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淑玲:认识角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精选)
认识角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让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方法,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教学准备
教具:一些实物或图形,课件。
学具:活动角的模型,小木棒,硬纸条,图钉等。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小朋友,我们是 你能指导老师把角画在黑板上吗?先画一个点,再用尺子从这一点开始画两条直直的线,还要在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板画)说明:以后我们指角的时候,也可以指圆弧标志。你也画一个角给老师看看,行吗?指名展示,到台前说出自己画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大家评判画的好不好。)(给学生示范画弧线作角的标记,为下面教学角的大小作一个伏笔。)师生共同小结:现在咱们闭上眼睛想想,角是什么样的?顶点是什么样?边呢?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师板书)
3、活动:找角。
师:小朋友,说起角呀,我们周围到处都有角,你看,黑板上有角吗?(演示找角)通常我们在找角时,都要先找到角的顶点,再沿着角的的两边分别指一指,在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吗?指给同桌看看。(生找角活动)(学生找角的热情很高,许多学生下位去找。)
指名汇报交流,学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讲台桌面上的角。。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聪明.如果你们能继续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来,由于时间关系,咱们课后可以继续找„„
师:我们认识了角,角娃娃邀请我们去角王国做客,想去吗?课件出示。有几个图形都争着说自己是角,咱们来判断一下。(课件出示想做 来,拿出来和老师一起玩。师造好一个角,让学生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同位互相看看,在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再造一个和老师的角一样的角?(到台前用重叠法比一比)在小组里玩一玩,比一比,边玩边思考: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两个人比比看谁的活动角大?想一想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系?与角的什么没关系?
学生活动后交流。
师:小红和小明也在比谁造的角大,我们帮帮他们。(课件出示小红和小明比两个角的大小)
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设计意图:我主要是想通过这一环节的安排,让学生民企角其实是有大有小的,通过让学生玩角,想办法来比较角的大小,明确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口大小有关。学生积极发言,思维很开阔。想出来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纸条做出一个角。用重叠法比较,有的数钟面上的格子去比,教学进行的很顺利。我想,这里或许有家长的指导吧。看来,导学案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三、总结评价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是——角。如果你是角,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呢?来吧,试一试。
(如:我是一个角,我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我是角,生活中到处都有我,人们离不开我;我是角娃娃,我把两条边张开,就变大,合拢,就变小了。。。。)咱们听听角娃娃自己怎么说?(课件出示)(这个班学生素质很好,介绍角时,很大方,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图形里的一份子,有个孩子还加了句英文:hallo,我是角,我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我的身影,喜欢我吗?天真烂漫,童趣!老师们都被逗乐了。)
四、拓展:
(1)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的身影,请欣赏“美丽的角”。
(课件播放欣赏图片中美丽的角,让学生感受角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2)小小设计师:送给妈妈的礼物(课后拓展)后天就是母亲节,我们来设计一个带角的礼物送给妈妈,好吗?祝福妈妈节日快乐。比一比,谁设计的礼物最漂亮!(设计意图:上课时间正好是母亲节的前两天,我想把所学的角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结合母亲节给学生爱的教育。)
《认识角》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是在区里开的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角。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两次试一试。例题1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引导学生认识作为图形的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这是本课的重点。我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角,采取让学生通过摸角、想象角、画角,找角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角的认知欲望。在“试一试中”主要考察学生对角的认识的理解。教材安排用两根小棒搭成一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让学生通过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这里,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教学思路。通过让小组活动做角(各小组用不同的材料做角)激活学生潜在的认知能力和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各小组相互合作,用许多不同的方法作出了角,有的小组用两根小棒搭成了一个角,有的小组用绳子拉出一个角,还有小组用钉子板围成了一个角。有的小组作出了能活动的角,有的小组有不同形状的纸折出角,等等不一。最可贵之处,有一个小组由于我的疏忽忘了在材料袋里装上做角的材料,这个小组的同学竟知利用自己的身体作出角,(食指和中指拼成、腿部膝盖弯曲)真是太棒了!还有一个小组用两根小棒搭出了四个大小不同的角(这其中已隐含着直角、锐角、钝角认知)例题2感受角的大小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角引入,通过让学生自己造角,玩角,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从而很顺利的让学生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有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教学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让学生做角的时间有些长,在认识角、并比较角的大小时,时间上显得有些仓促,因此课上的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另外,我在白板的使用上还不是很娴熟,教案的设计衔接有一定的瑕疵。这样,多多少少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反思本课教学,我体会很深的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要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要富有创新意识。要能激发出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
