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瑞金市英才学校:郭雪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鼓励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2、通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提示读文注意点。
二、导入课题,把握主体
1、读课题,了解“矛”与“盾”。
(1)、出示课文插图,哪是“矛”?哪是“盾”?从文中(哪些字词句可以看出)找依据。
(2)、“矛”与“盾”的作用各是什么?(板:进攻、自卫)(3)、理解“集合”。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坦克把盾的自卫„„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板:合二为一)
(4)、课文写了什么?发明家发明坦克----坦克大显神威----明白道理(渗透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练习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概括)
2、过渡:发明家怎样发明坦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
三、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出示读书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介绍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口头填空。
3、讨论上堂课提出的问题。
4、指名汇报。
5、矛和盾集合后厉害吗?看看它是如何大显神威的。(1)、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2)、根据课文内容,猜猜发明坦克的是哪个国家的人,指名汇报。(3)、任务卡:小小朗诵家(假如你是英国的士兵你会怎样读坦克的大显神威,假如你是德国士兵你又会如何读看到庞然大物—坦克后的心情。)
(4)、指名读,小组读,评价
过渡: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就把德国兵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这么厉害的坦克发明家是如何发明出来的。
3、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发明家受了什么启发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用上顺序词说一说)(2)、这样设计好吗?(3)、发明家在怎样的情况下受到了什么启发才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说说。(4)、汇报
(5)、出示相关句子。
(6)、发明家在与朋友比赛的时候场面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可是在这危急的时刻发明家却想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发明家说些什么?
(7)、正是因为发明家那样的善于思考,所以一个接一个奇妙的想法产生了。
(8)、找出能体现发明家想法的句子。
(9)、过渡:就这样善于思考的发明家在一次与朋友的比赛中获得了灵感发明了坦克,你能根据文中的描述将坦克画出来吗?
4、出示任务卡:小小设计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辆坦克,并指出哪个部分分别代表矛和盾。)
5、指名画,指名汇报。
6、出示坦克图:分解其构造,并说出哪个部分分别代表矛和盾。
7、这样的设计好吗?
8、是呀!正如作者所说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9、将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换成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
10、汇报,出示相关词语。
11、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生活中还有什么例子也能说明这个道理呢?
(1)、举事物例子:鞋+轮子=溜冰鞋„„(出示图,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2)、人物例子:学习别人的优点(集合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4、齐读“是的,谁„„胜利者。”
四、作业:
1、你能不能想一个集合的办法,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
2、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说给我们的老师和伙伴听。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第二篇:《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十五课,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由三部分组成,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为此,本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把学生的自主体验、个性阅读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师生共同运用教材,占有、整合、充实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人文熏陶中成长。
设计特色:
以读书为本,自读、自悟、自得总结收获;以体验为主导,促进个性化阅读;以人文熏陶,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
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轻启学生心扉
二、聚焦文眼,集中阅读心向
三、深掘文本,磨砺儿童语言
(一)感悟发明过程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请大家放声朗读这四个自然段,想一想:这四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请大家再默读1-4自然段,一边默默地读,一边细细地想,一边轻轻地画,思考这个问题。
3、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问题。其余同学注意倾听,想一想他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4、剖析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
请大家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带“然”字的词语,把它画出来。请大家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这三个然字词在这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知道什么? 出示:
忽然„„固然„„当然„„
从这三个带“然”字的词语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产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你能用上这三个关键词语,说说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吗?请和同桌相互说说。
5、谁来对全班同学说说?
(二)活化坦克神威
1、课文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2、教师出示战场上的坦克图片和课文中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看着这幅图片,说一说: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用笔画出课文中的句子,再读读!
(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学生朗读)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5、学生自由练习朗读、齐读。
(三)感悟表达方法
1、出示阅读材料,请学生自由读一读——
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马河畔(pàn),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áo)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的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兵吓得屁(pì)滚尿(niào)流,纷纷逃窜(táo cuàn),英军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大显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
2、学生交流读这段话的感受。
3、这一段话写得很具体、生动、形象!可是,为什么课文不这样写,而只是用了短短的47个字来写?
(四)品味文章道理
1、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围绕题目写了什么?请齐读——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这里的“谁”可以指哪些?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什么?
3、“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别人优点的产物?
