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个性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童话这种体裁想象和夸张的特点。2.分角色诵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3.初步体会作品的意蕴。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童话这种体裁的特点。
难点: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
分角色朗读、合作、探究、讨论
教学步骤:
一、检查导入 1.简介安徒生及《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导入课文。
同学们对安徒生这位作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是哪国人?你曾经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他是19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有一百六十余篇,代表作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她是一个废物》等。
他的童话故事陪伴了许多小朋友金色的童年,一定给很多同学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吧。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认识一位安徒生笔下的皇帝,这位皇帝酷爱新衣服,这不,他又在换衣服了,这一次可是一件非常神奇的衣服呀,那就是——“皇帝的新装”。2.正音辨形
称职(chan)称赞(chēng)陛下(bì)...
骇人听闻(hài)头衔(xián)御聘(pìn)...
附和(ha)和面(huó)赏赐(cì)...
二、整体感知
分角色朗读全文。要求学生作几分钟准备后,复述课文
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的内容,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划分段落起讫点。教师板书各段内容,并注明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皇帝爱新装(1)——引子
骗子做新装。(2-4)——开端
君臣看新装(5-22)——发展
游行穿新装。(23-32)——高潮
揭穿假新装。(33—36)——结局
三、精读感悟
进行理解性阅读,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一、二部分。1.故事的引子从哪几个方面写皇帝酷爱新装?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
生阅读课文,概括如下:
①不惜花费所有的钱。
②只图漂亮;概括中讨论:“显耀”一词的表达作用:显示、夸耀。运用对比揭示了皇帝爱虚荣的特点,暗示了他最后赤身露体参加游行大典有必然性。
③换衣频繁。用夸张手法突出他穷奢极欲,昏庸无能。
思考:写皇帝爱穿新衣的目的是()(投影)a、写出皇帝是一个非常爱美的人。b、为皇帝的上当受骗埋下伏笔。c、突出皇帝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d、综合b、c两项。
2.体会引子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为下边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3.骗子为什么说“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
迎合皇帝的癖好,投其所好,照应了第1段中的“漂亮”。4.讨论:骗子为什么要说这种衣服有“奇怪的特性”? 明确:这是骗子借用皇权来行骗,使大家都不敢说真话,这样他们行骗就很保险。5.在这部分,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骗子在行骗?
“自称”是织工,“装做”是在工作的样子,织机“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只是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6.讨论:皇帝为什么说这衣服“真是理想的衣服”?这种心理充分表现了皇帝怎样的性格?
“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对于自己的职位不相称: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
昏庸、愚蠢
四、小结(投影练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后回答。)
从这两部分可以看出皇帝是个 昏庸、愚蠢、爱慕虚荣 的人。
在人物的刻画上主要运用了 对比 手法和 心理 描写,还运用了 夸张 的修辞方法来突出皇帝爱穿新衣。
五、布置作业:
1.课后再次朗读全文。2.请就设定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作合理增补: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丹麦 安徒生
皇帝爱新装(引子)
骗子“做”新装(开端)
故事情节 君臣看新装(发展)
游行穿新装(高潮)
揭穿假新装(结局)
中心人物:皇帝(昏庸、愚蠢、爱慕虚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怎样通过心理描写表现皇帝及大臣们的思想性格。了解文中对比手法
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理解童话中想像、幻想和夸张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对比手法、心理描写
难点: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学生说说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
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 ②“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对于自己的职位不相称”。
二、阅读探究第三部分。1.复述第5段中皇帝三次心理变化的过程,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次心理变化表现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
讨论后明确:
第一次表明他心虚(不大自然),第二次表明他骄横而愚蠢(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第三次表明他心虚和狡猾(决定派一个人去看)。2.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老大臣的特点,详写他看布的情况的。
①着重分析老大臣的神态:“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心理:两个反问句,说明老大臣为了官位和自己的私利,不得不说假话。语言:“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用单调的语言重复自己的夸赞,收到讽刺的效果。②比较皇帝对他的评价和他的表现。
③体会“诚实”一词的表达作用。3.理解另一位去看布的官员的思想性格,并联系前面老大臣看布的描写,比较异同。
① 同老大臣一样,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而说假话(虚伪),是通过心理和语言
写出来的。
② 写老大臣是详写,而写官员去看布料,比较简略。4.体会“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美丽的布料”这句话的作用。(为游行大典的盛况埋下伏笔。)5.分析皇帝亲自去看布的情形。
讨论:①皇帝为什么要“特别圈定”随员?(皇帝想鉴别一下自己的亲信是否愚蠢,是否称职,以便巩固其统治。)②两位官员抢着介绍布料,是为什么?(想借此来证明他们对于官职是相称的。)他们为什么相信别人看得见布料?(因为他们完全了解其他官员的心理,看出皇帝虚伪的本质,他们知道皇帝和众官员一定会赞美这布料的。)③皇帝心理想的是什么,嘴上说的又是什么?想的与说的不一致,显示出什么?(虚伪)④连用三个形容词和三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明确:赞美的是不存在的东西,又用叹号,使谎言带上感叹色彩,就更突出了全体随员的虚伪。
⑤体会“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一句的含义。皇帝为有美丽而精致的布料可以做新装而快乐,也为能鉴别官员是否称职而快乐;两位官员为保住了官职而快乐;其他官员为自己取得皇帝的信任而快乐;骗子为得到头衔、勋章而真正的快乐。6.小结:作者为什么要先写两个人去看布呢?说明骗子的骗术对不同的人都有效,同时为了烘托皇帝。皇帝既上了骗子的当,又受了官员们的骗。这就全面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社会里说假话、互相欺骗、阿谀奉承的恶习。
这是故事的发展部分。对人物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语言、心理)7.老大臣、诚实的官员、皇帝先后三次察看织布情况,情形差不多,为什么读起来反而觉得有趣极了?
