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犯罪演讲稿及教案

时间:2019-05-12 22:1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演讲稿及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防青少年犯罪演讲稿及教案》。

第一篇:预防青少年犯罪演讲稿及教案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利用晨会时间,做一个禁毒知识专题讲座,让大家进一步详细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使人人知晓毒品危害和禁毒知识,人人了解禁毒工作的方针政策,人人明白参与禁毒斗争的方式和方法,形成全社会人人关注禁毒工作,人人参与禁毒斗争。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摇头丸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我国禁毒的方针是:四禁并举(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我国《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处罚主要有: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没收财产和罚款等。对吸毒行为的处罚是: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吸毒成瘾的,予以强制戒毒;强制戒除后复吸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期间强制戒除。

一、毒品的危害:

1、严重推残身心健康

①所有毒品都会直接刺激人的中枢神经,产生致幻作用,使人上瘾。一旦上瘾,便不易戒除,而反复吸食、注射,就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使人精神颓废,面黄肌瘦,智力下降,甚至中毒死亡。

②嗜毒者平均寿命仅为40-45岁,每年有10多万人死于吸毒。人们说吸毒者“吸进的是白色粉末,吐出来的却是自己的生命”。

③吸食、注射毒品还会导致患上病毒性肝炎、肺炎、艾滋病,这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吸毒使体质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共用毒具或注射器,以及毒品本身感染病毒,从而造成传染。我国已发现吸毒而感染艾滋病毒的有1132例,占艾滋病毒感染者总数的70%。

2、破坏家庭幸福

吸食、注射毒品要花大量的钱。据保守的估计,吸毒者每天约需要一克毒品,价值人民币120元左右,一年就要花去4.4万元,这样的开支,有多少家庭能承受得起?由于吸毒开支大,导致夫妻不和而最终离婚的并不鲜见;原来是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因为有人吸毒,而弄得家徒四壁,家里的人被迫另外居住,不与往来,这样的事例也不少。某市有两兄弟吸毒,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光了,父母一再对他们进行教育,都不听进去,只好搬出去住,不再理睬他们。毒瘾发作的人,往往丧失人性,六亲不认,为了吸毒,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会干出来。某镇的刘海峰长期吸毒,钱不够花,毒瘾发作时,便向母亲要,母亲不给,他就大打出手,将母亲的肋骨打断了两根。“一人吸毒,全家遭殃”,这是千真万确的。

3、诱发刑事犯罪走向坠落

吸食、注射毒品者毒瘾发作时,是极其痛苦的,必须有毒品吸食或注射才能暂时解脱,而身上没有钱,便得不到毒品,因此,他们就铤而走险,去抢、去偷、杀人越货,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到头来要受到法律的惩处,下面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

广州市在广从公路上抓获的车匪路霸,80%是吸毒者。1995年1月3日,某城区共抓获各类刑事犯罪分子804名,除流窜犯654名外,其余家在本市的150名犯罪中,有吸毒行为的达91名,占了60.1%。有一个五人组成的盗窃团伙,自1994年6月起,疯狂作案,每天少则两三宗,多则五六宗,而这五人全是“瘾君子”,盗窃所得大部分用于吸毒。吸食、注射毒品而贩毒者,他们自己受到毒害又以毒品去害别人,用贩毒所得来维持自己吸毒的支出,形成为吸毒而贩毒,以贩养吸,吸贩交叉的一种犯罪现象。如李某,自1994年初开始吸毒,到7月已身无分文,为了继续吸食毒品,便进行毒品交易时,当场被公安人员抓获。

4、危及国家和民族

国家要繁荣昌盛,就需要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强壮的劳动大军,为国家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而吸食、注射毒品只会使人日渐孱弱,不可能有充沛的精力从事生产劳动,吸毒者多了,必然影响国力。吸食、注射毒品还会危害下一代。吸毒者受到毒品侵害后,会损害到胎儿的健康。有一对夫妇原来有一个美满的家,后来由于夫妻两人吸毒,不仅多年的积蓄连同开办的摩托车修理厂、购置才一年多的住宅都用来换毒品,而且,生下的儿子也患了先天性病毒型大脑痴呆症。吸毒蔓延,势必使不健康的甚至痴呆残疾儿童增多,导致民族素质下降。

