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桃花源记》说课材料
《桃花源记》说课材料
周学仁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语文书上已明确指出: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陶渊明之所以能在文中写出这样一个美好社会,同他本人的经历也有密切关系。陶渊明平生厌恶晋朝朝廷上下统治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讨厌官场上的舞弊营私的行为,他曾经三次因此辞去官职,隐居起来。陶渊明在农村过了几十年的隐居生活,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和农民交朋友,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淳朴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比在官场和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人相处,心情要愉快得多。这些都说明了陶渊明对当时政治黑暗的社会极为不满,对广大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它借助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风景奇丽秀美,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
1、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由于本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兴味甚浓,疏通文意决非难事。同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探讨主题、拓展延伸。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对内容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逐步完成本课既定的教学目标。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一本百科知识全书,给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本节课需用两课时。具体的教法有:
1、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2、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3、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4、“时空连线”电视采访情景创设的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投身其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又富有个性的火花闪现。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一)、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学习过的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让学生读读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学生回答: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表达了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教师自然地导入新课。然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一起走近陶渊明,并板书课题及作者。并简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确定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商议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后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学文:
第一步、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
2、注意正确断句;
3、尽量读出感情。)
2、学生初读,边读边用笔画出不能读准的字音、不能正确断句的地方及不好把握感情的语句。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解决。
3、读给同桌听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证。
4、将实在不能解决的读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
5、随机抽查学生以检查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全班同学当评委,从字音、断句和是否读出感情作为标准。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译;
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学生自读,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教师巡视)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若无人会,则由教师解答。
4、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翻译。
5、让学生起来复述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以检查学生对目标2的完成情况。
第三步、三读课文,“时空连线”,深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然后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采访了以下问题:
1、能为观众朋友介绍一下你们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吗?(我们这里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正气,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正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2、请问你们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逃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时间长了,我们就不再出去了。)
3、你能对我们观众朋友说说你们桃花源居民的风俗习惯吗?(我们这儿的人都很勤劳。。。。很朴实,还有,我们很好客。
4、在节目的最后,请桃花源的村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桃花源的特点或你们的感受。(1、我们桃花源风景优美。
2、我们桃花源民风淳朴。3我们桃花源居民生活幸福。
4、我们桃花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第四步、四读课文,品位研读、主题探究。完成教学目标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1)、为什么再也找不到桃花源了?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出?
总结:照应开头;这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没有。增强神秘色彩。
2)、思考:到底有没有“桃花源”?作者这样安排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若有若无,再一次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更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魅力。
3)、本文描写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4)、这种社会状况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何不同?
明确:桃花源的社会状况: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生活得安宁幸福等。
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小结:作者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一生安贫乐道,追求一种自由安宁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社会理想。第五步、拓展延伸: 品读《桃花源诗》(1)、朗读《桃花源诗》,感悟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结合《桃花源诗》译文,思考分析在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上与《桃花源记》的内在联系。
第六步、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词语:
要:()咸()云()
具()语()为()
2、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妻子: 古义:()今义:()
绝境: 古义:()今义:()无论: 古义:()今义:()
(四)布置作业:
课下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作。
总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最球,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锦绣,人民富足,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好,这节课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1、初读课文,朗读指导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3、三读课文,“时空连线”,深化理解
4、四读课文,品位研读、主题探究
《桃花源记》
——说课材料
周学仁
第二篇:《桃花源记》评课稿
《桃花源记》评课稿
王金柱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摈弃陈旧思想,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呢?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骨干教师,我也在不断的探索。能够作为骨干教师参与党员教师示范课活动,感慨的确很多。下面我把《桃花源记》的教学过程总结如下:
我在设计《桃花源记》第二课时的时候,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1、课前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梦入桃花源》的歌曲。看着同学们入神的表情,应该是效果不错;
2、检查预习的环节中,我让学生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本篇文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陶渊明,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是很有必要的;
3、加强文言文学习的语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自己的大声朗读、学生的示范读教师加以指导,这些环节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4、整体感知内容的环节老师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最概括的语言概括事件?
