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政治《人民代表大会》网络课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人民代表大会》网络课教学设计
张昌凤 老师 2009.3.2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网络资源整合、学科渗透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方法,展示并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2)充分发挥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精神,合作设计采访调查,并且锻炼收集、提炼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中或网上查阅、搜集、提炼有关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能够运用事例说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2)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人大及人大代表有个正确的认识,培养正确积极行使权利以及承担责任的政治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及人大代表的职责
三、学法指导
采用网络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师—机—生”为一体的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理解知识、分析问题、运用知识,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身边的人和事理解关于人大和人大代表的职责。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时政新闻》情景一中的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作工作报告,代表们分组审议工作报告等活动,设问“一府两院”为什么要在人大会上作工作报告,这说明人大具有什么职权?人大代表们分组审议工作报告这又说明人大代表有什么权利?
导出课题——人民代表大会(人大的职权及人大代表的职责)
【新课教学】
步骤一:进入时政新闻,学生自主阅读三组情景材料,归纳出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情景一:图片(略)
文字说明:2009年3月5日至13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期间,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吴邦国委员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大会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最后,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表决通过了关于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发展计划及中央与地方的预算等等。表决通过了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情景二:图片(略)
文字材料:2008年3月15日至1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第六次全体会议。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情景三:图片(略)
最后,教师再对学生归纳进行补充。(区分决定权和监督权)
步骤二:进入实践活动模块,点击活动一,学生观看采访视频,由视频信息归纳出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活动一:班级记者团代表进行实地采访
我们身边的人大代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养正中学黄月莹副校长
视频 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补充。
【在线测试】
进入在线测试模块。
学生在网上进行在线测试,巩固知识。学生浏览自己的测试结果,把做错的题目在思考一下或听教师的讲解。教师利用测试系统了解学生的作题情况,对个别题目进行讲解。附测试题:
1、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
A、中央人民政府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3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说明全国人大有 A、监督权
B、任免权 C、提案权 D、立法权 3、2008年的“两会”,新增加了三名农民工代表。来自广东佛山的胡小燕向总理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优化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增加农民工收入,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政府要更加关爱农民工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农民工代表,胡小燕有 ①审议权和表决权 ②提案权和质询权 ③立法权和决定权 ④任免权和监督权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4、“网上晒提案议案”已经成了网络的热门话题,对代表委员“网上晒提案议案”的做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依法创造性的履行了人大代表的义务 B、有利于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 C、表明人大代表可以随意的发表言论 D、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的履行职责
【角色模拟】
进入角色模拟模块——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如果你是人大代表,结合实际情况谈一谈你最想反映的是什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 我将履行什么职责? ◆ 这个职责的来源是什么? ◆ 履行这个职责有什么重要意义?
◆ 作为人大代表,我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能?
【课堂小结】
一、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权(2)决定权(3)任免权(4)监督权
二、人大代表的职责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2、人大代表的权利
①审议权
②表决权
③提案权
④质询权
3、人大代表的义务
①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②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
第二篇:高一政治教学设计
高一《经济生活》之第三课“消费及其类型”
公开课教学设计
政治组:吴登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消费的影响因素、类型,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消费方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参与讨论、合作探究问题,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影响消费的因素(重点)、贷款消费(重点、难点)、恩格尔系数(重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设疑、讨论、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过程: 导课:
师:在前面两课我们学习了商品、货币、价格的知识,在市场上买东西与经营者讨价还价,是为了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买到的商品最后用于做什么呢? 生:消费。
师:每个家庭因经济状况、消费习惯、方式的不同,就使得生活消费多姿多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生活消费有关的知识——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师:板书课题: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板书)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师: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大家想一想,具体有哪些?