二、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好奇心强、分辩是非能力差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之一。青少年普遍好奇心强。对一些事物总想尝试一下,又加之对毒品的危害性不了解,由此沾染上毒品的占青少年吸毒的50%。

无辜上当受骗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之二。一些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轻易吸上一“朋友”甚至一些陌生人特意送上来的香烟,在吞云吐雾中悄然上瘾,还有一些青少年患病时听信毒品能治病止痛几经尝试,病治不愈,反成“瘾君子”。

精神空虚寻求刺激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之三。由于胸无大志、缸乏生活目标,生活的无聊使之产生寻求刺激的心理,由此陷入“毒潭”的占青少年吸毒的20%。

盲目追求时髦是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之四。一些青少年吧吸毒与抽洋烟、渴洋酒同视为一种时髦,在他们眼中,吸毒是富有者的象征,有风度、有气派。由此吸毒的青少年占吸毒的10%。

青少年吸毒原因有上面种种,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青少年不了解毒品的严重危害性。

三、吸毒的危害这么大,青少年该怎样预防毒品呢? ①远离毒品,珍惜生命。“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受害”这是很多吸毒者对众人的告戒。生命对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要珍惜生命,就必须远离毒品,决不对毒品抱有好奇新和侥幸心理。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毒品的危害性,认识到毒品对身健康,事业前途、爱情婚姻、家庭幸福、社会文明安宁危害程度,不能在毒品及贩毒分子的诱惑面前,存有一丝一毫的好奇心。

②根除陋习,丰富身心。增强防毒能力首先禁止吸烟,最可怕的是吸烟者,特别是青少年会在吸烟时不知不觉地染上毒瘾。据报道,有个游戏厅老板每日向常来光顾的年轻人分发香烟以示亲热,可吸烟的人并不知道烟丝中已经掺入了毒品,因为象海洛因、冰毒等可以掺在卷烟中吸食,而吸烟者却全然不知。有调查表明,有1/3的高中生没有意识到“吸毒往往从吸烟开始”,有些人当他第一支烟点燃时,一只脚已经踏入吸毒者这个特殊的群体。

③明辨是非,拒绝诱惑。中学当中绝大数人都知道毒品的危害,但是,有些学生抵制不住诱惑去吸毒,这就要每个学生在关系到自己生命的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拒绝毒品的诱惑。

④谨慎交友,摆脱压力。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青少年应该懂得人生无坦途,在学习、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甚至重大打击下,都要正确对待,有困难找老师或家长帮忙,要以顽强的意志和理性战胜眼前的困难和打击,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而不能因一时无所适从和精神空虚去寻求不健康的精神刺激。

⑤加强宣传,防止毒品危害的家人。青少年除提高自身防毒能力外,还应为全社会禁毒工作做贡献,有责任向父母、兄妹、亲戚、朋友讲解毒品的危害,要敢于向禁毒机关或有关部门揭露毒品犯罪和吸毒行为。

毒品,这个横行世界的白魔,曾经毒害过多少无辜的少年,破坏过多少幸福的家庭。它像一股黑色的旋风吞噬着人们的血肉之躯,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它是人类的大敌,是中华民族的大敌。

我们不会忘记,1840年的那场鸦片战争,英帝国主义轰隆隆的炮声攻碎了清政府一百多年闭关锁国的大门,帝国主义灭绝人寰地把毒魔放进了国门无可挽回地导致了中国人民永远的伤痛。从此,大清帝国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滚进了洋人的腰包,人民都成了“东亚病夫”„„ 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怎能被“白魔”打倒?禁烟英雄林则徐站出来了,他以沸腾的热血回击了侵略者的炮火。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了民族和国家,人民折断了烟枪,拿起了武器,在浓浓的硝烟池中,我们看到了帝国主义的阴谋破灭,看到了东方雄狮的觉醒。

