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导型课堂设计

时间:2019-05-12 22:5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授导型课堂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授导型课堂设计》。

第一篇:授导型课堂设计

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等因素决定了课堂的教学结构,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这些影响因素,采用简单化的课堂处理方法,只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手段。讲授法主要借助教师口头言语来呈现知识,阐明、分析其联系,其操作简单、应用广泛。讲授教学之所以盛行不衰,除历史原因外,还在于讲授为主的知识传授方法具有高效率和经济性的特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单一讲授教学方法的不足日益明显,在这里我们采用了“授导型教学”这个概念,旨在对其加以优化、创新,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综合地考虑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者特点(学习风格、受众年龄阶段等)、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教学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4-1表示:

图4-1 教学设计诸因素关系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地考虑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者特征、教学环境及其他约束条件;在选择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综合考虑目标、内容、学生与教学环境及其它约束条件,对教学媒体作出选择。在后续的部分,我们将结合案例,研讨如何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综合地考虑各个因素。

美国学者马杰在他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学习目标应该包括行为、条件、标准三个基本要素。在学习目标的表述中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参加在职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接下来要说明这些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后,应获得怎样的能力,这种关于行为的表述是一定学习目标中最基本的成分。

学习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行为目标,因此在教案设计中编写行为目标时应避免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涵义较广的动词,教案中的行为目标设计的参考动词可参照表4-8:

表4-8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按照布卢姆的分类)

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识记 对信息的回忆

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

明、指明 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

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

将知识分解,找

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

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计划、制定……方案、解答 应用

分析

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将知识各部分

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

综合重新组合,形成个新的整体

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判断

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评价

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

行为目标的优点是它的清晰性,它清楚地告诉教师和学生,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的含义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因此,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在一个好的行为目标中实际上已蕴涵了学习结果的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

在编写教学目标时,有学者建议在马杰的教学目标三要素基础上再增加“教学对象”这一要素,这样可以从“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u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四个要素来说明教学目标,这一方法也被称为ABCD法。

教学目标描述实例 例1 语文教学目标

小学二年级学生能正确写出所学的5个生字,5个字中写对4个为合格。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在十分钟内阅读完一篇1000字的文章,并说出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

例2 数学教学目标

给出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其中一个分母能被另一个分母整除(如5/6和2/3),小学四年级学生能通分并求出两个分数的和,15个题中12题正确为及格。

例3 历史教学目标

给出10个有关革命战争的是非题,初二学生能分别在正确和错误的命题上标出是与非,8题正确为及格。

例4 生物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哺乳动物单元,初二年级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在上一步骤中,你已经修改确定设计教案所用的模板。现在,请在此教案模板中填写你的教案内容。

(1)填写教学目标。(2)填写教学重点、难点。(3)填写你欲采取的解决措施。

(4)填写你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资源的方案。

现在,你的教案应该已具雏形,为你的文件命名(建议用你的教案主题为文件名),并保存到“我的档案袋我的教学设计”中,作为授导型教学的教学设计作品。

接下来将编制完成的教案通过PowerPoint设计成课堂电子讲稿。一般说来,课堂讲稿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接下来将编制完成的教案通过PowerPoint设计成课堂电子讲稿。一般说来,课堂讲稿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内容导入。

本课内容概览。

多媒体教学内容展示。

总结与练习。

(1)内容导入:这一部分通常包括内容回顾、情境或问题导入。

(2)本课内容概览:简单明了地列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通常,可以使用超级链接将内容概览与后面的详细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也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

学员一:

我看了这个案例在教学中用了简单的课件配合教学,用形象猫的图片根据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四个时段,引导学生画出会变瞳孔,加深学生印象。采用音乐让学生跳起来,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件配合自然,整堂课显得比较活跃,对教学中的重点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让学生加以巩固,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本堂课教学媒体比较恰当,自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我认为可先利用不同时间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时间猫的图片的眼睛发现瞳孔的不同引出课题,再通过简单课件以表格形式出现,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填好,再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配音等。加深对本课的学习。

学员二:

此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课件虽简单却是上好此课的关键所在。它直观、形象地展示授课内容,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图片展示四个阶段小花猫瞳孔的变化,一目了然;课中一段音乐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总体说来,整堂课多媒体的使用令低年级学生兴趣浓烈,再加上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会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小朋友了解什么是瞳孔?配乐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图片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画小花猫瞳孔的变化;另外还提供一些资料拓展学生知识,如小花猫的瞳孔为什么会变化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员三: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老师对学生的特点十分了解,因此在教学中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学媒体的使用不必太复杂,内容也不宜太多,所以,即使是老师自己制作的四个小猫头像,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两个,老师落实得很到位,应该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

不同的老师对一节课的处理是不同的,我想这位老师是上了堂很成功的课了。

不过,进入教学内容之前的导入部分,我觉得不够直接。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问他们喜欢什么小动物,这个问题的答案太多太泛,而且一提起这种话题,小孩子的心思很容易就泛散了,要收回来恐怕不容易,如果不是公开课,我想就不是老师一句话能带得回来的。还不如直接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和小猫有关,让大家说说自己对猫的认识,再引入本课中心的好。

