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离骚》 第( 3)课时 教案

时间:2019-05-12 19:2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5、《离骚》 第( 3)课时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5、《离骚》 第( 3)课时 教案》。

第一篇:15、《离骚》 第( 3)课时 教案

富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课 题:《离骚》 第(3)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法 上课时间:20120916 教学课程:

一、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二、读《离骚》

1、听朗读正音,读对

2、自由朗读,读顺

3、接龙朗读,读清

三、说《离骚》

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提问学生介绍)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

1、《离骚》大声朗读,读好。当堂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由此引入第三节的学习。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堂背诵。(复习)“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

第 1 页1 共 3 页 富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翻译三段)见“新坐标”: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 一样的圣明君主。

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四、品《离骚》

1、《诗经》中我们学习了“比”的手法,这种比的手法在《离骚》中有了更广泛的使用。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

2、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比喻?)学生结合屈原的生平说一说。[明确]“恐美人之迟暮” 一句中“ 美人” 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翻译。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节选部分(主旨),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五、知识整理

1、①重要词语

苗裔(yì):后代子孙 孟陬(zōu):正月 揆(kuí)揣度 扈(hù)被、披 辟

第 2 页2 共 3 页 富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 汨(yù):水急流貌 搴(qiān):攀、折 阰(pí):山坡、岭上 骐骥(qíjì)骏马 申椒(jiāo)申地产的椒 蕙茝(chǎi)香草名 猖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 惮(dān):害怕 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 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 謇謇(j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o)通“导”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 通“证”

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 给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 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2、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3、《离骚》节选的译文

六、今日作业

1、课堂完成小页练习

2、完成《课时智能训练15》

七、教学后记:

第 3 页3 共 3 页

第二篇:15、《离骚》 第课时 教案

课 题:《离骚》 第(4)课时 教案

备课教师:胡朝峰 训练目标:

1.检查本课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训练解题速度和技巧 训练重点:

1.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文言句式

3.重点句子的翻译

训练方法:按高考要求限时训练 上课时间:20120918 训练题目:

(一).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

B. 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 指楚辞

C. 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 “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靰 羁(j ī)朝谇(su ì)揽苣(sh ǎ i)B、谣诼(zhu ï)佗傺(ch ì)鸷鸟(zh ì)C、攘诟(g î u)相道(xi?ng)芰荷(z ī)D、缤纷(b ī n)岌岌(jí)修姱(kuá)3 .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 謇朝谇而夕 替(替代)②规矩而改 错(违背)③ 宁溘 死以流亡兮(忽然)④ 步余 观于兰兮(水边 的高地)⑤唯 昭质 其犹未亏(清楚明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4.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识的一项是()

A、又 申 之以揽

申:申述,说明 [来源:学*科*网] B、忍尤而 攘 诟,攘:忍受 C、苟余情其 信 芳

信:确实 D、长余佩之 陆离

陆离:修长的样子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擦擦眼泪啊,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梅。——这也是在我的心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我也不后悔

C、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鹰和凡鸟不合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啊。这本来就是古代圣贤 所看重的。

6.对下列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是说宁死也畏惧流亡,我不忍心坚持这种态度

B.“退将复修吾初服”,意思是说自己将来退隐之后,还要继续培养自己的才德.“初服”是指未 仕前的服饰

C.“唯昭质其犹未亏”的意思是:惟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D.“民生各有所乐倒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这句诗是说人生各有爱好喜欢,而我独爱好修洁以 为常行

7.比较加线词的意义,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终 不 察夫民心

不 吾知其亦已兮 2悔相道之 不 察兮

4佩缤纷其 不 繁饰兮 A.12相同,34也相同

B.12相同,34不同 C.12不同,34也不同

D.12不同,34相同

8.下列各句中双音节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B.固时俗工之巧兮,规矩而改错

C.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9.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

B.既替余以蕙兮 余虽好修以靰羁兮

又申之以揽 C.背绳墨以追曲兮

D.宁溘死以流亡兮 竞周容以为度

伏清白以死直兮

10.下面6句诗分编4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4芳与泽其杂糅兮,唯照质其犹未亏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⑥ D.①⑥∣③④∣②⑤ 11.对本诗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一开头就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哀伤人民苦难的思想

B.诗歌多次运用比喻手法言志,表达自己至死要坚持节操,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志.