(在以上的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人的语言和心理活动。)
三、阅读探究第四部分。1.找出表现骗子弄虚作假赶做新衣的词语,并联系前面第4段中“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的描写作比较,体会这里为什么写得更具体。
明确:表现骗子的“骗功”,他们只有说得令人相信,他们的骗局才能不致被揭穿。2.分析写皇帝穿新衣时两次转身动作的目的。第一次主要是感觉一下身上到底有没有新装。
第二次是为了骗别人。
3.理解写骑士和内臣们阿谀奉承,以及写老百姓称赞新装的作用。作者通过对各类人的描写,达到显现社会弊病,揭露整个统治集团腐败的目的。4.作者写到皇帝光着身子试新衣就已经达到讽刺的目的了,为什么还要在情节上安排游行大典?其用意是什么? 把皇帝的新装和游行大典结合起来,把这出喜剧、闹剧、丑剧推向高潮,让皇帝的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样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四、齐读第五部分,思考讨论。1.童话最后,作者为什么选择“一个小孩子”来揭穿皇帝的假“新装”?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把敢于说真话的孩子与皇帝、大臣对比,从而突出孩子的天真纯洁和聪明,突出皇帝、大臣的虚伪、愚蠢和卑鄙。
启示我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2.具体分析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老百姓逐渐消除顾虑,敢于说真话。(略)3.课文对皇帝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神态、心理)4.皇帝觉察到受骗,为什么还要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明确: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保住皇帝的宝座。
五、课内小结
我们在这节课重点研讨了皇帝的形象,安徒生对皇帝的自欺欺人、愚蠢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作者对故事的结局的描写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留给读者很大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间。
六、布置作业
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毕后回到宫里,他会怎么办呢?是处死那说真话的小孩,还是悔过自新,把精力放到处理政务上去呢?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习安徒生夸张讽刺的笔法,为童话故事写一个别致的续篇。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丹麦 安徒生
皇 帝——虚伪、愚蠢(心理、语言描写)众大臣——虚伪(心理、语言描写)小 孩——天真烂漫、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对比)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2.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教学步骤:
一、再次浏览课文思考 1.若请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故事所讲述的内容,你会用哪一个字呢?为什么?(骗、装、蠢、诈等)
教师加以归纳总结肯定学生有创意的想法。2.若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他们上当的原因你会用那一个词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从说各自的上当受骗的原因到说他们上当的共同的原因,从深处挖掘他们上当受骗的根本的原因。
二、真情告白
教师引导:那样的社会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敢说真话的小孩,作为我们假如要你对这个小孩说几句心理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表演课本剧
听朗读录音,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1.角色形象及与语气特征提示:
①旁白:语气亲切、自然,语调平缓。篇二:皇帝的新装教案
第二十五课《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学习目标] 1 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4、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5、了解文中对比描写和心理描写。[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本文的艺术特点和描写手法;
2、难点:理解文章意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
chǔn jī bì cì ju? yù pìn 愚蠢 滑稽 陛下 赏赐 爵士 御聘 qīn xián hài ha 钦差 头衔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2、解释下列词语:
不可救药:这里比喻人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震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比喻没有主见。
滑稽:言语、行动引人发笑。
3、作者简介:安徒生,丹麦作家,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安徒生共写了168篇优美童话。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学习指导一] 整体感知课文
1、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读完之后,请学生思考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
⑴“一个愚蠢的皇帝”。
⑵“一个爱美的皇帝”。
⑶“一个虚伪的皇帝”。
⑷“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⑸“一个昏庸的皇帝”。
⑹“一个无能的皇帝”。
⑺“一个无知的皇帝”。
⑻“一个不称职的皇帝”。
2、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描写。
小说按照情节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你能给课文划分一下层次吗?(师写出来每部分的意思)
一(1)引子:皇帝爱新装。
二(2-4)开端:骗子“做”新装。
三(5-18)发展:君臣看新装。
四(19-32)高潮:游行穿新装。
五(33-36)结局:揭穿假新装。
用一个字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骗
3、请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指导二] 深入理解课文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
1、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可能吗,这个夸张有什么效果?
写出这位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
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每个钟头都要换一套衣服”,整天都“在更衣室里”。
表明了他的心思兴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为穿漂亮衣服,不惜花费,奢靡无度,穿漂亮
衣服成了他特有的癖好;他整天时光都消磨在穿漂亮衣服上,昏庸懒惰,荒废朝政。
2、“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是??”造句。
二、请学生朗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部分写骗子向皇帝行骗。骗子怎样诱使皇帝上当?他们有哪两个诱使皇帝上当的理由?表现出皇帝什么特点?
