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连续两次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需要连续进位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初步迁移类推的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能正确计算连续进位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难点:十位、百位上计算时进位叠加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抽2生板演24×3 13×6
2、口算(其余学生看大屏幕)
7×5+4 5×7+5 4×6+5 8×3+3 5×7+8 8×4+3
3、校对板演题。
请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师板书计算过程:4×3=12,2×3+1=7;3×6=18,1×6+1=7。
计算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个位相乘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二、探索学习
1、学习例3:
①电脑出示例题:“学校开展秋季运动会,后勤部给运动员们送来了9箱水,每箱24瓶。”
生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每人一瓶,可以分给多少个运动员?” 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瓶?” 生1:24×9≈20×9=180(瓶)生2:24×9≈30×9=270(瓶)生3:24×9≈24×10=240(瓶)
比较:准确数会比这些近似数大还是小呢? ③全班学生进行笔算,集体评讲,要求回答。24×9=216(瓶)2 4(板书:个位:4×9=36 × 3 9 十位:2×9+3=21)2 1 6 先算什么?(个位:4×9=36,写6进3。)再算什么?(十位:2×9+3=21)百位上的2是怎么来的?进了几次位?(揭示课题:两次进位)像十位上这种叠加进位的地方是最容易错的,我们要特别注意。
④师:“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会做了,那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能做吗?试一试”出示137×6,师挑选错误的和正确的学生进行板演,比较算法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⑤师:“通过这两题的计算,你们觉得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是怎样的?”抽生回答,学生补充,得出结论。
A、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
B、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老师着重强调连续进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应用提高
1、口答,并说说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3×7+4= 5×7+6= 4×8+7= 6×8+7= 4×6+4= 3 6 5 9 4 9 6 9 1 4 8 × 7 × 7 × 8 × 8 × 6 2 □2 4 □3 □9 2 □5 2 □ 8 8
2、列竖式计算
27×9 45×3 164×5
3、解决问题。
每个方阵128人,4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厘米长的蚱蜢一次跳跃的距离是它身长的75倍。蚱蜢跳跃一次有多远?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
六、挑战题。(机动)
□ □ 6 1 □ 8 × 3 × 4 × 4 1□ 9 14 □ 5 1 □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连续两次进位)
24×9=216(瓶)137×6=822 2 4 个位:4×9=36 1 3 7 个位:6×7=42 ×3 9 十位:2×9+3=21 ×2 4 6 十位:3×6+4=22 2 1 6 8 2 2 百位:1×6+2=8 答:一共有216瓶水。
课后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
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例题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与十位的积都要进位、十位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教学例题和试一试时又在黑板上把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习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第二篇: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教学设计 执教:王晓艳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六单元第三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即教材P60页例1.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大量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2. 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四、学情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笔算乘法”中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和多位数乘多位数的重要基础。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掌握了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等知识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但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笔算乘法,且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对多位数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运算法则规定的合理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情感目标:初步形成数学表达的意识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唤醒认知起点
师:同学们,去过长寿湖吗?今天想跟着王老师再去游览游览长寿湖吗?在此之前得先通过老师的考验,敢挑战吗?
1.2*4= 3*2=
10*4=
20*2=
200*4=
300*3=(开火车说得数,并指名说说算理)。2.1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13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师:恭喜同学们获得了通行票,跟着王老师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视频师介绍)师:同学们平时去游览时有乘坐过游览车吗?今天我也把景区的游览车请到了大屏幕,瞧,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谁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解答?谁来解答?说说你是怎样计算12*3的得数的?
师:计算时还有别的算法吗?
预设1:想12+12+12=36,12*3=36
预设2:口算先算2*3=6再算10*3=30最后算30+6=36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精彩,能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那像这样的乘法算式能像加减法那样用竖式进行计算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笔算乘法(板书)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尝试笔算(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第三篇: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模版]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景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书写竖式。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 :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谈话导入:淘气要搬新家了,他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购买一些新家具。不过,他有一个要求,同学们要做对他提出的问题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题(出示口算卡片)
200×3 40×5 70×2 300×2 20×4 3×70 60×5 800×4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一把椅子12元、一张桌子42元、一个书柜213元。2.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1)一套桌椅一共多少钱?