第二篇:陈淑玲:认识角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认识角》教学案例与反思
永和县城关第二小学冯海琴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让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方法,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教学准备
教具:一些实物或图形,课件。
学具:活动角的模型,小木棒,硬纸条,图钉等。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件礼物,不知道放谁位洞里了,快找找吧。找到的请贴到黑板上。
师:在这些礼物里都藏着一个小客人,它就是平面图形王国里的——“角”。你能找出来吗?如学生说三角板上有角,让学生指角给大家看.(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产生认识角的欲望。此时,上来了两个学生,指出的都只是角的顶点,而所有的学生都对此没有异议,说明学生此时对角还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下面的教给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是必要的。)
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角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把角请下来。(在黑板上描出几个物品的角)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睁开眼,看看角和你想的一样吗?(想象角的形状、特点,为进一步认识角做好准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老师这儿还有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学生指一指。
(这里,学生指角的方法就是正确的了。)
师:咱们把这几个角也请下来好吧。动画演示。
(以动画的形式引出数学中的角,使学生能形象具体的感受到几何图形的角来源于生活中物体表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和“角”交朋友,好吗?(板书课题)
小朋友是不是都想摸一摸可爱的角呀?来,拿出你的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像老师一样摸一摸尖尖的地方?有什么感觉?(尖尖的,会刺人。)师:再摸摸两条线?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板书)
师: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赶快到书上84页去看看吧。指名说师依次出示课件。指出书上84页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给同位看。
你能指导老师把角画在黑板上吗?先画一个点,再用尺子从这一点开始画两
条直直的线,还要在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板画)说明:以后我们指角的时候,也可以指圆弧标志。你也画一个角给老师看看,行吗?指名展示,到台前说出自己画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大家评判画的好不好。)(给学生示范画弧线作角的标记,为下面教学角的大小作一个伏笔。)
师生共同小结:现在咱们闭上眼睛想想,角是什么样的?顶点是什么样?边呢?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师板书)
3、活动:找角。
师:小朋友,说起角呀,我们周围到处都有角,你看,黑板上有角吗?(演示找角)通常我们在找角时,都要先找到角的顶点,再沿着角的的两边分别指一指,在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吗?指给同桌看看。(生找角活动)
(学生找角的热情很高,许多学生下位去找。)
指名汇报交流,学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讲台桌面上的角。。
师:我们班小朋友真聪明.如果你们能继续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来,由于时间关系,咱们课后可以继续找„„
师:我们认识了角,角娃娃邀请我们去角王国做客,想去吗?课件出示。
有几个图形都争着说自己是角,咱们来判断一下。(课件出示想做第1题)学生先做在作业纸上,再共同交流。
师:哎呀,角娃娃把开门的密码忘了,我们来帮它找回密码。(想想做做第二题)师:只要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写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开门的密码是:1325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摸角,学生感受到了然后角的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然后画角,使学生更清楚的感受到角的特征。)
4、小组活动。做角。
师:哈哈,门打开了,原来这是一间“小小造角室”。
小组活动,“造角”。
(各小组合作,用材料袋中的不同材料,想办法作出一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做角,教师巡视,指导。做好后,小组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做出一个角,让学生对角的特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没想到,学生的思维创造,想想能力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不仅小组能相互合作,且做角的方式多种多样。当第7小组空着手走上讲台时,大家先是哄笑,但看到这小组用自己的身体摆出各种角的造型时,大家呆住了,继而爆发出鼓励的掌声。我为该班的小朋友的精彩表现所折服,他们的创造想象力感染了每一个学生,此时教师和学生都入“戏”了。本环节教学时间上有些过了。)
师:角娃娃也要造几个角送给大家,咦,它怎么跑到钟面上去了。原来(课件出示)哦,原来角娃娃是这样造角的?(再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方法: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数钟面上经过的格子)
5、玩一玩
师:造角好玩吗?你想玩吗?我们每个人的抽屉里都有一个造好的能活动的角,就是这个(出示活动角)它能造出好多大小不一样的角呢?(演示角变大变小)好玩吗?想玩吗?
