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市三等奖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化
2012年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论文 黄娟
浏阳市官桥镇官桥完全小学 *** 4103018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官桥完全小学 黄娟
【摘 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数学教育也面临着信息时代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育,将是新世纪数学教育的重大课题,乃至成为数学教育的一项基本原理。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在信息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很快就进入了数学教育中,网络教育也进入了课堂教学中,当然还在传统的磁带,点读机,光盘CD,投影仪等等。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的联通,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丰富的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网络教育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数学教育也面临着信息时代严峻的挑战。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育,将是新世纪数学教育的重大课题,乃至成为数学教育的一项基本原理。信息化课堂教学就是在信息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很快就进入了数学教育中,网络教育也进入了课堂教学中,当然还在传统的磁带,点读机,光盘CD,投影仪等等。伴随着互联网信息的联通,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丰富的学生的视野。就我这几年在一线教学的经验,谈谈信息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
信息化技术具有对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系列和CD光盘等,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如在概念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可以创设一个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运手做数学的数学的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增大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如2012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P9页学习位置上下前后时,我采用的多媒体的课件小故事导入。如果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只是单纯的拿着书照本宣科,不仅浪费了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同时学生该是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利用信息化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在情意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交通便捷,大家都很遵守交通规则,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请看画面。通过图片游戏导入,学生们马上集中注意力,组织学生充分体验上,下,前,后,避免了抽象的让学生判断,初步感受其相对性。
这样借助信息化手段,化抽象的东西为具体,把小朋友还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信息化手段显示出来,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网络拥有大量信息成为除课本之外新的知识来源。信息资料的查询、收集、整理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在网络里或者光盘里,我们的同学们可以看到在课本上了解不到的新知识。当用常规的教学方式较难讲清楚内容时,利用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比较合适。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如何把课堂讲活,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充分做好准备,课件,小游戏,音乐等等,这些都需要以互联网作为媒介。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我利用Flash绘制了一个动画课件,就是沿着平形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分离出两个三角形的的动画过程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获得分离的完整信息,学生不用动手,也能牢牢记住“三角形的面积等于等底等高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学生做习题的时间也足够了。
三、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指导学习者通过实践和利用媒体有效地获取事物的信息。单单在教科书上说,让学生没能透彻的理解,如果通过计算机把生活中的实例以Flash或是视频的形式带到课堂上,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互动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校园网由过去的设想变成当今的现实,由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步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并重。校园网或Internet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媒体,会使用网络、具有网络意识是每个人今后发展的必备条件。网络既然拥有大量信息可以成为我们新的“知识来源”,信息资料的查询、收集、整理,都可以通过网络营销来完成。在网络教学环境系统中,建立互动数学教学模式,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很方便地进行交互式的信息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师机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模拟讲座、示范表演、作业评价等,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机器学习,并可随时向教师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利用自己的工作站来解答。不公节约时间,而且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统计数据库对学生易错题进行选择性的回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网络授课,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E-mail来答疑、完成作业和批发作业,还能进行个别化辅导,兼顾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避免传统教学整齐划一的缺陷。师生之间利用计算机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良好的人机对话,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粉笔、黑板是传统教学的手段,效率低,表现力有限,已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日益应用,新教育技术不断出现,其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不仅可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够明显地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教育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信息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之的作用已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陈梦稀,易小文,陈章顺,向明周,彭拥军:《教育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篇:初中田径教学教法探索(市三等奖)
初中田径教学教法探索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学 从绪华
摘要:众所周知,田径是一切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教材涉及的运动较多,如跑、跳、投三大类,当然还有其他内容。而体育教师可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多种,如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等,还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等,当然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 关键词:初中田径教学;教学方法;有效教学
田径课程教学方法即是指在田径课程教学中,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田径运动是各运动项目的基础,田径课程在各级各类的学校体育课程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田径教学方法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的重要保障,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随着田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田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呢?