(2)3张桌子需要多少钱?(3)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4)1张桌子和4把椅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
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挑选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如:3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并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3.解决问题
师: 要求3把椅子多少钱该怎样列式?(12×3)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12×3等于几呢?你会算吗?(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请认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做的。(2)学生在小组内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是怎样算出来的?(3)全班交流算法。
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口算10×3=30 2×3=6 30+6=36 12+12+12 =36(元)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4)师:刚才大家用不同的口算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数字大的能口算吗?引导出笔算乘法,教学竖式的写法和格式。(a)算学生尝试列式(b)小组代表上台列式(c)共同列式,边讲边板书 1 2×3=36(元)
2„„因数
× 3„„因数 3 6„„积
重点让学生知道:计算顺序和方法。让学生明白“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放手让学生列竖式,为他们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获取知识,学得积极主动,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4.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师:淘气要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钱?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展示形式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评价。5.总结并揭示知识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帮淘气买东西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板书知识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三、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帮淘气买了家具,他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他要请我们到他的家里做客。但是他要求我们必须做对他出的题目: 多媒体出示:
(1)1 4 3 1 1 2 3 2 1 4 × 2 × 3 × 3 × 2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用手势表示对错。2 4 2 2 3 1 × 4 × 2 × 2 1 6 8 4 2 9 3
学生口答,说说运算顺序。说说错在哪里?并改正。
2.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淘气派了车来接我们了!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面包车限乘客17人,出租车限乘客5人。“限乘客几人”是什么意思?(学生答:最多乘几人)师:你能帮淘气把表格填完整吗?(学生口答,把表格填完整)
四、拓展应用
师:老师想穿漂亮一点去淘气家,我要买身新衣服。请你帮老师算一算吧!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反思: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对本课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既抓住了重点,又让枯燥的笔算教学生动而不呆板。自认为上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以淘气搬家代买家具引入,又利用该题材巧妙地将两个例题及练习串起来,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又如低年级的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就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抓住教学重点,从引导到指出,再到明确,反反复复地让学生回答,从扶着说到自己能说,再到归纳总结,步步深入。在明确算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教师只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小结,使算理简洁
有条理,并且渗透了验算这个数学习惯。在整堂课中,时时出现算理的巩固,让学生在短短一节课当中,牢牢地把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三、课堂衔接紧密,巧妙地将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能够一直将学生的思维牢牢地注意在课堂学习上,充满激情,与学生的距离近了,课堂气氛也和谐了。
但这堂课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一、板书不够规范。在板书1 2×3=36时,应把学生说的口算方法在往左写,这样竖式就写在了横式的下面,板书看起来会更加美观。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在出示主题图提问时及练习时,本节课我大多采用指名回答,因时间关系对一部分举手的同学没给他说的机会,没顾及到全班同学,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合作中探索学习新知。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
三、本堂课中,还是教师牵着走比较多
第四篇:《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连续两次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需要连续进位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初步迁移类推的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能正确计算连续进位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难点:十位、百位上计算时进位叠加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抽2生板演24×3 13×6
2、口算(其余学生看大屏幕)
7×5+4 5×7+5 4×6+5 8×3+3 5×7+8 8×4+3
3、校对板演题。
请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师板书计算过程:4×3=12,2×3+1=7;3×6=18,1×6+1=7。
计算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个位相乘满几十,向十位进几。)
二、探索学习
1、学习例3:
①电脑出示例题:“学校开展秋季运动会,后勤部给运动员们送来了9箱水,每箱24瓶。”
生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每人一瓶,可以分给多少个运动员?” 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瓶?” 生1:24×9≈20×9=180(瓶)生2:24×9≈30×9=270(瓶)生3:24×9≈24×10=240(瓶)
比较:准确数会比这些近似数大还是小呢? ③全班学生进行笔算,集体评讲,要求回答。24×9=216(瓶)2 4(板书:个位:4×9=36 × 3 9 十位:2×9+3=21)2 1 6 先算什么?(个位:4×9=36,写6进3。)再算什么?(十位:2×9+3=21)百位上的2是怎么来的?进了几次位?(揭示课题:两次进位)像十位上这种叠加进位的地方是最容易错的,我们要特别注意。
④师:“两位数乘一位数我们会做了,那三位数乘一位数你们能做吗?试一试”出示137×6,师挑选错误的和正确的学生进行板演,比较算法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⑤师:“通过这两题的计算,你们觉得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是怎样的?”抽生回答,学生补充,得出结论。
A、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
B、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老师着重强调连续进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应用提高
1、口答,并说说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3×7+4= 5×7+6= 4×8+7= 6×8+7= 4×6+4= 3 6 5 9 4 9 6 9 1 4 8 × 7 × 7 × 8 × 8 × 6 2 □2 4 □3 □9 2 □5 2 □ 8 8
2、列竖式计算
27×9 45×3 164×5
3、解决问题。
每个方阵128人,4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5厘米长的蚱蜢一次跳跃的距离是它身长的75倍。蚱蜢跳跃一次有多远?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时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