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师:这些因素根本的、重要的是哪些? 生:略
师:板书后讲解。
(1)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2)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师讲解)(3)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师:居民收入师如何影响消费呢?指导学生阅读p17页下面三段内容,并划出知识要点,时间1分钟。生:读在p17页下面三段内容。师:提问后归纳板书要点。
第一、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多,消费多;收入少,消费少。第二、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未来预期收入乐观,预支消费可能性大,反之就小。
第三、社会总体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总体收入差距小,总体消费水平会提高,反之就会降低。探究1:p17页虚线框内的问题。
师:提示: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为人们消费观念、方式的转变奠定物质基础。
师:在居民消费中,每个家庭消费的重点不一样,有些家庭吃穿住不愁,重在如何发展、享受方面,而有些家庭则为吃穿住发愁,更谈不上发展、享受。那么衡量不同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标准是什么?请看p18页“名词点击”—— 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指标(板书)(1)含义——略学生在书上划出即可。
(2)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公式:恩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3)国际上用恩数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50-59%以上为温饱、恩数在40-49%以上为小康、恩数在20-39%以上为富裕,恩数在20%以下为极富。师:下面我们了解消费有哪些类型。
3、消费类型(板书)
师:指导学生读书p18-19页内容,划出要点。(1)从消费的种类分
a、钱货两情消费——有支付能力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b、贷款消费——暂无支付能力但我来预期收入能偿还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c、租赁消费——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2)从消费的目的分
a、生存消费——最低层次的最基本的消费。b、发展消费——高层次的消费。c、享受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探究2:p18页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同学们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师:提示:第一种:生活较稳定,但保守,不适宜当代社会发展;第二种,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积极乐观开放的消费方式,但应考虑未来预期收入能否偿还贷款债务,理智消费,不要盲目。
探究3:p19页下面的图片,为什么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消费、住房消费成为居民新的消费需求?
师:提示: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说明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国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消费及其类型”板书设计
一、消费及其类型(板书)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人口数量、商品价格、政策、经济波动等。(2)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师讲解)(3)主要因素——居民收入
问题:居民收入是如何影响消费的?
第一、当前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多,消费多;收入少,消费少。第二、未来收入预期对消费的影响——未来预期收入乐观,预支消费可能性大,反之就小。
第三、社会总体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社会总体收入差距小,总体消费水平会提高,反之就会降低。
2、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消费水平高低的指标(板书)(1)含义——略学生在书上划出即可。
(2)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公式:恩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3)国际上用恩数衡量消费水平的指标——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60%以上为贫穷、恩数在50-59%以上为温饱、恩数在40-49%以上为小康、恩数在20-39%以上为富裕,恩数在20%以下为极富。
3、消费类型(板书)(1)从消费的种类分
a、钱货两情消费——有支付能力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b、贷款消费——暂无支付能力但我来预期收入能偿还情况下选择的消费。
c、租赁消费——无力购买或使用次数有限的情况下选择的消费。(2)从消费的目的分
a、生存消费——最低层次的最基本的消费。b、发展消费——高层次的消费。c、享受消费——高层次的消费
第三篇:高一政治《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高一政治《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这一课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阐述了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渠道及二者关系,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领悟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生活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感悟到财政的作用,但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会有一定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2.理解财政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3.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能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大量的事实材料为背景,设置情境,教师点拨和总结,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以及师生合作”的方式学习知识。
2.学习方法主要为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
3.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分组竞赛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财政的作用和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难点:财政政策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
教学导入:XX年,南昌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三甲,你感受到了幸福吗?如果你没有感受到了,那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我们的幸福。幸福之旅从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开始。、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美丽的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多媒体播放视频(南昌投入400亿,迎接七城会)
2、问题设置
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投资及相关建设能仅靠个人或企业吗?为什么?如果不能,应该由谁来办?政府哪来那么多钱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和思考,教师总结导入新课:国家财政
环节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展示(板书)略
环节三新课教学
突破重点(分三组进行抢答)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一:“十一五”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图
情境二:
为解决南昌市居民跨区看病难等问题,南昌市制定并出台了《南昌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财政补助120元。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
情境三:嫦娥二号投入9亿
情境四:从XX年到XX年,南昌将投入274.24亿元建设地铁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情境五: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国家财政投入的图片。
问题设置:
(1)这些行业有什么特点?这些工程建设能否完全靠市场解决呢?为什么?
(2)这些大型工程建设体现了财政的什么作用?
情境六:视频(通胀了)
问题设置:这体现了财政的哪方面的作用?如何理解该作用?请举例说明。
环节四新课教学
角色模拟:财政部长向大家介绍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渠道,为增加财政收入提建议
分组探究:从八一桥、阳明路变化说一说南昌市财政支出
情境:比一比XX财政收入与支出
环节五情感升华(从身边事例谈谈对财政作用的感悟)
情境设置:十二五规划中发挥财政作用关注民生,引导大家从身边事例到大政方针,由浅入深,真心感悟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愿意关注民生、让利于民,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社会主义真是好!合唱:社会主义好
环节六学生进行总结,教师感悟:发挥财政的作用,我们的幸福没有终点!