C.诗歌句式灵活.以六言七言句为主,间以五言.八言乃至十言,形成错落有致,节奏鲜明的音韵美

D. 诗歌最后表达不畏酷刑,要和楚王及黑暗社会争到底的决心.

(二)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分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 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 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 《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恒,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出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1、下列四句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方正 不容 人 穷 则反本 其辞 微 举类 迩 而见义远 A方方正正 贫穷 微小 表现 B.品行端正 处境窘迫 含蓄 表现 C.方方正正 处境窘迫 微妙 表现 D、品行端正 贫穷 含蓄 看见

2、“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此句中的"之"指的是()A《国风》与《小雅》的艺术特点 B.信而无疑.忠而被谤 C.好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 D.盖自怨生也

3、对“自疏濯掉进污泥中.蝉蜕于浊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自己疏远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B.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出来 C.他自己远离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肮脏的环境中爬出来

D.他自己疏远并洗掉污泥浊水.从混浊肮脏的环境中像蝉壳一样摆脱出来

4、对“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句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作《离骚》原来是为摆脱痛苦和怨恨的啊 B.屈原作《离骚》是由于对自己有怨愤而著的啊

C.屈原之作所以写作《离骚》这部作品,大概是为抒发怨恨的缘帮 D.屈原作《离骚》,是怨恨自己生活在不公平的社会中啊.

5、对“其志治,故其称物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的物品散发出芳香 B.他的志向纯洁,所以他称赞芳香的物品 C.因为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用芳香之物作比喻 D.因为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他称赞芳香的物品 6.对这段文字分析正确的是()

A.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屈原,《离骚》的思想艺术成就.指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及其作品可与日月争光.

B.这段文字借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重点介绍了创作的原因,目的、内容、风格和思想基础。

C.这段文字是作者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屈原作品的称赞,是对污泥浊秽的社会的抨击

D.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评价了屈原可与日月争光的品行与志趣。

参考答案

(一)1、D

2、C(芰→zhī)3.B 4.A 5.D(“死直"应为"献身正道")6.A(与诗意相悖)

7.D

8.C 9.C(ABD中均为连词"而";C1为连词"而".2为介词"把它")

10.C(①③为因果②④为转折⑤⑥为并例)11.D(强调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志向)

(二)1.B 2.A 3.B 4.C 5.C

6.B

第三篇:15、《离骚》 第( 1 )课时 教案

富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课 题:《离骚》 第(1)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教学难点:

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法

上课时间:20120914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在上个世纪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

第 1 页1 共 2 页 富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绪。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是节选。

三、诵读课文

1、正音

苗裔

孟陬

骐骥

申椒

猖披 惮

2、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感情。

3、老师范读: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5、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6、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7、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五、重、难点解决过程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提问:第一节中,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今日作业: 背诵课文

七、课后反思:

第 2 页2 共 2 页

第四篇:15、《离骚》 第( 2 )课时 教案

富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课 题:《离骚》 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疏通字词 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 上课时间:20120915 教学过程:

一、提名学生翻译课文

二、字词小结

1、实词

苗裔:后代子孙

孟陬:正月

揆:揣度

扈:被,披

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

汩:水急流通状

搴:攀、折

骐骥:骏马

申椒:申地产的椒

猖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放不羁

惮:害怕

捷径: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脚后跟

荃:香草名,喻楚怀王

謇謇:忠贞的样子

羌: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2、古今异义

朕: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认为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纯粹:美德,完美 1不搀杂别的成分 2副词,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 捷径:邪出的小路近路

党人:结党营私的小人 同一个党派的人 武:足迹 关于军事的

3、通假字

第 1 页1 共 2 页 富源学校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辟:通“僻”,幽僻 道:通“导”,向导 正:通“证”,作证,为证

4、词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字余曰灵均

字,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肇锡余以嘉名

介词结构后置

三、主旨把握

课文节选部分表达了屈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作者表达了三层意思:自叙身世;自叙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顾历史,表明忠心及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从这三层中,很好地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四、今日作业

1、完成《新坐标》预习案

2、背诵第2段

五、教学后记

第 2 页2 共 2 页

第五篇:《离骚》教案_3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3、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一、对联导入

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二、读《离骚》

、听朗读正音

2、自由朗读读顺

3、接龙朗读,读清

三、说《离骚》、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投影)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学生根据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诗人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作者相信他的理想和三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四、品《离骚》、《诗经》中我们学习了“比”的手法,这种比的手法在《离骚》中有了更广泛的使用。学生再次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

“比”的手法主要在第五、七节中出现,学生大声朗读这两节,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2、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比喻?)

