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流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课堂教学活动程序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怎样搞好课堂教学,上一堂节奏快,密度大,效果好的课是老师们反复思考努力追寻的目标之一。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程序的设计是必要的。
一、课前准备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前准备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现在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学设计”。一提起教学设计,自然就要想到教案。所以,教案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1、对老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自己的风格。
3、教案中体现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的。
4、在重视“预设”的同时重视“呈现”。要适当设计“留白”,给学生自由发展让出空间。
二、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课的开端,一般来说,导入新课,设计导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符合教学内容。
3、从学生是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因而导语的设计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
4、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1)新授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 2)讲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 3)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5、导语要短小精悍。时间过长容易喧宾夺主。
6、形式要多种多样。
下面是我常用的导入的方法。1)、由问题导入 2)、由故事导入
3)、由诗句、谚语、俗语导入 4)、由学生身边实例导入 5)、由社会热点导入 6)、由多媒体演示导入
三、主题探究
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主题探究。“主题”指课堂教学的主题,“探究”指师生对本课主题的学习和研究。传统的教学把这个环节称作“讲授新课”。“主题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实施得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进行这个环节的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四、强化巩固
强化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巩固一般发生在主题探究之后。课有课的巩固,单元有单元的巩固。巩固的目的就是强化。但是强化不只发生在巩固阶段,强化往往与主题探究交替进行。那么如何搞好这个环节呢?
1、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提倡积极的强化巩固
五、总结拓展
老师们认为什么样的课堂总结是好的呢?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能过于关注学生的认知,不能忽视学生情感,如果过于关注学生的达成,将会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一)、课堂总结的意义
1)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 2)深化概念、规律、反馈信息
3)设下伏笔,活跃思维,为后续教学服务
(二)、总结拓展的方法
1、画龙点睛法
老师在结束时,把精彩的片段或关键问题,或重要的方法加以精辟的概述,或设计成能发人深思的问题,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2、置疑法
老在学生顺着自己思维走,准备结束新课的学习时,突然设置疑问,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这种置疑也可以延伸到课外。
3、求异法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前后联系,将一些有共同特点的内容的相异点列出来,进行分析对照。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加深认识。
4、衔接法
为了下节课的顺利进行,老师通常在结束一堂课时,向学生提出预习新课的要求。
5、启迪法
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可以是思想上的,也可以是艺术上的 综上所述,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做好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学原则而设计的,只要这种活动的设计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是好的活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五个要素,通过对课堂主阵地的掌控,有效提高效率。
附:一节教学设计:
Unit2 What's this in English?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交际用语,养成主动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认物”,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周围事物的名称,会如何确认事物,使学生熟练掌握“认物”的表达法,在知识远近上会区分this 和that,学习特殊文具及其答语、一般疑问句的肯定与否定答语;不定冠词a 和an的用法。词 汇:
what,is,this,in,English,an,a,it,map,orange,jacket,key,pen,ruler,spell,please。日常交际用语: A: What's this in English? B: It's a/an…
A: Spell it, please.重点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an„ 语 法:what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利用课件,实物等,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反复操练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Step l:Introduction Step 2:Lead—in Step 3: Pairwork Step 4:Listen and read Step5: Games time Step6: Homework.四、教学过程
Step l:Introduction Review greetings.Review the letters learn in the last unit.Play the tape, Have the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and read after it.Step 2:Lead—in Have ready a quilt,a map,a jacket,a key,a ruler,a pen,an orange.Hold the key up and say 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key.
Students watch and think about these different quilts and try to tell what they can say them in English.They can answer like this: It is a/an„ Repeat and then get students to repeat.Do the same with a key,a pen,a ruler.(让学生思考身边的一些物品,特别是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用英语怎么说。让学生在使用英语时,不自觉地学会并掌握英语单词。)Step 3: Pairwork Do the contents list on the book.Then play a guess game.The teacher should get ready a soft bag,and some objects such as a ruler,a pen,a key,an orange and so on.First show all the things to students,then hide all of them in the teacher’s desk,put one into the bag,try not to let students see it.At last get students to guess what’s in your bag.The teacher can ask the student:
T:What’s this in English? A:Is it a book? T:N0,it isn’t. A:Is it a pen? T:Yes,it is.