环节七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国家财政
.含义
2.本质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
(二)财政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1)含义(2)渠道(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1)含义(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1)关系(2)要求
七、教学反思:
这一课教学导入和教学过程中的多数事例是与南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力求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统一。我们以往的政治教学往往停留重视知识忽视技能,重视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教书,忽视育人。这一课设计的师生齐唱“社会主义好”,注重了我们以往忽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都设计地这么用心。
第四篇:人民代表大会++教学设计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
诸暨二高 饶晓燕
一、设计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并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的要求,我设计了“以情景为载体,以问题提出与解决为主线”的情景问题交互式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设定特定情景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活动平台,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力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注重课堂教学生活化
以生活主题统筹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是高中政治新课标新课程特色和亮点之一,也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标》在关于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本课程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因此,本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实际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感到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让课堂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
二、学情分析: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学过一些粗浅的内容,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地在电视、新闻中看过有关人大的报道,这就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来说,由于每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备受全国上下关注,青年学生由于其对新事物的敏感、好奇、热情等心理特点,对于本课所涉及的热点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2)过程与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
增强收集相关信息、选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能多渠道将人代会的有关资料用于知识学习;
锻炼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人大代表团会议讨论模拟加强辩证看待问题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学习,明确我国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坚定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信念;
通过对人大代表的了解,树立权利、义务不可分割意识;
通过模拟与讨论,从公民如何参与政治活动角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公民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 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2)教学难点
学生对人大代表质询权的理解;
区分人代会的权力与人大代表的权利。
五、教学准备
1、搜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有关图片,日程,制作课件。
2、搜集人大代表吕华荣的典型事迹,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
在课间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下发材料《全国人大日程安排表》。导入新课:刚才下课的时候我放了一首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同学们听过吗?知道它的歌名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是的,每年春天,在我国首都北京都会有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发生,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今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议的召开,把全中国人民如期带入了中国政治的春天。此次会议通过了哪些总要的决议?带来了哪些重要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一起来学习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
(播放《欢迎进行曲》)
教师:在热烈激昂的《欢迎进行曲》中,让我们一同拿出手中的全国人大日程表,感受当天代表进入会场的隆重气氛,体味自己就是一名人大代表。
2013年3月5日至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于全国各地的298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仅有2987名人大代表就能表决通过关系13.7亿人民的大事,这矛盾吗?这表明了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作点评、补充。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讨论,并就第1题做出归纳:
(1)我国是个地广人多的国家,所以不可能十三亿人口一起到北京集中开会。
(2)人民当家作主是否意味着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在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那就是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从材料看,很多重大问题都由全国人大决定,为什么不由其它国家机关决定?
学生回答:(略)
教师:首先评价学生的观点,然后打出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图。让学生明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仔细阅读教材,结合全国人大的日程安排,看看这短短两个星期全国人大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体现了全国人大具有什么权力?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对学生作评价,然后做点拨,大屏幕展示三组图片:这次全国人大行使了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等,最高立法权权没体现。多媒体显示材料:2012年3月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修正案草案共110条,内容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等各个方面。这个材料体现了最高立法权。
问题:今年3月17日到明年3月,全国人大闭会。这一年中,国家权力机关是否应继续行使权力?由谁来行使?
学生回答:(略)
预设: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大部分职权。
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构体系,除了全国人大外还有地方各级人大,下面我们一起来概括下地方各级人大相关知识点。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省、直辖市)
决定权:决定本行政区内重大事项。
监督权:监督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
任免权:对本地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
(3)常设机关:常务委员会
(4)作用: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
通过以上几组问题的探讨,我们知道了人大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大的作用发挥的怎么样,还与人大代表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全国人大代表吕华荣,一起来学习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
