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3《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
1.描述病毒、细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秩序。
三、教学方法:讲述、多媒体演示、讨论
四、学时安排 1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很早以前人们认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动物这两类生物。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发现,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庐山真面目”,从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进入了人类的视野。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学科,微生物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有许多你想探索的奥秘,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微生物辽阔神奇的世界里,揭开微生物神秘的面纱。同学们想知道关于微生物的哪些知识呢?
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问题。
设计思想:富有激励、启发性的语言,很容易激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归纳大家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来学习,更加激发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创设了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
二、新课教学
(一)病毒和细菌
师:微生物王国的成员很多,我们先认识第一位成员——病毒。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病毒?
/ 5
学生活动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写出自己所知道的病毒,比比看哪个小组写的最多、最准确,评为优胜组。(流感病毒、SARS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等)
师:随时点拨、师生互动,展示优胜组的学习成果,点评并表示祝贺!
设计构想:小组合作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这是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的良好心理品质。
师:同学们,这些病毒有哪些特征呢?请观看视频课件《病毒》。请大家边观看边思考: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各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二:交流表达:根据课文,结合视频总结老师提出的问题: 1.病毒个体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寄主不久就会死亡。
师:点评总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只能寄生生活的特殊生物。
神奇的病毒先学习到这里。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下面我们来认识下一位成员——细菌:请大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屏幕展示:
1.细菌形态、大小有什么特点?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与植物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吗? 3.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4.细菌是如何生殖的?
学生活动三:自学、生疑、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解疑导拨、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生:小组内讨论后,每小组推荐一人回答问题。
师:激励评价学生的回答。放课件:细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特征。生:总结细菌的特征。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突出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微生物王国的两位成员:细菌和病毒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有些会寄生在人体内,它们对人类来说是敌是友呢?下面看视频。然后谈谈你对它们的态度。
/ 5
播放多媒体课件:流感病毒、根瘤菌。学生活动四:展示他们课前在
上查找并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共享(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时间)。师:点评典型实例,鼓励上网查找并整理资料的同学。课件展示: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图示。
设计思想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树立辨证的观点。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对细菌、病毒有偏见,在教学时通过实例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它们,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珍爱生命、珍惜健康,关注自然与社会的良好品德。
师:相机点拨,激励评价,引导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研讨。不管我们今天如何评价它们,微生物都还在不停的变化,它们对未来人类的生活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呢?
生:畅谈细菌和病毒对未来人类的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科学幻想”报告。自拟题目,大胆设想,展示自我才华!
师:对学生的“科学幻想”报告给予点评、肯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有机会在课上交流的同学,老师在班级开辟一个专栏:把你们的报告展示给大家。
设计思想创设一个平台:给学生施展他们的才华。因为希望被认可和肯定是每个人的心理趋向,尤其是中学生更愿意表现自我。同学间的交流,教师的参与、赞赏,能使他们内心得到极大满足感,坚定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自信心。
学生活动五:明理强化,自我评价:
三、结束与铺垫
微生物的世界真是奇妙无穷,我们认识了细菌和病毒,还有真菌的奥秘等待我们下节课去揭示,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资料整理和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探究活动。
(三)真菌
复习回顾上节知识,承上启下。
师:微生物的世界就是神奇,只要你乐于探索,就会有“惊喜”等待你去发现。课前一周我布置同学在家完成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下面请大家把你们的“作品”——课前精心培育出的霉菌呈现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
学生活动六:探究学习:学生4~6人一组。组长负责制。
用放大镜观察“作品”——课前采用不同原料培育的霉菌,再用显微镜进一步观察“作品”;可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交换观察,感受资源共享的快乐。
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指导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
/ 5
生:交流自己的实验设计,操作过程,讨论选择的变量,是否设计对照实验。生生互动:分析实验数据,相互补充和完善实验方案。补充填写实验报告。生:得出实验结论: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有利于霉菌生长。师:鼓励有创意的实验方案。点评:最佳实验方案。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长在馒头、橘子、衣物等上面的霉菌,加深学生的认识。应用与拓展:多媒体课件给出问题供同学们思考。1.请同学们讨论如何防止家中食品或衣物霉变的具体措施?
