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特点。
2、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历史,培养理解能力。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课文中的小字、史料、插图充分展示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
2、小组分工合作积极收集有关电和电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感受电和电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加强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进一步加深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
2、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 能源领域的巨变和围绕电的发明
难点:是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教学教法
以导为主的教学法,读、讲、议结合。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每当同学们打开电灯读书、打开电视看节目,或者使用微波炉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什么呢?(学生发言)
请学生再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类似的例子。
那么电这个奇妙的东西是谁发现的呢?它的发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什么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2.学习新课
一、人类对“电”的认识
其实人类最初对“电”的认识是从天空中的“闪电”获得的,知道它是一种会发光、发热、伴有声响、可以杀人毁树的力量,由此产生了“雷公”“电母”的传说。那么,人类对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小字部分,并结合自己的课外调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小组学生介绍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
教师从学生的介绍中注意引导归纳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发电站的建立―电力的广泛应用。
利用学生介绍的材料帮助学生形成两点认识:
(1)有时人类对某种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认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但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现或发明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2)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二、能源领域的巨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人类从认识电到广泛使用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类开始进入到电气时代则由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大门的。那么为什么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时间里能够发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呢?请各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注意点拨学生充分运用本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师生共同归纳:
当时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政治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从而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使自然科学有了新突破。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自然科学有了新的突破,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提醒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教师提醒学生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这两个内容在下一节课中学习,本节课重点了解电力的广泛应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课本中的一句话:“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和亮点。)
三、围绕“电”的发明
电力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造。其中,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成就最为突出。
1.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是同学们很熟悉的一个发明家,他的很多发明创造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第二小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并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爱迪生的发明成就。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却对人类贡献这么大,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的发明创造都是他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吗?他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小组开展讨论)
教师出示爱迪生的一段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帮助学生开展讨论。
师生在讨论中加深认识:爱迪生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创造性才能和他所依靠的集体的力量。一个人的成功不会从天而降,努力才有回报。
2.电器的使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电熨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那么我们国家的人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使用电器的呢?我国比西方国家在电气化方面落后了多少年?请第三小组给我们介绍他们的调查结果。
教师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迅速地改变着社会上生产与生活的面貌。由于使用电力,其他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能力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认识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那么,假如现代人离开了电,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出示有关2003年8月14日美国、加拿大部分地区停电的图文资料)
提问:从发生在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的停电事故,同学们得到什么启发?(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并进行总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电力的使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2.人类是否只能一味地依赖电力这一能源?
3.你对能源的开发有什么建议? 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围绕板书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背景:政治制度稳定,经济繁荣。
人们潜心研究,产生新技术革命。表现: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
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特点: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围绕电的发明:发明大王爱迪生—电灯、留声机等。电带来的影响
★教学反思
第二篇:电气时代的来临
电气时代的来临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本单元中非常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最基本的推动力,在继承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基础上,又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世界格局,促成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造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教学重点
围绕电的发明及运用;能源领域的巨变。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对科技革命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一定的表现欲望,所以设计时给了学生一定自主学习的空间。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能源领域巨变等基本史实,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人类只能依靠电力这一能源么?你对其他能源的开发还有什么建议?”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六、教法学法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入新课。
2.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史料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认知方法。
3.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电的发明和应用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方方面面的影响,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
七、媒体选择
多媒体视频。
八、教学过程
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约从1870年开始,在生产领域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这次变革以电为核心,以电能的研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人类由“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时代”。板书课题。
【问题一】同学们,你们家中或周围都有哪些电器,有什么作用?
【生答】略。
【师引导】这么说来,我们的生活和“电”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电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板书:
一、人类对“电”的认识)
【问题二】请同学们看书第89页第一目的内容,思考: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
【生答】略。
【PPT】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
富兰克林 法拉第 伏特
【问题三】人类对电能的利用过程是怎样的?