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癖好新衣 又说用这种布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
2、皇帝听了骗子的话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
三、请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
3、课文描写另一位官员着布料,和描写老大臣看布料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板书:
皇帝爱新装成癖——骗子做新装——
大臣官员等人看新装——皇帝穿新装出丑
第二课时 [学习指导三] 深入理解课文
一、默看高潮部分。
1、找找课文是怎样描写皇帝去看布料的情形的?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2、3、皇帝在大群官员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来了,老百姓的反应如何?
老百姓起先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 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说了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说的是实话。老百姓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4、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实话,老百姓先说假话最后也能说出实话?
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所以能说实话。官员有顾虑,怕显出不称职、太愚蠢,故而先说了假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所以终究说出实话。
5、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他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为什么不将游行结束呢? [学习指导四] 重点难点分析
1、从全文来看,皇帝是个怎样的人?而大臣和一般老百姓呢?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怎样?
(在学生自由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见板书])
分组讨论:
皇帝、骗子、小孩和大臣各有什么特点?哪位人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与我们前面所学过的课文相比,你觉得童话有什么特点。有同学说,皇帝脱光了在街上游行,不真实,你觉得呢?
想象丰富大胆夸张 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3、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作者对当时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态度怎样?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讽刺与嘲笑。
小结:
本文围绕新衣,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 分别刻画了 皇帝、骗子、官员、孩子 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当堂训练] 课后练习四:发挥想象,给课文补写一个续篇。[板书] 皇帝:嗜好新衣,不理朝政——昏庸,爱慕虚荣
相信骗子——愚蠢
先让大臣去看新衣——狡猾 愚蠢、荒淫
其实没看见,却要装着看见——自欺欺人
坚持游行——装模作样,维护自己的尊严 大臣:明哲保身,曲意逢迎
百姓:没有看见却要说看见——胆小怕事,人去亦去
社会: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社会风气败坏,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想象丰富大胆夸张 曲折反映现实生活篇三: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教学重点】
1、从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就情节发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3、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童话主题的多元化阐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用讲童话故事的方法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无数次走进美丽的童话世间,那里充满了幻想和神奇,同学们喜欢看吗?
下面,请欣赏一段视频,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醉心的。大家知道是谁给我们讲的这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童话故事吗?
这些失忆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再次倾听十九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述文明世界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板书文题)。
二、背景材料:安徒生和童话
投影:
1.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2.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听朗读录音,检查课前预习任务。
多媒体显示: 1.注音: 炫耀(xuàn)称职(chân)滑稽(jī)赏赐(cì)爵(juã)士 御聘(pìn)骇人听闻(hài)随声附和(hâ)勋(xūn)章 2.释义: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四、整体感知,理清情节脉络 1.请同学们默读猜想故事情节。
这篇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天才的想像能力,极尽夸张之能事。同学们边读边想,每到一个新情节的开头,自己停下来去设想故事的发展情形,然后把自己所想像的情节同课文作比较,体会安徒生丰富、精妙的想像力。
例如:读到“为了穿得漂亮”,可以想像这个皇帝图漂亮到了什么程度。
读到“来了两个骗子”,可以想像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可以想像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有怎样的表现。
读到“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可以想像这个皇帝看到骗局又
会有什么表现。
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可以想像宫内宫外看着光身子的皇帝将会怎么样,结局会怎么样。2.“皇帝的新装”在情节结构上起到了线索作用,而贯穿这个离奇而生动故事始终的主线则是“新装”的奇怪特性,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主线进行的。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依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每个片段加一个小标题。
学生概括,教师归纳:
皇帝对新装的痴迷(引子)→骗子投饵诱皇帝上钩(开端)→两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装(发展)→皇帝穿新装参加游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员丑态毕露(结局)课文是按照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伪新装的思路安排情节的。
讲故事:指名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要求:
1、有条理复述,主要情节不能遗漏。
2、态度自然,口齿清楚,力求生动
3、然后找同学起来评论。
4、坚持复述一次、评论一次的原则,一步步的提高,达到最
后的完善
课本剧:让同学们亲身体验皇帝。3.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中心内容,这个字既能适用于文中每个
人物,又符合本文思想内容。
就学生丰富多彩的选字,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检验法、比较法进行筛选。最后达成共识,选定“骗”字最为切合,那么情节围绕“骗”而展开,即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4.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2)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3)城里的人们都在怎样讨论这种神奇的布料,说什么,想什么?(4)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5)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想像他会怎么做)(6)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 5.按照情节发展的线索用连贯的语句复述课文,注意突出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
五、研习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分析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1.朗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揣摩、分析用笔的精妙。
就学生举出的语句,教师设疑以诱导,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如:(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篇四:皇帝的新装优秀教案---徐海艳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徐海艳 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属于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样式——童话。本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群昏庸愚蠢、自私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全文以“新装”为明线,以“骗”为暗线,通过对皇帝“爱新装”,两个骗子为皇帝“做新装”,皇帝派大臣去“看新装”,皇帝亲自去“看新装”及“展新装”游行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么一则童话故事,所以,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引导学生理清情节后,要把重点放在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把握作品内涵这一环节。另外要深入课文,应该让学生先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规律性等方面的启示,同时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滑稽、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等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品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内涵。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夸张以课本剧形式再现文中精彩情节。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在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2、设疑和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把握作品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夸张以课本剧形式再现文中精彩情节。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诗意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无数次走进美丽的童话世间,那里充满了幻想和神奇,童话如同星辰在我们儿时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辉,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的。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出示课件)
1、说出下列童话的出处和共同点,引出作者安徒生
2、背景材料:安徒生和童话
投影: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8篇。著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2.童话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一种文学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童话表现生活的方式为想象和夸张。
一、汉字通关 1.读出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并注意字的写法。炫耀()称职()滑稽()陛下()头衔()骇人听闻()钦差大臣()随声附和()2.按照词义说出相应的词语。():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骇人听闻)():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二、文学经典我来读
速读﹒整体把握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答案: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事。
2、文中主要有哪些人物,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哪一个字进行活动的?(见板书设计)
三、热点话题我来答
精读品析人物形象
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a、明确:“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换原文中另一句话就是“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b、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愿意在别人面前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吗?(学生们回答:不愿意)由此引出人性弱点-------爱慕虚荣
让学生了解骗子设计成功的原因在于抓住了人们共同的弱点,骗局的存在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这篇童话的魅力。
2、你对哪个人物最感兴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在文中勾画出来,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刻画人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重点品读皇帝爱新装(全体学生齐读)和老大臣看新装(分角色)部分。(具体分析结果见课件)。
3、只有孩子说出了真话,最后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天真的声音”给我们什么启示?
