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四课时:《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四课时:《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1----32页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并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画圆锥的平面图形及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具准备:圆柱体、圆锥体、透明圆锥、木棒
学具准备:圆锥体模型、直尺、三角板、沙子、垫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投影仪出示一个圆柱,提问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生: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二)导入新课
①让学生把已准备好的装在圆柱体里的沙子倒在桌子里,看看沙堆的形状; ②多媒体出示圆锥形状的实物图 师:这些形状与圆柱形状相同吗?生:不相同,是圆柱形状的上底面变成了一点。师:这些形状与圆柱有没有相同点。生:下底面都是圆。
师:我们把这些形状称之为圆锥。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新课探究
1、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2、认识圆锥的特征
师:出示圆锥的实物图(分小组:每小组一个圆锥)。
生:每位学生亲自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碰一碰,有什么感觉?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①圆锥有一个侧面是曲面;②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③圆锥有一个顶点。
3、认识圆锥的高
师:出示一个透明圆锥(圆锥用2㎜的塑料制成的,底面圆心留一小孔),然后用一根直木棒从底面圆心穿到圆锥顶点,让学生观察,从顶尖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什么?
生:是圆锥的高度。
师:回答很正确,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这样从底面圆心到顶点可以穿多少根呢?
生:只能穿一根,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顶点-----圆心)。
师:回答很好;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用字母h表示,仅有一条高。小结:圆锥底面上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仅有一条高,圆锥只有一个顶点。
4、指导学生画圆锥的平面图
①先确定顶点;
②从顶点引出两条射线;
③底面圆形画成椭圆形;④背面及高看不到用虚线表示。教师示范一个。
5、教学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方法一:再次出示透明圆锥在底面圆心木棒处作下记号,再取出用直尺测量,即是圆锥的高。
方法二: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32页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内容,让学生互说测量圆锥高的方法步骤。小结方法步骤:①把圆锥放在两块互相平行的平板上;②再用直尺竖直量出内平板间的距离。即得圆锥的高的长度。
测量时注意:应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
(四)课堂练习;第32页的“做一做”,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再集体订正。
(五)巩固练习:练习六的第1、2题。
(六)作业:到室外找一些沙子或土堆成一个圆锥形,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高,两人一组合作。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一、圆锥的特征:一个圆形底面、一个曲面、一条高。
二、圆锥的平面图形的画法。
三、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第二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体积复习及练习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基本计算方法。
(2)加深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的理解。(3)通过练习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教法:引导法、谈话法。
学法:合作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法。
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锥教具、学具、检测练习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开始,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形状的物体,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记忆,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板书课题:圆柱圆锥的体积
二、独立思考,交流合作(1)回顾:
1、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来的?
2、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关系?(2)练习:准确判断
设计意图:根据刚才回顾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来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做相应的联系,进一步巩固知识。(3)思考
1、知道圆柱的体积和高怎样求底?知道圆柱的体积和底怎样求高?
2、知道圆锥的体积和高怎样求底?知道圆锥的体积和底怎样求高?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练习:
1、一个圆锥形漏斗,容积是314立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94.2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组织学生独立审题解答,师集中校正)
2、求下面图形的体积。(图中单位:厘米)强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学以致用:
1、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40千克,这堆小麦多少吨?
思考:
a、要求这堆小麦有多少吨?必需知道什么条件? b、要求体积,必需知道什么?
c、说说解题步骤(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练习本完成,师点评讲解)
2、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现在把一块石块放入容器里的水中,水面上升了2厘米。这块石块的体积是多少?(时间少可留作业)
提高练习
一根圆柱形木材长20分米,把它截成4个相等的圆柱体.表面积增加了18.84平方分米.截后每段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小组交流,然后汇报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解答有关圆柱圆锥的体积实际问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五、作业实践
1、一个体积为90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 体积是()立方厘米。
2、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
3、把一个底面半径为4分米,高3分米的圆柱形钢材,熔成一个半径为6分米的圆锥形,能熔多高?