4、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小组讨论讨论:如果可能,你希望将哪些长处集于一身?小组讨论后进行学习汇报。
5、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祝大家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四、积累言语,存盘所需养料
板书:
矛 和 盾 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第三篇:《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西站小学(730050)张红霞 设计理念
本设计抓住教学重点,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广泛交流,展开想象,让他们明白多角度看待问题的重要性,最终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2.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矛盾 招架 左抵右挡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
2.过渡: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那个人自相矛盾的时候,聪明的人想到了什么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二、学习课文 1.发明家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出示句子:
通过对比读,引导学生体会带点词语的好处,进而体会发明家正处于“紧张”“危急”当中。3.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边读边画。4.尝试根据下面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出示提纲: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他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
他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_____。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5.小结:这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也是发明坦克的过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发明的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题。6.谁能看着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发明的过程?同桌练说,指名说。7.赏读课文。
⑴出示坦克图片,边欣赏,边议论。
⑵朗读课文第五节,要求绘声绘色地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受。
⑶“大显神威”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第五自然段说说坦克“大显神威”的情景。⑷出示补充材料:
1916年9月15日,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上进行着大规模的战斗,双方都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谁也没有突破对方阵地。
突然,从英军阵地上传来隆隆的巨大响声,一群钢铁碉堡似的怪物,冲出阵地,向德军阵地压去。德军士兵见到这些怪物,拼命朝它射击,用炮轰击,可是那怪物刀枪不入,还用机枪大炮还击,一边还击一边照样隆隆朝前压来。德国士兵一看这巨大怪物就要把自己碾成肉饼,吓得抱头鼠窜,只好躲在战壕里求上帝保佑。这些钢铁怪物轻而易举地进入德军阵地的纵深,给德军带来极大的威胁。
师: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真是—— 生:(接)大显神威。
⑸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什么? 指导用“这样的集合真_______”来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⑹如果此时发明家就在你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 8.发明家发明坦克这一过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出示练习题: 矛的优点是______,缺点是_____;盾的优点是_____ 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发明家把矛的________和盾的________合二为一,发明了________,在战场上________。
三、深化拓展
1.说说你所知道的运用集合这种方式发明的其他东西。(1)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些物品,学生练习说话。_________和_________集合,变成了__________。
(2)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运用集合这种方式发明的其他东西。
2.集合不光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能不能说说这方面的例子? 3.你觉得我们身边有哪些不便?你能不能发明一种东西来解决这种不便?
四、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留心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一个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的人。
第四篇:《矛与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传统型)
25.《矛与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
3、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矛与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1)听写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2)反馈:打开书本,校对、订正。
(3)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句话,画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圈出能解释课题中“集合”的一个词。
(4)自卫—— 进攻;盾——矛。合二为一。
(5)把“矛”和“盾”这样一对矛盾的事物合二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设计意图:这个句子是本课的重点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它的内涵和中心,把握全文。】
二、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一)学习2~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4自然段,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反馈
4、怎么集合?指名回答。
提示: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5、具体做法是:
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6、这样的集合有什么好处呢?
提示:“矛”和“盾”的集合实际上是自卫和进攻的集合,既能很好的自卫,又能更好的进攻,这可是“大显神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学生理解“大显神威”的含义,读第5自然段,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
2、指名学生回答
提示: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3、你能把大显神威的感觉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首次、吓得哇哇直叫、乱作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4、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5、学生回答,如:“神舟”五号太空飞船、海洋馆的大神龟、我国奥运健儿„„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理解课文】
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发明家从“矛”和“盾”中得到启示,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设计意图:明理是一个过程。小悟得小道理,大悟得大道理,多悟多得,说不定哪天恍然大悟、大彻大悟,还真有什么大启发。因此,明理不可急功近利,教学是要体现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悟。】
2、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句话,想一想从中可以受到什么启发呢?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师可适当提示:充气雨衣、地下多功能车库、双层公交车、节能型马桶、钻井工人的帽子、带橡皮头的铅笔、一个优秀的人„„
3、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还有哪些你觉得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可以怎样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呢?
【设计意图:教学不仅要举一反三,更要融十为一。紧扣教材,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和训练的切入点,将阅读的理解、语言的感悟、明理的过程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四、激情结束
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记下自己或身边的人留心周围事物、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事例。【设计意图: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还会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问题
想到怎样解决 矛太小
铁屋子
不能进攻
铁屋子开个小洞
伸出“矛”——枪口、炮口
第五篇:《矛和盾的集合》课时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