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禁毒与艾滋病知识教案
禁毒与艾滋病知识教育教案
哲政学院 10思政A班
104020072 王稳雄
教学内容:
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3、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
重点难点:
知道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预防艾滋病。
教学方法:
查资料、观看图片、讨论及总结。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电脑画面一:认识毒品
老师: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毒品都有那些呢?谁能说一说呢?(指名回答)
学生:我们经常见到和听到的最主要的毒品好像有鸦片、吗啡、海洛因、摇头丸、可卡因、大麻等。
学生:我爸爸是医生,他曾经告诉我许多药品如果服用不当也会变成精神毒品呢!常见的有“舒乐安定片”、“安非他明”、含可待因的“止咳糖浆”等。目前,这一类毒品因作为医药品经常使用于疾病治疗方面,所以常常被人们忽略,放松警惕,导致长期服用,形成毒癖,危害自身健康。(例如:有一部分人就是服用上述这些精神毒品而陷入毒坑。)
2、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老师:通过的资料认识,毒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
老师:既然了解了毒品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毒品的危害。学生:毒品毁人毁健康,会得传染性病及“爱滋病(AIDS)”。
学生:毒品令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毒品使人丧失工作能力,给人带来无尽的折磨。
学生:吸毒导致堕落、犯罪。
学生:吸毒危害社会,成为世界公害,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学生: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
学生: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学生: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
老师:毒品给自己、家庭和社会乃至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并且青少年已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吸毒者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全部吸毒者的85·1%。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不健康心理、好奇、同伴和朋友的劝诱、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但对毒品无知,是他们误入毒海的一个最常见的原因,同学们把你查到的有关内容说一说,让大家一起来了解。
学生A:对毒品无知、好奇:有一个初三年级的学生,为考个好高中,每天学习、复习到很晚,感觉很疲劳。这时,有人拿来一点“白粉”,告诉他:“吸了这个就能精神百倍。”孩子信以为真就吸了。结果,没有几天便染上了毒瘾,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身体也全跨了,最后他没有走进理想的中学,而是进了戒毒所。
学生B:一个年仅14岁的吸毒者说:“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毒品,没有人告诉我毒品有多可怕,我认为吸毒和吸烟一样。”
学生C:有一名年轻的医生,接触了很多吸毒者,对他们既憎恨又不解,认为:凡事都能戒断,戒不成是因为没有毅力。他要以身试毒,为他人作出“榜样”。没想到,他吸食毒品后,同样戒断不了,成了海洛因的俘虏。最后,他自杀了,留下一句话:“别学我!”
学生D:经受不住他人、特别是“朋友”的劝诱,青少年易受群体影响,盲目结成“哥们儿”或“姐们儿”关系,相互效仿。吸毒亦是如此,许多吸毒的青少年都说:“我是看见别人吸,自己才吸的。”或:“他们吸都没事,我就尝一点,以为不会出问题的。”
学生E:寻求刺激: 原重庆市号称“百万富姐”的李某,为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而染上毒瘾,吸光了全部家产。昔日重庆市家喻户晓的“第一火锅女”,如今流浪街头,一无所有。
学生F:不健康的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对老师、家长的告戒置若罔闻,越说毒品不能沾,他就越要去尝尝,最后是自食其果。
班主任补充: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 :父母吸毒的不良环境使子女吸毒者明显增加,小小年纪便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学生G:寻求解脱: 有些人因承受不住环境的压力,便想用毒品来麻醉自己,结果落进万丈深渊不能自拔。
老师:相信这么多触目惊心的吸毒案例会增加同学们对毒品危害的感性认识,那么作为青少年尤其是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预防毒品、远离毒品呢?简而言之,就是说当有人利用不同的形式、打着不同的招牌向你提供毒品时,你会怎样做?
学生:直接拒绝,一定要学会说“不”; 学生: 找借口溜走;
学生: 提出反对意见或转移话题;
学生: 秘密报案(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拨打报警电话110); 学生: 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看屏幕我们接下来学习一下吸毒可能引起的一项疾病----------艾滋病。
一、认识艾滋
老师导入:如果有人给你发这样一条信息“最近不要使用牙签,因为有很多艾滋病人使用牙签后又放回原处,引起艾滋病的传播。”收到此条信息后你会怎么想呢?是的,这种突如其来的“提醒”让每个人饭后心里起疙瘩,不敢使用牙签,甚至不敢出去吃饭。为什么会造成大家的恐惧呢?很显然的,那是因为我们对它完全不了解!你们对艾滋病了解多少?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作为在21世纪生存的我们,都应该对艾滋病有基本的了解。如果你了解艾滋,就会知道通过牙签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那么首先,我想问一下各位同学,你知道什么是艾滋病?