2.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不同食品(馒头和猪肉)上生长的霉菌是否相同? 生:讨论回答。
设计思想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探究活动,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探索精神的培养和发展。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师:真菌的种类很多,约有10万种以上。那么除了霉菌外,你还了解哪些真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请大家自学讨论,得出答案。
学生活动七:自主学习。教材P34。生:1.酵母菌、木耳、灵芝等。2.总结真菌的特征。
师:课件展示酵母菌。点拨升华。
过渡:大家认识了真菌,它与细菌和病毒一样和我们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请把自己在网上查到的有关资料与同学共享。
(四)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生:交流表达。举实例说明其益处和害处。
师:激励点评。鼓励上网查阅资料、并积极发言的同学。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酵母菌有关的食品。简介抗生素。
设计构想培养学生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关爱生命、表现爱心的道德情操。过渡:同学们学习能力很强。既快又好的完成了这部分的学习任务。下面让我们共同进入课堂评价阶段。板书设计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
一般结构简单、形体很小,其中许多用功过肉眼无法观察到
/ 5
/ 5
二、细菌和病毒
细菌:有细胞膜、细胞质,但无细胞核 病毒:无细胞结构
三、真菌
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第二篇: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力目标
1.收集整理从网上查询有关细菌、真菌、病毒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教学准备;教师要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板书设计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少许新鲜食品(馒头、米饭等)、透明塑料袋等。
2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病毒、细菌、真菌的资料。学生准备
1 上网或其他途径,查阅整理有关病毒、细菌、真菌的资料。
2 撰写细菌、病毒对未来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科学幻想”报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 激趣导入。
师: 很早以前人们认为世界上只有植物和动物这两类生物。直到电子显微镜的发现,使人们看清了病毒等微生物的“庐山真面目”,从此神奇的微生物世界进入了人类的视野。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前沿的学科,微生物又是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有许多你想探索的奥秘,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在微生物辽阔神奇的世界里,揭开微生物神秘的面纱。同学们想知道关于微生物的哪些知识呢?
生: 争先恐后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问题。
设计思想富有激励、启发性的语言,很容易激起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微生物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归纳大家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来学习,更加激发起他们的参与热情,创设了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
方案二: 创设问题情景: 可以播放有关“非典”流行时的视频画面。
设计思想这个全社会都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是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的,它的死亡率很高。一定能引发学生深思,激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细菌的学习主要以图片展示法为主,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绘出细菌的结构图。
三、病毒以噬菌体为例进行讲解。图片展示噬菌体的结构之后,可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下自制一个噬菌体的模型,加深对噬菌体结构的理解。
四、真菌的学习以酵母菌为例
请同学观察酵母菌装片。问: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
请一个成绩好、美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黑板上画一个观察到的酵母菌结构图,其他同学在纸上画。并要求学生相互比较酵母菌的结构图,不一样的可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提出来(有些酵母菌有芽胞)。提问酵母菌的形状和大小。
出示酵母菌的结构挂图,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细菌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让同学观察并思考下例问题:酵母菌细胞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细菌细胞结构的区别是什么?酵母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酵母菌个体组成、形状和结构特点。
提问:酵母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即不能自已制造营养物质,那么酵母菌的养料哪里来?请学生猜想酵母菌的生活环境。
指出:酵母菌是一种腐生的真菌。生产生活中经常应用它。因为淀粉经酵母菌作用分解后的产物美味可口,所以可以用来制啤酒、黄酒、面包等。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页第三自然段,并完成教材第12页第3题。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有的酵母菌有向外突起的小体,这是酵母菌正在繁殖。出示挂图,指出小体叫芽体,讲解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并要求学生比较细菌的分裂生殖与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异同。