六、教学反思
第三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根据学生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内容及问题,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思考、去交流。同时向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乐于沉浸在探索与发现的数学氛围中,获得感性认识,这些感性经验的形成正式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由感性经验到理性经验的上升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采用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同时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经历圆柱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自学、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逐步达到善学、乐学、会学的目的。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圆柱的纵切模型和相应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自带贴有标签纸的圆柱形物体或按照教科书第153页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剪刀、线、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语猜一个数学名词。提示语1:墙壁;2:平静的湖面;3:镜子(平面)
2.演示:(师将一张纸卷起来),同学们看,现在的这个面还是平面吗?(不是),那我们就叫它曲面。
3.出示四个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将物体分类(曲面和平面两大类)。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巩固性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课本)
2、针对性练习(教师补充设计)
(1)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如果把它围成圆柱状,围成后的圆柱侧面与长方形底有什么关系?这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2)一张正方形纸边长20厘米,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厘米?(以上各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计算结果。)
四、总结整理、深化新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一步领会和掌握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2、归纳本节学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怎样学,达到强化新知,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
五、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板书: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第四篇:《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圆柱与圆锥的特征、面积、体积计算公式,能灵活地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2、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图形网格,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
3、引导学生以类的观点去观察与分析图形,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圆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1、导入
师:认识这个图形吗?如果它的一个底面向圆心无限缩小到一个点的时候,它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圆锥
师:圆柱和圆锥之间有什么关系?
圆柱和圆锥之间还有很多的奥秘和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柱和圆锥。
板书:圆柱与圆锥
2、梳理汇报圆柱圆锥的知识
(1)特征
(观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
(2)表面积、侧面积
(3)体积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整体、系统地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疏通环节很重要,通过圆柱变圆锥,及平面图形与圆柱圆锥的关系,唤醒已有的知识、方法及经验,以“平移”“旋转”等方式在再现与强化立体图形的运动,很好地完成了对单元知识纵向和横向的结构化】
二、变式应用
1、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师:运用我们所整理的这些知识,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看下图:
师:这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不能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呢?
生提问题
师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生活中能不能直接使用这些数据来准备材料?
小结:解决问题时要结合生活实际确定最合适的取值
2、根据圆柱的动态变化解决问题
师:我们继续奔跑,都说孩子们有天生的创造力,我给你们一个圆柱,你想怎样加工和创造呢?
生罗列加工方法
师根据加工方法提出数学问题
师:联系我们解决的问题,你有什么体会
小结:复杂的数学问题都是有简单的数学问题演变而来的。
【设计意图:练习不是把不同的学生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进行训练,而是使不同的学生通过练习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找到可以去挑战和自我实现的习题资源,同时教师进行分层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课件理解题意,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选择方法,不仅有助于知识与概念的深化,更能促进思维与能力的拓展】
三、触类旁通,提升应用
师:通过对圆柱的加工,使我们对图形的思考更立体,更全面了。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这样削、切,接呢?
小结:当我们用触类旁通的视角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可以发现新知识,这就是温故而知新,也就是复习的意义。
第五篇: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8~2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旋转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感受圆柱圆锥的旋转体特征,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圆柱、圆锥教学模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陀螺图片,让学生说出组成,从而引出圆柱圆锥。
二、操作交流,探究特征
1.自主活动,探究特征 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它们。根据你们的经验,认识一个图形一般先要去研究它的?(特征)从哪些角度研究?(面、棱、顶点)都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看即是观察)也可以动手去操作。还可以说一说(交流)。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归纳特征(1)圆柱的特征 2个底面(一样的圆); 一个侧面(曲面); 上下一样粗。
课件出示圆柱各个面的名称。(2)圆锥的特征 只有一个底面(圆); 1个侧面(曲面); 1个顶点。
课件出示圆锥各个面的名称。
三、观察对比,精确刻画 1.认识圆柱的高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操作与交流,我们从数学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现在考一考大家的眼力,玩一个“圆柱大变形”的游戏。(课件出示圆柱变形的图片,学生判断)依次变成内陷状、圆台、圆锥、变细长、变粗矮。(粗细指圆柱的底面直径,高矮就是指圆柱的高)
研究圆柱的高。小组活动说想法,如何量?出示牙签筒,再次感受圆柱的高。
2.认识圆锥的高
四、练习巩固,丰富认知 1.试做圆柱,增进特征的理解
课件出示:一张纸,一些大大小小的圆片。
(安全一样的圆片做圆柱的底面,再拿一张长方形的纸沿着圆卷起来;很多大小一样的圆片叠成圆柱;一张圆片也是一个圆柱)
2.想象旋转,沟通平面立体
只给你一个平面图形——长方形,你还能想办法得到一个圆柱吗?
学生独立思考。(课件提示:想象、运动)
出示旋转门。观察:长方形和它旋转形成的这个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
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
五、全课回顾,总结收获
不知不觉这节课就快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有收获吗?
像圆柱、圆锥这样可以由平面图形 得到的立体图形,我们又把它称作旋转体。
今天我们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对圆柱圆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是的,我们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操作、交流,我们的思想就会更深入,就一定会有更多新的认识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