If the student Succeed.congratulate to him or her.Then do the same to another one.This game can also be played in small groups if you have enough materials.(在以上活动基础上,让学生更加熟悉英语句型。让学生在学习的成功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Step 4:Listen and read Have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Get the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circle the words they heard.学生通过听力练习学会句型:What is this in English? It is a /an„(熟悉英语听力和发音, 为以后英语学习打好基础。)Step5: Games time Divid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Tell the rules of this game to students.Two students play this game and others watch it carefully and think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Discuss about it in groups and one student from each group comes to the front and acts the dialogue.(通过此项活动,激发学生自己探究性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用英语的习惯)Step6: Homework.1.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s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this unit.“What’s this in English? It is a /an„ Spell it, please.” After copying the dialogue in their exercise book, let the students finish their self-check.(通过家庭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元的重要句型,对相对更为复杂的物品进行确认。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帮他们增长见识,拓宽知识。)2.Copy the new words and Finish off the workbook.
第二篇:肥城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全)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和对学生进行语言技能、技巧的训练,要正确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关系,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要体现人文关怀、渗透情感教育,从而磨砺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把成功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
就课堂教学内容而言,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有对话教学和课文教学两种。
(一)“结构—情景—交际”对话教学模式 对话课教学基本环节: 循环复现
针对上节课所学重点内容、与本节新授内容联系密切的已学知识,合理安排复现检测,以有效克服遗忘,并为新授内容的学习准备充分的语言素材。对重点词汇、句型进行听写,典范语段背诵默写,口语风采展示,双边主题式简短会话,主题式英语小故事、小演讲等都是较为有效的复现检测方法。
结构操练
围绕语音、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通过创设使用语言的场合,从学生生活实际的表达需要出发,让学生在简单的语言情景中听、说、读、写集中操练目标语言知识,引导学生从情景中理解句子的意义,借助听说,在模仿、操练中掌握句子结构,做到能脱口而出后,进而引导学生使用新学词汇、句型表情达意。这种结构交际教学方法能使学生获得语感,从语言的实际意义表达中掌握语言知识,同时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巨大潜能,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高密度快节奏的操练,增加语言熟练程度。
模拟情景
回扣本单元核心话题,将刚学到的零散语言内容创造性地整合成一段对话。充分利用录音教学手段,让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通过全班跟读、师生对话、AB组操练、男女生分组对话、同桌对话等形式,让学生熟悉对话,并尽可能做到当场背诵。
交际运用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内容,运用新学语言材料,模仿上模拟情景中的对话,组合编排自己的对话作品并准备表演展示,采用“限量计时”、“限时计量”、“情景表演”等竞赛方式,激活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帮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使用语言,培养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在小组竞赛中,学生不断循环呈现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内容,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处于不断的动态活动过程中,有利于转化为应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对小组作品要作出积极评价,让大部分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巩固练习
针对本节课重难点目标词汇、句型的学习目标设计笔头练习,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汇集、归纳、比较,练习要量少而精。英语教学中安排适量的笔头练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相宜的训练而得到发展,既不能只注重口头训练而过分忽视笔头训练,更不能不加分析就把各类练习卷分派给全体学生完成,把学生带入无效的、耗时的机械重复的练习。新授内容较多时可以充分利用自习时间对新学内容进行适量的书面训练。
对话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课前集中识词,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和识记单词的能力,为两两对话提供词汇的基础,使开展多种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成为可能。
2、在口语训练的不同阶段应把握好不同层次的要求。由机械背诵到替换套用再到灵活应用循序渐进,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教师应坚持操练,切勿操之过急。
3、在训练初期要求学生模仿录音磁带时,不要对学生的语音提出太高的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学生大胆开口,并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即可。教师可通过每周布置一定的口语朗读作业,促进学生的语音、语调尽快向规范语言转化。
4、语言学习任务的设置要要面向全体,顾及不同层次学生。对话竞赛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可定期组织开展口语对话竞赛的评比活动,以每分钟问答十句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三环六步”语篇整体教学模式 语篇教学基本环节:
“三环六步”课文整体教学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语篇和阅读能力,把语篇中所包含的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语言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文教学主要分为整体感知、局部探究和综合应用三个依次递进的教学环节。通过六个具体的教学步骤,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提高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前预习
人教版《Go for it!》教材的特点是词汇大,注重口语交际,对阅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要把预习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提出预习要求,科学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掌握新学词汇的读音、词义,正确拼写四会词语,借助词典或课后注释,找出课文句型、重点、难点,找出疑难点,初步了解所要学的内容。