六、挑战题。(机动)
□ □ 6 1 □ 8 × 3 × 4 × 4 1□ 9 14 □ 5 1 □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连续两次进位)
24×9=216(瓶)137×6=822 2 4 个位:4×9=36 1 3 7 个位:6×7=42 ×3 9 十位:2×9+3=21 ×2 4 6 十位:3×6+4=22 2 1 6 8 2 2 百位:1×6+2=8 答:一共有216瓶水。
课后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
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例题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与十位的积都要进位、十位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教学例题和试一试时又在黑板上把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练习中还准备了挑战题,但因为是家常课,所以处理为机动,待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
三年级对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计算题的教学是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孩子们不仅要会计算,还要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并能训练他们的速度和正确率。特别在教学连续进位的乘法时,我更觉得教学任务的艰巨性。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实在太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先乘后加的口算,如:7×9+8﹑4×7+5等题。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教学例题和做一做又在黑板上把过程板书出来,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补充了大量的练习, 这次的作业学生总体上完成的比较好,但有部分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如第1题的389×4和126×7,连续进位出现了忘记加上进位上的数,或进位的数是3或4的,学生就进上1就好了。少数学生的作业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应该多增加订正题目的练习,而非是单纯的列竖式计算,有意识地引导那些经常出现错误的孩子仔细观察错题,从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订正,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练习里也会更加注意,降低了犯错的机率。
第五篇:笔算乘法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第一课时是不进位的,课堂上我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当时的例题是没套书有14本,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当时这道题是先用口算方法想,先求10套多少本,用14×10=140(本),在求2套多少本,用14×2=28(本),然后140+28=168(本),学生对口算方法都能明白,所以这道题改成竖式时,学生对于算理都能明白,没有疑问,只是有个别学生习惯写上竖式中140的.那个0,这个慢慢可以改掉。有了一定的情景辅助学生理解算理上略微有些吃力。课上再通过纯竖式计算,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且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写清楚你每一步是谁和谁相乘得来的,学生能写清楚,必然是能理解的。练习的过程中适时请学生上台板演,再结合错题进行分析,加深理解,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发现针对不进位的都能很好的掌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算理。再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学生才能彻底学会。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中以书本中的情景为学习材料,简单呈现,直接入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曾一度迷失在热闹的情景教学中。轻易抛弃教材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掌握学习的 主动权,节省时间以投入到有效学习中。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其实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问题主动加以分析和思考,然后产生迁移的过程。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在本章内容中知识点并不需要教师过多地指导,教师只要提供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平台,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然后适时小结,其他的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这主要体现在:
1.竖式计算时允许从高位算起和从低位算起并存,等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时(进为),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
2.学习竖式计算的目的。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 简单的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数据简单,学生的结局是多样化的,而竖式使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计算方式。为了后续的学习除了要求书写规范,还要沟通他们与其他算法的相通处,这也是主题中彰显的重要教学思路。
3.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本本节课我通过制作课件的展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对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好的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知识,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
4.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想,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机构,在交流中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像大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的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3
今年星光杯教学评优比赛我的表现比去年有了很大的进步,讲完课后我如释重负,终于可以踏实地睡一觉了。现在我仔细反思从备课、说课到讲课的全过程,我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点或长处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准备。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还研究了苏版、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和我们所用的京版教材在讲该例题时的区别,借鉴其它版本的优点,我还特意把教研员进修时的课件找出来重新温习一遍。通过两个多星期的学习与研究,对于教材内容我已了如指掌。课前我还做了一个前测,看看学生的现有达到什么水平,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讲解。我觉得上课就像作战一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老师不光要熟悉自己的授课内容,还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才有可能上一堂好课。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高人请教。荀子在《劝学》中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自己在冥思苦想之后更需要高人的点拨。在上课之前我请教了数学教研组的组长高老师:该怎么利用好点子图,怎么讲能让学生更明白?我把我的困惑跟高老师交流了,高老师不愧是教研组长,她说的方法我都没想到。听了高老师的讲解,顿时让我觉得豁然开朗。她不光告诉我怎么讲,还告诉我要做前测,真正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我还要请她听了我的试讲,高老师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勤学多问,多向高人请教。
