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庸》18则教案(精选)

时间:2019-05-12 22:0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篇《中庸》18则教案(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篇《中庸》18则教案(精选)》。

第一篇:第一篇《中庸》18则教案(精选)

谯城区张店中心中学 七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汪美玲

第一课《中庸》18则

一、教学目的

1、学习《中庸》18则,能正确朗读其中的内容,基本理解含义,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与兴趣。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有计划,有准备,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与兴趣。

2、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有计划,有准备,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中庸》17则内容,全班有感情地诵读一次,并指名说说自己从中获得的理解或体会。

(二)激趣谈话导入

《中庸》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也是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聆听论语,学习《中庸》十八则吧!

(三)板书课题“《中庸》18则”。

(四)指导学生学习《中庸》18则:

1、出示《中庸》18则内容: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怯,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2、播放《中庸》18则的诵读视频,让学生欣赏。

3、老师范读。谯城区张店中心中学 七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汪美玲

4、学生仿照老师或朗读视频,看着文段的注音进行自由朗读。

5、指名尝试朗读,其他同学或老师纠正读音。

6、老师指导全班同学反复朗读。

7、让学生看注释交流讨论这则内容的大意。

8、指名反馈,老师或其他同学作补充或订正。

9、老师指导学生对这一则内容进行解读,并出示课件“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做成,没准备就会失败。说话事先确定讲什么,就不会说得不流利;办事事先确定怎样做,就不会陷入困境;走路事先确定怎样走,就不会因走错路而内疚。”

10、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11、指导学生领悟这则内容的思想:这几句话是讲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强调的重点是事先谋划和思考的重要性。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预先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头脑中积累的有用信息,谋划一个成熟的行为方案,对事情的成败有重要影响。有些人正因为事先进行了周密思考,有了足以成事的办事方案,所以能取得圆满的成功;但有的人讲话做事不假思索,胸无成竹,盲目行事,这样就很难避免挫折和失误。

(五)导行:

1、老师讲述名人因为计划周全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2、在日常生活中,什么事情我们应该事先进行周密的思考或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取得成功的?(开展活动、考试、演讲等等)

3、你通过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明做事之前因为没有计划、不经思考、不做好准备而失败的道理吗?

(六)学生反复朗读这一则内容,直至能背诵。谯城区张店中心中学 七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汪美玲

(七)指名尝试背诵。

(八)课堂总结:

1、集体配乐诵读《中庸》18则;

2、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设计:

1、背诵《中庸》18则;

2、写一篇《中庸》18则 的读后感。附板书设计:

《中庸》18则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第二篇:《中庸》第33课时教案

《中庸》第三十三课时教案

【教材内容】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也焉。虽有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也。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背诵“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2、理解意思,懂得“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都是无知的表现。”

3、培养学生学而致用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好,读出古文的韵味。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齐读《中庸》上一章节的内容,背诵重点句。

二、激趣导入

讲故事,讲述古代的秦始皇,因刚愎自用,独断独行,而毁国的故事。

三、读好文句

1、学生尝试去读。

2、听视频朗读,感受文言文的朗读韵味,注意正音。

3、分小组自由朗读。

4、逐个抽读,边纠正读音。

5、配乐,齐声朗读,注意节奏韵味。

四、读懂意思

1、逐句理解

[译文] 孔子说:愚昧的人喜欢刚愎自用,卑贱的人喜欢独断专行。生在现今,却要恢复古代制度,这样的人灾祸会落到他身上。不居天子之位,就不要议定礼制,不要创立制度,不要考订文字。如今天下已实现车轨统一、文字统一、伦理统一,这些都是由天子制定的。虽然有天子地位,但没有德行,是不敢制定礼乐制度的;虽然具有德行,但没有天子地位,也是不敢制定礼乐制度的。

孔子说,我讲夏代的礼制,由夏遗留下来的杞国不足为证;我学殷代的礼制,只有宋国一国还保留着,也不足为证。我学习周代的礼制,今天还通用着,所以我遵从周礼。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五、明白道理

作者借用孔子的话,阐明一个道理: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都是无知的表现,真正有知识的人不会这样做。他告诫人们,社会总是要进步的,不要留恋已经消亡的东西,不要试图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事物,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招致灾祸。

一个治国方略或一个学说的建立,要靠自身修养、靠吸取古人经验,最终还要靠百姓的检验。治国方略的制定人和学说的创立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广博的学识;否则,即使提出某种方略或学说,也是低劣的,不会对历史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六、学以致用

1、目前,正处在改革创新的年代。我们要记住古人的告诫,坚持与时俱进,支持改革创新,少一些不合适宜的怀旧情思,为促进历史进步做出应用的努力。作为一个学生,更应具有创新精神。

2、反思自己的行为。

3、积累:背诵重点句。

【板书设计】

中庸

刚愎自用、独断专行

无知也!