【生答】略。
【PPT】1832年,皮克希,手摇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834年,雅克比,直流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1867年,西门子,自激式发电机
【师引导】尤其是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发现,开始了机械能和电能大规模转化的时代,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实用的发电机、电动机,建立起巨大的发电站,这一切极大地改变了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面貌。
【问题四】此时,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它与蒸汽动力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生答】略。
【师引导】由于电力作为能源具有这么多优点,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围绕电的发明由此展开能源领域的新天地。
(板书:
二、能源领域的巨变)
【问题五】谁来结合课本谈谈这种巨变表现在哪些方面?能举例说说最好。
【生答】略。
【PPT】新能源的发现与应用——电、石油
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内燃机、柴油机
新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飞机
新通讯技术设备的出现——电报、电话
【师引导】在已经取得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和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创造的新热潮。历史上把这次热潮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问题六】想一想:为什么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能够发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
【生答】略。
【师引导】由于使用电力,其他工业部门也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
【PPT】展示泰坦尼克号图片,激趣。
【PPT】史料:1897年,《伦敦新闻报》一个专栏惊叹道:“比起过去的六百年,在过去的六十年里,蒸汽机和电力已经在更大的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
【问题七】蒸汽机和电力已经在更大的程度上征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动力是什么?
【生答】略。
【板书引导】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此后,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九、教学设计评价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策略,根据学情随时调整。
5.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整合,将第三目内容前置到第二目。由“人类对电的认识”通过教师引导得出电能的优势,自然过渡到围绕电的发明由此展开能源领域的新天地。这样就挖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效果比较好。
6.教学反馈设计(有些内容学生不理解,老师要设计低要求)。
第三篇: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 教学设计
第17课 电气时代的来临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就世界史的范围说,从16世纪起,人类历史进入了近代时期,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近代时期包含了手工工场时期、蒸汽时代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等三个发展阶段。大致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史由此进入新的时代即电气时代。
本课讲述的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兴起的历程。教科书从人类对电认识的过程和电力取代蒸汽作为主要能源以及电的一系列重要发明三方面阐述了电气时代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能源领域的巨变和围绕电的发明是本课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 质量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对科技革命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课文中的隐性知识内容,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阐述解释。以更多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理解力,形成共识。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内容及特点。
了解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和应用历史,培养理解能力。
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文中的小字、史料、插图充分展示课文中有关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
小组分工合作积极收集有关电和电器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感受电和电器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加强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进一步加深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
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勇于创新、不畏艰难、不惜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以导为主的教学法,读、讲、议结合。采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用电器图像,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五、教学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确定组长、发言人、时间控制员等,明确分工。
2.教师将准备的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个调查主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进行调查:(1)人类认识电的过程;
(2)爱迪生发明创造的故事和成就;(3)家庭使用电器的情况及感受。
4.学生课前主动查找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收集整理,制作课件。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每当同学们打开电灯读书、打开电视看节目,或者使用微波炉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什么呢?(学生发言)
请学生再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类似的例子。
那么电这个奇妙的东西是谁发现的呢?它的发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什么时代?它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2.学习新课
一、人类对“电”的认识
其实人类最初对“电”的认识是从天空中的“闪电”获得的,知道它是一种会发光、发热、伴有声响、可以杀人毁树的力量,由此产生了“雷公”“电母”的传说。那么,人类对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小字部分,并结合自己的课外调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一小组学生介绍人类对电的认识过程。
教师从学生的介绍中注意引导归纳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发电站的建立―电力的广泛应用。
利用学生介绍的材料帮助学生形成两点认识:
(1)有时人类对某种自然现象或规律的认识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但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现或发明都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承前启后、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
(2)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二、能源领域的巨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
人类从认识电到广泛使用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类开始进入到电气时代则由发生在19世纪下 半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大门的。那么为什么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时间里能够发生重大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呢?请各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展开讨论。(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 生的讨论,并注意点拨学生充分运用本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师生共同归纳:
当时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 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政治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繁荣,从而使人们有条件潜心研究科学,使自然科学有了新突破。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大发展,自然科学有了新的突破,这就为新的科技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这些成果运用到工业生产中去,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工 业革命。
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研究对生产不仅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还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及主要内容。提醒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教师提醒学生内燃机和 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应用这两个内容在下一节课中学习,本节课重点了解电力的广泛应用)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课本中的一句话:“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特点和亮点。)
三、围绕“电”的发明
电力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发明与创造。其中,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的成就最为突出。(1).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是同学们很熟悉的一个发明家,他的很多发明创造都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第二小组的同学给大家介绍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并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爱迪生的发明成就。
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指出,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却对人类贡献这么大,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的发明创造都是他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吗?他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小组开展讨论)
教师出示爱迪生的一段话:“天才是 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帮助学生开展讨论。
师生在讨论中加深认识:爱迪生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创造性才能和他所依靠的集体的力量。一个人的成功不会从天 而降,努力才有回报。(2).电器的使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电熨斗、洗衣机、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那么我们国家的人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使用电器的呢?我国比西方国家在电气化方面落后了多少年?请第三小组给我们介绍他们的调查结果。
(教师鼓励各小组的成员就自己在生活中使用电和电器的感受积极参与发言,从中加深理解电气化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
教师小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动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迅速地改变着社会上生产与生活的面貌。由于使用电力,其他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能力拓展: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认识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那么,假如现代人离开了电,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教师出示有关2003年8月14日美国、加拿大部分地区停电 的图文资料)
提问:从发生在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的停电事故,同学们得到什么启发?(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并进行总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ⅰ.电力的使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ⅱ.人类是否只能一味地依赖电力这一能源?