然而,毒魔无孔不入。人们甚至没法准确统计出全世界到底有多少人公开地或者悄悄地走进吸毒者的行列。最近有统计说全世界每年消费的毒品价值在3000亿美圆以上,交易额高达8000亿美圆,仅次于军火占世界贸易的第二位。也有统计说,在世界上全部刑事犯罪中,和毒品有关的就占三分之二。这是冰冷而残酷的数字,这是冰冷而残酷的事实。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生朱洁在电影《长大成人》中扮演吸毒女,因好奇而染上毒瘾,电影公演时,她却因吸食过量毒品而命丧黄泉。一颗正在升起的星“坠落”了。摇滚乐手罗绮,南京演出间隙外出买毒,被当场抓获,送去强制戒毒。年纪轻轻就断送了自己的艺术前程。球王马拉多纳曾是绿茵场上的英雄,他那独一无二的脚法风靡全球,令万千球迷为之倾倒,然而,当他染上毒品后,昔日的风采不再„„ 多少无辜的生命在毒品面前灵魂堕落,毒品危害的绝不是单单的个人,它可以让人丧失一切人性。只为吸一口,有人可以弑父,有人可以杀母,这种禽兽不如的行经背后原因很简单--毒瘾难拒。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毒品蔓延泛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国际社会的安宁,已经成为严重的国际性公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将每年6月26日定位国际禁毒日,去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是祖国建设的未来,是民族强盛的希望,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起来,不要以为毒品离我们还很遥远,而放松警惕,我们要提高禁毒意识和自觉抵制毒品侵袭的能力,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共创无毒校园,共筑文明平安校园。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吸毒的原因,以及如何抗拒毒品的侵袭

2、能力目标:能掌握抗拒毒品侵袭的方法,正确对待生活的挫折和困难。

3、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远离毒品,增强参与禁毒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讲解、小组讨论、同伴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军,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义不容辞地落在青少年身上。由于当今毒品泛滥,青少年对毒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一些青少年抵御不住毒品的诱惑,而坠入吸毒的深渊。因此,青少年更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请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探讨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抵御毒品,养成良好的习惯?(时间3分钟)。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就本组的讨论情况发言交流。

教师简单点评:

二、讲授新课

1、构筑拒毒心理防线(1)牢记“四知道”一要知道什么是毒品;二要知道吸毒易成瘾,难于戒断;三要知道毒品的危害;四要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2)正确把握好奇心,抵制不良诱惑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对于没有体验的东西,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愿望,但是,一定要辨明是非,正确把握好奇心。面对毒品,一定要态度鲜明,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以好奇为理由去尝试,千万不要吸第一口。(3)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人生在成长的规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要正确对待。对这类情况时,可以试着和父母、老师、同伴沟通,或者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等,分散你的注意力,排除烦恼。对不要用毒品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回避困难。当别人用毒品来引诱你、安慰你时,一定要意志坚定,坚决拒绝。要相信:挫折和困难是暂时的,战胜挫折和困难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2、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不吸烟,不喝酒。吸烟、喝酒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吸烟、喝酒的不良行为往往是沾染毒品的第一步。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吸烟、饮酒的年龄越早,越有可能沾染毒品。所以,远离毒品,首先要从远离烟酒做起。(2)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一些歌厅、舞厅、迪厅、酒巴、游艺厅等娱乐场所是一些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多发地点,如果青少年涉足这些场所,就容易沾上不良习惯,甚至可能会染上毒品。(3)慎重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青少年在交友中良莠不分,在所谓讲哥们、姐们义气、虚荣心的驱使和同伴的影响下,很容易沾染毒品。一些毒贩为了拉人下水,千方百计和你交朋友,想尽一切办法和借口来诱人吸毒。所以,大家在交友时要慎重,交好友、益友,不交损友、滥友,千万不能盲目从众。

