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庸》第3课时教案
《中庸》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主要句子。
2.借助译文,了解《中庸》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大体内容,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讲的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能背诵主要句子。教学:
感悟文中所讲的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的道理,并能指导自己的行为。【学具、教具准备】
PPT、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朗读。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3、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听读
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
2、学生根据注音自由读。
3、学生跟着录音进行试读。
三、再次感知
1、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
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3、指名学生诵读。
4、学生评议。
四、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
2、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5、指名读。正音正字,指导语气停顿。
6、全班齐读。
五、检查朗读,感悟文意
1、指名朗读。
2、学生自由说理解。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师出示译文并小结。
孔子说: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
6、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1、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七、总结背诵
熟读成诵,练习背出韵律、背出感情。
第二篇:《中庸》第28课时教案
《中庸》第二十八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第23章之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中庸》的第23章之一,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深刻领悟真诚是没有止息的。【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教学难点】
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并背诵上一章节的内容。
二、诵读训练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诵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尝试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
6、男女同学每人一句读。
三、出示古文的翻译,理解文章内容。
所以,极端真诚是没有止息的。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显露出来,显露出来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比,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达到 这样的境界,不显示也会明显,不活动也会改变,无所作为也会有所成就。
四、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齐读课文
五、默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1、真诚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说真诚没有止息?
六、学以致用
结合实际,学了这一章,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
七、小结
【板书设计】
无息—久—征—悠远—博厚—高明
第三篇:《中庸》第31课时教案
《中庸》第三十一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12)!”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有感情地朗读《中庸》的第23章之三,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4尝试背诵《中庸》的第23章之三。
5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真诚是没有止息的”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
难点: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第23章之
一、之二的内容及主题思想。
二、学习新课:
1、学生看教材,标记出不懂的字、词。
2、教师诵读,学生体会的节奏。
3、理解难懂字词及句子的意思:
维,语气词。於(wū)语气词。穆,深远。不已,无穷。不显,”不”通“丕”,即大;显,即明显。
《诗经》说,“天命多么深远啊,永远无穷无尽!”这大概就是说的天之所以为天的原因吧。“多么显赫光明啊,文王的品德纯真无二!”这大概就是说的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王的原因吧。纯真也是没有止息的。
4、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①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②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③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吟诵并尝试背诵。
三、谈收获:
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分小组说说。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用了三节课的时间学习了“真诚是没有止息的”的这一道理,老师也相信你们能拿出一颗赤诚的心对待别人。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第四篇:《中庸》第16课时教案
《中庸》第十六课时教案
【教材内容】
《中庸》第十五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中庸》的第十五章,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并尝试背诵。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无所不在的道”的人生道理。【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教学难点】
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人们生活就幸
福了。
二、诵读训练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诵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尝试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中庸》第十五章的内容(出示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
三、看视频的讲解,理解这章内容。
四、出示意思,学生齐读。
五、出示这一章所强调的教育思想。板书:道无所不在
六、默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你认为世界上有鬼神吗?为什么?
七、熟读成诵
1、指名朗读。
2、全班站起来齐读,可以配合动作读。
八、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四人小组讨论)
结合实际,学了《中庸》这一章,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九、小结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 作一个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既然如此,当然应该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神一样的虔诚礼拜了。
【板书设计】
中庸 视之 弗见
听之 弗闻 无所不在的道
体物 不可遗
第五篇:《中庸》第14课时教案
《中庸》第十四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中庸》P1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文句,理解基本意思。
2.让学生知道素位而行,安分守己,并能诵读文句。【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句的意思,熟读成诵。【教材准备】
教学课件、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教学过程】
一、复习
背诵《中庸》上一课“道不远人,远人非道”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件出示,带拼音读)2.老师范读。
3.正音:夷、狄、焉、怨、俟、侥、诸、鹄。4.采用各种方式朗读。(1)自读;(2)指名读;
(3)开火车接读;(4)齐读。
三、理解含义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四、整体感知
1.你从文句中明白了什么? 2.汇报分享。3.举例子加深理解。
如:(1)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所说:“自己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做苹果;冬瓜不必羡慕西瓜,西瓜也不必嫉妒苹果……”然后才能游刃有余,进一步积累、创造自己的价值,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
(2)一位教授,因偶尔发现卖大饼的人很赚钱,一个月一两千,比自己给大学生上课还赚得多了许多,于是便放下课不上而去卖大饼,这就叫做不守本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山望到那山高”,实质上是没有认识清 2
楚自己,迷失了方向。
五、体验反思
1.了这些文句,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对照,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六、再读文句
1.接龙读。男生读一句,女生接一句。2.学生赛读。3.师生拍手齐读。4.吟诵读。
七、熟读成诵
1.自由背诵。自己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
(1)老师考学生。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2)学生考老师。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3.全班试背。4.开火车接句背。
八、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要“素位而行,安分守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要知道有奢望,必生烦恼。所以,不要去妄想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素位而行,安分守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