学员四:

因为我的孩子刚上完一年级,暑假我想让她学几篇二年级的课文,她告诉我说要象她的老师一样让她在玩中学,我还真想不到该如何让她在玩中学,只觉得要读好不就是多读多写吗,从这里我也想到了语文为什么让学生觉得越来越枯燥,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求知欲望越来越不强了,其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我们这些思想日益僵化的老师把语文教得面目可憎了。

所以我在看案例时就特别关注了这一点。我认为在这点上,这位老师做得非常成功,从开始的认识新朋友,开火车、朋友变样、在课本中找朋友到后来的比赛朗读、自己发表感想,都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这堂课也做得很好,真正做到了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象那些字,如果用板书出来,一定会浪费很多的时间,而且让学生在板书期间分散精力;而后面几个时段的猫的瞳孔更是板书无法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挑什么毛病的话,我认为理解什么是瞳孔时的图片可以用动画的效果强调瞳孔部分,让学生更明白一些。因为在分辨哪个图片是什么时段的瞳孔的环节,第一个起来说的学生实际上是还未弄明白哪个部位才是瞳孔。

学员五: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首先会搜集生活中猫的瞳孔变化的影片,在这的开始的时候放给学生看,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其次我会去掉老师在图片上给猫画瞳孔的部分,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猫脸,让学生给猫画瞳孔。让学生听清要求,各小组分别来画早上、中午、晚上的猫的瞳孔。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过程,其次老师也能清楚地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文本的内容。因为在马老师这节课中,从媒体出现猫的瞳孔,让学生进行辨别的过程来看,其实教学效果是不怎样的,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真正参与了,在实践中印象会更加深刻,如果加上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的话,学生会更有兴趣,如果有人画错了,也可能让同伴给他指出画错的原因,训练学生复述文本的能力,不是一举多得吗?

学员六:

我刚刚认真看完马老师的录像,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教材的内容有点在误导学生,小猫的瞳孔与其说跟时间变化有关,不如说是光线刺激的结果。再说,猫在受惊吓或发怒的时候,瞳孔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怎么能够肯定展示的图片一定是小猫在早上、中午、傍晚和晚上的瞳孔呢?也许是小学生的缘故,总感觉知识太过于简单的重复。学员七:

老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上了这一堂课,看得出,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的。实物投影放大的“眼睛”,让学生一下子就认识了瞳孔是什么,而并没有让学生去查词典,也没有给学生讲关于“瞳孔”的任何术语,对于这班小学生来说,是正确的。PPT投影生字及注音等,也用得恰到好处。在这堂课上,媒体和资源真正起到了辅助、优化教学的作用。但是这堂课是在一个大教室里上的,设备都是临时配备的,老师上课很辛苦,爬上爬下的,太累人了,不知道马老师平时的课也能都这样来上吗?

学员八:

反复的读了这个案例,我认为此课中媒体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展示教学内容上,我想,我有两点补充:其一,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教师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的,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可能在观察中开小差或走过场,我想,完全可以使用课件来演示字的写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动态演示对生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保持注意力集中,对学生掌握书写是很有益处的,而且,在学生之后自主练习书写时,也可以让课件循环演示,相信这样会对一些后进生起到一些帮助;其二,在让学生交流其他动物的有关这方面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交流,然后,由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收集的学生可能想不到的资料,并配上录音,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一点愚见,请各位同行指教!谢谢!

(1)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教育评价也是一个范围宽广的探究领域,凡与教育有关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方案计划、项目、课程、机构、人员、行为、状态及至教育活动的背景等,均属于教育评价的合法对象。

(2)教育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 教育评价对被评者具有指导方向的作用,即导向作用。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可以引导某项教育活动朝正确方向发展。

鉴定功能 评价活动可以衡量被评价对象是否达到合格标准或区分其达到目标的优劣程度,并把结果作为对其进行确认或甄选的依据。

监督功能 教育评价总是找出被评价对象与目标的差距,使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途径,监督被评价对象朝评价目标前进。

调节功能 教育评价有调节作用。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的情况相对调慢或调快学习进程,使之符合被评价者的实际。二是被评价者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长短、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诊断功能 根据评价标准对被评者做出价值判断,为教学决策或改进指明方向。这就是教育评价的诊断功能。

激励功能 一般情况下,被评对象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有获得较高评价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良好的评价会使被评者更加努力,产生获取更大成功的动力;不好的评价对被评者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在适当的情况下也能使被评者产生不甘落后、奋发努力、改进工作的动力。

(3)教育评价的分类 教育评价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门类繁杂,为便于研究和应用,可依据不同的准则做出分类,如表4-11所示。

表4-11 评价的分类

分类准则

1.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类

2.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分类

3.按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分类

4.按参与评价的主体不同分类

相应的评价类型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我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更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估。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进展过程中所做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它的目的是监督学习进程,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整或修正,这类评价将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作为评价依据。

