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政治国家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国家宏观调控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感兴趣并主动学习,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有所收获。
情境式和探究式教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创设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要和他人分工、合作,一起探究,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也会学到学习的方法,提高能力。
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在教学中渗透教育,把德育放在平时的课堂上。需要注意的事,寓教育于教学切忌空谈或强灌,也不可生搬硬套,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妨从小事入手,从学生能够接受并实行的教育点入手。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目前,国家宏观调控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宏观调控的认识,也是真正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成为本课的重点之一。本课内容是经济常识的基础理论之一,以后的教学都离不开这些理论。从近几年会考和高考来看,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都是重点考察的知识。
(2)学生方面分析:
国家宏观调控的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也比较抽象,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不易提起学习兴趣,有些知识也难以理解。尤其本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一些时事、政策了解不多,学习起来难度更大。所以本节课必须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情境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的方法,去体会怎样认识经济概念和理论。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宏观调控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从而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例证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市场经济?它具有哪些一般特征?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也知道了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设问: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只需要市场调节就可以了呢?
创设情境:假设一名同学遇到了危险(打架),另一名同学发现后,应该如何做?拨打 1 110报警。(教育点:遇到危险要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如果治安由市场调节,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生互动:模拟电话报警的情景:
生:是110吗?我要报警。我的同学遇到危险了。
师:好的。你们所在地是哪里?如果路程较远的话,就要多交费用。再有事情严重吗?紧急吗?如果严重还要交更多费用。
生:你们不能这样!再不来就出人命了!
师:现在是市场调节,成本高就花费多,供不应求价格也高。
生:这是不对的,总这样社会就乱了。
师总结:对,通过这个事例我们知道有些领域是市场无法调节的。
同学讨论:还有哪些领域是市场无法调节的?
如:毒品、枪支弹药等。
(教育点):远离毒品。毒品交易可以获得暴利,如果让市场调节,将会有很多人为了利益从事毒品交易。那样社会将会怎样?生回答:会有很多人吸毒,国家将会毁灭。师举例:我们学历史知道中国在清末时曾经沦为半殖民地,备受欺凌。清政府也曾跟列强开战,但大多失败了,为什么失败?除了武器问题以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士兵很多是大烟鬼!根本没有战斗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记住:远离毒品!同时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谨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一定要为了祖国的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现在我们知道: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还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讲授新课:
二、国家宏观调控(板书)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板书)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板书)
(过渡)我们说市场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它不能调节。那么在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是否只靠市场孤军奋战就可以了呢?
(举例)“摇钱树”如何变成“苦菜花”。
近几年,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银杏的特殊医疗保健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就连以前当柴烧的银杏叶也因富含黄酮而成为备受宠爱的宝贝。外商高价从山东省收购银杏叶,价格最高时达每公斤16元。受此诱惑,短短几年间,全省银杏采叶园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到21万亩,年产银杏1552万公斤,居全国首位。
但因为农民并不知道全省、全国的银杏产量多少,也不知道市场容量多少,结果,短短几年,因银杏种植过多,银杏叶价格很快由每公斤16元降至每公斤3元,不久,在本应是大量采购的季节,却五亿家企业前来购买,大量银杏叶无奈地飘落在田野里。曾一度被视为“摇钱树”的银杏,如今却变成了“苦菜花”。
(讨论)为什么“摇钱树”会变成“苦菜花”?这个事例反映出市场调节有哪些问题存在?
学生答: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发展等。
(教育点:要节约资源。我们可以从家庭节约做起。)
(2)市场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板书)
〈1〉.自发性
〈2〉.盲目性
〈3〉.滞后性
请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阅读教材53页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各自总结出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原因和后果。
学生回答,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展示图片:煤矿矿难、漫画“一哄而下”,回答图片反映了市场的哪种弱点和缺陷。
(过渡)市场不是万能的,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所以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那么什么是国家宏观调控呢?
2.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板书)
(显示):国家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讨论)再来看“摇钱树”变成“苦菜花”的例子,四人一小组讨论:
如果你是某产地的领导,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板书。如:指导农民转产、开发新的银杏产品等。
(归纳):大家用的方法、手段可以归结为三类: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板书)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教师讲解这三种手段,并以课件展示。
(提问)三种手段,应该以谁为主?(答)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判断)举例,学生判断是什么手段。
(设问)大家刚才想了很多办法,那你们是想达到什么目的?