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师讲解: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因为它们大多营腐生生活,能把动植物的尸体及排遗物分解,使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因此又称分解者。再根据课本讲解自然界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循环,从而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五、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病毒是一种没有________结构的生物,一般由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2.病毒必须通过____________才能观察到,这类生物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3.有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具有________结构,有________作用。有些细菌具有有助于运动的________结构。
4.痢疾杆菌生活在人的肠道内,靠吸收人体的营养物质来生活。这类细菌进行的是________生活。
5.人们利用________生产沼气,这类细菌依靠________来获取营养物质。
6.细菌的细胞内没有________,一般营________或营________生活。
7.个体较小的真菌有________________,个体较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等。酵母菌在人类生活中的用途很广。例如,___。
二、判断题
1.微生物是指长得比较小,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的一类生物。()2.病毒能够引起人和动植物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体是有害的。()
3.细菌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4.利用真菌可以制作面包、抗生素和有机酸等。()
第三篇:《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1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并掌握。
2、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2003年中国出现了令全国人恐慌的“非典”,又称SARS,那么同学们知道引起SARS的病原体是什么吗? 【生】SARS病毒。
【师】对,是SARS病毒。那么同学们又知道美味的酸奶是如何做的吗?而食物放置久了又为什么会发霉呢? 【师】这些都与微生物有密切关系,今天我们学习的正是神奇的微生物。新课内容
【师】经过生物学家们的多年研究,大体将生物界划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微生物界。微生物界又包括病毒和细菌。这节课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病毒、细菌和真菌。【师】一般我们将一些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少数的真菌要在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而细菌要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研究病毒的结构要通过电子显微镜。【师】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对微生物并没有具体而直接的认识。【师】同学们根据上述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认为微生物的主要成员有哪些呢? 【生】细菌、真菌、病毒。
(一)细菌
【师】通过对病毒的学习我们知道很多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是由病毒一起的呢,例如鼠疫、霍乱等?通过查阅资料就会知道,这几种病并非由病毒引起而是由细菌引起,那我们就来学习下细菌。
1、结构
【师】首先我们来看下细菌的结构。和病毒相比,细菌的结构要复杂的多。【师】观察细菌的结构图,并比较植物细胞结构图,总结它们的异同点。【师】细菌的结构有哪些呢?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有些还具有荚膜和鞭毛。
2、分类
【师】观察很仔细。接下来我们了解下细菌的其他结构。
【师】关于细菌的分类,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腐生和寄生。【师】根据细菌的形态不同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播放课件]
3、生殖
【师】细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分裂生殖。
4、与人类生活关系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细菌的结构等相关知识,那么它们对人类来说是敌是友呢?(学生总结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真菌
【师】学期细菌后同学们知道了细菌对人类生活既有有利也有有害方面它们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但同学们想过我们市场食用的菌类同细菌是什么关系呢,它们是不是细菌的一种呢?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下真菌,大家就会明白所有的疑问了。
【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发霉的馒头,长在馒头上黑乎乎的就是真菌的一种,叫黑曲霉。接下来就来了解下什么是真菌。[播放课件]
【师】真菌家族中大多数都是“大个子”,只有少数在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的到。
1、结构
【师】首先看一下真菌的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分类
【师】真菌分为二类: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3、繁殖方式
【师】生殖方式主要有无性生殖(即分裂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
4、与人类生活关系
【师】结合书上相关知识总结。(学生总结)小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小结本节课知识点。(三)病毒
【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第一位成员——病毒。
1、形态结构
【师】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不具有细胞结构。[播放课件]——学生观察几幅图片
【师】由图片可以看出病毒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 蛋白质外壳以及核酸。
【师】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不会同时具有。
【师】通过观察以上图片,同学们联想一下已经学习过的真核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后告诉我为什么说病毒的结构简单?