总结性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是在学习结束之后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关注的是整个教学阶段所产生的结果,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具有对后继新阶段的诊断性评价的作用。

学友观点一:

首先我会对我的学生进行特征分析。案例4-1中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此时学生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明显高于接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我会选择图片、动画或者视频来呈现信息。教学目标中涉及到生字的学习,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汉字的书写顺序,我会选择用Flash动画来展示。案例中所提供的设计思路涉及到“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我觉得完全可以借助于视频,比如和猫有关的动画片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次,我也要根据所选择的素材来决定采用图片、视频还是动画的形式来展示,尽量选择那些精度比较高的素材。当然还要考虑学校本身的课堂条件,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最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

学友观点二:

在案例4-2中,若是我来选择教学媒体,我不会利用PPT来展示导入新课。既然选择了这首儿歌,而歌词中所表达出的“青蛙”是动态的,那么我就用Flash动画来展示。我个人比价喜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列出课堂教学流程图,这样比较清晰地列出那个环节需要教学媒体,用哪种媒体能够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学友观点三:

在进行教学媒体选择时,我倾向于理出有关本课时的一个教学媒体选择问题表。通过问题的逐一回答,我能够一步一步清楚地发现适用于本课时的媒体。在有不止一种媒体可选择的情况下,我还会根据教学媒体的特性,再二选一或者三选一。这样选择教学媒体时,可以做到思路清晰。

学友观点一:

朱自清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充满着感人至深的力量。学习这篇散文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和人。尽管课前在因特网上找到了相关的课文朗读,仍旧感觉到学生没有感受到父爱的力量,距离预期的教学目标有相当大的距离。在56.com乐视频网站上,搜到了这篇文章的电视散文。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学生的完全沉浸在影片中,被影片中的曲调、镜头和里面的人物角色所引。学生们纷纷表示,感觉亲身体验了回父亲的“背影”!这一节课让我明白,具有不同特性的教学媒体往往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学友观点二:

小学数学《千克的认识》教学中,需要学生感受和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在教学中,当问学生一个问题:一千克的石头和一千克的棉花,哪重哪个轻时,好多学生第一反应是一千克的石头重于一千克的棉花。学生的回答表明了他们只是理解了“千克”的字面意思,并没有一个实际概念。接下来我拿出事先准备好一千克的石头、一千克的棉花、一个电子秤。我先让那些坚持石头重的学生上来用手掂量掂量石头和棉花,后,我将石头和棉花分别放在秤上,让学生记录两次的数字。学生发现两次的数字相同,开始愿意接受“一千克的石头确实和一千克的棉花一重”这个事实。我相信随着学生的知识的增长,他们会对“千克”有真正的认识。

学友观点三:

在高中数学的几何教学中,有的学生能够建立起简单的图形模型,而有的学生,对空间的感觉相对较弱。在进行几何教学中,有时单凭静的几何图像,他们还是无法形象构建出活动的图像。比如:P是双曲线:X的平方/9—Y的平方/16=1的右支上一点,M、N分别是圆(X+5平方+Y的平方程组4和(X-5)的平方+Y的平方=1上的点则PM-PN的最大值为?在求解这类最大值最小值的问题中,我借助于几何画板题目中要求的点进行运动,让学生观察参数的变化。经过多次训练,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有很好的图形构建能力。为了不让学生形成依赖教学中我逐渐减少几何画板的辅助,鼓励学生在脑中构建模型。

1.按不同功能的评价分类

类型

实施时间

诊断性评价

教学之前

摸清学生底细以便安排学习

形成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

了解学习过程,调查教学方案

总结性评价

教学之后

检验学习结果、评定学习成绩 评价目的

评价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经常性测验、作业、日常观析法、测验法

查明学习准备情况和不利因素

考试或考查

作用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2.按不同分析方法的评价分类

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

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不采用数学的方法,而是根据评价者对含义 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论的价值判断。

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的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

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评出等级、写出评语

举例

方法、量规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

客观、评价结果一目了然,易比较。

特点

全面、准确、但是主观性比较强

随着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量化评价的形教育活动是非常复杂的,具有模糊性,式越来越多地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

存在着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因此,定性评价是不可缺少的。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其优缺点,各有其适用范围。现代评价理论和实践发展的趋势就是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求得更客观和更全面的评价结果。趋势

3.按不同参与主体的分类

自我评价

评价者在组织内部对自身进行的评价

他人评价

评价对象自身以外的任何评价者实施的评价 含义

举例 教师对自己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校领导对教师的评价、教师间的互评、教态度、效果等的评价

第一,因为被评价者对自己的情况最熟悉,因此自我评价有利于全面收集信息,形成准确的判断。第二,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大大减轻评

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等

他人评价的优点是非常严格,评价结果客观性较强。

优点 价组织者的工作量。第

三、开展自我评价,有利于评价活动真正发挥促进改革、推动工作的作用。自我评价促使被评价者自己主动去寻找问题,这对今后由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是十分有利 的。