第三篇:《中庸》第15课时教案(本站推荐)

《中庸》第十五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中庸》P11: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文句,理解基本意思。

2.让学生知道行远自迩,登高自卑,并能诵读文句。【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句的意思,熟读成诵。【教材准备】

教学课件、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中庸》上一课“素位而行,安分守己”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带拼音读)2.老师范读。

3.正音:辟、迩、瑟、翕、帑、矣。4.采用各种方式朗读。(1)自由读;(2)指名读;(3)开火车接读;

(4)全班齐读;

三、理解含义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四、整体感知

1.你从文句中明白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感悟? 2.汇报

如: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有一个远大而确定的目标,但实际做起来,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几步一个台阶,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要把远大的目标和务实的行动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

如: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切近的地方做起。要在天下实行中庸之道,首先得和顺自己的家庭。

„„

3.说说有关的名句

如: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结合经典,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应怎样做。

五、再读文句

1.接龙读。男生读一句,女生接一句。2.四人小组赛读。3.师生对读。

4.吟诵读。

六、熟读成诵

1.自由背诵。自己背或和同桌一起背。

2.小组背。3.男女赛背。4.全班试背。5.评比背诵能手。

七、小结: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既有崇高理想,雄心壮志,又能扎扎实实,勤勤恳恳的人,最终都能名垂青史。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所以,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马克思的话更有说服力:“在科学的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请同学们回去好好的品味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第四篇:《中庸》第30课时教案

《中庸》第三十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5):其为物不贰(6),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7),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8)而不重,振(9)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10)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11),货财殖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有感情地朗读《中庸》的第23章,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4尝试背诵《中庸》的第23章。

5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真诚是没有止息的”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

难点: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第23章之一的内容及主题思想

二、诵读训练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诵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尝试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3、学生齐声诵读。

4、老师范读《中庸》第23章之二的内容(出示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诵读加以纠正。

6、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

三、看幻灯,理解文章内容。

四、学生一起诵读。

五、出示这一章所强调的教育思想。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六、默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1、进一步深化本节中心,理解中心句的意思:

天地的法则,简直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诚本身专一不二,所以生育万物多得不可估量。

七、学生齐读,并尝试背诵。

八、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四人小组讨论

1、结合实际,学了《中庸》这一章,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九、小结

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不错,希望同学们通过对《中庸》这一章的学习和感知,在以后能真诚待人。同学们,能做到吗?

十、课后作业: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

板书:

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第五篇:《中庸》第2课时教案

《中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主要句子。

2.借助译文,了解《中庸》第一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能背诵主要句子。

感悟文中所讲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学具、教具准备】

PPT、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听读

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1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学生听录音。

二、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3、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4、指名学生诵读。

5、学生评议。

三、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5、指名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

6、全班齐读。

四、检查朗读,感悟文意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6、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六、总结背诵

熟读成诵,练习背出韵律、背出感情。

下载第一篇《中庸》18则教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篇《中庸》18则教案(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庸》第7课时教案

    《中庸》第七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中庸》第七章P9: 子日: 人皆曰予(1)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2),而莫之知避也(3)。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4)守也。 【教学目标】 1、有......

    《中庸》第8课时教案

    《中庸》第八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中庸》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言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教学目标】 学习文句的朗读,熟读成诵,理解君子之道:牢牢抓住,不......

    《中庸》第16课时教案

    《中庸》第十六课时教案 【教材内容】 《中庸》第十五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

    《中庸》第14课时教案

    《中庸》第十四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中庸》P1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

    《中庸》第28课时教案

    《中庸》第二十八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中庸》第11课时教案

    《中庸》第十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教学目标】......

    《中庸》第31课时教案

    《中庸》第三十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12)!”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教学目标】 1......

    中庸教案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择善固执 (选自《中庸·第二十章》) 【内容分析】 “诚”是中国人追求的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境界,周敦颐说“诚者”,圣人之本。”本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