学生回答后,引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4、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板书)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指出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小结:因为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所以国家宏观调控很有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第二篇:教案:高一政治第二框 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二框
国家的宏观调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并能运用本框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看待市场经济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解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教学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教学难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式和学生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那么请问同学们,什么是市场经济呢?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是什么?
(生)
很好,从上节课中,我们学习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也就是说,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市场的调节作用是不是万能的呢?如果不是万能的,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框 国家的宏观调控,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52页,并看一下前面部分内容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我们都知道,市场是通过价值规律这支无形的指挥棒来调节资源的配置,我们搞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才能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我们把价值规律称做“看不见的手”。而市场对资源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价值规律实现的,所以我们也把“市场调节”称做“看不见的手”。但是如果仅仅靠市场来调节资源,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我们首先来看两个情景假设:
情景假设一:离消防部门远近不同的两个地方同时发生了火灾,双方都有打了119报警,假设只能出动一辆消防车,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消防部门与受灾方讨价还价,会出现什么后果呢?
(让学生推测后果:如让市场调节,受价值规律支配,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哪一方出的价钱高,就救哪方。)这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这种情况是市场不能调节的。
情景假设二:毒品海洛因的高额利润,如果让市场来调节,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学生推测: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刺激大量的人制毒,贩毒,结果给公民,国家带来重大的损失。)所以,毒品这种产品是不能让市场来调节的。
结论:从这两个情景假设可以看出,有一些公共消费的供给市场是不能调节的,如消防、治安、环保等;再有一些特殊的产品,如毒品、不健康书刊、枪支弹药是不能让市场来调节的,因为这会给社会的稳定、公民的健康、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带来严重的损害。这也就说明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市场虽不能调节以上领域,但这毕竟是少数,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即使在市场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如果只有市场孤军作战,那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
现在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一段时间由于市场上鸡蛋供不应求,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市场上每公斤卖6元5角。人们在高价驱使之下纷纷投巨资养鸡,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当时全国有多少人在养鸡,也不知道鸡蛋的市场容量是多少,人们好不容易等到自己的鸡可以生蛋的时候,市场上的鸡蛋已经供过于求,此时鸡蛋的价格急转直下,每公斤鸡蛋也只卖3元钱,连饲料钱都赚不回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纷纷把鸡宰来吃了,谁知,等到他们把鸡载完后,此时的鸡蛋价格又恢复到了每公斤卖6元5角。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后,说一下,人们纷纷投巨资养鸡是受什么规律支配的?(生)
很好,是受价值规律调节资源配置
那么,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哪些弱点和缺陷?它们有什么危害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
2.市场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我们先来学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自发性的含义是什么啊?(生)
从故事我们中可以看到,鸡蛋价格较高时,很多人看到有利可图,就自发地想去养鸡卖鸡蛋赚钱,这就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他们这样做,就有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比如:前几年出现的红心鸭蛋,生产者为了使鸭蛋黄变红,就注入苏丹红,这就会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损害了合法经营者、依法纳税者、诚实劳动者的利益,从而有可能引起社会各阶层收入的扩大,甚至造成两极分化,不利于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利益的驱动下,很多人都忙着去养鸡、卖鸡蛋,但是由于他们力量单薄,分散经营,无法知道市场需要多少鸡蛋,加上人们是自发的去投巨资养鸡,所以,他们投巨资养鸡的行为必然是盲目的,也就是说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波动。大家看到课本53页的漫画“一哄而下”,这同样也说明了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必然导致市场调节的滞后性,那么什么是滞后性呢?(生)像故事中提到,首先是鸡蛋供不应求---导致鸡蛋价格上升---人们作出决定(投巨资养鸡)---实现鸡蛋供求平衡---(人们继续投巨资养鸡)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人们作出决定(宰鸡吃肉)---鸡蛋供不应求---价格上升,那么这种调节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说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课本54页中间小字部分的例子,给两分钟时间思考。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啊?