学生:我查过资料,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drome,AIDS)是 1981年才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新的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m 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具体些来说,艾滋病是人体自身免疫防卫系统受到破坏的传染性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淋巴系统而致病的。
老师:那你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艾滋病人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学生: 1980年10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ichelael D.Gottlieb医生遇到了一位不寻常的患者。这个人正当壮年,却患有无法解释的严重免疫缺陷并发症。Michelael 用尽了一切办法想挽回这条年轻的生命,但他绝望地发现,现有的治疗手段对这位病人几乎毫无帮助。医生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在疲劳、气急、干咳、高热„„种种痛苦的折磨下悲惨地死去了。这位病人死的时候只有31岁,是个男性同性恋者,也是后来被确认的世界上第一个艾滋病人。
老师:感谢(学生)为我们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艾滋病例。通过这个病我们知道在80年代,医生们没有办法治疗艾滋病。那么在医学十分发达的21世纪,有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呢?
学生:我查过很多资料,证实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学生:那岂不是非常恐怖,得病后就没命了。
学生:差不多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 1988 年 1 月在伦敦召开了一次“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的部长级高级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提出,把 1988 年作为全球防治艾滋病年;把 12 月 1 日作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称之为世界艾滋病日(更确切的说是“世界同艾滋病作斗争日”)。以后每年的 12 月 1日都被作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搞“世界艾滋病日”的目的有四个方面。第一,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第二,让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最后一个目的,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老师:说得很好。既然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必然有它的传播途径。是否有同学查阅过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记得我们的健康教育课上,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过这方面的知识。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需要预防的是血液传播。
老师:那我想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据我所知,要预防血液传播爱滋病,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1.在去医院或诊所接受拔牙或其他口腔治疗、注射、针刺治疗等时,必须了解这一医疗机构是否认真执行消毒措施。对于消毒不严的治疗或检查应拒绝接受。2.不到消毒不严格的理发馆、美容院去理发或美容。理发、美容的刀具、针具如不消毒或不严密消毒,也有可能在刮脸、穿耳、纹眉时传播艾滋病病毒。3.牙刷必须每人自备自用。刷牙时出血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有牙龈炎时出血更多,所以不能共用。4.不要纹身。纹身针刺破皮肤有可能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不要打架斗殴。打架斗殴双方难免流血,完全有可能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5.在必须接受输血时,事前一定要了解血液来源是否安全。
老师:我还要补充两点。1.参加无偿献血,不卖血,更不可到非法的地下采血点去卖血。2.绝对不可尝试吸毒,已有沾染过有关毒品的人必须立即戒毒,因为静脉注射毒品最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传染,而吸毒者很容易接受经静脉注射毒品的吸毒方式。
学生: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被蚊虫叮咬会不会被传染上艾滋病呢? 学生:这个我知道。在日常工作生活接触中,以下途径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1、一般接触、拥抱和握手;
2、同一泳池游泳、一同乘车、上课、工作;
3、空气(说话、咳嗽、打喷嚏等)、蚊虫叮咬;
4、共用茶杯和餐具、共用电话和办公用品、共用毛巾、马桶。所以不必担心蚊虫叮咬会被传染上艾滋病。因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它的传播也不像其他的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产品的那样迅速,所以只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就能避免被感染。
二、关爱爱滋病人,你我共同参与
看来同学们对于艾滋病都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艾滋病病毒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淋巴细胞致病性逆转录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及宫颈分泌物中。尿液、唾液、泪液和乳汁等分泌物中也可查到。HIV在体外生存力不强,煮沸可灭活,一般消毒剂,如0.3%“84”液、0.3%次氯酸钠液、0.3%过氧乙酸液等均能使其灭活。病人和带病毒者是主要传染源。HIV感染后可成为携带者,也可进一步转为病人。性接触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多数为同性恋者,异性间性关系混乱者传播机会多。血液传播,主要是带HIV病原的各种血液制品,如血液、血浆、凝血因子等输入体内感染发病,另外,HIV携带者或病人微量血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等也可传播此病。母婴传播是带有HIV的母亲,通过胎盘、产道或其他体液,以及母乳传染给婴儿。发病人群主要在性活动旺盛年龄。HIV经破损的皮肤、粘膜或注射途径以及母婴垂直传播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破坏正常免疫功能并发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感染,造成多脏器受损。
怎样预防艾滋(预防艾滋病七项注意):
1.洁身自爱,不性乱;
