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印度》精品教案(第3课时)
《印度》精品教案(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产生的背景、发展条件、涉及的主要领域、发展现状、特点及作用。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印度的产业发展,体会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与其他国家分不开的,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因地制宜,发挥最大资源优势。【教学重点】
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教学难点】
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教学方法】
读课文分析归纳、资料分析归纳、视频了解、教师讲解。【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3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印度有“世界办公室”的美誉。为什么称印度为“世界办公室”?(因为印度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二、新课学习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拓展延伸:什么是服务外包产业?
服务外包产业,是基于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进而催生一批以服务外包而快速发展的企业的产业。
1.产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化团队来完成。
2.发展条件(1)人力资源丰富
印度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且其增长呈现加速趋势。按职业标准测算,1981年为700万,1991年增加到1,020万,2004年猛增至2,680万。科技人力资源在全国劳动力总量中的比例相应地从1981年的3.1%增加到1991年的3.6%和2004年的7.3%。
(2)劳动力成本较低
印度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导致用人成本并不高。拓展延伸:全球劳动力最廉价的6个国家
越南:越南的经济并不发达,人均年收入8000元人民币不到,工人工资一个月大概1000元人民币不到。
柬埔寨:柬埔寨拥有1500万以上的人口,人均年收入并不高,仅有7000元不到的人均收入。
印度:印度拥有12亿的人口,印度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均年收入也不高。菲律宾:菲律宾拥有9000多万的人口,菲律宾人均年收入在3000美元左右。印度尼西亚:印尼的人口超过了两亿,在印尼,一个小时的劳动成本,大概在8元到9元左右。
泰国:人均年收入仅有4000美元左右,企业一小时的劳动成本仅为7-8元人民币。
(3)英语普及 据调查,印度人中粗懂英语的约两亿,精通英语者约为5000万。87%的印度学校用英语授课,高等学府则全部采用英语教学。
(4)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印度准确把握了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大信息产业的投入,印度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
3.涉及的主要领域
会计、金融、保险、制药、工业设计等领域。4.发展现状
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1/2的业务。承接的软件外包业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3,被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
5.特点
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6.作用
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拓展延伸:视频《印度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刺激就业》 读教材36页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印度的软件外包业主要来自哪里?其次是哪里?(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是欧洲发达国家)
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是哪里?(班加罗尔)(印度“硅谷”)拓展延伸:视频:《班加罗尔——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中心》 活动:
读图,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1.找出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如图)。这些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又是软件产业中心。谈谈软件外包产业最初出现在这些地方的原因。
(软件产业中心往往软件设计人才济济,有过硬的软件技术。那里既有人才,又有技术,因而能够承接境外软件业务,发展软件外包产业。)
2.找出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印度新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分布在新德里、孟买附近。21世纪初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集中在西部沿海地区。)
3.谈谈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20世纪80年代,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主要集中在软件产业中心,20世纪90年代向软件产业中心周围的中小城镇扩散,21世纪初扩散至西南沿海中小城镇。)【课堂练习】
1.印度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的有利条件是(A)①劳动力成本较低 ②英语普及 ③人力资源丰富 ④信息技术发展较早 ⑤铁矿资源丰富 ⑥交通运输发展较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2.关于印度主要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D)A.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B.孟买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C.首都新德里位于沿海地区
D.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3.印度被世界形象地称为“世界办公室”的原因是发展了(A)A.信息服务外包产业 B.农业“绿色革命” C.旅游业 D.核工业
4.关于著名城市加尔各答的叙述,正确的是(D)A.位于印度河口附近,周围盛产黄麻 B.是印度的麻纺工业中心和最大的海港 C.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最大棉纺工业中心 D.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大城市和黄麻产地 5.有关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C)A.印度位于中国的东南面 B.东临阿拉伯海
C.印度的“硅谷“为南部的班加罗尔 D.加尔各答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产生的背景、发展条件、涉及的主要领域、发展现状、特点及作用。)【作业布置】
1.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称印度为“世界办公室”? 【板书设计】
印度(第3课时)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产生背景 发展条件 涉及的主要领域 发展现状 特点 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这3节课的学习,学生整体认识了印度的位置和人口、气候与农业,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全面了解了印度这个国家的现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个系统的体系作用。最后也让学生认识到要根据本国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才能更好地提高该地区的生产生活水平,理解深刻,课堂学习效果较好。
第二篇:《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
《印度》精品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图分析印度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知道印度实施的两次“绿色革命”的目的和结果。知道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资料分析、归纳印度的气候、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印度的气候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教学难点】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了解、视频体会、活动归纳、教师讲解。【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