谎言快似骏马,但事实可以追上它。(西班牙谚语)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任何时候,真、善、美都应是社会的主流,是永恒的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爱慕虚荣,应实事求是、以诚信待人,做一个光明磊落的品德高尚的人。
四、剧中角色我来演
1、同学们,在上面的环节中大家已经理清了故事情节,品析了人物形象,请大家
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发挥想象,运用夸张将下列情节以课堂剧的形式展示出来。表演内容:课文24---34自然段(皇帝展新装,小孩揭新装)
人物:皇帝和骑士、骗子、典礼官、内臣、小孩子、小孩爸爸、所有的百姓(提醒学生要将人物及其语言圈出来)、上场的人物:皇帝和骑士(两个在左右)、内臣(两个在后)、骗子
坐在座位的人:大家(全体同学)、街上和窗子上的老百姓(全体同学)。站在座位的人:典礼官、小孩子、小孩爸爸
要求:动作表情表演到位,声音大小、语气语调符合人物身份
表演完后,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评出最佳演员,并给予所有的演员掌声。
2、想一想,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不说真话或敢说真话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扮演过皇帝、大臣和小孩的角色呢?举例说说看。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五、作者之意我来写-------课堂小结
1、本文围绕,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等分别刻画了、、、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明确答案:皇帝的新装,心理、动作,皇帝、大臣、骗子、小孩
由此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之意:一个举国上下欺骗成风的社会是一个黑暗的、腐朽的社会。这篇童话不仅讽刺了这些人虚伪、自欺欺人的本质,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2、文中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 的和大胆的。(表现手法)
明确答案:想象 夸张
六、趣味童话我来续
-------拓展延伸
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展开想像,续写《皇帝的新装》。(不少于600字)
(教学反思附后)篇五:皇帝的新装 教学设计(公开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 陆曼
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么一则童话故事,所以,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学生是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学生初次接触童话,有很必要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同时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规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启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
3.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能力目标:1.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掌握人物的多种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联系生活,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人物性格特征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3.体会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章的深刻内涵。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大家小时候都爱听故事吧,你们都听什么故事呢?你们知道这些故事属于什么文学体裁吗?(童话)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童话。(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经常看电视,电视里的皇帝如果上街游行会穿什么衣服?肯定是黄袍,怎么漂亮怎么穿,怎么威风怎么穿,大家见过光着屁股游行的皇帝吗?今天的故事里就有这样一位皇帝,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回事吧!
二.基础知识
了解童话的文学常识。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主要面向儿童,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他的160余篇童话被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等。
复习字词 赐 乖 聘 炫耀就 愚蠢 滑稽 陛下 头衔 爵士 勋章 袍子 不可就要交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三.整体感知 1.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要求:故事内容尽可能详细,语言流畅、生动。)2.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你会选择哪个字?(骗)(板书)3.以“骗”为关键词,理清故事脉络: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四.课文精读
分析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了塑造人物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在文中找到依据。
骗子:狡猾,贪婪(语言、动作描写)
(注:“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件衣服,”堵住了皇帝、大臣和百姓的嘴。)
大臣:虚伪(语言、心理、动作描写)
(注:几次大臣出现分别有什么表现?说明所有大臣都是愚蠢不诚实不称职的。)皇帝:虚伪、昏庸(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注:为何结尾皇帝仍继续游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住,用“更骄傲的神奇”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这恰恰暴露了他的虚伪和外强中干。明知错误还坚持不改,这是最最
愚蠢的行为。)
百姓:胆小、虚伪(语言描写)孩子:无私无畏(语言描写)
教师总结:正因为作者运用了这么多人物描写方法,才把人物塑造的如此栩栩如生。骗子的谎言是一个语言陷阱,它利用了人们的弱点:虚伪。人们不愿意落下一个傻子或不称职的名声,所以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全都迷失本性,开口说话。人们都被骗子骗了,但其实他们也在骗别人。又回到了故事的中心“骗”字,故事中的人们都心甘情愿成了骗子的帮凶。
四.升华探究
像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事在现实中可能发生么?真有皇帝能光着屁股上街游行么?(这是作者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在童话中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特点,深化故事的主题,加强艺术感染力。这个故事运用想象和夸张,是为了突出成年人的虚伪和自欺欺人,讽刺当时社会的虚伪和人们的自欺欺人。)安徒生有一句话:“最奇妙的童话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那么请大家思考,这篇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作者想给我们什么启示?(人要无私无畏,保持儿童的纯真。)五.作业布置
运用想象、夸张和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续写故事情节:游行大典之后,皇帝回到宫中会发生什么?