2.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3.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纹眉;
4.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坚持使用避孕套; 5.有毒瘾者暂未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6.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检查、治疗器械; 7.有必要输血时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
治疗艾滋病的手段
艾滋病的治疗目前尚未发现抗HIV 的特效药物,因而强调综合性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及控制机会性感染的治疗等。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2.抗病毒治疗具有抗HIV 作用的药物已有多种,其中最有希望的是核荷炎药物。
3.艾滋病毒受体阻断剂已知CD4 是主要的HIV 受体,在病毒感染的最早期使用重组可溶性CD4 物(rs CD4)能防止HIV 与CD4 细胞结合,还能阻止HIV感染的细胞与未感染的CD4 细胞的融合,从而阻断病毒在细胞内扩散。rs CD4 30mg/d,静注或肌注,4 周为一疗程。
4.免疫调节治疗主要是应用免疫增强剂 Ⅰ胸腺素(thyanosin)Ⅱ白介素—2(1L-2)Ⅲ丙种球蛋白
Ⅳ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及粒细胞刺激因子
5.条件性感染及肿瘤的治疗 ①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 ②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怎么办? 善待自己
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要勇于面对现实。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还不是艾滋病病人,不会立即发病死亡,在若干年内仍可照常工作和正常生活。因此不要悲观失望,更不要绝望。减轻心理压力。不要怕与人交往。要抱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自我孤立。尽可能与可信任的人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寻求帮助。要避免艾滋病病毒的再次感染,例如决心改变以往的危险行为。还要尽可能避免其他各种感染,因 为很多微生物会激活潜伏在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而使人发病。保持乐观的情绪,注意饮食营养,锻炼身体。戒烟、戒酒、戒毒,过健康的有规律的生活。力争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减缓发病,延长生命,等待特效药问世。定期去医院检查,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最好不要饲养宠物,以减少由宠物引起的其它感染机会。
善待他人
避免将病毒传给他人。如,过性生活要坚持使用避孕套,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剃刀、牙刷等。不献血、避免怀孕。如果考虑怀孕要向有关医生咨询,在医生指导下怀孕,以减少母婴传播的机会。及时认真地消毒被自己血液、精液等分泌物污染的物品。鼓起生活的勇气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已有3000多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且每天正以1.6万名的速度不断扩大着。
我国感染者估计目前也已超过30万。这就是说,在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与你同命运,你不是孤单的。现在世界各国有成百上千的科学家正夜以继日地研究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与疫苗。遍布五大洲的众多人道主义者开始行动起来,自愿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服务,呼吁世人奉献爱心。有不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后,没有向命运低头,有的向人们坦述感染以后的痛苦历程,用现身说法告诫大家如何预防艾滋病。有的收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需求向有关部门反映,为政府制定政策献计献策。有的还组织起来,成立俱乐部,办杂志刊物,互通信息,互相勉励。
有的收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需求向有关部门反映,为政府制定政策献计献策。有的还组织起来,成立俱乐部,办杂志刊物,互通信息,互相勉励。
第二篇:禁毒防艾滋病教案
禁毒防艾滋病教案
11数控1班
华春蔚
一.教学内容:
当前禁毒形势、认识毒品、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知道吸毒成瘾会导致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
3、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三.重点难点:
知道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提高抵制毒品的能力。四.教学方法:
观看VCD 谈观后感、查资料、观看图片、讨论及总结。五.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借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
(一)观看短片,激发兴趣
1、学生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
2、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A、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性很大,吸毒者会自伤、自杀、自残。B、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C、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二)了解毒品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 B、毒品的危害 C、如何预防艾滋病(三)如何防止吸毒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四)如何预防艾滋病
1、引导学生看宣传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2、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不去非法采血站卖血,不涉足色情场所,不要轻率地进出某些娱乐场所;任何场合都应保持强烈的预防艾滋病意识;不要存在任何侥幸心理;不要因好奇而尝试吸毒。
(2)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灸,手术。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孔,纹身,美容。(3)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的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