很好,同学们说的很正确,这个例子说明了国家对通货膨胀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弥补了市场调节的缺陷,有效地促使国民经济进入协调发展的轨道。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二、国家宏观调控 1.含义
请xx说一下,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
(生)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这种调节是有目的的调节,如果我们把市场的调节想象成一只无形的手,那么国家的宏观调控就应该是一只有形的手,完善的市场经济离不开市场调节,同样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只有无形的手拉着有形的手,经济才能快速而健康地向前走。大家看到课本54页,第二自然段,读一遍然后把它画下来。那么,国家一旦进行宏观调控,他想完成的目标有哪些呢? 2.主要目标
问: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生)
好,现在我们就来逐一进行讲解(1)促进经济增长
江泽民曾经说过“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因此,促进经济增长必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也只有发展经济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保障。所以,促进经济增长必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增长,就必然会出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不平衡的情况,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往往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物价普遍下降,这将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往往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普遍上涨,社会经济秩序难以稳定。无论是物价普遍下降还是普遍上涨,都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那么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另一个目标就应该是(2)保持物价稳定
十六大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而且,如果失业率过高会给社会带来贫富两极分化、犯罪率增加等不良影响,对社会的稳定不利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要(3)增加就业。
下面就来学习最后一个目标(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中收入和支出的大体平衡,也就是我们说的进口和出口总额大体相等。出口大于进口我们就称为贸易顺差,相反就称为逆差。现在我们就从顺差方面来分析:持续的贸易顺差会使国家的外汇贮备增加,拉动经济的增长,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但是持续过高的贸易顺差也是一件危险的事。(鸦片战争例子说明)所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
好了,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增加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四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世界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都是把上述四个方面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四个目标同时也表明,在市场经济中既要重视促进经济增长,又要重视保持经济稳定,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不重视经济稳定,就很容易出现大起大落,而大起大落必然带来浪费和损失。那么,国家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呢?下面就共同来学习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那么,同学们,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呢?(生)
那么什么是经济手段呢? 1.经济手段
很好,经济手段就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例如,国家适当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控制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销售价格的上涨,就可以调动农民的上产积极性,增加产量。又比如,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实施各种扶贫政策等等,都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另外,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还有税收、信贷、利率、产品政策等等,像200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都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
那么什么又是法律手段呢?(生)2.法律手段 我们上节课有讲到,在市场经济中,需要有相应的规则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这种规则就是我们说的什么啊?(生)法律、法规。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谁进入市场,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则。比如:《企业法》、《税法》、《破产法》等。所以法律手段必然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运用法律手段能够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常使用的两种宏观调控的手段,除了这两种之外,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辅之使用什么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啊?(生)行政手段。对,就是3.行政手段
请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行政手段的含义是什么?
(生)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很好,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那么它具体的措施有哪些呢?请大家看到课本57页中间小字部分。(讲解小字部分)
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使用时不能违背经济规律,也不能过多使用,否则将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产生消极后果。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和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总之,这三种手段,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需要使用哪种手段,我们就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下面同学们做一下小黑板上的练习题,看掌握得怎么样了。
好,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么多内容,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可以用下面这些字来进行总结:为什么、是什么、调什么、怎么调。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为什么 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是什么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调什么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怎么调
第三篇: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高一《经济生活》之第三课“消费及其类型”
公开课教学设计
政治组:吴登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消费方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参与讨论、合作探究问题,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影响消费的因素(重点)、贷款消费(重点、难点)、恩格尔系数(重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设疑、讨论、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 导课:
师:在前面两课我们学习了商品、货币、价格的知识,在市场上买东西与经营者讨价还价,是为了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买到的商品最后用于做什么呢? 生:消费。
师:每个家庭因经济状况、消费习惯、方式的不同,就使得生活消费多姿多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生活消费有关的知识——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师:板书课题: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板书)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师: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大家想一想,具体有哪些?