《皇帝的新装》是学生从小就听过的童话故事,但学生只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上,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可笑。但从文学作品方面来理解,人物有什么特点?故事有什么启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没有想过。我这节课刚开始就出示了童话的概念,意图从童话的概念入手,分析这篇童话曲折的故事情节、思想教育作用、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在具体分析时,我抓住了故事的关键字“骗”,围绕“骗”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中心思想,最后体会童话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在课的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试牛刀的环节,要求学生续写《皇帝的新装》,并且用到刚才学过的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还有安徒生在塑造人物时使用的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我的亮点在于围绕着一个“骗”字对童话概念和几个关键点比如人物形象、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的把握,还有一个亮点在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刚学到过的写作手法来续写故事情节,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但也有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于1.课堂上学生不活跃,我也没有用很好的办法把他们调动起来,使得整堂课比较沉闷。2对课文主旨的挖掘上,我对挖出了主旨但是强调的不够,给人印象不深刻,应该反复强调一下故事的主旨。3,生动的课文应该有朗读,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读一部分课文,学生没有读出人物应该有的语气,这时候我应该范读一下,给学生以指导,但是当时因为紧张我没有去范读。
第二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由《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
2、投影:作者:安徒生国籍:丹麦体裁: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
2、学生复述,理清课文段落,并列出小标题:(1)癖好(2)受骗(3)出丑
3、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各个角色的身份、个性,要分清哪些是人物心里想的和口头说的。一般地说,心里想的应轻读,口头说的应重读,朗读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来,口吻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特征。
4、讨论归纳人物性格特点,并形成板书:皇帝(愚蠢、昏庸)骗子大臣、官员(狡猾)(自私)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齐读投影内容齐读学习目标自读课文学生复述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备课札记
四、品读课文
1、通读课文,分别找出运用对比、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分析“对比”手法开头:为了突出皇帝酷爱新装的癖好,作者采用“既不……也不……也不……”的句式,把皇帝不关心军队、不喜欢看戏、不喜欢游公园与独爱穿漂亮的衣服形成鲜明的对比。结尾:把敢于说真话的孩子与皇帝、大臣对比,从而突出孩子的天真、纯洁和聪明,突出皇帝、大臣的虚伪、愚蠢和卑鄙。
3、分析“心理描写”手法以第5段为例:心理描写十分细致,一波三折,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皇帝急于想看看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但他不敢亲自去,这件事暴露了他貌似尊严,实则内心空虚的精神状态。几句几经转折的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把皇帝自信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征准确地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中心。具体过程:
1、熟读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通读课文,分别找出运用对比、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小组讨论、交流。
一、复习、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分组表演课本剧
1、指名上台表演
2、引导学生评价谁表演得最好?好在哪里?(参考标准:是否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四、深入研读课文
1、投影: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的特点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而运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2、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想象”明确:骗子介绍的具有奇异特征的“新装”,在当时科学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织出来的,它只是骗子利用皇帝爱新装的癖好想象出来的。骗子是怎样织布和剪裁新装,皇帝如何穿着新装游行也是想象出来的。复
述故事情节齐读学习目标分组表演课本剧讨论、评价齐读投影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课文中想象手法的运用
3、引导学生体会分析“夸张”手法想象和夸张是不可分割的。夸张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完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A、人物性格的刻画(“酷爱”新装)B、人物的遭遇上(赤身游行)C、细节的描写上(骗子弄虚、大臣作假)
五、比较阅读
1、发放阅读材料《赤身裸体的国王》,对比阅读思考:课文与材料相比有哪些不同?(材料另附)
2、明确:课文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想象,人物形象更具有典型性,主题更集中、深刻。
六、拓展延伸
1、提供叶圣陶为《皇帝的新装》续写 的结尾,要求学生阅读后也为课文续写一个结尾。(材料另附)
2、准备、列提纲
3、口头叙述
七、布置作业
第三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属于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样式——童话。本文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群昏庸愚蠢、自私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全文以“新装”为明线,以“骗”为暗线,通过对皇帝“爱新装”,两个骗子为皇帝“做新装”,皇帝派大臣去“看新装”,皇帝亲自去“看新装”及“展新装”游行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听说过皇帝的新装这么一则童话故事,所以,对本文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引导学生理清情节后,要把重点放在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把握作品内涵这一环节。另外要深入课文,应该让学生先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规律性等方面的启示,同时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滑稽、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等词语。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品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内涵。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夸张以课本剧形式再现文中精彩情节。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在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2、设疑和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把握作品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夸张以课本剧形式再现文中精彩情节。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诗意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无数次走进美丽的童话世间,那里充满了幻想和神奇,童话如同星辰在我们儿时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辉,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的。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出示课件)
1、说出下列童话的出处和共同点,引出作者安徒生
2、背景材料:安徒生和童话
投影:
1.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8篇。著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
2.童话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一种文学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童话表现生活的方式为想象和夸张。
一、汉字通关
1.读出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并注意字的写法。
炫耀()
称职()
滑稽()
陛下()
头衔()
骇人听闻()
钦差大臣()
随声附和()
2.按照词义说出相应的词语。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骇人听闻)
():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随声附和)
二、文学经典我来读
速读﹒整体把握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答案: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事。
2、文中主要有哪些人物,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哪一个字进行活动的?(见板书设计)
三、热点话题我来答
精读品析人物形象
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想一想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A、明确:“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换原文中另一句话就是“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B、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愿意在别人面前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吗?(学生们回答:不愿意)由此引出人性弱点-------爱慕虚荣
让学生了解骗子设计成功的原因在于抓住了人们共同的弱点,骗局的存在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这篇童话的魅力。
2、你对哪个人物最感兴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可以看出来。(出示课件)
(在文中勾画出来,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方式刻画人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重点品读皇帝爱新装(全体学生齐读)和老大臣看新装(分角色)部分。(具体分析结果见课件)。
3、只有孩子说出了真话,最后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天真的声音”给我们什么启示?
