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说课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说课的课题是《》,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普通教育学》是一门师范类专业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编者把《》安排在第x章第x节,一是为了让学生明确_____ 二是为了使学生初步受到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熏陶。
本课教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主要是对学生学过的______进行综合强化,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启后”,是指学好本课能为以后学习_________等内容和毕业时的教育实习,起着铺垫作用。可见,本课教学是非常重要的。2.学情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几乎全是女生,她们思维较活跃,对具体形象的实例比较感兴趣,而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存在畏难情绪,缺乏主动性,自信心不足。3.教学目标
基于对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我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尽可能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______________(2)引导学生_______________(3)激发学生初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4.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专业培养目标及高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 教学重点确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地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地和谐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疑问难法、点拨法、讲授法、案例分析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地学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和勾划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在教学之前,让学生预习新课,搜集相关的教育教学案例,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5分钟)
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我打算这样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引入语:播放_____视频剪影,引导学生观察__________然后,提出问题_________?设置悬念,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第二环节——自主学习,质疑问难。
(二)自主学习,质疑问难(知重点找难点)(6分钟)
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我安排6分钟,让学生潜心阅读教材第x页的内容,勾画出本课的知识点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想一想哪些问题最值得大家探讨?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与任务。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0分钟)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就进入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环节。
这时,放手让学生在3-4人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合作探究,解决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这一环节,我会及时对薄弱小组进行指导。
1.__________是什么,本课的学习难点是什么。2.交流课前搜集的教育教学案例。3.讨论课后第x题。
4.小结本组学习成果,准备向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对话平台,是想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增强职业意识,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
(四)集体反馈,点拨释疑(20分钟)
1.在学生充分交流学习的基础上,进入教学的第四个环节——集体反馈,点拨释疑。由于它是突出重点、击破难点的关键环节,所以我安排20分钟来完成。
每组指定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可以述说学习过程,可以阐明对_____知识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举例说明对_____知识的运用。
2.中职学生受其自身局限性的影响,自主合作探究获得的知识常常是肤浅、零散的,老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深入理解。教学时,我会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相机点拨释疑,我会这样引导:
首先,质疑:____________,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分析搜集的教育教学案例。通过直观形象的案例分析,学生会明白__________。
其次,_____________,紧接着进行操作练习,完成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在完成新授任务后,就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五)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分两步,首先是回顾与分享。引导学生树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课堂小结,与大家分享学习收获。然后,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操作练习。把本课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2)阅读积累。阅读《》,可以采用网络、调查等形式,进一步了解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自我建构、多元对话、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在收获与反思中感悟“生命”的精彩。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个板书,集教材编者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既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又能恰如其分的突出教学重点,促进学生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
我地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二篇:教育学说课
《教育学》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教育学》是师范类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考课程之一。学习教育学可以使师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和提供实践指导。
教育学的课程理念是
尊重生命
学生为本
把握前沿
丰富理论
注重实践
培养技能
弘扬师德
开创精品
在课程理念中,蕴涵着《教育学》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认知目标: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2.动作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热爱教师职业的情感。
三、《教育学》的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
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学》课程内容的确定,我们遵照“必要”、“实用”、“够用”的原则,精简理论知识,加强实用性,突出针对性。
(二)课程内容安排
在讲《教育学》课程内容时,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思路,确立了教育学的模块。
是什么?——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教育,为什么?——第三章 教育目的
谁参与?——第四章学校;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十一章班主任
教什么?——第六章课程;第十章德育
怎么教?——第八、九章教学
(三)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
精心选定教材,构建教育名著阅读书目、教育案例、教育电影、优秀教案、优秀教师授课录像等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库,并不断加以丰富,并且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如:
教育案例——通过经典的教育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学原理应用综合训练
实习实训项目——小学课程设计实施训练、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实施训练
现场教学活动分析——观看录像资料、优秀教师授课录像等
四、教学设计
在《教育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实现过程中,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 “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双重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在学中做
教育学课程组的全体成员认为,我们每天面临着最新的教育资讯、鲜活的教育事实,不断更新的教育理论,而当这些全部编成书的时候,一切都已经过时。所以我们每两周开展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教育公平问题、生命教育问题的专题研讨。在丰富教师理论素养的同时,渴望将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二)在做中学
在做中学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上,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法、教育调查法、网络教学与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但主要介绍以下两种:
1.模拟教学法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走上讲台的机会,通过仿真课堂,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训练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他们了解学生的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驾驭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协调师生关系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的问题,完成学以致用的转化。2.案例教学法
指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探索寻求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经验,体会教学实际中出现的一些实践的处理策略。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学生对案例的研讨,学生能力得到发展,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经典案例
最新实习案例
案例汇编
课程研究的新取向——课程叙事研究
教育教学
实践