循环复现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本课(或本单元)单词竞赛、一分钟对话竞赛(联系本课或本单元话题功能项目)或其他活动,使课文教学一开始就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师将学生的心理指向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整体输入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以情境导入法进行语篇的整体输入,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根据课文的不同体裁和内容,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感知语篇所提供的语言情境,深入体验语言,接受更多的信息。围绕课文,教师必须设计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感知和领悟语篇所提供的信息。这种做法既能检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有助于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而为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找准切入口。
分段细读
在掌握大意的基础上,获取吸收较详细的篇章信息,并掌握课文中生疏的词汇短语结构等语言现象。可以先由学习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如词汇、句型、语法、交际用语等,结合课文中的例句对这些语言点进行模仿运用和操练。进而可就课文内容细节设置问题进行问答,并进一步感知课文语言信息,进行听读课文训练(听读或朗读),培养语感,或根据表格,关键词,图片,短文填空等复现课文。
综合应用
在学生对语篇有了深入理解之后,要将教学目标整合并落实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借助任务对学生进行能力拓展训练。创设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通过模拟任务型活动,一方面促使学生有效地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进行学习小组作品展示竞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验乐趣、感受成功。任务设计可以是复述课文、缩写短文、改编对话等等。强化练习
针对本节课的语言知识重点,科学设计笔头训练,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理清学习思路,整理所学知识,强化有意识记和拓展运用能力,使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得到综合发展。这一环节的训练可以重点在自习课时间知道学生完成。
语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语篇教学应注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适应新课程对英语阅读能力越来越高的要求。绝不能仅仅传授语篇中出现的语言知识,要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和把握课文,不断内化语言、生成语感和提高语言能力。
2、要善于整合教材,从内容、结构、方法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和整合,既可以打破单元的顺序,根据相关的话题、语言功能和语法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扩展,也可以调整单元内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3、注意围绕课文中的语言项目和交际目的,设计出操作性强、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学生主体的实际水平,而且在每一项任务结束后还要配有结果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还可以在课外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任务,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三)主题式复习训练课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教学中,每单元都有一个相关的话题,师生围绕话题进行语言技能训练,可避免语言学习的空洞和单调,同时也可充分体现语言的实用性功能。传统英语复习课多以语法知识为主线,以“讲授-操练-反馈”为主要教学方式,再加上大量的中考适应性训练题。这种复习方法可避免自由复习的盲目性,建立语法知识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语法知识结构,中考适应性训练更是必不可少的检验知识是否掌握的有效途径。但这种复习课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策略的培养。长达数月使用同一种方法,务必使“题海战术”成为最主要的训练方式,课堂教学沉闷、单调,了无生趣;学生疲劳,困乏,毫无兴趣。
“主题式”复习训练课教学模式,就是结合本单元的核心语言功能项目,依托一个主话题情景,将本节课要复习的语法结构有机地融入其中,进行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训练。在课堂教学中,以技能训练为主,适量进行有关的语法知识归纳与点拨,再配合相应的少而精的训练题。其基本流程为:
话题展示
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新学内容结合以前所学,准备3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搭建口语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课前认真复习单元内容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复习和训练单元内容做好准备。
双基检测
教师针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进行检测、巩固和强化训练。对于单元基础知识,可采用快速听写、快速口译等检测和训练方法,使学生在较快节奏的针对性、基础性检测和训练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漏,及时补救。练习的设计应体现低起点、多层次,实用高效的原则。
重点突破
根据单元教学难点和双基检测环节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处理,精讲多练。本环节旨在解决重要的疑难问题,避免只讲不练,要有突破措施,更也要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成为新授课的翻版。能力拓展
初中高年级英语教学对学生的阅读和书面表达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复习训练课中要安排针对性较强的任务型阅读、写作或交际会话活动,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言功能项目能学以致用,拓展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写作和交际会话宜采用半限定性任务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新学内容进行提升训练。反馈矫正
设计综合练习,检测复习效果,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综合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本课复习进行小结,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
主题式复习训练课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要安排学生在课前复习重点词汇和重点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复习单元知识的习惯,自觉解决“四会”词汇的准确拼读、听写和基本运用。
2、教师要精心准备“重点突破” 环节的典型错误分析和训练内容,突出重点,练透难点。
3、关注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复习课也应和新授课一样,要以学生为主体,主角让学生扮演,教师做配角。课上除让学生听写、做情景操练等外,还应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编对话,当场表演,争取让每个学生在复习课上参与活动,哪怕是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讲评课教学模式