谎言快似骏马,但事实可以追上它。(西班牙谚语)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任何时候,真、善、美都应是社会的主流,是永恒的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爱慕虚荣,应实事求是、以诚信待人,做一个光明磊落的品德高尚的人。
四、剧中角色我来演
1、同学们,在上面的环节中大家已经理清了故事情节,品析了人物形象,请大家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发挥想象,运用夸张将下列情节以课堂剧的形式展示出来。
表演内容:课文24---34自然段(皇帝展新装,小孩揭新装)
人物:皇帝和骑士、骗子、典礼官、内臣、小孩子、小孩爸爸、所有的百姓
(提醒学生要将人物及其语言圈出来)、上场的人物:皇帝和骑士(两个在左右)、内臣(两个在后)、骗子
坐在座位的人:大家(全体同学)、街上和窗子上的老百姓(全体同学)。
站在座位的人:典礼官、小孩子、小孩爸爸
要求:动作表情表演到位,声音大小、语气语调符合人物身份
表演完后,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评出最佳演员,并给予所有的演员掌声。
2、想一想,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不说真话或敢说真话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扮演过皇帝、大臣和小孩的角色呢?举例说说看。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五、作者之意我来写
-------课堂小结
1、本文围绕,并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等分别刻画了、、、等人的形象,揭露了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社会现象,深刻地讽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明确答案:皇帝的新装,心理、动作,皇帝、大臣、骗子、小孩
由此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之意:一个举国上下欺骗成风的社会是一个黑暗的、腐朽的社会。这篇童话不仅讽刺了这些人虚伪、自欺欺人的本质,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2、文中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的和大胆的。(表现手法)
明确答案:想象
夸张
六、趣味童话我来续
-------拓展延伸
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展开想像,续写《皇帝的新装》。
(不少于600字)
(教学反思附后)
第四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一、授课时间:2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字词、本篇童话的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能力,领会本篇童话的讽刺意义。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力。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地体会人性中虚伪的弱点,培养学生说诚实敢说真话的品格。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等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对本篇童话故事进行复述,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难点:掌握童话的主旨、领会本篇童话深刻内涵,以及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六、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小学刚刚毕业,已基本掌握了常用汉字,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在小学期间他们已经接触过安徒生的童话,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因此他们对于童话是不会感到陌生的。然而他们终究还是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基础知识还是有待提高,理解能力也是有局限的,这需要老师将以正确的引导。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八、教学手段:多媒体、PPT课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落实字词、文学常识,初步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情节脉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请问同学们钓过鱼吗?(生:钓过。)
那能告诉老师钓鱼需要哪些技巧呢?
(生:钓鱼要有耐心;钓鱼要把握好时机;钓鱼要选择合适的鱼饵。)老师没有大家这么有经验,但老师知道一句话“钓钩上悬挂的必然是给鱼吃的饵”。在我们今天学的课文《皇帝的新装》中隐藏着这样一个“钓鱼”的故事。究竟是谁在钓鱼?他想钓哪条鱼?他用的鱼饵又是什么?最后又是谁把丝线剪断了?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课程学习,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简介作者安徒生
师:首先我们对于文章的作者进行一些了解,对于安徒生,同学们应该都不会陌生,你们小学时候都学过他的课文对吧?都有哪几篇,大家还想得起来吗?