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师:这些因素根本的、重要的是哪些? 生:略
师:板书后讲解。
(1)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2)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师讲解)(3)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师:居民收入师如何影响消费呢?指导学生阅读p17页下面三段内容,并划出知识要点,时间1分钟。生:读在p17页下面三段内容。师:提问后归纳板书要点。
第一、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多,消费多;收入少,消费少。第二、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未来预期收入乐观,预支消费可能性大,反之就小。
第三、社会总体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总体收入差距小,总体消费水平会提高,反之就会降低。探究1:p17页虚线框内的问题。
师:提示: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为人们消费观念、方式的转变奠定物质基础。
师:在居民消费中,每个家庭消费的重点不一样,有些家庭吃穿住不愁,重在如何发展、享受方面,而有些家庭则为吃穿住发愁,更谈不上发展、享受。那么衡量不同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什么?请看p18页“名词点击”—— 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指标(板书)(1)含义——略学生在书上划出即可。
(2)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公式:恩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3)国际上用恩数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50-59%以上为温饱、恩数在40-49%以上为小康、恩数在20-39%以上为富裕,恩数在20%以下为极富。师:下面我们了解消费有哪些类型。
3、消费类型(板书)
师:指导学生读书p18-19页内容,划出要点。(1)从消费的种类分
a、钱货两情消费——有支付能力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b、贷款消费——暂无支付能力但我来预期收入能偿还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c、租赁消费——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2)从消费的目的分
a、生存消费——最低层次的最基本的消费。b、发展消费——高层次的消费。c、享受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探究2:p18页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同学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提示:第一种:生活较稳定,但保守,不适宜当代社会发展;第二种,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积极乐观开放的消费方式,但应考虑未来预期收入能否偿还贷款债务,理智消费,不要盲目。
探究3:p19页下面的图片,为什么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消费、住房消费成为居民新的消费需求?
师:提示: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说明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国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消费及其类型”板书设计
一、消费及其类型(板书)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2)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师讲解)(3)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问题:居民收入是如何影响消费的?
第一、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多,消费多;收入少,消费少。第二、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未来预期收入乐观,预支消费可能性大,反之就小。
第三、社会总体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总体收入差距小,总体消费水平会提高,反之就会降低。
2、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指标(板书)(1)含义——略学生在书上划出即可。
(2)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公式:恩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3)国际上用恩数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50-59%以上为温饱、恩数在40-49%以上为小康、恩数在20-39%以上为富裕,恩数在20%以下为极富。
3、消费类型(板书)(1)从消费的种类分
a、钱货两情消费——有支付能力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b、贷款消费——暂无支付能力但我来预期收入能偿还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c、租赁消费——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2)从消费的目的分
a、生存消费——最低层次的最基本的消费。b、发展消费——高层次的消费。c、享受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第四篇:国家宏观调控教案
课题:国家宏观调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任务和手段。理解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创新性的思考,能提出不同的见解,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讨论、举例等多种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加深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必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认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启发式教育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加强对国家的大事的关心程度及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问题。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问题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基本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那么,是不是说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由市场来调节呢?我们先回忆几件事: 1、14年7月18,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海南广东,损失惨重,仅海南大学就损失几万乃至十几万元,仅仅广东就紧急拨款8000万元应对灾情。国家为什么这样做?
2、国家花了很大精力打击贩毒制毒的犯罪行为,销毁毒品、判决毒犯死刑,可是依然有人铤而走险。这又是什么原因?
3、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保护环境,治理污染,防范自然灾害,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来投资办这些事业?反而有许多企业污染环境?
这些共同说明了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国家宏观调控
生活中宏观调控的例子:国内楼市限价限购,汽车限号限行,电视限播限娱、广电限剧令、限广令、限娱令、限丑令、限穿令,砍掉《爸爸去哪儿》 上海楼市调控初见成效 “假离婚”亦到高潮等等
一、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什么需要宏观调控,只有市场不行吗?