讲评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路、提高能力,但有的教师在讲评课中还采用逐题对答案,一讲到底的方式,往往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严重影响了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就此,提出下面讲评课基本思路:
重视课前测试
讲评课所需讲评的内容是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要充分重视命题、测试、评阅、分析的每个环节,才能使讲评课有针对性。
1、精心命题
测试题目的选取十分关键,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测试目的,精心组题,切忌胡乱拼凑、盲目追风中考题。
2、随堂检测
测验是学生独立思考最强的学习实践,试卷不可当作练习作业布置下去,要严格按照正规考试的要求来操作,尤其注意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测试。
3、评阅试卷
试卷的评阅可采取教师评阅、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种形式。教师评阅能保证阅卷的准确合理,保证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答题的具体信息;学生互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再次思维——认同与自己相同的方法,发现、思考、判断不同于自己的思路,以此求同存异,获得思维上的升华;学生自评可使学生思维更加有针对性,目的明确地去处理自己的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如果班额较大,教师阅卷占用时间太多,导致无法及时讲评,此时可采取教师阅一小部分,其余采取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
4.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是大多数教师都省略了这一重要环节,或者仅仅简化为统计某一题目的出错人数。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及时有效和可操控性,可采取学生互评过程中以举手形式统计和收取试卷后教师逐一翻看、分析、记录的方法。
5、学生反思
学生反思测试情况,找出自己的问题与不足。讲评课教学流程: 测试概况
简要介绍测试的基本情况,表扬优秀于进步较大的学生。并对于卷面上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展示、强调并跟有巩固训练。
自主改错
学生自己浏览试卷,对本次测试的总体情况进行自我分析。对每个错题进行分析,查明原因,改正错误。
合作探究
学生自己不能改正或明确的题目,要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请教老师。
归类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提交的问题,对测试中的问题按照知识体系进行归类点拨,重点讲解或强调,并辅以相应的练习。
巩固训练
对上述问题以及本次测试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内化。
第三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Where’s my backpack?
(第四课时)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应该从“演员”转变为“节目主持人”,把舞台还给学生,由学生当演员,唱主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是我对七年级英语教材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对如何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作如下探讨。
教材分析: In this unit let students learn to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ings are.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的大纲词汇和how far, how long的用法。2.能力目标:1)能听懂那些如何到达某地话题的有关的简单会话。2)能用how far, how long来表述 3.情感目标:了解各种交通工具,以及使用英语谈论中国的文化4.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在大的语言活动中搜索处理语言信息,发现,归纳学习重点,从而掌握本单元重点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1.大纲词汇table,bookcase,backpack,alarm clock,dresser等。
2.句型 Where is my backpack? 教学重点:Where is …? It is ….人称代词they的用法,方位介词on,in,under,behind等用法。
教学手段:录音机。
教学步骤:
教学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通过挂图来引出新词汇,dresser,sofa,cassette,hat等。
2.通过实物来引出table ,chair,mathbook,bookcase.3.学习新单词 4.检查单词
1)个人或集体朗读单词。
2)做游戏(根据老师所给的图片一人比划另一人猜出这个单词或一人用英语说出图片的意思,另一人猜出这个单词。(3组练习)
设计意图:教材中教学内容生词量较大,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以记住。但将图片连接起来,营造了欢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说出已知的单词和图与词连接的练习,可以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让学生看着图片,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单词,并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融于英语学习的情境中,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以游戏的形式检查单词,有趣的画面,难忘的表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他们对单词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内容打下了基础在这个教学环境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充当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
第二个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1.看图片,回答问题
T:Where are the maths books? Ss: They are in the bookcase.T: Where is the pen? Ss: It is on the table.2.听录音完成2a,2b练习(巩固所学单词)
3.让学生朗读3a那封信。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分类、归纳、掌握方位介词的用法。
设计意图: 听的环节是“输入”的过程,带着问题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有效捕捉信息,同时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需要注意的表达方式,为后面的语言实践准备实用句型。这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发现新句型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抽象的语法说教,调动了学生思维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的发展平台。学生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观察,探讨,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讨论探究,这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生们自己发现的规律要比老师讲解所学到的规律在脑海中的印象深刻得多,理解的透彻。
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1.做游戏(分成 2组)。A组同学拿小图片问,B组看着答,然后互相交换角色。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直观性的图画,让学生觉得有内容说,新学的句型在这一活动中得到充分运用和巩固。变换语境操练是机械模仿进一步的发展,对语言运用的能力的要求又有所提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这样的活动增加了趣味性,使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
2.让学生用Where is…?来进行自由组合问答。