生:《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师:看来大家还真的没忘,今天我们首先重新来了解一下这位举世闻名的作家。
(PPT)安徒生(1805-1875)全名: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在丹麦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姓氏,但是安徒生却让世界人民了解了丹麦。他一
生写了168篇童话,这些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
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
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三、背景知识
了解了作家之后,我们对这一篇课文的写作背景以及童话题材的特点作一些了解。
(PPT)童话特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
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PPT)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丹麦追随法国拿破仑与英国作战,结果战争失败,丹麦成了英国的附
属国。从此,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
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
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四、解决字词
现在请同学默读一遍课文,注意在默读过程中标注段落和解决新字、新词。
(PPT)需要注意的字词:滑稽jī 陛下bì 头衔xián骇人听闻hài钦差qīn 更衣gēng(改换)
随声附和hâ(“跟着唱”、“跟着说”)和好hã自称chēng(“说”)
相称chēn(“适合”、“配得上”)圈定quān,(“画圆形”讲)猪圈juàn,(养猪的栅栏)
请同学在黑板上书写滑稽的“稽”字,并请同学说出书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五、课文分析
(一)集体齐声朗读。
朗读课文第1至第22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读出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二)分析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试着按照故事发展变化过程将课文分成四段,并归纳段意。
(请同学起来回答)
板书:分段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PPT)段落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喜欢穿新衣服(故事发生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两个骗子向皇帝行骗(故事的发生)。
第三部分,(5-22段)大臣和皇帝受骗、骗人(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23段到末尾)皇帝裸体参加游行大典(故事在高潮中结束)。
(三)经过对课文整体结构的分析,大家对这个故事也有基本了解了,那么这个故事里究竟谁
在钓鱼,谁又是被钓的大鱼,鱼饵是什么?谁最后剪断了鱼线?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两个骗子)是“钓鱼者”。
(皇帝)是被钓的大鱼。大臣是“中鱼”,百姓是“小鱼小虾”、小孩是“小虾米”
(新装)是“鱼饵”。
(小孩)剪断了“鱼线”。
事实上作为鱼饵的新装不是真实存在的,也就是说说骗子策划的“钓鱼”活动,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各个人物的活动则为
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四)让学生来找出文中的关键句。
这个故事写皇帝穿上两个织工做本不存在的“新衣”游行,既然是不存在的,那么人们为什么会甘心情愿受骗呢?皇帝为什么会上钩呢?课文中有句话起关键作用,请大家把它找出来。这句话是也就是衣服这个“鱼饵”的特性所在,它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答:关键语句“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两个织工胡说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它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也就是说这两位钓鱼者对鱼的心理非常的了解。
(五)现在我们来分析下皇帝作为最大的一条鱼,他身上具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前后三桌为一组,结合下列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1、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特点?这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这在全文起着什么作用?
(PPT)回答1:(用夸张手法表明了他的心思兴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爱慕虚荣,奢靡无度,昏庸懒惰,荒废朝政,这就揭示了故事发生的缘由,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留下了有力的伏笔。他还喜欢“显耀一下他的新装”,这又为后文写他穿着那套“新装”——裸体游行埋下了伏笔)
2、为什么皇帝要先派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去了解骗子织布的情况?
(PPT)回答3:(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织造的情况,但一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新衣时,心里未免害怕,所以决定先派最有理智、最称职的老大臣去看,接着又派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他想,这样比较稳妥。表现出他很心虚,害怕自己看不见这布。这是由于“愚蠢”和“不称职”而产生的心虚。)
3、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说的真话以后的有什么反应?为什么在被揭穿后他并没有穿衣服的时候,虽然有点儿“发抖”,但他却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态?
(PPT)回答6:(皇帝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点儿发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裸体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儿发抖”;却又心中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只好故作姿态掩饰自己内心恐慌。在已经识破骗局的老百姓面前,装作确实穿着美丽的新衣,硬把裸体游行的丑剧表演下去来保住皇帝的尊严,维持住专制统治。这篇童话也就在皇帝裸体游行的丑剧高潮中结束。表现了他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
4、总结皇帝的性格特点:
皇帝是一个爱慕虚荣、荒淫奢侈、昏庸无能、愚蠢可笑、口是心非、自欺欺人的人。
六、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完成课后题一、二两题。
七、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线索脉络已初步的掌握,对课文有整体的了解。同时分析了皇帝这个人物形象,这为下一堂课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和童话的艺术表现手法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整体的了解,同时也分析了皇帝这个人物形象。而这个童话故事里,除了皇帝这条大鱼之外,作为“中鱼”的大臣,作为“小鱼小虾”的百姓、作为“小虾米”的小孩,当然还有作为“钓鱼者”的两个骗子。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分析相关人物形象。
二、分析人物
(一)大臣和官员具有什么特点?大臣官员:自私、虚伪透顶,愚蠢可笑,阿谀逢迎
1、先去看布料的两位大臣为什么没有戳穿谎言?
回答:(因为怕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随骗子之声附和地说布料“美妙极了”,“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并且注意地听着骗子对布料的色彩和花纹的描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他已经甘愿受骗,并且帮助骗子去骗皇帝。骗子行骗也就进一步得逞。诚实的老大臣说谎,无疑是对统治者的最好讽刺。)
2、皇帝去看布料时两位大臣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回答:(他们“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就抢先对皇帝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以表示自己看见了布料,替骗子效了劳。两个大臣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都不敢讲真话。可见,所谓称职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其实是最不称职和最不诚实的人。这是很有讽刺意味的。他们也起到了帮助骗子的作用)
3、跟随皇帝去看布料的全体随员呢?