ⅲ.你对能源的开发有什 么建议?(3).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围绕板书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4).板书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背景:政治制度稳定,经济繁荣。
人们潜心研究,产生新技术革命。表现: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
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新交通工具的出现。特点: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围绕电的发明:发明大王爱迪生—电灯、留声机等。电带来的影响。
第四篇:《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知道电力的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卡尔·本茨和莱特兄弟 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成果,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理解 科学技术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对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课堂展示有关第二 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指导 学生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制成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 巨大作用,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认识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 识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新的科技发明带来的利与弊,认识到发展经济要处理 好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对科学家、发 明家的贡献的介绍,尤其是分析爱迪生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 学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技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分电力、电讯技术、交通运输三组收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进入的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看人类灵 魂的智慧之光是如何点亮了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在广漠的大地上潇洒地 行走,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课题:第二次工 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它们到底是怎 么来的呢?学习了这一课,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新课: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1、引导学生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时间,首先发生的国家、影 响。(多媒体展示)
2、探究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学生阅读教材第112页正文第一段及小字部分,思考:科学技术的进步 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多媒体展示:科学技 术与工业革命相互关系示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科学技术的飞速 发展是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最终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初步形成,劳动力的增加,工人素质的提高等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重 要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以搜集资料的三个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汇报课前搜集的第二次工业 革命期间的成就进行探究学习。(1)电力的应用
(多媒体展示:“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技术成就,代表19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列宁)A、第一组的学生代表展示汇报搜集的电力方面的成就,从而解决以下 三个问题:
电是如何发现的?电力是怎样进行应用的?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与蒸 汽动力相比有哪些优点?(多媒体展示)B、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汇报给予评价,小结并强调:
理论基础: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力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电 灯、电车、电钻等;电力影响: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多媒体展示,同时出 示法拉第、发电机、电车的图片。)(2)电讯技术的兴起
A、第二组的学生代表展示汇报搜集的电讯技术的兴起情况。
B、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汇报给予评价,小结并强调:电话——贝尔:无 线电报——马可尼。(多媒体展示,同时出示贝尔演示使用电话、无线电穿 越大西洋实验的图片。)C、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通讯技术的兴起情况。(中国自行架设的第一
条电报线于19世纪70年代出现在香港到上海之间,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 先使用了电话。)(3)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A、第三组的学生代表展示汇报搜集成果,并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动力机的变革情况?内燃机与蒸汽机相比有哪些优点?交通工具的变 革有哪些重大突破?(多媒体展示)B、教师对学生的展示汇报给予以评价,小结并强调:动力机变革:汽 油机——戴姆勒,柴油机——狄塞尔;交通工具变革:汽车——卡尔·本 茨、亨利·福特,飞机——莱特兄弟(多媒体展示)
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一览表。
要求:(1)能够把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成就以及这些成就的相关要素填进你的表格:(2)设计思路清晰,富有创意。
展示学生设计的图表,教师给予评价后,多媒体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技成就一览表。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以搜集资料的小组为单位分别谈一谈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科技成就 所带来的影响。
2、教师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的广 泛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生活的面貌,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近代电讯技术的发展,为快速传递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条件,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 进一步加强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大大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提高了生 产能力。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第二次工业 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多媒体展示)
3、拓展讨论:科技成就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可能产生 一些负面影响。以“汽车发明带给我们的利与弊”为题谈谈你的看法。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汽车的使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 变化,科技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但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了环境污染,还有 噪声污染,因此要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影响,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 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节能减排”也是当今世界环境保 护的大趋势。(多媒体展示:汽车的发明,灾难?快乐?可持续发展,人与 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出示汽车的图片。)(四)“发明大王”爱迪生