五、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首先,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切实做好教学内容的课件制作,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容量,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程组成员都具有电子教案,全体教师能够制作课件,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2)加强课程的硬件建设,为教师课件制作和实践教学服务;
(3)利用网络课程进行集体备课、研讨,相互传递教学信息与资源,每个教师的教案、PPT等均可以在精品课程平台上查到,做到教学资源共享。
其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可以在网上通过Email、QQ等虚拟空间进行师生互动式的讨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实践条件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近几年学校已投入大量资金对校园网改造升级,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规划建成了校园网络。目前,我校图书馆建有CNKI等电子图书系统,有关教学资料及时上网,并提供下载。校园网已覆盖学校所有建筑,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组加强建设,逐步构建起能保证教学信息、资源及时传输、储存、发布的硬件环境,建立并实施网上教学的管理制度。全部教学资源正在逐步完善,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目前我们建立了课程网络,将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电子教案、实践教学录像、试题库、案例库、多媒体课件、影音资料等相关资源上网,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我校教育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实习基地(以马鞍山市为主共有34所小学、幼儿园,其他地方还有)和专门的教学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实践基地,主要进行教育见实习、参观、调查、访谈等教育实践活动、教育活动现场观摩等。
七、特色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课程特色与创新
1.课程理念具有前瞻性
本课程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设计整个课程,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前提下,促进了学生教学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教师职业的情感。
2.实践技能体系的构建
把教育类课程按照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结构表,再按照能力和技能结构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运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在掌握教育类课程理论的同时具有了专门的技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
3.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育学》课程组的教师在深入指导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探索“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灵活结合起来。最新的教育理念
最新的教育案例
教育教学实践
学术性
趣味性
实践性
(二)课程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1.继续加强师范生基本功的训练,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为促进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改变《教育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除了理论知识的考试外,需要增加师范生实践技能的考核。
3.《教育学》试题库的建设要考虑学生考特岗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编制考试的需要。4.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丰富生命教育理论。
5.加大教育学课程教师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鼓励主讲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与深造,提高主讲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与水平。
八、教学效果
(一)社会评价
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守恒的评价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极大地促进了师专学生未来从教能力的提高。
2.校内同事举证(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处、教务处评估意见)
我校《教育学》课程建设,涉及到教材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体系整合和教学方法创新等各个环节。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处、教务处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整体评估,两部门认为: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先进性,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大激发了我校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优秀。
3.2004年由柳克副教授担任副主编的《教育学》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根据学生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本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由五年制师范院校教材变为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教材的升级是社会对教育学课程组的认可。
(二)学生评价
1.09英语教育1班学生
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板书工整,字迹清晰。态度端正,认真负责,能够抓住学生当时的情况,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亲切和蔼。
2.09英语教育2班学生
上课能很好的把握重点,条理清楚,板书工整,课外拓展得当,对学生很亲切,与学生关系很好,喜欢与我们沟通,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和建议,与我们的关系可是说是亦师亦友!
3.09英语教育4班学生
老师教学方法很好,能与学生很好的交流,教学内容安排详略得当,上刘老师的课程感觉很快!
高职《教育学》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微格教学法,并使教育学课程回归到中小学校的实际课堂中,能够全面实现将学生教育理论知识内化的课程基本目标,为学生将来成为反思型教师奠定意识和能力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教育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教育学;案例教学;微格教学;课程改革
《教育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教育科学素养,增强学生从事中小学学科教学的能力,适应未来教学工作的需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学》却存在着理论讲述过多,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际教学能力较差的问题,失去了《教育学》课程的最初功效。
一、改革传统讲授法,采取案例教学法
《教育学》课程并非让学生死记硬背几个术语、几条原则,而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此,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选择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1、依据教学内容,精心挑选案例
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通过教师精心选出的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学事件,深入剖析它的一切方面,并注意研究教育事实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而揭示教育规律。在案例的选择上,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案例要真实可信。案例最好是从实际中来,如新闻报道或相关教材书籍中的真实案例,如果是教师自己编写的,也要符合客观实际。二是选择最能反映教学内容本质的案例。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教育理论,虽然在现实中对同一个教育问题有很多案例,但不能不加选择大量地罗列案例,而是要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少数典型案例。通过对几个典型例子的剖析,达到对教育的本质的理解和把握。三是案例在选择时,要注意依据教育规律、当前的教育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进行精心挑选,并注意做到案例之间的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前后一致,从而发挥案例教学法最大的教育功效。
2、把握教学时机,适时呈现案例
案例呈现时间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案例呈现的方式上,一般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教师口头表述、课堂表演或是分发文字材料等。案例的表现既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亦或音像资料。在案例呈现的时间选择上,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而定,可以放在讲授知识之前,之中或之后,这些都是根据不同的教学讲述的需要和教学的具体条件而定的。
3、引导学生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明辨是非
案例教学重在通过案例呈现,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为此,在案例教学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课堂参与面和积极性。
(1)分组讨论问题。为了全面深入把握案例所反映的本质内容,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案例中的问题提出来交给各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举一名主持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巡视,随时倾听同学的意见,对学生解答不出的内容及时进行补充和完善。讨论结束时,由小组主持人总结本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作出总结。
(2)开展课堂辩论。有时一个案例会有多种解释或多个答案,存在正反含意或教育含意模棱两可、主张不鲜明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即时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争辩。但在辩论过程中,需要事先安排由学生代表和教师组成的评判小组,并对争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如果还不能得出唯一的结论,可以把问题留出来,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思考。
4、把握课堂活动进程,总结升华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不仅关注案例所反映的本质结论,更在于通过分析案例,实现对问题本质的分析、提取和把握。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案例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剥去案例的非本质细节,揭示案例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而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准确地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一条或几条教育理论连接起来。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最后,通过分析讨论和对案例的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原理。