【生】病毒无细胞结构以及复杂的细胞器,只具有蛋白质和核酸。
2、分类
【师】了解了结构特征接下来简单了解下病毒的分类及生存方式。病毒分为很多种,根据它们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播放课件]
3、生存方式
【师】至于比不过度的生存方式,请同学们先阅读下课本并回答老师:病毒可以独立生存吗? 【生】不可以。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师】回答的很正确。
4、传播途径
【师】既然不能离开寄主,那病毒怎样进行传播呢?同学们先阅读课本再告诉老师。【生】病毒可通过水、空气、食物、伤口、蚊虫叮咬等方式进行传播。
5、与人类生活关系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思考下病毒与人类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总结病毒的益处和害处)
第四篇:神奇的微生物说课稿
《神奇的微生物》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神奇的微生物
(一)》。我将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接下来,我将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神奇的微生物
(一)》是苏教版教材初二生物必修本第14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连接了前面所讲的生物分类的内容,后面所讲的是教材中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好生物分类及生物多样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本节内容在社会生产实践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基础性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收集整理从网上查询有关细菌、病毒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及探究,培养学生合理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让学生通过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而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描述病毒、细菌、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微生物的生活方式较为抽象;学生在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很难理解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基于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描述病毒、细菌、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挂图、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微生物的结构、生活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的方法、分析归纳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法、总结反思的方法法。我将指导学生从微生物适应环境的角度入手,理解掌握微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殊结构。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5分钟)
创设问题情景: 可以播放有关“非典”流行时的视频画面。
设计思路:这个全社会都广泛关注的问题,由于是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的,它的死亡率很高。一定能引发学生深思,激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即细菌和病毒的特征,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利用挂图及图片讲解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讲述过程中我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是老师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素质的重要方式;对本节内容进行简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微生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具体方法是在课堂最后阶段,我设置了一些问题,通过问题反应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总结掌握微生物的一些列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布置作业。
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课堂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节课我根据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把这2段整合一下就可以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八.板书设计 板书: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一、微生物
概念: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低等生物 三要点:1.小:需要借助显微镜
2.简:简单多细胞、单细胞、无细胞结构 3.低:进化程度低,原始生命
二、病毒
结构: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具有核酸 生活方式:寄生
繁殖方式:吸附侵入 组装 裂解
三、细菌
结构: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核物质、鞭毛
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 生殖方式:二分裂
第五篇:[苏教必修3]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赏析“散文中三峡的神韵”。
2、借助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
二、播放三峡风光片
1、学生谈从“风光片” 中获得的信息。(风光片中的三峡过于文静、单薄)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人们的心中存在两种三峡:一个是自然的三峡,一个是文学作品中的三峡。那么,到底哪个更具魅力?
三、明确研究专题
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要消失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文学作品保存了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研读“文学作品中的三峡”。文学作品的样式很多,可研究的领域依然很广阔,一节课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我们只可能就一种样式展开研究,我们这一节课的研究专题是:“散文中的三峡神韵”。
四、比较阅读 要求:
自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景物特点、写作角度、语言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让学生跳读两分钟,然后让同一爱好的学生自由组合,学习研讨,进而双方擂台赛。
(谈到情感态度的差异时插入的资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写出不同的意韵;其实,就同一作者,对同一景物也会写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58岁时流放到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的李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无不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五、老师引导大家梳理归纳讨论结果
大家刚才找出了许多的不同点,现在我们把它归纳整理一下,着重是哪几方面?
异同点主要体现在:①景物特点②情感态度③语言风格④写作角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围绕研究专题重点探讨的四个方面,即四个切入点。
六、引导学生探究研究课题
我们从散文中去看三峡,还是一孔之见,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随着“高峡出平湖”的奇观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但令人遗憾的是三峡的灵异、浪漫也将不复存在,它将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下面就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哪方面的研究专题。(小小组讨论,后大班交流;所研究的专题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几个人合作。)
(如果时间允许,就其中的某一课题探讨研究方向)
七、老师总结
你们关注、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积淀的确很丰厚的。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近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