5、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最感枯燥的往往是疏通文意环节,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更甚。若老师指定学生翻译,要么哑口无言,要么不动脑筋拿着参考书照念;若以老师串讲为主,学生便无所事事,亦不愿主动记笔记。对于这一问题,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想法走出困境。我就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1、2段,然后各小组在质疑相关的字词句,教师加以点拨,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效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学生活动还不够积极。
6、本文的重点就是感悟桃花源的环境美、生活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我先让学生感悟桃林美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居然没有举手,出示了桃林的图片,才有一个同学妙语连珠,描绘了桃林美景。再次感悟桃源的美及感情时,我认为这是较难的,并且是教学的重点,就设置了合作探究的环节。但学生的掌握情况看,桃花源的美这个问题可以不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偏难,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的启发引导,我也出示了相关的图片,但这些图片所起到作用不大,我又在黑板上画了桃源美景图,但由于水平有限,画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启发引导她们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理解。还没用我去启发,学生就很顺利的回答出来。
7、在拓展迁移的环节我让学生畅谈现在美好的生活,但由于讲课剩下的时间已经很短,只让一个学生来回答,这里缺少过渡语,“我们已经过上了桃源般和平宁静幸福美满的生活”。
8、由于课堂时间后半节课比较紧张,学生配合又不是很好,复习巩固的环节丢掉了,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总之,我想这节课突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由于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能力还不强,显得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各环节的衔接语言、教师心理素质,如当学生不配合时,我有些慌张、启发引导还不够到位。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课堂的细节做好,在平时的教学中,调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三篇:桃花源记研讨课实录
《桃花源记》研讨实录 泰来农场学校 林青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
二、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考点,然后师出示投影: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三、文学常识(1)作者回顾
师问:你了解作者多少呢?生答。(2)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师追问:我们学过哪些“记”?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满井游记》 《登泰山记》
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
四、基础闯关(1)背书关 2分钟自由背书,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背诵。争当“背书小状元”!(2)字词积累关
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无论魏晋
5、不足为外人道也
6、诣太守,说如此 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2、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3、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词类活用
1、欲穷其林
2、未果,寻病终
3、渔人甚异之
重点实词(男女生抢答)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
3、黄发垂髫
4、具答之
5、咸来问讯
6、延至其家
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出示投影)(生齐读)
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 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 重点词语别放过
师小结: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细心整理,相信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生:世外桃源),对,还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3)译句关
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师:大家谈谈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畅所欲言)今天老师送大家几条锦囊妙计:(出示投影)
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2、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要调整语序;
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师:面对通篇的句子,哪些是容易考的呢?老师帮大家归纳。(投影)
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2、运用修辞之句(如:排比,对偶)
3、含有重点词语的(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4、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一定作用之句等 师:祝贺同学们顺利闯关成功!复习时,抓住规律,巧用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同学们,夯实基础很重要,文意理解不可少。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环节。
五、把握脉络,理解文意
(1)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2)明确本文的线索
渔人的行踪: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出而复寻桃源(3)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寄托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3、有人说最后一段和桃花源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讨论,整理答案,然后交流。)
六、拓展延伸
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归园田居》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归隐田园的无悔;《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感受到了他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自得;《五柳先生传》中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淡泊情怀。
过渡语: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样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一节课的收获如何?一起走进中考练兵场,接受检阅!