Where is your notebook? It is in my bookpack.Where are their books? They are on the desk.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不但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了提高,而且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都得到了培养,同时他们的语言知识还得到了复习和巩固。这样的练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参与实践,合作交流,从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让所有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昌图头道中学 朱凤坤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这段话,我们已经是耳熟能详,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贯彻落实,却始终混沌不清。在一个寻常的初春早晨,一堂看似寻常的英语公开课,一次与新课程的亲密接触,让我深刻地领悟了这段话,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了极不寻常的
[教学片断](课前准备:分发给每一组学生[4人一组]一本汉英字典)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和着抑扬顿挫的chant声揭开了本堂课的序幕。Rice, rice, a bowl of rice.Juice, juice, a bottle of juice….学生一个个拍着掌与 video里的声音交相应和着,很快打破了沉闷紧张的气氛。这是课前的热身活动,又为接下来要讨论的食物做铺垫。念完chant后,我微笑地说:“I’m new here..I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you.What’s your favourite drink?”生1: My favourite drink is coke.我笑着点头说:Coke is very popular now.(生1露出笑容,坐下)老师又继续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生2:My favourite fruit is apples.我惊喜地说:Apples are nice.I like apples, too.… 老师又微笑地问:Can you ask me questions?由于老师做了很好的引导和铺垫,语言又具极强的亲和力,学生们开始砰然心动,纷纷举手,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如:What’s your name?/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Can you swim?,问出了许多老师想要的答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我带着询问地语气又问:”What food do we have?” 在屏幕上打出学生学过的食物、饮料和水果名称。然后,皱着眉头,按着腹部说:” I’m hungry.Look at this guy.Is he hungry? What food does he have?” 于是画面出现了一个可爱滑稽的卡通人物Gus, 接着播放迪斯尼动画英语Gus 到朋友家一口气吃了很多东西的画面,选材贴切,画面生动有趣,既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单词soup, spaghetti, corn, sandwich等,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到朋友家乱吃乱喝是不礼貌的行为。老师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词汇拓展,于是又刨根究底地问:”What other food do you know?”“ You can 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学生4人一组纷纷查字典,踊跃地上黑板写下他们知道的或者是字典中查出的他们喜欢的食品名称,继而,老师又亲切地说:“Who writes the word, please teach the word to the other students” 学生于是逐个站起来教生词,诸如:beef, cheese, pie, onion, uncooked fish 等等。一个个笑容可掬,洋洋得意,也许比较满意自己的“劳动成果”吧。老师又继续指着黑板上的生词,略带神秘地神情问:“Can you guess what kind of food Li Lei would like? What about Jim?”生(思索一会儿): Li Lei likes rice , dumplings.Jim likes beef.师(高兴地大声说):Very good.Li Lei likes Chinese food.Jim likes English food.就此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不同国家的人们吃不同的食物。然后转到课本,老师饶有兴趣地问:“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food.What about Jimmy and Vicky?”“Jimmy eats too much and doesn’t do sports.So he is very fat.Eating too much is not good.No sport is not good.”… 不知不觉,一堂课就在老师循循善诱、充满亲和力的言语中结束了,老师是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学生则是兴趣盎然,听者更是乐而忘返。[教学分析]
1、教,是为了不教。这堂课最让人难忘的地方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碰到不会的单词,请教别人或查字典,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要不仅仅满足于老师课上所教的内容,同学们应该知道举一反三,当老师教的内容不满足你的需求时,你可以查字典与身边可用的资源,学习更多你想学习的内容。教会学生要善于使用我们的良师——字典。”我想学生有了字典这位良师益友“相伴终身”,何愁任何“艰难险阻”。这使我更加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道理,就如武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教的最高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远比传授单纯的语言知识重要得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切适合学生发展,促使他们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本堂课,谢老师并没有按我们传统的传授语言知识的方法来教学,而是大胆地跳出教材,教学的内容虽取材于教材,却远远超越了教材,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许在短期内无法从学生的成绩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对于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无疑是受益无穷的。
2、态度决定一切。老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才能促使他们自主的学习。在课伊始到课结束,谢老师一直在用他的身体动作语言与和蔼可亲的态度鼓励着同学们,当学生回答完老师的问题时,谢老师都能及时地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这不但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并且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如学生回答:My favourite fruit is apples.Mr Xie says with a smile:“Apples are nice.I like them, too”.虽然,这也许只是老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但字里行间深含着对学生认可的态度,对于学生无异于吃了蜜糖,从嘴甜到心。特别是让学生把自己写在黑板上的单词教给其他同学,这既可让教的同学体验成就感,更增强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让学的同学充满了新鲜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活动,使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得以有效地进行。面对新课程,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但是有句英语谚语说得好,“Nothing in the world is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只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我想我们一定能教出数不胜数的不怕“艰难险阻”的学生。