组织工作较为繁杂,耗费人力和时间较多。缺点

不太客观,评价结果不可完全信赖

趋势

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更大的发挥两者的优点,4.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与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

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着重于测量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是采用测量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进行描述,并根据教学目标对所描述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进行价值判断

含义

学习资源是指那些学生能够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人、材料、工具、设施、活动等。这些资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实世界中原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是 专门为了学习目的而设计出来的资源。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学习资源主要是指后一种,如各种教学产品(在信息化教育中,尤其是指教学软件和网上资源)等。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测量和检验学习资源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某学校的英语老师孔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她班上的很多学生都不爱学习英语,也从不交作业,因此英语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经过认真的思考后,她想了一个主意。第二天上完课,她给学生布置了一次特色作业,主题是:名词的复数。孔老师对学生们讲,你们只要体现名词复数这一主题,可以采用任何形式完成这次作业。学生们听了,觉得很新奇,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几天过去了,到了交作业的时间了,结果这次全班交上来23份特色作业。尽管这不是全班全体同学的作业,但交作业的数量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这些作业中有做得认真的,也有做得马虎的,有画图画的,有写诗歌的。孔老师没有表态,而是在教室后的墙壁上把这些作业一一展出。孔老师想让那面墙壁说话!自从作业被展出后,孔老师一下课就站到那面墙壁面前,静静地、认真地欣赏学生们的作业。孔老师的这一举动,很快招来了好奇的学生们,他们也模仿孔老师的样子开始认真地看那面墙壁上的作业。

一周后,孔老师又布置了第二次特色作业:名词的单复数比较。这次仍然只有23人交作业,孔老师让学生们自己把作业贴到那面墙壁上去,并开始在班上表扬那些做得不错的学生。孔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就有几个男生喊:“老师!我的作业也挺好的,您怎么不表扬我呀?!”喊声最大的是郭小亮。他学英语一直有点吃力,但最近他上课比较认真,特色作业也交了,但是上面的字体歪七扭八,有几处涂抹的地方,所用的作业纸也是随手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随着郭小亮的喊声,孔老师和全班同学都往那面墙壁上看去,大家还没有说话,就善意的大笑了起来,郭小亮的脸红了,不好意思的东张西望之后,便大声说:“你们看吧,下次我的作业肯定比这好!”。孔老师和全班同学都为郭小亮的决心而热烈鼓掌,郭小亮的脸更红了。

这面墙壁现在成了孔老师在教室的一个展区,每周一课代表就把特色作业收上来,利用课间组织学生们将它们贴在那里。现在孔老师和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就习惯性的看看教室的那面墙壁。那面墙壁周围,一到下课,就会围上来一些学生,叽叽喳喳的议论:你看小纯画的那苹果,你看杨阳写的那个单词……是的,有了这面墙壁,孔老师不用整天在那里唠叨:同学们,你们要写作业啊,要背单词啊……现在,全班同学都能交作业了,孔老师说:“现在我不用说话,让那面墙壁说话吧,它说的话每个学生都爱听,它比我会说话。”

学友观点一: 《让那面墙壁说话》中的教师充分发挥“墙壁”的作用,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墙壁”和“作业”风牛马不相及的两个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这位教师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监督的功能。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以评价为切入口,进一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2.相关知识与材料

传统评价所借助的方法通常有测验、调查和观察,如果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测验是最常用的工具。在授导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常在教案里穿插一定量的测验内容以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也就是说它是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的手段而实施的一种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了解一些测验相关的知识和掌握编写测验试卷的技能。

试卷是实现测验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工具之一,试卷中的题目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即主观性题和客观性题。前者一般包括作文题、问答题等,一般没有严格统一的答案,在评价较高层次的理解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组织表达能力方法效果比较好,后者一般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配对题等,在评价较低层次的知识记忆、一般理解和判断能力方面效果比较好。在编写题目技巧方面,主观性试题比客观性试题容易掌握;在判断和反馈答案的正误方面,客观性题比主观性题容易处理,所以最好的处理办法是将两类题目相互结合。

在测验评价过程中常有一个难度和区分度的问题,通常所说的难度是指试题或试卷难易程度的指标,而且相对于被试的该批考生而言,其计算方法如下:

(1)客观性试题的难度计算:通常用通过率来衡量。

P=R/N×100%(P为通过率,R为答对或通过该题目的人,N为全体考生数)

(2)主观性试题的难度计算:

P=X/W×100%(P为通过率,X为被试在某一试题上的平均分,W为该题的满分)

(3)整个试卷的难度计算:试卷的难度是指一份试卷的总体难易程度,其由试卷中每道题的难度决定。其计算办法为:将每道题目的难度与满分值相乘的积相加,然后将其总和除以试卷的满分值,所得的商即为整个试卷的难度。

区分度是指区分测验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其取值范围介于-1.00和+1.00之间。(1)客观性试题的区分度计算:

D=Ph-Pl(D为区分度,Ph为高分组通过率,Pl为低分组通过率。注:将被试依照总分从高到低排列,然后将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的被试分别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2)主观性试题的区分度计算:

D=(XH-XL)/N(H-L)(XH为高分组总分,XL为低分组总分,H为该题最高分,L为该题最低分,N为考生总人数的25%)

(3)整个试卷的区分度计算:试卷的区分度是指一份试卷总体对学生的区分程度。其计算办法为:将每道题目的区分度与满分值相乘的积相加,然后将其总和除以试卷的满分值,所得的商即为整个试卷的区分度。上述标准也常是在设计测验试卷过程中所要考虑的。

学员一:

我看了这个案例在教学中用了简单的课件配合教学,用形象猫的图片根据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四个时段,引导学生画出会变瞳孔,加学生印象。采用音乐让学生跳起来,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件配合自然,整堂课显得比较活跃,对教学中的重点教师采不同方式让学生加以巩固,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本堂课教学媒体比较恰当,自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我认为可先利用不同时间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时间猫的图片的眼睛发现瞳孔的不同引出课题,再通过简单课件以表格形式出现,结课文引导学生填好,再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配音等。加深对本课的学习。学员二:

此节课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说是恰到好处,课件虽简单却是上好此课的关键所在。它直观、形象地展示授课内容,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图展示四个阶段小花猫瞳孔的变化,一目了然;课中一段音乐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总体说来,整堂课多体的使用令低年级学生兴趣浓烈,再加上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自主学习,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会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小朋友了解什么是瞳孔?配乐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图片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画小猫瞳孔的变化;另外还提供一些资料拓展学生知识,如小花猫的瞳孔为什么会变化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员三: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老师对学生的特点十分了解,因此在教学中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学媒体的使用不必太复杂,内容也不宜太多,所以,即使是老师自己制作的四个小猫头像,也能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两个,老师落实得很到位,应该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

不同的老师对一节课的处理是不同的,我想这位老师是上了堂很成功的课了。

不过,进入教学内容之前的导入部分,我觉得不够直接。对一年级学生而言,问他们喜欢什么小动物,这个问题的答案太多太泛,而且一起这种话题,小孩子的心思很容易就泛散了,要收回来恐怕不容易,如果不是公开课,我想就不是老师一句话能带得回来的。还不如直接告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和小猫有关,让大家说说自己对猫的认识,再引入本课中心的好。

学员四:

因为我的孩子刚上完一年级,暑假我想让她学几篇二年级的课文,她告诉我说要象她的老师一样让她在玩中学,我还真想不到该如何让她玩中学,只觉得要读好不就是多读多写吗,从这里我也想到了语文为什么让学生觉得越来越枯燥,我们常抱怨现在的孩子求知欲望越来越不了,其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我们这些思想日益僵化的老师把语文教得面目可憎了。

所以我在看案例时就特别关注了这一点。我认为在这点上,这位老师做得非常成功,从开始的认识新朋友,开火车、朋友变样、在课本中朋友到后来的比赛朗读、自己发表感想,都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这堂课也做得很好,真正做到了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象那些字,如果用板书出来,一定会浪费很多的时间,而且让生在板书期间分散精力;而后面几个时段的猫的瞳孔更是板书无法做到的。如果一定要挑什么毛病的话,我认为理解什么是瞳孔时的图片可用动画的效果强调瞳孔部分,让学生更明白一些。因为在分辨哪个图片是什么时段的瞳孔的环节,第一个起来说的学生实际上是还未弄明白个部位才是瞳孔。

学员五:

如果我来上这节课,我首先会搜集生活中猫的瞳孔变化的影片,在这的开始的时候放给学生看,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其次我会去掉师在图片上给猫画瞳孔的部分,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猫脸,让学生给猫画瞳孔。让学生听清要求,各小组分别来画早上、中午、晚上的猫的瞳。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过程,其次老师也能清楚地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文本的内容。因为在马老师这节课中,媒体出现猫的瞳孔,让学生进行辨别的过程来看,其实教学效果是不怎样的,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真正与了,在实践中印象会更加深刻,如果加上组与组之间的比赛的话,学生会更有兴趣,如果有人画错了,也可能让同伴给他指出画错的原因练学生复述文本的能力,不是一举多得吗?

学员六:

我刚刚认真看完马老师的录像,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教材的内容有点在误导学生,小猫的瞳孔与其说跟时间变化有,不如说是光线刺激的结果。再说,猫在受惊吓或发怒的时候,瞳孔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怎么能够肯定展示的图片一定是小猫在早上、中、傍晚和晚上的瞳孔呢?也许是小学生的缘故,总感觉知识太过于简单的重复。学员七:

老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上了这一堂课,看得出,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的。实物投影放大的“眼睛”,让学生一下子就认识了瞳孔是什么,而没有让学生去查词典,也没有给学生讲关于“瞳孔”的任何术语,对于这班小学生来说,是正确的。PPT投影生字及注音等,也用得恰到好处这堂课上,媒体和资源真正起到了辅助、优化教学的作用。但是这堂课是在一个大教室里上的,设备都是临时配备的,老师上课很辛苦,爬爬下的,太累人了,不知道马老师平时的课也能都这样来上吗?