七、中考演练场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表现真的很棒,老师最后再送大家一个礼物。(投影)
送你一把金钥匙
1、牢记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别小视。
2、温习作者及背景,促进理解变能力。
3、复习中心和写法,篇篇归纳和整理。
4、瞄准中考要精练,文意分析巧联系。
八、结束语: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也许六月的中考就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梦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无果而终,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么,快马扬鞭,努力拼搏,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吧!最后衷心祝全体同学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把学生推向“一线”,任凭他们自由自主地去发挥创造,鼓励他们大胆想像,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求异创新的良好学风。
人的活动离不开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为社会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学生只有把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我设计了活动环节,使学生在“做中学”,“动中思”,孩子们有时候的表现和发挥是超越老师的想像的。所以说孩子们也是我的老师。
袁会峰校长: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得到很好的落实。在这一点上,林老师把握得很好,而且能够用灵活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深入文本,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体现了新课程对人文性的关注,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提高和升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王志敏主任点评:文言教学的第一任务是,引导学生弄懂文言字词的含义,疏通文意。落实字词和文意的理解是阅读文言的基础,否则文言的教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要就这点要求进行了落实。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有意识有方向地逐步积累文言字词和句式,还能注意教给学生相关的方法技巧,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度。
本课的不足之处,由于时间较紧内容较多及学生文言基础较为薄弱等原因,造成了教学任务落实不够充分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教改的同时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也应该是研究的方向。
第四篇: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复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指导文言文解题技巧。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
二、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㈠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评价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记诵积累的过程,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面就以2010年的考题为例,看文言文从哪几个方面命题的? ㈡、近几年中考中文言文的考点。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三、《桃花源记》考点探究 ㈠、文学常识
1、请你说出本文作者、朝代、出处。
本文作者是
代
,选自《
》 师问:你了解作者多少呢?生答。
2、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师追问:我们学过哪些“记”?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满井游记》 《登泰山记》
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㈡、回顾课文内容
1、明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围绕线索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本文记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经历。(板书主要情节)㈢、基础闯关
1、背书关:⑴指名背诵
⑵男女声背诵接力
2、字词积累关 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⑴通假字:便要还家 ⑵古今异义:
①、芳草鲜美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无论魏晋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⑶一词多义:
①、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 ②、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③、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⑷词类活用:
①、欲穷其林
②、未果,寻病终 ③、渔人甚异之 ⑸重点实词: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阡陌交通 ③、黄发垂髫
④、具答之 ⑤、咸来问讯
⑥、延至其家 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出示投影)(生齐读)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 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 重点词语别放过
师小结: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细心整理,相信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生:世外桃源),对,还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3、译句关
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师:大家谈谈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畅所欲言)今天老师送大家几条锦囊妙计:(出示投影)
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2、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要调整语序;
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师:面对通篇的句子,哪些是容易考的呢?老师帮大家归纳。(投影)
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2、运用修辞之句(如:排比,对偶)
3、含有重点词语的(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4、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一定作用之句等
师:祝贺同学们顺利闯关成功!复习时,抓住规律,巧用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同学们,夯实基础很重要,文意理解不可少。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环节。
㈣1.展示桃花林及桃源美景图画,找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并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原话。2.说一说桃源景色有怎样的特点?(讨论完成)
景色优美:绿水长流,桃花夭夭,花片纷飞,嫩草芳香 环境平和、宁静、淡远(如一幅祥和、古朴的田园风景画)。
3.展示桃源人宴请渔人的图片,想一想:这体现了桃源人怎样的民风?并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原话。
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原话:“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议一议:风景优美,环境宁和,民风淳朴,作者如此完美的描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究竟有何用意呢?(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呢?)(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明确:表现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㈤、拓展延伸
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讨论,整理答案,然后交流。)
㈥、拓展延伸
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师小结:《归园田居》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归隐田园的无悔;《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感受到了他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自得;《五柳先生传》中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淡泊情怀。
过渡语: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样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一节课的收获如何?一起走进中考练兵场,接受检阅!