学生结合屈原的生平说一说。

[明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中“美人”喻指楚怀王“固众芳人之所在”一句中“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文中用“香草美人”表明对君王的忠诚,对古代君王举用群贤的敬佩以及表白自己的高洁情操,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像古代贤明君主那样,以社稷为重,举用群贤,了解自己的忧国忧民的良苦用心。

3、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翻译。

由此引入第九、十一节的学习。教师范读,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大声朗读,读好。当场背诵。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

节选部分,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五、知识整理、①重要词语(投影)

苗裔(ì):后代子孙孟陬(zōu):正月揆(uí)揣度扈(hù)被、披辟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汨(ù):水急流貌搴(qiān):攀、折阰:山坡、岭上骐骥(qíì)骏马申椒(iā)申地产的椒蕙茝(hǎi)香草名

昌被(pī):穿衣而不系带的样子,比喻狂乱不羁惮(dān):害怕捷径:比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zhǒng):脚后跟荃(quán):香草名,喻楚怀王謇謇(iǎn):忠贞的样子

羌(qiāng)楚辞中所特有的语气词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②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赐给

来吾道夫先路也:道(dǎ)通“导”向导

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③同类活用

名余曰正则兮。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字余田灵均。名词用作动词给人取表字

④特殊句式

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全句译为,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2、你对《离骚》的语言有什么感受?

[明确]①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

②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3、出示《离骚》节选原文和译文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译文

我是古代帝王颛顼高阳的后代,我的伟大先父名叫熊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正月,恰是庚寅之日我从天降生。

父亲端量我初降仪表,通过卜卦赐予我美名:

给我本名叫做正则,给我表字叫做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又兼备外表的端丽姿容。

身披芳香的江离和白芷,编织秋天的兰花当佩缨。

光阴似流水我怕追不上,岁月不等我令人心着慌;

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夕阳下采撷水洲的宿莽。

日月飞驰一刻也不停,阳春金秋轮流来值星;想到草木的凋零陨落,我唯恐美人霜染两鬓。

为何不趁壮年摈弃污秽,为何不改变原先的法度?

快乘上骐骥勇敢地驰骋,让我来为你在前方引路。

古代三王品德纯洁无瑕,众芳都荟萃于他们周围。

花椒丛菌桂树杂糅相间,岂只把蕙草白芷来连缀。

那尧舜是多么耿直光明,既遵循正道又走对了路。

桀与纣是如此猖獗恣肆,那些小人只晓偷安享乐,国家的前途黑暗险隘。

岂是我害怕自身遭祸殃,只恐国家败亡犹车毁坏。

我为君王鞍前马后奔走,想让你追及前王的脚步;

楚王你不体察我的衷情,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嗔怒。

我本知忠言会招来祸患,想隐忍不语却难舍难割;

遥指九天叫它给我作证,全都是为你君王的缘故。

六、你怎么看待屈原的投江

下载15、《离骚》  第( 3)课时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5、《离骚》 第( 3)课时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离骚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课文二、 讲授课文 1、 第一部分(1-7)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叹息地禁不住要洒下......

    离骚 教案及课时训练

    离骚 【教学目标】 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 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 【......

    《印度》精品教案(第3课时)

    《印度》精品教案(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产生的背景、发展条件、涉及的主要领域、发展现状、特点及作用。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

    家庭安全教育教案(第3课时)

    【安全教育教案】家庭安全用电第三课时触电的救护一、触电的类型:两种类型的触电:[师生实验]:模拟触电受试的同学(或几个同学手拉手),两手接触变压器原线圈的两个接线;副线圈的一......

    第3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2页练习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

    《中庸》第3课时教案[精选五篇]

    《中庸》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

    第3课时 比例尺(教案)5篇

    第3课时 比例尺(3) 【教学内容】 比例尺(3)(教材第56~58页第3~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

    示范教案(大气环境 第3课时)

    第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复习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热力环流? 2.近地面和高空大气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