来,拿出来和老师一起玩。
师造好一个角,让学生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同位互相看看,在造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再造一个和老师的角一样的角?(到台前用重叠法比一比)在小组里玩一玩,比一比,边玩边思考: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两个人比比看谁的活动角大?想一想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系?与角的什么没关系?
学生活动后交流。
师:小红和小明也在比谁造的角大,我们帮帮他们。(课件出示小红和小明比两个角的大小)
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我主要是想通过这一环节的安排,让学生民企角其实是有大有小的,通过让学生玩角,想办法来比较角的大小,明确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口大小有关。学生积极发言,思维很开阔。想出来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纸条做出一个角。用重叠法比较,有的数钟面上的格子去比,教学进行的很顺利。我想,这里或许有家长的指导吧。看来,导学案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三、总结评价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是——角。如果你是角,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呢?来吧,试一试。
(如:我是一个角,我有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我是角,生活中到处都有我,人们离不开我;我是角娃娃,我把两条边张开,就变大,合拢,就变小了。。。。)咱们听听角娃娃自己怎么说?(课件出示)
(这个班学生素质很好,介绍角时,很大方,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图形里的一份子,有个孩子还加了句英文:hallo,我是角,我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我的身影,喜欢我吗?天真烂漫,童趣!老师们都被逗乐了。)
四、拓展:
(1)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的身影,请欣赏“美丽的角”。
(课件播放欣赏图片中美丽的角,让学生感受角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2)小小设计师:送给妈妈的礼物(课后拓展)
后天就是母亲节,我们来设计一个带角的礼物送给妈妈,好吗?祝福妈妈节日快乐。比一比,谁设计的礼物最漂亮!
(设计意图:上课时间正好是母亲节的前两天,我想把所学的角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结合母亲节给学生爱的教育。)
《认识角》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是在县里开的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初步认识角。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两次试一试。例题1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引导学生认识作为图形的角,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这是本课的重点。我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角,采取让学生通过摸角、想象角、画角,找角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角的认知欲望。在“试一试中”主要考察学生对角的认识的理解。教材安排用两根小棒搭成一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让学生通过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这里,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教学思路。通过让小组活动做角(各小组用不同的材料做角)激活学生潜在的认知能力和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各小组相互合作,用许多不同的方法作出了角,有的小组用两根小棒搭成了一个角,有的小组用绳子拉出一个角,还有小组用钉子板围成了一个角。有的小组作出了能活动的角,有的小组有不同形状的纸折出角,等等不一。最可贵之处,有一个小组由于我的疏忽忘了在材料袋里装上做角的材料,这个小组的同学竟知利用自己的身体作出角,(食指和中指拼成、腿部膝盖弯曲)真是太棒了!还有一个小组用两根小棒搭出了四个大小不同的角(这其中已隐含着直角、锐角、钝角认知)例题2感受角的大小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角引入,通过让学生自己造角,玩角,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从而很顺利的让学生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有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一教学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让学生做角的时间有些长,在认识角、并比较角的大小时,时间上显得有些仓促,因此课上的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另外,我在白板的使用上还不是很娴熟,教案的设计衔接有一定的瑕疵。这样,多多少少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反思本课教学,我体会很深的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要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要富有创新意识。要能激发出每个孩子的学习热情。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
第三篇:《认识角》教学案例反思
《认识角》教学案例及反思
刘晓华
我于四月十日参加了我校举行的同课异构大赛,上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68页《认识角》,上完本节课,校领导和本校同行们对本节课进行了评议,我现将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优点:
1.上课环节环环相扣,条理清楚。
2.整堂课能用故事形式串联本节课,符合低段学生学习特点,能够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二.本节课的缺点:
1.学习目标太复杂,不太适合低段学生。2.上课教师语速太快,时间赶得太急。3.“自学指导”应改为“学习指导”。
4.在教学“角”的读作和写作是应多强调一下。
5.课堂缺少丰富的评价,应采用师评、生评、互评等方式。6.课堂气氛没有调动起来。三.部分教学案例: 片段一:
师:老师有两个角,分别是蓝角和红角,(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猜一猜哪个角大? 生1:红角大。生2:红角大。生3:红角大!