二、采取微格教学实训,提高学生教育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是当代教育的显著特点和本质要求。《教育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在讲授过程中,必须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微格教学,主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亲身感受课堂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说课训练
“说课”是根据教学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通过说课,使学生明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要求,说清楚为什么教与为什么这样教。教师可以在教完教学论相关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一次说课训练,写一篇说课稿。学生的说课内容可以自拟,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集体讨论。通过说课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理顺教学程序,规范教学语言,挖掘教学潜力,优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又为上好一堂课做好了充分准备。
2、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种把一堂课分解为独立的时段,按时段进行教学实践的方法。微格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能将一堂课分解为若干个部分,有利于学生专门针对某个环节设计教学。教师在组织微格教学时,首先需要编制微格教案本,让学生依据教案的一般格式编写教案。在微格教案编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按照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备课,当然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但应切合实际。每位学生只需备10分钟左右的课,留给学生的备课时间约为一周左右,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走向课堂进行实际教学。微格教学结束后,学生要在课后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参与听课的学生对每位授课者进行评课,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感受了课堂教学的全程,提高了上课的能力,而且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对上课者进行评课,也提高了学生评课的能力,从中取长补短,改进教学。
3、课堂互动
上课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保证课堂有效进行,维持学生听课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即时穿插一些互动性题目,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地位。在相关教学内容的讲授中,选择了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如让学生谈自己的成长感受,进行心理测试,玩心理游戏、即兴讲演等。丰富多彩的课堂互动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和积极主动性必将得到明显提高。
三、加强实践教学,在中小学实际教学中锻炼提高 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
加强与中小学校的联系,注重从实践中发现和研究问题,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这是《教育学》课程走出课堂走向课外的必然要求。教师可在课程讲授结束后,专门组织学生进行中小学课堂听课和课堂教学实习活动。这种真实环境下的教学实践,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实现学生将抽象教育理论、模拟课堂教学经验与教学对象——中小学生和各学科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查缺补漏,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在组织教学实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参与,跟踪指导,并指定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参与学生的指导和培养工作,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工作。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详细安排和全面动员,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都要进行定期的思想汇报和工作小结,促进其在反思的教学实践中成长。
教育学说课稿
教育学说课稿
教育学中<培养和建立班集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培养老师的一门重要课程,共有十四个章节,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培 养和建立班集体》是人教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教育学》第十二章班主任工作中第二节的内容。本章节的教学目的为: 1.能正确理解班集体的概念及其教育作用; 2.了解并掌握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一些方法; 3.学习通过班集体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重点: 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 法,讨论法和多媒体演示法。
1、讲授法 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 位,对班集体的概念及其教育作用进行讲授;
2、讨论法 重视师生互动,在互动中一点点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并积极 的参与,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多媒体演示法 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案例法,让学生养成积极投入的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1:导入新课(3分钟)我设计的导语是:上一次课我们已经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任务以及班主任的素质要求,那 么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开展班级工作的基础,那么 什么才是好的班集体呢?此导语既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与小结,同时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展 开,利于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环节2:落实基础(30分钟)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新课的内容:班级、群体和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对学生的 教育作用。接下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谈谈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方法,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讨论边思考,从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最后,结合案例法生动的讲授如何通过班集体的力量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环节3:拓展延伸(7分钟)教师以多媒体出示相关案例,通过音频资料,拓展学生的思维 局限性,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情商等等 环节4:课后作业(5分钟)怎样培养和建立班集体?设计一个主题班会?你认为应该怎样教育后进生? 此环节的作用一方面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略)
教材内容提纲 一班集体概述
1、班级、群体与班集体
2、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班集体一经形成就成为强大的教育力量 班集体为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班集体为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二培养和建立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有正确方向,适度,由易到难逐渐提高,近期目标与远景规划相结 合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制订规章制度
3、培养正确的舆论、树立优良的班风和传统
4、引导和转化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5、开好班会:班级例会,主题班会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富有意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班级整体和全体成员活动的主体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产生后进的原因:环境教育、学生自身
2、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建立诚挚的师生感情、调动其自身的积极性、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 用、运用教育的合力、反复抓抓反复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育学说课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育学》教材P169——P178。
课题: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系统分析”,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时空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条件。本节的教材内容,从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等几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从而也为学好下一章“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打下一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3、理解和掌握“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4、能够依据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难点: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
(四)媒体资源:课堂教学视频、PPT文件等。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思路:
安排学生课前复习“第一节”内容,预习“第三节”内容。课堂教学采用目标教学模式。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其次,展开新知的教学回答。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复习和预习,课上主要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合作探究,突出重点。最后,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课堂教学视频,以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取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约1分钟)