市场不是万能的,消防、国防、治安等公共消费设施的供给,市场能否调节? 毒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等能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即便是市场可以调节的领域,市场调节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自发性:不正当经济行为;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等(讲解过程)自发性——大家知道,市场调节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调节,调节什么——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通过什么调节——市场价格指挥调节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生产多还是生产少。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价值规律的这种自发调节,就会导致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如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贩卖走私毒品等。在市场调节下,高赢利的诱惑会使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危害他人和国家。这就是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在起作用。比如,安全生产问题,谁都知道重要,但是,今年来我国多次发生煤矿矿难,死伤惨重,就是因为煤矿承包者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在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上尽量不投入或少投入,导致一次又一次的惨剧发生。盲目性:盲目跟风;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等
价格高、有利可图,就会很多人导致蜂拥而上,像炒房等。
盲目性——(“一哄而下”)分析讲解:说明市场具有盲目性,因为参加经济活动的人是独立的单个的人或企业,不可能全面掌握市场信息,更无法控制市场供求变化的趋势,许多人把别人的生产活动作为自己生产经营的信号,因而许多决策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当社会上许多人“一哄而上”或者“一哄而下”的时候,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经济的波动的资源的浪费。滞后性:时间差;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等的缺陷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的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出现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或者下跌之后,才作出扩大或者减少生产这种商品的决定的。这种事后的调节必然带来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季节性很强的商品更是如此,如农产品。
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2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资源配置问题,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国防、邮政,不以营利为目的
3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4此外,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有着特殊作用
例子:杭州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从4月5号不再限号限行,浙A号牌新能源客车在申领新能源客车专用标识后,将不受杭州市区“错峰限行”和西湖景区“单双号”限行措施的限制
那么,国家是通过采取哪些手段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的呢?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由于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偏多而引起的整体物价水平上升,货币贬值 通货紧缩:由于市场流通的货币量偏少而引起的物价下降、货币升值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汇率的例子:有一个美国人有20万美元,当时汇率为1美元=8人民币,换成人民币在中国生活了几年,用去了30万人民币,这时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汇率为1美元=6.5人民币,130万人民币=20万美元,当时带来了20万,在中国生活了几年有带走了20万,那他在中国的消费是谁支付的?是中国政府。这就是人民币升值的坏处。人民币肯定要升值,但怎么升,升多少,应该由中国自己做主。
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美国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我国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一旦人民币大量升值,美元贬值,美元就不值钱了,国家就损失了,相当于美国消费中国买单,现在我们国家怎么应对:可以抛售一些美国国债抬高美元汇率,稳定人民币币值。
四、宏观调控的手段
1计划(规划)手段:通过国家制定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不具有强制性)一重大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如青藏铁路,上海的地铁线,市场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力量来投资
二是对经济发展的区域部署,合理布局生产力
三建设开发资源、缓解经济建设瓶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
2财政政策: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政策,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扩张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扩大财政支出 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
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的流通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银行的利息率 扩张的货币政策,利息率下调 紧缩的货币政策:利息率上调
第五篇:高一政治《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渠道及二者关系,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领悟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生活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感悟到财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会有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理解财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能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大量的事实材料为背景,设置情境,教师点拨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师生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
2.学习方法主要为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分组竞赛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财政的作用和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难点:财政政策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教学导入:XX年,南昌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吗?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了,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我们的幸福。幸福之旅从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开始。、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多媒体播放视频(南昌投入400亿,迎接七城会)
2、问题设置
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投资及相关建设能仅靠个人或企业吗?为什么?如果不能,应该由谁来办?政府哪来那么多钱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和思考,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国家财政
环节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展示(板书)略
环节三新课教学
突破重点(分三组进行抢答)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十一五”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图
情境二:
为解决南昌市居民跨区看病难等问题,南昌市制定并出台了《南昌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财政补助120元。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号投入9亿
情境四:从XX年到XX年,南昌将投入274.24亿元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情境五: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国家财政投入的图片。
问题设置:
(1)这些行业有什么特点?这些工程建设能否完全靠市场解决呢?为什么?
(2)这些大型工程建设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情境六:视频(通胀了)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该作用?请举例说明。
环节四新课教学
角色模拟:财政部长向大家介绍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渠道,为增加财政收入提建议
分组探究:从八一桥、阳明路变化说一说南昌市财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XX财政收入与支出
环节五情感升华(从身边事例谈谈对财政作用的感悟)
情境设置:十二五规划中发挥财政作用关注民生,引导大家从身边事例到大政方针,由浅入深,真心感悟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愿意关注民生、让利于民,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社会主义真是好!合唱:社会主义好
环节六学生进行总结,教师感悟:发挥财政的作用,我们的幸福没有终点!
环节七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国家财政
.含义
2.本质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二)财政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1)含义(2)渠道(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1)含义(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1)关系(2)要求
七、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中的多数事例是与南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我们以往的政治教学往往停留重视知识忽视技能,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教书,忽视育人。这一课设计的师生齐唱“社会主义好”,注重了我们以往忽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设计地这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