反思:我为每个小组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大小一致的活动角,袁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一个小组6人,如果把角做成两种,一种是边较长的角,一种是边较短的角,在进行这个环节时,可以让小组成员用三个短边的角和长边的角进行比较,这样比大屏幕更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也就容易通过他们自身实践,总结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了,学生也就不会一致回答是红角了。片段二:
师:同学们,蓝猫一进入梦幻乐园的大门,就被篮球游戏吸引住了,我们也跟随蓝猫一起去看看热闹,蓝猫能投几次篮,要看大家的表现了,如果大家能把下列图形有几个角数对,就能为蓝猫提供5次机会,大家要努力哟!
生1:第一个图形有3个角; 生2:第二个图形是4个角; 生3:第三个图形是4个角; 生4:第四个图形是4个角; 生5:第五个图形是0个角。你认识下面的图形吗?数一数他们各有几个角?3个4个4个4个0个 反思:在这里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圆形是周角,可学生由于对角处于初步认识的阶段,都说是0个角,当时我也没纠正。当时在选图形时,就不应该选圆形图,如果下次再上本课时,我会把圆形图换成别的图。片段三:
师:同学们,给你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生1:剪掉一个角,还有5个角; 生2:剪掉一个角,还有3个角。
反思:这个问题我问得不好?“还剩几个角?”有点误导学生认为只有比原来4个角少才对,还有对于生2的回答,我给予了否定,其实这种剪法是错的,下次再设计这个问题,我会这样问:“同学们,给你一个长方形,剪去一剪刀,会有几个角”,这样就不好桎梏了学生的思想,应该会产生多种剪法,达到预期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
虽然上完这一堂课,存在许多缺憾,但是我自己已经尽力了,在此,我诚挚地感谢帮助过我的领导和老师,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争取授课水平能上一个台阶。
《认识角》教学案例及反思
刘晓华
2012-04-12
第四篇:《认识角》教学案例反思
《认识角》教学反思
毕节六小 张晓涛
本次参加学校公开课比赛我的上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64—66页《认识角》,上完本节课,校领导和本校同行们对本节课进行了评议,我现将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本节课的优点:
1.上课环节环环相扣,条理清楚。
2.整堂课能用故事形式串联本节课,符合低段学生学习特点,能够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二.本节课的缺点:
1.学习目标太复杂,不太适合低段学生。2.上课教师语速太快,时间赶得太急。
3..课堂缺少丰富的评价,应采用师评、生评、互评等方式。4.课堂气氛没有调动起来。三.部分教学案例: 片段一:
师:老师有两个角,分别是边较长的角和边较短的角,在进行这个环节时,可以先让学生对短边的角和长边的角进行比较,最后用移动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样比大屏幕更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也就容易通过他们自身实践,总结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了,学生也就不会一致回答是哪个角大了。片段二: 数角
生1:第一个图形有3个角; 生2:第二个图形是1个角; 生3:第三个图形是5个角; 生4:第四个图形是2个角; 片段三:
师:同学们,给你一个长方形,折大小不同的角。
虽然上完这一堂课,存在许多缺憾,但是我自己已经尽力了,在此,我诚挚地感谢帮助过我的领导和老师,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争取授课水平能上一个台阶。
第五篇:认识角教学案例与反思祁(精选)
《认识角》教学设计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钢小学
祁来平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64-_66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
1.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
教材选取了典型的物体,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张开的剪刀、五角星、三角形纸片、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等让学生观察。从物体上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平面图形,并明确指出:角是平面图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
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角,是教材精心设计的活动。开展这个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角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认图形的个体经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角的大小认识上的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射线和线段的知识,教材中,安排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二,知道有些角的大小可以直接看出来,有些角的大小不能直接看出来,所以需要想其他办法;三,通过进一步的活动,使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在生活中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而学生对动手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玩一玩较有兴趣,教学中将这些活动机贯穿于课堂中的各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从而认识角。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具:课件、三角板、一张长方形的纸
学具:三角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纸、两根硬纸条、一根吸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难点:
1、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变单调乏味的被动学习为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要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以他们所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构建角的概念,从而认识角。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认识这些图形吗?你能看出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当学生说出都有角时,师:对,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学习新知:
1、找角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你能在哪里找到角? 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多媒体出示有剪刀、长方形纸、五角星的图片。
师:我们看,这些物体也有角。
接着,用多媒体演示从这些物体中抽象出角。
出示数学书、红领巾。师指着角说:看,像这些都是角。[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验角的抽象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接着出示画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五角星的图片。
师:再看看这些图中有角吗?哪些图中没有角?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现在拿出你的三角板,你能找到它的角吗?用手势表示一下。