(4)注意与艾滋病病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彻底焚烧。病人的器皿及医用器械要专人专用,如病人的刮胡刀、牙刷、毛巾、茶杯等应专人专用,排尿、排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及防范措施,也知道了毒品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如果你遇到了有不法的毒品交易,一定要告诉大人或报警,不能置之不理,因为禁毒、防毒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的口号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六)作业
1、课后让学生搜集身边的有关毒品危害人类的案例。
2、写一篇禁毒防艾滋病的作文。
第三篇:禁毒与预防艾滋病心得体会
禁毒与防治艾滋病学习心得
数学学院09级D班 陈燕东 094080262 引言: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在人类社会取得一系列进步的同时,毒品和艾滋病这两大毒瘤却在全世界迅速地传播和流行,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目前,我国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也面临空前严峻的形势:到今年初,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达100万,且每年递增30%。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也已突破100万。比上年上升11%。综合所看,禁毒预防艾,是一个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
正文:
一、认识毒品
“毒品”,两个再简单不过的字眼,可出现的频率却非常之高,在报纸上、宣传栏里、书本中„„但是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仅可以对吸毒者个人造成无法形容的伤害,而且还带给吸毒者家庭乃至社会非常巨大的伤痛与影响呢? 毒品的危害在于作用于人体,使其体能产生改变,形成在药物作用下的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停掉药物,生理功能就会发生紊乱,出现戒断反应,使人感到痛苦万分。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病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也有很多人忍受不了这种强烈的痛苦而不断加大剂量,使吸毒者终日离不开毒品。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吸毒不仅对人体与身心有一定的危害作用,还带给社会与家庭不少的伤痛。
二、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病毒的袭击。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体内,这种良好的防御体系便会土崩瓦解,各种病毒乘机通过血液、破损伤口长驱直入。通俗地讲,艾滋病病毒是通过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和机体抵抗能力,而给人以致命的打击。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便以迅猛的速度在全球快速传播和流行,对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构成严重威胁,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将其作为关系民族兴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三、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
据统计,目前我国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68%是吸毒者。这是因为吸食者常常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凑在一起,共用一副注射器吸毒。这些人对注射器连起码的清洗都没有,更别说消毒了,艾滋病病毒就这样通过共用的注射器传播给他人,在吸毒人群中迅速蔓延开来。
据流行病学调查,吸毒者的性行为相对比较混乱,艾滋病病毒可通过带病毒的吸毒者的不良性行为传播给他人。此外,毒品使吸食者免疫功能下降,也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大开“绿灯”。
四、禁毒与防艾的政策及措施
十五年来,中国政府,卫生防疫部门及一些非政府组织为遏制艾滋病作出了许多努力。1986年,国家卫生部成立了艾滋病预防工作小组。1990年成立了国家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专家委员会,由下设的监测和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生物医学研究分委会、临床医护管理分委会及健康教育和社会行为研究分委会主管各方面的工作。
1988年后颁布了《艾滋病检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国家宣教部门与非政府组织对高危人群及公众进行了一些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1995年后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又下发了《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1997年又制定了中长期规划,此外还有《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的意见》、《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等。
2004年8 月,全国人大颁布了《传染病防治法修改方案》,其中加强了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条款,并宣布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属违法行为。
具体做法:“三为主”综合性关爱模式,落实我国政府关于艾滋病“四免一关怀”的指示。
三为主是以政府支持为主,以宣传教育为主,和医务人员日常及家庭病床关照为主》;“四免”是指: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这个能力参与到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之中,身体力行:
第一、青少年一定要做到洁身自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识破毒品诱惑,坚决抵制毒品的侵略。
第二、要慎重交友,不能义气用事,发现朋友吸毒要及时劝阻,当无计可施时就该远离他(她)。
第三、多参加禁毒活动,让自己彻底地认识毒品的危害性,增强防毒意识和拒毒信心。
第四、加强学习,让知识来充实自己,优化自己的心态,从中找到避毒方法 后记:
毒品、艾滋病问题是全社会、全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禁绝毒品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加入到预防艾滋病的队伍中来!为了让世界永远充满微笑,为了家庭不再受沉重打击……行动起来,严防艾滋病,拒绝毒品!让世界不再为之哭泣,让生命之花尽情绽放。
第四篇:禁毒知识教案
八(3)班《面对毒品学会说“不”》主题班会教案
唐远生
一、设计理念