第五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试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
任课教师:龙菲
【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起着温故知新和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导入时要避免导入时间过长,偏离重点,生搬硬套的做法,而是应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巧妙运用适当方法导入新课,才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所学知识,启发他们对有关话题的思考,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做为铺垫。【关键词】导入的误区
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起着温故知新和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的导入可以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化解学生的焦虑,强化他们的求知欲。
导入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归纳、总结已有的语言知识,如词汇、句型等,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内容、新知识作好铺垫”。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和积极探索,我就英语教学的导入这话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英语课堂导入的误区
(一)时间过长,喧宾夺主。
英语课堂导入花费时间过多,使导入显得冗长,从而影响整节课的进程。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意学”、“乐于学”。如果过分地渲染导入部分,只会浪费后面教学主要部分的时间。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时间安排也有重有轻,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反而有点头重脚轻的味道。
(二)偏离重点,中心不明。
有些英语课堂没有针对性,只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新课”。这样就使得这节课一开始就中心不明,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误导学生。
(三)生搬硬套,过于牵强。
有些英语课堂对于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同一教材、同一内容采用相同的导入方法,却无法达到同等的教学效果。而有些课堂对同一个班级总是使用几种老套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
外语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外语人才。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英语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切实体现了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这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针对以上所列举的几大误区举例探讨一些解救方法。
二、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设置情景,渲染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利用多媒体制作和与教材相关的背景资料,借助影视片和教材里的插图,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在感受其语境、产生心理共鸣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乐意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协作、会话。并且时间不宜过长,3-5分钟为宜。
(二)根据学生认知,设计生活化提问,在导入中导出活力,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在充分把握、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主动实践,抓住知识相互交叉的机会,导入新知识,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本课的中心。抓住生活中的机遇,让生活实践知识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能让学生更快地感知本单元的中心话题。
初中学生就已具备一定认知,他们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引导他们用学过的英语知识来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得出结论,在他们的独立性得到肯定的同时,实现并发展自己的创造性。
(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巧妙运用适宜的导入方法。
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如一般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比如某次我走进(2)班教室,发现课堂很吵,我没有进行简单的批评责备,而是面带微笑地开始了课堂导入:
T:
Has the bell rung? Ss:Yes.(此时只有部分学生回答)T:
Is our classroom quiet or noisy? Ss:Noisy.(这次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回答)T:
Is it right ? Ss: No.(这次是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回答)T:
Now it’s time for class.So we must„.(教师有意停顿,让学生思考
进行口头填空,完成句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SA:Stop talking.(学生A是位班干部)
T:
We must be „.(教师进一步将已转移到课堂上的学生注意力进入语言学习上。)_ SB: We must be quiet.(回答这一问题的是一个上课前在吵闹的学生)我请这两位同学回答问题实则是对其进行教育。这种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教育一语双关,更令人心悦诚服。短短两三分钟便成功地控制了课堂,同时进行了有效的课堂导入(本节课的语法重点恰好是学习情态动词must以及must be的用法)。
在(1)班,我在走进课堂时,手里多了一件东西---一个新的很漂亮的书包。(这是本班一个同学生日时父母送的礼物,很多同学都羡慕。)所有学生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看着我手里的新书包。我借机马上提问:
T:Do you know whose backpack it is? Ss: Yes.It’s Chen Ting’s.(很多同学齐声回答)T:Are you sure ? SA: Yes.It must be Chen Ting’s.Her parents bought it for her on her birthday.(学生A 是陈婷的同桌)T: Yes, you are right.It must be Chen Ting’s.I borrowed it from Chen Ting yesterday.(时间为2分钟)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了不同于(2)班的导入方式,同样地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配合的合作项目;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教师在课堂导入这第一环节赢得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和兴趣,他们便获得了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三、小结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巧妙的教学导入,形式不拘一格,变化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由“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是很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注意反省和更新科学观和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