3、关注算理,从根本上理解。本节课我讲的是数学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去年我也教过,但讲完之后学生的错误率特别高,谁乘谁,乘的顺序总是混淆,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学生纠正过来。而今年上完课后,我发现学生的错误率很低,学生对乘的顺序掌握得很清楚。反思我的.教学行为,我认为这节课在算理的讲解上较去年有的很大进步。例题是计算2412,我在讲解第二层用十位上的124时,我没有说用1乘24得24,而是说十位上1表示1个十,用10乘4得40,所以在十位上写4,用10乘20得200,在百位上写2。这样一来学生对每一位上的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写在这一位上理解的很清楚,只有理解了算理,从根本上学懂才能减少错误率。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节课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讲解新课之前,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2412的积,看看谁的办法多。学生用到了拆分乘、拆分加的方法,有的同学把24拆成20和4,分别乘12,再加起来,还有的把12拆成2乘6,分别乘24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课上我让有想法的同学都上黑板讲解自己的做法,我本想让其他同学体会的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发生思维,但上完课之后我收到了意向不到的效果。在做思考题时有的学生也用到了拆分乘或拆分加的方法,本来在课上我只是想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没想到学生竟记住了这种方法,再遇到问题时能用到。所以讲课时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要轻易抹杀他们。
二、缺点或不足
1、教学难、难点制定的不准确。说课时,我定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在说课时,校长帮我纠正对于算理的理解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而说课之前我对重难点把握的不准确。
2、点子图的讲解不够透彻。让学生说完每种解法后,我让学生观察两种口算方法(将24拆成20加4,再和12相乘;将12拆成10加2,再和24相乘)、竖式计算和点子图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说口算时已经将每部计算的是什么圈在点子图中了,学生画的线已经将点子图分成了四部分,这四部分分别代表竖式计算中对应每位上的乘积。学生观察出来说的时候已经打下课铃了,所以我说的比较粗糙,我只说了每部分是谁乘谁得来的,而没有详细的说。我应该对着竖式联系点子图一起说,每行有多少个点子,有这样的几行,也就是求几个几,对应竖式中的谁乘谁,如果我能这详细地讲解对学生理解算理来说会很有帮助的。
三、个人体会。
这堂课给了我很多体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这些都将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其中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堂课讲的好坏和你课下做了多大的准备息息相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对于老师来说也同样适用。这节课最后对点子图的讲解我讲得不是很透彻,留下了一个遗憾,回想我为什么没有讲透呢?学生点子图的画法有好几种,学生先画哪笔都有可能,而课下我没有把所有的可能都写出,根据学生出现的可能想出相应的对策。再加上都讲点子图时都打下课铃了,我一着急就没说透,留下了遗憾。所以要想上一堂好课课下要下足够的功夫,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钻研、在学习、在做准备。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对整堂课的教学顺序初步打算是,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心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理清:1、掌握乘的顺序。2、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在实际教学时,估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算出结果是多少,所以本课基本思路是从“认知——冲突”到“新知——尝试”经过“交流——理解”达到“巩固——掌握”,同时也提倡算法多样化。
实际教学中,在“组织全班讨论、交流各类方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一起解决”这一环节上,教师处理上有不当之处。学生出现多种计算方法,有拆因数法,有正确的坚式计算,也有错误的坚式计算,组织讨论时教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观察黑板上同学的算式,你有什么意见或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于是学生就从错误的坚式入手,说明它的错误点,导致再去观察其他坚式时出现了重复现象,破坏了层次感。其实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从横式即拆因数法出发逐一去分析,将错误的方法放在最后处理,这样层次感更强些,也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5
两周的时间我们学习的都是乘法的笔算,反思这两周的教学我认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如学习例题时,我让学生先预习,预习要求是这样提的:
1、先读课本,要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认真阅读。
2、寻找图中的信息,并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
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4、怎样计算?如果有问题可以请教家长。
课堂中我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让孩子回忆昨晚的预习情况,并做好汇报工作。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他们进行讲解。对学生讲解出现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及时点明,重点讲明算理,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是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都要进位、十位和百位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也就是连续两次(或三次)进位的题目。在进位乘法中,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最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课中安排了口算,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并且逐步完善板书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笔算乘法其实可以拆分成一个表内乘法算式和一到两个乘加算式来进行计算,再通过口答进行强化,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从学生的当堂作业上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都能熟练说出算理,笔算正确率也较高。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6
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三上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即加减法的笔算的基础上学习,为下面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打下基础。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是:
1、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2、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设计这节课的一开始,我是只教学例1,就是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试教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能马上找出12×3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这个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学习的难度,为此我把例2的内容即个位满几十的也放在一起教学,增加这堂课的容量,和密度。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还是能比较轻松的`接受的。
二、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和算理。
由于有笔算加减法的铺垫,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竖式,所以我设置学习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整堂课都由学生自己来介绍笔算的方法,即算理。教师主要是把学生说得方法进行小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并为笔算的计算方法、算理所服务。
计算12×3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些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2×3=610×3=3030+6=36,有些学生用的是,有的是用加法的方法12+12+12=36(元),还有是用笔算的方法。让学生一一来介绍各种方法,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得出方法其实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
