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案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案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 学案教学是相对于教案教学而言的。教案是教师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在阅读和分析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教学实际加工整理出来的,有关教材内容、教学组织及教授方法等的案例总结。很显然,教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重点是教,而学案教学则恰恰相反,核心是学生,重点是学。
关键词: 学案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学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学习活动的案例,其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学的方法可以引导社会的发展,但要符合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流派将“教师、课堂、课本”当做教学的三大中心。科学巨人们的伟大发现和发明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工业革命的实现需要大批懂得现代科技的人才,教案教育应运而生,它将依靠教师经验的教学模式,通过教案规范化,使得现代科技文明迅速扩张,这在教学史上是一次伟大的突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得显性知识的能力越来越强,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教学模式迫切需要培养个性、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教案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以“学生、活动、经验”为核心的教学理论,取代原有模式,这就是学案教学。
现代社会对人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突出的时候,对人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参与团队的合作是对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学方式适应这种要求,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小组学习是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不再是孤独枯燥的,而是充满快乐的。在小组里,学生了解到分工的意义,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感觉到团队的荣誉,学到沟通的技巧,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将学案教学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实际上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习小组里,如何围绕小组设计学案,如何利用小组激发学习兴趣,如何使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如何检验小组和个人的学习效果,都是学案教学下的小组学习要考虑的重点。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好的学案设计不仅帮助学生完成预习、辅导、作业和纠错等基础的功能,而且像一张寻宝图一样,指引着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这一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发现规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学案是鱼与渔的综合。学生在使用学案学习、在得到问题答案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能力。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过于强调结果,忽略过程,对考试结果的追求扭曲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得教学与实践脱节,高分未必高能。学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工具,是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
围绕小组设计学案,要求学案设计的单位为小组,而不是个人或者简单的个人累加,从小组的划分就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小组里有分工,有不同的观点,有意见的讨论,有碰撞甚至矛盾,但也有交流沟通。不仅是小组内部,小组之间也存在竞争与合作。如何利用小组,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对学案设计者提出更高要求,不但要掌握所教授的知识,而且需要熟悉学生的情况特点。没有任何一种学案设计方法是万能的,只有因材施教,符合实际,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是学案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学案教学强调学生的学,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辅助的作用,学生是否有足够的兴趣学习,能否保持足够的兴趣,都考查学案设计者和执行者的水平。发生在身边的最直观的事例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工具,多少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和对身边现象的观察总结中,追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好的事例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抓住事物的重点和核心,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善于总结。求知的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是一生的财富。
如果把对个人的培养比喻成培养乒乓球或羽毛球的单打运动员,那么小组学习更像是训练一支篮球或足球队。团队的成功需要个人的成功,也会成就个人的成功,但绝不是个人成功的叠加,团队需要分工合作,需要组织也需要领袖还需要相互鼓励和帮助。分工,沟通合作都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参与小组学习,不会埋没个人的才华,相反更能体现个人的能力。小组学习的优点在于参与感、荣誉感。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钻研的兴趣,通过互动更可以维持这种兴趣。而且这种方法更接近社会工作的实际,让学生在未来更容易地融入社会。
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而不是束缚。教育工作者最大的乐趣是被自己教育的对象超越,而不是永远高高在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学要求不一样。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显性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已经不再那么重要,相反对信息的总结加工能力、创新能力等以能力为基础的训练成为教学重点。农业生产时代的个人劳动和工业时代的大生产模式已经被团队取代,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成为个人融入社会的条件。教学模式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调整。素质教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方向,学案教学结合小组学习,正是素质教育从方法上的一种探索,它既突出学生个性,又强调合作沟通,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但它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尝试,经验需要积累。但相信这种教学方法必将走向成熟,成为未来教学的主要模式。
第二篇:基于教学案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基于教学案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金山实验学校高效课堂建设讲座
王
勤
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二者融为一体的教与学方案,使用教学案教学,可以促进课堂上师生的良好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我区五六年级语数英在全面使用教学案,使用两年来所带来的成绩变化有目共睹,校际间更均衡,区域整体教学质量在市调研中大幅提高,其使用经验也在丹徒、句容等部分学校中借鉴使用。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在看到教学案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在审视教学案使用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温故预习”作用发挥一知半解。
目前使用的数学教学案,数学是需要一定练习量的,但是不是练习量越多越好呢?几乎没人认为是。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是尽量把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练习题设计进来。从难度上有基本题、综合题提高题。习题型形的设计也形式多样,既涵盖了知识的方方面面,又通过不同的题型对本节课学生的掌握进行验证。有时 尝试解决问题,并在后期的课堂学习中反馈、补充、纠正所学,能更好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在前置性学习中设计了以下问题:
自学课本80页,例3:先读懂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再试着寻找下面问题的答案,可以和同桌合作。(可以在成果分享下面的方框中作一些准备发言的记录)1.小猴的计算思路是怎样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小兔又是怎么想的,这样的式子运算顺序是什么?