3、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1)珍视生命的宝贵,做健康的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生命不仅属于你自己,而且属于你的父母、亲人,属于社会。一旦沾染上毒品,你将会成为毒品的奴隶,失去健康,甚至生命。(2)树立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做有用的人。吸毒不仅危害个人,而且危害家庭和社会,同一切毒品违反犯罪行为做斗争,人人有责。青少年要从自己做起,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开展的禁毒活动。拒绝毒品,就是实实在在的爱国,就是为社会做贡献。青年时代是人生中的最美好时期,青少年要始终保持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以自爱之心、自知之明、自知之力来面对挫折和困难,切不可选择毒品来麻醉自己,逃避现实,从而走上毁灭之路。

第二篇:预防青少年犯罪教案

预防青少年犯罪教案

903班主任:周艳萍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法制教育学习,让学生们懂得哪些属于犯罪行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当碰到不法侵害时,应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有自己。培养学生分辨是非,拒绝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和树立明确的法制观念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明白青少年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如:打劫、勒索等)。以至于当碰到犯罪行为时,该如何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拒绝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拒绝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课前准备:收集资料准备案例:以组为单位提前一周收集“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政策、法规与法律”以及《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相关条例,准备一个相关的小案例以及这个案例给你们的启示。

成果展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政策、法规与法律”以及《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相关条例。以组为单位,展示他们收集到的法律法规,并讲述一个相关的小故事(要求真实)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定义: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如果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

二、案列分析:

案列一:抢劫八毛钱被判罚八千

由山东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沈华(化名)抢劫8毛钱一案,法院作出判决,沈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八千元。

问题一:沈华的行为有没有违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有,违反了哪条? 问题二:沈华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的刑法的哪一条?

教师总结:沈华的行为违反了《中学生守则》的第七条的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考虑到沈华是一个14岁的青少年,所以法院给予酌情处理的方式了判决。问题三:如果你是沈华,你该怎么办?

(可以叫一两个学生表演沈华,阐述自己的内心想法。)案列二:欺负弱小本不该、敲诈勒索终被处

16岁的小朱与15岁的小李是初三的同班同学,平时就好自称大,恃强凌弱;二人家庭经济都较困难,很羡慕有钱的同学穿名牌。一天,一个低年级学生穿了一双耐克鞋在路上一脚把一块石头踢到小朱的身上,小朱很生气想教训教训这个小同学。小李一看一双新的耐克鞋,就说把这双鞋换过来穿穿算了,小同学不肯,二个人上去一下把他按在地上,小朱往他屁股上一脚,小同学只好把鞋给了小朱。小同学的家长报了案,小朱与小李被叫到了公安局。经查,小朱和小李还数次向其他小同学强索人民币,有的2元,有的4元、5元,最多一次强索17元,后因被害人要求返还7元,总共强索金额31元,学生家长反映十分强烈。

1、小朱和小李的行为构成了犯罪吗?他们的行为给了你哪些启示?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敲诈勒索根据刑法规定,它属于违法行为。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因小朱和小李都是未成年人,所以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条例》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来处理。

三、小组展示法律法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选2-3个代表展示法律法规,并讲一个法制小故事。

四、加强犯罪的自我防范小建议:

1、青少年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2、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3、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4、加强青少年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法制教育课的学习,作为一名青少年应该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三篇:预防青少年犯罪教案

预防青少年犯罪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法制教育学习,让学生们懂得哪些属于犯罪行为?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当碰到不法侵害时,应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有自己。

培养学生分辨是非,拒绝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和树立明确的法制观念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明白青少年的哪

些行为属于犯罪(如:打劫、勒索等)。以至于当碰到犯罪行为时,该如何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拒绝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拒绝和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准备案例:以组为单位提前一周收集“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政策、法规与 法律”以及《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相关条例,准备一个相关的小案例以及这个案例给你们的启示。成果展示: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政策、法规与法律”以及《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相关条例。以组为单位,展示他们收集到的法律法规,并讲述一个相关的小故事(要求真实)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定义: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 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如果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

二、案列分析:

案列一:抢劫八毛钱被判罚八千

由山东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沈华(化名)抢劫8毛钱一案,法院作出判决,沈华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八千元。

问题一:沈华的行为有没有违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有,违反了哪条?