1、教师的讲解要生动形象、口诀化
教师的讲解要注意语调和用语。例如,讲标枪技术时,讲助跑的语调可轻松缓慢些;讲到引枪交叉步时,语调加快;讲到投掷出手时,语调高昂有力。这样讲解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兴奋性提高,跃跃欲试,同时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快慢节奏及配合用力,有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又如为了使学生对某些关键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引用其它相似的事物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该技术的特性与本质。例如,掷标枪最后用力的“鞭打”;背越式跳高杆上动作的“反弓成桥”;短跑落地动作的“扒地”等等。这样的比喻能启发学生很快理解技术的要领。与此同时,在讲解中还可将技术动作要领高度提炼,进行口诀化。例如,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滑步动作要领:摆、蹬、下、收;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最后用力动作要领:蹬、转、挺、推、拨。这种简明扼要,口诀形式的讲解,便于学生记忆。
2、教师的示范要选择正确的位置和方向
示范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示范动作,教师必须组织调动好学生观察示范的位置与方向。例如,观察直道“途中跑”技术的示范位置时,侧面观察后蹬与摆动,以及蹬摆配合的技术;正面观察跑的直线性、蹬摆的方向及脚落地的方位等。又如,观察直道跨栏跑的“跨栏步”及栏间跑的技术时,侧面观察起跨、过栏的全身配合及栏间跑的重心高度与步长、节奏等;正面观察“跨栏步”及栏间跑的直线性。再如,观察背越式跳高示范的位置(左脚起跳为例)时,正面观察(正对横竿位置)身体转体情况;侧面观察(第二立柱或称远端立柱一侧)起跳脚放脚位置、着地技术、摆臂、摆腿技术,以及过竿时的挺髋技术。若要选择观察跳远示范的位置,则正面观察摆动腿、两臂摆动方向,以及上体姿势;侧面观察助跑节奏、倒数三步步长变化、起跳脚的着地、蹬伸、摆动腿与两臂摆动幅度、上体姿势等。总之,教师的示范位置要有利于学生技术动作快速有效的学习与掌握。
3、教师要合理运用条件教学法
条件教学法是指利用具体、形象的标志物或借助外在条件的帮助,给学生指示动作的方向、幅度、轨迹、节奏以及通过触觉和肌肉的本体感觉,直接体会动作的要领,辨别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
在跑的教学中,采用踩着直道分道线跑,培养学生跑的直线性;跑“格子”则会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步长、步频;利用自行车、摩托车等,在控制一定速度下进行牵引跑,以培养运动员的肌肉反应及速度感觉;阻力跑(拖重物跑、拖降落伞跑、在练习者前推其双肩等)以体会后蹬动作。在跨栏跑的教学中,在起跨点、下栏点、栏间跑各着地点处划标志线,以帮助学生形成适宜的起跨距离、下栏距离,以及合理的栏间三步步长;或攻栏时,利用吊球、树枝来要求练习者的手臂、攻栏腿脚掌触及标志物,以提高攻栏效果。
在跳远教学中,踏跳板的应用,以利于延长空中腾空时间。助跑道上设立标志物,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助跑节奏和合理的步长;跳高教学中,也可通过设立标志物,划线等帮助确立合理的起跳点。
在铅球教学中,当练习者最后用力推球时,顺势推其投掷臂肩部,使其体会最后用力的送肩、伸臂推球的动作,或在出球方向前,设置一定高度的绳子,要求铅球在绳子之上越过,以帮助形成合理的出手角度。
4、教师要善于采用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问题和线索,让学生自学自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田径运动技术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实心球教学时,教师不是按照常规的教法,即先向学生讲解、示范掷实心球的技术过程和方法、要领,而是提出“怎样投掷”和“怎样才能掷得远”的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怎样投掷”和“怎样掷得远”。其间,教师还可以陆续提出一些问题、线索供学生去思考和发现。如用全身力量投掷包括哪几部分力量、全身怎样协调用力、如何增加投掷用力距离、怎样获得最适宜的出手角度等等。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对上述问题有一些基本认识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加深理解掷实心球技术。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掷实心球技术知识。由于发现问题和练习技术始终同步进行,增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在田径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会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7.[2]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7.[3]李峰.优化中学体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J].教育导刊:2003,6(1).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论文
论:信息化教学
21世纪,随着网络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和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联,而信息化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一、信息化教学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它的本质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
二、信息化教学方法及各自特点
1、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 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
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 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
3、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1)问答法。(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教学。信息化教学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信息化教学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纪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此外,信息化教学还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四、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1)信息化教学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情境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成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加入,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如此;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便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学媒体有时作为辅助教学的教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也是学生建构意认的对象。可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
五、总结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信息化教学模式虽然其理论上有纷繁复杂、无体系性,但是信息化教学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跨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建构过程。我们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挑战,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日期:2008-10-08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打印] [评论]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引而不发,诱思导学,培养学生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课堂教学时要体现“两主”作用。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探索精神更快形成,教师没必要“发”(把知识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学。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学生的整个认识系统就会被激活,并高速运转起来,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地位,体现了教育教学价值。