“向40分钟要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价值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换个角度就是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约2分钟)
1、内容要点【板书】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2、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1)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3)理解和掌握“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4)能够依据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三)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7—8分钟)
1、教师讲解
(1)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投影出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2)内涵分析:
1“最优的”,是指从一定标准来看,对一定条件来说“最好的”意思;
2一定标准包括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质消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效果标准:指每一个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提出的学习任务,尽最大可能达到教养、教育和发展方面的水平。
时间标准:指师生必须遵守学校卫生和有关文件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投影出示】
2、师生对话
(1)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分析下列观点:
某班学生语文考试分数,在某县同年级中名列前茅,说明该班语文教学效果好。
【引导学生从“全面”(教养、教育和发展)、“实际”(学校、师生、办学条件等)和“负担”(是否拖延时间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2)有人说,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教学效率低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教师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标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规定,提高规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乃至最优化。【板书】效果/时间=效率
(四)教学“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20分钟左右)
1、学习“指导思想”
(1)教师谈话:
巴班斯基对于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了“教学的优选法”。根据教材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点、方法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有哪些启示?
(2)指名学生回答。明确:【投影出示】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的观点。
2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启示有:其一,要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上(教学的内部结构)考虑;其二,优化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
2、探究“具体措施”
(1)教师谈话: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包括空间和时间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空间要素,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结果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时间要素。研究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具体措施,必须从时空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上考虑。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点、方法等,侧重于时间要素方面。下面请大家从空间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面,分小组探讨以下问题:怎样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分组研讨
(3)全班汇报
(4)小结:【板书】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知识为主线。
3、学习“„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1)教师谈话: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材提供了“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请谈谈你对“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每个环节的理解。
(2)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定向—准备—开展—练习—测评】
4、小结
(1)学生质疑问难
(2)教师组织学生(或教师)析疑、解疑
(五)案例分析(约15分钟)
1、观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视频片段
要求:
(1)做好观察记录;
(2)试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分析教学视频。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评价
(六)总结
1、学生作结: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思考和练习”第3题(教材P177)。
附:板书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效果标准;时间标准效果/时间=效率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指导思想:以系统论为指导
具体措施:实现要素和内部结构的优化,优化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知识为主线。
“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定向—准备—开展—练习—测评
第四篇:心理学说课
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好!我是第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要上好一堂课,就要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所以我先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材。一.说教材(板书:一.教材)
本课题出自
出版社的年级
册第部分主题。本节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实现动手动脑能力的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节好课的设置除了要了解教材,还应该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组织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实施。我再来说一下学生的学情。
二.说学情(板书:二.学情)
由于
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心理特点,学生有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积极的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板书:三.教学目标)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情之后,根据教材的内容、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了解
,掌握。
第二个维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
的概念,通过
使学生
,并教会学生
的方法,分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对
有正确的认识,能够
。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紧接着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板书: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介绍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那么本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下面我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板书:五.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起着主体作用。本节课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活动教学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
在明白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之后,我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板书:六.教学过程)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导入新课。预设时间5分钟。(图片、音乐、提问、设置情景等方式导入)
导入设置的依据是使学生明白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讲授新课。预设时间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选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趣味化。
3.课堂总结。预设时间5分钟。我会以提纲的方式回顾本堂课给学生介绍的几个主要内容,包括,然后给学生一句能够激励他们的话,给予他们鼓励。
4.布置作业。请学生在课堂结束之后想一下除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方法,我们还有哪些方法
,并且将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七、板书设计(板书:
七、板书设计)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这样能够直观、形象地呈现知识点,清晰明了地突出教学的重点。所以我的板书采用黑板的中间部分,在上面板书本节课的课题,在课题下面板书我们本节课所学的方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
第五篇:教学说课
《忆江南》说课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忆江南》中的第一首。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诵读时,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享经典诗词的词句美、韵律美、意境美。使学生产生热爱春天美景的情感。【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语言文字的优美精湛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我准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采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领悟赏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来感悟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