涧头乡杨庄小学李俊玲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教学教师学生 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的《白云之帆》节目,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强的冲击力,成为开幕式排练至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