问题二:沈华的行为违反了我国的刑法的哪一条?

教师总结:

沈华的行为违反了《中学生守则》的第七条的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 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考虑到沈华是一个14岁的青少年,所以法院给予酌情处理的方式了判决。

问题三:如果你是沈华,你该怎么办?

(可以叫一两个学生表演沈华,阐述自己的内心想法。)

案列二:欺负弱小本不该、敲诈勒索终被处

16岁的小朱与15岁的小李是初三的同班同学,平时就好自称大,恃强凌弱;二人家庭经济都较困难,很羡慕有钱的同学穿名牌。一天,一个低年级学生穿了一双耐克鞋在路上一脚把一块石头踢到小朱的身上,小朱很生气想教训教训这个小同学。小李一看一双新的耐克鞋,就说把这双鞋换过来穿穿算了,小同学不肯,二个人上去一下把他按在地上,小朱往他屁股上一脚,小同学只好把鞋给了小朱。

小同学的家长报了案,小朱与小李被叫到了公安局。经调查,小朱和小李还数次向其他小同学强索人民币,有的2元,有的4元、5元,最多一次强索17元,后因被害人要求返还7元,总共强索金额31元,学生家长反映十分强烈。

1、小朱和小李的行为构成了犯罪吗?他们的行为给了你哪些启示?

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

敲诈勒索根据刑法规定,它属于违法行为。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因小朱和小李都是未成年人,所以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治安管理条例》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来处理。

三、小组展示法律法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选2-3个代表展示法律法规,并讲一个法制小故事。

四、加强犯罪的自我防范小建议:

1、青少年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2、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3、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4、加强青少年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法制教育课的学习,作为一名青少年应该远离违法、犯罪,健康成长,自觉刻苦地学习文化、科学、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四篇: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演讲稿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演讲稿--打击侵害校园犯罪,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打击侵害校园犯罪,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

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让犯罪远离校园,应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学校,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犯罪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我们在打击侵害校园犯罪的同时,还应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1、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们要多学点法律知识,弄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止他人违法犯罪。

2、增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为什么侵害校园犯罪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面对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胁,竟然会束手无策,让他们得逞,原因是他们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

3、掌握防卫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二是外出要请假,夜行要结伴,让同学老师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止犯罪分子袭击;二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应受到保护。

第五篇: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论文《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现状及案例分析和预防对策》

学院:体育学院班级:10级体教2班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

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现状及案例分析和预防对策.............2 摘要:...........................2 关键词:........................2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2

(一)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2

(二)犯罪的暴力程度加深.................2

(三)团体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2

(四)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3

二、青少年犯罪成因....................3

(一)自身原因....................3

(二)外界原因....................3

(三)家庭教育的原因........................3

三、青少年犯罪的现状........................4

四、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4

案例一:“蛊惑仔”引诱学生犯罪...............4 案例二:未成年人犯罪也要负责任....................4

五、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5

(一)搞好家庭教育....................5

(二)改进和加强学校教育.................5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6

(四)发挥社区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作用.............6 参考文献........................6

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现状及案例分析和预防对策

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只有认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搞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才能保护好未成年人,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及现状预防对策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语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希望之所在,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青少年犯罪还经常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

(一)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

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满14岁的儿童的恶性犯罪也屡屡出现,令人震惊。从青少年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来看,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的普遍提前,而心理的成熟程度远远落后生理的成熟程度。生理上的“相对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容易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

(二)犯罪的暴力程度加深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好动、精力充沛、体能好,但同时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激动,是非观念不明确,责任意识缺乏。这些容易导致青少年好逞英雄,用粗暴、残忍的手段破坏侵犯他人的人身权益。其目的可能仅仅是显示其“有能耐”、“厉害”,其暴力犯罪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冲动性和愚昧性。

(三)团体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趋势从单

一、个人犯罪转变成有组织、有策划、有目的、有分工的团体犯罪。更有甚者向黑社会发展。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一个是以财产为目的的犯罪集团,如团伙盗窃、诈骗、抢劫,另一个是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集团,如流氓团伙。