3.你认为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与整数的四则运算有联系吗? 4.例3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适用吗?
因为已有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与使用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的基础,所以课前放手让学生读懂例题,了解其运算顺序,并与整数运算对比中掌握分数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在对两种解法的重点研究中,知道整数的所有运算定律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同样适用。通过这样的自学活动,自觉地把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主动纳入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来,后期的教学以此为展开,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师生间对话交流,更加清晰其认识,克服原先零起点学习状况,使学生从学会更到会学。
2.课堂助学倾向于问题性解决。温故预习环节,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对新知的探究性学习,个体上对知识的理解不一定是全面深入的,个体之间理解掌握的程序也存在很大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前置性学习中所提出的问题,借助于教材引领学生讨论交流,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中了解各层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相机进行点拔引导,小结提升,沟通体系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带有目的性的学习,自觉纠正前置性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深入,也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翻转课堂理论)
3.巩固练习倾向于分层性设计。
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做到保质保量,倾向于练习的分层设计。一是练习的难
度上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在设计或选择练习题时,关注此习题考察的是与本节课相关哪些知识或能力,避免习题知识点的重复练习,增加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二是学生做题上可以分层选择。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将练习题分为A、B、C三类,A类题侧重于与例题相似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B类题侧重于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能力训练。C类题侧于综合性、解题步骤较多,发散性思维要求较高的习题。这三类习题供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选择性的做题,以满足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
二、合理分组,建立学习共同体。
我们按学生综合水习水平,四人一小组建立了学习小组。相对于四人组成中,一人为优等生,担任小组组长,另两个中等生和一个学困生为组员。初步运行一阶段后,根据小组合作的心理氛围,组长的领导力等凝聚程度,再合理调整成员构成。人员确定后,要对小组长进行专门培训,告之他们,课前作业收缴检查、课中合作研究、课后辅导的要求与方法,在后面实际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再加以引导,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小助手,同学学习的好伙伴。同样在实际操作中,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也提出相应合作学习的要求。
三、课堂合作,探究分解重难点。
教学案教学的优点,是教师二次开发教材,可以把学习的要点、习题等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对于不适宜学生间探究解决的问题或重难点问题,教师在学案纸上也要加以“★”号提示,引导思考方向或注意课中认真听老师讲解。前一天分发学案给学生,个人预习,按导学提纲,阅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并以“√”和“?”分别表示已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疑惑的问题。课堂教学中或独立安或合作,在师生交流应答中,解决导学提纲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解决习题,检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一节课小组合作次数不宜过多,以一两次为宜。合作后教师要即时安排整班的反馈讨论,形成正确意见。这样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小组间的互助学,整班的反馈的学。不断的修正原先的认识,知识掌握的全面而深刻。最后安排“当堂训练”专项练习和“巩固练习一”形式的综合练习反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能力,让听懂到学会,从学会到会学。
四、小组帮扶,发挥学习自主性。
班级授课制,其优点是一人对多人开展教学,极大的提高的了堂教学的效益,但也弱化了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开展。虽然我们也积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个别辅导,但教师的时间精力也必竟是有限的,如何弥补这一缺憾,同时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投入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来,小组帮扶式的自主学习活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实现这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一要注意组内结对,合理评价。在合理分组同的前提下,由优等生与学困生结成学习对子。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有意树立优等生一定的领导力,同时和学困生做好沟通,让他真切感受到遇到困难有人帮助。各个学习对子,学期阶段、期末时对其考核,看学困生与班级均分相差程度,差距最小,进步最大的设若干奖项,奖励优等生和学困生,在各组别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二要注意明确事项,过程验证。有些学困生作业拖拉,优等生有责任有权利督促其及时完成作业。当学困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积极向优等生寻求帮助。优秀生除讲清知识外,更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向其介绍学习方法。如每次单元测试后,学生先自查错误所在,先期订正;教师针对共性问题,重点讲解;还有不会的问题,可向结对优等生或教师提问,弄清弄懂弄会。小组内互说,小结本次错误原因,针对错题,逐题讲应怎样算,并采对改动数字或形式的方法出题,学生间验证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巡回抽查学困生对错题的理解掌握情况,相机面向全班出题验证。发挥兵教兵的作用,教师并不是放任自流,相反更要教师有良好的把控能力,合理介入,积极指导。
五、评价积分,促其形成向心力。
我们将各小组每一次周过关、单元自测等取得的成绩汇总除以小组人数,算出平均分,为各小组得分,每月汇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小组成绩,总得分最高的两组为月金牌小组,在班级金色少年评比栏中每人都加星。一月中结对帮扶效果好的也加星。一学期下来,结合文明之星、体艺之星的评比,确定星级制最高的若干人进入侯选区,学生投票评比出各称别的金色少年。此评价积分制的开展,将一人的荣誉捆绑成团体荣誉,一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好。在实施过程中,也锻炼了优秀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学困生也有机会因为小组共同的提高,得到表扬,更加努力为小组争光。班级之中,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记录学生每一次成 长足迹,给予累积式评价,促进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的努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三篇:浅析新课标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析新课标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和效率,优势互补,既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学记》中就有对合作学习的阐述“独学而无有,则孤陋而寡闻”。又特别是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既是竞争的时代也是合作的时代,大量事实证明:现在的许多的发明创造已不是个人孤军作战的结果,而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一、合作学习的优势
将合作学习引入小学教学中,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促进生生之间的有效交往,有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课堂中形成情感融合的气氛。
1、合作学习能诱发创造的潜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的扩大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互相启发,开拓思维,在各抒己见、思辨争论中思维创造的潜能就被诱发出来。