摸摸它的角,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
师讲:尖尖的扎手的部分,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部分,叫做角的边。师问: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回答后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设计意图:活动是认知的基础,这个活动既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同时,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 师:我们还可以给角起名字,在角内写一个“1”,这个角就可以记作1,读作角1
3、试一试(动手做角)
师:你能用你手中的材料(l两根小棒、或一根吸管或一张纸)做一个角吗?试一试
生自由做角。然后展示交流,并让学生指一指所做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设计意图:学生是在体验中获取知识的,只有亲自参与了才会获得最直观的经验、最深入的感悟。这样通过直观的具体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到半抽象。]
4、画角
师:我们认识了角,也会做角,那么,你能不能画一个角呢?动手试一试。(抽一生到黑板上画角,标出顶点和边,其余生在练习本上画)画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黑板上的同学的画法有没有错误。想想画角时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画顶点。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在黑板上用正确的方法画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让学生体会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
5、练一练
下面的图形中那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你认识下面的图形吗?数一数它们各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及时设计练习,通过辨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6、研究角的大小
出示钟面,拨动钟面上的针,学生观察。师问:当转动时针和分针时 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根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角是有大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转动,自主的发现角是有大小的。]
7、玩一玩
师:刚才,我们大家都做了角,你能把你的角变大或变小吗?玩一玩。要求:边玩边思考: 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系?
角变大了,角的两边叉开的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的怎样?说明什么?
交流: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玩变大或变小的活动,获得感性认识,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师:与角的两条边的长度有关吗?
多媒体演示角的两条边变长或变短的过程,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总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叉开的越小,角越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8、出示3个钟面图。师:你能看出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说一说。
9、角的大小有时用眼睛能看出来,有时不能一眼看出来,怎么办呢?
学生想想,互相交换意见。
师引导生小结: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交代 大小。
三、思考:
1、打开纸扇,角有什么变化?合拢剪刀呢?学生先说一说,师再演示。
2、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及时练习、及时反馈。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给予了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他们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培养善于倾听、善于沟通、善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加深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边
顶点
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以“找角—认识角—做角—画角——比角”的顺序教学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
2、巧妙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初步认识角时,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
因为学生对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经验,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在周围找角,学生果然踊跃发言,找到了许多角。接着,我就利用多媒体从各种物体和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当学生对“角”已有了一个较模糊的形象记忆时,我就引导学生感受角,体验角,找到角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角。紧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做角,并让指出角的顶点和边,这就更加巩固了对角的认识,然后又让学生画角,学生很快就画好了角,好象都不错,但仔细看我发现他们的角都不尖——因为他们都是包着三角板画的.当我看见有一个学生这样画时,马上在黑板上指正了这种错误的画法,使学生学会了正确的画角方法。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我感觉也比较条理。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但在玩角时,想让学生在玩中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时,用多媒体演示边的长度变化并没有引起角的大小变化,由于引导不当,学生难以理解,使很简单的问题变成了难点。课下与老师们交流,其实,让学生把自己做到角变大变小,就能发现角变大变小与边无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设计思路: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践而获得的。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本课通过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然后,从一些物体和图形中抽象出角。通过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体验角的特征,从中获取知识的和直观的经验;通过把自己所做的角变大变小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口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后的思考题,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实践的空间,也给予了足够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让他们都能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培养善于思考、善于沟通、善于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