当然我的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笔算课在于其他类型的课相比相对比较枯燥,为此我设置了一定的情景,但从这次上课的情况来看,情境没有很好的为教学所服务。此外,练习的量不是很大。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7
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安排复习作为铺垫,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出与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提取能力。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及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2、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相互交流、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计算法则和计算方法,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8
核心提示:一、说教材《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为: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说教法
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有了笔算乘法的基础,因此我在课一开始就先出两道笔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笔算的,唤起学生对旧知识联系,为学习新课作准备。接着创设情境出示例题,“李叔叔从哈尔滨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约有多少千米?”学生列出算式145X12=,先让学生估算:李叔叔家大约离北京有多远?学会估计生活中较大的数,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竖式运算,有了课前的“温故”和老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试说出算理,我适时板书。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这节课不足的三个方面: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我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我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我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我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我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我教学智慧的贫乏。
3、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9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较好地把握了计算教学的目标。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加强竖式计算的训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够准确、迅速地计算方法。
2.重组教材,渗透系统论思想。教材中的例6是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运用。我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补充和扩展,102×4是不进位的106×4是个位相乘进位的,508×3是个位和百位相乘都进位的,3003×3是因数中间两个0的乘法。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的重新组合,不仅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整节课与原教材相比,虽然内容增加了,但学生照样学得很轻松。
3.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在大量的例子中总结发现这一规律。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厌烦。计算课不应该是重复的练习。在每一次计算后,我都会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在一次一次地观察、比较、交流中掌握了笔算方法。这一目标的达成是在自主尝试、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实现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练习题的设计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0
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算理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课堂上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一、努力之处
1.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几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们多数会做,但是在叙述方法是语言不够严谨完整,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课堂开始我创设生活情境:“王老师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请学生积极想办法帮王老师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然后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先尝试用竖式笔算,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但是学生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有5个孩子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于是我引导大家比较发现两种算法的不同,喜欢哪一种?了解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醒学生“书写积的时候应注意是什么?”一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二要注意积末尾的个数,整堂课让学生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层层训练综合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要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需要加强练习。练习中不仅有基础的笔算题目,还有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在练习交流中理解算理,强化算法。练习中还出示几组算式,学生计算分类,在对比中初步渗透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改进之处
1.应再次强化对位问题
通过练习发现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但是还有个别孩子还是习惯于用第一种笔算方法,如2800×3,2800×5,不能熟练的将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对齐,在以后的练习课中要在进一步引导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
2.把控好教学节奏
因前面的时间没有调控很好,造成最后一题没有练习,课堂训练量不够少,课堂教学还不够紧凑,以后要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上课,我又学习到了许多,如何让计算课堂上得扎实高效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几点值得自己注意的地方:过于平淡,没有起伏;学生热情不高;该强调的地方忘记强调。笔算乘法与其他单元比较起来时比较简单的一个单元,但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还是容易出现一些本来应该可以避免的.错误,比如进位忘记加上、单位忘记写、答语写不完整、等号后面忘记写得数等等。怎样改变这个现状?我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奖励措施,对于做题认真仔细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非物质奖励或物质奖励,激励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认真思考,慢慢地形成这个认真检查的习惯。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2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练习课,我在练习设计中做了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还不够,由于过多的考虑教学时间问题,导致我引导的多,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改变观念,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3