“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毒情迅速蔓延,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005年底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超过了116万人,令人震惊的是在中国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占69.3%!这些人有的是辍学学生,也有个别是在校学生。贩毒分子针对青少年好奇与无知等特点,利用各种手段诱惑青少年,使之成为毒品的受害者,吸毒日趋低龄化的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新型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性,从而做到对毒品不好奇、不沾染。从心理上构筑起一道拒绝毒品的心理防线。因此对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施教于未然,是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
二、活动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毒品家族的主要成员,认识到吸毒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并进一步认识到远离毒品的重要性,在学生心中建立起防毒拒毒的“钢铁长城”。
让学生面对诱惑,学会拒绝毒品的基本技巧,及时有效地保护自己。
三、活动主题
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性
面对毒品学会说不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毒品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禁毒相关法律知识的资料。调查学生对毒品知识的了解情况。指导学生排练快板、制作录音故事。
请音乐老师协助教唱自编歌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学生准备:搜集毒品的种类、来源、危害以及禁毒相关法律知识的资料。排练快板。
五、活动过程
主讲人:
最近电视台正热播一部电视剧《红罂粟》,那有谁知道罂粟花是什么样子的?(多媒体图片)这就是罂粟花,非常的艳丽漂亮,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些花朵,他们的威力可不比哈里•波特的魔法差到哪里去。不信的话,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张照片。
据资料表明,青少年已经成为社会上最容易受毒品侵害的一个群体。
据联合国2003年统计,目前全球有1.91亿人滥用各类违禁药品,受毒品影响最大的是15—35岁的青少年。2005年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116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经占69.3%。可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成为毒品的受害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毒品的“毒”性(危害)
1.先请同学们听《阿燕的故事》(见附1)
(1)听了刚才的故事后,同学们请思考一下:
①女孩阿燕是如何跨出吸毒的第一步?
②吸毒给阿燕的人生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略)
(2)归纳(多媒体播放)
①诱因:是意气用事离家出走、是朋友的怂恿、是幼稚缺乏社会经验、是对毒品的无知与错误的好奇心使得阿燕踏上了吸毒的不归路。有资料表明,在吸毒青少年中,有82%的人像阿燕这样是在对毒品危害不了解的情况下吸食成瘾的。
②变化:毒品残害了阿燕的身心健康、摧毁了阿燕幸福的家庭;埋葬了阿燕美好的人生,最后的结局便是死亡。当然,毒品对阿燕的危害只是毒品 危害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多媒体播放)
2.毒品的“毒”性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多媒体播放图片)
主持人:同学们看了这些人的遭遇,你有何启示?
学生:讨论(略)
3.学生表演:快板《说毒品来道毒品》(见附2)
主持人:
毒品,那是制造悲剧的祸首。有多少毒品,就有多少祸害;有多少吸毒者,就有多少悲剧。原本可以成为将军的少年,却在病床上苦苦呻吟;原来可以成为明星的少年,却在如花的岁月中失去。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爱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远离毒品。
归纳:害己、害人、害社会(多媒体演示)
(1)害己
科学分析表明,青少年吸毒者一般活不过40岁,连续吸食毒品(4号海洛因)最多只能活8年,而进入注射阶段后,一般只能活3至5年。所以吸毒可以治病是无稽之谈,毒品只能要你的命。
在生理上,吸毒影响着人体各种机能,降低免疫力,容易感染各类疾病。特别是吸毒者采用静脉注射、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式吸毒时,常常因多人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而传播各种皮肤病、性病甚至艾滋病等多种疾病。
在心理上,吸毒者如果停止吸毒,毒瘾一旦发作就会出现一系列使人感到非常痛苦的严重反应,重者失去理智和自控力,甚至采取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方式摆脱毒瘾。
(2)害人
毒品对家庭的危害性通常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贻害后代,怀孕妇女吸毒将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有的致使新生儿先天畸形或染上毒瘾。可谓“一人吸毒,全家遭殃”。
(3)害社会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诱发多种违法犯罪(吸毒本身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消耗了社会财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主持人:现在我们已经进一步了解了毒品的危害,那么当我们同学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毒品的诱惑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同学回答(略)
4.总结归纳:拒绝毒品“十不要”(多媒体显示)
(1)不要因为遇到不顺心的事而以吸毒消愁解闷。要勇敢面对人生的挫折。
(2)不要放任好奇心。如果好奇心以身试毒,一试必付出惨痛代价。
(3)不要抱侥幸心理。吸毒极易成瘾,试一下将会悔恨终生。
(4)不要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遇到亲友吸毒,一要劝阻,二要回避,三要举报。
(5)不要在吸毒场所停留。身处毒雾缭绕的地方实际是不自觉的吸毒,万万不可停留。
(6)不要听信吸毒是“高级享受”的谣言,吸毒一口,痛苦一生。
(7)不要接受吸毒人的香烟或饮料,因为他们可能会诱骗你吸毒。
(8)不要听信毒品能治病的谎言,吸毒摧残身体,根本不能治病。
(9)不要虚荣,以为有钱人才吸得起毒。吸毒是一种愚昧可耻的行为。
(10)不要盲目仿效吸毒者,也不要崇拜吸毒的“偶像”,这种赶时髦的心理既幼稚又糊涂。
主持人:通过讨论大家概括了拒绝毒品“十不要”。那么面对毒品的诱惑、引诱,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保护自己?
