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 赵晓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中重要的方式之一,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乐意学,快乐的学,理应成为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如今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成为一个闪光的亮点,而物理学科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何充分发挥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教师完全垄断了课堂信息源,学生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因此受到抑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小班化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本文重在论述初中物理课堂如何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教师必须建立分组合理,职能明确的合作机制。组建小组时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保证小组合作的高效进行。
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如果目标不够明确,分工不落实必将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难见成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各个小组的成员间为了完成组内目标,必须有明确的分工,组内成员的每个人都要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发言代表等,一段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鼓励每个组员积极参与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某教师上“平面镜”公开课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由于教师没有做好前期的组内分工指导,以致学生目标不明确,每个小组在合作时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的大半时间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小组完成所有实验,眼看要下课,上课的教师只得让所有学生停止实验,匆忙将结论告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根本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
这节课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遗憾,但如果改变一下方式,会取得截然相反的效果,将组内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在这个合作中主要有数据记录,像的观察,数据处理,总结汇报这几个角色。这样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明确分工、明确具体的小组目标,就不会出现前面匆匆收场的尴尬局面。当全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组织、合作下得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时,每个学生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小组合作学习才起了应有的作用。
三、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具备正确的教学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活动、收集、分析材料、归纳结论为主要活动目标的。教师必须首先从理论认识的层面上对此有所把握和感悟。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一切教学安排,而小组合作学习,重要特征是“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关注过程、尊重个性”,它体现了最基本的“学生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必须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而不是选拔适合教学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环境的设计,为学生搭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学习资源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和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和参与”的关系,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教师和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唯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及时的评价和激励
新课程提倡对学生多样化,个体化的评价,注重过程和发展,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实现个体的价值。而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好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习惯于表扬正确,呵斥错误。学生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于是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为有利于学生的能力互补和相互促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采用小组评价,及时对各小组及个人进行评价和激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意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和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从各小组开展活动的过程,态度,及是否提出解决问题的有价值的方案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习结果的评价应淡化标准化试题的僵化内容,增加灵活性和开放性,重在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教师要鼓励小组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对优秀的有独创性的给予鼓励的掌声,极大鼓舞了学生的热情,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障。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揣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理念,不断研究和创新,才能更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课堂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1、傅道春、徐长江《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9
2、李勇《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物理教学探讨 2009,7
3、高正喜《浅谈在物理教学中的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新课程(中学)2009,8
第二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沙河市蝉房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背景:
审视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刻认识,使之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一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而缺乏时效性。二是过分追求课堂顺畅,严重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过强,过弱的趋势都会影响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因此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①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②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③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三)课题的应用价值:
① 扭转教学现状:合理设计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讨论,使之不再流于
形式,重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
② 学习形式的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在这个前提条
件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张万生老师在国培期间认真观摩石家庄四十中徐建安老师的公开课,吸取人家许多成功经验。同时我们查阅了石家庄十三中杨杰老师的《初中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资料,获取了许多相关的信息:
①组建好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在组建合作小组
时,应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
②小组成员要有具体分工,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
动中。
③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④注意适时、适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可
滥用。
(五)主要创新点:
① 改变合作学习中的重“学生”轻“教师”现象,对传统讲授式矫
枉过正。
②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合作学习不能轻视学生的“独立思考”。③ 数学合作学习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思维上的激发、互补与互动。
任何形式上热闹而思维活动不足或不够深入的合作,都不是理想的数学合作学习。
④ 数学内容通常具有延续性、拓展性与应用性,所以课内合作与课
外合作需要并重。
: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①探究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组员分工,组内管理,组间互动科学方
法及高效机制。
②探索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
法;为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
③探究为合作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具体作法。
(二)研究内容:
① 构建合理合作探究组织。合理、科学分配小组,还要有良好的分
工与配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加强对合作方
法的指导。
② 选择恰当的合作探究时机,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契
机,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精选合作课题,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灵活、科学安排合作探究。
③ 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保证充裕的合作探究时间,使合作具有实
效性。
④ 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合作不仅能有效地
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思路:
①.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小组建设的研究。
②.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同时辅之于比较法、文献法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2年12月----2015年6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调查研究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是:
1、收集、汇编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理论,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素
质。
2、制定研究方案。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
3、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初步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和现状。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2月)研究实施阶段:
1、进行随意编组与异质小组的对比研究。
2、进行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研究。
3、采用抽测与问卷的方式进行学情评估。不断地改进、反思,校正。主要采用调查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保障
本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课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我校有标准图书馆,学校为教师建立了电子备课室,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时间保障。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主持人:
郑平芳(课题研究全面工作)
主要成员:
张江涛(七年级实验班)
彭海雷(八年级实验班)
王尚丽(九年级实验班)
张万生(资料整理指导)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学习的论文
八、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学出版社,2001
2.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三篇: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沙河市蝉房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背景:
审视当前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刻认识,使之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一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而缺乏时效性。二是过分追求课堂顺畅,严重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过强,过弱的趋势都会影响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因此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研究的意义:
①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并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
②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③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目标的设置来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三)课题的应用价值:
① 扭转教学现状:合理设计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讨论,使之不再流于形式,重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
② 学习形式的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张万生老师在国培期间认真观摩石家庄四十中徐建安老师的公开课,吸取人家许多成功经验。同时我们查阅了石家庄十三中杨杰老师的《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资料,获取了许多相关的信息:
①组建好合作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小组结构的合理性。
②小组成员要有具体分工,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③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
④注意适时、适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可滥用。
(五)主要创新点:
① 改变合作学习中的重“学生”轻“教师”现象,对传统讲授式矫枉过正。
②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合作学习不能轻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③ 数学合作学习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思维上的激发、互补与互动。任何形式上热闹而思维活动不足或不够深入的合作,都不是理想的数学合作学习。
④ 数学内容通常具有延续性、拓展性与应用性,所以课内合作与课外合作需要并重。
: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①探究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组员分工,组内管理,组间互动科学方法及高效机制。
②探索合作学习的内容、条件、形式、目标、结构、功能、途径、方法;为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经验。
③探究为合作学习创造平等和谐,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环境具体作法。
(二)研究内容:
① 构建合理合作探究组织。合理、科学分配小组,还要有良好的分工与配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加强对合作方法的指导。
② 选择恰当的合作探究时机,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契机,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精选合作课题,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灵活、科学安排合作探究。
③ 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保证充裕的合作探究时间,使合作具有实效性。
④ 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思路:
①.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小组建设的研究。
②.在有效课堂新模式下各个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同时辅之于比较法、文献法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2年12月----2015年6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调查研究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是:
1、收集、汇编有关文献资料:学习理论,提高课题研究参与者的素质。
2、制定研究方案。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开题。
3、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初步测试,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和现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
第二阶段:(2013年5月——2014年12月)研究实施阶段:
1、进行随意编组与异质小组的对比研究。
2、进行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研究。
3、采用抽测与问卷的方式进行学情评估。不断地改进、反思,校正。
主要采用调查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6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接受课题鉴定,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保障
本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课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我校有标准图书馆,学校为教师建立了电子备课室,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时间保障。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月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月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
六、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
主持人:
郑平芳(课题研究全面工作)主要成员:
张江涛(七年级实验班)彭海雷(八年级实验班)王尚丽(九年级实验班)张万生(资料整理指导)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学习的论文
八、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学出版社,2001 2.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四篇: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对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龙游三中
何啊玲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并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国班级教学中也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徒有合作的外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不具备合作精神,致使讨论不能展开、探究无法深入,不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合作。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白白地耗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有时往往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不求实际效果,而忽略了其本质。我们一线教师还有很多疑惑和问题,特别是对课堂中生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抱有疑问。什么内容要合作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国外的学者把师生互动合作行为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国外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虽然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全班学生的特性这种内在教学情境而进行的。它们所研究的是学生互动行为,理论性很强。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学生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具有共同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情感等几方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层次,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下的个别化教学的策略,它容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级教学之中,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间构建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力求体现集体性教学与个体性教学的统一。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的教学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达到培优与补差并举的结果。它着眼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并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1)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2)不同层次学生积极投入,使学习成为在已有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也是个性化的、多种学习需求的过程;(3)任务导向明确,学习成功率高,达到了预期和生成的教学目标,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主要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合作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合作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学生合作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作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3、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
选择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学生合作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重难点分析
(1)我校班级人数较多,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如何分组和分组后的管理我们感到有一定的困难。