1、学生阅读教材第115——116页“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目,结合自己 搜集的有关爱迪生的故事,分组讲述有关爱迪生的故事,要求在讲述中要涉 及以下三个问题:爱迪生为什么被称为“发明大王”?你知道爱迪生的哪些 发明?爱迪生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大王”?(多媒体展示,同时出示爱迪生 及其发明的电报机、电灯泡的图片)
2、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小结:爱迪生一生之中有近2000项发明,有 1000多项取得了发明专利权,其中最重要的发明有电灯、电话机、电报机、电车、留声机、蓄电池等。爱迪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发明大王”,主要在于 他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二 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多媒体展示)。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勤奋 努力是成就一项伟大发明的关键。
3、学生谈启发、感想:从爱迪生身上你受到哪些启发?作为=名科学 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三、小结新课:
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 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运用,电讯技术的兴起,汽车和飞机的发 明,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新的工业革命告 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应当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勇于创 新的精神,在科学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发展经济要处理好发展与可持续发 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多媒体展示)
四、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A.蒸汽机的发明B.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C.电力的广泛应用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2、发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是()A.享利·福特B.卡尔·苯茨C.狄塞尔D.莱特兄弟
3、为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打开电气时 代的领袖”的人物是()久法拉第B.贝尔C.马可尼D.爱迪生
(二)试一试自己设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科技成就一览表。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合本课学习谈谈你对科技发明作用的看法。
第五篇:第20课电气时代教学设计
项城市新华学校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总第023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设计人:高卉
王春前
审稿人:王春前
掌握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
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探究汽车的发明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害,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比较探究法,播放影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电灯照明,电话都是在这次变革中被发明出来的,我们把这次变革叫做“第二次科技革命”。项城市新华学校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总第023课
二、自研自探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开始标志:
,人类有“蒸汽时代”进入“ ”,走在前列的国家: 和,时代特征
2.美国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他正式注册的发明有1300多种,被誉为
3.德国人 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誉为。
4.1903年,美国的 终于制成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
三、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学生,依据座次表 让学生找到答案 并划在课本上)
四、交流互动(多媒体展示问题)
1、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
2、通过书上的插图对比马车和汽车的不同特点,探究“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
3、想一想: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种方法照明?采用这些方法,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4、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好? 老人: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
五、展示提升
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小组内充分交流后,展示交流的成果。
六、质疑评价 项城市新华学校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总第023课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明确答案:
1、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法拉第研究出电磁感应原理,打开了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 工业:重心:轻纺工业转向重工业,出现电气、化学、石油等。
2、汽车有新型的动力;汽车体积小、速度快等
3、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如夜晚大街上变得漆黑一片,电视机无法打开,电车停运等等
没有电灯之前,人们多使用煤油灯、煤气灯、蜡烛照明。照明范围较小,亮度差,不利于广泛使用。
4、他们说的话都有一定的道理,又不够全面。老人只看到了汽车工业的积极作用,小孩只看到汽车工业的消极影响,但停止发展汽车工业的看法过于偏激。
应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趋利避害。
七、归纳小结(结合板书,指出本课重难点)
今天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力再次飞跃,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从而我们认识到科技推动社会进步,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的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节节清梳理 1、19世纪70年代在电力技术方面领先的国家是()A、中国和美国 B、中国和德国 C、美国和德国 D、美国和日本
2、最早研制成功的汽车、飞机的动力机是()A、蒸汽机 B、电动机 C、发动机 D、内燃机 3、20世纪初,人类在机器上使用的主要能源有()
①电力 ②石油 ③煤碳 ④核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19世纪末,开采石油成为重要工业部门的原因是()项城市新华学校九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总第023课
A、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B、新通迅手段的发明 C、火车的发明 D、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5、19世纪中期,一个美国人可以通过以下哪几种方式到达欧洲()
A、坐飞机 B、搭汽船 C、开汽车 D、乘马车
6、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果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内燃机的创制 B、新通迅手段的发明 C、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D、电的发明把人类由“蒸汽时代”带到“电气时代”
九、板书设计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时间:19世纪70年代 开始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时代特征:电气时代 主要成就: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德国人卡尔本次发明内燃机,汽车成功
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影响: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