在教学本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内容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希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所以,课的开始,我通过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75×28,来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把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找准,为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新知做铺垫。所以,这道复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45×12)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大同小异,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去解决新知,所以我让学生采用尝试学习法先自己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让每组的第一个作对的孩子检查本组其他的同学,把有错的本子拿给老师看,这样借助学生的力量,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全班的病号,(有一个错例在我的预设之外:一个学生第一步乘出的积的末尾写成了“5”,应该是“0”,这时我正好利用上我临时补上的课件:有一道题是怎么判断一道题的尾数,即个位上的数字,,让学生学会利用尾数法很快判断计算结果的个位数字是几。)然后把错例板书到黑板上,充分利用现成的错误资源当做教学资源,我认为很有价值,学生也特别感兴趣。特别是结合枯燥的数据让学生结合本题去讲解每一步存在的实际意义(例如145×2表示火车两小时行的路程;145×10表示火车10小时行的路程;290+1450=1740表示2小时行的加上10小时行的就是火车12小时行的总路程),让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比较75×28与145×12的计算过程,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与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在这里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如果把145×12的竖式列成12在前,145在后的话,就得分别乘3次,这也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同的一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也想到了,但是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把三位数写在前,两位数写在后,这样可以使笔算更简单、方便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本课的练习题主要是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掌握先着手,让学生通过填一填,进一步明确竖式中的每一步得数是怎么来的。然后通过两个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然后通过纠错练习、开万宝箱这两题,把估算教学与笔算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错,把学生计算中易产生的错误加以纠正,从反面提高乘法计算的正确率。最后通过两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检测题去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同时反射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便于自己反思、改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
第二段教学相应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并结合笔算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乘法口算。
整个教学过程,我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探索者,由于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了、主动了。从作业和测验情况来看,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不错。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4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我认为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在三年级已经学习,所以在不了解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下,就把重点放在了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然而课堂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给我这个多年教学数学的老师无疑是当头一棒。
我在课前铺垫了一些整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160×30,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口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用笔算方法计算106×30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反馈的结果出乎意料,学生还是遵循着笔算要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思维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也不是很好,错误较多,原因是有的学生没有熟练简便笔算,有的学生没有用简便算法的竖式,有的学生总忘在积的末尾添够零,有的学生在算乘的时候,不应该出现0的地方出现了0,不能彻底地理解“0先不看”的做法.针对这种现象,我想课后应加强专门练习,并当面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这节课之所以会失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课内对于简便写法强调不够,学生受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定势思维的影响,不习惯用简便写法的竖式;
二、学生课堂作业时间不够,在前面的算法引导中可以简洁些,这样就能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练多说;
三、课前备课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高估了学生的能力。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
笔算乘法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知识的新课教学。回顾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整个过程,自己收获很多。
几点收获:
1.计算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可以将整个计算知识体系中相关连的知识融会贯通。本节课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一个知识迁移,迅速的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算理和方法两个重难点突破,学生既容易理解掌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大量的计算练习是学生掌握计算知识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在教学中我共设置了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模仿练习巩固练习提高练习应用练习拓展练习。
3.为课堂教学中的`和谐、高效作初步的探索。教学设计经过反复修改,知识的迁移和不同层次的反复练习,每个教学环节的不断调整只为一个目的提高有限时间内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开展过程中把老师与学生放在同一水平位置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大量的激励语言和适当的教师幽默为课堂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几点不足的地方:
1.追求课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知识生成环节。在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迁移过程中老师参与的程度太大,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教师的教学智慧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教学环节预设太多老师放不开手,比如:如果将:“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这一提问换一种方式提问“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出准确答案吗?”,那么最后的学生给我们所展示的结果将是百花齐放,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将提升一个层次。老师放不开手,究其深层原因还是教师教学智慧的贫乏。
3.所学知识的深度拓展不够。由于时间不够,“思维训练”环节在课堂上被临时删除,导致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