(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习偏弱的学生大都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的掩护下随声附和,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解决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思维依赖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把握合作材料选择的“度”,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使合作学习更有效更有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
四、本课题的预期价值
经过研究实验,初步找出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策略,及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如何通过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的合作技能,正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认真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合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科学做好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正确定位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让教师自主更新教学观念,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基本途径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尽快摆脱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的为难境地,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学生进步,教师发展、教学相长。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1、学习阶段(2015.3-2015.4):
(1)、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标,掌握新理念,确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2)、课题组成员重点研究“合作小组”学习的特点及理解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构和要素。(3)、学习研究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思考。
2、实施阶段(2015.4-2016.11):
(1)、调查了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基本情况。(2)、具体制定各类有效性检测表。
(3)、实施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方案。
3、反思阶段(2016.11-2016.12):(1)、各成员完成本阶段总结材料。
(2)、总结研究方案得失,汇总材料,写出结题论文。
六、前期准备
1、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实施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构建学习小组结构图、成员责任分工表,教学过程的反思等;
2、了解学生情况,①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②传统教学方式的调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情况。调查问卷、小组组成结构图、论文等。
第五篇: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陕县教体局教研室 杨恒伟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一般是在大小不等的学习合作团组内展开的。团组合作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较多的组织形式,故每一学科、每一课堂中都能见其“芳踪”,然而,在这股合作学习热潮的背后,由于对团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致使团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有的甚至于异化为课堂的“点缀”。因此,如何进行团组合作学习、提高其有效性,值得思考。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团组。
教师必须建立分组合理,职能明确的合作机制。组建团组时首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团组,表现为团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组间同质”即团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尽量使团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适当适时合理有计划、有序地进行团组合作。
(1)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合理选择有合作学习价值的学习内容,忌生搬硬套。有些内容很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用讲授或自学的方法可以清楚的,有的教师也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方式是不经济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分析内容的性质、难度,是否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可用其他教学方法就能达到目的的内容,不必一律交由学生讨论,切忌生搬硬套。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浮力》这一节 :物体在上浮、漂浮、悬浮时是否受到浮力,学生只需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和课本插图自学就能明白,基本不需进行团组合作;而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呢?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矛盾,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再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人耳听见的声音》这节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和老师补充说明弄清楚,几乎没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
(2)适当适时地安排合作学习。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中盲目地采取团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次数太多,不能一一落实,使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完成,结果收效甚微。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必须适当地安排合作学习次数。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一节中可进行合作学习的地方很多:①声音的产生。②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③气体能传声④固体、液体体能传声,⑤真空中能传声吗?⑥声音是具有能量的,等。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为了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一般会安排①④⑤。
同时还要注意抓住团组合作的契机。在课堂中开展团组合作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合作的最佳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团组合作的优势,促进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常见的时机有① 团组出现较大分歧时,例如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②学生的思路不开阔时,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透镜》中,请你运用3种方法来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③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而个努力又无法完成时等等。
(3)团组合作学习应该是有计划、有序的。
要保证团组合作有效,保证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要求课堂行为必须是有计划、有序的,尤其是学生思维必须是有序的。
曾经有人认为现代课堂在合作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那么似乎可以简化备课,甚至不备课,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教师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计划,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没有课前的设计中充分地预见,就难以使合作学习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发展。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从教学内容、学生、教具等计划好团组合作的各个环节。
同时还要注意在团组合作中学生思维必须是有序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总体原则是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按照由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组合成题。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一节中进行合作学习:声音怎样产生的?为了便于学生合作与理解我设计了几个子合作课题:子合作课题①如何让你桌上的器材和身边的物体发声?;子合作课题②:如何让正在发声的物体不发声?;子合作课题③:发声与不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区别?从而保证合作的层次和关联性,以便于学生的思维保持连贯、有序。
三、团组合作学习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
[案例]:我曾经听过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变阻器》一节课。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理解变阻器的原理、结构、使用和作用,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中上课,并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作用进行了团组合作学习。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开始出现躁动,出现较大的噪音,并开始“研究”起桌上的器材来。团组合作学习时,声音就更大了。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停地喊“老师,我……我”,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或者当教师没有让自己发表意见时,觉得这些与自己无关,于是自己干自己的事。老师不得不停下来讲纪律、讲要求,一会儿大部分学生安静了下来,没过几分钟,学生又开始干自己的事,说的说,笑的笑,玩的玩。一堂课就在这种纷乱的氛围中延续到了下课的时候。
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其后果必然是学习效果的低下。为了提高团组合作的有效性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首先就是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运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实践表明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在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的认同感。上述案例中如规定进实验室时①安静,不要随意乱动桌上器材。②在团组合作中如出现问题而又需要老师时要举手报告,不要在座位上大声喧哗。③团组合作时声音不能太大,不要影响到其他团组的同学。④团组同学或教师讲话时,其他的同学要学会“倾听”,不要随便讲话,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举手发言。⑤规定各合作团组课堂纪律管理人员。等等。
其次,有效地管理好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对时间的管理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往往是时间管理的唯一者。因此,教师在备课中明确团组合作学习中需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时间。切忌:虎头蛇尾、蛇头虎尾、有头无尾、无头无尾等合作的低效现象。
总之,只有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揣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不断思考,才能更有效性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团组合作学习,才能使学生多拥有一些真正意义上团组合作学习,不断地提高团组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