1、你知道我国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吗?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略)教师概括:
(1)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任期
产生方式:县乡以及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省、市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任期:五年
(3)法律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全国人大代表吕华荣在这次会议上行使了哪些权利? 学生回答:(略)教师概括:
审议权——听取审议各项工作报告
表决权—— 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草案”进行表决 提案权——提出用“教育券”的方式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质询权
在这次会议中,质询权没有体现。多媒体展示材料:
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1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可以书面提出质询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可以书面提出质询案。
1980年,在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发生了人大历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宝钢工程建设问题,北京团170多名代表向冶金工业部提出质询,成为“共和国第一质询案”。
3、你认为人大代表应该履行好哪些职责? 学生回答:(略)
教师概括:人大代表的职责:
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过渡:人大代表从人民中来,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这些内容都反映了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是国家权利机关的组成人员。下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人大代表的生活吧。
活动:角色扮演、体味责任
情景设置:大屏幕展示一组图片,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引出材料: 《元芳,你怎么看?》
某校校门口每天一到放学时间就会“呼啦”出现许多流动小吃摊,看起来种类丰富,卖相诱人,学生趋之若鹜。对此小贩喜笑颜开,过路行人纷纷侧目,而附近居民则无奈摇头。
现在我们高一(6)班就是浙江省代表团,在座“代表”依座次分为“浙江市民代表、教育界代表、经济界代表”3个讨论小组,就“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你该怎么做”为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每组推荐出一个最佳议案,再拿到会议上进行讨论。
教师准备:
事先预设好代表的立场,以便与学生课堂的发言作对比归纳。例如:“浙江市民代表”应注重从流动小摊与日常生活出行,市容市貌角度展开,“教育界代表”可从流动小摊与学校环境卫生,学生食品安全等方面客观分析,“经济界代表”则需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见解。
学生发言后,教师点评:从大家的发言来看,大家的社会责任意识都很强,相信将来大家不管是否能当选为人大代表,都能够关注国家的命运,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做一个尽责任的公民。相信未来中国政治的春天属于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
第五篇:网络课《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冀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十课《二泉映月》。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通过专题学习网了解有关阿炳曲折身世、情感经历及《二泉映月》创作环境、创作过程、曲风、表达情感等方面知识。
2、利用网络进行拓展性学习,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民乐及二胡曲的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二泉映月》网络教学,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教材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网上阅读能力,想象推理能力和归纳抽象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的理解,感知旧社会黑暗、封建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今天社会的幸福。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3、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网络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欣赏、感悟课文的精彩语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与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解决措施:借助网络开放、交互、大容量的优势,以读为主,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一、聆听范读,激发情感。
学生聆听专题网站“课文在线”中那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走进阿炳生活的年代,感知“二泉映月”旋律中的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精读入情,深化情感。
1、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专题网站中阿炳的生平和故事,分享他孤苦无依,卖艺度日的凄苦。珍视他轶闻趣事中那种闪烁着人性光芒的思想。(点击专题网站“走进阿炳”栏目,迅速地浏览一下阿炳的生平、《不幸的人生》《阿炳卖艺的一天》以及《阿炳的四季》这三段文章。)
2、再读课文,试着读出阿炳的感受。
三、研读入神,升华情感。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段:第四、第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引导:阿炳经历的坎坷太多了,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阿炳他在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通过浏览资料,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感受呢?
(1)操作,背景音乐起。
(2)学生交流反馈。
A、我通过查网上资料,已经知道了他为什么要伤心的哭泣,因为就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他的母亲身份低微,所以把她逼死。
教师概括:(母亲被逼而死)
B、因为他爸是个道士,在封建社会,所以他不能管他爸爸叫父亲。
教师概括:(父子不能相认)
C、阿炳的道观被他的弟弟夺去了。
教师概括:(兄弟无情)
D、他被朋友骗去吃鸦片,使他了患眼疾,而且病得很利害,眼睛也瞎了。
教师概括:(社会也很不公)
E、每天只有一两个人听他拉二胡,意味着他和他的妻子过着很凄惨的生活。[ 教师概括:(日子举步为艰)
F、有些人请阿炳拉乐曲,有些人瞧不起他,请他拉,把钱就往他前面的碗里一丢。
(3)小结、指导朗读。就这么一丢,拉首给我听听。是的,阿炳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我们祖国最最**的五十年,而他个人又遭受了那么多的不幸,这一句话写出了阿炳坎坷的经历,这一句话写出了阿炳他内心复杂的感情,让我们来读好它,预备——起。
(4)学生(齐):读“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奋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二)、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呐喊,老天为何对我如此不公。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一起,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旧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操作,“二泉映月”旋律响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圈画有关乐曲旋律变化的词句。
2、师生分读读琴声变化和倾吐情怀的句子。
3、点击乐曲练习第五自然段配乐朗读。下面呢让我们用最好的朗读把它读出来,老师呢给你们配上了音乐,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四、拓展延伸,放飞情感。
1、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过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那么我们的专题网站上还有许多关于阿炳的资料和音乐,请你浏览一下,欣赏一曲。你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留下你此时此刻心中最想说的话。
2、有的欣赏乐曲,有的在留言版上留言。
3、小结课文。我们的课从乐曲从开始,在乐曲中结束。今天我们学习了《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一处美丽的景色,二泉映月是一段坎坷的人生,二泉映月是一首不朽的乐曲。就让这首曲子在我们的心中流淌,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