同学们献计献策(略)
5.中学生拒毒五大绝招(多媒体播放)
(1)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吸毒会上瘾的,害人害己别给我。”
(2)金蝉脱壳法——情况若不许可,或者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婉转拒绝:“我,我肚子痛,我要去厕所。”然后溜之大吉。
(3)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例如相约一起游泳、看球赛等,借以转换话题:“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吸的,我有两张票,不如一起去看演唱会!”
(4)及时告知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不许你告诉家长、老师,否则就要对你或家人下毒手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长辈、老师或有关部门。
(5)秘密报案法——如果实在无法脱身,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告诉你信赖的人,或者拨打报警电话110,警察叔叔会立即给予你帮助。
6.教师小结
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主题教育,同学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毒品就是白色的恶魔、社会的瘟疫,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千万不要拿自己一生的幸福、性命去做赌注。同时也要抵制毒品、参与禁毒,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和遏制毒品犯罪,彻底将毒品这个毒瘤摘除。
让我们齐唱自编歌曲《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7.全班齐唱
孩儿最听娘的话,我们最听党的话,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时刻牢记心中挂。
毒品害人无穷大,危害人民危害国家,伟大祖国要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要兴旺发达,反毒禁毒,刻不容缓,全民动员声势浩大。
反毒禁毒,铲除恶魔,全民上阵穷追猛打。
反毒禁毒,刻不容缓,全民动员声势浩大。
反毒禁毒,刻不容缓,全民上阵穷追猛打。
(主题班会在歌声中结束)
附1 阿燕的故事
来到戒毒所三个多月了,暮然回首之间,模糊中又看到了一个在白色雾海中挣扎、嚎啼的身影,那就是过去的我。今天,我幸运地从白粉的沼泽地里爬了出来,可是,世上还有无数个像我一样的灵魂,他们还沉溺在“白色”的汪洋之中,有可能他们是心甘情愿的,但我相信更多的都是在苦苦挣扎而又无力自拔。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请你们挪出一点宝贵的时间,来听听我那并不感人却真实的故事。
我出生在浙江,后随父母的调动到了四川,爸爸是一个军工厂的工会主席,妈妈是一名优秀的执法干部,而我则是他们唯一的孩子,父母亲不仅给了我一个健康的身体,还给了我一颗聪慧的头脑,十二岁那年我就在全市的中学生秋季运动会上轻而易举地拿到了女子象棋、乒乓球冠军,而我的诗歌和散文也一直都占据着校刊的头版。17岁那年我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当地的机电大专院校,在我十四年的求学生涯中,父母以我为骄傲,老师因我而欣慰,同学为我而喝彩,就这样我在同龄人的羡慕、爸妈的呵护之下一天天长大。
然而,谁能料到命运竟跟我开了一个我开不起的玩笑。就在我学成归家之后,因个人感情问题和家人发生冲突,致使我的人生之路从此偏离了正轨。在孤傲的心遭到沉重创伤之后,怀着满腔的怨愤离家出走,在同学的怂恿之下我和她的朋友一起来到了深圳,可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竟是一帮人面兽心的瘾君子,要我以自己的身体为他们换回毒资。我反抗,我挣扎,可是一个涉世未深的纤纤弱女子又怎能敌得过那帮丧心病狂的魔鬼。我好悔,是幼稚和无知把自己推进了万丈深渊。在人地生疏,举目无亲的环境下,我被捆绑起来,他们把装着白粉的针筒拿到我眼前晃一晃,再狞笑着把它扎进我的血管,看着针管里的液体一点点的减少,使我又惊又怕的毒品,就这样渗进了我的五脏六腑。那是一段怎样的日子啊,我不敢想也都不愿再想,可是脑中又时时不由自主地浮现他们那狰狞的面孔,耳边震荡着他们那得意和嘲讽的笑声。我好恨啊,恨他们的阴毒和自己的堕落。
以后,就为着白粉,我时常出现在麦当劳、商场、酒店,目标是别人的财物。为了获得毒资,我还不惜出卖人格、肉体,并因此染上可怕的病毒,再把这些病菌传给一个个和我有过交易的人。因此,无数的人因我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无数的家庭因我父不爱子,子不敬父,夫妻反目成仇,而我自己则有家难归,苦不堪言。