三、中考演练场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表现真的很棒,老师最后再送大家一个礼物。(投影)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
(束缚)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有时)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译文:
3.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答:
4.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答:
送你一把金钥匙
1、牢记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别小视。
2、温习作者及背景,促进理解变能力。
3、复习中心和写法,篇篇归纳和整理。
4、瞄准中考要精练,文意分析巧联系。
四、结束语: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也许六月的中考就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梦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无果而终,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么,快马扬鞭,努力拼搏,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吧!最后衷心祝全体同学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
第五篇: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胡建华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
复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指导文言文解题技巧。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预习方案
1、阅读《中考指导》,研究去年中考考题,探讨文言文考点。2 复习课文《桃花源记》的有关内容并探究本课考点。
3、找出与《桃花源记》有共同点的文章,对比阅读并仿照中考题的形式拟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一生经历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复习。
二、明确中考文言文的考点
㈠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评价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记诵积累的过程,理解诗文大意。下面就以2010年的考题为例,看文言文从哪几个方面命题的? ㈡、研究2010年中考题,探讨文言文考点。
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考点,然后师出示投影:
1、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三、《桃花源记》考点探究 ㈠、文学常识
1、请你说出本文作者、朝代、出处。本文作者是 代,选自《 》
2、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师追问:我们还学过哪些“记”?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满井游记》
过渡语:同学们,坚定的步伐已经迈出,我们要勇往直前,进入基础闯关。㈡、回顾课文内容
1、明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围绕线索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本文记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经历。(板书主要情节)㈢、基础闯关
1、背书关:⑴指名背诵 ⑵男女生背诵接力
2、字词积累关
文言文中的词语有特殊的文言现象,你能说出来吗?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学生结成小组,归纳总结文中出现的以上词语现象,然后小组内交流。⑴通假字:便要还家
⑵古今异义:①、芳草鲜美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无论魏晋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⑶一词多义:
①、舍 便舍船,从口入 屋舍俨然②、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③、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⑷词类活用:
1·欲穷其林
3、渔人甚异之
师:如何让自己在复习重点词语时,更能得心应手呢?老师支你一招。(出示投影)
通假字要勤整理 一词多义要分清
古今异义巧归纳 词类活用记心中 重点词语别放过
师小结: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细心整理,相信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本文中概括一个成语,大家能说吗?(生:世外桃源),对,还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3、译句关
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师:大家谈谈我们在翻译句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大家畅所欲言)今天老师送大家几条锦囊妙计:(出示投影)
1、要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
2、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要调整语序;
4、在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师:面对通篇的句子,哪些是容易考的呢?老师帮大家归纳。(投影)
1、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2、运用修辞之句(如:排比,对偶)
3、含有重点词语的(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4、主旨句,反映作者情感,蕴含哲理,结构上起一定作用之句等
师:祝贺同学们顺利闯关成功!复习时,抓住规律,巧用方法,学习起来就会如鱼得水。同学们,夯实基础很重要,文意理解不可少。我们共同进入下一个环节。㈣理解默写
1.展示桃花林及桃源美景图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并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原话。
2.展示桃源人宴请渔人的图片,想一想:这体现了桃源人怎样的民风?并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原话。
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原话:“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五)议一议:1.风景优美,环境宁和,民风淳朴,作者如此完美的描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究竟有何用意呢?(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呢?)(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明确:表现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的简略,中间写的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都是由文章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的简单。
(六)、拓展延伸
陶渊明在文章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这种淳朴安宁,恬淡的心境在他的其它作品中有所体现吗?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小结:《归园田居》中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归隐田园的无悔;《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感受到了他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自得;《五柳先生传》中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淡泊情怀。
过渡语:在复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样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一节课的收获如何?一起走进中考练兵场,接受检阅!
四、中考演练场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黄发垂髫()
诣太守()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芳草鲜美()⑷外户()不闭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译文:(3)上与群臣论止盗。
译文:(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 3.【乙】文唐太宗认为治理社会风气应采用什么样的措施?用自己的话概括。(1分)
4.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甲】【乙】两文各描绘了怎样的社会风气。(3分)(3.杜绝奢侈,节省浪费;减轻徭役赋税;选用廉洁官吏;使百姓衣食无忧。4.【甲】: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社会安定。【乙】:天下太平,社会安定。)送你一把金钥匙
1、牢记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别小视。
2、温习作者及背景,促进理解变能力。
3、复习中心和写法,篇篇归纳和整理。
4、瞄准中考要精练,文意分析巧联系。
四、结束语:
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也许六月的中考就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梦想。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无果而终,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么,快马扬鞭,努力拼搏,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吧!最后衷心祝全体同学都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