学员八:

反复的读了这个案例,我认为此课中媒体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在展示教学内容上,我想,我有两点补充:其一,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教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的,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可能在观察中开小差或走过场,我想,完全可以使用课件来演示字的写法,这样可以让生在动态演示对生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保持注意力集中,对学生掌握书写是很有益处的,而且,在学生之后自主练习书写时,也可以让课循环演示,相信这样会对一些后进生起到一些帮助;其二,在让学生交流其他动物的有关这方面知识时,可以先让学生交流,然后,由教师课件展示自己收集的学生可能想不到的资料,并配上录音,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一点愚见,请各位同行指教!谢!

第二篇:授导型教学设计

授导型教学设计

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

认知发展特征是指学习者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习理论最有印象。

皮来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主要包括:对预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具有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和知识和技能;二是对目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的部分内容;三是对学习态度的分析,可采用态度量表、观察、会谈等方式进行。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的倾向性,包括学习者在接受、加工信息方面的不同方式,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以及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等。

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根据它的层次和表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是一种原则性规定。”而这习目标(对教师或教学人员而言,它也通常被称为教学目标)则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习目标,这涉及学习目标的分类问题。

教学目标分类: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我们可以把学习目标因素分为认知因素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三大区域,其中认知领域又包括:知道、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个层次。

教学重点: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有核心的地位。通常重点多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综合地考虑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有利于理清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不一定,而且也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难点。

第四步:分析案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学习者学习特征的分析,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

教学方法是与一定教学目标和任务相关的具体操作程序,它规定了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任务中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角色的具体任务。第五步:归纳教学媒体选择的一般方法: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和控制教学活动过程运行的基础。在媒体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需要,如要求学生知道或理解某些具体概念或原理时,可以考虑选择不同的媒体去传送不同的信息。对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不同目标的培养,更需要考虑媒体的差异。依据教学内容:各学科的内容千差万别,有的需要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去展现,有的需要借助于声音才能让学习者领略其中的奥妙,有的则需要依靠搭建一些模型帮助学习者去感受多维世界,因此,需要考虑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媒体。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媒体有不同的接受能力,譬如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因此可以多用幻灯、电影、录像等生动形象表达信息媒体形式。

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并考虑哪些约束条件,如学校的经费保障、设备数量、电力供应状况、学校的管理制度与领导的意识等方面。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

1.问题表:问题表就是列出一系列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解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情境的媒体。如:

你想通过媒体来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还是练习?你打算在课堂上使用还是课后使用?是用于集中学习还是用于个别化学习?

2.你所选择的媒体形式学生有能力使用或理解吗? 3.教学内容需要借助于图形或图像表征吗?

4.静止图像还是活动图像更适合于所选内容的学习? 5.有现成的活动图像资料吗? 6.教室可以播放VCD吗?

二、矩阵式:

三、算法型

四、流程图

教学目标ABCD法: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ur)、条件(Contion)、和标准(Degree)4个要求来说明教学目标,这一方法称为ABCD法。

第三篇:授导型教学设计

授导型教学设计

每学期开始,学校发给教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备课笔记本,教师必须按要求将教案写在指定的地方,这种大一统的模式主要是为了方便评价,而其僵化的形式不仅禁锢了教师的创造力,更严重的是使得教案抄袭成风,泡沫教案泛滥,走向了教案设计的反面。

教案形式创新 ,过分追求形式是传统教案的主要诟病之一。这样倒也不是说教案就不要形式,教案总是以一定的形态存在的,既有显性存在,也允许隐性存在,关键是形式要与内容和谐一体,为内容服务。也就是说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取决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总体原则是“不拘一格,效用至上”。在突破传统教案要求纸质、手写、详案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倡导。,先进的课程理念,只有在课堂上扎根生长,并开花结果,新课程所预示的教育愿景才能实现。而作为备课的教学方案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蓝图,要研究教学的“破”与“立”,无法绕开教案问题。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言:“教案,是从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角度来表现时代教改意志的一种载体。”这样看来,教案改革应与课程改革同行,创新教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必然要进行语文教案创新。

一、教案理念创新

1.角色转变:变“师本设计”为“生本设计” ,所谓“师本设计”,是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的教学设计。这类教案,其教学资源均来自于教材与教参,设计者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整篇教案能看出教师在课堂中清晰的“教”的轨迹,但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上怎样主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强调学生情感与心理的需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课堂的学生活动主体,强调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强调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显然,“师本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倡导“生本设计”。所谓“生本设计”,是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发展。为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必须自觉转变过去“教师即指示权威”的“师本角色”为“师生平等互助学习”的“生本角色”,并在教案中得以充分体现。