想着家中年迈的双亲在失去我这唯一的女儿之后,他们该是怎样的寂寞与痛苦?温馨快乐的家是不是已随着我的出走而变得冷清?这一切都是我想知道却又害怕面对的,父母用爱心建立了三十多年的家,被他们含辛茹苦一手养大的女儿瓦解得支离破碎,他们又会是怎样的痛心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念给我听的《游子吟》,幼时不能体会,今天却让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妈妈,您可会原谅女儿的不孝?您可知女儿正挣扎在生死边缘?您可听到女儿凄惨无助的哭泣?妈妈呀,女儿悔不当初啊!
可是,这一切的感触与自责,在毒瘾发作之时就不再有了,那时的我满脑子就只有白粉,因为它可以使我眼泪鼻涕不再流淌,头和肚子不再疼痛,骨子里不会再有蛇缠虫咬,它可以让我的上吐下泻,头晕目眩在刹那间消失的干干净净。白粉让我的生活失去常规,昼夜颠倒,白天蒙头大睡,夜晚却出去游荡寻找猎物。在吞云吐雾之际,我不想念亲人,不想自己的明天,也不再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我变得下流低贱,暴躁多疑。灵魂在一闪一闪的火光中渐行渐远。在烟雾弥漫中,我的身体一天天消瘦,思想渐渐地麻木,记忆一点点减退。一个曾经人见人爱,青春靓丽活泼开朗的女孩儿,就这样被白魔吞噬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行尸走肉、粗俗丑陋的“白粉妹”,一个被人唾弃蔑视的“四号客”。
偶尔清醒的时候,我也会想,什么时候我才能摆脱这白色恶魔的纠缠,什么时候我能够不再为它劳碌奔波,让我还像从前那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为着家人和自己,为理想而真实地再活一次。但是,清醒只是片刻的时候,毅志终没能战胜白魔,在一次次的挣扎失败之后,我在这“白色”泥潭中越陷越深,越走越远。我真的感到活得好累好辛苦,毒品把我改变得面目全非。这就是过去的我,被白粉俘虏了六年之久的我。
白粉啊!只有真正接触到它的人才知道,它的手段是多么残忍。它让男人偷抢杀人;让女人不知道廉耻;它让多少原本富有的人倾家荡产;又让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妻离子散。亲爱的朋友们,我的灵魂解剖完了,我的故事也讲完了,你们是不是也在为我惋惜呢?也许,你们也和我一样有个完美的家,有着宠爱你们的亲人,可是你们会不会因为一念之差而步我的后尘呢?朋友,千万不要走近毒品,否则,你悔之晚矣,“一失足成千古恨”,暂时的成功并不代表永远的胜利,一不小心,你就会掉进毒海回头无岸。或者,在你们之中就有一个两个甚至更多的人正重复着我的道路,期待着有谁能给你伸出一双援助的手,也许你们已麻木到不再关心自己的未来,可是不管怎样,我还是想对你说:“朋友,请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吧!”
第五篇:禁毒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情感觉悟目标:
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 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能力目标:
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
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三、教学方法
观看VCD谈观后感 上网查找资料及讨论 总结
四、教具
禁毒教育宣传片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总结毒品的危害
1、吸毒摧残人生
对身体的危害
自伤、自杀、自残
加速死亡
2、吸毒毁灭家庭
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
3、吸毒危害社会
诱发刑事犯罪
败坏社会风气
(二)、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A毒品的种类;B 毒品的危害;
C 吸毒成瘾的途径;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 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四)、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五)、作业:
1、课后学生搜集身边的有关毒品危害人类的案例。
2、写一篇禁毒宣传观后感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