(四)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

我国青少年犯罪时利用一些新兴的科技成果,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专家认为,随着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各种智能化犯罪手段通过各种途径,会纵横交错地影响青少年犯罪手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青少年犯罪成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成。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自然也不例外。

(一)自身原因

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低下是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之一。在犯罪的青少年中,尤其是暴力犯罪中,犯罪的青少年文化程度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犯罪的青少年多数为厌学、失学的青少年。他们在校时间短,缺乏良好的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外,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也是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之一。青少年时期是从不懂事到懂事的关键阶段,身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体发育已经健全。但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对世界和整个社会还不太了解,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引诱。青少年又涉世未深,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很容易一切从自己出发。在这样的思维定式下,主要青少年稍稍受了一点刺激就容易做出犯罪的行为。

(二)外界原因

社会环境的原因。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文化市场的不规范、社会不良风气、不法分子的引诱等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外部因素。在文化市场上,一些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当今社会中不良风气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青少年在生长过程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很大的腐蚀作用。而在社会上闲荡的青少年,有的由于整日无所事事,受不了诱惑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利用;有的则是因为没有正当的经济来源,便寻求非法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有的则是闲的无聊,便滋事打架,最后导致犯罪。

(三)家庭教育的原因

造成青少年犯罪家庭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现在许多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宠爱孩子,甚至是有求必应,同时隔代的溺爱更加严重。其次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许多家长以为教育孩子就是打骂结合,“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随意打骂,滥施家长的权威,青少年与父母在家庭中经常发生冲突,从而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严重。再次是父母对子女不管不顾。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死亡,或是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没有时间精力照顾孩子,使有些青少年极度自大和粗暴蛮横,客观上造成青少年的人生观、价

值观的畸形发展。

三、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相当严峻,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十五”期间,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爬升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因此未来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用法律来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用教育来预防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宋庆龄先生曾经说过,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但少年儿童的教育不能等待。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研究已是刻不容缓。

四、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案例一:“蛊惑仔”引诱学生犯罪

一名年仅16岁的女中学生露露听说有个低年级的同学骂她,就叫来几个朋友,把那个女孩暴打一顿;另一名18岁的女生燕子参与5起抢劫,抢钱近5000元。问起她们这么做的原因,她们竟然回答说:“当班长、学习尖子远不如当大姐大威风!”据燕子和露露说,为什么要选择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因为她们看到电视、录像里都是这样,挺牛的,相比于单调乏味的课本上的说教和家长的唠叨,她们当然更喜欢情节生动的电影故事,看得多了,就觉得,认“干哥哥、干姐姐”比友谊重要,电影里的“老大”都用拳头自己解决问题,找老师、报警都是小角色。在电影中,那些大哥、小弟动不动就挥刀冲上街头,都是让人佩服的英雄„„正是由于这些电影电视的“蛊惑”,一些家庭幸福、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开始“出轨”。不良的社会环境目前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外部原因,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消除环境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刺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案例二:未成年人犯罪也要负责任

2000年12月17日晚,户县15岁少年王某为图好玩竟想制造火灾。他先将一堆麦草点燃,但因火势较小没有引起他人注意,又窜到同村张某家老屋处,用火点燃一把干麦塞入门洞引起大火后,王某便躲在暗处观看村民救火。火越烧越大,烧毁了房屋,烧死了一头耕牛和一些用具,损失达7000余元。法院鉴于王某未成年,遂依法作出减轻处罚判决。判处王某有期徒刑8个月,其父母赔偿受害人的全部经济损失7000余元。如何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

××周岁。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原则与成年人刑事案件相同,赔偿责任一般应当由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承担。未成年被告人有个人财产的,应当由本人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予以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如果调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不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这些报道和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同时挤在大小报刊的社会新闻版上,成为新闻生产和消费的一部分,你可以去注意,也可以忽视,似乎不再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这种“司空见惯化”的中间,不知掩藏了多少青春的残酷和悔恨。

五、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主要还是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做起。