2、合作学习能在课堂中形成情感融合的气氛。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在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师生像朋友一样交往,积极互动,平等对话,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学生和学生的合作中显化伙伴的角色关系,使课堂形成宽松、平等、和谐的气氛。身心放松,精神愉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优选合作学习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在做好组织工作的前提下,选择活动内容和确定讨论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二年级上册练习11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可以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了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捕捉学生思维撞击点进行小组讨论。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例1时,对于水管的弯头,有的学生认为是角,有的学生认为它是圆的不是角,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让小组开展讨论“怎样认识水管的弯头的角。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24×12=?怎么算呢?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先自己想好至少一种解题的方法,再参与小组讨论得到多种不同的方法,然后总结归纳这些解题方法的共同点:把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转化为加法或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来解决。最后再次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研究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另外,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还必须考虑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
四、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很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活动技巧,要让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也可以设计“学习反思表”进行简单的统计,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评价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进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要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如何备课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备课、上课 大兴小学 刘志军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下的语文教师备课应该做到:
一、改变备课的落脚点。
过去教师备课最终的落脚点是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将规定的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教师“教”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最终也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但是它所要求的不是教师“教”而是学生“学”。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为学生设计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流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路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知道怎样做,因此教师的教案就应该变成“导学案”。使用学案的年级教师在自主备课的时候在学案上设计的就不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环节,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流程。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时除了知道目标、重难点、教具准备等常规性的内容以外,备课时学习环节应该设计以下几步: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出示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的三分钟演讲、教师讲关于文章的故事等)
学生活动:学生如果能够通过三分钟演讲,自行导入,教师就不需要参与。
(二)、学习导航
学生活动:在学科长的组织下进行:
1、读题目,想一想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有导读的还得要读一读导读,了解主要内容及学法提示)
2、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3、初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
4、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处理生字、生词。
5、再次读课文标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注明原因,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提出问题(结合文中泡泡、课后题或向题目问个为什么等)。
6、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说的是个什么事?
使用学案的年级,学科长可以按照学案的预习导航部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处理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
(三)、合作交流
学生活动:在学科长的指挥下进行:(具体怎样做应灵活多样)
1、小组内检查字、词、读文情况。
2、交流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3、交流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明原因。
4、提出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教师活动:帮助学科长组织小组内交流的顺序、确定展示的问题、确定展示问题的顺序、确定中心发言人、确定记录人等。
(四)、汇报展示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小组轮流展示学习收获(展示的形式多样),互相补充。
2、质疑问难。
3、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控制汇报的时间,用评价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汇报,帮助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作业等。
二、教师的备课要改变以往的呈现形式。
以往教师备课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是用来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教”;现在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考虑体现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导”,把所谓的教学环节变成学生学习环节。
三、打破备课的时间和空间。
以往教师备课往往是在上课之前进行的“三级”备课,上课的时候往往为了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行学习,脑子里想的是如何控制学生,对课堂生成的一些东西往往把握不好,或根本就不当回事,丢失了很多有效的教育资源。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为学生设计好学习的路线以后,学生就会按照这个路线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就有时间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就会有时间去考虑怎样引导学生汇报、让那个组先来汇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评价、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评价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鼓励性、继发性,力争做到评价、点拨、引导一体化,课堂上不说废话。
教师要改变思维,打破传统的备课、上课形式,研究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早已成为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给了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但如果不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会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也有的当旁观者。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不能有实质性的效果。为了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反思如下:
在新课改课堂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学生要“动”。学生动用各种器官去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主演变成导演,更多起组织、协调、引导、帮助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合作学习要保持一定的安静,一定的秩序,一定的氛围,相互讨论、研究,在别人说明自己的见解时,其他同学能倾听,并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小组的意见综合,归结出这个小组的最完善的见解,这才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后,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加深了,明确了对问题的理解是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的,自己的见解只是集体中的一部分,想要集思广益,必须在和多数同学的交流中才能获得。使学生渴望在合作中去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不但要求每个学生担任相应的角色而且每个角色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的能力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