三、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不要由教师垄断,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好的学习品质就会进一步形成。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四、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
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2009-01-0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打印]教师绩效工资最新消息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性目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起求知欲望,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教师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促使其学习动机的形成,促进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萌芽。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一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转化为长方形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老师创设的问题中,学生动脑探索,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二、亲历建构过程,形成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与个性。而新理念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相信“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在教学“6加几”时,教师投影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群小学生排路队回家,其中男同学6人,女同学5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6+5,并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多样化:①7、8、9„„,一共有11个人;②把5分成4和1,4和6组成10,10+1=11;③把6分成5和1,5和5组成10,10+1=11;④6+5=11,因为我知道5+5=10,10+1=11„„这样,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是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是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教“混合运算”扩展应用时,教师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全校老师(13人)带领同学(65人)去“世界之窗”参观,在购票处贴着一张门票价格表:成人票50元,学生票20元,团体票(10人以上)25元。你打算怎样购票?面对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现实问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亲身去实践,并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创造性解决。显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在生活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在小学计算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习惯、兴趣、态度、意志、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养成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计算。
2、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教师必须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现在的学生做作业就象完成任务,不管三七二十一,写完了就行,这就导致了计算错误率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检查,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数字写错了没有等,无法口算的还应该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每次作业都提醒、强调,同时教师亲自走到学生中间督促、落实,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自主检查、验算的习惯了。
4、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二、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现在的学生对于学习的动力不足,对计算更是觉得枯燥,这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学、乐算。
1、枯燥的计算融入生动的情境。一提到计算,学生马上会与枯燥联系起来,简单的符号、枯燥的运算。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算的兴趣。如做改错题时,可以创设“小马虎”学数学的情境:小马虎学数学,这是他做的数学题,请各位小老师们帮他检查检查,看他做得对不对?每个学生都是热心而好胜的,他们会充满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检查的行列当中。
2、单一的计算融合丰富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设计丰富的活动,如视算、听算、抢答、开火车、小组竞赛、闯关、游戏等,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3、设立形式多样的奖励机制。就计算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学习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计算的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之心动,继而行动。
三、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中基础知识是算理的依据,对运算具有指导意义,基础知识混淆、模糊,基础知识不过硬,往往是引起运算错误的根本原因,所以加强和落实双基教学是提高运算能力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具体要求做到:
1、加强口算训练,夯实计算基础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计算的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持续训练。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笔算、估算及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笔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就成了无根源了。因此,口算要持之以恒,天天坚持训练。
2、重视算理教学,注重策略优化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由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
3、练习抓住重点,逐层深入
计算教学在练习的设计上一般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的发展顺序。一般先是例题模仿练习,然后是形成性练习(相对于模仿练习而言,题量稍大,且题目由浅入深,层次明显,一般评析时突出提高练习题)、变式练习(一般以判断、选择、匹配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的外延与内涵,从而使学生深层次地把握知识)和综合运用(一般通过解决一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通过练习的逐步递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基本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借助于练习的多形式、多角度,使大家都能体验到成功解题的快乐,进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4、注重知识迁移,适当延伸拓展 迁移所依赖的主要条件是不同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共同因素越多,越容易产生正向的迁移。在新课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挖掘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共同的因素,创设迁移情境,以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比如说,由百以内加减竖式计算法则,迁移到后面学习万以内加减计算,由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法则,迁移到后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不能靠一朝一夕,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作为教师,我们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的同时,还应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持之以恒地练习,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