全体随员虽然连一点布丝都没有看见,也都随声附和:“哎呀,真是美极了!”表明他们都看见布料了,并且建议皇帝穿着这美丽的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所有随员都力图保位,在空织布机前做着受骗、骗人的表演。在皇帝穿新装时阿谀逢迎并装模作样地帮忙,展新装时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二)分析百姓: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又敢说老实话? 百姓:胆小怕事
老百姓怕触犯皇帝,引火烧身,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也不敢讲真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最终能把真话传播开来。表现了老百姓的胆小怕事。课文中从“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这几句表明了百姓的胆小怕事。
(三)分析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 小孩:天真烂漫
作为“小虾米”的小孩,为什么能戳穿谎言?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初生牛犊不畏虎”。正因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无私无畏,所以敢于说真话。小孩的真话,像一把匕首,戳穿了骗子、老大臣、官吏和皇帝自欺欺人的鬼把戏,这真话,就是真理,就是力量。
(四)分析骗子为什么能得逞?骗子: 狡猾阴险
作为“钓鱼者”的骗子抓住了人们的心理——谎称这种布缝出来的衣服具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把所有的人的口都封住了。
三、关于这篇童话的艺术手法
历史上穷奢极欲、昏庸暴虐、不理朝政的皇帝,做出逾乎常理、骇人听闻的事情,是屡见不鲜的。高官巨宦一味阿谀逢迎皇帝,只求保住官位,更是非常普通的现象。童话家安徒生在这样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想象,展开大胆夸张,叙述出这样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这样的一些人物形象。
1、塑造人物时,成功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想象合理,情节夸张。
运用了想象和夸张。起作用: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的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的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
四、结语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说真话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谎言说了一千遍,就变成了真话,错误被一千人认可,就成了真理。在外面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事情发生呢。然而公理自在人心,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我们的同学要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做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人。
五、课外知识拓展
阅读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白雪皇后》《夜莺》
六、板书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故事情节线索: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缘由)(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大臣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大臣助骗(虚伪自私,阿谀逢迎)
↓↓
骗子行骗(阴险狡猾,投其所好)
↓↓
百姓传骗(胆小怕事)→→→→ 骗 →→→→皇帝受骗(虚荣昏庸愚蠢)
↑↑
小孩揭骗(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主题: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愚蠢、虚伪自私的本质。写作特点:想象丰富大胆夸张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第五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积累“炫耀、称职、滑稽、陛下、头衔、御聘、勋章、钦差大臣、随声附和、骇人听闻”等词语。
2、了解童话通过联想、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3、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领会童话的讽刺意义,懂得生活中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爱慕虚荣,要实事求是。教学重点:
了解童话通过联想、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刻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领会童话的讽刺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看这么一个故事——皇帝的新装。
一:认识童话 : 以你的读书经验,你怎么判断这是一篇童话?童话有什么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交流,在交流中明确童话的特点。师小结:
童话是一种文学题材,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应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二、朗读感知故事:
朗读感知这个故事中的荒诞。(训练读出感情,在句子中结合情感体会字词的用法和含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觉得最有夸张力的细节是什么?(这篇文章处处都是夸张,那你觉得哪段哪个地方最夸张,大家再回到文章仔细看一看。)
三、探究荒诞的故事顺利发生的因素
想一想,这个荒唐的闹剧是谁导演出来的,这个荒唐闹剧成功上演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紧扣人物言行,分析人物思想性格,探究这个荒唐闹剧成功上演最主要的因素
小结:原来这是一个讲所有大人的故事。是描述所有大人世界内心情绪复杂的一个故事。所以所有的大人共同上演了这出闹剧。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土壤,大地,或者是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这个问题。所有的大人共同制造了这出闹剧。
四、探究成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1.全城的人都听说这件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2.城里所有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3.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4.“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
5.“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6.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7.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
这些句子出现在文章不同的地方,但是你发现有一个字是一样的,能找到吗?是哪个字?每个句子里都出现了一个“都”字,这里的“都”说明什么问题。
请用下列句式说话:“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对官员,对百姓等,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预设:
不如说是一场闹剧
不如说是一个诚信的试金石。不如说是大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不如说是大人们内心世界的一块透视镜。
不如说是一张对诚实的考卷。
不如说是一道对诚实的测试题。
------小结:
原来这是给大人们准备的的一道测试,通过这件新衣,我们看到了虚荣,也看到了私信,看到了社会的复杂,看到了功利事故,甚至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人性黑洞。这里与其说是皇帝的新装,不如说是大人的心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世俗世界奇怪的传统。
探究大人们的内心世界:
1“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2.“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5.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小结:在这些心理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很多的想法。正是在这种私心,复杂的,甚至无奈的情绪的支配下,有了这件皇帝的新装。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皇帝开始了游行。
五、由童话故事引发起对现在的反思(想象续写结尾)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如果让你从这里写你的安徒生童话的结尾,你会怎么设计?
学生展示之后,老师出示,与课文对比,看看老师的结尾和课文有什么不同?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孩子们看到了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后面的衬裙多么美丽啊!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的爸爸最后叫出声来。
“伙伴们,你听这大人的声音!”那个孩子说。于是孩子们把这大人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个大人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孩子都说。
小结:原来童话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也在教育大人 寄语:“我用我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