2.多维思考:变“教参套用”为“多元参照” ,过去的教师在备课时,总是习惯于把教学参考书作为教材教学唯一的参照资源,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来自于教参。不管教参对教材分析的深与浅,不管教参涉猎的参考内容是否都有价值,提供的学习方法是否符合本版学生的实际学情,当然也不考虑生活中和课堂上生成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设计者关注的是教参规定的既定的教学任务,并把能不能按时完成教参规定的教学任务,视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思维定势下设计的教案,基本上是教学参考书的变本,也即前文所说的“无我教案”。

教参是教师设计教案的重要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参照资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在领悟课标与教参的基础上,做多元的教学资源参考,具体说来,起码要思考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思考。主要指新课改理念,如“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命成长”等。二是主题思考。一篇高质量的教案设计,需要一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的主标题。通过这个主题可以看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授导型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科特点,教材种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所处的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

第四篇:授导型教学设计

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通海县龙潭中学

朱加为

〖教学目标〗

1.知识:

(1)解释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

(2)观察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2.能力:

(1)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2)运用记录、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模拟探究过程以及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策略〗

通过设置情境,引出问题:细胞为什么这么小?再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假设,引出“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活动。针对模拟探究实验设计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细胞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对此学生容易想到细胞可以一分为二,即通过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使细胞体积减小,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分裂比较抽象,学生先观看细胞分裂过程的课件,然后讨论,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最后归纳、总结。〖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得出。

2.染色质、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

模拟探究、计算、分析、讨论以及结合挂图、多媒体视频分析讲解等方法。〖教学用具〗

1.课前要求学生制作棱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正方体;

2.动物、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课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avi视频资料。

3.细胞核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染色体变化挂图;

4.用马铃薯制作棱长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看生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答:细胞。

设问:大象的身体比小老鼠大得多,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把两者的细胞比较一下,结果会怎样呢?大象的身体大的原因在哪儿呢?(激起了学生好奇心,纷纷进行推测。)

教师总结:其实两者的细胞在大小上没有什么区别,大象身体大的原因在于体内细胞数目多。

现在再来看看新生儿和父母身体内的细胞数量,新生儿体重一般只有3~4kg,成人体重一般在50~70kg,是父母的细胞比新生儿的细胞体积大还是数目多呢?(进一步认识生物的体积与细胞大小的关系)

答:父母细胞的数目比新生儿的细胞多。

据测算新生儿体内一般有1012个细胞,其父母有1014个细胞,两者在数量上相差100倍,但细胞体积是差不多大,父母身材高大的原因是父母身体内的细胞数目多。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或问,细胞的体积为什么这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这多不方便。细胞为什么不长大一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和学习的问题。

(二)新课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体内的活细胞是有生命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细胞是活的)。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就要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周围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那细胞体积小是否与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中的物质交换有关呢?(引导提出探究的问题)你们认为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然后师生共同归纳。

有的同学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那你们怎样设计实验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呢?有的学生就小声议论:细胞那么小,又看不到,我们没有那么小的工具来测量细胞大小,用什么方法才能去证明呢?

同学们议论得好,细胞体积很小,我们很难对细胞的体积和细胞膜的表面积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就是科学家也很难对细胞进行精确测量,怎么办呢?

科学家通常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某些复杂或不易直接进行研究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较大的正方体模型代替细胞,如用棱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正方体,先计算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再将两者进行比较,问题就转化为研究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了,这样问题就简化、易于理解了。

同学们可以拿出课前要求大家准备的正方体进行实验了,但我们先来预测一下结果,四个正方体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是随着体积的增大而变大,还是减小呢?

(学生讨论并进行预测,可能的预测有三种:随着正方体的体积增大,(1)比值增大,(2)比值减小,(3)比值不变。)

预测后,学生分别计算四个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及比值,并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内。

讨论、分析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与自己的预测是否相符。

学生汇报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比。

从数据可看出,四个正方体从小到大,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分别为6、3、2、3/2,如果正方体的体积再增大,比值会怎么样呢?(学生答:减小)我们可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答:正方体的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比则越小,反之则越大。)为了让学生都能理解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再如下提问。

1.把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放入红墨水里,有几面被染红?面积是多少?表面积与体积比呢?(6面,6平方厘米,6/1)

2.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比是多少?(3/1)把它放入红墨水里,它6面共24平方厘米被染红,我用刀把它切成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有几面被染红?面积是多少?面积与体积比又是多少?(3面,3平方厘米,3/1)

3.如果把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放入红墨水里,情况会如何呢?(平均2面,2平方厘米,2/1)

如果把正方体换为其他的几何模型,结论也是一样的,播放: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avi视频。

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结论应用到细胞中去,同学们能说说看吗?

学生答:细胞越大,细胞膜面积与体积比则越小;细胞越小,细胞膜面积与体积比则越大。

设问:这对细胞有什么好处或意义呢?(激发思考)

问:体积较大细胞与体积较小细胞比较,在生活中哪种细胞需要从外界环境获取更多的营养物质呢?谁又会产生更多的废物要排出体外呢?