(一)搞好家庭教育

首先,父母对孩子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注意发现孩子的缺点,做到防微杜渐。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仅仅是让其吃好﹑穿好﹑玩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不能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好”,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些异常变化,如情绪反常﹑学习兴趣下降﹑对不良书刊感兴趣﹑逃学﹑夜不归宿等现象,若发现孩子有上述行为,应主动和学校取得联系,积极配合老师,及时帮教,防患于未然。其次,要讲究方法,耐心诱导,切忌粗暴。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但父母不一定能教育好子女。孩子的可塑性大,讲究正确的方法对孩子成长是很重要的。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培养良好的感情,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和家庭的温暖。当孩子有错误时,父母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循循善诱,耐心说服。切不可感情冲动,更不能采取棍棒教育的方法,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流浪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再次,家长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行为不良,最容易影响子女变坏。父母如何律己﹑待人,如何处理公私关系等都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通过对家长言行的耳濡目染,逐渐培养自己的是非标准和美丑善恶观念。如果家长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就会受到子女的尊敬,教育效果就好;反之,不仅不能教育好子女,还可能起更坏的作用。所以家长首先要检点自己的言行,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要求子女不做的,自己首先坚决不做。

(二)改进和加强学校教育

首先,学校教育要坚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坚决摒弃“应试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各校应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抓好四项工作:继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改革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优化教师队伍;建立新的教育评价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考试制度与考试方法的改革,否则,素质教育也只是一句空话。其次,要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是让学生知法懂法,预防违法犯罪;第二是使学生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好习惯。如何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呢?(1)要转变观念,把法制课放在同主课同等重要的地位;(2)要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法制课教师不能滥竽充数,必须是经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3)要编写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能引起青少年学习兴趣的法制教育的教材和课外读物;(4)要赋予法制教育以新的内涵,不仅要把法制教育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而且要把它提高到维护青少年权益的高度来认识。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切实履行监护职责。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要履行各自的监护职责。家长不能让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学校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人的学籍;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及时与其父母联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监护人或者其所在的寄宿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求助。国家应从法律上对家庭﹑学校及其他责任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行为实行相应制约。

2.加强对文艺宣传部门的管理。文艺宣传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文艺宣传部门的管理,严格执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的规定。禁止中小学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严格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的出版物。

3.加强对中小学周围环境的治理。中小学是未成年人最集中的场所,加强对中小学生周围环境的治理,既可以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又可以防止中小学生受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影响。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应把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理作为重点,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发挥社区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广大群众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积极作用。

(1)加强对社区文化的管理,对那些有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场所要及时查办;(2)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社区行为规范,禁止不良行为;(3)积极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防止他们采取非常手段去解决问题而走上犯罪道路;4.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复杂﹑艰巨而又崇高神圣的工程。只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探讨》

【2】《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3】《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状况与对策》

【4】半月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李宇英

下载预防青少年犯罪演讲稿及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防青少年犯罪演讲稿及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浅谈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马 百 全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整个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

    健康成长 做合格公民 《预防青少年犯罪》观后感 抚州市乐安县戴坊中心小学六(5)班 学生姓名: 詹鑫凤指导老师:黄美琴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部法律宣传教育片,5个典型的青少年......

    预防青少年犯罪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统一部署,坚持以保障民生为基础,以加强教育为根......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模版)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各位同学、老师们: 今天很高兴与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一下不良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我们又如何来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说,1970?1997年间,美国因暴力犯罪而被捕的年轻犯人增长了85%。1970年,每10万人中有141个青少年因暴力罪而被警方逮捕;而到了1997年,这一......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 一般认为,预防犯罪是一个综合多种力量,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多种措施,以防止和减少犯罪及重新犯罪的举措体系。这是一种广义的犯罪预防的概念。当代犯罪学的概念更......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首先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 2011年10月13日,北京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其奶奶当场砍死,将其爷爷砍成重伤。——《法制晚......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教案

    洒金小学“12·4”法律伴我成长主题班会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4年12月4日 授课地点:五年级教室 授课内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授课教师:罗佳林 参加人:五年级全体学生 一、教学目......