印度不但人口众多,而且水旱灾害频繁。那么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解决粮食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印度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学习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气候类型
读图,说一说印度所在的温度带。(印度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读图,说一说印度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2.气候特点
读图,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
读南亚1月风向图及教材33页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时间→每年10月~次年5月
风向→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特点→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雨季:
读南亚7月风向图及教材33页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时间→6~9月
风向→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特点→气流湿润,降水丰沛 3.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印度为什么水旱灾害频繁?(主要原因是西南季风不稳定)风力强盛,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降水多→水灾 风力太弱,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降水少→旱灾 4.粮食生产
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阅读教材34页的材料——两次“绿色革命”,回答问题。第一次“绿色革命”时间:20世纪60年代
结果: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使土地退化严重,粮食增产潜力减弱。第二次“绿色革命”时间:2004年开始
结果:不仅明显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印度的“绿色革命”能给我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启示?(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不要忘记注重生态环境)拓展延伸:水旱灾害频繁对农业的危害 视频:印度洪灾重创农业重镇
视频:持续干旱 印度部分地区农业绝收 拓展延伸:治理水旱灾害的措施
(南方修建水池、水井;北方修筑水渠;实施北水南调工程)拓展延伸:经济作物
印度的经济作物主人有棉花、黄麻、茶。拓展延伸:经济作物的分布
读图,说一说印度棉花、黄麻、茶的分布地区。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黄麻:恒河下游地区、茶:东北部低山坡上。加尔各答形成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形成棉纺织工业中心。)
活动:运用材料,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1.对照两幅地图,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东北部、沿海平原;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拓展延伸: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饮食关系
(印度沿海地区:水稻——咖喱炒饭;印度的北方:小麦——薄面饼“恰巴提”)
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材料: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水稻属于喜温喜湿作物,生长期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供给。
(根据水稻和小麦的生活习性,可以推测水稻分布区的气温高于小麦分布区。)
3.对照两幅地图,说出印度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水稻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2000mm,小麦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多在500~1000mm。)【课堂练习】
1.印度的“绿色革命”针对的是(A)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政治
2.印度农产品产量大,而出口量却很少,其原因是(D)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耗多 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量多 C.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产量不稳定 D.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
3.印度大部分地方属于什么气候(B)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4.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A.水稻和小麦 B.玉米 C.青稞 D.小麦
5.有关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D)A.印度的气候类型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印度大部分地区终年高温多雨
C.印度大部分地区旱季吹西北风,雨季吹东南风 D.印度大部分地区旱季吹东北风,雨季吹西南风 6.给印度带来降水的是(A)A.西南季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这种气候使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印度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解决粮食问题,印度实施了两次“绿色革命”,并取得一定成效。)【作业布置】
1.印度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印度为什么水旱灾害频繁?
3.说一说印度两次“绿色革命”的结果。【板书设计】
印度(第2课时)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粮食生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知道了印度的两次“绿色革命”,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达到一定的情感教育效果。
第三篇:印度第二课时教案
我们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印度的地理位置,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图回答。师:指图提问
(印度半岛 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 印度洋 喜马拉雅山 恒河平原 德干高原)师:哪一条重要的纬线经过印度(北回归线)
师:那印度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呢?(热带季风气候)
师:回忆一下印度1月和7月的季风 生填空
师:季风不稳定,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师:水旱灾害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印度的农业,首先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呢? 读图:
生:水稻和小麦
小组合作35页活动题 学生活动
师:展示
阅读材料 两次绿色革命
(承转)印度的农业经过两次绿色革命之后,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改善了环境,那印度的工业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来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企业。师:什么是外包呢?(投影外包的含义)(投影了解外包的过程)
(投影展示印度外包在国际的地位)学生自学完成填空
印度的软件外包发展非常迅速(展示图7.46)阅读材料
师:班加罗尔是印度高新技术的发源地,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班加罗尔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图7.45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
南京雨花区外包服务园 本节小结
印度软件外包视频
第四篇:家庭安全教育教案(第3课时)
【安全教育教案】
家庭安全用电
第三课时
触电的救护
一、触电的类型:
两种类型的触电:
[师生实验]:模拟触电
受试的同学(或几个同学手拉手),两手接触变压器原线圈的两个接线;副线圈的一个接线柱与一节干电池一极相连,另一接线柱的导线在电池另一极上划过。人体是导体,当人体成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时,就会有电流通过,如果电流达到一定大小,就会发生触电事故。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事故。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零线(即与大地的电压为0);另一条与大地间有220V的电压,叫火线。所以火线与零线间存在220V电压,火线与零线是家庭电路的电源。同学讨论、解释投影中甲、乙两人为什么会触电?