答:体积较大的细胞。

问:如果细胞无限生长,同学们讨论一下,看会有什么情况出现?(较大细胞的表面积即细胞膜的面积相对较小,细胞膜将不能保证从外界环境获取足够的生活物质供细胞进行生命活动。)

问:同学们现在理解了细胞为什么这么小吗?

答:较小细胞的表面积则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二课时

(一)设问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体积很小,而细胞又能不断地生长,那么细胞将怎样才能保持较小的体积呢?生物体内那么多细胞又是怎么来的呢?

一种方式就是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就停止生长;另一种是细胞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细胞可能一分为二,同学们认为会是哪一种呢?(答:第二种)

(二)新课

同学们说得对,我们把一个细胞变为两个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分裂。细胞是如何从一个变为两个的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学们先观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播放课件)讨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过程,归纳、总结。

1.动物细胞分裂过程:核分裂―细胞质分开―2个新细胞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核分裂―新细胞膜、细胞壁―2个新细胞

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学们还记得细胞核的作用吗?(在遗传有重要作用)为什么细胞核能在遗传中起重要作用呢?

结合挂图分析讲解染色质、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强调染色质里含有遗传物质。细胞分裂前,染色质细长,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分裂时,染色质缩短变粗变为染色体,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的两种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同学们分析、讨论一下细胞分裂有什么特点?然后归纳总结。

细胞通过分裂把染色体(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细胞分裂又有什么意义?

1.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

2.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而繁殖后代;通过细胞分裂使生物体内细胞数目增多,从而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教学反思〗

第五篇:授导型教案设计

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小学六年制二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的本领.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拍手游戏.

(1)教师拍5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2下,你们拍几下?

(2)教师拍8下,同学们比老师多拍3下,你们拍几下?

教师拍手后,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拍手.

2.师:你们能告诉老师是怎么算的吗?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演示动画"应用题"】.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

第一行摆4个圆片 ○○○○

第二行摆三角形,比圆片多2个.

应先摆和圆片一一对应的同样多的部分 △△△△

再摆比圆片多的2个三角形 △△

第二行摆_____个三角形 △△△△△△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使学生明确:在和圆片同样多的三角形部分再接着摆多的部分,就是三角形的个数.

(2)启发学生互相说条件,操作学具,提高操作能力,进一步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8【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

(1)出示例8,引导学生读题,使学生明确:题中有两个条件:黄花9朵,红花比黄花多6朵.问题是红花有多少朵.

(2)根据学生口述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学生明确红花多,黄花少.

(3)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红花比黄花多6朵,具体地说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就是红花比黄花的9朵多6朵或就是红花的朵数比9朵多6朵.

(4)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例8)",揭示投影片红花盖住的部分的纸条.使学生明确:红花的朵数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9朵红花,再填上比黄花多的6朵红花.

(5)列式计算

9+6=15(朵)

(6)完成回答 答:红花有15朵.

(7)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使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见的应用题,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量多,一个量少.多的里面有一部分和少的同样多,求多的是多少.用与少的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少的数量)再加上比少的多的部分.

3.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①根据图意,口述题意.

②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③独立列式计算.

④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做一做”第2题.

①启发学生互相议一议.

②独立列式计算.

③订正时,启发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要分析数量关系,谁多、谁少,再列式解答.

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1、2题.

1.草地上有49只黑羊,白羊比黑羊多27只.有多少只白羊?

2.鱼缸里有87条红金鱼,花金鱼比红金鱼多48条.有多少条花金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猜硬币

游戏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游戏准备:每人准备10枚硬币

游戏过程:

1.同桌同学互相活动.

2.一人左手握住3枚(或任意枚)硬币,右手握住5枚硬币,问:左手有3枚硬币,右手比左手多2枚,右手有几枚硬币?待另外一人回答后,再将右手展开,验证其答案是否正确.

下载授导型课堂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授导型课堂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授导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授导型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西中:何碧荣 这些日子,我作为一名学校的年轻老师,参加并学习了华南大学的远程教育培训。其中模块四主要讲的就是关于授导型教学的有关知识。我感受颇深......

    授导型教学设计后测

    模块四、授导型教学设计后测 1.(单选)当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儿童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此时的儿童处......

    授导型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案例-《感受春光 了解春天》 一、教 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二、教学课时:二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三、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四......

    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绝句》教案 向家坝希望小学 赵敏 教材分析 :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八单元 中的第 1课。要学生读懂诗句,领会......

    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模块四作业 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水调歌头》教案 盈江县民族小学 杨丽秋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九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

    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慈母情深》 题目:《慈母情深》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我”读“闲书”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

    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授导型教案及其课堂电子讲稿 学校: 岳口镇新堰中学 姓名:邹恒丰 题目: Unit One My classroom(第四课时) 一. 设计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特点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特点 通过对案例的学习,结合自己在日常的教学设计,总结出以下几点授导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区别。 一、授导型教案的优点: 1、更加注重对学习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