不管单线触电还是双线触电,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地与火线相连。那么我们如何来区分火线与零线呢?请大家通过看书来了解试电笔的结构及正确使用方法。并简单解释氖管发光的原理。想一想,如果高电阻丢失了,能不能任意用别的电阻来代替?发现电路中的开关都接在了哪根线上?能解释一下原因吗?
◇插头和插座:
观察几种插座、插头,说说它们用在什么地方?(固定插座在家里用处很多,一般固定在墙上;接线板用起来比固定插座灵活一些。插座有两孔和三孔的)
什么时候用三孔的插座呢?(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用三孔插座)
三孔插座对应的应用三线插头。除了火线和零线,第三条线是什么线?(地线)
地线是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万一用电器的外壳和电源火线之间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致对人造成伤害。解释下图:
◇阅读下面的短文
你能找出哪些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地方?用横线标出来,谈谈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某村张杰正在使用的洗衣机突然不转了,请来了本村的“能人“小李。小李虽不懂多少电器知识,但胆子大、敢动手。洗衣机锈迹斑斑,放在厨房一角,电源线的插头插在不远处墙上的两孔插座上。本来洗衣机装的是三脚插头,由于家里没有三孔插座,就换成两孔的,多年来倒也好使,啥事也没有。
小李打开洗衣机,用手东摸西找,嘴里说:“小意思,无非是哪里接触不良。“张杰心想:小李的确有两手儿,修洗衣机也不用断电。看到满地是水,张杰用拖把在一旁拖地…突然小李身子一颤,倒在洗衣机上。
张杰吓坏了!扔掉拖把,直奔门外,大喊“有人触电了!“人们在慌乱中,终于找到了卫生院的王医生,医生赶到现场,切断了电源,但小李心脏已停止跳动,经抢救无效,小李触电不幸身亡。
二、触电后如何救护
1.一旦触电,应立即关闭总开关,截断电源。
2.有人触电时,要用干木棍、干扫帚把等撬开触电人,或挑开带电物体及电线,绝不能用手直接接触电人。
3.如果触电人倒卧的地面上有水或潮湿,因为水或潮湿的地面导电,所以千万不能踩踏。要穿上厚胶底鞋或站在干的厚书本、厚报纸上,用上述2的办法救助。
4.使用家用电器时,一旦发现冒烟起火,应马上拔下电源插头,切断电源,千万不能向电器上泼水救火。
第五篇:第3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2页练习七。【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的方法。【重点难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复习导入】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会了分类与整理,今天让我们来对这个课时进行针对性练习。
【新课讲授】
完成课本P31页练习七的第六题。师:同学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呀? 让学生自说自话,发表完意见后
师: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一(1)班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哪些?那你们喜欢那个动物呢?
生:猫!
师:好,让我们来看看一(1)班喜欢猫的有多少人? 生:6个人。
然后知道学生把喜欢其他小动物的人数数出来。师:看着这些数字大家发现了什么吗? 生:喜欢大熊猫的人数最多。生:喜欢猫和猴的人数一样多。生:喜欢小乌龟的人数最少。
老师指引学生从所看到的图中得出结论,并以学生为主,体现学生在学习中 1 的主人翁地位。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七的第4题。
第(1)题是按指定标准分类,第(2)题是按不同标准分类。可以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两组,也可以按颜色分两类。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七的第5题。
可以按天上飞的和地上走的分两类,也可以按2只脚和4只脚分两类,还可以按大小分两类。【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收获了什么?请与同学讨论。【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3课时
练习课
在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生活中的实例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对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